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

作者:百合的木屋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篇首语:逃亡属于大型系列记实性采访散文采访远去的岁月里的一篇,采访记录了三十多年前发生在雪山深处,一个惊心动魄、刻骨铭心、令后人感慨泪滴的故事。

    为了便于和读者进行直接的心灵对话,系列采访散文均采用第一人称写法。

    ——百合

    序曲

    截止此时此刻,我有过一次逃亡史,这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大逃亡。

    曾经我随十二连去了东部大山里的确是偶然的,而它却决定了我半生的命运。

    一

    几十年过去了,贺筠也没告诉我,她到底施展了什么魔法,硬是让团司令部也给我签发了一本红卫兵日记,大红塑料皮的32开笔记簿,那可是被光荣调往东部的通行证。

    贺筠和我同龄,在那块几十里见不到绿色的大漠里,我成了她的知己。十八岁的贺筠非常勇敢,是连里最早谈恋爱的姑娘。曾几何时,把冯德英的苦菜花也被列入“黄”类,可想而知,若偶有“爱情”堂而皇之亮相,人们对它可以说是谈虎色变。说贺筠勇敢,是有根据的。

    c班有个姑娘,竟然胆大妄为地谈起了关于保尔与冬妮娅的初恋,这件事不径而走,天一亮就被党生等“红五类”获悉了第一手情报,结果那位资本家出身的c班女孩,一连写了三份“检查”深挖了一场“资产阶级情调”才算完事儿。

    夜再长,太阳总会出来。

    男孩、女孩也要长大。

    十八岁的贺筠,没有把初恋给本连的男孩,却给了十二连的一个叫尤大海的山东小伙子。

    大海所在的连队是全团有名的“难管”十二连不同于我们连几乎是清一色的在校学生,他们大多数是初、高中毕业后,在社会上闲散了几年的大青年,论年龄一般也大我们三四岁。对十二连,你不服不行,无论工作、学习、体育、样样是全团第一,每次团里举行“大会战”优胜红旗都被他们夺走。

    俗话说“鬼都怕恶的”此话不无道理。

    由于十二连在全团出类拔萃,威望也越来越高,后来这个连成了在上级眼中的“刺儿毛”不说比他们年小的连队不敢惹,就是团里也让三分。领袖说得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军垦战士赤条条一身,谁怕谁?就为“年年播种不见苗”这件事,十二连年年头顶状纸告到师部,理由:此举乃极大浪费也!浪费乃极大犯罪也!

    年复一年,上级照旧将南调北运来的几万斤稻种“噼里啪啦”倒进白花花的盐碱地里,一年又一年,十二连照旧是浩浩荡荡上师部!常理说得好,有理——气儿就壮!上面拿十二连没辙!

    状告到一定程度总要闹出点结果,终于,团部某某被调走了,某某某也被调走了,首长们被调来调去,盐碱滩上还是看不见一株小苗!

    这么一来二去,十二连就成了全团知青心目中的“英雄”他们是军垦战士的“心愿代言人”

    俗话又说“柿子——找软的捏”

    与十二连相反,其他连队就不如此乐观自在了。由于年龄小,凡事总听别人的,越不敢说不敢动,就越受摆弄。上面不敢惹十二连,凡遇到情况就猛猛地向其他连发难,没事就搞夜半紧急集合,没事让大家背上棉被、大衣,从驻地一口气跑到长城,再从长城一口气跑回来,往来几次后,天就亮了,于是乎,每个战士领两个冷馒头该去挖渠了——没人敢说个“不”字。于是乎,十二连大哥大姐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了,全连排着整齐的队伍“一二一”去为小弟弟小妹妹情愿。

    团里算彻底服了十二连!

    工作、训练十二连还是全团标兵,既不怕事,又不瞎闹,上面挑不出毛病来。听说上面几次想对十二连发难,但总下不了手,因为十二连众志成城,坚不可摧。

    贺筠的男朋友就是十二连的三排长尤大海。

    就在团里对十二连束手无策时,一年春天,军区命令我团抽一个连支援东部建设。当消息“呼啦”一下传开后,大家心里都明镜儿似的——被抽调到东部的非十二连莫属!料断团里绝不会轻易放过天赐良机,一来完成了任务,二来堂而皇之把这群“刺儿毛”“请走”

    一天晚饭后,贺筠终于对我说出了她即将随尤大海调往东部的事。

    贺筠走了,我怎么办?

    贺筠在我们连里算是性格豪放、办事说话干脆利落的姑娘,加上她人高马大,没有人敢欺负她。贺筠还专爱打报不平,难怪尤大海喜欢她。我和贺筠要好除了她的性格之外,再就是她能时刻保护我了。我的瘦弱文静,贺筠的强壮豪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贺筠恋爱不久,我也收到了力向我表达爱慕的第一张小纸条(惊恐万状的我竟把条子交给了指导员)。在这件事上力很执着,但因力出身高知家庭,所以我父母坚决反对。为了不使力陷入情感的深渊,我决心离开这个团,跟贺筠同往东部。

    贺筠之所以能走,是因为上面为了使调动工作能平安稳妥,才破天荒地下达了:“可携带未婚朋友”的命令。所以,贺筠的走是名正言顺的,而名正言顺的标志是她领到了盖着团司令部红印章的红卫兵日记。

    为了也能使我领到红卫兵日记,不知道贺筠使了什么招法,为此我一生都感激她。

    二

    跟着十二连二百多名大哥哥大姐姐,在师部招待所等了三天车皮,到第四天,我们才被装上了“闷罐”静悄悄地离开了戈壁滩。记得那天是四月六日。

    列车象一头憨牛,一股脑地直往前疾驶。

    咕咚、咕咚。

    二百多人挤在“闷罐”车厢里,不分昼夜地随着车身晃荡起伏原野在寂静中“忽忽”地向后闪去。

    荒凉的山川,无语的战友。

    两天了,可谁也不清楚,自己究竟要被调到什么地方去?我们朦朦胧胧知道,要去的地方在本省的最东部。

    列车卷着风声向前滚动。

    咕咚、咕咚。

    命运的星盘针在摇荡。

    当列车行驶到第三天中午。

    所有的人,才彻底清楚了自己将被安置的方位。

    二百多人平均要分到四个营,据说,每个营相距最少300多里。

    消息传开了“闷罐”内炸了营!

    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十二连算是彻底被“解决”了!

    名单早已列好,由不得你。

    从接到军区命令到第一批下车,前后不到一小时,这真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你个“冷不防”

    一批,又一批,每批50多人,男女生参半。全团军垦战士心目中敢于拼杀的“英雄连”竟也不乏侠骨柔肠之类,尤其是女战士们相互一遍又一遍拥抱,相互擦着泪水,三年戈壁滩上溯风里的甘苦、朝夕相处的情义、风沙尘暴中的搏斗、携手相牵的日日月月,如今,却要在一瞬间告别离散,自此一别天各一方,也许不再相逢。

    这个春天是伤情的,大姐姐们早已泣难成声,我从心底荡起一阵阵酸楚感。大哥哥们虽说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但从他们低沉的声音和相互击出的拳头,足以让旁人感受到,这是一场难舍难分的别离。

    列车一次又一次停下又启动,闷罐里的人越来越少。当每一次列车的长笛鸣起后,站台上的战友还在拼命追赶着渐渐加速的车轮。

    我被眼前的场面深深感染!

    我跟贺筠、大海等57人是最后离开闷罐的。

    三

    四月八日清晨六点。

    57人在领队的指挥下,上了长途汽车。

    那是我第一次走进大山。

    山路陡而弯曲,汽车像小甲虫一样“哼、哼”地爬行,车厢内的空气让人感到恶心头昏,不出一小时,我和几个女孩子开始呕吐。迷迷糊糊之中,汽车又拐了个弯,它在继续往上爬,难道,要去的地方在天上?

    我从小晕车船,上车不到半个小时就处于半昏迷之中,脑子里一片混沌,又似乎是一片空白。天空、山岭、树木仿佛紧擦着头皮似的“飕飕”地往后退去,处处可见的嫩绿的草芽,千遍万遍地在我眼前急急闪过!春天来了,为什么大山这般寂静?春天来了,为什么听不见贺筠的歌声?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天堂?一定是天堂!那一刻,我只感到头痛欲裂,五脏六腑像翻江倒海般地在体内搅动。从那天起,我相信了,人活到这份上,真的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下午四点多,终于到了县城。我们被安顿在一家县城最大的招待所。晕了一天车,好象被抽去筋骨一样,浑身瘫软无力,脑子空荡荡地,一无所有。

    第二天,命令大家原地休息,这是由于大部分女孩子的脸色苍白如腊,非常虚弱。记得那天,女孩子们大都没上街,只是静静地躺着,我偶尔听见有人在小声聊天。

    四月十日,前来接迎的马帮队到了。

    到临离开那座县城时,才知道这是个回族自治县。它是我一生中首次走进的少数民族集聚之地。在那里,我看到了戴着洁净的小白帽、高鼻梁、大眼睛、白净肤色的回族同胞。

    新奇感促使我利用了非常短暂的时刻,用目光触及了那座小城。小城里往来着戴着小白帽的人群,他们相互问候,说着我听不太懂得语言,他们那么斯文,那么彬彬有理,连自己都不能相信,转眼间竟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当看见几位漂亮的回族姑娘也向我投来同样的目光时——心灵开始相互撞击——目光紧紧交融了——我们在同一个时刻送出了同一样少女甜甜的笑。

    那一笑,是春天的风,仿佛又见到了芭柳美丽的沙枣花。

    花朵一般令我难忘的回族少女的笑,牢牢地镶进了我心灵深处。

    很快,大家跟着马帮队上路了。我们将要去离城60多里,一个叫黑石嘴的深山里。

    没有公路,走的是马帮运输队踩出来的路,路很窄,蜿蜿蜒蜒,崎岖陡峭。

    运输队长姓王,五十多岁,是个精瘦的小个子,他神采飞扬,笑哈哈地和我们一一打招呼。王队长反复着一句话:“欢迎、欢迎!哈哈,有了你们这样有文化的知青,今后啥事就好办啦!”我想,他指的“事”又是什么呢?

    王队长说话爽快,干活麻利,不到一袋烟工夫,他就率领运输班把所有的行李捆到了马背上,他亮亮的嗓门:“男娃自己走,女娃拽马尾巴——轮着!”

    就这样,二十多个女孩子轮流拽着十五、六匹马的尾巴朝着黑石嘴的深山向上攀登。

    山道难行,一路上走走歇歇,人和马辛苦不提。大约经过九个多小时,当马队拐过一道大梁后,突然急转弯往下坡走去。

    黑石嘴牧场场部就在脚下。

    这是一个小小的山间盆地,四周围崇山峻岭,遮天蔽日,有几排白墙黑瓦的房子不规则地散布在附近,浓密的原始森林黑压压地把小盆地包得要严严实实,有几条小路交错盘延,远远望去,小盆地景物结构非常像积木。突然,我有走进童话的新奇感。

    王队长一路热热闹闹,话讲个不停,眼看到家了,情绪越发高涨,他指指点点说:“职工们为了欢迎新同志,特地把场部重新粉刷了一遍呢!”难怪每排房子的墙都雪白雪白的。

    四

    跟随马帮走进了盆地。

    小篮球场旁边,吊挂着一块圆形大铁,原来是汽车轮轱,王队长笑哈哈地介绍:“那是钟!”洪亮的笑声,与他的形象对不上。

    围着盆地高高的山梁上,到处可见茂密高大的松、桦、杨、杉,王队长的情绪总那么激昂奔放:“山里是个聚宝盆,要啥有啥呢,松籽、榛子有的是,秋后,我带你们进林子!”刚从大戈壁来的人,一下子见到了这么多、这么高的树,真有许多说不出的兴奋感觉。王队长又说:“山地海拔高气候无常、阴湿潮寒,就是到了三伏天也不能穿一件单衣。”他还说山里有许多野生菌,味道很鲜美,也有不少毒菌,采时要特别小心。我问王队长:“山里有花吗?”“有、有、有的是,到了农历五月,杜鹃花就开了,还有芍药,到七八月满草原上都是花,各色各样好看得很呢!”听了王队长的话后,我突然感觉到即将开始的明天,它的色彩是斑斓的。

    正如王队长所言,山里气候多变无常,一会儿蓝天白云,一会儿云雾缭绕,一会儿淅淅漓漓下起了雨,一会儿云腾雾翻,一会儿云雾飘飘然然地下沉,转眼就布满了山林沟豁,五、六步之外就看不见人了。

    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气候,与戈壁差异太大的深山黑石嘴牧场,给予我们太多的陌生与新奇。

    高山上的蔬菜以洋芋、包心菜为主,一连三天吃的都是洋芋汤和馒头,吃了一百多天的清一色玉米发糕后,倒有新口味的感觉。

    做饭的炊事员姓高,六十多岁,大伙都尊他为:高大师。高大师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像一条缝,无论什么时候见到他,他都围着一条非常白净的围裙。高大师没儿没女,婆娘在离场八十多里的鹿坝老家。老人家见来了那么多生气蓬勃的年轻人,他的眼睛更是眯成了一条细缝,每次见了我们总要摸摸这个的头,拍拍那个的肩膀,老人亲切地管我们叫“娃儿”打饭时他总是眯缝着两眼,给我们汤里多加两块洋芋。慈祥和蔼的高大师,给我那些清寂陌生的日子里,带来了亲人的关怀以及家的温暖。

    黑石嘴是专养军马的基地,属军区直接领导。牧场的林间草场面积很大,由于气候阴湿,水草茂盛,场里有几个北农大毕业生,他们以先进的科学知识管理草场,取得了好成效,黑石嘴牧场的先锋作用,在兵团是有影响的。牧场饲养的三、四千匹军马,几乎都是体魄健壮,毛如绸缎,职工们不分男女,个个善骑,他们能在飞速的马背上,在疾驰的马群里,一下子就能套住想要套住的那一匹。

    五

    第三天,四月十三日。

    两天慢慢过去了,大伙儿还是没有得到安排,但从一位老职工口里透露出来的小道消息是:新来的男生一律下到各个牧点,女生全部留在场部!

    未来的日子是怎样的呢?

    黑石嘴头号人物是一个现役军人,姓司马,陕北人。

    第四天,四月十四日上午九点。

    处于焦急等待中的我们,终于接到了开“欢迎会”

    四月十四日上午九点,我第一次见到了司马首长。

    司马海林,三十四、五岁,操一口地道的陕北腔,司马精瘦的长脸中部,竖着瘦竹般的鼻子,上面虚虚地架着宽大的与脸型极不相称的圆形黑框眼镜,当我第一次和圆镜片后面的目光无意相碰的那一瞬间,便意识到有一种令人可怕的、寒冷的东西向我袭来。

    欢迎会开始了,司马海林不停地推着那副宽大的、时不时滑到鼻子中央的眼镜。司马神情不阴不阳、不卑不亢:“欢迎、欢迎、欢迎新战友到黑石嘴来,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你们来自一支敢拼敢杀的连队,在西部很有些‘名气’吗!是不是?啊——?”司马拖着长官们惯有的优雅的长腔。我偷偷发现,圆镜片后面的那两道寒光,探照灯般地在会场的每一处扫来扫去。

    司马给了我第二个印象——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同志们,全国形势一片大好!文化大革命在向纵深发展,但阶级斗争是触目惊心的,它无处不在,处处在!无时不在,时时在!这点,大家都是很清楚的吗!是不是?啊——?”

    司马说着就推了推黑色镜架:“通过运动,我们揪出了混在革命队伍中的阶级敌人,你们看!”司马指着墙边一溜儿人说:“这是死不改悔的走资派,这是反动学术权威,这是”精瘦精瘦的司马,口若悬河:“啊——阶级斗争是你死我活的,阶级敌人(司马又一指墙边)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更不会立地成佛!”

    司马海林越说越激动,他猛地站起来用力敲了一下桌子,前额的青筋“突突”地乱跳,黑镜框后面的那两道寒光令我颤栗。

    “打倒!”

    “打倒!”

    不知谁抢了头功。

    原来是一个细细亮亮的青春女声。

    顷刻间,全场骚动,呼声如天穹突如其来的霹雳,令我心惊肉跳!

    这是一块寂静的、深山腹地,它远离了铁路、公路和喧嚣的城市,它应该是充满了明洁、安宁、祥和,可是,它却和外面同样弥漫着一种莫名的火药味,一种使人窒息的压抑与恐惧。

    “打倒!”

    “打倒!”

    口号声、训斥声震耳欲聋,像要冲破四月初春的天空。

    紧随着那声呼喊,立即就有一、二、三个人呼哧哧地跳将出来,他们摩拳擦掌,揪住了站在墙根的那排低着头,挂着大木牌的“阶级敌人”于是噼里啪啦一阵拳打脚踢只见司马领导手一挥“阶级敌人”被“腾腾”地推出了门。由于石头台阶很高,使“阶级敌人”们连爬带滚。那年过半百的老场长——今天的“反动权威”高洋的头被石头撞破,顿时血流如注!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我憋住了呼吸,紧紧闭上了眼睛。

    我祈祷:让时间就此停滞,让所有的一切都凝固吧!

    宽大的会议室里,刹那间鸦雀无声。

    司马领导不停地推着那副宽大的黑框眼镜,狠狠地指着蹲在地上的老场长,气急败坏地大喊:“怎么搞的?是不是故意出洋相?!新来的同志们眼睛是雪亮的!不会受蒙蔽的!是不是?”

    黑镜框后面那两道寒光,急急地闪动着。我,一个十八岁的少女,两腿发软,再也不敢多看司马一眼,如果“欢迎会”再继续开下去,恐怕我是连石头阶梯也迈不下去了。

    “小插曲,啊——是不是——?小插曲吗,呵呵,欢迎会继续开!”司马首长顿时满脸堆笑,他表情变幻的神速叫我折服!

    “解放军?红帽徽?红领章?”从中国工农红军走到今天的人民解放军,它历经近半个世纪的风雨,终于成为伟大的钢铁长城。面对眼前司马海林导演的场面,我真的无法理清满腔混沌的思绪,我只感觉到有无数大大小小的问号,变成了一团团灰黑的铅块重重地压住了心口。

    如果说“理解”也需要牵强的话。

    为了这身绿军装,千千万万颗年轻的心曾几度心动,我们抱着一颗单纯幼稚的心,告别了繁华的大都市,来到艰苦荒凉的地方,不但我们这一代人,还有许多许多中国人汇成了曾在中国大地上掀起的穿军装、戴军帽、挎军用书包的大热潮。

    眼前司马首长形象,与我心目中解放军反差如此之大,一阵疑惑后感到茫然。

    “人之初,性本善”但愿司马领导的行为并非由衷,而仅仅只是应付形势而已。

    一些从未想起的事情突然都像浮萍一般飘入脑海。

    一些从未感受过的感受,让一个只有十八岁的少女过早、过多得感受了。

    无疑,现实是残酷的!

    司马海林面对鲜红的血,表现的竟如此心安理得?人性!人性呢?我在一片茫然之中寻找着人与人之间最原始的同情与怜悯。眼前发生的一切令我感到骇然,足使我心灵疼痛。或许,我错了,或许,在当时更应该采取的是麻木,或许

    太长的梦,免不了转成恶梦。

    听说,司马是来搞支“左”的。司马原来是某汽车营营长,毛遂自荐来到黑石嘴。有个老职工偷偷告诉我们:“这个司马可厉害着呢,总惦着在黑石嘴搞出点啥名堂来,靠多抓几个‘阶级敌人’好升个官啥的,这样的解放军可不多!”老职工把声音压得很低很低:“司马喜欢一个叫容小霜的女娃子,今年十八岁,现在她可是革委会主任,神气得很!”说完他指指站在司马旁边的一个小姑娘。

    听完这番话,我的心又是一阵紧缩。

    脑子里好像有一个洞,深得不见底,仿佛我的身子被一阵大风卷进了那个洞,轻飘飘地不着天不着地,象流云象晨雾。

    台下,混乱不清的喊叫声把我的思绪又拉回到现场,台上,黑镜框后面两道令我躲闪不及的寒光!

    司马旁边那个领头喊口号的容小霜大约只有一米六左右,生得娇小美丽,身材苗条,透露出青春少女的活力,她的肤色白里透着红晕,浅蓝色的眼睛,被裹在长长的睫毛里,鼻子和嘴巴端庄秀美,娟丽的容貌与愤愤振臂高呼大喊的形象太不协调!我觉察到自己的心在为台上那位姑娘痛惜流泪。

    “打倒!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容小霜又一次领头喊起口号。

    我的头急剧痛起来我不忍再多看容小霜一眼!

    欢迎大会终于在一遍又一遍的“打倒阶级敌人”之中结束了。

    当我晃晃荡荡迷迷糊糊地迈下高高的石头台阶时,仿佛自己也被批斗了一样,双腿象灌了铅那样沉重,但心,又一次被掏得空空地。

    六

    那一夜,贺筠和我都没睡着。

    借用山里人的话说:“山里天,娃的脸,一天变三变。”晚饭后,气温急剧下降,老职工们讲:“要下雪啦!”果不其然,雪说下就下,而且越来越大,我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鹅毛般的大雪”转眼间,山林便坐成了一位缄默无语的白发老者。

    雪无声无响。

    美丽的雪景,却没有令人产生丝毫浪漫之情,我想,此时此刻,谁也不会因宛若仙境的深山和优雅的四月之雪而诗意浓浓!

    心沉甸甸地。

    雪依然鹅毛般地落着无声地落着。

    第五天。

    雪还在下,稍小了些,我们照旧在等待工作的安排。

    在一种精神的守望里,我静静地看着除了白雪、一无所有的天空、被压在雪下面的山林、房屋、条条小路。

    第六天,雪下下停停,四周一片死寂!

    终于听到军管组命令了:男孩子一律分到下面各个牧点,女孩子一律留在场部!

    队伍象炸开了锅!匆匆奔走传告这条难以接受的命令!

    到了下午,雪似乎是完全停了,盆地更显死寂空廖,所有的忍耐也似乎蹦到了最后的关口,象等待死亡一般的盆地没有任何声音。

    深山,很快进入黑暗,晚饭后,贺筠气喘吁吁地找到我,一脸苍白,一脸肃穆!她压低了声音:“快,快,快去准备,熄灯后跑!”

    “什么?跑?跑到哪里去?”

    “我也不知道,反正男孩子全部跑,还要带上咱们女孩子,别问了,快去准备吧!”贺筠神色严肃。

    我被懵了!一时不知怎么好,贺筠看出我在犹豫急忙说:“好,好,你要是不走,等着司马来收拾你吧!”听到司马两个字,如恶魔降临!浑身发抖!

    什么也不允许我多想了!“恩,恩,我跟你们一起跑”

    “铛!铛!铛!”十点,熄灯。

    这里,山高皇帝远,却严格遵守着军区作息制度,随着最后一声钟声,所有的灯光熄灭了,黑石嘴隐匿在朦朦的雪夜里。

    山岭除了白雪,便是冬夜的寒冷。

    兰州军区兵团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体逃亡在悄悄进行

    七

    所有的行李分别装上了四辆人力车上(车子是男生们从进老林砍竹子人那里偷来的),行李多车子少,每辆车子都装得很高很高,车一动,那些大大小小的包包就跟着晃动,颤颤悠悠地。

    大伙像贼一样提心吊胆。

    雪把那个夜映得白亮白亮。

    队伍艰难地移动着,人就像一颗颗黑芝麻滚动在亮白的雪原上。

    山路陡峭,每个拉车的人都吃力地支撑着,一不小心,连人带车就可能掉落百丈深沟,后果不堪设想!常言道:上坡比下坡难,谁又知下坡更难!

    庞大的雪山静默,只有脚底和车轮在雪上的摩擦声“咯吱、咯吱”

    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什么也不敢多问,始终紧紧地跟着贺筠。

    队伍在山间移动。

    给我们拉行李的是欧阳季牛,一位高个英俊的青岛小伙子。欧阳是十二连年龄最小的男生,那年二十岁。

    欧阳季牛真的成了一头憨牛,他拉着装得冒尖的车子,忽忽地喘着粗气。我看得出,欧阳季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艰辛,甚至,今夜他已经把年轻的生命都赌上了。遇到下坡,欧阳几乎是用身子的全部力量顶住车子急速下滑的惯力,有两次,险些人仰车翻,惊得我倒抽一口冷气,从头顶窜到脚心。

    欧阳季牛真够棒的!只见他两腿叉开,稳稳地抓住了车把!使你悬到半空的心又落了下来。

    逃亡之队行进在苍茫的夜色中。

    约摸走了二十来里时,隐隐约约从后面传来呼喊声——越来越清晰。

    “一定是发现我们跑了,司马派人追来了!”

    “快!快!快!”

    大家在慌乱中加快了脚步。

    气温急剧下降,那件“军垦”棉袄已抵挡不了午夜之寒了。渐渐,欧阳季牛的车被甩到了后面,还有跟着行李的我们。

    由于山陡路险,我们时刻跟在车子的前后左右,以便一旦有情况,相互有个照应。

    “啊!是司马海林亲自带着人追来了!”

    “等等!大家等一等”

    快!快!快!别无选择,刀山火海只有一条路,往前走!

    “大家等一等,大家等一等!”

    司马海林的陕北腔越来越近。

    仿佛碰到了魔鬼一般,我的双腿一下子像灌了铅,怎么也跑不快!

    又有人在喊:“同志们!不要走!不要走!”

    啊!是运输队长王大全!

    大王队长迎我们上山时的情景浮现了。

    大老王是个精明强干、热情奔放的人;在那座深山里,还有总给我多捞两块洋芋的高大师,一位慈祥可亲的老人;场里还有许许多多心地淳朴善良的好人,他们都是好人、好人。

    后面不断传来大王队长的喊声:“大家不要走!”

    在逃跑的途中我第一次犹豫了,不知不觉中放慢了脚步

    “快跑,快!”贺筠似乎发现了我的心迹,拉着我的胳膊拼命往前跑:“别回头!要是让司马逮住了,他还不活剥了你!”

    雪原躁动着,寂静的大山起伏如浪:“等一等,大家等一等!”

    司马的声音又响起来了,我似乎又触到了黑框圆镜片后面两道叫人发毛的、躲闪不及的寒光。

    “哐!”欧阳季牛在精神与力量的双重失控中摔到了!随着一声惊呼,跟随车前、后、左、右的人也同时也停住了脚步。

    后面,司马和王队长的呼喊混合交错。

    追喊的声音在空旷的山谷里响亮而清晰。

    “小牛,伤着没有?”只见从前面跑回来一个男孩,他就是战柱,战士中最有威信的人。

    从一开始战柱就拉着第一辆车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听到司马的追喊声后,他便把车交给了郑远东,自己跑前跑后关注着整个队伍。

    当战柱扶起欧阳后,大伙七手八脚重新整理好了车子。

    战柱拉上了第三辆车,不知他从哪儿学来的车技,车子到了他手里,就变得很轻,偶遇稍微平坦的路,便行走如飞“真够棒!”贺筠喊出了一个脆亮的女高音。

    八

    我也是到了兰州后才知道,本次行动的策划和组织者,就是战柱。

    在众多的战士里,战柱是一个性格沉稳、凡事拿得起、重情重义的男生,虽说他只是一个排长,却有一种无形的威慑力,这在当时的确是心照不宣的,难怪这次行动无人不响应。

    听说连里有几个漂亮姑娘对战柱情有独钟,悄悄地给他洗衣服,但战柱却总是:“我自岿然不动!”战柱这小伙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直到此时此刻,谁也没猜透战柱的心。这些,是住在军区招待所的那两天里,贺筠偷偷告诉我的。看得出,大海与她无话不谈。

    转眼,雪猛地大了。好大的雪片呼呼地从天空掉下来,浓浓密密地,打在脸上很疼。

    男孩子们拉起女孩子拼命往前跑,连爬带滚,我像一只瘦小的鸟被夹在急流之上,有“飕飕”飞翔的感觉。

    跑啊跑啊!跑啊跑啊!脑子一片空白!心中一片空白!仿佛两只脚已经不属于自己,它在云彩里飞翔、飞翔。

    夜,苍白的令人怜惜,夜,那么孤独寒冷!

    匆匆逃跑的知青们在命运的路途中,希望逃脱痛苦、不公与灾难、希望找到春光明媚的大地。

    雪下得很大,队伍行进的速度加快了。

    冥冥中,仿佛有一束光亮在前方闪耀,它是善良与公正的灯塔,战士们历经千辛,朝着那束放射出无限光华的灯塔拼命奔跑。

    雪,猛猛地下着。

    雪,铺厚了山梁。

    狼一般雪原上奔跑的知青。

    这幅图画,凄凉而壮烈!

    正是那场午夜猛然下起的大雪,才使司马停止了追赶,吞没了后面人们嘶哑的喊声。

    经过八个多小时,大约次日六点左右,终于到了县城。

    后来,以战柱为核心的组织者们,分别给其他三个营的老十二连战友联系。三天后,各营逃出的人数越来越多,队伍行至兰州,原十二连的二百多人几乎全逃了出来,形成了西部兵团史上,全连大逃亡事件。

    空前的团结,空前的众志成城!二百多人穿越了雪夜与恐慌,带着理不清的迷茫与遗憾,历经千辛,半月后,又回到了那片看着苍凉、离开又思念的茫茫大戈壁。

    九

    年轻的生命承负着命运的重负!

    无疑,逃跑是错误的。

    返回西部之后,上级派专人给十二连举办了学习班,通过学习导师们著作,每个人深挖了思想根源,认识到擅自脱岗,参与集体逃亡是无政府行为。

    学习班共办了九十多天,一日三餐是一尘不变的:四两玉米面发糕、一两玉米面糊糊,食堂的窗台上放着一碗原盐,挨到谁,谁就取一、两颗放进玉米糊糊里,没有蔬菜,这是在戈壁上常有的事,稀有的蔬菜,自然不会先照顾集体犯错的十二连!

    数月见不到一滴油花和蔬菜的伙食,让我又一次萌生了渴望绿色的向望——就在那段时期,真的,我不止一次地想起那个深山丛林间的牧场,还有运输队长,还有高大师。

    “归来吧,归来吧!”

    “人间正道是沧桑!”

    亲人在热切地呼唤——

    身后有无数双充满泪水的眼睛——

    那时候,我们的确是年轻幼稚的孩子,热烈中有盲目、激情中有荒唐,为寻求正义毫无保留地贡献青春。

    冰雪融化后的深山牧场,那一片诱人心动的绿!

    终于,知青们又在战柱、何伟岑等组织下,向上级呈交了重返东部的请示报告。

    组织上还是宽容的,正因为大家通过学习班,能认识错误、并有重返东部的决心,一律免于行政处分。

    八月二十号,正置戈壁烈焰灼灼的时刻,我们又一次互道了珍重。

    清晨,全连战士列队面向东方,集体行了一个军礼,记得那种神情是从未有过的庄严与肃穆。

    上级为大家准备了明亮洁净的乘客车厢。照旧,战友们一批一批下车了,最后一批还是返黑石嘴的,战柱、小邵、贺筠、燕起、伟光、王君等,加上我共三十多人。尤大海等二十来人去了别的营,贺筠和大海的恋爱史也到此结束。

    尾声

    不久,刮在中国上空的那场飓风终于停了,人们又看到了清澈的蓝天。

    司马撤了!

    “司马要走啦!司马要走啦!”大家奔走相告,无不欣喜若狂!

    那天司马真的走了,走的简简单单,在众多的、送瘟神般的目光中,他站在山梁上,最后一次向这块自己曾显赫一时的小小盆地挥了挥手,他神情暗然。

    听说后来司马还是回到了原来的部队,在一次执行任务时,汽车滑进了深沟,致司马双眼重伤,消息传来,对黑石嘴的人们来说,究竟是喜还是忧?有的说:“该!活该!这叫恶有恶报!”有的说:“这就算扯平了。”有的说:“人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甭说谁。”有的说:“司马坏是坏,但不能代表解放军。”还有的说:“那笔账也不能全算在司马身上。”

    深山的八月雨意浓浓,雨停后,山林清丽可人,草场上马匹如缎,上百种野花鲜鲜亮亮地开着。

    人们在这片蓝天下又可以自由地呼吸、歌唱了。

    采访后记:

    当敲完一万两千字的最后一个字,我的心依然沉浸在白雪的山岭,当年的他们,比我们现在还要年轻,都只有十八、九岁,却经历了极其艰苦的岁月,并承负着那个年龄难以承负的精神和生存的双重压力,我被那个时期年轻一代的艰辛历程深深动容,我的泪水始终贯穿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