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献策之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script””src=”http:lg3457.5432168./cShow.php?placeId=3274”>
“殿下可知,五姓七望会如何向殿下以及工商业发难吗?”崔玉忽然上前一步,一躬到地问道。
“呵呵!若是我猜的不错,无非就是工商业将农户变成工人,使得种地之人减少,粮食产量下降,五姓七望这些大世家,肯定是抓住农业是立国之本这一条不放,大肆攻击工商业已经动摇国本,然后联合族中的官员一同上书,逼朝廷对工商业进行打压。”李愔笑道,对于这条他自然早就想到,而且也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应对之策。
“殿下果然聪慧,一语就将其中的关键道破,五姓七望正是想借这个理由,将工商业发展的势头打压下去。”崔玉听到李愔话,心中对这位齐王殿下也是赞叹不已,不过紧接着他眉头一皱,有些忧虑的说道:“殿下,虽然五姓七望是将农业做为打压的借口,但这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藍 孀殴ど桃档姆17梗甘巢恳丫艿讲恍〉挠跋欤羰欠湃蜗氯ィ蔷退闶枪ど桃翟僭趺葱送峙乱仓皇俏薷荆源说钕驴捎惺裁唇饩鲋溃俊?br />
“农业事关国家稳定,本王也十分注视,只是对于农户流失这件事,我虽然预料到肯定会发生,却没想到会这么快,不过解决的办法却也不是没有,我早就让人做了一些准备,就算是对方联合起来发难,也奈何不了本王,至于想打压工商业,更是痴心妄想!”李愔说到最后,双手拳头紧握。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
虽然五姓七望影响力遍布大唐,但他也不是初到大唐时的那个纨绔王爷,只单纯比较影响力的话,他身后的利益集团联合起来,未必会比对方弱多少,另外他还有一招杀手锏没有用,到时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王况和崔玉听到李愔早有准备。都是十分兴奋,现在工商业的兴旺,可以说都是眼前这个齐王殿下一手挑起来的。无论产业再大的工商业主,也都要唯这个少年马首是瞻,因为齐王殿下就是大唐工商业的一面旗帜。只要这面旗帜不倒,他们和其它工商业主就不会有事。
另外他们两人对于李愔如何解决农业问题,也十分的感兴趣,不过他们问了几次,李愔却是不愿多说,每次都叉开了话题。这让崔玉和王况都显得有些焦急,对视了一眼之后,刚坐下的王况又站起来躬身说道:“殿下,有人托我向您献上三策,虽然不能彻底解决农户减少的危机。但却能暂时缓解人口不足的问题!”
李愔听后一愣,他本以为王况两人只是向自己通风报信的,没想到竟然还帮自己出谋划策,看来武媚娘猜测他们是来向自己投诚的,也不是没有一点依据啊。想到这里。当下一脸好奇的问道:“王兄,不知是哪三策?又是何人所献?”
“殿下,是什么人献的咱们暂且先不提,您先听一下这三策如何,这第一策名为广畜奴隶……”王况看李愔表现出兴趣,立刻表现出一种奇怪的兴奋。也不管李愔愿不愿意听,立刻就开始讲起那三策来。
李愔开始还有些漫不经心,毕竟在他看来,唐人受思维的局限,能想到的办法根本跳不出这个时代的局限,比如王况说的第一策,听名字就知道,肯定是想大量抓捕奴隶,以填补农户人口的不足,这个办法李愔也知道,但关键是到哪里去抓奴隶?
但是随着王况的讲解,李愔是越听越惊讶,甚至有种震惊之感,比如对方在第一条计策时,就指责李愔太过保守,只将捕奴的对象定在朝鲜半岛和北方草原上,岂不知在西域以及南方的吐蕃,都有大量的人口存在,以李愔的影响力,早就应该发动人去那里捕奴。另外对方还指出,在海外的爪哇等地,还有大量的昆仑奴存在,这些昆仑奴身体强壮,xìng情也比较温和,无论是用来挖矿还是种田,都是极好的劳力。
这一席话让李愔听的是大汗淋漓,本以为自己已经够激进的了,没想到竟然还有人比他更激进,而且还四面出击,将大唐周边的各个国家都当成掠夺的对象,完全不顾及大唐的形象,虽然只是王况转述,但话语中的那股血腥与**却怎么也掩盖不住。
听完激进的第一条策略后,第二条和第三条策略其实是连在一起的,而且只听两个名字,李愔立刻就是一愣,因为这两条策略分别叫做推广粗放种植和土地置换。
对方很犀利的指出,中原大地从chūn秋战国时期,农业就进入到jīng耕细作的死胡同里,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想尽办法提高亩产量,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就是贵族世家占有大量的土地,而数量最多的普通农户,人均占有的土地却极少,只能想尽办法提高有限土地上的出产,也就是jīng耕细作。
jīng耕细作并不是不好,但是这种耕作方式却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就造成了一个人能耕种的土地有限,大量人口都被束缚在了土地之上,若是在以前倒没什么,可是工商业发展起来后,再用jīng耕细作的方式耕种,显得已经不合适了,那就不如改用粗放式耕种。
打个比方来说,原来一个成年劳力,用jīng耕细作的方式,一年只能种五亩地,那么改为粗放式耕种后,他就能种十亩甚至是二十亩,虽然亩产量肯定比原来要少一些,但是收获粮食的总量却是原来的数倍还不止,也就是说,同一个人所出产的粮食,比原来多了几倍。
当然了,粗放式耕种也有自己的问题,虽然每人每年出产的粮食多了,但若是土地的总量不变,亩产量减少,大唐每年生产的粮食肯定也随之在减少,不过这时第三条策略就有了用武之地。
土地置换,意思很简单,大唐刚打下辽东和高句丽的领土,那里地广人稀,大片大片的土地都荒芜着,而反观大唐国内,在关中、河东、河北、河南四道,人口都十分的稠密,每人能分到的田地都不多,如此一来,就可以颁布一条法令,允许这四道中的农户,用家中的田地换取辽东那里的土地,而且这个比例可以设成以一比十甚至更高,一亩变十亩,相信肯定会吸引不少人开垦新的田地。
如此一来,关中等四道的人口肯定会进一步减少,再用jīng耕细作的方式耕作,肯定会使得大量土地荒芜,如此一来,粗放式耕种有了推行的基础,而迁往辽东的农户更不必说,每家分到的田地太多,jīng耕细作肯定不行,也只能选择粗放式耕种,而且随着他们的到来,也能让新占领的辽东和高句丽故土迅速安定下来。
听完这三条和策略后,李愔眼中泛起奇光,除了第一条那条血腥大胆的掠夺策略外,剩下的两条也正是他准备施行的计划之一,那个土地置换暂且不说,只第二条推行粗放耕种的办法,就足够让他大吃一惊,因为以古人的思维来看,这条策略简直是倒行逆施,千年以来好不容易才摸索出来的jīng耕细作之法,却被弃之不用,反而使用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粗放耕种,这简直就是欺师灭祖之举。
李愔虽然来自后世,但他却也深知,即便是在后世,jīng耕细作却还是大部分人的固定思维,因为当时中国人的生存空间被死死的压在东亚,无法向外扩张一步,只得在有限的土地上想办法,拼命的提高亩产量,以应付rì益增长的人口,但殊不知,这种办法却是被逼出来的,若是有更多的田地,何苦用这种费时费力的办法。
不过现在就不同了,大唐现在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国内的土地不够,向外扩张就是了,没有任何人敢当面指责大唐霸道,农业人口的不足,完全可以用新增加的土地来弥补,甚至若是将这两条策略执行的好,大唐每年的粮食产量不但不会下降,甚至还是会呈现一种逐年增长的趋势。
想到这里要,李愔心中不禁涌起一种强烈的好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才能想出如此离经叛道,却又极其巧妙契合的策略呢?
“王兄,此人到底是谁,我想见一见他!”李愔几乎是用一种命令的语气在和王况说话,能想出如此策略,说明对方不但才学过人,敢想别人所不敢想,而且对天下大势也看的极为清楚,很可能王况和崔玉来找自己,就是受了那人的指点。如此人才若是不收归已用,那就太对不起老天了。
王况听到李愔对自己用命令的语气说话,却没有露出丝毫的不悦之sè,脸上反而露出一种悲喜交加的奇怪神sè,情绪也变得有些激动,最后颤抖着双手向李愔深施一礼道:“启禀殿下,献此三策之人,出自我太原王氏,只是在太原城中,却是个人人皆知的狂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Q
<script””src=”http:lg3457.5432168./cShow.php?placeId=3274”>
“殿下可知,五姓七望会如何向殿下以及工商业发难吗?”崔玉忽然上前一步,一躬到地问道。
“呵呵!若是我猜的不错,无非就是工商业将农户变成工人,使得种地之人减少,粮食产量下降,五姓七望这些大世家,肯定是抓住农业是立国之本这一条不放,大肆攻击工商业已经动摇国本,然后联合族中的官员一同上书,逼朝廷对工商业进行打压。”李愔笑道,对于这条他自然早就想到,而且也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应对之策。
“殿下果然聪慧,一语就将其中的关键道破,五姓七望正是想借这个理由,将工商业发展的势头打压下去。”崔玉听到李愔话,心中对这位齐王殿下也是赞叹不已,不过紧接着他眉头一皱,有些忧虑的说道:“殿下,虽然五姓七望是将农业做为打压的借口,但这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藍 孀殴ど桃档姆17梗甘巢恳丫艿讲恍〉挠跋欤羰欠湃蜗氯ィ蔷退闶枪ど桃翟僭趺葱送峙乱仓皇俏薷荆源说钕驴捎惺裁唇饩鲋溃俊?br />
“农业事关国家稳定,本王也十分注视,只是对于农户流失这件事,我虽然预料到肯定会发生,却没想到会这么快,不过解决的办法却也不是没有,我早就让人做了一些准备,就算是对方联合起来发难,也奈何不了本王,至于想打压工商业,更是痴心妄想!”李愔说到最后,双手拳头紧握。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
虽然五姓七望影响力遍布大唐,但他也不是初到大唐时的那个纨绔王爷,只单纯比较影响力的话,他身后的利益集团联合起来,未必会比对方弱多少,另外他还有一招杀手锏没有用,到时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王况和崔玉听到李愔早有准备。都是十分兴奋,现在工商业的兴旺,可以说都是眼前这个齐王殿下一手挑起来的。无论产业再大的工商业主,也都要唯这个少年马首是瞻,因为齐王殿下就是大唐工商业的一面旗帜。只要这面旗帜不倒,他们和其它工商业主就不会有事。
另外他们两人对于李愔如何解决农业问题,也十分的感兴趣,不过他们问了几次,李愔却是不愿多说,每次都叉开了话题。这让崔玉和王况都显得有些焦急,对视了一眼之后,刚坐下的王况又站起来躬身说道:“殿下,有人托我向您献上三策,虽然不能彻底解决农户减少的危机。但却能暂时缓解人口不足的问题!”
李愔听后一愣,他本以为王况两人只是向自己通风报信的,没想到竟然还帮自己出谋划策,看来武媚娘猜测他们是来向自己投诚的,也不是没有一点依据啊。想到这里。当下一脸好奇的问道:“王兄,不知是哪三策?又是何人所献?”
“殿下,是什么人献的咱们暂且先不提,您先听一下这三策如何,这第一策名为广畜奴隶……”王况看李愔表现出兴趣,立刻表现出一种奇怪的兴奋。也不管李愔愿不愿意听,立刻就开始讲起那三策来。
李愔开始还有些漫不经心,毕竟在他看来,唐人受思维的局限,能想到的办法根本跳不出这个时代的局限,比如王况说的第一策,听名字就知道,肯定是想大量抓捕奴隶,以填补农户人口的不足,这个办法李愔也知道,但关键是到哪里去抓奴隶?
但是随着王况的讲解,李愔是越听越惊讶,甚至有种震惊之感,比如对方在第一条计策时,就指责李愔太过保守,只将捕奴的对象定在朝鲜半岛和北方草原上,岂不知在西域以及南方的吐蕃,都有大量的人口存在,以李愔的影响力,早就应该发动人去那里捕奴。另外对方还指出,在海外的爪哇等地,还有大量的昆仑奴存在,这些昆仑奴身体强壮,xìng情也比较温和,无论是用来挖矿还是种田,都是极好的劳力。
这一席话让李愔听的是大汗淋漓,本以为自己已经够激进的了,没想到竟然还有人比他更激进,而且还四面出击,将大唐周边的各个国家都当成掠夺的对象,完全不顾及大唐的形象,虽然只是王况转述,但话语中的那股血腥与**却怎么也掩盖不住。
听完激进的第一条策略后,第二条和第三条策略其实是连在一起的,而且只听两个名字,李愔立刻就是一愣,因为这两条策略分别叫做推广粗放种植和土地置换。
对方很犀利的指出,中原大地从chūn秋战国时期,农业就进入到jīng耕细作的死胡同里,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想尽办法提高亩产量,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就是贵族世家占有大量的土地,而数量最多的普通农户,人均占有的土地却极少,只能想尽办法提高有限土地上的出产,也就是jīng耕细作。
jīng耕细作并不是不好,但是这种耕作方式却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就造成了一个人能耕种的土地有限,大量人口都被束缚在了土地之上,若是在以前倒没什么,可是工商业发展起来后,再用jīng耕细作的方式耕种,显得已经不合适了,那就不如改用粗放式耕种。
打个比方来说,原来一个成年劳力,用jīng耕细作的方式,一年只能种五亩地,那么改为粗放式耕种后,他就能种十亩甚至是二十亩,虽然亩产量肯定比原来要少一些,但是收获粮食的总量却是原来的数倍还不止,也就是说,同一个人所出产的粮食,比原来多了几倍。
当然了,粗放式耕种也有自己的问题,虽然每人每年出产的粮食多了,但若是土地的总量不变,亩产量减少,大唐每年生产的粮食肯定也随之在减少,不过这时第三条策略就有了用武之地。
土地置换,意思很简单,大唐刚打下辽东和高句丽的领土,那里地广人稀,大片大片的土地都荒芜着,而反观大唐国内,在关中、河东、河北、河南四道,人口都十分的稠密,每人能分到的田地都不多,如此一来,就可以颁布一条法令,允许这四道中的农户,用家中的田地换取辽东那里的土地,而且这个比例可以设成以一比十甚至更高,一亩变十亩,相信肯定会吸引不少人开垦新的田地。
如此一来,关中等四道的人口肯定会进一步减少,再用jīng耕细作的方式耕作,肯定会使得大量土地荒芜,如此一来,粗放式耕种有了推行的基础,而迁往辽东的农户更不必说,每家分到的田地太多,jīng耕细作肯定不行,也只能选择粗放式耕种,而且随着他们的到来,也能让新占领的辽东和高句丽故土迅速安定下来。
听完这三条和策略后,李愔眼中泛起奇光,除了第一条那条血腥大胆的掠夺策略外,剩下的两条也正是他准备施行的计划之一,那个土地置换暂且不说,只第二条推行粗放耕种的办法,就足够让他大吃一惊,因为以古人的思维来看,这条策略简直是倒行逆施,千年以来好不容易才摸索出来的jīng耕细作之法,却被弃之不用,反而使用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粗放耕种,这简直就是欺师灭祖之举。
李愔虽然来自后世,但他却也深知,即便是在后世,jīng耕细作却还是大部分人的固定思维,因为当时中国人的生存空间被死死的压在东亚,无法向外扩张一步,只得在有限的土地上想办法,拼命的提高亩产量,以应付rì益增长的人口,但殊不知,这种办法却是被逼出来的,若是有更多的田地,何苦用这种费时费力的办法。
不过现在就不同了,大唐现在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国内的土地不够,向外扩张就是了,没有任何人敢当面指责大唐霸道,农业人口的不足,完全可以用新增加的土地来弥补,甚至若是将这两条策略执行的好,大唐每年的粮食产量不但不会下降,甚至还是会呈现一种逐年增长的趋势。
想到这里要,李愔心中不禁涌起一种强烈的好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才能想出如此离经叛道,却又极其巧妙契合的策略呢?
“王兄,此人到底是谁,我想见一见他!”李愔几乎是用一种命令的语气在和王况说话,能想出如此策略,说明对方不但才学过人,敢想别人所不敢想,而且对天下大势也看的极为清楚,很可能王况和崔玉来找自己,就是受了那人的指点。如此人才若是不收归已用,那就太对不起老天了。
王况听到李愔对自己用命令的语气说话,却没有露出丝毫的不悦之sè,脸上反而露出一种悲喜交加的奇怪神sè,情绪也变得有些激动,最后颤抖着双手向李愔深施一礼道:“启禀殿下,献此三策之人,出自我太原王氏,只是在太原城中,却是个人人皆知的狂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