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兴亡感慨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几个宰相收起争执,一起俯身行礼。赵桓摆手笑道:“诸位相公不必如此。”
一边说,一边自己到得殿角,换衣洗漱。
待他收拾齐整,方才转身升座,向着诸人正容道:“赵开来意朕已经知道,余、秦二卿来此,想必也是为了最近因变法一事起的风波吧?”
余平连忙躬身,答道:“正是。这些日子坊间传言甚凶,不少大臣表章弹劾,臣已经自请辞职,陛下勉留,臣不胜感激。然则,对臣的攻汗不止,臣舰颜居于相位亦不能自安,还请陛下诏斥,以定变法之意。”
说罢,从自己袖中悉悉索索掏出一张纸来,让身旁内侍转递给赵桓。
赵桓略瞄一眼,只见上面细细密密写满了人名,都是些反对变法,要求皇帝斥退余平、秦桧二人的大臣名单。
他随手将奏疏放在一边,似笑不笑的道:“余卿果真是刚毅之士。”
余平生就的这种性格,听得皇帝夸奖,却也并不谦虚,只应声答道:“王荆公变法不肯杀人,使司马光、苏轼等人尽坏新法,臣以为,变法当得杀人,陛下以铁碗手段酷治群臣,则无人敢再做仗马之鸣,则新法推行,必不再受掣肘。”
赵开听的大怒,他原本就是关西大汉,满脸红润,此时更是气脸色涨红,浑身颤抖。只是宰相当着皇帝争吵的事还从未有过,他只得不住默想,绝不能失大臣之体,这才忍住没有上前去辩驳。
秦桧面无表情,心中却是暗骂:“蠢才!”
赵桓神情不变,待余平说完,方道:“卿言虽是有理,不过祖宗有言在先,不可擅杀士大夫。亦不可因言罪人。”
余平步步紧逼,又道:“陛下宏图膜烈,虽然守成实同开创,变一变祖宗规矩,又能如何!”
“此事朕自有考量,卿不必再说。”
余平见赵桓似有不悦之色,只得应诺退后,不敢再说。
赵桓定一定神。知道余平这样的人必定不能久用,用之某一个机构,他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而用之高位,他便着手对付同僚,然后便会凯觎首相的位子,最后必定会成为权相,而是否有篡位的野心,还需再看。
只是此时正得用他,也不必加以斥责。
当下温声缓道:“此次让诸卿上书言变法事。其实不过是障眼法。
朕亦知此时多行诸法,必定会使得朝野侧目,甚至致政局大变。朕已经手札李纲。让他知晓,除了学校与农田水利法外,其余诸法均不施行,如此,李纲不必来长安,而事态过不多久,也会渐渐平息。”
秦桧早知端底,而赵开与余平二人,却是只觉愕然。赵开诧异的同时,又觉得欣慰。斜眼看一眼余平,见对方铁青着脸,心中更是高兴。
赵桓见余平要上前说话,便摆手笑道:“此事到不是意要瞒着余卿,只是你刚任参知,国内大局并不通晓。朕在此时抛出诸多变法主张,不过是乱人耳目,其中细节关碍,你下去后与秦桧细说。便知端底。”
余平深知赵桓表面上和蔼,能容人言,其实为人峻刻,而且性格刚,毅,回长安后虽然不曾违祖制而杀人禁言,其实专制之处远超前代宋帝。此次前来朝见,一门心思要把皇帝的心火拱起来,抓捕杀害一批官员,然后借着皇帝的威权来树立自己地官威,一定可以事半功倍,怎料皇帝和风细雨,几句话便摆平了此事,一场诺大的风波,就此消散。
他心里委实不甘,然而知道皇帝与赵开还有要事,当下只得告辞辞出,秦桧见他离去,又见赵桓向自己点头示意,便也急忙离去。
见他二人陆续离开,赵开只觉松了一口大气,向着赵桓由衷道:
“陛下决意并不变法,臣以为甚是英明。”
赵桓面色阴沉,向他道:“不是不变法,不过是未到其时。现下的大政还是要打败金人,收复燕云,到那时,不变法则不能变千年困局,朕,身肩重任,非尔可以理解。”
赵开一楞,听得赵桓语气中带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闷,不觉问道:
“以陛下天纵之才,驱逐女真收复燕云,皆不是难事。而今天下更是吏治大好,渐有国富民强之势,而禁军整编后,亦是精锐难挡,国朝自开国百年来,从未有如此好局,待天下重归一统后,只需谨守法度,外牧蛮夷内修政治,则陛下远超唐太宗多矣,又何苦生事呢。”
见赵桓不为所动,赵开心中大急,又道:“仁宗与神宗欲变法,其实是国弱民贫,而今局势大变,虽不变而变,陛下又何苦求一变法之名,而坏天下大事?”
“这都是人治,人亡政息。朕所在意的,是朕身后。“
赵桓脱口而出,又见赵开目瞪口呆,自己也是好笑。与赵开这样标准的“古人”讨论什么人亡政息,兴亡规律,确实也太过超前。他自己的忧虑,也只得由自己一个人来解决了。
因又向赵开解释道:“朕实不惧外患,不怕内乱,而朕之子别,贤愚不等,焉可不事先设法。不然,太祖何等神武,太宗连一个幽州也攻不下,反而受了箭伤,忧愤而死,真宗、仁宗诸帝,守成尚且不可”隍论进取。”
赵桓肆意攻汗着自己的祖先诸帝,赵开不便接话,虽然听地心惊肉颤,却也不得不承赵桓所说是实。
“所以变法不得不行,而且托言新法,其实是要立万世不变之法度。赵开,你等着瞧罢了,朕必定会使大宋再不致受辱于外夷。”
赵开终接口道:“然则任用奸佞,所托非人,亦是当日变法失败的主因。”
“不然,奸佞有奸佞的用处,他们眼中只有利益,而不见义。而士大夫所说的义,其实多半只是书生见识,用来做事是不成的。不过义这个东西,也是中华道统所在,朕不会忽略的,赵卿你可以放心。”
“陛下英明睿智,臣相信陛下必定不会犯神宗犯过的过错。”
赵桓哈哈大笑,向着赵开道:“朕自然不会。”
又问赵开道:“今日你来,必是今年的支出已经算出?”
赵开点头答道:“正是。”说罢将自己袖中折纸拿出,开口念道:
“去岁收入七千一百万贯,支出六千九百万贯,尚余两百万,藏于长安库中。今年计收七千三百万贯,若依陛下盘算,恐收入不敷使用,将入不敷出。其中军费占了七成,农田水利两成,而官员俸禄诸项开支,则不满一成了。”
他看一眼赵桓脸色,又道:“这只是大略,明显请陛下自己细看。”
赵桓一手接过,略看几眼,便笑道:“这么些东西,其实若是精通财会算术之法,早就能算的出。”
见赵开面露惭愧之色,赵桓摆手道:“这怨不得你,现下愿学算术的人越发地少,半部论语治天下?笑话。赵开,朕地太学,最少有三成的人要学算术,学出来一样做官,五年之后,你便不会再有今日之忧。”
赵开面露沉思之色,还未细思,又听赵桓接道:“也罢了,仗打起来,总会得对方府库收入,可以弥补些不足。稍差一些,并不关碍大局。今年大战打过,明后年禁军使费必定减少,到时候又可省下钱来做些别的事。而我朝搜罗赋税之重,远过前代,过几年能大量减免赋税,使得百姓息肩,稍减劳苦,然后民富而国强,则朕再没有忧心之处了。”
“陛下有此一念,上天必佑我大宋。”赵开心中极是感动,宋朝历代皇帝也多有爱民之说,而其实每常想地,都是国家军队的强大,而诸帝之中,真正说得上俭省而恤民力的,唯有眼前这个皇帝,而心心念念要减免赋税的,也是眼前的这位皇帝。
他躬下身去,有心多说几句称赞的话,却只觉词穷口拙,一时说不出口。
赵桓看他模样,忍不住大笑道:“卿但为朕理财,使朕没有后顾之忧,比说几句颂圣话要好的多。”
说罢又看手中清单,一边看,一边念念有词道:“一千辆霹雳车便费钱三百多万贯,当的朕心惊肉跳……一把陌刀近五十贯?”
赵开忍住笑意,答道:“步人甲,陌刀等物,皆新制打造,生产之前,研制便耗钱不少。不过臣亲眼见过,那陌刀铁柄三尖,厚重锐利,若有万人勇士,着重甲持此刀,敌人纵千骑万马,亦不能近身也。”
宋朝时并没有大规模的贵金属出现,白银多半产于南美和日本,而此时这两个地方,一个还是蛮荒之地,一个也不懂制银办法,银的产量很少,宋人以铜钱为最基本地交易方式,经济发展到了这个时候,铜钱一则是面额太小,二来则因制作铜器获利更大,宋朝以百万矿工昼夜不停的采矿锻炼,也不敷使用。而根据后世推算,宋人一贯钱约等白银一两,赵桓一边念念有词,一边仿佛看到成堆的铜钱长江大河一般的流走,委实心痛。待听到赵开的说辞,只得笑道:“但愿如此,亦但愿前线将士,不负朕望,亦不负赵卿辛苦才是。”
几个宰相收起争执,一起俯身行礼。赵桓摆手笑道:“诸位相公不必如此。”
一边说,一边自己到得殿角,换衣洗漱。
待他收拾齐整,方才转身升座,向着诸人正容道:“赵开来意朕已经知道,余、秦二卿来此,想必也是为了最近因变法一事起的风波吧?”
余平连忙躬身,答道:“正是。这些日子坊间传言甚凶,不少大臣表章弹劾,臣已经自请辞职,陛下勉留,臣不胜感激。然则,对臣的攻汗不止,臣舰颜居于相位亦不能自安,还请陛下诏斥,以定变法之意。”
说罢,从自己袖中悉悉索索掏出一张纸来,让身旁内侍转递给赵桓。
赵桓略瞄一眼,只见上面细细密密写满了人名,都是些反对变法,要求皇帝斥退余平、秦桧二人的大臣名单。
他随手将奏疏放在一边,似笑不笑的道:“余卿果真是刚毅之士。”
余平生就的这种性格,听得皇帝夸奖,却也并不谦虚,只应声答道:“王荆公变法不肯杀人,使司马光、苏轼等人尽坏新法,臣以为,变法当得杀人,陛下以铁碗手段酷治群臣,则无人敢再做仗马之鸣,则新法推行,必不再受掣肘。”
赵开听的大怒,他原本就是关西大汉,满脸红润,此时更是气脸色涨红,浑身颤抖。只是宰相当着皇帝争吵的事还从未有过,他只得不住默想,绝不能失大臣之体,这才忍住没有上前去辩驳。
秦桧面无表情,心中却是暗骂:“蠢才!”
赵桓神情不变,待余平说完,方道:“卿言虽是有理,不过祖宗有言在先,不可擅杀士大夫。亦不可因言罪人。”
余平步步紧逼,又道:“陛下宏图膜烈,虽然守成实同开创,变一变祖宗规矩,又能如何!”
“此事朕自有考量,卿不必再说。”
余平见赵桓似有不悦之色,只得应诺退后,不敢再说。
赵桓定一定神。知道余平这样的人必定不能久用,用之某一个机构,他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而用之高位,他便着手对付同僚,然后便会凯觎首相的位子,最后必定会成为权相,而是否有篡位的野心,还需再看。
只是此时正得用他,也不必加以斥责。
当下温声缓道:“此次让诸卿上书言变法事。其实不过是障眼法。
朕亦知此时多行诸法,必定会使得朝野侧目,甚至致政局大变。朕已经手札李纲。让他知晓,除了学校与农田水利法外,其余诸法均不施行,如此,李纲不必来长安,而事态过不多久,也会渐渐平息。”
秦桧早知端底,而赵开与余平二人,却是只觉愕然。赵开诧异的同时,又觉得欣慰。斜眼看一眼余平,见对方铁青着脸,心中更是高兴。
赵桓见余平要上前说话,便摆手笑道:“此事到不是意要瞒着余卿,只是你刚任参知,国内大局并不通晓。朕在此时抛出诸多变法主张,不过是乱人耳目,其中细节关碍,你下去后与秦桧细说。便知端底。”
余平深知赵桓表面上和蔼,能容人言,其实为人峻刻,而且性格刚,毅,回长安后虽然不曾违祖制而杀人禁言,其实专制之处远超前代宋帝。此次前来朝见,一门心思要把皇帝的心火拱起来,抓捕杀害一批官员,然后借着皇帝的威权来树立自己地官威,一定可以事半功倍,怎料皇帝和风细雨,几句话便摆平了此事,一场诺大的风波,就此消散。
他心里委实不甘,然而知道皇帝与赵开还有要事,当下只得告辞辞出,秦桧见他离去,又见赵桓向自己点头示意,便也急忙离去。
见他二人陆续离开,赵开只觉松了一口大气,向着赵桓由衷道:
“陛下决意并不变法,臣以为甚是英明。”
赵桓面色阴沉,向他道:“不是不变法,不过是未到其时。现下的大政还是要打败金人,收复燕云,到那时,不变法则不能变千年困局,朕,身肩重任,非尔可以理解。”
赵开一楞,听得赵桓语气中带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闷,不觉问道:
“以陛下天纵之才,驱逐女真收复燕云,皆不是难事。而今天下更是吏治大好,渐有国富民强之势,而禁军整编后,亦是精锐难挡,国朝自开国百年来,从未有如此好局,待天下重归一统后,只需谨守法度,外牧蛮夷内修政治,则陛下远超唐太宗多矣,又何苦生事呢。”
见赵桓不为所动,赵开心中大急,又道:“仁宗与神宗欲变法,其实是国弱民贫,而今局势大变,虽不变而变,陛下又何苦求一变法之名,而坏天下大事?”
“这都是人治,人亡政息。朕所在意的,是朕身后。“
赵桓脱口而出,又见赵开目瞪口呆,自己也是好笑。与赵开这样标准的“古人”讨论什么人亡政息,兴亡规律,确实也太过超前。他自己的忧虑,也只得由自己一个人来解决了。
因又向赵开解释道:“朕实不惧外患,不怕内乱,而朕之子别,贤愚不等,焉可不事先设法。不然,太祖何等神武,太宗连一个幽州也攻不下,反而受了箭伤,忧愤而死,真宗、仁宗诸帝,守成尚且不可”隍论进取。”
赵桓肆意攻汗着自己的祖先诸帝,赵开不便接话,虽然听地心惊肉颤,却也不得不承赵桓所说是实。
“所以变法不得不行,而且托言新法,其实是要立万世不变之法度。赵开,你等着瞧罢了,朕必定会使大宋再不致受辱于外夷。”
赵开终接口道:“然则任用奸佞,所托非人,亦是当日变法失败的主因。”
“不然,奸佞有奸佞的用处,他们眼中只有利益,而不见义。而士大夫所说的义,其实多半只是书生见识,用来做事是不成的。不过义这个东西,也是中华道统所在,朕不会忽略的,赵卿你可以放心。”
“陛下英明睿智,臣相信陛下必定不会犯神宗犯过的过错。”
赵桓哈哈大笑,向着赵开道:“朕自然不会。”
又问赵开道:“今日你来,必是今年的支出已经算出?”
赵开点头答道:“正是。”说罢将自己袖中折纸拿出,开口念道:
“去岁收入七千一百万贯,支出六千九百万贯,尚余两百万,藏于长安库中。今年计收七千三百万贯,若依陛下盘算,恐收入不敷使用,将入不敷出。其中军费占了七成,农田水利两成,而官员俸禄诸项开支,则不满一成了。”
他看一眼赵桓脸色,又道:“这只是大略,明显请陛下自己细看。”
赵桓一手接过,略看几眼,便笑道:“这么些东西,其实若是精通财会算术之法,早就能算的出。”
见赵开面露惭愧之色,赵桓摆手道:“这怨不得你,现下愿学算术的人越发地少,半部论语治天下?笑话。赵开,朕地太学,最少有三成的人要学算术,学出来一样做官,五年之后,你便不会再有今日之忧。”
赵开面露沉思之色,还未细思,又听赵桓接道:“也罢了,仗打起来,总会得对方府库收入,可以弥补些不足。稍差一些,并不关碍大局。今年大战打过,明后年禁军使费必定减少,到时候又可省下钱来做些别的事。而我朝搜罗赋税之重,远过前代,过几年能大量减免赋税,使得百姓息肩,稍减劳苦,然后民富而国强,则朕再没有忧心之处了。”
“陛下有此一念,上天必佑我大宋。”赵开心中极是感动,宋朝历代皇帝也多有爱民之说,而其实每常想地,都是国家军队的强大,而诸帝之中,真正说得上俭省而恤民力的,唯有眼前这个皇帝,而心心念念要减免赋税的,也是眼前的这位皇帝。
他躬下身去,有心多说几句称赞的话,却只觉词穷口拙,一时说不出口。
赵桓看他模样,忍不住大笑道:“卿但为朕理财,使朕没有后顾之忧,比说几句颂圣话要好的多。”
说罢又看手中清单,一边看,一边念念有词道:“一千辆霹雳车便费钱三百多万贯,当的朕心惊肉跳……一把陌刀近五十贯?”
赵开忍住笑意,答道:“步人甲,陌刀等物,皆新制打造,生产之前,研制便耗钱不少。不过臣亲眼见过,那陌刀铁柄三尖,厚重锐利,若有万人勇士,着重甲持此刀,敌人纵千骑万马,亦不能近身也。”
宋朝时并没有大规模的贵金属出现,白银多半产于南美和日本,而此时这两个地方,一个还是蛮荒之地,一个也不懂制银办法,银的产量很少,宋人以铜钱为最基本地交易方式,经济发展到了这个时候,铜钱一则是面额太小,二来则因制作铜器获利更大,宋朝以百万矿工昼夜不停的采矿锻炼,也不敷使用。而根据后世推算,宋人一贯钱约等白银一两,赵桓一边念念有词,一边仿佛看到成堆的铜钱长江大河一般的流走,委实心痛。待听到赵开的说辞,只得笑道:“但愿如此,亦但愿前线将士,不负朕望,亦不负赵卿辛苦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