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砚残雨写心愁八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首词的首起两个仄韵,建构了两个时空概念。其一:外部时空:“归鸿声断残云碧”这是一个阔远而宏大的空间。“归鸿声断”则说明时间是深秋或者是冬天,而归鸿,又常常是羁旅思乡与深闺怀人的意象,给人一种他乡飘零的寂寞和思归心切的感觉。“残云碧”重在描述残照依稀、暮色四合的天空景象,同时又是视觉留下的印象,对应着“归鸿声断”的听觉描写。寥寥七个字,就已经用声音与色彩勾画出了一个寒冷凄清、暮色苍茫、怅然若失的情境。其二:内部时空:“背窗雪落炉烟直”这是一个逼仄而狭小的空间。“雪落”与“炉烟直”雪花,在徐徐而下;青烟,在冉冉上升,上下飘移,颇具动感,而著一“直”字,则又暗含徐缓轻盈、清静宁谧,以动态烘衬静态,给人一种独处一室、无依无靠、凄冷默然的感觉。上片的两个平韵,是词人的自我描摹:“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在烛光的映衬下,凤钗,依旧明灿;人胜,仍然轻灵。尽管“烛底凤钗明”却斯人已逝、无人相看;尽管“钗头人胜轻”却心思沉重、悲愁萦怀。这两句,其实是物象和心情的反衬比照。虽然从字面上看不出词人的思想情态,而内心深处却是另一番的孤苦与消沉。下片的两个仄韵,以时间为主线,依次穿连了日暮(角声)、寒夜(漏声)、拂晓(曙色),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含了词人孤苦冷清、竟夜未眠。使用“催”与“回”两个字,则表达了光阴如逝、岁月无情、青春不再、催人老去的由衷慨叹。下片的两个平韵,则描写了词人神倦意懒、身心憔悴、无心赏花的心境。既然晨曦初照、阳光明丽、春意正好,又为何“春意看花难”呢?其实答案已经给出,就在结句:“西风留旧寒”春寒料峭、乍暖还寒,还是不去吧。仔细品读,这种“寒”并非西风留下的余寒,应该是词人心头的寒冷。
这一含思婉转、欲说还休的情绪,在她的好事近一词里,也有同样的体现: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伤怀易感之人,大多是见落花而伤情、临秋风而洒泪,而这首词的首韵两句并非词人向红而泣、葬花而悲,而是完全凭借自己的以往经验、敏感知觉和主观想象所设定的情境:“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词人由“风定”而臆测到帘外“落花深”、“拥红堆雪”的情状。可见词人的感觉是敏锐的,经验是丰富的,想象是合理的。“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糜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暮春时节,风雨摧花;海棠铺绣,胭红脂白。词人无需卷帘,即能感受到窗外的晴风暖雨、花开花落,这是为次韵两句作以铺垫并埋下伏笔的。首起二句,与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落花知多少”同出机杼、不分伯仲。
词人能凭直觉就知道“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完全是因为“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在她的记忆深处“海棠”的花开花落总是与“伤春”联系在一起的。往昔,每当海棠花飘零的时候,她常常感伤韶光易逝、花季苦短,常常感伤空闺独守、孤寂难耐,也常常感伤夫妻不能竟日相守、耳鬓厮磨而今,这种感伤又在心头萌动,想必又到了“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的时候了吧。如若仔细品味,你会感到因果环环相扣、词脉十分清晰。
上片重在由景生情,为花而叹,抒发一种挥之不去的伤春情绪。而下片首韵两句“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则由对“帘外”情景的虚写,转到对“眼前”情景的实写:酒阑歌罢、金樽已空、一苗油灯、忽明忽暗。词人选取了“酒阑”、“歌罢”、“空尊”、“青缸”四种意象和物象,渲染出一种酒阑人散、歌罢楼空、灯光暗淡、寂寞袭人的氛围。此时此刻,她又回想起执手相看、红袖添香、笙歌院落、灯火楼台的温馨而热闹的往日了。两相对比,岂不让词人倍感冷落与孤寂吗?
煞拍“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则是说白天因落花而伤感,令人不禁扼腕唏嘘;夜间欲借酒来浇愁,而愁丝绵绵不绝,本想在梦中求得一丝温暖、一丝慰藉,而窗外,又传来啼鴂的哀鸣。看来这个夜晚,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啊!
“啼鴂”即杜鹃鸟,又称为杜宇、子规等。相传战国时期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于臣下,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日夜悲鸣,啼声凄切,泪尽而流血,不忍耳闻,终而啼血魂断,血染杜鹃花。李商隐有诗曰:“望帝春心托杜鹃”白居易有诗曰:“杜鹃啼血猿哀鸣”李白有诗曰:“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文天祥有诗曰:“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也有人说,杜鹃鸟的啼声听起来很像四个字:不—如—归—去!故而,杜鹃声声,啼血而鸣,不如归去啊。天涯游子、羁旅离人,每每听到杜鹃的叫声,都会顿起思乡、思归、思人的急切情绪,彼时彼地的李清照,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联想到这里,我们就能理解“更一声啼鴂”的深层含义了。
在这个时期,李清照的孤雁儿一词,把咏梅和悼亡紧密结合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更加孤寂与凄楚: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此词首起二句:“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开门见山,波澜不惊,笔力沉稳,直接倾诉了她的寡居之苦。“藤床”即藤制的躺椅;“纸帐”指当时在富裕家庭很流行的梅花纸帐。此二种物象在宋词里经常用来表述一种凄凉慵怠的境况。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二句,使用“寒”与“水”两个字,意在烘托寒冷与清寂的氛围:春寒料峭、独守幽室;朝眠而起、斯人不在;孤居嫠妇、无人相伴,只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从冰冷的玉炉里袅袅飘散。往日的冰玉情怀已不再有“佳思”了,此时此刻,尽管仍有水的晶莹与澄澈,但只是一怀苦水而已。正当词人缅怀往事,心生悲苦之时,突然听到一阵悠扬而熟悉的笛声,低抑的情绪不由为之一震。“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此时,词人的思绪开始舒张,因闻笛而忆梅、因梅花而赏游、因赏游而思人。因为她过去“每值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而今一想到外出赏梅,就很容易地联想到夫君赵明诚。
下片首起:“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闻听笛声,心绪稍扬,然而一想到亡夫,她顿时又伤心不已、泪如雨下。此时的自然之境和内心之境都在“下雨”真可谓是情景交融了。天气,由晴到雨;心情,由明到暗;词人,由“多少游春意”的兴致倏至“又催下、千行泪”的悲恸。一切都是一瞬间,一切都是一闪念,一切都是那样地自然而然,可见李清照对赵明诚的爱有多深、情有多重、思有多苦。读至此处,真让人不由得想起聂胜琼的“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的情景与感伤!
“吹箫人去玉楼空,断肠与谁同倚?”至此,词人才委婉含蓄地说明“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的真正原因。“吹箫人去”一语,用的是秦穆公之女弄玉与其夫萧史(萧郎)的典故。这里的“吹箫人”是用萧史比拟赵明诚。李清照在她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词中,还用“武陵人”来借指赵明诚。如今,夫君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如旧,又有谁与之倚栏共赏呢?“一枝折得,天上人间,没个人堪寄。”因此,刚刚惹起的赏梅情趣,蓦然间被“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感所冲淡,又因过度的伤感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全词至此,戛然而止,而哀痛的余音,回绕不散。一种怅然若失、暗自饮泣的印象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扉。
孤雁儿,本名御街行,词人择孤雁儿的调名,意在更加切合自己要表达的主旨和情调。这在唐宋词里也很常见,就是“词牌即词题”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怨王孙、醉花阴、武陵春、声声慢等等皆属此例。
李清照还有一首咏梅词清平乐,也同样是把咏梅与思人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表达出自己因赏梅而勾起的无尽哀思: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在这首词里,词人把豆蔻年华的赏梅之乐、结缡以后的赏梅之怨与寡居之后的赏梅之苦穿连一起、依次迭现,勾画出一生情感的脉动曲线。下片则侧重抒写饱经战乱、颠沛流离、痛失伴侣、为国忧戚的复杂心理与感受。
上阕首韵二句:“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生动而细致地再现了词人早年踏雪寻梅、鬓角簪花的欢乐情景和盎然兴致,表现了她及笄之年的美丽、聪颖、纯真、活泼的风韵和性情。“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两句,流露出与前面截然不同的心绪,虽然手执梅花,却无闲情逸致去把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离人未归,娇恨萦怀,独自踏雪赏梅,却不期又勾起怀远的牵念与愁思。本欲踏雪解闷、咏梅遣怀,谁知道反而思情更浓、愁上添愁,也只能“赢得满衣清泪”不过,这种“清泪”也是甜蜜的相思之泪。
下阕以“今年”两字领起,同上阕的“年年”上下照应。“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今夕何夕?国难当头、烽火遍地、民不聊生;人在何处?家破人亡、天涯海角、寄人篱下;伊人如何?形容憔悴、鬓发雪染、红颜尽洗。当年还能“常插梅花醉”而今呢?“萧萧两鬓生华”是不是正如杜甫所言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仅此两句,就已经道出了词人的一腔辛酸和哀恸!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又是一年一度的赏梅季节,然而词人却兴味索然、心思全无。尽管当年“挼尽梅花无好意”毕竟还能“赢得满衣清泪”如今呢,词人的眼泪恐怕早已干涸了吧。赏梅无心、思人无处、欲哭无泪,望着窗外暮霭沉沉、朔风渐紧的天气,她已经料到:一夜风霜凄紧,明朝残红盈庭啊。
正如王延梯和聂在富两位先生所分析的:歇拍两句“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可能还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古人常用比兴,以自然现象的风雨、风云,暗喻政治形势。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国势”稍后于李清照的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与此寓意相似,都是为国势衰颓而担忧。易安所言“风势”似乎是暗喻当时极其不利的民族斗争形势;以“梅花”来比喻美好的事物“难看梅花”则是指国家的遭难,而且颇有经受不住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她哪里还有赏梅的闲情逸致呢!身世之苦、国家之难揉合在一起,使这首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
这首词的首起两个仄韵,建构了两个时空概念。其一:外部时空:“归鸿声断残云碧”这是一个阔远而宏大的空间。“归鸿声断”则说明时间是深秋或者是冬天,而归鸿,又常常是羁旅思乡与深闺怀人的意象,给人一种他乡飘零的寂寞和思归心切的感觉。“残云碧”重在描述残照依稀、暮色四合的天空景象,同时又是视觉留下的印象,对应着“归鸿声断”的听觉描写。寥寥七个字,就已经用声音与色彩勾画出了一个寒冷凄清、暮色苍茫、怅然若失的情境。其二:内部时空:“背窗雪落炉烟直”这是一个逼仄而狭小的空间。“雪落”与“炉烟直”雪花,在徐徐而下;青烟,在冉冉上升,上下飘移,颇具动感,而著一“直”字,则又暗含徐缓轻盈、清静宁谧,以动态烘衬静态,给人一种独处一室、无依无靠、凄冷默然的感觉。上片的两个平韵,是词人的自我描摹:“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在烛光的映衬下,凤钗,依旧明灿;人胜,仍然轻灵。尽管“烛底凤钗明”却斯人已逝、无人相看;尽管“钗头人胜轻”却心思沉重、悲愁萦怀。这两句,其实是物象和心情的反衬比照。虽然从字面上看不出词人的思想情态,而内心深处却是另一番的孤苦与消沉。下片的两个仄韵,以时间为主线,依次穿连了日暮(角声)、寒夜(漏声)、拂晓(曙色),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含了词人孤苦冷清、竟夜未眠。使用“催”与“回”两个字,则表达了光阴如逝、岁月无情、青春不再、催人老去的由衷慨叹。下片的两个平韵,则描写了词人神倦意懒、身心憔悴、无心赏花的心境。既然晨曦初照、阳光明丽、春意正好,又为何“春意看花难”呢?其实答案已经给出,就在结句:“西风留旧寒”春寒料峭、乍暖还寒,还是不去吧。仔细品读,这种“寒”并非西风留下的余寒,应该是词人心头的寒冷。
这一含思婉转、欲说还休的情绪,在她的好事近一词里,也有同样的体现: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伤怀易感之人,大多是见落花而伤情、临秋风而洒泪,而这首词的首韵两句并非词人向红而泣、葬花而悲,而是完全凭借自己的以往经验、敏感知觉和主观想象所设定的情境:“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词人由“风定”而臆测到帘外“落花深”、“拥红堆雪”的情状。可见词人的感觉是敏锐的,经验是丰富的,想象是合理的。“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糜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暮春时节,风雨摧花;海棠铺绣,胭红脂白。词人无需卷帘,即能感受到窗外的晴风暖雨、花开花落,这是为次韵两句作以铺垫并埋下伏笔的。首起二句,与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落花知多少”同出机杼、不分伯仲。
词人能凭直觉就知道“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完全是因为“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在她的记忆深处“海棠”的花开花落总是与“伤春”联系在一起的。往昔,每当海棠花飘零的时候,她常常感伤韶光易逝、花季苦短,常常感伤空闺独守、孤寂难耐,也常常感伤夫妻不能竟日相守、耳鬓厮磨而今,这种感伤又在心头萌动,想必又到了“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的时候了吧。如若仔细品味,你会感到因果环环相扣、词脉十分清晰。
上片重在由景生情,为花而叹,抒发一种挥之不去的伤春情绪。而下片首韵两句“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则由对“帘外”情景的虚写,转到对“眼前”情景的实写:酒阑歌罢、金樽已空、一苗油灯、忽明忽暗。词人选取了“酒阑”、“歌罢”、“空尊”、“青缸”四种意象和物象,渲染出一种酒阑人散、歌罢楼空、灯光暗淡、寂寞袭人的氛围。此时此刻,她又回想起执手相看、红袖添香、笙歌院落、灯火楼台的温馨而热闹的往日了。两相对比,岂不让词人倍感冷落与孤寂吗?
煞拍“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则是说白天因落花而伤感,令人不禁扼腕唏嘘;夜间欲借酒来浇愁,而愁丝绵绵不绝,本想在梦中求得一丝温暖、一丝慰藉,而窗外,又传来啼鴂的哀鸣。看来这个夜晚,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啊!
“啼鴂”即杜鹃鸟,又称为杜宇、子规等。相传战国时期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于臣下,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日夜悲鸣,啼声凄切,泪尽而流血,不忍耳闻,终而啼血魂断,血染杜鹃花。李商隐有诗曰:“望帝春心托杜鹃”白居易有诗曰:“杜鹃啼血猿哀鸣”李白有诗曰:“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文天祥有诗曰:“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也有人说,杜鹃鸟的啼声听起来很像四个字:不—如—归—去!故而,杜鹃声声,啼血而鸣,不如归去啊。天涯游子、羁旅离人,每每听到杜鹃的叫声,都会顿起思乡、思归、思人的急切情绪,彼时彼地的李清照,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联想到这里,我们就能理解“更一声啼鴂”的深层含义了。
在这个时期,李清照的孤雁儿一词,把咏梅和悼亡紧密结合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更加孤寂与凄楚: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此词首起二句:“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开门见山,波澜不惊,笔力沉稳,直接倾诉了她的寡居之苦。“藤床”即藤制的躺椅;“纸帐”指当时在富裕家庭很流行的梅花纸帐。此二种物象在宋词里经常用来表述一种凄凉慵怠的境况。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二句,使用“寒”与“水”两个字,意在烘托寒冷与清寂的氛围:春寒料峭、独守幽室;朝眠而起、斯人不在;孤居嫠妇、无人相伴,只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从冰冷的玉炉里袅袅飘散。往日的冰玉情怀已不再有“佳思”了,此时此刻,尽管仍有水的晶莹与澄澈,但只是一怀苦水而已。正当词人缅怀往事,心生悲苦之时,突然听到一阵悠扬而熟悉的笛声,低抑的情绪不由为之一震。“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此时,词人的思绪开始舒张,因闻笛而忆梅、因梅花而赏游、因赏游而思人。因为她过去“每值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而今一想到外出赏梅,就很容易地联想到夫君赵明诚。
下片首起:“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闻听笛声,心绪稍扬,然而一想到亡夫,她顿时又伤心不已、泪如雨下。此时的自然之境和内心之境都在“下雨”真可谓是情景交融了。天气,由晴到雨;心情,由明到暗;词人,由“多少游春意”的兴致倏至“又催下、千行泪”的悲恸。一切都是一瞬间,一切都是一闪念,一切都是那样地自然而然,可见李清照对赵明诚的爱有多深、情有多重、思有多苦。读至此处,真让人不由得想起聂胜琼的“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的情景与感伤!
“吹箫人去玉楼空,断肠与谁同倚?”至此,词人才委婉含蓄地说明“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的真正原因。“吹箫人去”一语,用的是秦穆公之女弄玉与其夫萧史(萧郎)的典故。这里的“吹箫人”是用萧史比拟赵明诚。李清照在她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词中,还用“武陵人”来借指赵明诚。如今,夫君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如旧,又有谁与之倚栏共赏呢?“一枝折得,天上人间,没个人堪寄。”因此,刚刚惹起的赏梅情趣,蓦然间被“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感所冲淡,又因过度的伤感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全词至此,戛然而止,而哀痛的余音,回绕不散。一种怅然若失、暗自饮泣的印象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扉。
孤雁儿,本名御街行,词人择孤雁儿的调名,意在更加切合自己要表达的主旨和情调。这在唐宋词里也很常见,就是“词牌即词题”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怨王孙、醉花阴、武陵春、声声慢等等皆属此例。
李清照还有一首咏梅词清平乐,也同样是把咏梅与思人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表达出自己因赏梅而勾起的无尽哀思: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在这首词里,词人把豆蔻年华的赏梅之乐、结缡以后的赏梅之怨与寡居之后的赏梅之苦穿连一起、依次迭现,勾画出一生情感的脉动曲线。下片则侧重抒写饱经战乱、颠沛流离、痛失伴侣、为国忧戚的复杂心理与感受。
上阕首韵二句:“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生动而细致地再现了词人早年踏雪寻梅、鬓角簪花的欢乐情景和盎然兴致,表现了她及笄之年的美丽、聪颖、纯真、活泼的风韵和性情。“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两句,流露出与前面截然不同的心绪,虽然手执梅花,却无闲情逸致去把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离人未归,娇恨萦怀,独自踏雪赏梅,却不期又勾起怀远的牵念与愁思。本欲踏雪解闷、咏梅遣怀,谁知道反而思情更浓、愁上添愁,也只能“赢得满衣清泪”不过,这种“清泪”也是甜蜜的相思之泪。
下阕以“今年”两字领起,同上阕的“年年”上下照应。“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今夕何夕?国难当头、烽火遍地、民不聊生;人在何处?家破人亡、天涯海角、寄人篱下;伊人如何?形容憔悴、鬓发雪染、红颜尽洗。当年还能“常插梅花醉”而今呢?“萧萧两鬓生华”是不是正如杜甫所言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仅此两句,就已经道出了词人的一腔辛酸和哀恸!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又是一年一度的赏梅季节,然而词人却兴味索然、心思全无。尽管当年“挼尽梅花无好意”毕竟还能“赢得满衣清泪”如今呢,词人的眼泪恐怕早已干涸了吧。赏梅无心、思人无处、欲哭无泪,望着窗外暮霭沉沉、朔风渐紧的天气,她已经料到:一夜风霜凄紧,明朝残红盈庭啊。
正如王延梯和聂在富两位先生所分析的:歇拍两句“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可能还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古人常用比兴,以自然现象的风雨、风云,暗喻政治形势。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国势”稍后于李清照的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与此寓意相似,都是为国势衰颓而担忧。易安所言“风势”似乎是暗喻当时极其不利的民族斗争形势;以“梅花”来比喻美好的事物“难看梅花”则是指国家的遭难,而且颇有经受不住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她哪里还有赏梅的闲情逸致呢!身世之苦、国家之难揉合在一起,使这首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