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六、七十年代,看场戏很难。尤其在乡下的小镇里。若听说来了个戏班子,皆欣喜若狂,象过年似的。那时,县里有二个剧团,一个是采茶剧团,一个是杂技团。说的戏班子,无非就这二个剧团的。
采茶剧团下来一般人多,架势较大,且多为俊男俏女,但演的都是些样板戏,大伙儿都不太愿看,尤其是我们这些小孩。要说看戏,还不如说大人是瞧人来的,而小孩则纯是凑热闹罢了。但杂戏团则不然,人虽不多,但各有各的模样,丑的丑得无比,矮的矮得出奇,俊俏的女子也有一、二,但多不出场,立在门前卖票验票,按当今的话说,或是老板娘,或许是小三之类的了。那时,大伙最爱看的就是杂技。
戏都在礼堂演出,凭票入场。称它为礼堂,有点过了,但大伙都这么叫。礼堂就象工厂的车间或是仓库,孤零零的立在一片稻田中间。莫看它小,但特能容人,前边搭了个戏台,台下全是用长木板架的座位,一排一排的,没有排号,这里的座位遵循的规则永远是“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天一入黑,礼堂便灯火通明。黑夜里,四周的田坎便出现了一条条火龙,那时,很少人家用手电筒,上夜路全是用松明子或晒干的葵花杆照明,那火龙时不时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更有人在远处用火把不断地在划狐、划圈,煞是好看。火龙从四面八方不断地拥来,火光映照在水田里,很是光亮,这场景极象电影中打土豪、分田地的农民暴动,气势蔚为壮观。
记不清那时的票价,好象是五分或一角一张。怎么入场,这是我们小孩每次看戏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和最费心机的事。那年头,向父母要钱看戏,简直是天方夜谭,绝不可能的事情。“混进去”——这似乎是每个大人只是没有对小孩得说出口来的指令。于是乎,我们这些小孩围聚在礼堂门口,为混进去而绞尽脑汁,开始各显神通。有挂着长长鼻滴,厚着脸皮的,装出一幅可怜相,冲着守门的叫“阿姨,让我进去好吗?”这一招十次九次是徒劳的,尽管如此,每次都不乏这类让我们最瞧不起的人。还有的从远远的就哭丧着脸,急急地往里冲,说是要进去寻阿爸、阿妈要钥匙回家的,但这招也绝对不灵。更多的是围在这俏娘们的四周,目不转睛的盯着她那双收票撕票的手,个个的心提在嗓子眼上,盼望着那双手一个抖索掉下张未来得及撕的票来。这种幸运曾发生过几次,但仅几次而已。更有胆大的蹙进屋边,要扒窗子进去。窗子全无玻璃,皆用木板封了,只在上头留有一个小小的通风口,从那钻进去,要冒很大风险,必须先顺着窗边的电杆木上到这高度,然后方可钻进去。一次,圩背的阿庚刚钻进一个头去,就被里边的竹片抽打下来,这还不算,还被电杆木的小树结把他胯下的“小鸡蛋”划了一道深深的痕,痛得他在地上直打滚。更有作恶者,干脆把大粪泼在电杆木和窗子上,弄得扒窗者一身粪臭。
“锵、锵、锵”这时,里边乐班的锣鼓手使劲的把锣鼓敲打起来,这叫“邀锣”催促着尚未进场的赶紧进去,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这锣啊,敲打得我们的心砰砰直跳,门外的人也开始蜂拥进场。那时,似乎有个不成文的规距,一个大人可带个小孩进场,于是,我们开始装儿子装孙子了,见未带小孩的大人便怏求着拉着他们的衣服跟着挤,快接近那娘们时,就一个劲地叫,有叫阿爸的,也有叫阿公的,叫得那些大人个个笑得稀奇古怪。这一叫,便混了进去。
就是进去看戏,我们也没真正安份过,要么跑到台前,掀起幕布一角,不停的伸进头去往里瞧;要么在走道上追追打打。更有趣的是见有正在亲热的男女,当然,这种亲热不是接吻拥抱,而是偷着摸腿捏手的,我们就会站那儿不走,指手划脚的笑嘻嘻看着他们,这时,女人在谎神中不失智慧,定会从裤袋里抓出一把花生、葵花籽什么的塞过来,我们接过带有体温的食物也就知趣的散开跑了。
那时的杂技,肯定没有当今的那么有看头,更没有老虎、狮子之类的动物,充其量也就是黑布袋里变鸡蛋,小匣子里变出个肥鸭子。一次,不知台下哪人学了几声鸭叫,那鸭子在台上走了几步,便飞下台来,害得台上的人下来追得鸭子满场跑,甚是狼狈。节目很传统,无非就是顶碗踢盆、骑单轮自行车、走钢丝、垒高凳等。但我们最喜欢看的是魔术,只要是魔术节目,便会瞪大眼睛,屏住呼吸。尤其是喜爱那木箱变人的魔术。这是个互通的节目,先叫台下上来个观众,然后,叫这观众反复认真的检查一个大木箱是否有假,检毕。表演就开始了。先是把一人五花大绑地扔进大木箱里,箱外再上锁,再加绑。又叫一人站在箱前,用一块大黑布挡着,只露出个头,魔术师叫那观众摸着那个头,猛喊“一、二、三。”瞬间,黑布退去,变出的是刚才扔进箱里的那个人。接着,又开锁、松绑,打开大木箱、箱里的人已是刚才站在箱外露出个头的那人了,顿时,台下掌声雷动,一片啧啧称奇的嘈杂声。
一次演这魔术时,我们数学老师自告奋勇的上台去,演出后,他揭开了变人的秘密。这可不得了,岂不砸了杂技团的饭碗,据说,当天杂技团的人就打了个老师的“五百拳”传说这种拳很神,不留痕迹,只要在你身上轻轻一拍,就会让你中伤,慢慢死去。我们听了很惊讶,直至毕业参加工作后,每逢同学谈及学校、老师之事时,我总免不得要问一句“数学老师还在否”?
回忆这些看戏的情景和遭遇,觉得我们儿时似乎太野了点,也似乎有一丝生不逢时的伤感。但是,也正因为有了这种经历,才觉得我们的童年很有乐趣,丰富多彩。正如作家史铁生说的“一个幸运的孩子一定要有点野性。”
是的,我们又是幸运的。
六、七十年代,看场戏很难。尤其在乡下的小镇里。若听说来了个戏班子,皆欣喜若狂,象过年似的。那时,县里有二个剧团,一个是采茶剧团,一个是杂技团。说的戏班子,无非就这二个剧团的。
采茶剧团下来一般人多,架势较大,且多为俊男俏女,但演的都是些样板戏,大伙儿都不太愿看,尤其是我们这些小孩。要说看戏,还不如说大人是瞧人来的,而小孩则纯是凑热闹罢了。但杂戏团则不然,人虽不多,但各有各的模样,丑的丑得无比,矮的矮得出奇,俊俏的女子也有一、二,但多不出场,立在门前卖票验票,按当今的话说,或是老板娘,或许是小三之类的了。那时,大伙最爱看的就是杂技。
戏都在礼堂演出,凭票入场。称它为礼堂,有点过了,但大伙都这么叫。礼堂就象工厂的车间或是仓库,孤零零的立在一片稻田中间。莫看它小,但特能容人,前边搭了个戏台,台下全是用长木板架的座位,一排一排的,没有排号,这里的座位遵循的规则永远是“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天一入黑,礼堂便灯火通明。黑夜里,四周的田坎便出现了一条条火龙,那时,很少人家用手电筒,上夜路全是用松明子或晒干的葵花杆照明,那火龙时不时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更有人在远处用火把不断地在划狐、划圈,煞是好看。火龙从四面八方不断地拥来,火光映照在水田里,很是光亮,这场景极象电影中打土豪、分田地的农民暴动,气势蔚为壮观。
记不清那时的票价,好象是五分或一角一张。怎么入场,这是我们小孩每次看戏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和最费心机的事。那年头,向父母要钱看戏,简直是天方夜谭,绝不可能的事情。“混进去”——这似乎是每个大人只是没有对小孩得说出口来的指令。于是乎,我们这些小孩围聚在礼堂门口,为混进去而绞尽脑汁,开始各显神通。有挂着长长鼻滴,厚着脸皮的,装出一幅可怜相,冲着守门的叫“阿姨,让我进去好吗?”这一招十次九次是徒劳的,尽管如此,每次都不乏这类让我们最瞧不起的人。还有的从远远的就哭丧着脸,急急地往里冲,说是要进去寻阿爸、阿妈要钥匙回家的,但这招也绝对不灵。更多的是围在这俏娘们的四周,目不转睛的盯着她那双收票撕票的手,个个的心提在嗓子眼上,盼望着那双手一个抖索掉下张未来得及撕的票来。这种幸运曾发生过几次,但仅几次而已。更有胆大的蹙进屋边,要扒窗子进去。窗子全无玻璃,皆用木板封了,只在上头留有一个小小的通风口,从那钻进去,要冒很大风险,必须先顺着窗边的电杆木上到这高度,然后方可钻进去。一次,圩背的阿庚刚钻进一个头去,就被里边的竹片抽打下来,这还不算,还被电杆木的小树结把他胯下的“小鸡蛋”划了一道深深的痕,痛得他在地上直打滚。更有作恶者,干脆把大粪泼在电杆木和窗子上,弄得扒窗者一身粪臭。
“锵、锵、锵”这时,里边乐班的锣鼓手使劲的把锣鼓敲打起来,这叫“邀锣”催促着尚未进场的赶紧进去,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这锣啊,敲打得我们的心砰砰直跳,门外的人也开始蜂拥进场。那时,似乎有个不成文的规距,一个大人可带个小孩进场,于是,我们开始装儿子装孙子了,见未带小孩的大人便怏求着拉着他们的衣服跟着挤,快接近那娘们时,就一个劲地叫,有叫阿爸的,也有叫阿公的,叫得那些大人个个笑得稀奇古怪。这一叫,便混了进去。
就是进去看戏,我们也没真正安份过,要么跑到台前,掀起幕布一角,不停的伸进头去往里瞧;要么在走道上追追打打。更有趣的是见有正在亲热的男女,当然,这种亲热不是接吻拥抱,而是偷着摸腿捏手的,我们就会站那儿不走,指手划脚的笑嘻嘻看着他们,这时,女人在谎神中不失智慧,定会从裤袋里抓出一把花生、葵花籽什么的塞过来,我们接过带有体温的食物也就知趣的散开跑了。
那时的杂技,肯定没有当今的那么有看头,更没有老虎、狮子之类的动物,充其量也就是黑布袋里变鸡蛋,小匣子里变出个肥鸭子。一次,不知台下哪人学了几声鸭叫,那鸭子在台上走了几步,便飞下台来,害得台上的人下来追得鸭子满场跑,甚是狼狈。节目很传统,无非就是顶碗踢盆、骑单轮自行车、走钢丝、垒高凳等。但我们最喜欢看的是魔术,只要是魔术节目,便会瞪大眼睛,屏住呼吸。尤其是喜爱那木箱变人的魔术。这是个互通的节目,先叫台下上来个观众,然后,叫这观众反复认真的检查一个大木箱是否有假,检毕。表演就开始了。先是把一人五花大绑地扔进大木箱里,箱外再上锁,再加绑。又叫一人站在箱前,用一块大黑布挡着,只露出个头,魔术师叫那观众摸着那个头,猛喊“一、二、三。”瞬间,黑布退去,变出的是刚才扔进箱里的那个人。接着,又开锁、松绑,打开大木箱、箱里的人已是刚才站在箱外露出个头的那人了,顿时,台下掌声雷动,一片啧啧称奇的嘈杂声。
一次演这魔术时,我们数学老师自告奋勇的上台去,演出后,他揭开了变人的秘密。这可不得了,岂不砸了杂技团的饭碗,据说,当天杂技团的人就打了个老师的“五百拳”传说这种拳很神,不留痕迹,只要在你身上轻轻一拍,就会让你中伤,慢慢死去。我们听了很惊讶,直至毕业参加工作后,每逢同学谈及学校、老师之事时,我总免不得要问一句“数学老师还在否”?
回忆这些看戏的情景和遭遇,觉得我们儿时似乎太野了点,也似乎有一丝生不逢时的伤感。但是,也正因为有了这种经历,才觉得我们的童年很有乐趣,丰富多彩。正如作家史铁生说的“一个幸运的孩子一定要有点野性。”
是的,我们又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