看书文学 > 面具之下 > 第十七章 明镜旧话

第十七章 明镜旧话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十五年前,北方乍暖还寒的日子,跪在门口的卞小尘昏了过去。

    袁敬意原打算心硬,不管两个孩子怎么求,径直躺到炕上去睡。但听到动静的第一时间,他就爬了起来。

    袁歆的腿都跪麻了,几乎是爬过去把门栓打开,身后的父亲冲过来,一把把倒在地上捂着腹部的卞小尘给抱进了屋子。

    见他还有意识,只是表情痛苦,将他平放在炕上。

    这孩子,一天一夜没吃东西了,又跪了那么久,幼年时本就饥一顿饱一顿,胃十分脆弱。是饿坏了。

    袁敬意叹了口气,见旁边的闺女还杵着,一副吓坏了的样子,厉声命令道:“去烧点吃的。”

    “烧啥?”袁歆眨巴着一双泪眼,“爸,康师傅好不好?”

    这傻丫头,平日里都舍不得泡的泡面,这个时候乐意拱手相让,袁敬意心里莫名一暖。

    “烧米粥吧。你再给他喂点泡面,他估计得上西天。”

    那天半夜,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扇着火的小袁歆,给卞小尘煮了一碗粥。这粥也像是奇迹一般地挽救少年那备受摧残的胃,喝下之后,身子暖了起来,坐在那炕上巴巴地看着不停抽烟的袁敬意。

    “咋回事,说吧。”

    小家伙声音小小的,把老钟的事说了一遭,又很懂事地说,师父,实在不行的话,我会走的。但我能不能天亮了再走。

    袁歆拽了拽袁敬意的衣角,听到耳边一句弱弱的。

    “我怕黑。”

    “走去哪?”袁敬意不耐烦地甩开了闺女的手,厉声问卞小尘,“人老钟好不容易找个媳妇,你别回去给人搅黄了,他这人,心软!不像你柳叔……”

    卞小尘立马开口解释:“我不会回去找钟叔的……我知道他媳妇不喜欢我……我可以去……去要饭。我能要到的。”

    “出息!”袁敬意腾地站起来,吓得卞小尘脸更白了,抬眼甚至不敢看他。

    “算了。你先待着吧。”袁敬意摆摆手说,“不过,这屋里没你呆的地方,今晚你自己看着办。明天,跟歆儿去把院子里那间棚屋收拾收拾,你先住着吧。”

    袁歆发出了一声欣喜的尖叫。

    “不过……”袁敬意又冷冷地说,“别喊我师父,我不收徒弟。给我下来,我要睡了。”

    外头鸡已经打鸣,卞小尘又惊又喜地从炕上一咕噜爬起来,朝着袁敬意磕了个头。

    “谢谢师……谢谢袁叔。”

    一转头,看到一脸困意下一秒就能昏倒的袁歆朝他招手,打着哈欠压低声音催他:“快走……省得他一会儿反悔了!”

    在小袁歆和卞小尘的印象中,父亲的形象是完全不一样的。袁歆从小没有母亲,从旁人口中得知,母亲是因为父亲太过痴迷于京剧而离开的,后来,她曾经很多次都来找过袁歆。但每次,都是被袁敬意给“威胁”跑的。因此,对于父亲,她是带着股怨恨的,也从不觉得他好,他从来都是个刻板的形象,在“逼”她学京剧的时候更是如此,毫不手软地让她各种练习,各种学技,学不好,抽板子,鸡毛掸子,都是常有的事。

    可卞小尘不一样,他从小漂泊不定,虽然不过比袁歆虚长几岁,但却很知道看大人的脸色。何况,非亲非故地寄人篱下,又是这样一个在舞台上风采盎然的大家,他记这份恩情,更是怕他一个不高兴赶自己走,因此,极力地表现着自己。

    就这样,11岁的卞小尘被收留了,袁家名不正言不顺地多了一双筷子。

    那时候小小的县城,还没有那么严苛的制度,对于袁家多了个孩子这件事,也就很快被周围的邻居接受。

    那年,袁歆上小学二年级,除了经常跟班上和街坊里那群讨厌的男孩打架之外,成绩还算不错。

    袁敬意在剧院上班,剧院是他的祖父建成的,祖父也是京剧大家,只是他父亲那一辈逢了战乱,一家人逃难到了K县,那时K县还是个小小的村落。几十年之后,有了袁敬意,祖父隔代传给了他,袁敬意也极其争气,竟对京剧爱入骨髓。

    袁敬意的人生,可谓是高开低走,据说他曾经在北京城里师承一位大师,但后来不知为何,又回了老家,算不得衣锦还乡的那一种,却也是独自挑起了戏班子的大旗。柳叔是他的发小,少时也受过袁老先生的指导,因此,在他离开时,袁敬意那般生气,甚至恨他。此后,柳叔打来的电话,一律不接。

    那时候,剧院已经逐渐衰败了。没活的时候,袁敬意便喝酒,喝得烂醉,从前风采盎然的小生,喝出了啤酒肚,人却还是瘦,瘦得眼窝凹陷。

    袁歆对父亲是又恨又怨的话,卞小尘就是又敬又怕,他年少的岁月里,常见袁师父酒后唱戏,因为久没活儿,倒不再抹脸子,只是套个宽宽的戏服,大水袖一甩,开口一句“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这是《甘露寺》,也开口一句“未曾开言我心内惨,将身来在大街前”,这是《苏三起解》,也唱“心中无限期,懊懊怀才遇”,卞小想,这是师父的心里话。

    可男可女,袁歆倒是习惯了,听得直打瞌睡,可却听得卞小尘一愣一愣,觉得眼前这人,太妙。

    十岁开头的男孩,在一个成年男子身上看到的并不是那失意的醉酒,而是酒后忘乎所以的恣意,他听到他跟自己说,用戏曲的腔调:

    “小子,你……给我记着,这人生苦短,选了一件事,就不要撒手,就做到底,就横到底,管他妈的世人议论,管他妈的世态炎凉!你要恣意人生!”

    然后他痴笑着,捧起少年的脸。

    “真好。是一张能成大器的脸。”又松开,大笑道,“可惜,可惜不是我的孩子……”

    十余年后,当他从当年的弃子卞小尘,变成了身价千万坐拥无数粉丝的演员江一凛,他不知道自己师傅真成了袁敬意口中的“大器”,但总觉得自己从未做到过鲜衣怒马,恣意人生。

    只是在午夜梦回的时候,常常想起那甩着水袖的酒醉男人,声音时高时低,像有着阴阳面的神奇妙人。

    那个爱戏入痴的男人,在他活着的时候,他不曾为之做过什么,而今,他离世已快十年了。十年前,他在得知消息之后,不顾一切地回到K县,江父拗不过他,陪着去了,才知他已经烧死在火海之中,而袁歆,竟也不知所踪。

    此时,江一凛翻开了苏塔之前传过来的一些剧本片段。

    《传习录》中,王阳明曾说,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

    十年前的那桩大火案,对外只称是剧院电线老化起火,不慎烧死了一名剧院员工和一个在剧院戏耍的少年。那时候的江一凛,因得到的所有消息都是二手的,所以,也只是单纯地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因为当时他正是少年成名盛时,江父说什么也不允他出面,只通了关系,让他去墓前上了一炷香,并答应,会替他留意未亡人的动向,但江一凛当时因此事噩梦连连,加上对袁歆的愧疚,少年敏感而细弱的神经折损,沉湎于痛苦不能自拔,被送进心理诊所数次,后来,江父将他送到了美国。

    天高皇帝远,江一凛却时时问袁歆的动向,却没一次有任何结果。

    待他成年之后回到旧地,才知当年的大火案有所隐情,江父的确有托人找过袁歆,但几次后便作罢。江一凛太知道养父的性格,在他眼里,无论是袁歆的失踪还是袁敬意的死,都是一件小事,甚至是一颗颗绊脚石,是他辛苦打造的完美儿子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

    只是,当时已成年的他,不再是那个脆弱的少年,也不会蠢到和他养父去争一个是非。

    但仍旧不改的是,他们,是他十岁那年的恩人。

    那是与他无关血缘,仅此三年的亲人,也是他的命。

    他现在要做的剧本,是三年前,从袁敬意曾经的老师——一位名为李念真的京剧大师处得来的,袁敬意的遗作。

    想来也是巧合,三年前江一凛复出的时候,第一部戏他演客串的男三号,其中就有几出传统剧目的场,虽已不能再唱戏却作为戏曲指导来到剧组,竟发现江一凛居然有戏曲功底,因此极为高兴,当年李念真常唱武生,嗓子极肉,现在唱不了了,竟难得觉得痒,酒后冒险高嚎了一段,竟莫名唱的是袁敬意写的那段“愚人梦里说痴话,何必唯我又独尊!”

    这话像是勾起了江一凛深藏在心的记忆,他酒杯坠落。

    “李老师,这句词……”

    李念真也是高兴,当下一筷子夹菜,道:“是我一徒弟写的。”

    “您的徒弟……他贵姓?”

    “不是什么名人名家。姓袁。”

    江一凛眼神里惊天动地:“李老师和他有渊源?”

    “你倒是有兴趣?”李念真撂下筷子,顾不上吃,“怎么会?”

    “词有些顺耳,想听一听。”江一凛知道这一路走来不易,江沧海替他安排的一切都已是定数,他也不会蠢到酒后随便就交浅言深,于是笑着说,“写得出这样的词,定不是俗人。”

    “词倒是一般。”李念真更加客观些,“但我这徒弟……我跟你说说吧?”

    说句实话,遗作算不上惊艳,却也充满了袁敬意对故事的人性化和对京剧的执念,李念真向江一凛说,这是他此生最大的遗憾,从未在袁敬意活着的时候,演一出学生送他的戏,他还曾因此而恨铁不成钢,却在袁敬意死后,仍是痛不欲生。而今,京剧大衰,传统戏剧被扫到角落,成为了节日大型演出的复古玩意儿。即便江一凛流量稳,要将这个东西搬上舞台,却也是十分冒险。

    “那小子嗓子好,天分也高,明明也算不上师出名门,但那嗓子啊,小生旦角都能唱,武生的肉嗓也能来两下,虽然跟大师们还是没法儿比,但在同辈里,已经算出挑的了。当时他辗转了好几个师傅,拜到我师哥名下,师哥还真想立他为传人的。但后来……也是作罢了。一来这孩子年纪不小了,找传人还是年小的好,好多都成了习性咯,虽然唱腔他都能改过来,但毕竟……二来吧,他这人孤僻,性子怪,除了戏,不大会做人。戏比天还大……后来师哥不再教他,我瞧不过去,就亲自教……”

    李念真曾教出不少名徒,袁敬意其实未必是他最喜欢的一个。但在李念真的记忆里,这孩子根本就是个戏痴,在校的时候,他可以整宿不睡地排戏,唱得嗓子都哑了,为着一个角色而苦苦地熬,那时候,理想主义已经不再吃香的时代,对一件事执念太深,对艺术是好处,对个人的人生,却全然是相反的。袁敬意那时候,要跟那些从小就师从名家的师兄比,其实是吃力的,但他肯下苦功,也着实有些天分,说念唱打样样都会,相比其他人精钻某样唱腔,他却是能够蹿场取代任何一种戏种,背下来的戏比好几个学生加起来的还多。因此他谁也瞧不上,可没少得罪人。在戏校里他是个边缘角色,只有李念真,瞧上他那股子劲儿,那股子他鲜少能看到的执念,因此护他,保他。虽难以立为传人,但再怎样,在京剧行当里混口牢靠饭吃,没什么问题。可偏偏,在一场重要戏的关头上,因为意见不合,他把自己的大师兄给打了。他大师兄是不到8岁就被立为X派传人的名家出身,谁也保不得袁敬意了,李念真的师哥也不肯出面,而袁敬意也死活不肯屈服道歉,直接就走了人。唯一辞行的,就是李念真,李念真惜才,却也知道袁敬意的倔脾气拉不回来,因此也没再挽留。但他仍记得这孩子走的时候一脸义愤填膺地跟他说,反正现在行业里尽是混子,我不混也罢!我去土台子里唱,我也能唱出一番成就!师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袁敬意,不混出点模样,不会再来找您!

    那之后,李念真再未得到袁敬意的消息过,只是偶尔会收到他写来的书信,一派古旧作风,提到过他有了个女儿,讲他在北方的小县城里跑戏班子,后来,也搭了自己的戏班子,到处蹿戏,戏班子人不多,配一场戏紧凑,他有时候一晚上唱几场,酣畅淋漓……最后一封信,是在李念真在离袁敬意老家最近的市区排一出大戏之前,袁敬意手写了厚厚一叠纸稿,竟是李念真曾和他聊起的一出原创剧目,排的是当年李念真与袁敬意通宵聊的《痴人愚梦》,那时候袁敬意便预料到自己的余生吧?他这一生,竟如他戏中所写一般波折不断,最后的舞台,竟是葬身火海的一曲挽歌。

    而当时,并未太当一回事的李念真,虽觉得这剧本不错,但过于沉重和悲壮,并不讨市场的喜欢。票友们对经典剧目有归属之感,新戏大多扑街,加上这里头唱腔丰富,还真不是现在随便一个人能挑起大梁的,李念真也不行。到后来,李念真因患了咽喉癌而告别京剧舞台,这出剧便压了箱底,偶尔想起,只能遗憾告终。

    当时的江一凛复出不过是顺水推舟的事,江沧海是一个极其精明的生意人,早就编排好了一切,只要他配合。他不过顺着那一个个的点走,说是木偶有些过,但要说他自己有多想重新站在大众面前,动力不足。

    可在那晚上,江一凛却好像走到了命运的拐点,从一只线在别人手上的木偶,活了过来。除了找袁歆,他好像有了一个早就注定好的使命。

    他在多年以后,竟听到了关于袁敬意的事,和他记忆中有些出入,可却慢慢地重叠。

    他竟如此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