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文学 > 葬元 > 第705、706节 皇后娘娘的一天日常

第705、706节 皇后娘娘的一天日常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洛如今的尊号,已经有八个字:文成武运大仁至圣。

    要是再加,那就是最少十个字了。

    “臣请加陛下尊号光道广德四字!”崔牧奏道。

    翰林院司院使牟巘出列,也举起笏板,“臣请加陛下尊号,开天立极!”

    大唐学宫(国子监)祭酒黄朝江道:“臣请加法天隆运四字。”

    林必举和杨汉明两人也都拟出新加的尊号。

    如此一来,文臣们纷纷提出名号,没有人愿意甘于人后。

    崔秀宁顿时犯了难。

    现在已经有好几个尊号了,选哪个?

    兵部侍郎乌图突然出列,“皇后陛下,我大唐天子御驾亲征攻取关中,虽说是道德广大,可终究是武功,臣是武将,认为还是神武威德四字最妥当。”

    “不错。”都烈也出列赞同,“皇后,陛下是出师大捷,开疆拓土,神武威德最好。”

    “不妥!”牟应龙反对,“陛下尊号,已经有文成武运四字,尊号怎么能重复字号呢?”

    崔秀宁想了想,觉得开天立极不错。

    “那就开天立极吧,礼部以此四字上尊号,鸿胪寺按礼仪祭告太庙。”崔秀宁金口玉言,裁定了“开天立极”四字。

    因为她觉得,李洛做的事,的确就是开天立极。

    于是,刚到而立之年的李洛,就成了“开天立极文成武运大仁至圣皇帝”。年仅三十,称帝一年多,就有了十二字的尊号!

    但问题是,李洛光复南国,还收了日国,安南,又收取关中,马上蒲甘国又要举国归唐了,他有这个资格啊。

    谁知,驸马杨汉明再次出列奏道:“臣,请加皇后陛下尊号,昭明!”

    林必举也赞同的举起笏板,“皇后辅助天子,犹如明月辅弼天日,太阴相济太阳,是以我大唐国运蒸蒸日上,文治武功大兴。皇后陛下昭德明睿,当得起昭明二字!”

    群臣纷纷附和,请崔秀宁加尊号“昭明”。

    崔秀宁已经有尊号“文成懿德”四字,要是在加“昭明”,那就是六个字了。

    “本宫不过代陛下摄政,并无功劳,诸卿之请,本宫不敢承受。此事无需再议。”崔秀宁反对道。

    她历史虽然不好,却也知道明清皇后的尊号,字数同样很多。那个叶赫那拉氏,生前竟然不要脸的接受了几十个字的尊号。

    她是真的不好意思接受。

    杨汉明坚持道:“皇后陛下,所谓夫贵妻荣,夫妇一体,阴阳相济,则家国太平。皇后功德,有目共睹,臣民莫不怀德。皇后陛下若是拒绝尊号,恐伤陛下之明矣。”

    “正是如此。”林必举也坚持,“皇后陛下不受,怕是有伤天家之和啊。”

    这么严重的么?崔秀宁当然不相信。

    牟巘等人也纷纷坚持,请崔秀宁接受尊号。

    坐在崔秀宁下首,已经六岁开始懂事的李征,也不甘寂寞的用稚嫩的童音说道:“母后,群臣之请,母后就答应了吧。”

    崔秀宁无奈之下,只好勉为其难的答应。要说心中到底高兴不高兴,那就是她自己知道了。

    如此一来,崔秀宁就成了“昭明文成懿德皇后”。凡大祭,大典等隆重场合,表文必须用这六个字,不能简称皇后,也不能简称文成皇后。

    林必举再次奏道:“蒲甘女王阿耶,已经第三次上表请求归附,请皇后陛下裁决,是否准奏。”

    所谓的三次请求举国归唐,当然是个形式。事实上,蒲甘女王阿耶就是个傀儡,蒲甘早就被唐廷控制。

    “准奏。”崔秀宁点头,“陛下的意思,是封阿耶为南安郡主,赐姓李。蒲甘国改为缅州。”

    “诺!”林必举领命。

    随即,翰林院就呈上早就拟定好的诏书,由崔秀宁请来传国玉玺,用印颁布。

    收国之事重大,按照唐国制度,凡重大诏书,必须要用传国玉玺才能生效。

    玉玺一盖,就意味着从法律上讲,蒲甘国(缅甸)不复存在,而大唐又多了缅州,加上新得的雍州,达到十七个州。

    礼部尚书吴镇楼,立刻献上早就准备好的缅州户口簿册,和象征蒲甘王权的金箔三藏经和翡翠佛珠,翡翠王印。

    “皇后陛下,蒲甘各部族三百三十万人口,已经俱归大唐了。”

    崔秀宁声音清冷的说道:“按照陛下旨意,全力推行均田令和改土归流。废除缅州的缪沙之制,废除僧侣特权,废除佛教国教地位,释放塔奴为平民,废除缅文,销毁典籍碑文,赐汉姓,行汉字,易汉冠。”

    这些都是李洛的意思,崔秀宁当然不会心慈手软。

    蒲甘国一直保留着缪沙(领主)制度,缪沙们就像华夏当初的门阀,大肆垄断土地人口。同时僧侣在蒲甘权势很大,到处都是佛寺。而且佛寺同样占有大量土地,掠夺百姓为“塔奴”。

    超过三成的人口,不是缪沙的奴隶,就是寺庙的塔奴,过着悲惨的生活。

    缪沙和僧侣们过着穷奢极欲的日子,作威作福,垄断财富和官位。

    可以说,蒲甘之前就算没有亡国,日子也并不比北方汉人好多少。

    不过,要是认为蒲甘国落后,那就大错特错。

    蒲甘国的农业很发达,农作物品种很多,历代国王也注意兴修水利。文化上,蒲甘既受中原影响,也受到天竺影响,也因为佛教昌盛,并不是不开化的野蛮种族。

    “敢于抗拒大唐政令者,一律以严刑峻法处置。陛下给本宫的信中说的很清楚,杀人肝胆菩萨心肠,大唐为的是缅州百姓,不是缪沙和僧侣。”崔秀宁继续说道。

    这当然是半真半假,将李洛的野心和霸道选择性的忽略了。不然,毁人文字经典,灭其历史,强制赐姓,改易汉冠,又怎么说?

    御史中丞李雍奏道:“皇后陛下,缅州善骑者甚多,缅州多天竺马,卷耳,高大,不下数万匹。臣奏请招募缅人为骑兵。”

    缅人善骑,的确出乎很多朝臣的意料。

    其实说起来不奇怪。缅人的主体,是华夏西北南迁的羌人。他们的祖先,乃是地地道道的西北游牧民族,当年一路南迁,也必定带了马匹。

    再说,蒲甘临近天竺,天竺德干高原上的马匹,有很多流入蒲甘。蒲甘不缺马,军队除了象军,骑兵也不少。

    “可。”崔秀宁点头,“可挑选善骑的缅人五万,招募为新兵。不过,兵员一定要是大唐新政的受益者。另外,对赐姓汉化有抵触的人,不能招募为新兵。”

    兵部尚书都烈即刻领命。招募新兵,可是兵部的差事。但此事还需要户部协助。

    说完了蒲甘的事,鸿胪寺卿李签又提到一个重要的事情。

    “启禀皇后。太子殿下今已六岁,臣听闻,殿下一直是太上皇亲自教导。可太上皇年事已高,是否按制,为殿下请大儒授课?”

    “还有吴王和长安公主,都虚岁有五,是否也要请大儒授课?”

    他不知道,其实太子不光是太上皇在教,皇后也在教,陛下在宫时,也会教。

    吴王和长安公主也一样。

    至于更小的皇三子越王李衍,养女襄阳公主李徆,还不到学习的时候。

    李签一提,其他大臣也纷纷建议,是该给太子请老师了。

    崔秀宁知道,迟早有大臣有提出来的。

    太子乃国本,教育当然是大事。按照规矩,太子早就应该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等老师了。

    像唐国这样,立了太子,却不任命东宫师父的,古来鲜见。

    大臣们奏请给太子请老师,固然是出于公心,可也有私心。

    要知道,太子詹事,太子洗马,太子舍人,都是又清贵又有前途的美缺啊。更别说三师了。

    这些官职,只要兼任一个,那就不同了。

    所以,满朝文武早就巴巴的等着太子正式进学,等着正式设立东宫衙门。

    但是,崔秀宁和李洛都不愿意这么干。

    说句不好听的,除了她和李洛,谁还能更适合当太子的真正老师?

    尤其是那些儒臣,不但喜欢将太子教导成儒家眼中的所谓仁君,还喜欢夹带私货。

    历史上儒臣教导的太子,几个有开疆拓土的进取心?几个有华夏本位的意识?倒是多数成了保守迂腐之君,便于文臣摆弄。

    孩子们的真正老师,只能是她和李洛。当然,经史子集和骑射武技这些,还是要由文臣武将来教导,可最核心的知识和道理,必须要有两人亲自教。

    后世的学问,只要不是不符合古代价值观念的,譬如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物理,自然地理,环保,医疗等知识,都要教给他们。

    但是,不能涉及到后世的现代思想和普世价值,以及无神论哲学。

    他们身处古代,教给他们太超前的思想,绝对会害了他们,甚至会害了大唐。

    那些东西,放在古代就是思想乌托邦,碰都不能碰。别说教了,就是李洛和她,也从来不对外宣扬,讳莫如深。

    你在古代说人人平等,自由,民主,世间并无鬼神上帝,那不是扯么?君主没了权威,朝廷不再是神圣的,那还得了?国家就乱了。

    现代思想,是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之上的。一个只能靠威权治理的低效率古代农业帝国,你搞现代普世价值,那就是一个天大的火坑。

    所以,崔秀宁和李洛给孩子们设计教材很小心。不能碰的领域,只字不提。

    “太子和皇子老师,到明年元旦,陛下会亲自选任。诸卿不必担忧,太子乃国本,陛下与本宫都不会疏忽。”

    崔秀宁给群臣吃了一颗定心丸,却没有马上任命太子老师,更没有设立东宫僚属。

    儿子这么小,就搞一大套班子,不是什么好事。太子容易被带歪,过早丧失孩童的天性。

    朝会快要结束时,司矿使又出列奏道:“皇后陛下,瀛洲石见等银矿,已经炼出白银八十二万两。请懿旨,是否运回?”

    崔秀宁皱眉,“为何还没运回?即刻运回!还有,以后每炼成五十万两,就要运回,不可过多积存。朝廷可是等着造银元的银子。”

    …………

    朝会结束后,崔秀宁和李征去了太上皇颜铎居住的太宁殿。

    颜铎被尊为太上皇之后,平时也就是看书画画,教导太子和皇子,日子过得还算惬意安泰。

    偶尔都烈等人也会来看望看望。他虽然七十有二,但这几年心情愉悦,生活富贵,身体还算健朗。

    “大父,今日还要临帖吗?”李征见到颜铎就脆生生的问。

    崔秀宁行礼道:“父亲。”

    颜铎点点头,笑着摸摸李征的头,“当然要临帖,这书法,八岁以前很是要紧,一辈子骨性如何,皆在此时。你是太子,首先要写好字,练好气,沉下心。”

    书法对于磨练心性很重要。颜铎的目的,是通过临帖,在培养李征坚韧专注的品性。

    颜铎说完,就亲自写了一个道字,说道:“孙儿,你今日,临摹此字十遍。每一次,都要比上一次更像才成。”

    颜铎出身金国皇室,少时受过很好的教育。他的书法师法褚遂良,写的方圆兼具,藏锋蓄势,既端正宽绰,又灵动遒美,深得褚氏精髓。

    李征乌黑灵动的眼睛看着颜铎写的“道”字,偏着小脑袋问道:“大父,这是何字?”

    他虽然已经颇识得一些字,也会写自己的名字,可却不认识这个道字。

    颜铎笑道:“小儿练字,最好先不识此字。不识,便有敬畏探究之心,如此,下笔自有郑重,不敢随行轻佻。你先别管这是何字,临摹即可。”

    “诺!”李征乖巧的答应一声,拿起一只小狼毫,认认真真的临摹起来。

    崔秀宁看着儿子聚精会神的模样,很是满意。

    征儿真的越来越懂事了。

    两个大人见小男人心无旁骛的写字,就不再管他,自到旁边的煖阁说话。

    “如今皇帝拿了关中,可陇西,陇东,河套,还都在元廷手里。趁着陕西元军主力覆没,应该出兵尽占秦地。”颜铎说道。

    崔秀宁给他倒了一杯茶,“父亲放心,皇帝已经要出兵了。等到文先生回朝,会向关中增兵十万。”

    颜铎继续说道:“还有,这修建长安宫,木料所耗巨大。长安数百年没有再修宫殿,山中木料是足够的,可运输不易。可在北上伐木,顺泾水飘流到长安,在陇山伐木,顺渭水飘流到长安。”

    “这样能省却很多人力和功夫。大料在河水中浸过,再晒干,才正好做栋梁之才。”

    这些崔秀宁倒是不知道。

    颜铎又提到砖石,“长安护城河数十年前就没了。可以挖土新开护城河,挖出的土方用来烧砖,一举两得。”

    “疏浚八水,一定会掏出大量淤泥。淤泥可用蒿草等香草灰混合,制成香泥浆,用来刷梁柱,可防火,亦能防蛀…”

    颜铎说了很多建议,很多都非常有用,崔秀宁一一记下,准备写信告诉李洛。

    父女二人说了一会话,崔秀宁就把李征放在太宁殿,回到龙章宫,看了一会奏章,做完批示,就开始编写《大唐律》。

    她现在除了处理政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编写《大唐律》和《皇学真典》。

    《大唐律》其实就是民法,商法和刑法,程序法的综合。如今唐国用的还是《大唐简律》,非常不完善。很多时候,不得不沿用《宋刑统》和《唐律疏议》。

    《大唐律》可说是有史以来最完善,最合理的法典。不但体现了公正和威权,还体现了开明统治、以民为本的思想,是既领先于时代,又不脱离时代的法典。

    崔秀宁可谓是掌握好了这个度,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结合古代实际,用心编写《大唐律》。

    不过,《大唐律》比较浩繁,崔秀宁断断续续编写了两年,才完成大半。估计还需要一年,才能编完付梓,颁布天下。

    崔秀宁编写了半个时辰的《大唐律》,起来活动活动,用了一碗燕窝羹,就接着编写《皇学真典》。

    《皇学真典》是给皇子皇女们用的教材。

    皇家教材主要是崔秀宁编写的。这些知识,能使皇子公主们学到不少超越时代的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方法论接近现代,具有远超其他人的视野。

    但在思想上,他们仍然属于这个时代,属于古人。只不过,需要他们比其他古人更有思辨能力和科学的方法论。

    《皇学真典》涉及了很多后世有用的知识,但每科内容都不深,比如数学,只是高中水平。物理化学只是初中水平。经济学也只有高中常识的水品。

    而唐国全国通用的学堂教材,就是最高学府的大唐学宫,数学也只相当初中水平,物理化学只有一些简单的常识,算是格物,不求甚解。

    《皇学真典》目前只准备给皇子皇女们用,并不对外公开。

    这倒不是两人太自私。因为,就算推广《皇学真典》,谁来教?根本就没有这个师资力量。

    就这几个孩子,两人都需要利用好时间才能教的过来,要耗费多年时间才能慢慢教完《皇学真典》,怎么教别人?

    两人的设想是,多年之后才能慢慢普及《皇家真典》的内容。在普及之前,先要给最高学府大唐学宫研习揣摩数年,再培养师资,从上往下的普及。

    步子大了…不好。

    “启禀娘娘,文太尉回朝了,在宫外候旨。”女官颜婵儿的声音响起,打断崔秀宁的思绪。

    崔秀宁精神一震,放下笔揉揉手腕,“快请文先生入宫。”

    “诺!”

    …………

    十月下旬,文天祥和陈淑桢先后回朝。

    文天祥仅仅在江陵歇息了三天,就奉崔秀宁懿旨,准备率领十万大军,十万俘虏,从武关道进入关中,协助李洛攻打陇西陇东和河套,同时修建长安宫。

    即将随文天祥进入关中的,还有被特察局从泰山“请来”的张志纯。

    出乎崔秀宁意料,张志纯被“请”来,却毫无怒意。不但毫无怒意,甚至得到崔秀宁召见后,还很恭敬。

    得知大唐皇帝要重修长安宫,请他出任宫建大臣,张志纯不但没有推辞,还欣然接受。

    原因说起来不值一提。因为大唐以道家为国教。作为道士,也作为汉人,张志纯没有理由抗拒大唐。

    张志纯拜别崔秀宁时,崔秀宁给了他一些图纸,是关于修建城市排水排污,以及防火防洪,和一些后世的城建规划。

    张志纯见后大为赞叹。崔秀宁提出的设计,虽然没有颠覆他的认知,却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他万万想不到,大唐皇后竟然也知道这么多鲁班之术。

    PS:本来今天为盟主加更的,但主任突然就来事,周日下午叫我去单位,接待一个为朋友工作一年,一分钱没拿到,一周上班七天的可怜童鞋,花了一下午时间。所以今天只能到这了。明天再加更!抱歉,蟹蟹,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