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文学 > 古代农家生活 > 第五十章韩院长

第五十章韩院长

作者:老衲不懂爱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其他人不答话,倒是李伯雍很有兴趣:“哦,是何趣题,说与本县与众位学子听听。”

    周颐向李伯雍拱了拱手,这才说道:“想必诸位都有住客栈的经历吧。”

    “这是自然的……”有人答道,为了县试,许多家并没有在县城的人都会在县试之前住在客栈里备考。“那好,假如诸位现在要去住客栈,给了客栈掌柜100文定钱,约定看不好房间便退定钱,客栈掌柜收了100文定钱后,忙吩咐小二去还了早上因为买肉欠的隔壁猪肉铺老朱的猪肉钱,而这老朱拿到100文钱后,又去还了在老张的铁匠铺欠的买菜刀的钱,老张拿到这一百文钱,又去还了欠的隔壁李书生的钱,而李书生拿了这100文钱,又马上拿来还了客栈掌柜的100文房钱,而你在看了房间后,觉得不合心意,便找客栈掌柜退了100文的定钱,那么请问诸位,这中间借借还还的,并没有人生产什么多的东西

    ,但为何债务就此清偿了?”周颐这么一大通说下来,只把这些平时只念之乎者也的学子们绕的头都晕了。

    所有人都皱着眉顾着缕清周颐说的关系,连李伯雍也在沉思。周颐看着这群人不得甚解的模样,在心里微微出了一口气,绕死你们,一群土鳖!

    “对啊,钱不见少,但为何所有人的债务都清了?”有想通了关系的学子惊叫道。

    一时间讨论声此起彼伏,有的人甚至还几个人一起充当角色扮演了起来,但是讨论许久就是没有得出答案。

    这种超时代的资本流通问题问一个商人可能会得出答案,不过这些只会念四书五经将脑子都读僵了的家伙还是算了吧。

    连赵宇文也抓耳挠腮,甚至还在纸上写写画画起来。但看他脸涨的通红的样子,想必是没有想出答案的。

    李伯雍也想了许久,也没有头绪。

    “你这是出的什么破题,我看你自己也不知道答案吧。”当即有人恼羞成怒道。

    周颐笑笑:“自然是有答案的,各位才思敏捷,想必用不了多久自然会想出。”又讨论了许久,李伯雍坐不住了,他一个县令那么多事,能够陪这些过县试的学子坐这么久已经算好了,有些县令对刚过县试的学子只会略见一面便打发走人,原因很简单,这里面能考上秀才的人很少,有些县一届的童子试全军覆没也很正常。而像广安县这样的科考大县,周颐他们这一百名学子,里面能出两到三个秀才就已经碾压其他

    州县了。

    县令说要散,自然就走呗。

    被周颐戴了高帽,这些人又不肯承认自己想不通一个小孩子出的题,直到走的时候还念念有词。

    临走前,赵宇文走到周颐面前,神色有些别扭:“你的诗很好。”然后便逃也似的走了。

    周颐笑笑,原来这也是一个傲娇的家伙。他摇摇头也准备回家,却被县令的管家叫住:“周少爷,老爷说在书房等您,请跟我来。”

    周颐疑惑,不知李伯雍找他做什么,跟着管家到了李伯雍的书房外。

    “周少爷,请进。”

    周颐向这位老爷爷点点头:“多谢。”他的谢语让管家一顿,脸上的笑容从标准变得和煦:“当不得。”

    周颐对着房门敲了敲,直到里面喊了进,周颐这才推开房门走进去。进到屋子里,李伯雍正在处理公文,周颐万般不愿意,还是要跪下磕头,因为现在虽然过了县试,得了案首成了板上钉钉的童生,但见父母官不拜是只有得了秀才才有的

    特权。

    只是他还未跪拜下去,便被起身的李伯雍拦住了。让他坐下后,李伯雍问:“可知我为何要见你?”

    “莫非是因为作诗的原因?”周颐试探着回。

    “哦,为什么,难道不是因为你是案首才见的?”李伯雍饶有兴趣的问。

    周颐摇摇头,笑道:“案首何其多,每年都有一个,有甚稀罕的。”

    他的话引得李伯雍抚须笑道:“不错,不被一时的浮名遮住眼,小小年纪就有这份心魄,不简单。”

    周颐连忙起来对李伯雍拱手:“大人谬赞了!”

    “我也不问为何在考试时不发挥出你的真实水平”说着解下腰间的一块玉:“这块玉赠与你,愿你如你的诗句所写,百尺竿头。”

    周颐作受宠若惊状,接过玉佩,没想到他用了张居正的诗,竟得到了和张居正一样的待遇,被人赠玉了!随后李伯雍也没让周颐多留,略说了两句就让他走了。周颐溜溜达达的走出县令府,将玉佩摊在阳光下看了看,看不出是什么品种的,不过色泽温润通透,一看就是块好

    玉。

    李伯雍见他的目的虽没明说,但周颐也知道,除了爱才之心外,更多的是看重他的潜力,想提前结个善缘。

    这些周颐自然不会排斥,这都是日后的人脉。而坐在书房里的李伯雍却在自言自语:“又不好问他那债怎么就清了!”想到这,忽然觉得不应该自己一个人难受,便取出书信,连写好几封,给了他在大越朝各地为官的

    好友。

    “我就不信你们想的出来。”李伯雍平时严肃无比的脸上这会儿却透着狡黠。

    之前就说过,广安县的八卦业是很发达的,上午学子宴发生的事情下午就在广安县流传了开来,包括周颐的那首诗和那道弯弯绕绕的题。

    周颐下午从铺子里跟着周老二回家穿过县城的时候,便听到到处都在讨论周颐出的那道题。

    “这还想不明白,那钱肯定是掌柜的亏了呗。”

    “债务都清了,掌柜的咋亏了?”

    “那李书生本来欠掌柜的钱,也就是掌柜的要多100文,但这么一转,那100文没了,不是掌柜的亏了是谁亏了。”

    “啊,言之有理,果然如此。”

    这家伙的答案被好多人称赞,周颐还听见好多奇怪的答案,什么书生赚了,什么屠夫赚了之类的,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答案争论不休。

    周颐听了抽抽嘴角,他真不知道广安县对于经济问题这么感兴趣。

    这就是现金流的作用,即便没有生产多的东西,但现金在流通的过程中,本身就在创造价值。

    因为周颐的诗和出的这道题,让他在广安县又大大的扬了一次名,有些人还叫嚣着要和他切磋切磋,吓得周颐赶紧躲进了书院念书。

    可是到书院也不平静,对他说的那道题感兴趣的学子不少,甚至连一些夫子都在彼此争论。

    午饭时间,周颐正寻了一个空档准备休息一会儿,一群人就吵吵嚷嚷的冲他走来了,“周颐,你说说,是不是那个掌柜的亏了一百文钱?”

    “明明就是那个书生亏了一百文钱。”

    “不,是屠夫亏了。”

    “不,是铁匠亏了。”一大群人在周颐面前吵吵嚷嚷,谁也不能说服谁,这么大的动静,惊动的人越来越多。没一会儿,好些人都围了过来,围过来不算,还积极的参与了讨论之中,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还有较真的老兄问:“为什么每个人欠别人的都刚好是一百文钱啊!

    ”

    “这是周颐出的题,你管为什么是一百文呢!”

    这边周颐被这么多学子包围着,远处一个戴着儒帽,身着有魏晋之风长袍的老者抚着长须,问:“他们都围在一处是何故?”在这位的老者的周围,还站着好几位夫子,其中就有周颐的易经老师马少谦,其中一位夫子含笑着说道:“院长,是这样的,日前在县令大人的学子宴上,我们书院的县试

    案首出了一道题,引得许多人争相热议。”

    “哦,是何题?”夫子的话引起了这位老院长的兴趣。

    夫子忙把这题给院长说了,院长听了之后,想了一会儿,却也没想出个原由来:“这这题当真有趣,出题的是什么人?”

    “这学生叫周颐,马夫子还是周颐的易经老师。”有夫子说道。

    “哦,马夫子,这周颐是怎样的学生。”

    马少谦忙道:“周颐自幼聪慧,更可贵的是有大毅力,日后必定前途不可限量。”

    院长含笑:“马夫子可不要因为周颐是你的学生,就这么夸奖啊,走,我们也去看看。”

    院长带头,一众夫子一起向着吵闹的地方走去。这会儿学子们也争出了火气,差点都要打起来了,周颐连忙拦住:“大家消消气,这只是我偶然想出来的顽笑,没想到竟引得诸位生了火气,是我的罪过。”装逼一时爽,

    事后火葬场,网络真理诚不欺他!书生们表面上至少都是讲道理的,听周颐这么说,马上就有人说道:“这关你何事,不过是我们自己蠢笨,想不出答案来罢了,周颐,要不你给大家说说,为什么钱最后回

    到了要住客栈的人手里,但大家的债却都清了?”

    看来这不说出答案是不行了,不然以后的日子他还不被烦死。当即就对面前的一群人说道:“好吧,我就把答案给诸位,其实很简单。这是一道银钱流通问题,其实有没有那个住客栈的人都一样,将掌柜,屠夫,铁匠,书生连起来,

    每个人都既欠下家100文钱,又被上家欠着100文钱,两相一冲就为零,只是那100文定钱起到了一个推动作用而已。”

    “啊,我懂了,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怎么一早没想出来。”有人惊叹。

    “什么什么,我怎么觉得还是没听懂?”有人还是觉得一头雾水,拉住身边的人问。有懂的人就给还迷糊着的人解释起来。

    “啊,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时不时传出恍然大悟的话语。

    “原来是这么回事,如此简单的问题,我们竟然想不到,这可真是……”院长听了周颐的答案后,失笑的摇摇头。

    “周颐素有些急智。”马少谦一脸骄傲的说道。

    “你这老儿,教了一个好学生这就喘上了。”他的话引得旁边的夫子打趣道。马少谦矜持的笑了笑,竟是不反驳。

    “你这……还从没见过你这副摸样呢!”其他夫子指着马少谦哭笑不得的说道。

    等到人群都散去后,周颐松了口气,只是一抬眼便看到了和其他夫子站在一起的马少谦:“马夫子,各位先生好。”

    马少谦对于周颐头一个叫他非常满意,自得的摸了摸胡须,说道:“周颐,这位是我们的院长。”院长!周颐进了书院这么久,还没见过院长呢,但他的大名却如雷在耳,他们这位院长叫韩相如,一生颇负传奇,崇正三十五年的状元,听说年轻时貌若潘安,跨马游街

    时引得被她迷住的女人们狂掷鲜花果子,将他的脸都砸肿了。最后进了翰林院,他要是好好干,说不得现在已经捞了个内阁大学士当当。可当时,他对他的大boss,也就是当时的崇正皇帝骄奢淫逸,昏庸无能的作风和同事们互相倾

    轧挖坑的事情非常看不过眼,觉得整个职场都是一片灰暗,于是奋而一怒,辞职了!然后便开了白鹭书院,自己捞了个事业单位的校长来当着。

    听说他一年大半的时间都在南苑府城那边的白鹿书院里,毕竟那里才是本院,只偶尔才回到广安县这边的书院来看看。

    周颐嘀咕,这位韩院长可算得上相当时髦了,还玩玩出差之类的。

    周颐忙行礼:“学生周颐,见过院长。”

    “不用多礼,你这题出的倒是有趣,听说你还是今科县试案首?”韩相如笑着问。

    周颐笑笑:“侥幸而已。”

    见周颐这么谦逊,韩院长满意的点点头,最后来了个领导性的鼓励:“好好学。”

    周颐忙回:“是。”

    看着院长远去的背影,周颐感叹,怪不得年轻时引得那么多女子疯狂了,就是现在看,也是一个非常英俊的老头儿呐。由于得了案首,周颐不用去考府试,当然,要是有抱负的人,可能会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或拿到小三元(小三元是指在县试,府试,院试中都拿到第一名),还会去考府

    试,这就像有些人已经被保送到清华北大了,但为了证明自己或是想体验,还是会去参加高考。

    但周颐可没有想拿到什么小三元的虚名,能过了考试就好了,这又不是会试,会按名次安排官职,他才不想整那么多事呢!

    时间在周颐专心备考院试中溜走,转眼就到了四月,周颐放下毛笔,揉了揉肩膀,现在已经是四月十六,府试已经在开始考了。

    “你未去参加府试?”一个声音从周颐头顶传来,周颐向上一看,发现竟然是韩院长那张英俊的老头儿脸。

    周颐忙行礼:“院长。”

    “嗯,为何不去参加府试?”韩相如似乎对周颐不去参加府试很感兴趣,连着问了两次。

    “学生得县试案首已是侥幸,参不参加府试关系不大,既如此,还不如专心备考院试!”“哦,你还想着今科下场考院试?”韩相如吃惊的问,本来周颐拿了县试案首,正是志得意满之时,又这么小的年纪,说不得就本着小三元去考府试了,可周颐放弃了,说自己得到县试案首已是侥幸,按说就不是那种冒进的人,可现在他又要去考院试,要知道院试和前面的府试县试难度完全是两个级别的,一般刚考过府试的人都不会急于

    下场,这周颐前后矛盾的态度让韩相如起了兴趣。

    “是,总要试试才好。”周颐无奈回答,心想这老头儿哪来的这么多问题啊!

    韩相如点了点头,又看到了周颐摊在石桌上的笔墨,眼里闪过赞叹:“这是你写的?”

    “对,这时学生平日练习之作。”

    “哦,练字有多久了?”韩相如问。

    “四年。”周颐如实回答。

    “不错,看来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韩相如满意的点点头,“你既打算参加今科院试,老夫给你出一题,回去做了之后拿来我看看。”

    这是得到韩相如这位大佬的青眼了?周颐自然大喜,忙答谢,等韩相如走了之后,周颐捧着韩相如给他出的题,像捧宝贝似的,一路笑着回了家。

    然后绞尽脑汁,呕心沥血作了一篇自认为得意之作兴冲冲的去找韩相如。

    哪想,却被韩相如批的狗屁不通:“就你这水平,还去参加院试,我看你还是洗洗睡吧……”这院长骂人可没有丝毫儒雅之气,只把周颐批得头都埋了下去,一开始他还有些不服气,想着自己念了这么多年的书,虽比不了那些钻研多年的举人进士,但在一干童子

    中中个秀才应该还是不成问题的吧。

    可听着听着,周颐便放下了心里头的那点儿骄傲之气,韩相如的评语直指问题核心,一针见血,周颐听了之后颇有醍醐灌顶之感。

    “谢谢院长,周颐受教。”周颐朝着韩相如深深的鞠了一躬,任何有真才实学的人都值得他尊敬。其实周颐的文章在他这个年龄能做到这样,已经是凤毛麟角了,韩相如内心是颇为满意的,不过这年头么,就像老子说儿子一样,再满意的儿子也会被说成犬子,犬子犬

    子,都被说成狗了。

    夫子为了怕学生骄傲,也会故意将学生说的不堪。

    韩相如见周颐胜不骄败不垒,真心求学的态度,满意的点了点头:“好了,做学问自是要下苦心,我还会在广安县呆一个月,以后每隔三日便到我这里来一趟。”

    “是,先生。”既然韩相如有心教他,周颐自然打蛇上棍,直接叫上了先生。

    韩相如似笑非笑的看着周颐,“老夫可没说要收你为弟子。”

    周颐却一本正经的回答:“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先生即便只教我认了一个字,那也是我周颐一辈子的先生。”

    韩相如一张褶子脸笑开了:“你倒是会说话。”于是在韩相如在广安县的这一个月,周颐便每隔三日去他那里一次,每次韩相如都会给他讲两个时辰的四书五经,韩相如讲经从不拘泥于书本,而是旁征引博,将他这么

    多年的钻研深入入浅出的讲给周颐。

    听他讲课,周颐每每都会入迷,丝毫没有枯燥感。每次他都会韩相如知识的深度的广度而惊叹,和他比起来,前世那些什么国学大家都是渣啊。每次周颐要走之时,韩相如就会给他出一个课题,让他回去做了拿来给他批改,一个月的时间,周颐进步飞快,关键是韩相如教会了他,即便是四书五经,也不会是照本

    宣科的教条文书。

    一个月很快过去,这天上完了课,韩相如对周颐说:“虽我在教你作制艺时文,但你要记住,永远不要被八股这蠢笨无用的玩意儿束缚住了脑子!”通过这一个月时间的接触,周颐知道面前这位睿智但时而又有些顽童的老者,他的心是自由的,即便生在这个无处不被规矩束缚着的封建社会,但他身上却有超脱世外,

    藐视权威的反抗与洒脱。

    要不然他不会考了状元而辞官,也不会身为两磅进士而反过来嗤蔑八股文。

    不过这一点倒是和周颐看法一致,这八股文确实很束缚人的思维,所以周颐只将它当作自己向上奋进的工具,平时念书就很注意不让自己的思维僵化。

    “是,夫子。”周颐和韩相如相视而笑。通过一个月的接触,不光周颐对韩相如有了了解,韩相如对周颐自然也知悉不少,这孩子脑子灵活多变,能举一反三,有时说出的一些观点让他都眼睛一亮,所以这一个

    月韩相如尽量开阔了周颐的视野,不让他的思维被科举习业给束缚住。一老一小这么一对视,竟有些知音难求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