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财务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恭亲王不敢擅自作主,奏请咸丰帝,得到指示,愿出钱以求和,但不要签领土割让,也不要表现得对领土过看重,现在大清疲弱,能拖就拖,最多出到一万两。两千万两都赔进去了,也不再乎多这一万两。
海参崴对俄国人重要了,俄公使打的好主意,先敲诈一大笔,然后再找机会签约,他们才不信大清的改革会成功,俄国本身就是个例,农奴制改革这么久了,法律也明规定了,还是很难执行下去。最后,大清打落门牙往肚里咽,才把调停资费锁定在两万两。
这一次,大清要一次性支出2700万两额外费用,因平天国占据了大清半壁</a>,原本岁入4000万的朝廷一下变成了2000万。2000万是个什么概念?鸦片战争之前,大清养的60万大军就要耗费2000万,现在南有平军,北有捻军,而朝廷的财力已经到了限,根本就拿不出这2200万赔款+500万剿匪合作款。
唐宁召集大臣们商议,有什么办法增加赋税?要没有的话,我可真的为圆明园安排买家了啊!
肃顺等大臣出了一大堆盘剥姓的方案,全部被否决,一句话:“你们这么干,大清的</a>还要不要了?现在只有粤匪和捻匪,像你们这种搞法,很快就出别的匪了。”
最后肃顺终于想出个靠谱的——把给旗人的俸饷减半。旗人就是朝廷养着专门用来打仗的,有点像日本旧时的武士,是职业军人,可是这帮废根本没用,战斗力还不如自筹资金的团练,如湘军。照唐宁的想法,这些废物应该一分钱不给才对。
除了肃顺这个狠人,别的大臣都强烈反对,真这么干的话,恐怕大清真的要亡国了,当然,某贼酋可能根本不在意这大清。这可不是唐宁的本意,大清固然是浑蛋一个,但是骤然间没了,中国更乱更惨,这就是为什么他要来管这份闲事,要挟天以令诸侯。否则他现在应该更关注的局势。掌控意大利对他来说更符合利益,也靠谱多了。欧洲人都知他</a>公爵大人,大清几乎没人知道他和他的价值,如果他以欧洲</a>家的身份出现,恐怕大清这些家伙根本又找到攘夷的借口了。
不管怎么样,唐宁让肃顺去制定一个计划,对旗人减奉一半能弄出多少银来,全减是不是可能。
不仅让被上皇软禁的大臣想辙,也让北京的朝臣和各地督府想辙。此时,肃顺向唐宁推荐,一个叫郭松焘的人才可用。此人被肃顺推荐后被咸丰帝赏识,入直南书房,南书房是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
咸丰帝就派他到天津前线随僧格林沁帮办防务。1859年初,郭嵩焘来到天津僧格林沁处。但僧格林沁这位蒙古王爷根本不把郭嵩焘这位南方书生放在眼中,对他非常冷淡。而郭嵩焘本就人气十足,再加自己是皇上亲派,并且明确他与僧是“平行”,不是“随同效用”,所以也咽不下这口气,更不明白帮办按照潜规则应少管事的道理,反而尽职尽责,结果僧格林沁更为不满,因此两人合作不愉快。
1859年10月中旬,由于山东沿海贪污严重,咸丰帝命令他前往烟台等处海口查办隐匿侵吞贸易税收情况,而对他一直不满的僧格林沁却派心腹李湘棻作为会办随行。虽然郭嵩焘无“钦差”之名,但所到之地,大小官员都知道他是皇上亲派检查</a>税收的大员,因此对他的接待格外隆重,并都备有厚礼。
没想到郭嵩焘向来清廉方正,严于律己,规定“不住公馆,不受饮食”,更不受礼。他的随行人员因不能发财而大为不满,那些地方官也尴尬不满,因为他破坏了官场腐败已久的游戏规则。到山东沿海各县后,他认真查账,发现从县官到普通差役几乎人人贪污税款,贿赂公行,而且税外勒严重惊人,超过正税四倍多。
他立即采取种种有力措施整顿税务,堵塞漏洞,并设局抽取厘金。所谓“厘金”是清政府在财政端困难时为镇压平天国专设的捐税,郭嵩焘想整顿减少其他易为官员中饱私囊税费,而通过新设厘局使税收真正为政府所得。这些措施严重侵犯了当地大小官吏的利益,他们自然为不满。而设局抽厘又增加了新的名目,因为在政治严重腐败的情况下,新任厘局绅董也一样贪婪。结果厘局刚成立不久,就发生了福山县商民怒捣厘局,打死新任绅董的骚乱。
尽管如此,这次税务整顿还是大有成效,查整了一批贪官污吏,增加了政府税收。但郭嵩焘万万没有想到,正当他自以为有功于朝廷的时候,突得朝廷以他在山东查办贸易不妥交部议处的通知。
原来,书生气十足的郭嵩焘根本没有想到,李湘棻一直在暗中监视自己的动,并随时向僧格林沁汇报。而他对僧格林沁派来的这位“会办”竟毫无防范,郭嵩焘开设厘局后,李即向僧报告说如此大事竟未与他这个会办商议便独自决定。这个报告使原本就认为郭嵩焘目中无人的僧格林沁大为光火,认为不与自己派去的“会办”商议实际是未把自己放在眼中,便在12月底以郭未与会办李湘棻同办未与山东巡抚煜面商便派绅士设局抽厘以致民变为由,上奏要求弹劾郭嵩焘。
以僧格林沁的地位之尊,他的意见当然深为朝廷所重。而且,迂气十足的郭嵩焘在处理山东沿海税务却与山东地方大员山东巡抚煜少有沟通协调,也使煜大为不满,站在僧格氏一边反对他。1860年元月,郭嵩焘被迫离开山东返京,悲叹“虚费两月讨之功”,“忍苦耐劳,尽成一梦”。
返京途中他备受冷遇,与来时一的隆重迎送恰成鲜明对照,使他饱尝世态炎凉,领略到官场的势利。回京后,他受到“降二级调用”的处分,虽仍回南书房,但实际已是闲人,被冷落一旁。1860年4月,郭松焘强烈反对僧格林沁撤北塘备但意见不被听从,被冷落一旁的郭嵩焘怀着孤愤郁闷的心情以回籍就医为由黯然返乡。
这位满怀</a>国的人才甚至曾力劝左棠堂曾国藩等人出山办团练镇压平天国,其实是大清为重要的肱骨之臣,没有他劝动了曾左出山,恐怕粤匪已经可以跟僧格林沁进行总决战了,根本不用洋人打进北京大清就有亡国之危险。
倒不是肃顺身在樊笼也想到了这个人才,而是郭松焘看过</a>报之后非常激动,跟曾国藩李鸿章一样感觉皇帝“开窍了”,所以又有了出仕的想法,他才四十岁出头,浑身都是干劲呢。
现在的湖南因为湘军的关系成了大清的战略要地,身在湖南的郭松焘与曾国藩等人是好友,可以利用唐宁在这个战略要地设立的中电报机向肃顺发电报,这个时候,唐宁已经为肃顺等大臣开通了私人电报地址,并登在大清新闻上诏告天下。当然了,这些被软禁大臣的电报往来都是要被唐宁给他们安排的“助理”检查过的,免得他们打歪主意,破坏现在的安定团结局面。
郭松焘回到北京之后就斗胆向咸丰帝提出了几乎触及皇帝底线的建议——查办内务府的贪腐。
内务府是皇上的私家财政部,职官多达3000人,还没 ...
算普通匠役军丁和监。这比掌管全国疆土田亩户籍钱谷的事务最繁的人数多十倍以上,可说是清朝规模最大的机关。
其实,谁都知道皇帝才是天下最贪腐之人,十全皇帝乾隆大帝造就了和绅这个攒了20亿两白银家资的古今第一贪,而和大人不过是乾隆大帝的一个奴才而已。由于乾隆大帝的十全享受,到了嘉庆道光年间,两位皇帝都很节俭。乾隆驾崩时,他命人从新疆弄来的一块巨大的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才能运到京城的奇玉还在上,嘉庆帝立即下旨负责这事儿的监把它直接扔在上不要了。
和绅跌到,嘉庆吃饱。嘉庆帝也没饱多少年,和绅是内务府和户部的双料首长,经常性地把户部财产挪用到内务府,用贪腐的系统彻底地把内务府改造成了为官僚牟利的机构,皇帝只能查办高级官员,中级官员则是一个阶级,不可能找得出代表人物的一个阶层。这个阶层以监为主。为了防止监乱政,清朝专拣那些没有化的低层平民入宫,这些人很快地融入贪腐系统,并且毫无廉耻之心地分享皇家的特权。
清代有民谣说,“房新树小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说的是如果京城出现一暴发户,新盖豪宅,其内的树还没长大,墙上又挂着近人的画,那必定是内务府官吏。因为在内务府当差,是给皇家办事,来钱快,要不了多久即可在寸土寸金的京城置办高宅大院。
内务府经费大约有七大来源:垄断人参貂皮买卖的收入;官商与皇商经商得回的盈利及本钱;放贷给盐商得回的利息及本钱;各处皇庄缴纳的租金与北京出租官房的收入;各榷关的盈余分成;犯罪官员抄家罚没的财产;官员</a>赎罪罚款。违法官员的罚没家产或罚款,不入国库,而是入皇帝的小金库。贪官的家产多为民脂民膏,这么做,等于变相地通过贪官这抽水泵,源源不断地将民脂民膏输送到皇家内库中去。
这么一来,贪腐系统居然成了内务府的重要敛财手段,也是皇帝控制朝臣的手段,因为基本上无官不贪,哪个不听话,只要授意查办,基本上一逮一个正着。皇家的本质上就是鼓励贪腐的,上面是这样,下面的人当然会纷纷效仿。
道光皇帝是个吝啬到要把一个铜板掰成两瓣的主,看到龙袍上有个窟窿都要补上。
一天,道光皇帝发现绸裤的膝盖上破了个小洞,就让内务府去缝补一下。补完了,道光皇帝问花了多少钱,内务府回答:千两白银。道光听了差点背过气去。一个补丁竟然比一件龙袍的价格还要贵!内务府解释说:皇上的裤是有花的湖绸,剪了几匹绸才找到对应相配的图案,所以贵了,一般的补丁大概五两银就够了。
道光皇帝咬咬牙,默记在心里。话说朝臣们看到龙椅上坐着一位打补丁的皇帝,上行下效,纷纷扎破官服打上补叮一次,道光皇帝看到军机大臣曹正朝服的膝盖上打着块醒目的补丁,突然问他:外面给破衣服打个补丁需要多少银啊?
曹正一愣,看看周围的监,发现监们都不怀好意地瞪着他。曹正头皮发麻,只好往海了说:外面打一个补丁需要钱银。钱银当时都可以买一整套普通衣服了,曹正心想:这下大概和内务府的监们报给道光皇帝的“工价”差不多了吧。谁想,道光皇帝闻言惊叹道:外面就是比皇宫里便宜,我打个补丁需要五两银呢。曹正一下就懵了。
谁想,道光皇帝继续问:外面的鸡蛋多少钱一个啊?曹正赶紧回答:臣从小有病,不能吃鸡蛋,所以不知道鸡蛋的价钱。
内务府的人就是这么嚣张跋扈,但凡皇帝想不通过内务府去外面直接购买,则内务府会授意狗腿强行关闭当日的街市。而这些内务府的人又是皇帝家的家奴,知道皇帝要通过他们来敛财享乐,因此可以相当放肆。
肃顺和郭松焘哥俩痛陈内务府的不靠谱,希望上皇大力整改,不料,上皇最后让他俩直接研究如何裁撤内务府,所有皇家事务都归到肃顺的户部去,这让肃顺大汗,这么一来,恐怕把他放出去之后都得死心塌地跟上皇混了,因为内务府其实是皇帝享乐的最大特权,这一下就可能把咸丰帝得罪惨了。
搞?还是不搞?这是个问题。如果搞了,肃顺这个户部尚书很可能就成了大清第一重臣,(除了被监视这点很毒之外)。英国的首相最初是“第一财政大臣”,裁撤内务府之后,户部就变成了第一财政大臣,皇上用都得看户部的脸色。不搞,上皇自然会叫别人去搞,郭松焘收到风声之后跃跃欲试,浑身是胆,还到处跟人说今上是古今最有魄力的皇帝之一。
恭亲王不敢擅自作主,奏请咸丰帝,得到指示,愿出钱以求和,但不要签领土割让,也不要表现得对领土过看重,现在大清疲弱,能拖就拖,最多出到一万两。两千万两都赔进去了,也不再乎多这一万两。
海参崴对俄国人重要了,俄公使打的好主意,先敲诈一大笔,然后再找机会签约,他们才不信大清的改革会成功,俄国本身就是个例,农奴制改革这么久了,法律也明规定了,还是很难执行下去。最后,大清打落门牙往肚里咽,才把调停资费锁定在两万两。
这一次,大清要一次性支出2700万两额外费用,因平天国占据了大清半壁</a>,原本岁入4000万的朝廷一下变成了2000万。2000万是个什么概念?鸦片战争之前,大清养的60万大军就要耗费2000万,现在南有平军,北有捻军,而朝廷的财力已经到了限,根本就拿不出这2200万赔款+500万剿匪合作款。
唐宁召集大臣们商议,有什么办法增加赋税?要没有的话,我可真的为圆明园安排买家了啊!
肃顺等大臣出了一大堆盘剥姓的方案,全部被否决,一句话:“你们这么干,大清的</a>还要不要了?现在只有粤匪和捻匪,像你们这种搞法,很快就出别的匪了。”
最后肃顺终于想出个靠谱的——把给旗人的俸饷减半。旗人就是朝廷养着专门用来打仗的,有点像日本旧时的武士,是职业军人,可是这帮废根本没用,战斗力还不如自筹资金的团练,如湘军。照唐宁的想法,这些废物应该一分钱不给才对。
除了肃顺这个狠人,别的大臣都强烈反对,真这么干的话,恐怕大清真的要亡国了,当然,某贼酋可能根本不在意这大清。这可不是唐宁的本意,大清固然是浑蛋一个,但是骤然间没了,中国更乱更惨,这就是为什么他要来管这份闲事,要挟天以令诸侯。否则他现在应该更关注的局势。掌控意大利对他来说更符合利益,也靠谱多了。欧洲人都知他</a>公爵大人,大清几乎没人知道他和他的价值,如果他以欧洲</a>家的身份出现,恐怕大清这些家伙根本又找到攘夷的借口了。
不管怎么样,唐宁让肃顺去制定一个计划,对旗人减奉一半能弄出多少银来,全减是不是可能。
不仅让被上皇软禁的大臣想辙,也让北京的朝臣和各地督府想辙。此时,肃顺向唐宁推荐,一个叫郭松焘的人才可用。此人被肃顺推荐后被咸丰帝赏识,入直南书房,南书房是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
咸丰帝就派他到天津前线随僧格林沁帮办防务。1859年初,郭嵩焘来到天津僧格林沁处。但僧格林沁这位蒙古王爷根本不把郭嵩焘这位南方书生放在眼中,对他非常冷淡。而郭嵩焘本就人气十足,再加自己是皇上亲派,并且明确他与僧是“平行”,不是“随同效用”,所以也咽不下这口气,更不明白帮办按照潜规则应少管事的道理,反而尽职尽责,结果僧格林沁更为不满,因此两人合作不愉快。
1859年10月中旬,由于山东沿海贪污严重,咸丰帝命令他前往烟台等处海口查办隐匿侵吞贸易税收情况,而对他一直不满的僧格林沁却派心腹李湘棻作为会办随行。虽然郭嵩焘无“钦差”之名,但所到之地,大小官员都知道他是皇上亲派检查</a>税收的大员,因此对他的接待格外隆重,并都备有厚礼。
没想到郭嵩焘向来清廉方正,严于律己,规定“不住公馆,不受饮食”,更不受礼。他的随行人员因不能发财而大为不满,那些地方官也尴尬不满,因为他破坏了官场腐败已久的游戏规则。到山东沿海各县后,他认真查账,发现从县官到普通差役几乎人人贪污税款,贿赂公行,而且税外勒严重惊人,超过正税四倍多。
他立即采取种种有力措施整顿税务,堵塞漏洞,并设局抽取厘金。所谓“厘金”是清政府在财政端困难时为镇压平天国专设的捐税,郭嵩焘想整顿减少其他易为官员中饱私囊税费,而通过新设厘局使税收真正为政府所得。这些措施严重侵犯了当地大小官吏的利益,他们自然为不满。而设局抽厘又增加了新的名目,因为在政治严重腐败的情况下,新任厘局绅董也一样贪婪。结果厘局刚成立不久,就发生了福山县商民怒捣厘局,打死新任绅董的骚乱。
尽管如此,这次税务整顿还是大有成效,查整了一批贪官污吏,增加了政府税收。但郭嵩焘万万没有想到,正当他自以为有功于朝廷的时候,突得朝廷以他在山东查办贸易不妥交部议处的通知。
原来,书生气十足的郭嵩焘根本没有想到,李湘棻一直在暗中监视自己的动,并随时向僧格林沁汇报。而他对僧格林沁派来的这位“会办”竟毫无防范,郭嵩焘开设厘局后,李即向僧报告说如此大事竟未与他这个会办商议便独自决定。这个报告使原本就认为郭嵩焘目中无人的僧格林沁大为光火,认为不与自己派去的“会办”商议实际是未把自己放在眼中,便在12月底以郭未与会办李湘棻同办未与山东巡抚煜面商便派绅士设局抽厘以致民变为由,上奏要求弹劾郭嵩焘。
以僧格林沁的地位之尊,他的意见当然深为朝廷所重。而且,迂气十足的郭嵩焘在处理山东沿海税务却与山东地方大员山东巡抚煜少有沟通协调,也使煜大为不满,站在僧格氏一边反对他。1860年元月,郭嵩焘被迫离开山东返京,悲叹“虚费两月讨之功”,“忍苦耐劳,尽成一梦”。
返京途中他备受冷遇,与来时一的隆重迎送恰成鲜明对照,使他饱尝世态炎凉,领略到官场的势利。回京后,他受到“降二级调用”的处分,虽仍回南书房,但实际已是闲人,被冷落一旁。1860年4月,郭松焘强烈反对僧格林沁撤北塘备但意见不被听从,被冷落一旁的郭嵩焘怀着孤愤郁闷的心情以回籍就医为由黯然返乡。
这位满怀</a>国的人才甚至曾力劝左棠堂曾国藩等人出山办团练镇压平天国,其实是大清为重要的肱骨之臣,没有他劝动了曾左出山,恐怕粤匪已经可以跟僧格林沁进行总决战了,根本不用洋人打进北京大清就有亡国之危险。
倒不是肃顺身在樊笼也想到了这个人才,而是郭松焘看过</a>报之后非常激动,跟曾国藩李鸿章一样感觉皇帝“开窍了”,所以又有了出仕的想法,他才四十岁出头,浑身都是干劲呢。
现在的湖南因为湘军的关系成了大清的战略要地,身在湖南的郭松焘与曾国藩等人是好友,可以利用唐宁在这个战略要地设立的中电报机向肃顺发电报,这个时候,唐宁已经为肃顺等大臣开通了私人电报地址,并登在大清新闻上诏告天下。当然了,这些被软禁大臣的电报往来都是要被唐宁给他们安排的“助理”检查过的,免得他们打歪主意,破坏现在的安定团结局面。
郭松焘回到北京之后就斗胆向咸丰帝提出了几乎触及皇帝底线的建议——查办内务府的贪腐。
内务府是皇上的私家财政部,职官多达3000人,还没 ...
算普通匠役军丁和监。这比掌管全国疆土田亩户籍钱谷的事务最繁的人数多十倍以上,可说是清朝规模最大的机关。
其实,谁都知道皇帝才是天下最贪腐之人,十全皇帝乾隆大帝造就了和绅这个攒了20亿两白银家资的古今第一贪,而和大人不过是乾隆大帝的一个奴才而已。由于乾隆大帝的十全享受,到了嘉庆道光年间,两位皇帝都很节俭。乾隆驾崩时,他命人从新疆弄来的一块巨大的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才能运到京城的奇玉还在上,嘉庆帝立即下旨负责这事儿的监把它直接扔在上不要了。
和绅跌到,嘉庆吃饱。嘉庆帝也没饱多少年,和绅是内务府和户部的双料首长,经常性地把户部财产挪用到内务府,用贪腐的系统彻底地把内务府改造成了为官僚牟利的机构,皇帝只能查办高级官员,中级官员则是一个阶级,不可能找得出代表人物的一个阶层。这个阶层以监为主。为了防止监乱政,清朝专拣那些没有化的低层平民入宫,这些人很快地融入贪腐系统,并且毫无廉耻之心地分享皇家的特权。
清代有民谣说,“房新树小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说的是如果京城出现一暴发户,新盖豪宅,其内的树还没长大,墙上又挂着近人的画,那必定是内务府官吏。因为在内务府当差,是给皇家办事,来钱快,要不了多久即可在寸土寸金的京城置办高宅大院。
内务府经费大约有七大来源:垄断人参貂皮买卖的收入;官商与皇商经商得回的盈利及本钱;放贷给盐商得回的利息及本钱;各处皇庄缴纳的租金与北京出租官房的收入;各榷关的盈余分成;犯罪官员抄家罚没的财产;官员</a>赎罪罚款。违法官员的罚没家产或罚款,不入国库,而是入皇帝的小金库。贪官的家产多为民脂民膏,这么做,等于变相地通过贪官这抽水泵,源源不断地将民脂民膏输送到皇家内库中去。
这么一来,贪腐系统居然成了内务府的重要敛财手段,也是皇帝控制朝臣的手段,因为基本上无官不贪,哪个不听话,只要授意查办,基本上一逮一个正着。皇家的本质上就是鼓励贪腐的,上面是这样,下面的人当然会纷纷效仿。
道光皇帝是个吝啬到要把一个铜板掰成两瓣的主,看到龙袍上有个窟窿都要补上。
一天,道光皇帝发现绸裤的膝盖上破了个小洞,就让内务府去缝补一下。补完了,道光皇帝问花了多少钱,内务府回答:千两白银。道光听了差点背过气去。一个补丁竟然比一件龙袍的价格还要贵!内务府解释说:皇上的裤是有花的湖绸,剪了几匹绸才找到对应相配的图案,所以贵了,一般的补丁大概五两银就够了。
道光皇帝咬咬牙,默记在心里。话说朝臣们看到龙椅上坐着一位打补丁的皇帝,上行下效,纷纷扎破官服打上补叮一次,道光皇帝看到军机大臣曹正朝服的膝盖上打着块醒目的补丁,突然问他:外面给破衣服打个补丁需要多少银啊?
曹正一愣,看看周围的监,发现监们都不怀好意地瞪着他。曹正头皮发麻,只好往海了说:外面打一个补丁需要钱银。钱银当时都可以买一整套普通衣服了,曹正心想:这下大概和内务府的监们报给道光皇帝的“工价”差不多了吧。谁想,道光皇帝闻言惊叹道:外面就是比皇宫里便宜,我打个补丁需要五两银呢。曹正一下就懵了。
谁想,道光皇帝继续问:外面的鸡蛋多少钱一个啊?曹正赶紧回答:臣从小有病,不能吃鸡蛋,所以不知道鸡蛋的价钱。
内务府的人就是这么嚣张跋扈,但凡皇帝想不通过内务府去外面直接购买,则内务府会授意狗腿强行关闭当日的街市。而这些内务府的人又是皇帝家的家奴,知道皇帝要通过他们来敛财享乐,因此可以相当放肆。
肃顺和郭松焘哥俩痛陈内务府的不靠谱,希望上皇大力整改,不料,上皇最后让他俩直接研究如何裁撤内务府,所有皇家事务都归到肃顺的户部去,这让肃顺大汗,这么一来,恐怕把他放出去之后都得死心塌地跟上皇混了,因为内务府其实是皇帝享乐的最大特权,这一下就可能把咸丰帝得罪惨了。
搞?还是不搞?这是个问题。如果搞了,肃顺这个户部尚书很可能就成了大清第一重臣,(除了被监视这点很毒之外)。英国的首相最初是“第一财政大臣”,裁撤内务府之后,户部就变成了第一财政大臣,皇上用都得看户部的脸色。不搞,上皇自然会叫别人去搞,郭松焘收到风声之后跃跃欲试,浑身是胆,还到处跟人说今上是古今最有魄力的皇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