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八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吴良 康茂才 丁德兴 耿炳文 郭英 华云龙 韩政 仇成 张龙 吴复周武 胡海 张赫 华高 张铨 何真
吴良,定远人。初名国兴,赐名良。雄伟刚直。与弟祯俱以勇略闻。从太祖起濠梁,并为帐前先锋。良能没水侦探,祯每易服为间谍。祯别有传。良从取滁、和,战采石,克太平,下溧水、溧阳,定集庆,功多。又从徐达克镇江,下常州,进镇抚,守丹阳。与赵继祖等取江阴。张士诚兵据秦望山,良攻夺之,遂克江阴。即命为指挥使守之。
时士诚全据吴,跨淮东、浙西,兵食足。江阴当其要冲,枕大江,扼南北襟喉,士诚数以金帛啖将士,窥衅。太祖谕良曰:“江阴,我东南屏蔽,汝约束士卒,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良奉命惟谨,备御修饬。以败敌功,进枢密院判官。士诚大举兵来寇,艨艟蔽江,其将苏同佥驻君山,指画进兵。良遣弟祯出北门与战,而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合击,大败之,俘斩甚众。敌宵遁。寻复寇常州,良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当是时,太祖数自将争江、楚上流,与陈友谅角,大军屡出,金陵空虚。士诚不敢北出侵尺寸地,以良在江阴为屏蔽也。
良仁恕俭约,声色货利无所好。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新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在境十年,封疆宴然。太祖常召良劳曰:“吴院判保障一方,我无东顾忧,功甚大,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命学士宋濂等为诗文美之,仍遣还镇。寻大发兵取淮东,克泰州。士诚兵复出马驮沙,侵镇江。巨舰数百,溯江而上。良戒严以待。太祖亲督大军御之。士诚兵遁,追至浮子门。良出兵夹击,获卒二千。太祖诣江阴劳军,周巡壁垒,叹曰:“良,今之吴起也!”吴平,加昭勇大将军、苏州卫指挥使,移镇苏州。武备益修,军民辑睦。进都督佥事,移守全州。洪武三年进都督同知,封江阴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讨靖州、绥宁诸蛮。五年,广西蛮叛,副征南将军邓愈帅平章李伯升出靖州讨之。数月,尽平左右两江及五溪之地,移兵入铜鼓、五开,收潭溪,开太平,歼清洞、崖山之众于铜关铁寨。诸蛮皆震慑,内附,粤西遂平。八年督田凤阳。十二年,齐王封青州。王妃,良女也,遂命良往建王府。十四年卒于青,年五十八。赠江国公,谥襄烈。
子高嗣侯,屡出山西、北平、河南练兵,从北征,帅蕃军讨百夷。二十八年,有罪调广西,从征赵宗寿。燕师起,高守辽东,与杨文数出师攻永平。燕王谋去高,曰:“高虽怯,差密,文勇而无谋,去高,文无能为也。”乃遗二人书,盛誉高,极诋文,故易其函授之。二人得书,并以闻。建文帝果疑高,削爵徙广西,独文守辽东,竟败。永乐初,复召高镇守大同,上言备边方略。八年,帝北征班师,高称疾不朝,被劾,废为庶人,夺券。洪熙元年,帝见高名,曰:“高往年多行无礼,其谪戍海南。”高已死,徙其家,会赦得释。宣德十年,子升乞嗣,不许。
康茂才,字寿卿,蕲人。通经史大义。事母孝。元末寇乱陷蕲,结义兵保乡里。立功,自长官累迁淮西宣慰司、都元帅。
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奔集庆,太祖克集庆,乃帅所部兵降。太祖释之,命统所部从征。明年授秦淮翼水军元帅,守龙湾。取江阴马驮沙,败张士诚兵,获其楼船。从廖永安攻池州,取枞阳。太祖以军兴,民失农业,命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
陈友谅既陷太平,谋约张士诚合攻应天。太祖欲其速来,破之。知茂才与友谅有旧,命遣仆持书,绐为内应。友谅大喜,问:“康公安在?”曰:“守江东木桥。”使归,太祖易桥以石。友谅至,见桥,愕然,连呼“老康”莫应。退至龙湾,伏兵四起。茂才合诸将奋击,大破之。太祖嘉茂才功,赐赉甚厚。明年,太祖亲征友谅,茂才以舟师从克安庆,破江州,友谅西遁。遂下蕲州、兴国、汉阳。沿流克黄梅寨,取瑞昌,败友谅八指挥,降士卒二万人。迁帐前亲兵副都指挥使。攻左君弼庐州,未下。从援南昌,战彭蠡,友谅败死。从征武昌,皆有功。进金吾侍卫亲军都护。从大将军徐达再攻庐州,克之,取江陵及湖南诸路。改神武卫指挥使,进大都督府副使。士诚攻江阴,太祖自将击之。比至镇江,士诚已焚瓜洲遁。茂才追北至浮子门。吴军遮海口,乘潮来薄。茂才力战,大败之。捣淮安马骡港,拔其水寨,淮安平。寻拔湖州,进逼平江。士诚遣锐卒迎斗,大战尹山桥。茂才持大戟督战,尽覆敌众。与诸将合围其城,军齐门。平江下,还取无锡。迁同知大都督府事兼太子右率府使。
洪武元年,从大将军经略中原,取汴、洛,留守陕州。规运馈饷,造浮桥渡师。招来绛、解诸州,扼潼关,秦兵不敢东向。茂才善抚绥,民立石颂德焉。三年复从大将军征定西,取兴元。还军道卒。追封蕲国公,谥武康。
子铎,年十岁,入侍皇太子读书大本堂。以父功封蕲春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督民垦田凤阳。帅兵征辰州蛮,平施、叠诸州。从大将军达北征。又从征南将军傅友德征云南,克普定,破华楚山诸寨。卒于军,年二十三。追封蕲国公,谥忠愍。
子渊幼未袭,授散骑舍人。已,坐事革冠服,勒居山西,遂不得嗣。弘治末,录茂才后为世袭千户。
丁德兴,定远人。归太祖于濠。伟其状貌,以“黑丁”呼之。从取洪山寨,以百骑破贼数千,尽降其众。从克滁、和,败青山盗。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分兵取溧水、溧阳,皆先登。从破蛮子海牙水寨,捣方山营,擒陈兆先,下集庆,取镇江。以功进管军总管。下金坛、广德、宁国。从平常州。擢左翼元帅。宁国复叛,从胡大海复之。分兵下江阴,取徽州、石埭、池州、枞阳,攻江州,移兵击安庆。所向皆捷。复援江阴,略江西傍近州县,攻双刀赵,挫其锋。时徐达、邵荣攻宜兴,久不下,太祖遣使谓曰:“宜兴城西通太湖口,士诚饷道所由,断其饷则必破。”达乃遣德兴绝太湖口,而并力急攻,城遂拔。论功授凤翔卫指挥使。
陈友谅犯龙江,德兴军于石灰山,力战,击败之。遂从征友谅,捣安庆,克九江,援安丰,败吕珍,走左君弼。从战鄱阳,平武昌,克庐州,略定湖南衡州诸郡。又从大将军收淮东,征浙西,败士诚兵于旧馆。下湖州,围平江。卒于军。赠都指挥使。洪武元年追封济国公,列祀功臣庙。子忠,龙江卫指挥使,予世袭。
耿炳文,濠人。父君用,从太祖渡江,积功为管军总管。援宜兴,与张士诚兵争栅,力战死。炳文袭职,领其军。取广德,进攻长兴,败士诚将赵打虎,获战船三百余艘,擒其守将李福安等,遂克长兴。长兴据太湖口,陆通广德,与宣、歙接壤,为江、浙门户。太祖既得其地,大喜,改为长安州,立永兴翼元帅府,以炳文为总兵都元帅,守之。温祥卿者,多智数。避乱来归,炳文引入幕府,画守御计甚悉。张士诚左丞潘元明、元帅严再兴帅师来争。炳文奋击,大败去。久之,士诚复遣司徒李伯升帅众十万,水陆进攻。城中兵七千,太祖患之,命陈德、华高、费聚往援。伯升夜劫营,诸将皆溃。炳文婴城固守,攻甚急,随方御之,不解甲者月余。常遇春复帅援兵至,伯升弃营遁,追斩五千余人。其明年,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卫亲军指挥使司,以炳文为使。已而士诚大发兵,遣其弟士信复来争。炳文又败之,获其元帅宋兴祖。士信愤甚,益兵围城。炳文与费聚出战,又大败之。长兴为士诚必争地,炳文拒守凡十年,以寡御众,大小数十战,战无不胜,士诚迄不得逞。大军伐士诚,炳文将所部克湖州,围平江。吴平,进大都督府佥事。
从征中原,克山东沂、峄诸州。下汴梁,徇河南,扈驾北巡。已,又从常遇春取大同,克晋、冀。从大将军徐达征陕西,走李思齐、张思道,即镇其地。浚泾阳洪渠十万余丈,民赖其利。寻拜秦王左相都督佥事。
洪武三年,封长兴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十四年,从大将军出塞,破元平章乃儿不花于北黄河。十九年从颍国公傅龙德征云南,讨平曲靖蛮。二十一年从永昌侯蓝玉北征,至捕鱼儿海。二十五年帅兵平陕西徽州妖人之乱。三十年以征西将军擒蜀寇高福兴,俘三千人。
始,炳文守长兴,功最高,太祖榜列功臣,以炳文附大将军达为一等。及洪武末年,诸公、侯且尽,存者惟炳文及武定侯郭英二人;而炳文以元功宿将,为朝廷所倚重。
建文元年,燕王兵起。帝命炳文为大将军,帅副将军李坚、宁忠北伐,时年六十有五矣。兵号三十万,至者惟十三万。八月次真定,分营滹沱河南北。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驻鄚州,先锋九千人驻雄县。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忠等来援,过月漾桥,伏发水中。忠、松俱被执,不屈死。鄚州陷。而炳文部将张保者降燕,备告南军虚实。燕王纵保归,使张雄、鄚败状,谓:“北军且至。”于是炳文移军尽渡河,并力当敌。军甫移,燕兵骤至,循城蹴击。炳文军不得成列,败入城。争门,门塞,蹈藉死者不可数计。燕兵遂围城。炳文众尚十万,坚守不出。燕王知炳文老将,未易下,越三日,解围还。而帝骤闻炳文败,忧甚。太常卿黄子澄遂荐李景隆为大将军,乘传代炳文。比至军,燕师已先一日去。炳文归,景隆代将,竟至于败。
燕王称帝之明年,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劾炳文衣服器皿有龙凤饰,玉带用红鞓,僣妄不道。炳文惧,自杀。
子璇,前军都督佥事。尚懿文太子长女江都公主。炳文北伐,璇尝劝直捣北平。炳文受代归,不复用,璇愤甚。永东初,杜门称疾,坐罪死。
璇弟瓛,后军都督佥事。与江阴侯吴高、都指挥杨文帅辽东兵围永平,不克,退保山海关。高被间,徙广西。文守辽东,瓛数请攻永平以动北平,文不听。后与弟尚宝司卿瑄,皆坐罪死。
郭英,巩昌侯兴弟也。年十八,与兴同事太祖。亲信,令值宿帐中,呼为“郭四”从克滁、和、采石、太平,征陈友谅,战鄱阳湖,皆与有功。从征武昌,陈氏骁将陈同佥持槊突入,太祖呼英杀之,衣以战袍。攻岳州,败其援兵,还克庐州、襄阳。授骁骑卫千户。克淮安、濠州、安丰,进指挥佥事。从徐达定中原,又从常遇春攻太原,走扩廓,下兴州、大同。至沙净州渡河。取西安、凤翔、巩昌、庆阳,追败驾宗哲于乱山,迁本卫指挥副使。进克定西,讨察罕脑儿。克登宁州,斩首二千级,进河南都指挥使。时英女弟为宁妃,英将赴镇,命妃饯英于第,赐白金二十罂,厩马二十匹。在镇绥辑流亡,申明约束,境内大治。九年移镇北平。十三年召还,进前军都督府佥事。
十四年,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与陈桓、胡海分道进攻赤水河路。久雨,河水暴涨。英斩木为筏,乘夜济。比晓,抵贼营,贼大惊溃。擒乌撒并阿容等。攻克曲靖、陆凉、越州、关索岭、椅子寨。降大理、金齿、广南,平诸山寨。十六年复从友德平蒙化、邓川,济金沙,取北胜、丽江。前后斩首一万三千余级,生擒二千余人,收精甲数万,船千余艘。十七年论平云南功,封武定侯,食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
十八年,加靖海将军,镇守辽东。二十年从大将军冯胜出金山,纳哈出降,进征虏右副将军。从蓝玉至捕鱼儿海。师还,赏赉甚厚,遣还乡。明年召入京,命典禁兵。三十年副征西将军耿炳文备边陕西,平沔县贼高福兴。及还,御史裴承祖劾英私养家奴百五十余人,又擅杀男女五人。帝弗问,佥都御史张春等执奏不已,乃命诸戚里大臣议其罪。议上,竟宥之。建文时,从耿炳文、李景隆伐燕,无功。靖难后,罢归第。永乐元年卒,年六十七。赠营国公,谥威襄。
英孝友,通书史,行师有纪律,以忠谨见亲于太祖。又以宁妃故,恩宠尤渥,诸功臣莫敢望焉。
子十二人。镇,尚永嘉公主。铭,辽府典宝。镛,中军右都督。女九人,二为辽郢王妃。女孙为仁宗贵妃,铭出也,以故铭子玹得嗣侯。宣德中,玹署宗人府事,夺河间民田庐,又夺天津屯田千亩,罪其奴而宥玹。英宗初,永嘉公主乞以其子珍嗣侯。珍,英嫡孙也,授锦衣卫指挥佥事。玹卒,子聪与珍争嗣,遂并停袭,亦授聪如珍官。天顺元年,珍子昌以诏恩得袭,聪争之不得。昌卒,子良当嗣,聪又言良非昌子,复停嗣,授指挥佥事。以屡乞嗣,下狱,寻释复官。既而郭宗人共乞择英孙一人嗣英爵。廷臣皆言良本英嫡孙,宜嗣侯。诏可。正德初卒。子勋嗣。
勋桀黠有智数,颇涉书史。正德中,镇两广,入掌三千营。世宗初,掌团营。大礼议起,勋知上意,首右张璁,世宗大爱幸之。勋怙宠,颇骄恣。大学士杨一清恶之,因其赇请事觉,罢营务,夺保傅官阶。一清罢,仍总五军营,董四郊兴造。明年督团营。十八年兼领后府。从幸承天,请以五世祖英侑享太庙。廷臣持不可,侍郎唐胄争尤力。帝不听,英竟得侑享。其明年,献皇称宗,入太庙,进勋翊国公,加太师。
先是,妖人李福达自言能化药物为金银。勋与相暱。福达败,力持其狱,廷臣多得罪者。至是复进方士段朝用,云以其所化金银为饮食器,可不死。帝益以为忠。给事中戚贤劾勋擅作威福,网利虐民诸事。李凤来等复以为言。下有司勘,勋京师店舍多至千余区。副都御史胡守中又劾勋以族叔郭宪理刑东厂,肆虐无辜。帝置勿治。会帝用言官言,给勋敕,与兵部尚书王廷相、遂安伯陈譓同清军役。敕具,勋不领。言官劾其作威植党。勋疏辩,有“何必更劳赐敕”语。帝乃大怒,责其“强悖无人臣礼”于是给事中高时尽发勋奸利事,且言交通张延龄。帝益怒,下勋锦衣狱。二十年九月也。寻谕镇抚司勿加刑讯。奏上,当勋死罪。帝令法司覆勘。而给事中刘大直复勘勋乱政十二罪,请并治。法司乃尽实诸疏中罪状,当勋罪绞。帝令详议。法司更当勋不轨罪斩,没入妻孥田宅。奏上,留中不下。帝意欲宽勋,屡示意指。而廷臣恶勋甚,谬为不喻者,更坐勋重辟。明年考察言官,特旨贬高时二级,以风廷臣,廷臣终莫为勋请。其冬,勋死狱中。帝怜之,责法司淹系。褫刑部尚书吴山职,侍郎都御史以下镌降有差,而免勋籍没,仅夺诰券而已。
自明兴以来,勋臣不与政事。惟勋以挟恩宠、擅朝权、恣为奸慝致败。勋死数年,其子守乾嗣侯,传至曾孙培民。崇祯末,死于贼。
华云龙,定远人。聚众居韭山。太祖起兵,来归。从克滁、和,为千夫长。从渡江,破采石水寨及方山营。下集庆路,生擒元将,得兵万人,克镇江,迁总管。攻拔广德,战旧馆,擒汤元帅,进右副元帅。龙江之役,云龙伏石灰山,接战,杀伤相当。云龙跃马大呼,捣其中坚,遂大败友谅兵,乘胜复太平。从下九江、南昌,分兵攻下瑞州、临江、吉安。从援安丰,战彭蠡,平武昌。累功至豹韬卫指挥使。从徐达帅兵取高邮,进克淮安,遂命守之,改淮安卫指挥使。寻攻嘉兴,降吴将宋兴。围平江,军于胥门。
从大军北征,徇下山东郡县,与徐达会帅通州,进克元都。擢大都督府佥事,总六卫兵留守兼北平行省参知政事。逾年,攻下云州,获平章火儿忽答、右丞哈海。进都督同知,兼燕王左相。洪武三年冬,论功封淮安侯,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云龙上言:“北平边塞,东自永平、蓟州,西至灰岭下,隘口一百二十一,相去可二千二百里。其王平口至官坐岭,隘口九,相去五百余里。俱冲要,宜设兵。紫荆关及芦花山岭尤要害,宜设千户守御所。”又言:“前大兵克永平,留故元八翼军士千六百人屯田,人月支粮五斗,所得不偿费。宜入燕山诸卫,补伍操练。”俱从之。行边至云州,袭元平章僧家奴营于牙头,突入其帐擒之,尽俘其众。至上都大石崖,攻克刘学士诸寨,驴儿国公奔漠北。自是无内犯者,威名大著。建燕邸,增筑北平城,皆其经画。洪武七年,有言云龙据元相脱脱第宅,僣用故元宫中物。召还,命何文辉往代。未至京,道卒。
子中袭。李文忠之卒也,中侍疾进药,坐贬死。二十三年追论中胡党,爵除。
韩政,睢人。尝为义兵元帅,帅众归太祖,授江淮行省平章政事。李济据濠州,名为张士诚守,实观望。太祖使右相国李善长以书招之,不报。太祖叹曰:“濠,吾家也,济如此,我有国无家可乎!”乃命政帅指挥顾时以云梯炮石四面攻濠。济度不能支,始出降。政归济于应天。太祖大悦,以时守濠州。
政从徐达攻安丰,扼其四门,潜穴城东龙尾坝,入其城二十余丈。城坏,遂破之。元将忻都、竹贞、左君弼皆走。追奔四十余里,擒都。俄而贞引兵来援,与战城南门,再破走之。淮东、西悉平。已,从大军平吴。又从北伐,降梁城守将卢斌。分兵扼黄河,断山东援军,遂取益都、济宁、济南,皆有功。克东平,功尤多,改山东行省平章政事。以师会大将军于临清,檄政守东昌。既下大都,命政分兵守广平。政遂谕降白土诸寨。移守彰德,下蚁尖寨。蚁尖者,在林虑西北二十里,为元右丞吴庸、王居义、小锁儿所据。大将军之北伐也,遣将士收复诸山寨,降者相继,蚁尖独恃险不下。至是兵逼之,庸诱杀居义及小锁儿以降,得士卒万余人。寻调征陕西,还兵守御河北。洪武三年封东平侯,禄千五百石,予世券。移镇山东。未几,复移河北。招抚流民,复业甚众。从左副将军李文忠捣应昌,至胪朐河。文忠深入,令政守辎重。还,命巡河南、陕西。再从信国公汤和练兵于临清。十一年二月卒,帝亲临其丧。追封郓国公。
子勋袭。二十六年坐蓝党诛,爵除。
仇成,含山人。初从军充万户,屡迁至秦淮翼副元帅。太祖攻安庆,敌固守不战。廖永忠、张志雄破其水寨,成以陆兵乘之,遂克安庆。初,元左丞余阙守安庆,陈友谅将赵普胜陷之。友谅既杀普胜,元帅余某者袭取之。张定边复来犯,余帅走死。至是以成为横海指挥同知,守其地。时左君弼据庐州,罗友贤以池州叛,无为知州董曾陷死,四面皆贼境。成抚集军民,守御严密,汉兵不敢东下。从征鄱阳,歼敌泾江口,功最。征平江,败张士诚兵于城西南。洪武三年,佥大都督府事,镇辽东。久之,以屯戍无功,降永平卫指挥使。寻复官。十二年论蓝玉等征西功,当封。帝念成旧勋,先封为安庆侯,岁禄二千石。二十年充征南副将军,讨平容美诸峒。复从大军征云南,功多,予世券,加禄五百石。二十一年七月,有疾。赐内酝,手诏存问。卒,赠皖国公,谥庄襄。子正袭爵。
张龙,濠人。从渡江,定常州、宁国、婺州,皆有功。从征江州,为都先锋。平武昌,授花枪所千户。从平淮东,守御海安。与张士诚将战于海口,擒彭元帅,俘其卒数百。进攻通州,击斩贼将。擢威武卫指挥佥事。从平山东、河南。大兵克潼关,以龙为副留守。洪武三年调守凤翔,改凤翔卫指挥。贺宗哲悉众围城,龙固守。宗哲攻北门,龙出兵搏战,矢伤右胁,不为动。遂大败之。进克凤州,擒李参政等二十余人。大将军达入沔州,遣龙别将一军,由凤翔入连云栈,攻兴元,降其守将刘思忠。蜀将吴友仁来犯,龙击却之。友仁复悉兵薄城,大治攻具。龙从北门突出,绕友仁军后,敌尽弃甲仗走,自是不复窥兴元。召佥大都督府事。十一年副李文忠征西番洮州。论功,封凤翔侯,禄二千石,世指挥使。复从傅友德征云南,镇七星关,破大理、鹤庆,平诸洞蛮。加禄五百石,予世券三十年。二十年从冯胜出金山,降纳哈出。明年,胜调降军征云南,次常德,叛去。龙追至重庆,收捕之。二十三年春同延安侯唐胜宗督屯田于平越、镇远、贵州,议置龙里卫。都匀乱,佐蓝玉讨平之。以老疾请告。三十年卒。
子麟尚福清公主,授驸马都尉。孙杰侍公主京师。永乐初,失侯。杰子嗣,宣德十年,援诏恩乞嗣。吏部言:龙侯不嗣者四十年,不许。
吴复,字伯起,合肥人。少负勇略。元末,集众保乡里。归太祖于濠,从克泗、滁、和、采石、太平,累官万户。从破蛮子海牙水寨,定集庆。从徐达攻镇江,斩元平章定定。下丹阳、金坛,克常州,进统军元帅。徇江阴、无锡,还守常州。张士诚兵奄至,力战,败之。追奔至长兴,连败之于高桥、太湖及忠节门,士诚夺气。从援安丰,平武昌。从徐达克庐州,下汉、沔、荆诸郡县。授镇武卫指挥同知,守沔阳。从常遇春下襄阳,别将破安陆,擒元同佥任亮,遂守之。克汝州、鲁山。
洪武元年,授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悉平郧、均、房、竹诸山寨之不附者。三年从大将军征陕西,败扩廓,擒其将。又败扩郭于秦州。征吐番,克河州。援汉中,拔南郑。明年从傅友德平蜀。又明年从邓愈平九溪、辰州诸蛮,克四十八洞,还守安陆。七年进大都督府佥事。巡北平还,授世袭指挥使。十一年从沐英再征西番,擒三副使,得纳邻哈七站之地。明年,师还,论功封安陆侯,食禄二千石。
十四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克普定,城水西。充总兵官,剿捕诸蛮。遂由关索岭开箐道,取广西。十六年克墨定苗,至吉剌堡,筑安庄、新城,平七百房诸寨,斩获万计,转饷盘江。是年十月,金疮发,卒于普定。追封黔国公,谥威毅,加禄五百石,予世券。
复临阵奋发,冲犯矢石,体无完肤。平居恂恂,口不言征伐事。在普定买妾杨氏,年十七。复死,视殓毕,沐浴更衣,自经死。封贞烈淑人。
子杰嗣。屡出山、陕、河南、北平,练兵从征。二十八年,有罪,从征龙州,建功自赎。建文中,帅师援真定,战白沟河,失律,谪南宁卫指挥使。永乐元年,子璟乞嗣。正统间,再三乞,皆不许。弘治六年,璟孙铎援诏乞嗣,亦不许。十八年录复子孙世职千户。
初,与复以征西番功侯者,又有周武。武,开州人,从定江东,灭汉,收淮东,平吴,积功为指挥佥事。从定中原,进都督佥事。洪武十一年以参将从沐英讨西番朵甘,功多。师还,封雄武侯,禄二千石,世指挥使。出理河南军务,巡抚北边。二十三年卒,赠汝国公,谥勇襄。
胡海,字海洋,定远人。尝入土豪赤塘王总管营,自拔来归,授百户。从败元将贾鲁兵,克泗、滁,进万户。从渡江,拔蛮子海牙水寨,破陈埜先兵,从取集庆、镇江。败元将谢国玺于宁国,选充先锋。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又从战龙江,克安庆,与汉人相持,八战,皆大捷,遂入江州。从徐达攻庐州,皆有功。
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太祖壮之,授花枪上千户。复从大军克荆、澧、衡、潭,擢宝庆卫指挥佥事,迁指挥使,命镇益阳。从平章杨璟征湖南、广西未下郡县。由祁阳进围永州,与守兵战于东乡桥,生得千、万户四人,以夜半先登拔之。抵靖江,战南门,生得万户二人。夜四鼓,自北门八角亭先登,功最,命为左副总兵。剿平左江上思蛮。调征蜀,克龙伏隘、天门山及温汤关,予世袭指挥使,仍镇益阳。武冈、靖州、五开诸苗蛮先后作乱,悉捕诛首乱而抚其余众,迁都督佥事。十四年从征云南,由永宁趋乌撒,进克可渡河。与副将军沐英会师攻大理,敌悉众扼上、下关。定远侯王弼自洱水东趋上关,英帅大军趋下关,而遣海以夜四鼓取石门。间道渡河,绕点苍山后,攀大树缘崖而上,立旂帜。英士卒望见,皆踊跃大呼,敌众惊扰。英遂斩关入。海亦麾山上军驰下,前后夹攻,敌悉溃走。
十七年,论功封东川侯,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逾三年,以左参将从征金山。又二年,以征南将军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师还,乞归乡里,厚赉金帛以行。二十四年七月,病疽卒,年六十三。
长子斌,龙虎卫指挥使,从征云南。过曲靖,猝遇寇,中飞矢卒。赠都督同知。次玉,坐蓝党死。次观,尚南康公主,为驸马都尉,未嗣卒。宣德中,公主乞以子忠嗣。诏授孝陵卫指挥佥事,予世袭。
张赫,临淮人。江淮大乱,团义兵以捍乡里。嘉山缪把头招之,不往。闻太祖起,帅众来附。授千户,以功进万户。从渡江,所至攻伐皆预,以功擢常春翼元帅,守御常州。寻从战鄱阳,攻武昌。已,又从大将军伐张士诚,进围平江。诸将分门而军,赫军阊门。士诚屡出兵突战,屡挫其锋。又从大军克庆元,并下温、台。洪武元年,擢福州卫都指挥副使,进本卫同知。复命署都指挥使司事。是时,倭寇出没海岛中,乘间辄傅岸剽掠,沿海居民患苦之。帝数遣使赍诏书谕日本国王,又数绝日本贡使,然竟不得倭人要领。赫在海上久,所捕倭不可胜计。最后追寇至琉球大洋,与战,擒其魁十八人,斩首数十级,获倭船十余艘,收弓刀器械无算。帝伟赫功,命掌都指挥印。寻调兴化卫。召还,擢大都督府佥事。会辽东漕运艰,军食后期,帝深以为虑。以赫习海道,命督海运事。久之,封航海侯,予世券。前后往来辽东十二年,凡督十运,劳勚备至,军中赖以无乏。病卒,追封恩国公,谥庄简。
子荣,从征云南有功,为水军右卫指挥使。孙钅盬,福建都指挥使。永乐中,留镇交阯。
华高,和州人。与俞通海等以巢湖水师来附。从克太平,授总管。从破采石、方山兵。下集庆、镇江,迁秦淮翼元帅。与邓愈徇广德。守将严兵城下,高以数骑挑战,元兵坚壁不动。高冲击大破之,遂取其城,得兵万人,粮数千斛。从平常州,进佥行枢密院事。副俞通海击破赵普胜栅江营。再败陈友谅。援长兴,克武昌。授湖广行省左丞。帅舟师从克淮东,收浙西。进行省平章政事。洪武三年封广德侯,岁禄六百石。
高性怯,且无子,请得宿卫。有所征讨,辄称疾不行。令练水师,复以不习辞。帝以故旧优容之。时诸勋臣多出行边,惟高不遣。最后缮广东边海城堡,高请行。帝曰:“卿复自力,甚善。”四年四月事竣。至琼州卒。初,有言高殖利者,故岁禄独薄。至是贫不能葬。帝怜之,命补支禄三百石。以无子,纳诰券墓中。赠巢国公,谥武庄。授从子岳指挥佥事。
张铨,定远人。从取太平,定集庆、镇江、常州、婺州。捣江州,战鄱阳湖,取鄂渚。收淮东,平吴。累功为指挥佥事。从取中原、燕、晋、秦、蜀,进都督佥事。使建齐王府,事竣,副江夏侯周德兴征五溪蛮。已而水尽源、通塔平、散毛诸洞酋作乱,复副德兴讨平之。从征云南,由永宁克乌撒。久之,复从傅友德平乌撒及曲靖、普定、龙海、孟定诸蛮。洪武二十三年封永定侯,食禄千五百石,世指挥使。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至正初,为河源县务副使,转淡水场管勾,弃官归。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以功授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守惠州。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广人赖以完。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成奴缚成以出。真予之钞,命具汤镬,趋烹奴,号于众曰:“奴叛主者视此!”缘海叛者皆降。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故事者,不听。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
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曰:“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曰:“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三: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知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身死不悔,斯其下矣。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真顿首谢。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
大军征云南,命真偕其子兵马指挥贵往。规画军饷,置邮驿。迁山西右布政使。再与贵勾军广东,擢贵镇南卫指挥佥事。寻命真为浙江布政使,改湖广。二十年复致仕,封东莞伯,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卒。
子荣嗣。与弟贵及尚宝司丞宏皆坐蓝党死。真弟迪疑祸及己,遂作乱。击杀南海官军三百余人,遁入海岛。广东都司发兵讨擒之,伏诛。
赞曰:陈友谅之克太平也,其锋甚锐,微茂才则金陵之安危未可知矣。吴良守江阴,耿炳文守长兴,而吴人不得肆其志。缔造之基,其力为多。至若华云龙、张赫、吴复、胡海之属,或威著边疆,或功存海运,搴旗陷阵,所向皆摧。揆之前代功臣,何多让焉。而又皆能保守禄位,以恩礼令终,斯其尤足嘉美者欤!
<b>部分译文</b>
吴良,定远人,原名国兴,赐名为良。他雄伟刚直,和弟弟吴祯都因勇敢、有胆略而闻名。他跟随太祖在濠梁起兵,担任帐前先锋。吴良能潜水进行侦探,吴祯则常常化装到敌方进行侦探。吴祯另有传记。吴良跟随太祖夺取滁州、和州,攻采石,占领太平,下溧水、溧阳,平定集庆,战功显著。吴良又跟随徐达攻克镇江,下常州,攻占镇抚,守卫丹阳。和赵继祖等人攻取了江阴。张士诚在秦望山屯兵,吴良攻克了秦望山,又夺取江阴。随后被任命为指挥使,守卫江阴。
当时,张士诚占领着整个吴地,地域跨过淮东、浙西,兵强粮足。江阴地势险要,背靠长江,扼守南北咽喉。张士诚多次用金银玉帛奖励将士。太祖指示吴良说“:江阴是我东南的屏障,你要对士兵加以约束,不要让他们随便出外交友,不要收留在逃人员,不要贪图小利,不要和地方势力争斗,只要保卫境内人民安居乐业就行了。”吴良听从命令,在行动上十分谨慎,修筑了防御工事。吴良因战功,担任了枢密院判官官职。张士诚大兵来犯,战舰遮盖长江,大将苏同佥在君山驻军,指挥军队向江阴进攻。吴良派弟弟吴祯出北门迎战,另派元帅王子明率壮士骑兵出南门迎战,南北夹击,大败张士诚军队,俘虏和击毙了很多敌人。敌人乘黑夜逃跑。后来敌人又进攻常州,吴良派兵消灭敌援兵于无锡。这时,太祖亲自率大军和陈友谅激战于江、楚上流,大军多次出外打仗,金陵城空虚,然而张士诚不敢向北侵占一寸土地,原因是吴良在江阴作为有力屏障。
吴良崇尚节俭,对名声、女色、利益都没有爱好。他晚上就睡在城楼上,头枕着戈直到天明。训练将士,就仿佛是敌人来了一样。闲暇时,吴良和儒生讲论经史,兴建学校,设立学社,大量屯垦田地。平均徭役、赋税,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吴良在江阴,保卫疆土,秩序井然。太祖常常召见吴良,夸奖说:“有吴良保卫一方领土,我就无须顾虑和担忧东线了,他的功劳很大,车、马、珠、玉都不足以奖励他的功劳。”于是,皇上命令学士宋濂等人写诗文赞美吴良,并要求他仍镇守江阴。随后吴良出兵攻取了淮东、泰州。张士诚再次出兵马驮沙,侵占镇江。并派数百艘大战船沿江而上。吴良严阵以待,太祖亲自督战。张士诚大败而逃,太祖派兵一直追到浮子门。吴良派兵夹击,俘虏敌兵二千人。太祖下令犒劳江阴军队,并亲自巡视江阴的壁垒,很高兴地说“:吴良是当代的吴起啊。”吴地平定后,吴良被任命为昭勇大将军、苏州卫指挥使,被调到苏州负责镇守。吴良到苏州后,武器装备得到修缮,加强了军民团结。吴良又被晋升为都督佥事,调往全州镇守。
洪武三年(1370),吴良被晋升为都督同知,并被封为江阴侯,食禄为一千五百石,给予世代承袭的凭证。
四年,吴良率军征讨靖州、绥宁蛮。五年,广西蛮又叛乱,副征南将军邓愈率平章李伯升出靖州征讨。几个月后,完全平定左右江和五溪地区,移师铜鼓、五开,收复潭溪、太平,在铜关铁寨歼灭了清洞、崖山的叛兵。诸蛮都十分惧怕,纷纷要求归附王朝。粤西地区终于得以平定。八年,吴良在凤阳督促老百姓垦田。十二年,齐王封赐青州,王妃是良家女子。于是,命令吴良前往青州修建王府。十四年,吴良在青州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被赐封为江国公,谥号襄烈。
康茂才,字寿卿,蕲州人。他精通经书史籍,孝顺母亲。元朝末年,寇贼乱党攻陷蕲州,康茂才召集义兵保卫家乡。因此而立功,由长官晋升为淮西宣慰司、都元帅。
太祖渡江以后,将士的家属留在和州。当时,康茂才戍守采石,扼守长江渡口。太祖几次派兵攻打采石,康茂才顽强抵抗。常遇春设下埋伏歼灭了康茂才的精锐部队。康茂才又把军寨移至天宁洲,又被攻破,康茂才只好逃奔到集庆。不久太祖又攻克了集庆,于是康茂才率领他的军队向太祖投降。太祖释免了康茂才,并命令他仍统率旧部和自己一起出征。第二年,康茂才被任命为秦淮翼水军元帅,驻守龙湾。康茂才攻取了江阴马驮沙,打败了张士诚的部队,缴获了一批船只。康茂才跟随廖永安攻打池州,攻取了枞阳。由于战乱纷起,老百姓不能正常地从事农业生产,军队缺乏粮食。为此,太祖任命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任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职务。
陈友谅攻陷太平之后,与张士诚协商联合攻打应天。太祖希望尽快将陈友谅引诱过来,一举破敌。太祖了解到康茂才和陈友谅有故交,于是命令康茂才派老仆人持书信,欺哄陈友谅,表示愿做内应。陈友谅十分高兴,并问康公在哪里,回答说:“在守卫江东的木桥。”使者回来后,太祖把木桥改成石桥。当友谅来到桥边,看到石桥后十分惊讶,连声大叫“老康”没有响应,急忙退回到龙湾。这时,埋伏的部队四面出击,康茂才和其他将领奋力冲杀,打败了陈友谅。太祖嘉奖康茂才的功绩,赏赐颇为丰厚。第二年,太祖亲自讨伐陈友谅,康茂才带领水兵跟随太祖,攻克安庆、江州,陈友谅向西奔逃。于是,康茂才奋起直追,连下蕲州、兴国、汉阳等地,沿长江攻克黄梅寨,夺取瑞昌,打败了陈友谅的八指挥,迫使他的二万士兵向太祖投降。康茂才晋升为帐前亲兵副都指挥使。随即,攻打庐州左君弼,但未攻克。于是带兵增援南昌。彭蠡一战,陈友谅大败而死。康茂才随太祖征伐武昌,屡立战功,晋升为金吾侍卫亲军都护。康茂才和大将军徐达一起再次攻打庐州,攻下庐州后,又乘胜夺取了江陵和湖南等地。康茂才改任神武卫指挥使,并晋升为大都督府副使。
张士诚进攻江阴,太祖带兵反击。到了镇江,张士诚却已焚烧瓜洲逃跑了。康茂才从北面追到浮子门。吴军拦住海口,乘海潮进犯。康茂才奋力进击,大败张士诚。捣毁了淮安马骡港,攻克了张士诚的水寨,平定了淮安,攻取湖州,进逼平江。张士诚派精锐部队迎战,双方军队在尹山桥展开了激战。康茂才手持大戟督战,结果张士诚的军队全军覆没。康茂才和其他大将一起合围平江,在齐门驻军。攻克平江后又夺取了无锡。康茂才晋升为同知大都督府事,兼任太子右率府使。
洪武元年(1368),康茂才和大将军徐达征伐中原,夺取汴州、洛阳,留守陕州。筹划运输粮饷,营造浮桥渡运兵卒,并招降绛、解等州,扼守潼关,陕西境内的元军不敢向东进犯。康茂才善于安抚,百姓立碑歌颂他的功德。三年,康茂才再次和大将军一起出征定西,攻取了兴元。凯旋途中,康茂才病死。追谥为蕲国公,封号“武康”
丁德兴,定远人。早年在濠州他就归附了太祖。因他外表伟岸,旁人用“黑丁”来称呼他。丁德兴跟随太祖攻取洪山寨,他用一百骑兵攻破敌人数千人,并使敌人全部投降。后又随太祖攻克滁州、和州,打败青山的盗贼。渡长江,攻取采石、太平,兵分几路攻占溧水、溧阳。在攻打各城过程中,丁德兴总是身先士卒,率先登城。他攻克蛮子海牙的水寨,捣毁方山的营垒,生擒了陈兆先,攻下集庆,攻克镇江。因战功显赫,丁德兴被晋升为管军总管。他下金坛、广德、宁国,随太祖平定常州,被晋升为左翼元帅。
后宁国再次叛乱,丁德兴跟随胡大海出兵平定。他分兵几路下江阴,攻取了徽州、石埭、池州、枞阳,攻打江州,又调动军队攻打安庆,所向无敌,捷报频传。后再次增援江阴,巡视江西附近的州县,攻打双刀赵,挫败其锐气。当时徐达、邵荣攻打宜兴,很长时间也没有攻下。太祖派使者来说:“宜兴城西面通太湖口,太湖口正是张士诚粮饷经过的必由道路。只要截断他的粮道,张士诚驻守的宜兴城就可以攻破。”徐达于是派遣丁德兴封锁太湖口,而后一起对敌展开急攻,宜兴城终于被攻破。论功行赏,丁德兴被授予凤翔指挥使。
陈友谅进犯龙江,丁德兴则在石灰山驻军,经过奋战,大败友谅。于是丁德兴跟随皇上征讨陈友谅,捣毁了安庆,攻克了九江,援救安丰,打败了吕珍,赶走左君弼。攻占鄱阳,平定武昌,攻克庐州,平定湖南衡州诸郡。丁德兴又随大将军徐达收复淮东,征讨浙西,在旧馆打败张士诚的部队,攻克湖州,围困平江。丁德兴最后死于军中,被授予都指挥使。洪武元年(1368),被追封为济国公,他的名字排列在功臣庙里。丁德兴的儿子叫丁忠,是龙江卫指挥使。皇上给予世袭的权利。
耿炳文,濠州人,父亲名叫君用。耿君用跟随太祖渡长江,因战功累升至管军总管。增援宜兴,和张士诚的部队进行激烈争战,最后耿君用战死。耿炳文承袭父职,率领着他父亲的军队。他攻取了广德,进攻长兴,打败张士诚的大将赵打虎,缴获战船三百余艘,生擒敌守将李福安等人,攻克长兴。长兴地处太湖口,陆上通广德,与宣、歙等地接壤,是江、浙的门户。太祖得到了长兴这个地方,十分高兴,将长兴改名为长安州,并在此地设立永兴翼元帅府,任命耿炳文为总兵都元帅守卫这里。温祥卿,足智多谋,因躲避战乱前来归附,耿炳文把他请入了幕府,制订实施防御计划十分周密。张士诚的左丞潘元明、元帅严再兴率兵进犯长安州。耿炳文奋力反击,大败敌军。此后,张士诚再次派司徒李伯升率兵十万,分水陆向长安州杀来。当时城内只有守兵七千人,太祖十分着急,连忙命令陈德、华高、费聚前来增援。谁知李伯升黑夜偷袭援军营寨,几位大将溃散。耿炳文固守城池,敌方攻击十分猛烈,炳文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防御。战争持续了一个多月,在这期间,炳文一直不敢懈怠。常遇春再次率兵增援,李伯升弃营逃跑,耿炳文乘胜追击,追杀了李伯升军队五千余人。第二年,永兴翼元帅府被改为永兴卫亲军指挥使司,任命耿炳文为永兴卫亲军指挥使。不久,张士诚又出大军,并派他的弟弟张士信来争夺永兴。耿炳文打败了张士信,并俘虏了敌军元帅宋兴祖。张士信大怒,大军围城。耿炳文和费聚迎战,又大败敌军。长兴是张士诚的必争之地,耿炳文在此坚守了大概有十年之久,他以寡敌众,大小十几次战争,战无不胜,使得张士诚的目的不能得逞。大军征讨张士诚,耿炳文所部攻克湖州,围困平江。平定吴地后,炳文被晋升为大都督府佥事。
耿炳文随大军征讨中原,攻克山东沂、峄等州,攻下汴梁,巡视河南,侍从皇上北巡。又随常遇春攻占大同,攻克晋、冀。随大将军徐达征讨陕西,打败了李思齐、张思道。镇守此地,疏通泾阳洪渠十万余丈,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好处。耿炳文被任命为秦王左相都督佥事。
洪武三年(1370),封耿炳文为长兴侯,食禄为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
十四年,随大将军徐达出塞,败元朝平章乃儿不花于北黄河。十九年,随颍国公傅友德征讨云南,平定曲靖蛮。二十一年从永昌侯蓝玉北征,到达捕鱼儿海。二十五年,耿炳文率兵平定陕西徽州妖人之乱。三十年,任征西将军,擒获蜀寇高福兴,俘虏敌军三千人。
最初,炳文守卫长兴,功劳最大,太祖排列功臣,把炳文和大将军徐达列为一等。到了洪武末年,诸公、侯都已经死了,幸存的只有耿炳文和郭英二人。耿炳文因是开国元勋,为朝廷器重。
建文元年(1399),燕王叛乱,皇上任命耿炳文为大将军,统率副将军李坚、宁忠北伐。当时耿炳文已经六十五岁。号称三十万大军,实际上只有十三万人。八月初,部队到达真定,在滹沱河的南北两岸分营扎寨。都督徐凯驻扎在河间,潘忠、杨松驻军在莫阝州,先锋九千人驻扎在雄县。时值中秋,部队没有多少防备,遭到燕军的突然袭击,先锋九千人全部被杀。潘忠等率军来增援,过月漾桥时,被伏击,落入水中,潘忠、杨松都被俘。两位大将宁死不屈,最终被杀。这样,莫阝州失守。而这时耿炳文的部将张保向燕军投降,并向燕军报告了南岸部队的虚实情况。燕王放张保回去,要他张扬雄县、莫阝州惨败的情景,并说北军将要到来。于是耿炳文转移部队,且全部渡河,全力抗敌。待炳文军队转移之际,燕兵突然来临,沿城攻击。耿炳文的部队不能成列,溃败入城。部队都拥挤在城门里,造成堵塞,自相践踏,被踩死的不可数计。燕兵将城紧紧围住,耿炳文尚有十万军队,坚守而不敢出来。燕王知道耿炳文是一员老将,攻城不是件容易的事,过了三天,就自动撤兵了。皇上听说耿炳文失败了,十分担心。太常卿黄子澄推荐李景隆为大将军,乘坐驿车前来取代耿炳文。等他来到前线,燕国的军队已于前一天撤离了。耿炳文返回,李景隆代替他统率全军,最终导致了失败。燕王称帝的第二年,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弹劾耿炳文,原因是因为炳文的衣服、器皿上有龙凤的图饰,用红革呈做玉带,他的这些行为已是大逆不道。耿炳文十分害怕,就自杀了。
郭英是巩昌侯郭兴的弟弟。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和哥哥郭兴一起为太祖服务。太祖十分赏识他,命他在军帐里值宿,亲昵地称呼他为“郭四”郭英跟从太祖攻克滁州、和州、采石、太平,征讨陈友谅,激战鄱阳湖,均立下战功。郭英随大军征武昌,陈氏猛将陈同佥拿着长矛杀入,太祖要郭英杀了他,并穿上他的战袍。攻岳州,击败敌人的援兵,还攻克庐州、襄阳等地。郭英被任命为骁骑卫千户。攻克淮安、濠州、安丰,郭英又被晋升为指挥佥事。郭英又跟从徐达平定中原,随常遇春进攻太原,扩廓败逃,挥师下兴州、大同。从沙净州渡黄河,占领西安、凤翔、巩昌、庆阳,乘胜追击,在乱山打败贺宗哲。郭英被晋升为本卫指挥副使。攻克定西,讨伐察罕脑儿,攻克登宁州,杀敌两千,被晋升为河南都指挥使。当时郭英的妹妹入宫做了宁妃,郭英正准备上任,皇上命宁妃在宫里举行宴会为他饯行,并赏赐白金二十罂,马匹二十匹。郭英在任时,安抚流亡,出安民告示,对老百姓加以约束,因而境内社会秩序很好。九年(1376)郭英调往北平镇守,十三年被召回,晋升为前军都督府佥事。
十四年,郭英跟从颍川侯傅友德征讨云南,与陈桓、胡海分道进攻赤水河路。当时,下了比较长的雨,河水猛涨,郭英伐木做舟,趁黑夜渡河,拂晓抵达敌营,敌人大惊,溃不成军,乌撒和阿容等人被擒。攻克曲靖、陆凉、越州、关索岭、椅子寨,大理、金齿、广南等地降服,平定诸山寨。十六年(1383),郭英再次随友德平定蒙华、邓川,渡过金沙江,攻取北胜、丽江。前后杀敌一万三千余人,俘虏二千余人,缴获精良的战甲数万,战船一千多艘。
十七年(1384),朝廷评定征讨云南的战功,郭英被封为武定侯,食禄二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十八年,被加封为靖海将军,镇守辽东。二十年,郭英跟从大将军冯胜出金山,纳哈出投降,郭英被晋升为征虏右副将军。又随蓝玉到捕鱼儿海。部队班师回朝后,赏赐非常丰厚。郭英回到故乡休整。第二年,郭英被召入京城,受命操练皇室禁军。三十年,副征西将军耿炳文征战陕西,平定了沔县的乱党高福兴。等到部队回朝,御史裴承祖就以郭英私养家奴一百五十余人的罪名弹劾他,同时还告郭英擅自杀官家奴男女五人。然而皇上不予追究。佥都御史张春等人抓住不放,皇上只好命诸戚里大臣商议郭英的罪状。议定上报后,皇上最终又宽容了郭英。
建文时期,郭英随耿炳文、李景隆讨伐燕国,没有战功。靖难之役后,郭英罢官回归故里。永乐元年(1403),郭英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追任为营国公,谥号威襄。
郭英对朋友很忠义,精通史书,统率军队纪律严明,对太祖十分忠诚。又因为宁妃的缘故,他得到的恩宠尤多,这是诸功臣望尘莫及的。
郭英有子女十二人。郭镇,与永嘉公主成婚。郭铭是辽府典宝。郭镛是中军右都督。女儿九人,二女是辽郢王妃。郭英的孙女为仁宗贵妃,因而郭铭在兄弟中出人头地,郭铭的儿子郭王玄得以继承侯位。宣德年间,郭王玄代理宗人府事职务,他强夺河间老百姓的田地和房屋,又强夺天津屯田一千亩,但上面只处罚了他的家奴,而郭王玄得到了宽恕。英宗初年,永嘉公主请求让她的儿子郭珍继承侯位。郭珍是郭英的亲孙子,他被授予锦衣卫指挥佥事。郭王玄去世后,郭王玄的儿子郭聪与郭珍争夺继承权,于是停止了他们世袭的权利,授予郭聪同郭珍一样的官职。天顺元年(1457),郭珍的儿子郭昌因得到皇恩而得以继承侯位,但郭聪始终没有争到。郭昌去世后,他的儿子郭良理所当然应该继承父位,但郭聪说郭良不是郭昌的儿子,所以继承之事又被停止。郭良被授予指挥佥事的官职。后因郭良多次请求继父位而被抓进监狱。不久后,郭良被释放并官复原职。后来郭英宗族的人共同请求从郭英的孙子中选一人继承郭英的爵位。朝廷的大臣都说郭良本来就是郭英的亲孙子,继承侯位比较合适,皇上认可。正德初年郭良去世,他的儿子郭勋继承他的职位。
华云龙,定远人。他在韭山聚众为王。明太祖起兵时,华云龙率兵前来归附。他跟随太祖攻克滁州、和州,担任千夫长职务。随从大军渡长江,攻破采石的水寨和方山的营寨,挥师进军集庆路,生擒元朝大将,俘虏敌军上万人。攻克镇江,华云龙被晋升为总管。攻占广德,激战于旧馆,活捉汤元帅,被晋升为右副元帅。龙江战役,华云龙埋伏在石灰山,通过交战,敌我死伤相当。华云龙跃马大呼冲入敌阵,捣毁了敌人的中坚力量,于是大败了陈友谅的部队,并乘胜收复太平。跟从大军下九江、南昌,分兵几路攻下瑞州、临江、吉安。援助安丰,攻战彭蠡,平定武昌。战功累累,华云龙被晋升为豹韬卫指挥使。他跟随徐达率兵攻取高邮,进而攻克淮安,并受命守卫这里,改任淮安卫指挥使。不久攻打嘉兴,降服了吴将宋兴,围攻平江,驻军于胥门。跟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带兵巡行山东郡县,和徐达在通州会师。进而攻克元朝都城。华云龙被提升为大都督府佥事,总管六卫兵留守,兼任北平行省参知政事。第二年,攻下云州。俘虏平章火儿忽答、右丞哈海,被晋升为都督同知,并兼任燕王左相。
洪武三年(1370)冬天,论功行赏,华云龙被封为淮安侯,年食禄为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华云龙上书说:“北平的边塞,东边自永平、蓟州,西边到灰岭,隘口有一百二十一个,从东至西有二千二百里。其中王平口到官坐岭,隘口有九个,相距有五百多里。这些位置都十分重要,应该布防军队。紫荆关和芦花山岭尤为要害,适宜设置千户守御所。”他又说:“从前大兵攻克永平后,留下元八翼军士一千六百人屯田,人均支付粮食五斗,所得的还不够支出的,应该并入燕山诸卫,以此补充队伍的操练。”华云龙的建议都被采纳。华云龙带兵巡边到云州,在牙头袭击元平章僧家奴的营地,他们突入敌人军帐中,活捉了僧家奴,并全部俘虏了敌军。到了上都大石崖,华云龙攻克刘学士诸寨,驴儿国公逃奔漠北。从此少有边患,华云龙因而威名远扬。修建燕国的官邸,增筑北平的城墙,都是华云龙经略和筹划的。
洪武七年(1374),有人告发华云龙占据元朝丞相脱脱的府邸,越级享用元朝故宫中的文物。于是华云龙被召回,任命何文辉前去取代华云龙。华云龙还没回到京城,就死在途中。他的儿子华中继承父位。李文忠死时,华中在他身边侍候喂药,因而涉嫌被贬而死。二十三年,议论华中为胡党,他的爵位被废除。
韩政,睢州人。曾经为义兵元帅,他统率军队归附太祖,被授予江淮行省平章政事。李济占据濠州,名义上为张士诚守卫,实际上则是在观望。太祖命右相国李善长写信招降,但没有回音。太祖叹息说:“濠州是我的故乡,李济如此这般,我拥有整个国家而无家可归行吗?”于是命令韩政率领指挥顾时用云梯、石炮石四面围攻濠州。李济思量着不能支撑太久,于是就出城投降了。韩政带着李济返回了应天府。太祖十分高兴,命令顾时据守濠州。
韩政随徐达进攻安丰,扼守城的四门,秘密地在城东龙尾坝挖洞,洞深入城中二十多丈。城墙被破坏,安丰城于是被攻破。元将忻都、竹贞、左君弼都逃跑了。韩政追敌四十多里,活捉忻都。不久竹贞带兵前来援救,双方激战于城南门,竹贞被打败再次逃奔。淮东、淮西全部平定。此后,随大军平吴,又随大军北伐,迫使梁城守将卢斌来降,兵分几路,扼守黄河,断绝山东的援军,于是攻取了益都、济宁、济南,韩政都立下战功。攻克东平,他的功绩尤为突出,担任山东行省平章政事。韩政率大军在临清和大将军会师。韩政受命守卫东昌。攻下大都后,韩政受命分兵守卫广平。韩政宣谕招降了白土诸寨。移守彰德,攻下蚁尖寨。蚁尖位于林虑西北二十里,被元右丞吴庸、王居义、小锁儿所占。大将军北伐时,派将士收复诸山寨,都相继来降,唯独蚁尖依恃险要而攻克不下。兵临城下,吴庸诱杀了王居义和小锁儿向明王朝投降,得士兵万余人。不久韩政调征陕西,回师后守卫河北。
洪武三年(1370),韩政被封为东平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韩政移师镇守山东。没过多久,又再次镇守河北。在此,他招抚流民,使许多老百姓能重操旧业。跟从左副将军李文忠直捣应昌,到了胪朐河。李文忠继续深入,命令韩政守护辎重。回师后,韩政受命巡视河南、陕西。再次跟从信国公汤和在临清练兵。十一年二月,韩政去世,太祖亲自参加了他的葬礼,追封为郓国公。韩政的儿子韩勋继承父位。二十六年,受蓝玉案株连而被杀,爵位被免除。
仇成,含山人。最初从军担任万户,多次晋升到秦淮翼副元帅。太祖攻打安庆,敌人困守而不出战。廖永忠、张志雄攻破敌方水寨,仇成从陆路攻敌,于是安庆城陷。当初元左丞余阙守卫安庆,陈友谅的将领赵普胜攻陷安庆。陈友谅杀赵普胜后,元帅余阙趁机又占领了安庆。张定边再次来犯,余阙败死。至此仇成为横海指挥同知,守卫在安庆。此时左君弼占据庐州,罗友贤又在池州反叛,无为知州董曾战死,安庆四面都是敌人。仇成安抚军民,防御严密,致使汉兵不敢东下。接着随大军远征鄱阳,歼敌于泾江口,仇成功劳极大。又征讨平江,在城西南打败了张士诚的部队。
洪武三年(1370),掌管大都督府事,镇守辽东。时间长了,仇成因屯田戍守方面无功,降职为永平卫指挥使。不久官复原职。
十二年,评论蓝玉等人征西的功绩,应当封赐。太祖念仇成旧功,先封他为安庆侯,年食禄二千石。二十年,仇成担任征南副将军,平定了容美诸峒。再从大军征讨云南,战功显赫,给予世袭凭证,加禄五百石。
二十一年七月,仇成有病。赐内酝,皇上手草信函问候。仇成去世后,封为皖国公,谥号庄襄。他的儿子仇正继承父业。
张龙,濠州人。随太祖渡江,平定常州、宁国、婺州,都立有战功。从征江州,担任都先锋。平定武昌后,授予花枪所千户。平定淮东,守卫海安,在海口与张士诚的部队展开了战斗,活捉了彭元帅,俘敌几百人。进攻通州,击毙敌将,张龙被提升为威武卫指挥佥事。从征平定山东、河南。派大部队攻克潼关,任命张龙为副留守。
洪武三年(1370),调守凤翔,改任凤翔卫指挥。贺宗哲率其全部军队围城,张龙固守。贺宗哲进攻北门,张龙出兵迎战,虽右臂被箭伤,仍不退缩,大败敌军。进而攻克凤州,活捉了李参政等二十多人。大将军徐达进入沔州,派张龙另带领一支部队,从凤翔进入连云栈,进攻兴元,迫使其守将刘思忠投降。蜀将吴友仁率兵来犯,被张龙打败而逃。任命张龙为大都督府事。
十一年,协助李文忠征讨西番洮州。评功,张龙被封为凤翔侯,食禄二千石,世袭指挥使。又从傅友德征云南,镇守七星关,攻破大理、鹤庆,平定诸洞蛮,加食禄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二十年,从冯胜出金山,纳哈出投降。第二年,冯胜征调降军征讨云南,驻军常德时,降军叛逃,张龙率兵一直追到重庆,才收捕了他们。二十三年春,同延安侯唐胜宗在平越、镇远、贵州等地屯田,商议设置龙里卫。都匀叛乱,张龙辅佐蓝玉讨伐平定。张龙因年老多病,请求告老还乡,三十年张龙去世。
吴复,字伯起,合肥人。年少时就有勇有谋。元朝末年,吴复召集乡民保卫乡里。在濠州归附了太祖,从太祖攻克泗、滁、和、采石、太平等地,累功升至万户。从大军破蛮子海牙的水寨,平定集庆。从徐达进攻镇江,杀死元平章定定,挥师下丹阳、金坛,攻克常州,晋升为统军元帅。巡行江阴、无锡,回来后守卫常州。张士诚的部队蜂拥而至,吴复力战败敌,追敌到长兴,再次于高桥、太湖、忠节门打败张士诚,士诚十分丧气。吴复援助安丰,平定武昌。从徐达攻克庐州,挥师而下汉、沔、荆等诸郡县,被任命为镇武卫指挥同知,镇守沔阳。从常遇春下襄阳,另带兵攻破安陆,活捉了元同佥任亮,于是就地镇守安陆。又攻克汝州、鲁山。
洪武元年(1368),吴复被任命为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全部平定郧、均、房、竹诸山寨未归附的残部。三年,从大将军徐达征陕西,打败扩廓,生擒其守将。又再次在秦州打败扩廓。征讨吐番,攻克河州,援助汉中,占领南郑。第二年从傅友德平定蜀地。第三年从邓愈平定九溪、辰州诸蛮,占领了四十八洞。回师后镇守安陆。七年,晋升为大都督府佥事。巡视北平回来后,被任命为世袭指挥使。十一年,从沐英再次征讨西番,活捉三副使,占领了纳邻哈七站的地方。第二年,班师回朝,论功行赏,吴复被封为安陆侯,食禄二千石。
十四年,从傅友德征讨云南,攻克了普定,在水西筑城。吴复担任总兵官,剿捕诸蛮,率兵由关索岭赴箐道,攻取广西。十六年,攻克墨定苗,到吉剌堡,修筑安庄、新城,平定七百房诸寨,杀敌和俘虏共计数万人,转移粮饷至盘江。当年十月,金疮病发,吴复死于普定,朝廷追封为黔国公,谥号威毅,增加食禄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
胡海,字海洋,定远人。曾经加入土豪赤塘王总管的兵营,后自动归附了太祖,被授予百户。从征打败了元将贾鲁的部队,攻克了泗、滁等地,晋升为万户。跟随大军渡江,攻陷蛮子海牙水寨,打败陈聎先的部队,跟随夺取了集庆、镇江。在宁国打败了元将谢国玺,被选任先锋。跟随大军围攻湖州,攻陷了湖州东南门月城。跟随攻打宜兴,挥师下婺州,鏖战绍兴,生擒敌军四百多人,晋升为都先锋。从战龙江,攻克安庆,和汉人相对峙,八次战斗均为大捷,于是部队进入江州。跟随徐达攻打庐州,立下战功。
胡海十分勇猛,屡战屡次受伤,手脚和胸腹间遍体鳞伤,但斗志十分高昂。士兵无不激励,纷纷效法。太祖十分赞赏,授予花枪上千户。
再次跟随大军攻克荆、澧、衡、潭,担任宝庆卫指挥佥事,晋升为指挥使,受命镇守益阳。跟随平章杨王景征讨湖南、广西未攻下的郡县。从祁阳进兵围攻永州,在东乡桥与守敌交战,俘千、万户四人,深夜登城并占领了永州。到了靖江,攻南门,俘虏万户二人。夜晚四面击鼓,从北门八角亭先登城。胡海的功劳最大,被任命为左副总兵。剿平了左江上思蛮。被调征讨蜀,攻克了龙伏隘、天门山和温汤关,授予世袭指挥使,仍镇守益阳。武冈、靖州、五开诸苗蛮先后叛乱,全部捕杀了叛乱的首领,而对其随从则采取了安抚政策。胡海晋升为都督佥事。
十四年(1381)从征云南,从永宁到乌撒,攻克了可渡河。和副将军沐英会师进攻大理,敌人全部扼守上、下关。定远侯王弼自洱水东向上关进军,郭英率兵向下关进逼,派遣胡海趁黑夜四面击鼓攻取了石门,悄悄地出兵渡河,绕过点苍山后,攀大树沿悬崖而上,树起了旗帜。郭英的士兵看到旗帜后,都踊跃大呼。敌人十分惊恐。郭英于是斩关而入,胡海率军从山上杀下,前后夹攻,敌人全军溃败。
十七年论功行赏,胡海被封为东川侯,食禄二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过了三年,胡海以左参将的身份从征金山。再过二年,以征南将军身份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班师后,请求还乡,得到金银玉帛等赏赐颇丰。二十四年七月,胡海病死,终年六十三岁。
张赫,临淮人。江、淮大乱时,他召聚义兵保卫家乡。嘉山缪把头招他前往,张赫拒绝了。当听到太祖起兵的消息时,张赫立即率兵前来归附。授予千户,因功晋升为万户。从太祖渡江,因功担任常春翼元帅,守卫常州。不久,从大军征战鄱阳,进攻武昌。此后,又从大将军徐达讨伐张士诚,围攻平江。各位将领分头驻扎,张赫的部队驻扎在阊门。张士诚多次出兵突袭,都被打败。又跟从大部队攻克庆元,攻下温、台等地。
洪武元年(1368),晋升为福州卫都指挥副使,担任本卫同知,复命署都指挥使司事等官职。当时,倭寇在海岛出没,并乘机上岸掠夺,沿海居民深受其害。皇上多次派使者诏谕日本国王,又多次拒绝日本的贡使,但一直没有多大的成效。张赫在海上的时间较久,捕捉倭人不可数计。最后追敌至琉球大洋,与敌交战,活捉敌首领十八人,有数十人被斩首,缴获倭船十余艘,弓刀器械不计其数。皇上嘉奖张赫的战功,命他掌管都指挥印。不久,调至兴化卫。召回,晋升为大都督府佥事。当时辽东漕运艰难,军粮供应往往延期,皇上为此十分忧虑。命张赫开辟海运航道,督促海上运输事务。
较长时间后,张赫被赐封为航海侯,给予世袭的凭证。他前后往来辽东十二年,押运海运达十次,劳苦功高,部队的供给赖此而不缺乏。张赫病逝,追封为恩国公,谥号庄简。
华高,和州人。和俞通海等人率巢湖水师前来归附。从大军攻克太平,授予总管。又从大军破采石、方山的敌军,挥师下集庆、镇江,晋升为秦淮翼元帅。与邓愈攻战于广德,守兵严阵以待,华高派数骑兵挑战,敌兵坚壁不动。华高派兵猛烈攻击,终于攻下了广德城,得敌兵万人,粮食几千斛。跟随平定常州,晋升为佥行枢密院事。协助俞通海攻破赵普胜的栅江兵营。再次打败陈友谅,援助长兴,攻克武昌,授予湖广行省左丞。统率水师克淮东,收复浙西,晋升为行省平章政事。洪武三年(1370)被封为广德侯,年食禄六百石。
华高生性胆怯,且无子。请求宿卫。只要有征讨之事,他动辄称病不接受任务。命令他练习水兵,也被他以不习惯为由而推辞掉了。皇上因认为是故旧而宽容了他。当时,诸多勋臣大多都巡边去了,唯独华高不听调遣。后来需修缮广东边海城堡,华高自告奋勇请求前往。皇上说“:你再次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很好。”四年四月,工程竣工,到了琼州,华高去世。最初,有人说他经营私利,所以他的年食禄最少,最终到了贫穷无法安葬的地步。皇上十分怜惜,命令补支禄三百石。因他没有儿子,故只好把诰券葬入他的墓中。封为巢国公,谥号武壮。授予他的侄子华岳为指挥佥事。
张铨,定远人。跟从太祖军攻取太平,平定集庆、镇江、常州、婺州。直捣江州,激战鄱阳湖,攻取鄂渚,收复淮东,平定吴地。累计战功被任命为指挥佥事。跟从大军攻取中原、燕、晋、秦、蜀等地,晋升为都督佥事。兴建齐王府,工程竣工。协助江夏侯周德兴征讨五溪蛮。当时,水尽源、通塔平、散毛诸洞的首领作乱,再次协助周德兴讨伐平定。从征云南,从永宁攻克乌撒。后来,张铨再次跟从傅友德平定乌撒和曲靖、普定、龙海、孟定诸蛮。洪武二十三年(1390),赐封为永定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世袭指挥使。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年少时英伟,喜好书剑。元至正初年,为河源县务副使,后调任淡水场管勾,辞官归乡。元末盗寇纷起,何真聚众保卫乡里。十四年(1354),河源县人王成、陈仲玉叛乱,何真告诉了元帅府。元帅受了贿赂,反而抓捕何真。何真逃至坭冈居住,率兵攻打王成,但没攻克。过了一段时间,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守惠州。何真打败黄常,杀死了王仲刚。因功授予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守卫惠州。海盗邵宗愚攻陷广州,何真率兵打败他,收复了广州,晋升为广东分省参政,不久后又晋升为右丞。赣州熊天瑞率几万水师进攻何真,双方在胥江交战。当时,天下着大雷雨,折断了熊天瑞的舟木啬,熊天瑞大败而逃。广州人依赖何真而得以保全。何真再次攻打王成,杀了陈仲玉,但王成的士兵仍然固守。二十六年,再次围攻王成,募擒拿王成者,奖赏银钞十千。王成的奴仆把他捆起来出降。何真奖赏了银钞,命人准备了汤锅,把王成的奴仆煮了,并告诉众人说:“奴仆背叛主人者就是这种下场。”叛乱者全部降服。当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人劝说何真,要他仿效汉初尉佗割据岭南,但他没有听从。何真多次派人从海道贡方物到朝廷,官位晋升为资德大夫、行省左丞。
洪武元年(1368),太祖任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统率水师夺取广东。廖永忠到了福州,写信给何真,于是航海到了潮州,部队到了,何真派都事刘克佐带上军门印章、属地户口和军粮投降。廖永忠把此事报告了朝廷,皇上下诏书褒奖何真说“:我思考古代的豪杰,保境安民,有德待之。像窦融、李责力等人,拥兵据险,角立群雄之中,不是真正的主子不屈服,这是汉唐的名臣,但现在却没有发现。何真联数郡之众,没动用一兵一卒,保境前来归附,就连窦融、李责力也在他之下啊。”廖永忠抵达东莞,何真率部属迎接犒劳,于是奉诏入朝,担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皇上晓谕说:“天下纷争,所谓的豪杰有三种:变乱为治的为上,保民达变知道归附的次之,负隅偷安,至死而不悔的为下。你真诚献地盘,不违背圣上旨意,可以说是识时务者。”何真叩首称谢。何真在官颇具声望,尤其喜爱儒术,读书作文。
此后,转任山东参政,四年受命回到广东,收集旧部。此事完毕后,仍莅位山东。九年,传达官书。
大军征讨云南,命令何真偕同其子兵马指挥何贵前往,规划军饷,设置邮驿。晋升为山西右布政使。再次和何贵率军巡行广东,何贵被任命为镇南卫指挥佥事。不久任命何真为浙江布政使,后又调往湖广。
二十年,再次下达官书,赐封为东莞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凭证。同年,何真去世。
儿子何荣即位。与弟弟何贵及尚宝司丞何丞都因受蓝玉党案而死。何真的弟弟何迪怀疑大祸将至,于是作乱,击杀了南海官军三百余人,逃入海岛。广东都司发兵征讨,生擒了他,将其斩首。
吴良 康茂才 丁德兴 耿炳文 郭英 华云龙 韩政 仇成 张龙 吴复周武 胡海 张赫 华高 张铨 何真
吴良,定远人。初名国兴,赐名良。雄伟刚直。与弟祯俱以勇略闻。从太祖起濠梁,并为帐前先锋。良能没水侦探,祯每易服为间谍。祯别有传。良从取滁、和,战采石,克太平,下溧水、溧阳,定集庆,功多。又从徐达克镇江,下常州,进镇抚,守丹阳。与赵继祖等取江阴。张士诚兵据秦望山,良攻夺之,遂克江阴。即命为指挥使守之。
时士诚全据吴,跨淮东、浙西,兵食足。江阴当其要冲,枕大江,扼南北襟喉,士诚数以金帛啖将士,窥衅。太祖谕良曰:“江阴,我东南屏蔽,汝约束士卒,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良奉命惟谨,备御修饬。以败敌功,进枢密院判官。士诚大举兵来寇,艨艟蔽江,其将苏同佥驻君山,指画进兵。良遣弟祯出北门与战,而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合击,大败之,俘斩甚众。敌宵遁。寻复寇常州,良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当是时,太祖数自将争江、楚上流,与陈友谅角,大军屡出,金陵空虚。士诚不敢北出侵尺寸地,以良在江阴为屏蔽也。
良仁恕俭约,声色货利无所好。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新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在境十年,封疆宴然。太祖常召良劳曰:“吴院判保障一方,我无东顾忧,功甚大,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命学士宋濂等为诗文美之,仍遣还镇。寻大发兵取淮东,克泰州。士诚兵复出马驮沙,侵镇江。巨舰数百,溯江而上。良戒严以待。太祖亲督大军御之。士诚兵遁,追至浮子门。良出兵夹击,获卒二千。太祖诣江阴劳军,周巡壁垒,叹曰:“良,今之吴起也!”吴平,加昭勇大将军、苏州卫指挥使,移镇苏州。武备益修,军民辑睦。进都督佥事,移守全州。洪武三年进都督同知,封江阴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讨靖州、绥宁诸蛮。五年,广西蛮叛,副征南将军邓愈帅平章李伯升出靖州讨之。数月,尽平左右两江及五溪之地,移兵入铜鼓、五开,收潭溪,开太平,歼清洞、崖山之众于铜关铁寨。诸蛮皆震慑,内附,粤西遂平。八年督田凤阳。十二年,齐王封青州。王妃,良女也,遂命良往建王府。十四年卒于青,年五十八。赠江国公,谥襄烈。
子高嗣侯,屡出山西、北平、河南练兵,从北征,帅蕃军讨百夷。二十八年,有罪调广西,从征赵宗寿。燕师起,高守辽东,与杨文数出师攻永平。燕王谋去高,曰:“高虽怯,差密,文勇而无谋,去高,文无能为也。”乃遗二人书,盛誉高,极诋文,故易其函授之。二人得书,并以闻。建文帝果疑高,削爵徙广西,独文守辽东,竟败。永乐初,复召高镇守大同,上言备边方略。八年,帝北征班师,高称疾不朝,被劾,废为庶人,夺券。洪熙元年,帝见高名,曰:“高往年多行无礼,其谪戍海南。”高已死,徙其家,会赦得释。宣德十年,子升乞嗣,不许。
康茂才,字寿卿,蕲人。通经史大义。事母孝。元末寇乱陷蕲,结义兵保乡里。立功,自长官累迁淮西宣慰司、都元帅。
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奔集庆,太祖克集庆,乃帅所部兵降。太祖释之,命统所部从征。明年授秦淮翼水军元帅,守龙湾。取江阴马驮沙,败张士诚兵,获其楼船。从廖永安攻池州,取枞阳。太祖以军兴,民失农业,命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
陈友谅既陷太平,谋约张士诚合攻应天。太祖欲其速来,破之。知茂才与友谅有旧,命遣仆持书,绐为内应。友谅大喜,问:“康公安在?”曰:“守江东木桥。”使归,太祖易桥以石。友谅至,见桥,愕然,连呼“老康”莫应。退至龙湾,伏兵四起。茂才合诸将奋击,大破之。太祖嘉茂才功,赐赉甚厚。明年,太祖亲征友谅,茂才以舟师从克安庆,破江州,友谅西遁。遂下蕲州、兴国、汉阳。沿流克黄梅寨,取瑞昌,败友谅八指挥,降士卒二万人。迁帐前亲兵副都指挥使。攻左君弼庐州,未下。从援南昌,战彭蠡,友谅败死。从征武昌,皆有功。进金吾侍卫亲军都护。从大将军徐达再攻庐州,克之,取江陵及湖南诸路。改神武卫指挥使,进大都督府副使。士诚攻江阴,太祖自将击之。比至镇江,士诚已焚瓜洲遁。茂才追北至浮子门。吴军遮海口,乘潮来薄。茂才力战,大败之。捣淮安马骡港,拔其水寨,淮安平。寻拔湖州,进逼平江。士诚遣锐卒迎斗,大战尹山桥。茂才持大戟督战,尽覆敌众。与诸将合围其城,军齐门。平江下,还取无锡。迁同知大都督府事兼太子右率府使。
洪武元年,从大将军经略中原,取汴、洛,留守陕州。规运馈饷,造浮桥渡师。招来绛、解诸州,扼潼关,秦兵不敢东向。茂才善抚绥,民立石颂德焉。三年复从大将军征定西,取兴元。还军道卒。追封蕲国公,谥武康。
子铎,年十岁,入侍皇太子读书大本堂。以父功封蕲春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督民垦田凤阳。帅兵征辰州蛮,平施、叠诸州。从大将军达北征。又从征南将军傅友德征云南,克普定,破华楚山诸寨。卒于军,年二十三。追封蕲国公,谥忠愍。
子渊幼未袭,授散骑舍人。已,坐事革冠服,勒居山西,遂不得嗣。弘治末,录茂才后为世袭千户。
丁德兴,定远人。归太祖于濠。伟其状貌,以“黑丁”呼之。从取洪山寨,以百骑破贼数千,尽降其众。从克滁、和,败青山盗。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分兵取溧水、溧阳,皆先登。从破蛮子海牙水寨,捣方山营,擒陈兆先,下集庆,取镇江。以功进管军总管。下金坛、广德、宁国。从平常州。擢左翼元帅。宁国复叛,从胡大海复之。分兵下江阴,取徽州、石埭、池州、枞阳,攻江州,移兵击安庆。所向皆捷。复援江阴,略江西傍近州县,攻双刀赵,挫其锋。时徐达、邵荣攻宜兴,久不下,太祖遣使谓曰:“宜兴城西通太湖口,士诚饷道所由,断其饷则必破。”达乃遣德兴绝太湖口,而并力急攻,城遂拔。论功授凤翔卫指挥使。
陈友谅犯龙江,德兴军于石灰山,力战,击败之。遂从征友谅,捣安庆,克九江,援安丰,败吕珍,走左君弼。从战鄱阳,平武昌,克庐州,略定湖南衡州诸郡。又从大将军收淮东,征浙西,败士诚兵于旧馆。下湖州,围平江。卒于军。赠都指挥使。洪武元年追封济国公,列祀功臣庙。子忠,龙江卫指挥使,予世袭。
耿炳文,濠人。父君用,从太祖渡江,积功为管军总管。援宜兴,与张士诚兵争栅,力战死。炳文袭职,领其军。取广德,进攻长兴,败士诚将赵打虎,获战船三百余艘,擒其守将李福安等,遂克长兴。长兴据太湖口,陆通广德,与宣、歙接壤,为江、浙门户。太祖既得其地,大喜,改为长安州,立永兴翼元帅府,以炳文为总兵都元帅,守之。温祥卿者,多智数。避乱来归,炳文引入幕府,画守御计甚悉。张士诚左丞潘元明、元帅严再兴帅师来争。炳文奋击,大败去。久之,士诚复遣司徒李伯升帅众十万,水陆进攻。城中兵七千,太祖患之,命陈德、华高、费聚往援。伯升夜劫营,诸将皆溃。炳文婴城固守,攻甚急,随方御之,不解甲者月余。常遇春复帅援兵至,伯升弃营遁,追斩五千余人。其明年,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卫亲军指挥使司,以炳文为使。已而士诚大发兵,遣其弟士信复来争。炳文又败之,获其元帅宋兴祖。士信愤甚,益兵围城。炳文与费聚出战,又大败之。长兴为士诚必争地,炳文拒守凡十年,以寡御众,大小数十战,战无不胜,士诚迄不得逞。大军伐士诚,炳文将所部克湖州,围平江。吴平,进大都督府佥事。
从征中原,克山东沂、峄诸州。下汴梁,徇河南,扈驾北巡。已,又从常遇春取大同,克晋、冀。从大将军徐达征陕西,走李思齐、张思道,即镇其地。浚泾阳洪渠十万余丈,民赖其利。寻拜秦王左相都督佥事。
洪武三年,封长兴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十四年,从大将军出塞,破元平章乃儿不花于北黄河。十九年从颍国公傅龙德征云南,讨平曲靖蛮。二十一年从永昌侯蓝玉北征,至捕鱼儿海。二十五年帅兵平陕西徽州妖人之乱。三十年以征西将军擒蜀寇高福兴,俘三千人。
始,炳文守长兴,功最高,太祖榜列功臣,以炳文附大将军达为一等。及洪武末年,诸公、侯且尽,存者惟炳文及武定侯郭英二人;而炳文以元功宿将,为朝廷所倚重。
建文元年,燕王兵起。帝命炳文为大将军,帅副将军李坚、宁忠北伐,时年六十有五矣。兵号三十万,至者惟十三万。八月次真定,分营滹沱河南北。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驻鄚州,先锋九千人驻雄县。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忠等来援,过月漾桥,伏发水中。忠、松俱被执,不屈死。鄚州陷。而炳文部将张保者降燕,备告南军虚实。燕王纵保归,使张雄、鄚败状,谓:“北军且至。”于是炳文移军尽渡河,并力当敌。军甫移,燕兵骤至,循城蹴击。炳文军不得成列,败入城。争门,门塞,蹈藉死者不可数计。燕兵遂围城。炳文众尚十万,坚守不出。燕王知炳文老将,未易下,越三日,解围还。而帝骤闻炳文败,忧甚。太常卿黄子澄遂荐李景隆为大将军,乘传代炳文。比至军,燕师已先一日去。炳文归,景隆代将,竟至于败。
燕王称帝之明年,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劾炳文衣服器皿有龙凤饰,玉带用红鞓,僣妄不道。炳文惧,自杀。
子璇,前军都督佥事。尚懿文太子长女江都公主。炳文北伐,璇尝劝直捣北平。炳文受代归,不复用,璇愤甚。永东初,杜门称疾,坐罪死。
璇弟瓛,后军都督佥事。与江阴侯吴高、都指挥杨文帅辽东兵围永平,不克,退保山海关。高被间,徙广西。文守辽东,瓛数请攻永平以动北平,文不听。后与弟尚宝司卿瑄,皆坐罪死。
郭英,巩昌侯兴弟也。年十八,与兴同事太祖。亲信,令值宿帐中,呼为“郭四”从克滁、和、采石、太平,征陈友谅,战鄱阳湖,皆与有功。从征武昌,陈氏骁将陈同佥持槊突入,太祖呼英杀之,衣以战袍。攻岳州,败其援兵,还克庐州、襄阳。授骁骑卫千户。克淮安、濠州、安丰,进指挥佥事。从徐达定中原,又从常遇春攻太原,走扩廓,下兴州、大同。至沙净州渡河。取西安、凤翔、巩昌、庆阳,追败驾宗哲于乱山,迁本卫指挥副使。进克定西,讨察罕脑儿。克登宁州,斩首二千级,进河南都指挥使。时英女弟为宁妃,英将赴镇,命妃饯英于第,赐白金二十罂,厩马二十匹。在镇绥辑流亡,申明约束,境内大治。九年移镇北平。十三年召还,进前军都督府佥事。
十四年,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与陈桓、胡海分道进攻赤水河路。久雨,河水暴涨。英斩木为筏,乘夜济。比晓,抵贼营,贼大惊溃。擒乌撒并阿容等。攻克曲靖、陆凉、越州、关索岭、椅子寨。降大理、金齿、广南,平诸山寨。十六年复从友德平蒙化、邓川,济金沙,取北胜、丽江。前后斩首一万三千余级,生擒二千余人,收精甲数万,船千余艘。十七年论平云南功,封武定侯,食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
十八年,加靖海将军,镇守辽东。二十年从大将军冯胜出金山,纳哈出降,进征虏右副将军。从蓝玉至捕鱼儿海。师还,赏赉甚厚,遣还乡。明年召入京,命典禁兵。三十年副征西将军耿炳文备边陕西,平沔县贼高福兴。及还,御史裴承祖劾英私养家奴百五十余人,又擅杀男女五人。帝弗问,佥都御史张春等执奏不已,乃命诸戚里大臣议其罪。议上,竟宥之。建文时,从耿炳文、李景隆伐燕,无功。靖难后,罢归第。永乐元年卒,年六十七。赠营国公,谥威襄。
英孝友,通书史,行师有纪律,以忠谨见亲于太祖。又以宁妃故,恩宠尤渥,诸功臣莫敢望焉。
子十二人。镇,尚永嘉公主。铭,辽府典宝。镛,中军右都督。女九人,二为辽郢王妃。女孙为仁宗贵妃,铭出也,以故铭子玹得嗣侯。宣德中,玹署宗人府事,夺河间民田庐,又夺天津屯田千亩,罪其奴而宥玹。英宗初,永嘉公主乞以其子珍嗣侯。珍,英嫡孙也,授锦衣卫指挥佥事。玹卒,子聪与珍争嗣,遂并停袭,亦授聪如珍官。天顺元年,珍子昌以诏恩得袭,聪争之不得。昌卒,子良当嗣,聪又言良非昌子,复停嗣,授指挥佥事。以屡乞嗣,下狱,寻释复官。既而郭宗人共乞择英孙一人嗣英爵。廷臣皆言良本英嫡孙,宜嗣侯。诏可。正德初卒。子勋嗣。
勋桀黠有智数,颇涉书史。正德中,镇两广,入掌三千营。世宗初,掌团营。大礼议起,勋知上意,首右张璁,世宗大爱幸之。勋怙宠,颇骄恣。大学士杨一清恶之,因其赇请事觉,罢营务,夺保傅官阶。一清罢,仍总五军营,董四郊兴造。明年督团营。十八年兼领后府。从幸承天,请以五世祖英侑享太庙。廷臣持不可,侍郎唐胄争尤力。帝不听,英竟得侑享。其明年,献皇称宗,入太庙,进勋翊国公,加太师。
先是,妖人李福达自言能化药物为金银。勋与相暱。福达败,力持其狱,廷臣多得罪者。至是复进方士段朝用,云以其所化金银为饮食器,可不死。帝益以为忠。给事中戚贤劾勋擅作威福,网利虐民诸事。李凤来等复以为言。下有司勘,勋京师店舍多至千余区。副都御史胡守中又劾勋以族叔郭宪理刑东厂,肆虐无辜。帝置勿治。会帝用言官言,给勋敕,与兵部尚书王廷相、遂安伯陈譓同清军役。敕具,勋不领。言官劾其作威植党。勋疏辩,有“何必更劳赐敕”语。帝乃大怒,责其“强悖无人臣礼”于是给事中高时尽发勋奸利事,且言交通张延龄。帝益怒,下勋锦衣狱。二十年九月也。寻谕镇抚司勿加刑讯。奏上,当勋死罪。帝令法司覆勘。而给事中刘大直复勘勋乱政十二罪,请并治。法司乃尽实诸疏中罪状,当勋罪绞。帝令详议。法司更当勋不轨罪斩,没入妻孥田宅。奏上,留中不下。帝意欲宽勋,屡示意指。而廷臣恶勋甚,谬为不喻者,更坐勋重辟。明年考察言官,特旨贬高时二级,以风廷臣,廷臣终莫为勋请。其冬,勋死狱中。帝怜之,责法司淹系。褫刑部尚书吴山职,侍郎都御史以下镌降有差,而免勋籍没,仅夺诰券而已。
自明兴以来,勋臣不与政事。惟勋以挟恩宠、擅朝权、恣为奸慝致败。勋死数年,其子守乾嗣侯,传至曾孙培民。崇祯末,死于贼。
华云龙,定远人。聚众居韭山。太祖起兵,来归。从克滁、和,为千夫长。从渡江,破采石水寨及方山营。下集庆路,生擒元将,得兵万人,克镇江,迁总管。攻拔广德,战旧馆,擒汤元帅,进右副元帅。龙江之役,云龙伏石灰山,接战,杀伤相当。云龙跃马大呼,捣其中坚,遂大败友谅兵,乘胜复太平。从下九江、南昌,分兵攻下瑞州、临江、吉安。从援安丰,战彭蠡,平武昌。累功至豹韬卫指挥使。从徐达帅兵取高邮,进克淮安,遂命守之,改淮安卫指挥使。寻攻嘉兴,降吴将宋兴。围平江,军于胥门。
从大军北征,徇下山东郡县,与徐达会帅通州,进克元都。擢大都督府佥事,总六卫兵留守兼北平行省参知政事。逾年,攻下云州,获平章火儿忽答、右丞哈海。进都督同知,兼燕王左相。洪武三年冬,论功封淮安侯,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云龙上言:“北平边塞,东自永平、蓟州,西至灰岭下,隘口一百二十一,相去可二千二百里。其王平口至官坐岭,隘口九,相去五百余里。俱冲要,宜设兵。紫荆关及芦花山岭尤要害,宜设千户守御所。”又言:“前大兵克永平,留故元八翼军士千六百人屯田,人月支粮五斗,所得不偿费。宜入燕山诸卫,补伍操练。”俱从之。行边至云州,袭元平章僧家奴营于牙头,突入其帐擒之,尽俘其众。至上都大石崖,攻克刘学士诸寨,驴儿国公奔漠北。自是无内犯者,威名大著。建燕邸,增筑北平城,皆其经画。洪武七年,有言云龙据元相脱脱第宅,僣用故元宫中物。召还,命何文辉往代。未至京,道卒。
子中袭。李文忠之卒也,中侍疾进药,坐贬死。二十三年追论中胡党,爵除。
韩政,睢人。尝为义兵元帅,帅众归太祖,授江淮行省平章政事。李济据濠州,名为张士诚守,实观望。太祖使右相国李善长以书招之,不报。太祖叹曰:“濠,吾家也,济如此,我有国无家可乎!”乃命政帅指挥顾时以云梯炮石四面攻濠。济度不能支,始出降。政归济于应天。太祖大悦,以时守濠州。
政从徐达攻安丰,扼其四门,潜穴城东龙尾坝,入其城二十余丈。城坏,遂破之。元将忻都、竹贞、左君弼皆走。追奔四十余里,擒都。俄而贞引兵来援,与战城南门,再破走之。淮东、西悉平。已,从大军平吴。又从北伐,降梁城守将卢斌。分兵扼黄河,断山东援军,遂取益都、济宁、济南,皆有功。克东平,功尤多,改山东行省平章政事。以师会大将军于临清,檄政守东昌。既下大都,命政分兵守广平。政遂谕降白土诸寨。移守彰德,下蚁尖寨。蚁尖者,在林虑西北二十里,为元右丞吴庸、王居义、小锁儿所据。大将军之北伐也,遣将士收复诸山寨,降者相继,蚁尖独恃险不下。至是兵逼之,庸诱杀居义及小锁儿以降,得士卒万余人。寻调征陕西,还兵守御河北。洪武三年封东平侯,禄千五百石,予世券。移镇山东。未几,复移河北。招抚流民,复业甚众。从左副将军李文忠捣应昌,至胪朐河。文忠深入,令政守辎重。还,命巡河南、陕西。再从信国公汤和练兵于临清。十一年二月卒,帝亲临其丧。追封郓国公。
子勋袭。二十六年坐蓝党诛,爵除。
仇成,含山人。初从军充万户,屡迁至秦淮翼副元帅。太祖攻安庆,敌固守不战。廖永忠、张志雄破其水寨,成以陆兵乘之,遂克安庆。初,元左丞余阙守安庆,陈友谅将赵普胜陷之。友谅既杀普胜,元帅余某者袭取之。张定边复来犯,余帅走死。至是以成为横海指挥同知,守其地。时左君弼据庐州,罗友贤以池州叛,无为知州董曾陷死,四面皆贼境。成抚集军民,守御严密,汉兵不敢东下。从征鄱阳,歼敌泾江口,功最。征平江,败张士诚兵于城西南。洪武三年,佥大都督府事,镇辽东。久之,以屯戍无功,降永平卫指挥使。寻复官。十二年论蓝玉等征西功,当封。帝念成旧勋,先封为安庆侯,岁禄二千石。二十年充征南副将军,讨平容美诸峒。复从大军征云南,功多,予世券,加禄五百石。二十一年七月,有疾。赐内酝,手诏存问。卒,赠皖国公,谥庄襄。子正袭爵。
张龙,濠人。从渡江,定常州、宁国、婺州,皆有功。从征江州,为都先锋。平武昌,授花枪所千户。从平淮东,守御海安。与张士诚将战于海口,擒彭元帅,俘其卒数百。进攻通州,击斩贼将。擢威武卫指挥佥事。从平山东、河南。大兵克潼关,以龙为副留守。洪武三年调守凤翔,改凤翔卫指挥。贺宗哲悉众围城,龙固守。宗哲攻北门,龙出兵搏战,矢伤右胁,不为动。遂大败之。进克凤州,擒李参政等二十余人。大将军达入沔州,遣龙别将一军,由凤翔入连云栈,攻兴元,降其守将刘思忠。蜀将吴友仁来犯,龙击却之。友仁复悉兵薄城,大治攻具。龙从北门突出,绕友仁军后,敌尽弃甲仗走,自是不复窥兴元。召佥大都督府事。十一年副李文忠征西番洮州。论功,封凤翔侯,禄二千石,世指挥使。复从傅友德征云南,镇七星关,破大理、鹤庆,平诸洞蛮。加禄五百石,予世券三十年。二十年从冯胜出金山,降纳哈出。明年,胜调降军征云南,次常德,叛去。龙追至重庆,收捕之。二十三年春同延安侯唐胜宗督屯田于平越、镇远、贵州,议置龙里卫。都匀乱,佐蓝玉讨平之。以老疾请告。三十年卒。
子麟尚福清公主,授驸马都尉。孙杰侍公主京师。永乐初,失侯。杰子嗣,宣德十年,援诏恩乞嗣。吏部言:龙侯不嗣者四十年,不许。
吴复,字伯起,合肥人。少负勇略。元末,集众保乡里。归太祖于濠,从克泗、滁、和、采石、太平,累官万户。从破蛮子海牙水寨,定集庆。从徐达攻镇江,斩元平章定定。下丹阳、金坛,克常州,进统军元帅。徇江阴、无锡,还守常州。张士诚兵奄至,力战,败之。追奔至长兴,连败之于高桥、太湖及忠节门,士诚夺气。从援安丰,平武昌。从徐达克庐州,下汉、沔、荆诸郡县。授镇武卫指挥同知,守沔阳。从常遇春下襄阳,别将破安陆,擒元同佥任亮,遂守之。克汝州、鲁山。
洪武元年,授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悉平郧、均、房、竹诸山寨之不附者。三年从大将军征陕西,败扩廓,擒其将。又败扩郭于秦州。征吐番,克河州。援汉中,拔南郑。明年从傅友德平蜀。又明年从邓愈平九溪、辰州诸蛮,克四十八洞,还守安陆。七年进大都督府佥事。巡北平还,授世袭指挥使。十一年从沐英再征西番,擒三副使,得纳邻哈七站之地。明年,师还,论功封安陆侯,食禄二千石。
十四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克普定,城水西。充总兵官,剿捕诸蛮。遂由关索岭开箐道,取广西。十六年克墨定苗,至吉剌堡,筑安庄、新城,平七百房诸寨,斩获万计,转饷盘江。是年十月,金疮发,卒于普定。追封黔国公,谥威毅,加禄五百石,予世券。
复临阵奋发,冲犯矢石,体无完肤。平居恂恂,口不言征伐事。在普定买妾杨氏,年十七。复死,视殓毕,沐浴更衣,自经死。封贞烈淑人。
子杰嗣。屡出山、陕、河南、北平,练兵从征。二十八年,有罪,从征龙州,建功自赎。建文中,帅师援真定,战白沟河,失律,谪南宁卫指挥使。永乐元年,子璟乞嗣。正统间,再三乞,皆不许。弘治六年,璟孙铎援诏乞嗣,亦不许。十八年录复子孙世职千户。
初,与复以征西番功侯者,又有周武。武,开州人,从定江东,灭汉,收淮东,平吴,积功为指挥佥事。从定中原,进都督佥事。洪武十一年以参将从沐英讨西番朵甘,功多。师还,封雄武侯,禄二千石,世指挥使。出理河南军务,巡抚北边。二十三年卒,赠汝国公,谥勇襄。
胡海,字海洋,定远人。尝入土豪赤塘王总管营,自拔来归,授百户。从败元将贾鲁兵,克泗、滁,进万户。从渡江,拔蛮子海牙水寨,破陈埜先兵,从取集庆、镇江。败元将谢国玺于宁国,选充先锋。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又从战龙江,克安庆,与汉人相持,八战,皆大捷,遂入江州。从徐达攻庐州,皆有功。
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太祖壮之,授花枪上千户。复从大军克荆、澧、衡、潭,擢宝庆卫指挥佥事,迁指挥使,命镇益阳。从平章杨璟征湖南、广西未下郡县。由祁阳进围永州,与守兵战于东乡桥,生得千、万户四人,以夜半先登拔之。抵靖江,战南门,生得万户二人。夜四鼓,自北门八角亭先登,功最,命为左副总兵。剿平左江上思蛮。调征蜀,克龙伏隘、天门山及温汤关,予世袭指挥使,仍镇益阳。武冈、靖州、五开诸苗蛮先后作乱,悉捕诛首乱而抚其余众,迁都督佥事。十四年从征云南,由永宁趋乌撒,进克可渡河。与副将军沐英会师攻大理,敌悉众扼上、下关。定远侯王弼自洱水东趋上关,英帅大军趋下关,而遣海以夜四鼓取石门。间道渡河,绕点苍山后,攀大树缘崖而上,立旂帜。英士卒望见,皆踊跃大呼,敌众惊扰。英遂斩关入。海亦麾山上军驰下,前后夹攻,敌悉溃走。
十七年,论功封东川侯,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逾三年,以左参将从征金山。又二年,以征南将军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师还,乞归乡里,厚赉金帛以行。二十四年七月,病疽卒,年六十三。
长子斌,龙虎卫指挥使,从征云南。过曲靖,猝遇寇,中飞矢卒。赠都督同知。次玉,坐蓝党死。次观,尚南康公主,为驸马都尉,未嗣卒。宣德中,公主乞以子忠嗣。诏授孝陵卫指挥佥事,予世袭。
张赫,临淮人。江淮大乱,团义兵以捍乡里。嘉山缪把头招之,不往。闻太祖起,帅众来附。授千户,以功进万户。从渡江,所至攻伐皆预,以功擢常春翼元帅,守御常州。寻从战鄱阳,攻武昌。已,又从大将军伐张士诚,进围平江。诸将分门而军,赫军阊门。士诚屡出兵突战,屡挫其锋。又从大军克庆元,并下温、台。洪武元年,擢福州卫都指挥副使,进本卫同知。复命署都指挥使司事。是时,倭寇出没海岛中,乘间辄傅岸剽掠,沿海居民患苦之。帝数遣使赍诏书谕日本国王,又数绝日本贡使,然竟不得倭人要领。赫在海上久,所捕倭不可胜计。最后追寇至琉球大洋,与战,擒其魁十八人,斩首数十级,获倭船十余艘,收弓刀器械无算。帝伟赫功,命掌都指挥印。寻调兴化卫。召还,擢大都督府佥事。会辽东漕运艰,军食后期,帝深以为虑。以赫习海道,命督海运事。久之,封航海侯,予世券。前后往来辽东十二年,凡督十运,劳勚备至,军中赖以无乏。病卒,追封恩国公,谥庄简。
子荣,从征云南有功,为水军右卫指挥使。孙钅盬,福建都指挥使。永乐中,留镇交阯。
华高,和州人。与俞通海等以巢湖水师来附。从克太平,授总管。从破采石、方山兵。下集庆、镇江,迁秦淮翼元帅。与邓愈徇广德。守将严兵城下,高以数骑挑战,元兵坚壁不动。高冲击大破之,遂取其城,得兵万人,粮数千斛。从平常州,进佥行枢密院事。副俞通海击破赵普胜栅江营。再败陈友谅。援长兴,克武昌。授湖广行省左丞。帅舟师从克淮东,收浙西。进行省平章政事。洪武三年封广德侯,岁禄六百石。
高性怯,且无子,请得宿卫。有所征讨,辄称疾不行。令练水师,复以不习辞。帝以故旧优容之。时诸勋臣多出行边,惟高不遣。最后缮广东边海城堡,高请行。帝曰:“卿复自力,甚善。”四年四月事竣。至琼州卒。初,有言高殖利者,故岁禄独薄。至是贫不能葬。帝怜之,命补支禄三百石。以无子,纳诰券墓中。赠巢国公,谥武庄。授从子岳指挥佥事。
张铨,定远人。从取太平,定集庆、镇江、常州、婺州。捣江州,战鄱阳湖,取鄂渚。收淮东,平吴。累功为指挥佥事。从取中原、燕、晋、秦、蜀,进都督佥事。使建齐王府,事竣,副江夏侯周德兴征五溪蛮。已而水尽源、通塔平、散毛诸洞酋作乱,复副德兴讨平之。从征云南,由永宁克乌撒。久之,复从傅友德平乌撒及曲靖、普定、龙海、孟定诸蛮。洪武二十三年封永定侯,食禄千五百石,世指挥使。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至正初,为河源县务副使,转淡水场管勾,弃官归。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以功授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守惠州。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广人赖以完。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成奴缚成以出。真予之钞,命具汤镬,趋烹奴,号于众曰:“奴叛主者视此!”缘海叛者皆降。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故事者,不听。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
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曰:“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曰:“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三: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知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身死不悔,斯其下矣。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真顿首谢。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
大军征云南,命真偕其子兵马指挥贵往。规画军饷,置邮驿。迁山西右布政使。再与贵勾军广东,擢贵镇南卫指挥佥事。寻命真为浙江布政使,改湖广。二十年复致仕,封东莞伯,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卒。
子荣嗣。与弟贵及尚宝司丞宏皆坐蓝党死。真弟迪疑祸及己,遂作乱。击杀南海官军三百余人,遁入海岛。广东都司发兵讨擒之,伏诛。
赞曰:陈友谅之克太平也,其锋甚锐,微茂才则金陵之安危未可知矣。吴良守江阴,耿炳文守长兴,而吴人不得肆其志。缔造之基,其力为多。至若华云龙、张赫、吴复、胡海之属,或威著边疆,或功存海运,搴旗陷阵,所向皆摧。揆之前代功臣,何多让焉。而又皆能保守禄位,以恩礼令终,斯其尤足嘉美者欤!
<b>部分译文</b>
吴良,定远人,原名国兴,赐名为良。他雄伟刚直,和弟弟吴祯都因勇敢、有胆略而闻名。他跟随太祖在濠梁起兵,担任帐前先锋。吴良能潜水进行侦探,吴祯则常常化装到敌方进行侦探。吴祯另有传记。吴良跟随太祖夺取滁州、和州,攻采石,占领太平,下溧水、溧阳,平定集庆,战功显著。吴良又跟随徐达攻克镇江,下常州,攻占镇抚,守卫丹阳。和赵继祖等人攻取了江阴。张士诚在秦望山屯兵,吴良攻克了秦望山,又夺取江阴。随后被任命为指挥使,守卫江阴。
当时,张士诚占领着整个吴地,地域跨过淮东、浙西,兵强粮足。江阴地势险要,背靠长江,扼守南北咽喉。张士诚多次用金银玉帛奖励将士。太祖指示吴良说“:江阴是我东南的屏障,你要对士兵加以约束,不要让他们随便出外交友,不要收留在逃人员,不要贪图小利,不要和地方势力争斗,只要保卫境内人民安居乐业就行了。”吴良听从命令,在行动上十分谨慎,修筑了防御工事。吴良因战功,担任了枢密院判官官职。张士诚大兵来犯,战舰遮盖长江,大将苏同佥在君山驻军,指挥军队向江阴进攻。吴良派弟弟吴祯出北门迎战,另派元帅王子明率壮士骑兵出南门迎战,南北夹击,大败张士诚军队,俘虏和击毙了很多敌人。敌人乘黑夜逃跑。后来敌人又进攻常州,吴良派兵消灭敌援兵于无锡。这时,太祖亲自率大军和陈友谅激战于江、楚上流,大军多次出外打仗,金陵城空虚,然而张士诚不敢向北侵占一寸土地,原因是吴良在江阴作为有力屏障。
吴良崇尚节俭,对名声、女色、利益都没有爱好。他晚上就睡在城楼上,头枕着戈直到天明。训练将士,就仿佛是敌人来了一样。闲暇时,吴良和儒生讲论经史,兴建学校,设立学社,大量屯垦田地。平均徭役、赋税,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吴良在江阴,保卫疆土,秩序井然。太祖常常召见吴良,夸奖说:“有吴良保卫一方领土,我就无须顾虑和担忧东线了,他的功劳很大,车、马、珠、玉都不足以奖励他的功劳。”于是,皇上命令学士宋濂等人写诗文赞美吴良,并要求他仍镇守江阴。随后吴良出兵攻取了淮东、泰州。张士诚再次出兵马驮沙,侵占镇江。并派数百艘大战船沿江而上。吴良严阵以待,太祖亲自督战。张士诚大败而逃,太祖派兵一直追到浮子门。吴良派兵夹击,俘虏敌兵二千人。太祖下令犒劳江阴军队,并亲自巡视江阴的壁垒,很高兴地说“:吴良是当代的吴起啊。”吴地平定后,吴良被任命为昭勇大将军、苏州卫指挥使,被调到苏州负责镇守。吴良到苏州后,武器装备得到修缮,加强了军民团结。吴良又被晋升为都督佥事,调往全州镇守。
洪武三年(1370),吴良被晋升为都督同知,并被封为江阴侯,食禄为一千五百石,给予世代承袭的凭证。
四年,吴良率军征讨靖州、绥宁蛮。五年,广西蛮又叛乱,副征南将军邓愈率平章李伯升出靖州征讨。几个月后,完全平定左右江和五溪地区,移师铜鼓、五开,收复潭溪、太平,在铜关铁寨歼灭了清洞、崖山的叛兵。诸蛮都十分惧怕,纷纷要求归附王朝。粤西地区终于得以平定。八年,吴良在凤阳督促老百姓垦田。十二年,齐王封赐青州,王妃是良家女子。于是,命令吴良前往青州修建王府。十四年,吴良在青州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被赐封为江国公,谥号襄烈。
康茂才,字寿卿,蕲州人。他精通经书史籍,孝顺母亲。元朝末年,寇贼乱党攻陷蕲州,康茂才召集义兵保卫家乡。因此而立功,由长官晋升为淮西宣慰司、都元帅。
太祖渡江以后,将士的家属留在和州。当时,康茂才戍守采石,扼守长江渡口。太祖几次派兵攻打采石,康茂才顽强抵抗。常遇春设下埋伏歼灭了康茂才的精锐部队。康茂才又把军寨移至天宁洲,又被攻破,康茂才只好逃奔到集庆。不久太祖又攻克了集庆,于是康茂才率领他的军队向太祖投降。太祖释免了康茂才,并命令他仍统率旧部和自己一起出征。第二年,康茂才被任命为秦淮翼水军元帅,驻守龙湾。康茂才攻取了江阴马驮沙,打败了张士诚的部队,缴获了一批船只。康茂才跟随廖永安攻打池州,攻取了枞阳。由于战乱纷起,老百姓不能正常地从事农业生产,军队缺乏粮食。为此,太祖任命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任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职务。
陈友谅攻陷太平之后,与张士诚协商联合攻打应天。太祖希望尽快将陈友谅引诱过来,一举破敌。太祖了解到康茂才和陈友谅有故交,于是命令康茂才派老仆人持书信,欺哄陈友谅,表示愿做内应。陈友谅十分高兴,并问康公在哪里,回答说:“在守卫江东的木桥。”使者回来后,太祖把木桥改成石桥。当友谅来到桥边,看到石桥后十分惊讶,连声大叫“老康”没有响应,急忙退回到龙湾。这时,埋伏的部队四面出击,康茂才和其他将领奋力冲杀,打败了陈友谅。太祖嘉奖康茂才的功绩,赏赐颇为丰厚。第二年,太祖亲自讨伐陈友谅,康茂才带领水兵跟随太祖,攻克安庆、江州,陈友谅向西奔逃。于是,康茂才奋起直追,连下蕲州、兴国、汉阳等地,沿长江攻克黄梅寨,夺取瑞昌,打败了陈友谅的八指挥,迫使他的二万士兵向太祖投降。康茂才晋升为帐前亲兵副都指挥使。随即,攻打庐州左君弼,但未攻克。于是带兵增援南昌。彭蠡一战,陈友谅大败而死。康茂才随太祖征伐武昌,屡立战功,晋升为金吾侍卫亲军都护。康茂才和大将军徐达一起再次攻打庐州,攻下庐州后,又乘胜夺取了江陵和湖南等地。康茂才改任神武卫指挥使,并晋升为大都督府副使。
张士诚进攻江阴,太祖带兵反击。到了镇江,张士诚却已焚烧瓜洲逃跑了。康茂才从北面追到浮子门。吴军拦住海口,乘海潮进犯。康茂才奋力进击,大败张士诚。捣毁了淮安马骡港,攻克了张士诚的水寨,平定了淮安,攻取湖州,进逼平江。张士诚派精锐部队迎战,双方军队在尹山桥展开了激战。康茂才手持大戟督战,结果张士诚的军队全军覆没。康茂才和其他大将一起合围平江,在齐门驻军。攻克平江后又夺取了无锡。康茂才晋升为同知大都督府事,兼任太子右率府使。
洪武元年(1368),康茂才和大将军徐达征伐中原,夺取汴州、洛阳,留守陕州。筹划运输粮饷,营造浮桥渡运兵卒,并招降绛、解等州,扼守潼关,陕西境内的元军不敢向东进犯。康茂才善于安抚,百姓立碑歌颂他的功德。三年,康茂才再次和大将军一起出征定西,攻取了兴元。凯旋途中,康茂才病死。追谥为蕲国公,封号“武康”
丁德兴,定远人。早年在濠州他就归附了太祖。因他外表伟岸,旁人用“黑丁”来称呼他。丁德兴跟随太祖攻取洪山寨,他用一百骑兵攻破敌人数千人,并使敌人全部投降。后又随太祖攻克滁州、和州,打败青山的盗贼。渡长江,攻取采石、太平,兵分几路攻占溧水、溧阳。在攻打各城过程中,丁德兴总是身先士卒,率先登城。他攻克蛮子海牙的水寨,捣毁方山的营垒,生擒了陈兆先,攻下集庆,攻克镇江。因战功显赫,丁德兴被晋升为管军总管。他下金坛、广德、宁国,随太祖平定常州,被晋升为左翼元帅。
后宁国再次叛乱,丁德兴跟随胡大海出兵平定。他分兵几路下江阴,攻取了徽州、石埭、池州、枞阳,攻打江州,又调动军队攻打安庆,所向无敌,捷报频传。后再次增援江阴,巡视江西附近的州县,攻打双刀赵,挫败其锐气。当时徐达、邵荣攻打宜兴,很长时间也没有攻下。太祖派使者来说:“宜兴城西面通太湖口,太湖口正是张士诚粮饷经过的必由道路。只要截断他的粮道,张士诚驻守的宜兴城就可以攻破。”徐达于是派遣丁德兴封锁太湖口,而后一起对敌展开急攻,宜兴城终于被攻破。论功行赏,丁德兴被授予凤翔指挥使。
陈友谅进犯龙江,丁德兴则在石灰山驻军,经过奋战,大败友谅。于是丁德兴跟随皇上征讨陈友谅,捣毁了安庆,攻克了九江,援救安丰,打败了吕珍,赶走左君弼。攻占鄱阳,平定武昌,攻克庐州,平定湖南衡州诸郡。丁德兴又随大将军徐达收复淮东,征讨浙西,在旧馆打败张士诚的部队,攻克湖州,围困平江。丁德兴最后死于军中,被授予都指挥使。洪武元年(1368),被追封为济国公,他的名字排列在功臣庙里。丁德兴的儿子叫丁忠,是龙江卫指挥使。皇上给予世袭的权利。
耿炳文,濠州人,父亲名叫君用。耿君用跟随太祖渡长江,因战功累升至管军总管。增援宜兴,和张士诚的部队进行激烈争战,最后耿君用战死。耿炳文承袭父职,率领着他父亲的军队。他攻取了广德,进攻长兴,打败张士诚的大将赵打虎,缴获战船三百余艘,生擒敌守将李福安等人,攻克长兴。长兴地处太湖口,陆上通广德,与宣、歙等地接壤,是江、浙的门户。太祖得到了长兴这个地方,十分高兴,将长兴改名为长安州,并在此地设立永兴翼元帅府,任命耿炳文为总兵都元帅守卫这里。温祥卿,足智多谋,因躲避战乱前来归附,耿炳文把他请入了幕府,制订实施防御计划十分周密。张士诚的左丞潘元明、元帅严再兴率兵进犯长安州。耿炳文奋力反击,大败敌军。此后,张士诚再次派司徒李伯升率兵十万,分水陆向长安州杀来。当时城内只有守兵七千人,太祖十分着急,连忙命令陈德、华高、费聚前来增援。谁知李伯升黑夜偷袭援军营寨,几位大将溃散。耿炳文固守城池,敌方攻击十分猛烈,炳文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防御。战争持续了一个多月,在这期间,炳文一直不敢懈怠。常遇春再次率兵增援,李伯升弃营逃跑,耿炳文乘胜追击,追杀了李伯升军队五千余人。第二年,永兴翼元帅府被改为永兴卫亲军指挥使司,任命耿炳文为永兴卫亲军指挥使。不久,张士诚又出大军,并派他的弟弟张士信来争夺永兴。耿炳文打败了张士信,并俘虏了敌军元帅宋兴祖。张士信大怒,大军围城。耿炳文和费聚迎战,又大败敌军。长兴是张士诚的必争之地,耿炳文在此坚守了大概有十年之久,他以寡敌众,大小十几次战争,战无不胜,使得张士诚的目的不能得逞。大军征讨张士诚,耿炳文所部攻克湖州,围困平江。平定吴地后,炳文被晋升为大都督府佥事。
耿炳文随大军征讨中原,攻克山东沂、峄等州,攻下汴梁,巡视河南,侍从皇上北巡。又随常遇春攻占大同,攻克晋、冀。随大将军徐达征讨陕西,打败了李思齐、张思道。镇守此地,疏通泾阳洪渠十万余丈,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好处。耿炳文被任命为秦王左相都督佥事。
洪武三年(1370),封耿炳文为长兴侯,食禄为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
十四年,随大将军徐达出塞,败元朝平章乃儿不花于北黄河。十九年,随颍国公傅友德征讨云南,平定曲靖蛮。二十一年从永昌侯蓝玉北征,到达捕鱼儿海。二十五年,耿炳文率兵平定陕西徽州妖人之乱。三十年,任征西将军,擒获蜀寇高福兴,俘虏敌军三千人。
最初,炳文守卫长兴,功劳最大,太祖排列功臣,把炳文和大将军徐达列为一等。到了洪武末年,诸公、侯都已经死了,幸存的只有耿炳文和郭英二人。耿炳文因是开国元勋,为朝廷器重。
建文元年(1399),燕王叛乱,皇上任命耿炳文为大将军,统率副将军李坚、宁忠北伐。当时耿炳文已经六十五岁。号称三十万大军,实际上只有十三万人。八月初,部队到达真定,在滹沱河的南北两岸分营扎寨。都督徐凯驻扎在河间,潘忠、杨松驻军在莫阝州,先锋九千人驻扎在雄县。时值中秋,部队没有多少防备,遭到燕军的突然袭击,先锋九千人全部被杀。潘忠等率军来增援,过月漾桥时,被伏击,落入水中,潘忠、杨松都被俘。两位大将宁死不屈,最终被杀。这样,莫阝州失守。而这时耿炳文的部将张保向燕军投降,并向燕军报告了南岸部队的虚实情况。燕王放张保回去,要他张扬雄县、莫阝州惨败的情景,并说北军将要到来。于是耿炳文转移部队,且全部渡河,全力抗敌。待炳文军队转移之际,燕兵突然来临,沿城攻击。耿炳文的部队不能成列,溃败入城。部队都拥挤在城门里,造成堵塞,自相践踏,被踩死的不可数计。燕兵将城紧紧围住,耿炳文尚有十万军队,坚守而不敢出来。燕王知道耿炳文是一员老将,攻城不是件容易的事,过了三天,就自动撤兵了。皇上听说耿炳文失败了,十分担心。太常卿黄子澄推荐李景隆为大将军,乘坐驿车前来取代耿炳文。等他来到前线,燕国的军队已于前一天撤离了。耿炳文返回,李景隆代替他统率全军,最终导致了失败。燕王称帝的第二年,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弹劾耿炳文,原因是因为炳文的衣服、器皿上有龙凤的图饰,用红革呈做玉带,他的这些行为已是大逆不道。耿炳文十分害怕,就自杀了。
郭英是巩昌侯郭兴的弟弟。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和哥哥郭兴一起为太祖服务。太祖十分赏识他,命他在军帐里值宿,亲昵地称呼他为“郭四”郭英跟从太祖攻克滁州、和州、采石、太平,征讨陈友谅,激战鄱阳湖,均立下战功。郭英随大军征武昌,陈氏猛将陈同佥拿着长矛杀入,太祖要郭英杀了他,并穿上他的战袍。攻岳州,击败敌人的援兵,还攻克庐州、襄阳等地。郭英被任命为骁骑卫千户。攻克淮安、濠州、安丰,郭英又被晋升为指挥佥事。郭英又跟从徐达平定中原,随常遇春进攻太原,扩廓败逃,挥师下兴州、大同。从沙净州渡黄河,占领西安、凤翔、巩昌、庆阳,乘胜追击,在乱山打败贺宗哲。郭英被晋升为本卫指挥副使。攻克定西,讨伐察罕脑儿,攻克登宁州,杀敌两千,被晋升为河南都指挥使。当时郭英的妹妹入宫做了宁妃,郭英正准备上任,皇上命宁妃在宫里举行宴会为他饯行,并赏赐白金二十罂,马匹二十匹。郭英在任时,安抚流亡,出安民告示,对老百姓加以约束,因而境内社会秩序很好。九年(1376)郭英调往北平镇守,十三年被召回,晋升为前军都督府佥事。
十四年,郭英跟从颍川侯傅友德征讨云南,与陈桓、胡海分道进攻赤水河路。当时,下了比较长的雨,河水猛涨,郭英伐木做舟,趁黑夜渡河,拂晓抵达敌营,敌人大惊,溃不成军,乌撒和阿容等人被擒。攻克曲靖、陆凉、越州、关索岭、椅子寨,大理、金齿、广南等地降服,平定诸山寨。十六年(1383),郭英再次随友德平定蒙华、邓川,渡过金沙江,攻取北胜、丽江。前后杀敌一万三千余人,俘虏二千余人,缴获精良的战甲数万,战船一千多艘。
十七年(1384),朝廷评定征讨云南的战功,郭英被封为武定侯,食禄二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十八年,被加封为靖海将军,镇守辽东。二十年,郭英跟从大将军冯胜出金山,纳哈出投降,郭英被晋升为征虏右副将军。又随蓝玉到捕鱼儿海。部队班师回朝后,赏赐非常丰厚。郭英回到故乡休整。第二年,郭英被召入京城,受命操练皇室禁军。三十年,副征西将军耿炳文征战陕西,平定了沔县的乱党高福兴。等到部队回朝,御史裴承祖就以郭英私养家奴一百五十余人的罪名弹劾他,同时还告郭英擅自杀官家奴男女五人。然而皇上不予追究。佥都御史张春等人抓住不放,皇上只好命诸戚里大臣商议郭英的罪状。议定上报后,皇上最终又宽容了郭英。
建文时期,郭英随耿炳文、李景隆讨伐燕国,没有战功。靖难之役后,郭英罢官回归故里。永乐元年(1403),郭英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追任为营国公,谥号威襄。
郭英对朋友很忠义,精通史书,统率军队纪律严明,对太祖十分忠诚。又因为宁妃的缘故,他得到的恩宠尤多,这是诸功臣望尘莫及的。
郭英有子女十二人。郭镇,与永嘉公主成婚。郭铭是辽府典宝。郭镛是中军右都督。女儿九人,二女是辽郢王妃。郭英的孙女为仁宗贵妃,因而郭铭在兄弟中出人头地,郭铭的儿子郭王玄得以继承侯位。宣德年间,郭王玄代理宗人府事职务,他强夺河间老百姓的田地和房屋,又强夺天津屯田一千亩,但上面只处罚了他的家奴,而郭王玄得到了宽恕。英宗初年,永嘉公主请求让她的儿子郭珍继承侯位。郭珍是郭英的亲孙子,他被授予锦衣卫指挥佥事。郭王玄去世后,郭王玄的儿子郭聪与郭珍争夺继承权,于是停止了他们世袭的权利,授予郭聪同郭珍一样的官职。天顺元年(1457),郭珍的儿子郭昌因得到皇恩而得以继承侯位,但郭聪始终没有争到。郭昌去世后,他的儿子郭良理所当然应该继承父位,但郭聪说郭良不是郭昌的儿子,所以继承之事又被停止。郭良被授予指挥佥事的官职。后因郭良多次请求继父位而被抓进监狱。不久后,郭良被释放并官复原职。后来郭英宗族的人共同请求从郭英的孙子中选一人继承郭英的爵位。朝廷的大臣都说郭良本来就是郭英的亲孙子,继承侯位比较合适,皇上认可。正德初年郭良去世,他的儿子郭勋继承他的职位。
华云龙,定远人。他在韭山聚众为王。明太祖起兵时,华云龙率兵前来归附。他跟随太祖攻克滁州、和州,担任千夫长职务。随从大军渡长江,攻破采石的水寨和方山的营寨,挥师进军集庆路,生擒元朝大将,俘虏敌军上万人。攻克镇江,华云龙被晋升为总管。攻占广德,激战于旧馆,活捉汤元帅,被晋升为右副元帅。龙江战役,华云龙埋伏在石灰山,通过交战,敌我死伤相当。华云龙跃马大呼冲入敌阵,捣毁了敌人的中坚力量,于是大败了陈友谅的部队,并乘胜收复太平。跟从大军下九江、南昌,分兵几路攻下瑞州、临江、吉安。援助安丰,攻战彭蠡,平定武昌。战功累累,华云龙被晋升为豹韬卫指挥使。他跟随徐达率兵攻取高邮,进而攻克淮安,并受命守卫这里,改任淮安卫指挥使。不久攻打嘉兴,降服了吴将宋兴,围攻平江,驻军于胥门。跟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带兵巡行山东郡县,和徐达在通州会师。进而攻克元朝都城。华云龙被提升为大都督府佥事,总管六卫兵留守,兼任北平行省参知政事。第二年,攻下云州。俘虏平章火儿忽答、右丞哈海,被晋升为都督同知,并兼任燕王左相。
洪武三年(1370)冬天,论功行赏,华云龙被封为淮安侯,年食禄为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华云龙上书说:“北平的边塞,东边自永平、蓟州,西边到灰岭,隘口有一百二十一个,从东至西有二千二百里。其中王平口到官坐岭,隘口有九个,相距有五百多里。这些位置都十分重要,应该布防军队。紫荆关和芦花山岭尤为要害,适宜设置千户守御所。”他又说:“从前大兵攻克永平后,留下元八翼军士一千六百人屯田,人均支付粮食五斗,所得的还不够支出的,应该并入燕山诸卫,以此补充队伍的操练。”华云龙的建议都被采纳。华云龙带兵巡边到云州,在牙头袭击元平章僧家奴的营地,他们突入敌人军帐中,活捉了僧家奴,并全部俘虏了敌军。到了上都大石崖,华云龙攻克刘学士诸寨,驴儿国公逃奔漠北。从此少有边患,华云龙因而威名远扬。修建燕国的官邸,增筑北平的城墙,都是华云龙经略和筹划的。
洪武七年(1374),有人告发华云龙占据元朝丞相脱脱的府邸,越级享用元朝故宫中的文物。于是华云龙被召回,任命何文辉前去取代华云龙。华云龙还没回到京城,就死在途中。他的儿子华中继承父位。李文忠死时,华中在他身边侍候喂药,因而涉嫌被贬而死。二十三年,议论华中为胡党,他的爵位被废除。
韩政,睢州人。曾经为义兵元帅,他统率军队归附太祖,被授予江淮行省平章政事。李济占据濠州,名义上为张士诚守卫,实际上则是在观望。太祖命右相国李善长写信招降,但没有回音。太祖叹息说:“濠州是我的故乡,李济如此这般,我拥有整个国家而无家可归行吗?”于是命令韩政率领指挥顾时用云梯、石炮石四面围攻濠州。李济思量着不能支撑太久,于是就出城投降了。韩政带着李济返回了应天府。太祖十分高兴,命令顾时据守濠州。
韩政随徐达进攻安丰,扼守城的四门,秘密地在城东龙尾坝挖洞,洞深入城中二十多丈。城墙被破坏,安丰城于是被攻破。元将忻都、竹贞、左君弼都逃跑了。韩政追敌四十多里,活捉忻都。不久竹贞带兵前来援救,双方激战于城南门,竹贞被打败再次逃奔。淮东、淮西全部平定。此后,随大军平吴,又随大军北伐,迫使梁城守将卢斌来降,兵分几路,扼守黄河,断绝山东的援军,于是攻取了益都、济宁、济南,韩政都立下战功。攻克东平,他的功绩尤为突出,担任山东行省平章政事。韩政率大军在临清和大将军会师。韩政受命守卫东昌。攻下大都后,韩政受命分兵守卫广平。韩政宣谕招降了白土诸寨。移守彰德,攻下蚁尖寨。蚁尖位于林虑西北二十里,被元右丞吴庸、王居义、小锁儿所占。大将军北伐时,派将士收复诸山寨,都相继来降,唯独蚁尖依恃险要而攻克不下。兵临城下,吴庸诱杀了王居义和小锁儿向明王朝投降,得士兵万余人。不久韩政调征陕西,回师后守卫河北。
洪武三年(1370),韩政被封为东平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韩政移师镇守山东。没过多久,又再次镇守河北。在此,他招抚流民,使许多老百姓能重操旧业。跟从左副将军李文忠直捣应昌,到了胪朐河。李文忠继续深入,命令韩政守护辎重。回师后,韩政受命巡视河南、陕西。再次跟从信国公汤和在临清练兵。十一年二月,韩政去世,太祖亲自参加了他的葬礼,追封为郓国公。韩政的儿子韩勋继承父位。二十六年,受蓝玉案株连而被杀,爵位被免除。
仇成,含山人。最初从军担任万户,多次晋升到秦淮翼副元帅。太祖攻打安庆,敌人困守而不出战。廖永忠、张志雄攻破敌方水寨,仇成从陆路攻敌,于是安庆城陷。当初元左丞余阙守卫安庆,陈友谅的将领赵普胜攻陷安庆。陈友谅杀赵普胜后,元帅余阙趁机又占领了安庆。张定边再次来犯,余阙败死。至此仇成为横海指挥同知,守卫在安庆。此时左君弼占据庐州,罗友贤又在池州反叛,无为知州董曾战死,安庆四面都是敌人。仇成安抚军民,防御严密,致使汉兵不敢东下。接着随大军远征鄱阳,歼敌于泾江口,仇成功劳极大。又征讨平江,在城西南打败了张士诚的部队。
洪武三年(1370),掌管大都督府事,镇守辽东。时间长了,仇成因屯田戍守方面无功,降职为永平卫指挥使。不久官复原职。
十二年,评论蓝玉等人征西的功绩,应当封赐。太祖念仇成旧功,先封他为安庆侯,年食禄二千石。二十年,仇成担任征南副将军,平定了容美诸峒。再从大军征讨云南,战功显赫,给予世袭凭证,加禄五百石。
二十一年七月,仇成有病。赐内酝,皇上手草信函问候。仇成去世后,封为皖国公,谥号庄襄。他的儿子仇正继承父业。
张龙,濠州人。随太祖渡江,平定常州、宁国、婺州,都立有战功。从征江州,担任都先锋。平定武昌后,授予花枪所千户。平定淮东,守卫海安,在海口与张士诚的部队展开了战斗,活捉了彭元帅,俘敌几百人。进攻通州,击毙敌将,张龙被提升为威武卫指挥佥事。从征平定山东、河南。派大部队攻克潼关,任命张龙为副留守。
洪武三年(1370),调守凤翔,改任凤翔卫指挥。贺宗哲率其全部军队围城,张龙固守。贺宗哲进攻北门,张龙出兵迎战,虽右臂被箭伤,仍不退缩,大败敌军。进而攻克凤州,活捉了李参政等二十多人。大将军徐达进入沔州,派张龙另带领一支部队,从凤翔进入连云栈,进攻兴元,迫使其守将刘思忠投降。蜀将吴友仁率兵来犯,被张龙打败而逃。任命张龙为大都督府事。
十一年,协助李文忠征讨西番洮州。评功,张龙被封为凤翔侯,食禄二千石,世袭指挥使。又从傅友德征云南,镇守七星关,攻破大理、鹤庆,平定诸洞蛮,加食禄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二十年,从冯胜出金山,纳哈出投降。第二年,冯胜征调降军征讨云南,驻军常德时,降军叛逃,张龙率兵一直追到重庆,才收捕了他们。二十三年春,同延安侯唐胜宗在平越、镇远、贵州等地屯田,商议设置龙里卫。都匀叛乱,张龙辅佐蓝玉讨伐平定。张龙因年老多病,请求告老还乡,三十年张龙去世。
吴复,字伯起,合肥人。年少时就有勇有谋。元朝末年,吴复召集乡民保卫乡里。在濠州归附了太祖,从太祖攻克泗、滁、和、采石、太平等地,累功升至万户。从大军破蛮子海牙的水寨,平定集庆。从徐达进攻镇江,杀死元平章定定,挥师下丹阳、金坛,攻克常州,晋升为统军元帅。巡行江阴、无锡,回来后守卫常州。张士诚的部队蜂拥而至,吴复力战败敌,追敌到长兴,再次于高桥、太湖、忠节门打败张士诚,士诚十分丧气。吴复援助安丰,平定武昌。从徐达攻克庐州,挥师而下汉、沔、荆等诸郡县,被任命为镇武卫指挥同知,镇守沔阳。从常遇春下襄阳,另带兵攻破安陆,活捉了元同佥任亮,于是就地镇守安陆。又攻克汝州、鲁山。
洪武元年(1368),吴复被任命为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全部平定郧、均、房、竹诸山寨未归附的残部。三年,从大将军徐达征陕西,打败扩廓,生擒其守将。又再次在秦州打败扩廓。征讨吐番,攻克河州,援助汉中,占领南郑。第二年从傅友德平定蜀地。第三年从邓愈平定九溪、辰州诸蛮,占领了四十八洞。回师后镇守安陆。七年,晋升为大都督府佥事。巡视北平回来后,被任命为世袭指挥使。十一年,从沐英再次征讨西番,活捉三副使,占领了纳邻哈七站的地方。第二年,班师回朝,论功行赏,吴复被封为安陆侯,食禄二千石。
十四年,从傅友德征讨云南,攻克了普定,在水西筑城。吴复担任总兵官,剿捕诸蛮,率兵由关索岭赴箐道,攻取广西。十六年,攻克墨定苗,到吉剌堡,修筑安庄、新城,平定七百房诸寨,杀敌和俘虏共计数万人,转移粮饷至盘江。当年十月,金疮病发,吴复死于普定,朝廷追封为黔国公,谥号威毅,增加食禄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
胡海,字海洋,定远人。曾经加入土豪赤塘王总管的兵营,后自动归附了太祖,被授予百户。从征打败了元将贾鲁的部队,攻克了泗、滁等地,晋升为万户。跟随大军渡江,攻陷蛮子海牙水寨,打败陈聎先的部队,跟随夺取了集庆、镇江。在宁国打败了元将谢国玺,被选任先锋。跟随大军围攻湖州,攻陷了湖州东南门月城。跟随攻打宜兴,挥师下婺州,鏖战绍兴,生擒敌军四百多人,晋升为都先锋。从战龙江,攻克安庆,和汉人相对峙,八次战斗均为大捷,于是部队进入江州。跟随徐达攻打庐州,立下战功。
胡海十分勇猛,屡战屡次受伤,手脚和胸腹间遍体鳞伤,但斗志十分高昂。士兵无不激励,纷纷效法。太祖十分赞赏,授予花枪上千户。
再次跟随大军攻克荆、澧、衡、潭,担任宝庆卫指挥佥事,晋升为指挥使,受命镇守益阳。跟随平章杨王景征讨湖南、广西未攻下的郡县。从祁阳进兵围攻永州,在东乡桥与守敌交战,俘千、万户四人,深夜登城并占领了永州。到了靖江,攻南门,俘虏万户二人。夜晚四面击鼓,从北门八角亭先登城。胡海的功劳最大,被任命为左副总兵。剿平了左江上思蛮。被调征讨蜀,攻克了龙伏隘、天门山和温汤关,授予世袭指挥使,仍镇守益阳。武冈、靖州、五开诸苗蛮先后叛乱,全部捕杀了叛乱的首领,而对其随从则采取了安抚政策。胡海晋升为都督佥事。
十四年(1381)从征云南,从永宁到乌撒,攻克了可渡河。和副将军沐英会师进攻大理,敌人全部扼守上、下关。定远侯王弼自洱水东向上关进军,郭英率兵向下关进逼,派遣胡海趁黑夜四面击鼓攻取了石门,悄悄地出兵渡河,绕过点苍山后,攀大树沿悬崖而上,树起了旗帜。郭英的士兵看到旗帜后,都踊跃大呼。敌人十分惊恐。郭英于是斩关而入,胡海率军从山上杀下,前后夹攻,敌人全军溃败。
十七年论功行赏,胡海被封为东川侯,食禄二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过了三年,胡海以左参将的身份从征金山。再过二年,以征南将军身份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班师后,请求还乡,得到金银玉帛等赏赐颇丰。二十四年七月,胡海病死,终年六十三岁。
张赫,临淮人。江、淮大乱时,他召聚义兵保卫家乡。嘉山缪把头招他前往,张赫拒绝了。当听到太祖起兵的消息时,张赫立即率兵前来归附。授予千户,因功晋升为万户。从太祖渡江,因功担任常春翼元帅,守卫常州。不久,从大军征战鄱阳,进攻武昌。此后,又从大将军徐达讨伐张士诚,围攻平江。各位将领分头驻扎,张赫的部队驻扎在阊门。张士诚多次出兵突袭,都被打败。又跟从大部队攻克庆元,攻下温、台等地。
洪武元年(1368),晋升为福州卫都指挥副使,担任本卫同知,复命署都指挥使司事等官职。当时,倭寇在海岛出没,并乘机上岸掠夺,沿海居民深受其害。皇上多次派使者诏谕日本国王,又多次拒绝日本的贡使,但一直没有多大的成效。张赫在海上的时间较久,捕捉倭人不可数计。最后追敌至琉球大洋,与敌交战,活捉敌首领十八人,有数十人被斩首,缴获倭船十余艘,弓刀器械不计其数。皇上嘉奖张赫的战功,命他掌管都指挥印。不久,调至兴化卫。召回,晋升为大都督府佥事。当时辽东漕运艰难,军粮供应往往延期,皇上为此十分忧虑。命张赫开辟海运航道,督促海上运输事务。
较长时间后,张赫被赐封为航海侯,给予世袭的凭证。他前后往来辽东十二年,押运海运达十次,劳苦功高,部队的供给赖此而不缺乏。张赫病逝,追封为恩国公,谥号庄简。
华高,和州人。和俞通海等人率巢湖水师前来归附。从大军攻克太平,授予总管。又从大军破采石、方山的敌军,挥师下集庆、镇江,晋升为秦淮翼元帅。与邓愈攻战于广德,守兵严阵以待,华高派数骑兵挑战,敌兵坚壁不动。华高派兵猛烈攻击,终于攻下了广德城,得敌兵万人,粮食几千斛。跟随平定常州,晋升为佥行枢密院事。协助俞通海攻破赵普胜的栅江兵营。再次打败陈友谅,援助长兴,攻克武昌,授予湖广行省左丞。统率水师克淮东,收复浙西,晋升为行省平章政事。洪武三年(1370)被封为广德侯,年食禄六百石。
华高生性胆怯,且无子。请求宿卫。只要有征讨之事,他动辄称病不接受任务。命令他练习水兵,也被他以不习惯为由而推辞掉了。皇上因认为是故旧而宽容了他。当时,诸多勋臣大多都巡边去了,唯独华高不听调遣。后来需修缮广东边海城堡,华高自告奋勇请求前往。皇上说“:你再次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很好。”四年四月,工程竣工,到了琼州,华高去世。最初,有人说他经营私利,所以他的年食禄最少,最终到了贫穷无法安葬的地步。皇上十分怜惜,命令补支禄三百石。因他没有儿子,故只好把诰券葬入他的墓中。封为巢国公,谥号武壮。授予他的侄子华岳为指挥佥事。
张铨,定远人。跟从太祖军攻取太平,平定集庆、镇江、常州、婺州。直捣江州,激战鄱阳湖,攻取鄂渚,收复淮东,平定吴地。累计战功被任命为指挥佥事。跟从大军攻取中原、燕、晋、秦、蜀等地,晋升为都督佥事。兴建齐王府,工程竣工。协助江夏侯周德兴征讨五溪蛮。当时,水尽源、通塔平、散毛诸洞的首领作乱,再次协助周德兴讨伐平定。从征云南,从永宁攻克乌撒。后来,张铨再次跟从傅友德平定乌撒和曲靖、普定、龙海、孟定诸蛮。洪武二十三年(1390),赐封为永定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世袭指挥使。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年少时英伟,喜好书剑。元至正初年,为河源县务副使,后调任淡水场管勾,辞官归乡。元末盗寇纷起,何真聚众保卫乡里。十四年(1354),河源县人王成、陈仲玉叛乱,何真告诉了元帅府。元帅受了贿赂,反而抓捕何真。何真逃至坭冈居住,率兵攻打王成,但没攻克。过了一段时间,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守惠州。何真打败黄常,杀死了王仲刚。因功授予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守卫惠州。海盗邵宗愚攻陷广州,何真率兵打败他,收复了广州,晋升为广东分省参政,不久后又晋升为右丞。赣州熊天瑞率几万水师进攻何真,双方在胥江交战。当时,天下着大雷雨,折断了熊天瑞的舟木啬,熊天瑞大败而逃。广州人依赖何真而得以保全。何真再次攻打王成,杀了陈仲玉,但王成的士兵仍然固守。二十六年,再次围攻王成,募擒拿王成者,奖赏银钞十千。王成的奴仆把他捆起来出降。何真奖赏了银钞,命人准备了汤锅,把王成的奴仆煮了,并告诉众人说:“奴仆背叛主人者就是这种下场。”叛乱者全部降服。当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人劝说何真,要他仿效汉初尉佗割据岭南,但他没有听从。何真多次派人从海道贡方物到朝廷,官位晋升为资德大夫、行省左丞。
洪武元年(1368),太祖任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统率水师夺取广东。廖永忠到了福州,写信给何真,于是航海到了潮州,部队到了,何真派都事刘克佐带上军门印章、属地户口和军粮投降。廖永忠把此事报告了朝廷,皇上下诏书褒奖何真说“:我思考古代的豪杰,保境安民,有德待之。像窦融、李责力等人,拥兵据险,角立群雄之中,不是真正的主子不屈服,这是汉唐的名臣,但现在却没有发现。何真联数郡之众,没动用一兵一卒,保境前来归附,就连窦融、李责力也在他之下啊。”廖永忠抵达东莞,何真率部属迎接犒劳,于是奉诏入朝,担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皇上晓谕说:“天下纷争,所谓的豪杰有三种:变乱为治的为上,保民达变知道归附的次之,负隅偷安,至死而不悔的为下。你真诚献地盘,不违背圣上旨意,可以说是识时务者。”何真叩首称谢。何真在官颇具声望,尤其喜爱儒术,读书作文。
此后,转任山东参政,四年受命回到广东,收集旧部。此事完毕后,仍莅位山东。九年,传达官书。
大军征讨云南,命令何真偕同其子兵马指挥何贵前往,规划军饷,设置邮驿。晋升为山西右布政使。再次和何贵率军巡行广东,何贵被任命为镇南卫指挥佥事。不久任命何真为浙江布政使,后又调往湖广。
二十年,再次下达官书,赐封为东莞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凭证。同年,何真去世。
儿子何荣即位。与弟弟何贵及尚宝司丞何丞都因受蓝玉党案而死。何真的弟弟何迪怀疑大祸将至,于是作乱,击杀了南海官军三百余人,逃入海岛。广东都司发兵征讨,生擒了他,将其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