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子嫡妻_分卷阅读_101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侄子口中确认此事后,他也急了。正巧这关头安文帝抛出橄榄枝,想到自己一直颇为崇敬的高皇后,一点心理安慰都有了,这下他也就放心大胆上了贼船。
这便是事情始末,不过一时间金陵这边也不会有人弄明白。而且如今最重要的,不是扬州刺史为何反,而是如何平反。
当然平反乃是上层忧国忧民人士所思,国难当头,多数人想得是保全自己。扬州距金陵并不远,一条运河维持着金陵的米粮供应。一时之间,金陵城内人人自危。即便承元帝圣明多年,明君之姿令天下万民信服,也只能暂时保证金陵城内不会有人拖家带口北迁。
至于米面粮油,一时之间皆供应吃紧。不过这也不是没好处,这些时日贵叔一直张罗的百草堂终于开张。托金陵城内流言的福,所有人都知晓这家药方来自姑苏百年传承老字号,悬壶济世上百年却被奸人所害。
药房名气虽然打响,但金陵城内所居人家,早已有了各自习惯的求医问药之所。加之市井之人觉得,这种名气大的店定是服务朱雀大街那等高门大户,自己荷包里那俩铜板还是别进去的好。然而高门大户,多数自家府内都养着郎中。故而一时之间出现奇怪现状,百草堂名气有,生意确是门可罗雀。
本来这不算问题,医术摆在那,想点法子生意也能好。偏偏罗四海出了事,全家所有人都忙着,荣氏就算有心去管,也得不了那些空闲。
如今倒好,扬州动乱消息传来,稍微富庶的人家皆会在家中备点常用药。全民疯抢物资紧缺,便有人壮胆进了这家店。本想着肯定要花大价钱,买完后肉痛些时日。但没想到,价钱与平日去的药店一模一样不说,药材炮制反倒更精细。平日喝半个月才能治愈的伤风,百草堂的药一旬便能痊愈。
酒香不怕巷子深,以此为契机,百草堂的名号迅速打响。店里本来的人手不够用,罗炜彤便问了九师傅,找几个慈幼局稍大点,平日种田利索,或是对学医有兴趣的孩童,一并跟着做了学徒。
几个孩子已然到了懂事的年纪,知晓外面战乱后,对她心存感激,学起来格外认真。以至于到后来,乱局平息后,他们也不愿回去,而是留在百草堂内,潜心学习,多年后最终成了药房的中流砥柱。
不仅他们,也有自愿留在锦绣坊的姑娘。虽然当时看来,他们得做多些活计,不如回慈幼局日子轻松。但几年后当慈幼局那些孩子长大,开始成亲务农或者做些营生,学着自力更生时,他们已经是有经验的熟练师傅。
新帝得知此事后,颇觉此举不错。以至于后来,只要双方有意,慈幼局孩童可入商户当学徒。多年下来,当年无心插柳之举,反倒成了大齐俗规,拯救无数失怙孩童。
第93章帝深思
动乱来得很快,南京并无天险,加之这些年承元帝推行仁政,每逢攻城之时,叛乱之徒皆以稚子为先锋。
即便有高城深池防着,但一看到尖矛前面那些睁大眼睛惊恐的孩童,过惯太平安定日子的地方官员也都不寒而栗。即便有个别市侩之人,一想起慈幼局乃高皇后亲自督造,今上极为重视,也大都传令下去只守不攻。
当然承元帝任命的官员也不全是庸才,不用朝廷号令,各地就发动舆论攻势,把叛贼骂个狗血淋头。文化人骂起人来最狠,尤其金陵四周自古富庶,仓廪足而知礼仪,富贵之地出才子的概率总比穷乡僻壤要高,加之事实摆在那,不用多宣传安文帝名声已然臭了。
安文帝当然也着急,只要心思正常的人,就不想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可另一方面,他太明白硬碰硬自己压根干不过朝廷了。莫说如今蛰伏这么久后,就十几年前他当皇帝,手握天下大权时,都扛不住身为藩王的叔叔。
被赶下皇位的耻辱、失去权力的不甘,十几年来日夜折磨着他,心中发苦的胆汁早已凝结成最毒的毒汁。更有甚者,多年逃亡生涯终究比不得皇宫中锦衣玉食,民间赤脚大夫跟皇宫中御医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即便年岁不大他也落下了一身毛病。
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着他,若不抓住这个时机,待承元帝之子继位,过两年一切安稳,他将不会再有任何机会。
他不甘心!
所以即便高僧说,这般残害孩童倒行逆施,死后会入十八层地狱,他也愿闭上眼睛装作看不到这一切,姑且放手一搏。
这世道向来都是楞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安文帝如今便是一亡命之徒,他将一切都豁了出去。与之相比,心怀民众的大齐官吏反倒落了下风。
作为高皇后脑残粉,扬州刺史将这一切归结于天命所归。既然投了新主子,他自然要出力。拉上包括苏州巡抚在内的一杆死党,一帮子文化人为安文帝造起了势。
江南一带布满了承元帝谋朝篡位的传言,安文帝人摆在那,加之扬州刺史经营多年,对本地有一定掌控力,一时间流言散布速度十分之快。
而后安文帝就成了小白菜,诉说着自己有多委屈。虽然他文采不好,但刺史手下自有笔吏捉刀。洋洋洒洒一大片檄文出来,通俗易懂但却颇具亮点。别人怎么想不知道,但罗炜彤看到那瞬间却笑了。
这篇通俗易懂的文章,与文襄伯成名之作风格颇为相合。全文没啥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佶屈聱牙的各种用典,保证老百姓能轻易明白其意思。而且在文章最末尾,直接强调当诛首恶。
当诛首恶一说也有来头,檄文中安文帝一把鼻涕一把泪,言明弄那些失怙孩童冲在最前面,他比谁都不忍心。您别嗤之以鼻,如果抛却身份,他也是无人照料四处流浪的失怙孩童,故而对这些孩子更能感同身受。
行军途中,他也在尽力护卫这些孩子安全。但难免总有伪朝心狠手辣的官员,不顾孩童死活负隅顽抗。对于这种不配合的,他也是没办法。不过他承诺,待正位大统,定会继承祖母遗志,好生经营慈幼局,也算弥补今日之亏欠。
至于那些伤亡,则全是因承元帝而起。若不是他狼子野心,十余年间又怎会有这两场动乱,故而当诛首恶。
别提,他这番歪理,乍听起来还挺有道理。一时之间,竟还劝服了不少人。本来名声比鲍鱼之肆还要臭的安文帝,一时间竟挽回了不少人心,最起码他所占沿途州郡,反对之声不再那般强烈。
这样一来金陵城中可都急了,眼见安文帝打下那么大一片江山,即便一时之间攻不进来,割据一方也是足够。一旦有割据,天下还能太平了?
承乾宫内,被一干老臣劝谏调兵合围的承元帝耷拉着眼皮,看起来颇没有精神。作为待罪之身,如今争相表现的杨阁老急了。
“陛下,臣女愿劝三王爷迷途知返,将功赎罪。”
承元帝斜睨他一眼,懒洋洋地说道:“哦?你打算怎么劝?”
杨阁老蔫了,怎么劝?三王爷逃走时,只带上了身怀有孕的罗侧妃。他做王妃的女儿惊怒之下流产,依旧是个女胎,如今身子正虚着,甚至连长途跋涉去见一面都做不到。
“臣知罪。”
承元帝随意地挥挥手:“知道了,你们都先下去,朕心里有数。”
待到这堆恼人的苍蝇退下后,承元帝瘫倒在椅子上。他的身体自己了解,外表上看着年轻,实则内里已被掏空的差不多了。
被人唤了十来年万岁万岁万万岁,最终却是敌不过沧桑岁月。不过这一辈子,创下这般基业,一手奠定大齐太平盛世,他倒是无甚大的遗憾。趁着他还能动弹,安文帝蹦跶出来,也算他求之不得。
“有意思,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捋起几乎没有的胡须,安文帝止不住点头,冷不防面前闪过一道黑影:“适可而止,赶紧把我徒弟媳妇的外家找回来。”
来人正是糟老头,承元帝依旧翘着二郎腿,捋着胡须反驳道:“就一点都不关心你儿子?”
“老子哪来的儿子,那冒牌货早八百年该死了。”
“什么!”
其实关于安文帝的真实出身,承元帝这些年一直有所猜疑。原因无它,要真是亲生儿子,即便从小没在身边养过,师兄也不会无动于衷。他看得清清楚楚,师兄完全是拿袁恪当儿子在养,既然有亲生儿子,何苦这般栽培徒弟。
但如今被亲口证实,他还是被震撼到了。
“师兄,这两天我没惹你吧?”所以千万别拿我开涮。
“当年那么忙,哪有空生孩子。要不是老头子沉迷丹道,意图追求长生,甚至想把帝位传给丹术师卜算出来的那个窝囊废,母后也不会出于无奈走这一步险棋。那孩子……是当年母后救命恩人之子,本想保他一世富贵,谁知他不知从哪听来真相,惧怕各叔王,先下手为强意图削藩。”
承元帝再次受到了震撼,半晌结结巴巴地问:“那你为何……这么多年从未提起此事?”
“你不是稳住了天下?那我多此一举作甚。”
从侄子口中确认此事后,他也急了。正巧这关头安文帝抛出橄榄枝,想到自己一直颇为崇敬的高皇后,一点心理安慰都有了,这下他也就放心大胆上了贼船。
这便是事情始末,不过一时间金陵这边也不会有人弄明白。而且如今最重要的,不是扬州刺史为何反,而是如何平反。
当然平反乃是上层忧国忧民人士所思,国难当头,多数人想得是保全自己。扬州距金陵并不远,一条运河维持着金陵的米粮供应。一时之间,金陵城内人人自危。即便承元帝圣明多年,明君之姿令天下万民信服,也只能暂时保证金陵城内不会有人拖家带口北迁。
至于米面粮油,一时之间皆供应吃紧。不过这也不是没好处,这些时日贵叔一直张罗的百草堂终于开张。托金陵城内流言的福,所有人都知晓这家药方来自姑苏百年传承老字号,悬壶济世上百年却被奸人所害。
药房名气虽然打响,但金陵城内所居人家,早已有了各自习惯的求医问药之所。加之市井之人觉得,这种名气大的店定是服务朱雀大街那等高门大户,自己荷包里那俩铜板还是别进去的好。然而高门大户,多数自家府内都养着郎中。故而一时之间出现奇怪现状,百草堂名气有,生意确是门可罗雀。
本来这不算问题,医术摆在那,想点法子生意也能好。偏偏罗四海出了事,全家所有人都忙着,荣氏就算有心去管,也得不了那些空闲。
如今倒好,扬州动乱消息传来,稍微富庶的人家皆会在家中备点常用药。全民疯抢物资紧缺,便有人壮胆进了这家店。本想着肯定要花大价钱,买完后肉痛些时日。但没想到,价钱与平日去的药店一模一样不说,药材炮制反倒更精细。平日喝半个月才能治愈的伤风,百草堂的药一旬便能痊愈。
酒香不怕巷子深,以此为契机,百草堂的名号迅速打响。店里本来的人手不够用,罗炜彤便问了九师傅,找几个慈幼局稍大点,平日种田利索,或是对学医有兴趣的孩童,一并跟着做了学徒。
几个孩子已然到了懂事的年纪,知晓外面战乱后,对她心存感激,学起来格外认真。以至于到后来,乱局平息后,他们也不愿回去,而是留在百草堂内,潜心学习,多年后最终成了药房的中流砥柱。
不仅他们,也有自愿留在锦绣坊的姑娘。虽然当时看来,他们得做多些活计,不如回慈幼局日子轻松。但几年后当慈幼局那些孩子长大,开始成亲务农或者做些营生,学着自力更生时,他们已经是有经验的熟练师傅。
新帝得知此事后,颇觉此举不错。以至于后来,只要双方有意,慈幼局孩童可入商户当学徒。多年下来,当年无心插柳之举,反倒成了大齐俗规,拯救无数失怙孩童。
第93章帝深思
动乱来得很快,南京并无天险,加之这些年承元帝推行仁政,每逢攻城之时,叛乱之徒皆以稚子为先锋。
即便有高城深池防着,但一看到尖矛前面那些睁大眼睛惊恐的孩童,过惯太平安定日子的地方官员也都不寒而栗。即便有个别市侩之人,一想起慈幼局乃高皇后亲自督造,今上极为重视,也大都传令下去只守不攻。
当然承元帝任命的官员也不全是庸才,不用朝廷号令,各地就发动舆论攻势,把叛贼骂个狗血淋头。文化人骂起人来最狠,尤其金陵四周自古富庶,仓廪足而知礼仪,富贵之地出才子的概率总比穷乡僻壤要高,加之事实摆在那,不用多宣传安文帝名声已然臭了。
安文帝当然也着急,只要心思正常的人,就不想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可另一方面,他太明白硬碰硬自己压根干不过朝廷了。莫说如今蛰伏这么久后,就十几年前他当皇帝,手握天下大权时,都扛不住身为藩王的叔叔。
被赶下皇位的耻辱、失去权力的不甘,十几年来日夜折磨着他,心中发苦的胆汁早已凝结成最毒的毒汁。更有甚者,多年逃亡生涯终究比不得皇宫中锦衣玉食,民间赤脚大夫跟皇宫中御医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即便年岁不大他也落下了一身毛病。
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着他,若不抓住这个时机,待承元帝之子继位,过两年一切安稳,他将不会再有任何机会。
他不甘心!
所以即便高僧说,这般残害孩童倒行逆施,死后会入十八层地狱,他也愿闭上眼睛装作看不到这一切,姑且放手一搏。
这世道向来都是楞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安文帝如今便是一亡命之徒,他将一切都豁了出去。与之相比,心怀民众的大齐官吏反倒落了下风。
作为高皇后脑残粉,扬州刺史将这一切归结于天命所归。既然投了新主子,他自然要出力。拉上包括苏州巡抚在内的一杆死党,一帮子文化人为安文帝造起了势。
江南一带布满了承元帝谋朝篡位的传言,安文帝人摆在那,加之扬州刺史经营多年,对本地有一定掌控力,一时间流言散布速度十分之快。
而后安文帝就成了小白菜,诉说着自己有多委屈。虽然他文采不好,但刺史手下自有笔吏捉刀。洋洋洒洒一大片檄文出来,通俗易懂但却颇具亮点。别人怎么想不知道,但罗炜彤看到那瞬间却笑了。
这篇通俗易懂的文章,与文襄伯成名之作风格颇为相合。全文没啥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佶屈聱牙的各种用典,保证老百姓能轻易明白其意思。而且在文章最末尾,直接强调当诛首恶。
当诛首恶一说也有来头,檄文中安文帝一把鼻涕一把泪,言明弄那些失怙孩童冲在最前面,他比谁都不忍心。您别嗤之以鼻,如果抛却身份,他也是无人照料四处流浪的失怙孩童,故而对这些孩子更能感同身受。
行军途中,他也在尽力护卫这些孩子安全。但难免总有伪朝心狠手辣的官员,不顾孩童死活负隅顽抗。对于这种不配合的,他也是没办法。不过他承诺,待正位大统,定会继承祖母遗志,好生经营慈幼局,也算弥补今日之亏欠。
至于那些伤亡,则全是因承元帝而起。若不是他狼子野心,十余年间又怎会有这两场动乱,故而当诛首恶。
别提,他这番歪理,乍听起来还挺有道理。一时之间,竟还劝服了不少人。本来名声比鲍鱼之肆还要臭的安文帝,一时间竟挽回了不少人心,最起码他所占沿途州郡,反对之声不再那般强烈。
这样一来金陵城中可都急了,眼见安文帝打下那么大一片江山,即便一时之间攻不进来,割据一方也是足够。一旦有割据,天下还能太平了?
承乾宫内,被一干老臣劝谏调兵合围的承元帝耷拉着眼皮,看起来颇没有精神。作为待罪之身,如今争相表现的杨阁老急了。
“陛下,臣女愿劝三王爷迷途知返,将功赎罪。”
承元帝斜睨他一眼,懒洋洋地说道:“哦?你打算怎么劝?”
杨阁老蔫了,怎么劝?三王爷逃走时,只带上了身怀有孕的罗侧妃。他做王妃的女儿惊怒之下流产,依旧是个女胎,如今身子正虚着,甚至连长途跋涉去见一面都做不到。
“臣知罪。”
承元帝随意地挥挥手:“知道了,你们都先下去,朕心里有数。”
待到这堆恼人的苍蝇退下后,承元帝瘫倒在椅子上。他的身体自己了解,外表上看着年轻,实则内里已被掏空的差不多了。
被人唤了十来年万岁万岁万万岁,最终却是敌不过沧桑岁月。不过这一辈子,创下这般基业,一手奠定大齐太平盛世,他倒是无甚大的遗憾。趁着他还能动弹,安文帝蹦跶出来,也算他求之不得。
“有意思,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捋起几乎没有的胡须,安文帝止不住点头,冷不防面前闪过一道黑影:“适可而止,赶紧把我徒弟媳妇的外家找回来。”
来人正是糟老头,承元帝依旧翘着二郎腿,捋着胡须反驳道:“就一点都不关心你儿子?”
“老子哪来的儿子,那冒牌货早八百年该死了。”
“什么!”
其实关于安文帝的真实出身,承元帝这些年一直有所猜疑。原因无它,要真是亲生儿子,即便从小没在身边养过,师兄也不会无动于衷。他看得清清楚楚,师兄完全是拿袁恪当儿子在养,既然有亲生儿子,何苦这般栽培徒弟。
但如今被亲口证实,他还是被震撼到了。
“师兄,这两天我没惹你吧?”所以千万别拿我开涮。
“当年那么忙,哪有空生孩子。要不是老头子沉迷丹道,意图追求长生,甚至想把帝位传给丹术师卜算出来的那个窝囊废,母后也不会出于无奈走这一步险棋。那孩子……是当年母后救命恩人之子,本想保他一世富贵,谁知他不知从哪听来真相,惧怕各叔王,先下手为强意图削藩。”
承元帝再次受到了震撼,半晌结结巴巴地问:“那你为何……这么多年从未提起此事?”
“你不是稳住了天下?那我多此一举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