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虚虚实实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斯大林初时对此并不是很在意,因为他怀疑这只是德国人阻止苏军在莫斯科方向反攻的策略。
“这为什么不是一个骗局呢?”斯大林对部下说:“当然,麦赫利斯说的或许有道理。但是,这何尝又不是德军解决正面危机的一种方法,他们希望我们能将部队调到南方或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南方,这样他们就能稳住阵脚保住现有防线!”
“可是,斯大林同志!”参谋提醒道:“我们在前线的进攻已经受阻,进展缓慢,德国人似乎没有必要这么做!”
斯大林从嘴上拿下烟斗,回答道:“这可能只是表像,我们不知道德国人是否在崩溃的边缘。我们知道,他们在莫斯科方向的军队缺乏补给、而且无法适应寒冷的气候,他们甚至有许多士兵主动向我们投降……”
这的确是事实,此时的前线还在发生这样的事,许多德军因为没有足够的衣物和食物,因为不想被冻死、饿死而偷偷跑到苏军一边。
这在之前是无法想像的,但现在却发生了。
“所以!”斯大林下了结论:“我们应该静观其变,保持现有的攻势,甚至应该加强莫斯科方向对敌人的进攻。只要我们能将正面的德国人赶出去,那么南面的那支敌人……他们的侧翼就会暴露在我们的面前并且被我们包围!”
斯大林这话分析得有理有据,即便是舒尔卡听了也不例外。
当然,舒尔卡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战场有时就是这样,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身在其中很难猜透并把握敌人真正的战略意图。
舒尔卡只是因为站在历史的高度上,所以才能一眼看穿并确定而已。
因此整个苏军对德军南方的进攻都没有反应,甚至就连空军都没调往南方,依旧全力进攻莫斯科方向的德中央集团军群。
这所有的压力都施加在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上,不过因为第9集团军得到了刚从德国增援来的四个装甲师,再加上莫德尔的指挥天赋,很快就一次又一次的打退了苏军的进攻。
其中有几个关键点:霍尔姆、旧鲁萨和杰米扬斯克,它们甚至是在被大批苏军包围的情况下死守。
这些地点都有类似勒热夫的地形,也就是周围是一片沼泽,只有一处硬地、高地,这使苏军即便拥有坦克和兵力优势也很难攻陷这些只由几千残兵败将驻守的小镇。
当然,这与德军的战斗精神和毅力也有关系。
再加上莫德尔对他们的全力增援……这种支援主要体现在运送补给和少量兵力上。
对于这些被包围并与德军防线完全分割开的要地,莫德尔采用了一种别出心裁的增援方式:滑翔机。
滑翔机是德军的一种空降方式……众所周知德军空降部队走在世界前列,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空降部队和空降作战还是苏联发明的:1927年,苏军使用运输机在中亚细亚地区空投部队,一举歼灭了巴土马**徒等叛乱分子,是第一次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空降战。1930年,苏军空降兵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支正式的伞兵部队。
然而,这种空降作战并没有受到苏联的重视,到二战时甚至还出现把空降兵当作普通步兵使用的现像。
反而是德国人在战争中将其发扬光大。
德国人之所以重视空降部队也不奇怪,因为他们的“闪电战”需要一些部队赶在装甲部队前占领桥梁、交通枢纽等重要战略目标。
“闪电战”必须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坦克再快也无法比敌人装炸药包并点燃导火索快。
被进攻的敌人远远的看到德军坦克赶来,只需要将桥梁炸毁就足以让德军的装甲慢下来,于是“闪电战”也就“闪”不起来了。
但是,如果远处根本就没看到敌人,或者德国人的装甲部队还很远,至少还有几天的路程……这时突然天下空降下来一群德国兵将这些桥梁占领,然后在空军的掩护下守住这此桥梁保证它不被炸毁。
接着,德军装甲部队又日夜兼程快速赶到,不仅顺利的通过桥梁还在空降兵的配合下顺利的击溃了敌人,接着又马不停蹄的进攻下一个目标,如此反复。
不难想像,空降兵在“闪电战”中担任重要的角色,几乎可以说没有空降兵就没有“闪电战”。
德国人的高明之处,就是他们几乎在没有实战经验的情况下研究出了一套切实有效的战术理论。
如果说有实战经验的话,那也是一战的实战经验。
法国人、英国人等大多数人从一战得出的实战经验是“绝对防御”,而德国人得出的却是由空军、空降兵、装甲兵等多兵种协同的“闪电战”。
于是其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也就不奇怪了。
因为这个原因,德军很重视滑翔机飞行员的培养。
当然,其中有一部份是被逼出来的……《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军不得训练、培养飞行员,但滑翔机不在其中。
于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就抓住这个空子,将滑翔机训练列为德国高中的必修课目之一,也就是说,几乎每个高中毕业生都能驾驶滑翔机。
体现在此时的好处就是,德军可以轻松的从部队里找出一大堆滑翔机飞行员,然后让他们驾驶着滑翔机携带着物资补给甚至士兵增援霍尔姆及其它被围困的要地。
这也是苏军的反攻一直无法扩大的原因之一……后方有几根刺没能拔掉,谁也不敢放心的往前推进,甚至有时还会有炮弹从后方呼啸而至,一不小心还有可能被两面夹击。
麦赫利斯此时就更加兴奋起来。
“我说了,舒尔卡!”麦赫利斯一边来回的踱着步一边说道:“我说他们一定会进攻克里木的,可他们没有听我的意见!”
看看周围没人,麦赫利斯就压低声音对舒尔卡说道:“干得好,舒尔卡同志!现在,你认为战局会怎么继续?”
斯大林初时对此并不是很在意,因为他怀疑这只是德国人阻止苏军在莫斯科方向反攻的策略。
“这为什么不是一个骗局呢?”斯大林对部下说:“当然,麦赫利斯说的或许有道理。但是,这何尝又不是德军解决正面危机的一种方法,他们希望我们能将部队调到南方或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南方,这样他们就能稳住阵脚保住现有防线!”
“可是,斯大林同志!”参谋提醒道:“我们在前线的进攻已经受阻,进展缓慢,德国人似乎没有必要这么做!”
斯大林从嘴上拿下烟斗,回答道:“这可能只是表像,我们不知道德国人是否在崩溃的边缘。我们知道,他们在莫斯科方向的军队缺乏补给、而且无法适应寒冷的气候,他们甚至有许多士兵主动向我们投降……”
这的确是事实,此时的前线还在发生这样的事,许多德军因为没有足够的衣物和食物,因为不想被冻死、饿死而偷偷跑到苏军一边。
这在之前是无法想像的,但现在却发生了。
“所以!”斯大林下了结论:“我们应该静观其变,保持现有的攻势,甚至应该加强莫斯科方向对敌人的进攻。只要我们能将正面的德国人赶出去,那么南面的那支敌人……他们的侧翼就会暴露在我们的面前并且被我们包围!”
斯大林这话分析得有理有据,即便是舒尔卡听了也不例外。
当然,舒尔卡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战场有时就是这样,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身在其中很难猜透并把握敌人真正的战略意图。
舒尔卡只是因为站在历史的高度上,所以才能一眼看穿并确定而已。
因此整个苏军对德军南方的进攻都没有反应,甚至就连空军都没调往南方,依旧全力进攻莫斯科方向的德中央集团军群。
这所有的压力都施加在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上,不过因为第9集团军得到了刚从德国增援来的四个装甲师,再加上莫德尔的指挥天赋,很快就一次又一次的打退了苏军的进攻。
其中有几个关键点:霍尔姆、旧鲁萨和杰米扬斯克,它们甚至是在被大批苏军包围的情况下死守。
这些地点都有类似勒热夫的地形,也就是周围是一片沼泽,只有一处硬地、高地,这使苏军即便拥有坦克和兵力优势也很难攻陷这些只由几千残兵败将驻守的小镇。
当然,这与德军的战斗精神和毅力也有关系。
再加上莫德尔对他们的全力增援……这种支援主要体现在运送补给和少量兵力上。
对于这些被包围并与德军防线完全分割开的要地,莫德尔采用了一种别出心裁的增援方式:滑翔机。
滑翔机是德军的一种空降方式……众所周知德军空降部队走在世界前列,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空降部队和空降作战还是苏联发明的:1927年,苏军使用运输机在中亚细亚地区空投部队,一举歼灭了巴土马**徒等叛乱分子,是第一次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空降战。1930年,苏军空降兵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支正式的伞兵部队。
然而,这种空降作战并没有受到苏联的重视,到二战时甚至还出现把空降兵当作普通步兵使用的现像。
反而是德国人在战争中将其发扬光大。
德国人之所以重视空降部队也不奇怪,因为他们的“闪电战”需要一些部队赶在装甲部队前占领桥梁、交通枢纽等重要战略目标。
“闪电战”必须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坦克再快也无法比敌人装炸药包并点燃导火索快。
被进攻的敌人远远的看到德军坦克赶来,只需要将桥梁炸毁就足以让德军的装甲慢下来,于是“闪电战”也就“闪”不起来了。
但是,如果远处根本就没看到敌人,或者德国人的装甲部队还很远,至少还有几天的路程……这时突然天下空降下来一群德国兵将这些桥梁占领,然后在空军的掩护下守住这此桥梁保证它不被炸毁。
接着,德军装甲部队又日夜兼程快速赶到,不仅顺利的通过桥梁还在空降兵的配合下顺利的击溃了敌人,接着又马不停蹄的进攻下一个目标,如此反复。
不难想像,空降兵在“闪电战”中担任重要的角色,几乎可以说没有空降兵就没有“闪电战”。
德国人的高明之处,就是他们几乎在没有实战经验的情况下研究出了一套切实有效的战术理论。
如果说有实战经验的话,那也是一战的实战经验。
法国人、英国人等大多数人从一战得出的实战经验是“绝对防御”,而德国人得出的却是由空军、空降兵、装甲兵等多兵种协同的“闪电战”。
于是其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也就不奇怪了。
因为这个原因,德军很重视滑翔机飞行员的培养。
当然,其中有一部份是被逼出来的……《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军不得训练、培养飞行员,但滑翔机不在其中。
于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就抓住这个空子,将滑翔机训练列为德国高中的必修课目之一,也就是说,几乎每个高中毕业生都能驾驶滑翔机。
体现在此时的好处就是,德军可以轻松的从部队里找出一大堆滑翔机飞行员,然后让他们驾驶着滑翔机携带着物资补给甚至士兵增援霍尔姆及其它被围困的要地。
这也是苏军的反攻一直无法扩大的原因之一……后方有几根刺没能拔掉,谁也不敢放心的往前推进,甚至有时还会有炮弹从后方呼啸而至,一不小心还有可能被两面夹击。
麦赫利斯此时就更加兴奋起来。
“我说了,舒尔卡!”麦赫利斯一边来回的踱着步一边说道:“我说他们一定会进攻克里木的,可他们没有听我的意见!”
看看周围没人,麦赫利斯就压低声音对舒尔卡说道:“干得好,舒尔卡同志!现在,你认为战局会怎么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