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宇宙工业五年发展计划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外国倒不是没想过撕破脸,不过如果他们贸然指控藏羚羊号是攻击性武器,恐怕他们国内都有不少人不同意。
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艘电推飞船,按那些民众的说法,这是人类未来的太空希望。
而且藏羚羊在这些天里的表现也对得起这个称号。
这些天里,飞船内搭载的全部都是科学仪器,而且每一次升空做的所有试验都会对外公开名称和试验结果,有时候甚至还会公布一些太空试验时拍摄的船舱视频,可以看到船舱十分整齐,没有任何不明装置,态度看起来十分开放诚恳。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再来说这艘飞船可以改造成攻击性武器,所以不让升空的话,看起来就有些因噎废食了。
只会让人觉得他们是得了红眼病,见不得其他人好。
不过对于藏羚羊的频繁升空,对面还是做出了回应。
他们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一口气打了五发火箭,并且全部成功。
按照对面的官方说法,这五发火箭里面都是商用卫星和试验卫星。
只不过按照王倩的推断,这里面的卫星应该都是他们匆忙补上的国防卫星和侦察导航卫星。
一个月五发火箭,也就是说不到一周就要发射一次,这个频率对于火箭发射来说是很密集的。
而且这还只是官方记录,对面还委派了国内好几家新的商业航天公司发射卫星。
这些航天公司在这一个月里也进行了四次发射,同样是全部成功。
也就是说,对面这一个月内全国一共进行了九次火箭发射,全部成功。
从时间线上来看,隔个两三天就有一枚火箭冲天而起。
在轨道上的藏羚羊有几次甚至都拍摄到了对面正在升空的火箭。
这一个月里对面的航天底蕴可以说展现得淋漓尽致,甚至有点可怕,毕竟是太空竞赛的老玩家。
这种恐怖的实力让国内不少人都为之惊讶,甚至都可以讨论起国内现在走的电推道路是不是完全正确,是不是要回到大推力火箭上来,毕竟藏羚羊虽然上下太空方便,但是可执行的任务太局限了。
在这一个月里,所有人都可以看得出,如果不是藏羚羊号的话,国内短期内根本跟不上这个竞赛的节奏。
当然,这种逆天操作背后是有代价的。
那就是钱。
这九次发射直接烧掉了对面五十亿美刀,可以说火箭发射架下面用来给火箭垫脚的东西就是美刀。
如果不是为了快速补上太空中的空缺,对面也不会只为了一场竞赛就搞出这样的大动作。
毕竟他们一个月打了九发火箭,看上去很唬人,但是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这九次任务可以说一个突破点都没有。
完全就是把火箭买回来,载荷装上去,然后打到太空上。
在火箭技术上跟以前的发射没有任何突破,发射到太空的卫星至少从对外发布的公告上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大的意义……
这吓唬一下外行人还行,觉得很厉害,但是真正内行的都不会太过看重。
国内外的航天机构和专家们都是这样认为,毕竟火箭再多,也只是太空小短腿,走不了多远,藏羚羊这种电推飞船才是真正的太空自行车。
而国内也不紧不慢,在一个月的无人试验之后,等到了另外两架全新的藏羚羊号,这两艘飞船被命名为二号和三号,之前那架老飞船则顺理成章成为了一号。
然后发射中心顺便就用这两架全新的飞船做了第一次电推飞船的载人飞行测试。
第一个乘坐藏羚羊号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正是执行过两次太空任务的鲁学名。
第一次飞行的时候,鲁学名穿着宇航服全副武装,升空全过程基本都靠自动飞行系统,他只负责输入一些简单的指令。
在旁边,藏羚羊一号还在以同样的速度护航,防止意外发生。
为了这次载人任务,它的内部进行了改装,在尾舱门跟主船舱之间加装了一道舱门,这样尾舱门打开的时候只要内舱门还处于关闭状态,主船舱就不会失压。
所幸,整个载人试验的过程都无惊无险,完成得十分顺利。
在这次试验之后,另外两名航天员也在鲁学名的带领下相继坐着藏羚羊号进入太空熟悉基本情况,而且在这些飞行试验中,航天员也从一开始穿着宇航服时刻准备应对意外,转变到只穿常服。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 看书领现金红包!
这也是藏羚羊一开始的设计指标,在船舱内除非在太空中开门,不然都不需要穿着宇航服。
直到三人都已经完全适应了乘坐藏羚羊上下太空之后,第二批次的太空试验才再次展开。
这一批次的太空试验以宇宙工业为主题。
试验内容包含医药到金属加工乃至于合金光纤等特殊材料,几乎能够在太空中生产的东西都被拉上去溜了一圈。
而且考虑到这个试验计划没必要隐瞒,所以国内也正式对外公布了一个计划——《宇宙工业五年发展计划》
计划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在未来五年内要建立起一个小型的专门制造高附加值产品的太空工厂,投入使用并产出第一批优质产品,然后使用藏羚羊等电推飞船把工厂内的产品运回地面。
不过要建立什么工厂还没有决定,因为这方面需要收集社会的意见。
毕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工厂,产品是要面向社会大众的,具有天然的商业导向。
万一闷头瞎造,到时候产品运回地上卖不出去,或者效果跟地面差不多甚至比不过地面生产的产品,导致第一间太空工厂亏损,到时可就不太好看了。
而且什么产品真正适合在太空上生产,也需要国内的工业界说了才算,后面的太空工艺环节也需要相关业界的人士积极参与,生产才有可能顺利。
这个发展计划一经发布,马上就让人想到了对面的太空指令。
所有人都意识到,在对面率先发起竞赛之后,国内算是第一次正面回应了竞赛,甚至还设定了一个对自己相对有利的战场。
对面太空运载吨位大,载人航天能力强,那咱就不跟他们比这个……
外国倒不是没想过撕破脸,不过如果他们贸然指控藏羚羊号是攻击性武器,恐怕他们国内都有不少人不同意。
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艘电推飞船,按那些民众的说法,这是人类未来的太空希望。
而且藏羚羊在这些天里的表现也对得起这个称号。
这些天里,飞船内搭载的全部都是科学仪器,而且每一次升空做的所有试验都会对外公开名称和试验结果,有时候甚至还会公布一些太空试验时拍摄的船舱视频,可以看到船舱十分整齐,没有任何不明装置,态度看起来十分开放诚恳。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再来说这艘飞船可以改造成攻击性武器,所以不让升空的话,看起来就有些因噎废食了。
只会让人觉得他们是得了红眼病,见不得其他人好。
不过对于藏羚羊的频繁升空,对面还是做出了回应。
他们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一口气打了五发火箭,并且全部成功。
按照对面的官方说法,这五发火箭里面都是商用卫星和试验卫星。
只不过按照王倩的推断,这里面的卫星应该都是他们匆忙补上的国防卫星和侦察导航卫星。
一个月五发火箭,也就是说不到一周就要发射一次,这个频率对于火箭发射来说是很密集的。
而且这还只是官方记录,对面还委派了国内好几家新的商业航天公司发射卫星。
这些航天公司在这一个月里也进行了四次发射,同样是全部成功。
也就是说,对面这一个月内全国一共进行了九次火箭发射,全部成功。
从时间线上来看,隔个两三天就有一枚火箭冲天而起。
在轨道上的藏羚羊有几次甚至都拍摄到了对面正在升空的火箭。
这一个月里对面的航天底蕴可以说展现得淋漓尽致,甚至有点可怕,毕竟是太空竞赛的老玩家。
这种恐怖的实力让国内不少人都为之惊讶,甚至都可以讨论起国内现在走的电推道路是不是完全正确,是不是要回到大推力火箭上来,毕竟藏羚羊虽然上下太空方便,但是可执行的任务太局限了。
在这一个月里,所有人都可以看得出,如果不是藏羚羊号的话,国内短期内根本跟不上这个竞赛的节奏。
当然,这种逆天操作背后是有代价的。
那就是钱。
这九次发射直接烧掉了对面五十亿美刀,可以说火箭发射架下面用来给火箭垫脚的东西就是美刀。
如果不是为了快速补上太空中的空缺,对面也不会只为了一场竞赛就搞出这样的大动作。
毕竟他们一个月打了九发火箭,看上去很唬人,但是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这九次任务可以说一个突破点都没有。
完全就是把火箭买回来,载荷装上去,然后打到太空上。
在火箭技术上跟以前的发射没有任何突破,发射到太空的卫星至少从对外发布的公告上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大的意义……
这吓唬一下外行人还行,觉得很厉害,但是真正内行的都不会太过看重。
国内外的航天机构和专家们都是这样认为,毕竟火箭再多,也只是太空小短腿,走不了多远,藏羚羊这种电推飞船才是真正的太空自行车。
而国内也不紧不慢,在一个月的无人试验之后,等到了另外两架全新的藏羚羊号,这两艘飞船被命名为二号和三号,之前那架老飞船则顺理成章成为了一号。
然后发射中心顺便就用这两架全新的飞船做了第一次电推飞船的载人飞行测试。
第一个乘坐藏羚羊号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正是执行过两次太空任务的鲁学名。
第一次飞行的时候,鲁学名穿着宇航服全副武装,升空全过程基本都靠自动飞行系统,他只负责输入一些简单的指令。
在旁边,藏羚羊一号还在以同样的速度护航,防止意外发生。
为了这次载人任务,它的内部进行了改装,在尾舱门跟主船舱之间加装了一道舱门,这样尾舱门打开的时候只要内舱门还处于关闭状态,主船舱就不会失压。
所幸,整个载人试验的过程都无惊无险,完成得十分顺利。
在这次试验之后,另外两名航天员也在鲁学名的带领下相继坐着藏羚羊号进入太空熟悉基本情况,而且在这些飞行试验中,航天员也从一开始穿着宇航服时刻准备应对意外,转变到只穿常服。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 看书领现金红包!
这也是藏羚羊一开始的设计指标,在船舱内除非在太空中开门,不然都不需要穿着宇航服。
直到三人都已经完全适应了乘坐藏羚羊上下太空之后,第二批次的太空试验才再次展开。
这一批次的太空试验以宇宙工业为主题。
试验内容包含医药到金属加工乃至于合金光纤等特殊材料,几乎能够在太空中生产的东西都被拉上去溜了一圈。
而且考虑到这个试验计划没必要隐瞒,所以国内也正式对外公布了一个计划——《宇宙工业五年发展计划》
计划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在未来五年内要建立起一个小型的专门制造高附加值产品的太空工厂,投入使用并产出第一批优质产品,然后使用藏羚羊等电推飞船把工厂内的产品运回地面。
不过要建立什么工厂还没有决定,因为这方面需要收集社会的意见。
毕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工厂,产品是要面向社会大众的,具有天然的商业导向。
万一闷头瞎造,到时候产品运回地上卖不出去,或者效果跟地面差不多甚至比不过地面生产的产品,导致第一间太空工厂亏损,到时可就不太好看了。
而且什么产品真正适合在太空上生产,也需要国内的工业界说了才算,后面的太空工艺环节也需要相关业界的人士积极参与,生产才有可能顺利。
这个发展计划一经发布,马上就让人想到了对面的太空指令。
所有人都意识到,在对面率先发起竞赛之后,国内算是第一次正面回应了竞赛,甚至还设定了一个对自己相对有利的战场。
对面太空运载吨位大,载人航天能力强,那咱就不跟他们比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