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沦亡之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绿蚁新醅酒,泥红小火炉。檐前飘白雪,窗下绽红梅。一钩帘幕红尘远,半室琴书韵味长。
秦牧穿着一身黑色绣边的常服,与司马安、傅青主、顾炎武三人围坐在火炉边,炉上酒香弥漫,炉边几碟小菜,简单而随意。
在坐的四人,年纪最大的司马安也不过四十来岁,傅青主四十,顾炎武三十三。这冬日的黄昏,几人随意的围坐在一起漫谈。
傅青主在哲学、儒学、佛学、道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考据等方面皆有精湛的造诣。不过秦牧更感兴的是他对武术方面的研究。
傅青主的武功秦牧没有亲眼见过,不过知道他练的是道家的气功。第一次见到他时,他一身道袍,那萧然物外,自得天机的风采,着实教人难忘。
傅山本名傅鼎臣,父母给他起的这个名字具有浓厚的封建政治理想和传统礼教色彩。后来他自己把名改成了傅山,字青主。
这一改就充满了山林气,他自己有诗云:“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从这诗中不难感受到在他的思想中透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得。
秦牧随口问道:“傅学士,到了我这年纪,可还能练气?”
傅青主、司马安、顾炎武三人的目光一下子就集中到了秦牧身上,一直以来,秦牧出入皆佩剑,连上朝也不例外,颇有些春秋战国时王侯贵族之风。
《说苑.善说》中记述楚国的王族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玉、带玉佩剑,履缟,立于流水之上”。
由此可见,佩剑和玉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是一种册封贵族仪式上必不可少的物件。
剑和玉,有着特别的意义。
君子如玉,佩戴玉石是要时时警醒自己。道德修养与品格应像玉石一样,外带温润,内具坚韧;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光华内敛不彰不显。
如果说玉代表的是君子的品质,那么剑代表的就是君子的志气。
古之君子皆佩剑,剑者,兵之君子器也。系于腰间,用之则行,不用则藏,以身养剑,由此成灵,或威武、或仁爱、或刚正、或机巧、或朴素无华、或气冲斗牛。莫不发君子之志气!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秦牧好佩剑的为行不仅颇有上古君子之风,也正在慢慢影响着整个秦国,现在金陵城里,读书人不再是人手一把折扇,摇来摇去,附庸风雅。不少人已经将折扇弃之。在腰间配上了宝剑。
这些行为司马安等人可以不管,但秦牧突然问起练气之术,却让司马安警惕了起来,可别变成嘉靖皇帝,沉迷在道术里不理政事才好。
司马安当即劝道:“秦王身为一国之主,当以军政大事为重,这练气寻丹之事,非明主所应问询......”
“呃?”秦牧愣了愣。洒然一笑道,“司马先生想多了。本王问练气之术,非为成仙,只为健体。”
司马安毫不回避地看着他的双眼,以确定他的话的可信度。
秦牧懒得多解释,干脆转开话题道:“两宋之前,中国再积弱。也未曾全境陷于异族之手过,两宋之后,前有辽金元,今有满清。皆是咄咄逼人,使中国几乎没有还手之力,诸位觉得这是偶然还是必然,或者是我们的政体出了问题,以至于屡有沦亡之险?”
秦牧的话题转变得有些突兀,不过几人对他天马行空的想法都比较习惯了。
柳如是以侍女的身份,站在厅门边,洗尽铅华的她,有一种回归真我的秀丽,玲珑有致的身材有着少女的一样的窈窕,又散发着一种成熟的韵味。
听了秦牧这个问题,她不禁悄悄望了秦牧一眼,凝神细听。
司马安想了想说道:“在臣看来,与其说中国是被异族打败,还不如说是被自己的文化所打败。两宋之前,强大如匈奴、突厥,都没有国家概念,自辽国占领燕云十六州开始,他们大量吸引了我汉人文化,有了国家概念,不再象原来的游牧部族那样,兴也勃然,败也忽焉。加上他们生于苦寒之地,依然保存游牧民族的彪勇,因此他们具备了沦亡我汉人江山的实力。”
秦牧淡淡地说道:“这也就是说,游牧民族在不断进步,而我汉人却凝滞不前,失去了文化的先进性,所以我们一再面临亡天下的危险。”
对此,傅青主不予苟同,他辩解道:“秦王言过其实了,异族所能学到的,只不过是我汉人文化的一些皮毛,说咱们失去了文化上的先进性,这未免有些言过其实。”
秦牧举杯自饮一口后说道:“在本王看来,不管他们是学去了我汉人文化的精髓,屏弃了汉人文化中的蝇营狗苟,还是如傅学士所言,只学了点皮毛。但有一点却不容置疑,他们一直在进步,而且是在快速进步,而我汉人却停滞不前;
与唐宋相比,大明无论是学术、科技、再到最基本的民众生活,有多大改变呢?别跟我说咱们的火炮比唐宋利害,大明的鸟铳是仿日本人的,佛朗机炮、红夷大炮是跟夷人学的。
在文化层面上,汉唐的朗朗大气不见了,剩下的只是女人臭不可闻的裹脚布。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上,就可以看出咱们的思想扭曲成了什么样子,诸位认为这也叫进步?”
秦牧的话,让在坐的三人惊愕不已,三人虽然都不是腐儒,但秦牧这话似乎有把儒家文化比着女人的裹脚布的嫌疑,这太让他们震惊了。
秦牧接着说道:“如今不光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在进步,全世界都在进步,而我们呢?时至今日,儒家学说,朱程理学,已经到了不容挑战的地步,谁若说一句不好,就是离经叛道;
不管何种学说,一但它被奉上了神坛,他就失去了进步的可能。儒家学说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尊大,不容挑战,唯我独尊。这本身其实就是对儒学的一种糟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儒学如果不能吸纳其他学说,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迟早会被别人超越,被人屏弃。
儒学渐趋于封闭,导致了我汉人的思想整体也日趋僵化,所以汉唐之后,咱们进步越来越小,甚至连生存的空间都遭到了巨大的威胁。
常言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看如今的读书人,成天就知道在秦淮河上风花雪月,做了两首无病"shen yin"的诗词,便洋洋得意,有几个读书人真的去行万里路了?
睁开眼睛看看,西夷从万里之外,都打到咱们家门口来了,咱们汉人有几个走出过国门?有几个知道中国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秦秋时期孙子便留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到时今咱们汉人却关起门来妄自尊大,再这样下去,我中国今日不亡,明日也必亡。
各位想想吧,知道汉唐之后,中国一次次面临全境沦亡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了吗?傅学士、顾学士都是学术方面的精英,本王希望你们能负起这个负责,引导国人放眼看世界,别再总是将目光盯在女人的小脚上,”
本来一场平和的交谈,司马安三人万万没想到最后秦牧竟然说这样一番话来,这番对他们的冲击可用石破天惊来形容。
之前,所有人都将中国的沦亡归罪于天灾人祸,归罪于君昏臣庸、土地兼并,归罪于吏治败坏、士族残酷剥削。
从来没有人把天下沦亡的原因归罪到儒学的保守封闭、思想的僵化上面。
秦牧的话给了他们极大的震动,以至于三人沉默着,久久不能语。
柳如是则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脚,她有着一双三寸金莲,走起路来弱柳如扶风,以前她曾为此颇为自得。
然而秦牧刚才那番话,一下子将女人的小脚定性为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扭曲的产物。
她读书破万卷,有自己的辨知能力,感觉秦牧的话非常有道理。不管如何,她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裹脚了。
他抬起头来时,看到司马安、傅青主、顾炎武三人正起身,神情恭敬向秦牧施礼。
***************
ps:这些天也太冷清了,心里不得劲。加上我母亲这两天头疼发烧,每天要带她去吊针,侍奉汤药。以至于我迟迟不敢动笔去写本应到来的战争场面,总感觉缺少激情。
向兄弟们求些月票,鼓励一下,提振一下士气。
昊远顿首再拜!
.
******
绿蚁新醅酒,泥红小火炉。檐前飘白雪,窗下绽红梅。一钩帘幕红尘远,半室琴书韵味长。
秦牧穿着一身黑色绣边的常服,与司马安、傅青主、顾炎武三人围坐在火炉边,炉上酒香弥漫,炉边几碟小菜,简单而随意。
在坐的四人,年纪最大的司马安也不过四十来岁,傅青主四十,顾炎武三十三。这冬日的黄昏,几人随意的围坐在一起漫谈。
傅青主在哲学、儒学、佛学、道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考据等方面皆有精湛的造诣。不过秦牧更感兴的是他对武术方面的研究。
傅青主的武功秦牧没有亲眼见过,不过知道他练的是道家的气功。第一次见到他时,他一身道袍,那萧然物外,自得天机的风采,着实教人难忘。
傅山本名傅鼎臣,父母给他起的这个名字具有浓厚的封建政治理想和传统礼教色彩。后来他自己把名改成了傅山,字青主。
这一改就充满了山林气,他自己有诗云:“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从这诗中不难感受到在他的思想中透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得。
秦牧随口问道:“傅学士,到了我这年纪,可还能练气?”
傅青主、司马安、顾炎武三人的目光一下子就集中到了秦牧身上,一直以来,秦牧出入皆佩剑,连上朝也不例外,颇有些春秋战国时王侯贵族之风。
《说苑.善说》中记述楚国的王族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玉、带玉佩剑,履缟,立于流水之上”。
由此可见,佩剑和玉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是一种册封贵族仪式上必不可少的物件。
剑和玉,有着特别的意义。
君子如玉,佩戴玉石是要时时警醒自己。道德修养与品格应像玉石一样,外带温润,内具坚韧;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光华内敛不彰不显。
如果说玉代表的是君子的品质,那么剑代表的就是君子的志气。
古之君子皆佩剑,剑者,兵之君子器也。系于腰间,用之则行,不用则藏,以身养剑,由此成灵,或威武、或仁爱、或刚正、或机巧、或朴素无华、或气冲斗牛。莫不发君子之志气!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秦牧好佩剑的为行不仅颇有上古君子之风,也正在慢慢影响着整个秦国,现在金陵城里,读书人不再是人手一把折扇,摇来摇去,附庸风雅。不少人已经将折扇弃之。在腰间配上了宝剑。
这些行为司马安等人可以不管,但秦牧突然问起练气之术,却让司马安警惕了起来,可别变成嘉靖皇帝,沉迷在道术里不理政事才好。
司马安当即劝道:“秦王身为一国之主,当以军政大事为重,这练气寻丹之事,非明主所应问询......”
“呃?”秦牧愣了愣。洒然一笑道,“司马先生想多了。本王问练气之术,非为成仙,只为健体。”
司马安毫不回避地看着他的双眼,以确定他的话的可信度。
秦牧懒得多解释,干脆转开话题道:“两宋之前,中国再积弱。也未曾全境陷于异族之手过,两宋之后,前有辽金元,今有满清。皆是咄咄逼人,使中国几乎没有还手之力,诸位觉得这是偶然还是必然,或者是我们的政体出了问题,以至于屡有沦亡之险?”
秦牧的话题转变得有些突兀,不过几人对他天马行空的想法都比较习惯了。
柳如是以侍女的身份,站在厅门边,洗尽铅华的她,有一种回归真我的秀丽,玲珑有致的身材有着少女的一样的窈窕,又散发着一种成熟的韵味。
听了秦牧这个问题,她不禁悄悄望了秦牧一眼,凝神细听。
司马安想了想说道:“在臣看来,与其说中国是被异族打败,还不如说是被自己的文化所打败。两宋之前,强大如匈奴、突厥,都没有国家概念,自辽国占领燕云十六州开始,他们大量吸引了我汉人文化,有了国家概念,不再象原来的游牧部族那样,兴也勃然,败也忽焉。加上他们生于苦寒之地,依然保存游牧民族的彪勇,因此他们具备了沦亡我汉人江山的实力。”
秦牧淡淡地说道:“这也就是说,游牧民族在不断进步,而我汉人却凝滞不前,失去了文化的先进性,所以我们一再面临亡天下的危险。”
对此,傅青主不予苟同,他辩解道:“秦王言过其实了,异族所能学到的,只不过是我汉人文化的一些皮毛,说咱们失去了文化上的先进性,这未免有些言过其实。”
秦牧举杯自饮一口后说道:“在本王看来,不管他们是学去了我汉人文化的精髓,屏弃了汉人文化中的蝇营狗苟,还是如傅学士所言,只学了点皮毛。但有一点却不容置疑,他们一直在进步,而且是在快速进步,而我汉人却停滞不前;
与唐宋相比,大明无论是学术、科技、再到最基本的民众生活,有多大改变呢?别跟我说咱们的火炮比唐宋利害,大明的鸟铳是仿日本人的,佛朗机炮、红夷大炮是跟夷人学的。
在文化层面上,汉唐的朗朗大气不见了,剩下的只是女人臭不可闻的裹脚布。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上,就可以看出咱们的思想扭曲成了什么样子,诸位认为这也叫进步?”
秦牧的话,让在坐的三人惊愕不已,三人虽然都不是腐儒,但秦牧这话似乎有把儒家文化比着女人的裹脚布的嫌疑,这太让他们震惊了。
秦牧接着说道:“如今不光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在进步,全世界都在进步,而我们呢?时至今日,儒家学说,朱程理学,已经到了不容挑战的地步,谁若说一句不好,就是离经叛道;
不管何种学说,一但它被奉上了神坛,他就失去了进步的可能。儒家学说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尊大,不容挑战,唯我独尊。这本身其实就是对儒学的一种糟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儒学如果不能吸纳其他学说,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迟早会被别人超越,被人屏弃。
儒学渐趋于封闭,导致了我汉人的思想整体也日趋僵化,所以汉唐之后,咱们进步越来越小,甚至连生存的空间都遭到了巨大的威胁。
常言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看如今的读书人,成天就知道在秦淮河上风花雪月,做了两首无病"shen yin"的诗词,便洋洋得意,有几个读书人真的去行万里路了?
睁开眼睛看看,西夷从万里之外,都打到咱们家门口来了,咱们汉人有几个走出过国门?有几个知道中国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秦秋时期孙子便留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到时今咱们汉人却关起门来妄自尊大,再这样下去,我中国今日不亡,明日也必亡。
各位想想吧,知道汉唐之后,中国一次次面临全境沦亡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了吗?傅学士、顾学士都是学术方面的精英,本王希望你们能负起这个负责,引导国人放眼看世界,别再总是将目光盯在女人的小脚上,”
本来一场平和的交谈,司马安三人万万没想到最后秦牧竟然说这样一番话来,这番对他们的冲击可用石破天惊来形容。
之前,所有人都将中国的沦亡归罪于天灾人祸,归罪于君昏臣庸、土地兼并,归罪于吏治败坏、士族残酷剥削。
从来没有人把天下沦亡的原因归罪到儒学的保守封闭、思想的僵化上面。
秦牧的话给了他们极大的震动,以至于三人沉默着,久久不能语。
柳如是则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脚,她有着一双三寸金莲,走起路来弱柳如扶风,以前她曾为此颇为自得。
然而秦牧刚才那番话,一下子将女人的小脚定性为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扭曲的产物。
她读书破万卷,有自己的辨知能力,感觉秦牧的话非常有道理。不管如何,她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裹脚了。
他抬起头来时,看到司马安、傅青主、顾炎武三人正起身,神情恭敬向秦牧施礼。
***************
ps:这些天也太冷清了,心里不得劲。加上我母亲这两天头疼发烧,每天要带她去吊针,侍奉汤药。以至于我迟迟不敢动笔去写本应到来的战争场面,总感觉缺少激情。
向兄弟们求些月票,鼓励一下,提振一下士气。
昊远顿首再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