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集市贸易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两城之间,已经不见了当年的大批牲畜,替代的是大片的粟田。
连绵数公里的粟田郁郁葱葱,粟穗摇摆中已经能嗅到粟米的饭的香味。
“牲畜呢?”我看着篱笆墙里的一块块粟田,好奇地问马齐。
“皋陶的牲畜都已经分给小族放牧了,神山这边就靠粟米生活,少量的牲畜和贸易城的一起在两座山外的草地上放牧,由我们的骑兵们看着呢。”马齐下马走到一块粟地边,看着沉沉的粟稳,笑得鲜花烂漫地。
看得出来,他当贸易城主这几年里,农业已经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要知道马齐以前在大元可是负责畜牧业的。
贸易城在他的管理下,已经日渐兴旺,进城一看,人口之多,房屋之密让我吓了一跳。现在的贸易城应该是大元四城中最为繁盛的吧,城内的人口不会低于10000多,居住区已经密密实实地修满了房子。
“好多房子都没人住呢”马齐解释道“许多小族都在城里修了房子,平时不住,每隔15天有一次大型的交易活动,他们就带上牲畜和物品住到城里参加交换,到后天,城里的人会有2万多。”
集市交易?15天一次?
我有点好奇了。
本来这一次也就是从贸易城经过一下,告诉他们渡过大河的消息,顺便看一看贸易城的发展情况,却意外得到这个消息。
一种“赶集”的好奇心让我决定在贸易城多留几天,等赶过了集再走。
贸易城里,长老们已经在宗庙里备好宴席,等候我们的到来。
“为贸易城的繁荣——干杯!”我举起专门烧制的陶酒爵,与众故人一饮而尽。
仅此一餐。就可见得贸易城地繁荣甚至已经超越太昊不少。近百人参加的宴席,用长案排出二十余桌,菜肴达到16种,连餐具也已经出现盆、碟、碗、杯、爵、尊等十余种样式,加上明显经过长期酿造后积累了相当经验和技术的粟米酒,这一餐让我开始对太昊的厨师有了更高的期望。
一定要选几个好一点的厨师到贸易城来学习——我暗下决心。
宴后,马齐坚持要带我到贸易城仓库看看,检查一下这阵子从工业村运过来的铜锭。马齐比较细心,将铜锭专门堆放在一间屋里,并为其制作了大量木架,以免铜锭触地过快生锈甚至在铜锭上能看到一层薄薄的不知道是牛还是其他动物地油脂。看来工业村的技术人员已经摸索出铜锭保管的一些常识,并告诉了马齐。
“族长。这些东西究竟有什么用?”
马齐一脸的好奇,却掩不住眼中地绿光。
这小子是属白眼狼的,早知道他这么用心不是没理由的。
“你也知道这是好东西?”我笑笑“这个可以做出铜盔、铜车,还有其他原来只能用陶烧制的工具。”
“族长啊,听说太昊那边有一种牛车,可以运好多东西,那是怎么回事啊?”马齐干脆挑明了说。
我拍拍马齐的肩:“放心吧。太昊城里熟练的打铜匠很快就会大量的派遣到大元四城来,你们很快就能用上铜马车了!”
实际上,这个承诺还是没有在短期内实现。
战士们在我地示范下,可以不顾生死地站上筏子。但匠人们就不同了,后来我才知道,有几名匠人为了不上筏子,指天誓地下跪求饶,什么招都用上了。
上筏子。毋宁死!
战士们只好放弃了这个办法。直到冬天里,大河的水降了下去,才开始有大量的打铜匠人在牛背或马背上过了河。到太昊6年,少昊和大元诸城间才有了牛车从事客运和货运。
参观贸易城的仓库也让我对贸易城的家底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宗庙后的所有“迎宾房”已经全部改建成了重要物品的储藏仓库。
包括铜锭、精美地陶器、好看地玉石、虎皮、族内大事的记载册等等东西都存放在这里。
而在行政军事区里,专门建设的粮仓也堆得极满,除了为新粮入库而准备的新仓库外,旧仓库已经出现了大量地粟米积蓄,看来这几年贸易城不仅贸易发达,农业也在持续获得丰收。按贸易城现有的常住人口算,这些粮食足供两年食用。
马齐见我两眼放光,连忙解释:“这里头有些粮食是皋陶、伯益、剡族的小部族存放在这里的,他们用货交换到了粮食,却运不走,只好让我们给他们保管一下,最后会分一部分给我们。”
物流业?仓储业?后世贸易的基本要素已经在这里出现!
第二天中午,如马齐所言,贸易城的人口开始急剧增加。从城墙上看出去,远近十公里内都稀稀疏疏地有小队的人马赶到。
那些从贸易城交换到了马的部族是最牛的,骑手们尽管没有经过专业的骑兵训练,但搭上了货的马匹走得比较慢,也不影响骑手们在马背上耀武扬威。这些部族的马也不多,大不了也就十匹左右,多是距离贸易城比较远而实力又比较强的部族,才有这个必要和本钱,用过剩的产出来换贸易城骑兵淘汰下来的劣马,用于交通和货运。
不过似乎从年初的战斗之后,骑牛的技术也在从黎族向少昊这边扩散,我也见到许多小族是骑牛来参加贸易的。当然,多数部族已经早就在使用牛作为运货的工具,这一点倒不是战斗或大元传播的功劳,游牧部落在搬迁时已经早就用牛搬运东西了。
有的部族只来了几名战士,由族长或长老带队,用马或牛搭上货物,只为贸易而来。有的部族可能比较近,按我的观察,几乎是举族而来,让我担心他们的族中究竟还有没有人守护牲畜。
后一种贸易对象更接近我所知道的后世“赶集”参加者,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穿着新装,带着货物,如同过节一样赶来,一路上同族的、同村的、沾亲带故的相互招呼,相互照顾,增加了热闹和喜庆的气氛贸易城的城门是敞开的,没有后世那种过门纳税或搜检,值班的战士也只是在城门上观察,只要没有大的骚乱,就不会下去干涉。
看来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将来有必要在各城建设征税制度。
不过目前还不需要,一是各城基本上都能自给自足,还没有一个庞大的行政体系需要用税收来养活,加上目前大元诸城和少昊也只是局部私有化,城主和长老团对城中族人的产出有很大的支配权,也不会有物资缺乏的情况,从贸易城的仓库看,这座城就更加不需要收税了,贸易和产出的丰足就让马齐和长老们生活得很富足,不会为物资发愁;另一个方面,在没有货币的情况下,各族族人恐怕对献祭礼能够接受,对强行征税还有一定的认识过程,这个东西就暂时不必勉强了。
城内对这种场景早已经见惯不惊,尽管正式的贸易在明天才开始,但今天的匠作区、贸易区和宗庙前的广场上,都已经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匠作区以及里面配套的贸易区是贸易城“特色产品”的交易地点,各种各样的陶器、家具、农具、马具、牛具、武器等都在这个地方交易,甚至我还在匠作区找到了一个新开的作坊——昊香酒坊,这也是匠作区内第一个和唯一的一个有招牌的作坊!
“来了!来了!换酒的么?五斤粟换一斤酒!陶瓮另算!”
“上好的粟米酒啊!——要不您先来点尝尝?”老板举着一个小杯,对犹豫不决的长老们邀请道。
这小子我有点映象,应该是原来大方族的吧,来自梅梅父族的族人,看上去有20岁左右,一脸的精明,从酒坊的布置和记帐的本子看,九成九是大元学校的优生。
看到那名长老饮下一杯酒,眯着眼砸砸嘴,一脸回味无穷的样子,我就知道这桩生意做成了,不一会,一条牛牵到店前,牛背上卸下一袋栗米,两小瓮用黄泥封好的粟米酒用藤条捆得密密实实地放到了牛背上。
城内原来由各族修起来的房子在这一晚都住得满当当的,马齐对各族自建房管理得很宽松,只要服从贸易城的规划,在居住区内建设就行了。但各族的少量货物只能随身带,只有大宗物资——如交换到的大量粮食,才通过与贸易城协商,放入贸易城专门的仓库,马齐要收他们一点代管费。
仓库是贸易城的专有建筑,不允许其他部族在城内私建,而且贸易城的骑兵也在仓库区外围了栅栏,派遣战士专门看守,尽管还没有出现“盗”需要防,但防火和防兽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匠作区和居住区里,许多长期来贸易的部族找得到原来寄宿朋友或熟人,付出一点礼品,或者仅靠交情就能住得下来,但入夜以后,我还是看到庙前的广场上和城周围,到处都是花样繁多的各式帐篷。
天边露出第一道曙光的时候,正式的贸易开始了!
两城之间,已经不见了当年的大批牲畜,替代的是大片的粟田。
连绵数公里的粟田郁郁葱葱,粟穗摇摆中已经能嗅到粟米的饭的香味。
“牲畜呢?”我看着篱笆墙里的一块块粟田,好奇地问马齐。
“皋陶的牲畜都已经分给小族放牧了,神山这边就靠粟米生活,少量的牲畜和贸易城的一起在两座山外的草地上放牧,由我们的骑兵们看着呢。”马齐下马走到一块粟地边,看着沉沉的粟稳,笑得鲜花烂漫地。
看得出来,他当贸易城主这几年里,农业已经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要知道马齐以前在大元可是负责畜牧业的。
贸易城在他的管理下,已经日渐兴旺,进城一看,人口之多,房屋之密让我吓了一跳。现在的贸易城应该是大元四城中最为繁盛的吧,城内的人口不会低于10000多,居住区已经密密实实地修满了房子。
“好多房子都没人住呢”马齐解释道“许多小族都在城里修了房子,平时不住,每隔15天有一次大型的交易活动,他们就带上牲畜和物品住到城里参加交换,到后天,城里的人会有2万多。”
集市交易?15天一次?
我有点好奇了。
本来这一次也就是从贸易城经过一下,告诉他们渡过大河的消息,顺便看一看贸易城的发展情况,却意外得到这个消息。
一种“赶集”的好奇心让我决定在贸易城多留几天,等赶过了集再走。
贸易城里,长老们已经在宗庙里备好宴席,等候我们的到来。
“为贸易城的繁荣——干杯!”我举起专门烧制的陶酒爵,与众故人一饮而尽。
仅此一餐。就可见得贸易城地繁荣甚至已经超越太昊不少。近百人参加的宴席,用长案排出二十余桌,菜肴达到16种,连餐具也已经出现盆、碟、碗、杯、爵、尊等十余种样式,加上明显经过长期酿造后积累了相当经验和技术的粟米酒,这一餐让我开始对太昊的厨师有了更高的期望。
一定要选几个好一点的厨师到贸易城来学习——我暗下决心。
宴后,马齐坚持要带我到贸易城仓库看看,检查一下这阵子从工业村运过来的铜锭。马齐比较细心,将铜锭专门堆放在一间屋里,并为其制作了大量木架,以免铜锭触地过快生锈甚至在铜锭上能看到一层薄薄的不知道是牛还是其他动物地油脂。看来工业村的技术人员已经摸索出铜锭保管的一些常识,并告诉了马齐。
“族长。这些东西究竟有什么用?”
马齐一脸的好奇,却掩不住眼中地绿光。
这小子是属白眼狼的,早知道他这么用心不是没理由的。
“你也知道这是好东西?”我笑笑“这个可以做出铜盔、铜车,还有其他原来只能用陶烧制的工具。”
“族长啊,听说太昊那边有一种牛车,可以运好多东西,那是怎么回事啊?”马齐干脆挑明了说。
我拍拍马齐的肩:“放心吧。太昊城里熟练的打铜匠很快就会大量的派遣到大元四城来,你们很快就能用上铜马车了!”
实际上,这个承诺还是没有在短期内实现。
战士们在我地示范下,可以不顾生死地站上筏子。但匠人们就不同了,后来我才知道,有几名匠人为了不上筏子,指天誓地下跪求饶,什么招都用上了。
上筏子。毋宁死!
战士们只好放弃了这个办法。直到冬天里,大河的水降了下去,才开始有大量的打铜匠人在牛背或马背上过了河。到太昊6年,少昊和大元诸城间才有了牛车从事客运和货运。
参观贸易城的仓库也让我对贸易城的家底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宗庙后的所有“迎宾房”已经全部改建成了重要物品的储藏仓库。
包括铜锭、精美地陶器、好看地玉石、虎皮、族内大事的记载册等等东西都存放在这里。
而在行政军事区里,专门建设的粮仓也堆得极满,除了为新粮入库而准备的新仓库外,旧仓库已经出现了大量地粟米积蓄,看来这几年贸易城不仅贸易发达,农业也在持续获得丰收。按贸易城现有的常住人口算,这些粮食足供两年食用。
马齐见我两眼放光,连忙解释:“这里头有些粮食是皋陶、伯益、剡族的小部族存放在这里的,他们用货交换到了粮食,却运不走,只好让我们给他们保管一下,最后会分一部分给我们。”
物流业?仓储业?后世贸易的基本要素已经在这里出现!
第二天中午,如马齐所言,贸易城的人口开始急剧增加。从城墙上看出去,远近十公里内都稀稀疏疏地有小队的人马赶到。
那些从贸易城交换到了马的部族是最牛的,骑手们尽管没有经过专业的骑兵训练,但搭上了货的马匹走得比较慢,也不影响骑手们在马背上耀武扬威。这些部族的马也不多,大不了也就十匹左右,多是距离贸易城比较远而实力又比较强的部族,才有这个必要和本钱,用过剩的产出来换贸易城骑兵淘汰下来的劣马,用于交通和货运。
不过似乎从年初的战斗之后,骑牛的技术也在从黎族向少昊这边扩散,我也见到许多小族是骑牛来参加贸易的。当然,多数部族已经早就在使用牛作为运货的工具,这一点倒不是战斗或大元传播的功劳,游牧部落在搬迁时已经早就用牛搬运东西了。
有的部族只来了几名战士,由族长或长老带队,用马或牛搭上货物,只为贸易而来。有的部族可能比较近,按我的观察,几乎是举族而来,让我担心他们的族中究竟还有没有人守护牲畜。
后一种贸易对象更接近我所知道的后世“赶集”参加者,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穿着新装,带着货物,如同过节一样赶来,一路上同族的、同村的、沾亲带故的相互招呼,相互照顾,增加了热闹和喜庆的气氛贸易城的城门是敞开的,没有后世那种过门纳税或搜检,值班的战士也只是在城门上观察,只要没有大的骚乱,就不会下去干涉。
看来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将来有必要在各城建设征税制度。
不过目前还不需要,一是各城基本上都能自给自足,还没有一个庞大的行政体系需要用税收来养活,加上目前大元诸城和少昊也只是局部私有化,城主和长老团对城中族人的产出有很大的支配权,也不会有物资缺乏的情况,从贸易城的仓库看,这座城就更加不需要收税了,贸易和产出的丰足就让马齐和长老们生活得很富足,不会为物资发愁;另一个方面,在没有货币的情况下,各族族人恐怕对献祭礼能够接受,对强行征税还有一定的认识过程,这个东西就暂时不必勉强了。
城内对这种场景早已经见惯不惊,尽管正式的贸易在明天才开始,但今天的匠作区、贸易区和宗庙前的广场上,都已经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匠作区以及里面配套的贸易区是贸易城“特色产品”的交易地点,各种各样的陶器、家具、农具、马具、牛具、武器等都在这个地方交易,甚至我还在匠作区找到了一个新开的作坊——昊香酒坊,这也是匠作区内第一个和唯一的一个有招牌的作坊!
“来了!来了!换酒的么?五斤粟换一斤酒!陶瓮另算!”
“上好的粟米酒啊!——要不您先来点尝尝?”老板举着一个小杯,对犹豫不决的长老们邀请道。
这小子我有点映象,应该是原来大方族的吧,来自梅梅父族的族人,看上去有20岁左右,一脸的精明,从酒坊的布置和记帐的本子看,九成九是大元学校的优生。
看到那名长老饮下一杯酒,眯着眼砸砸嘴,一脸回味无穷的样子,我就知道这桩生意做成了,不一会,一条牛牵到店前,牛背上卸下一袋栗米,两小瓮用黄泥封好的粟米酒用藤条捆得密密实实地放到了牛背上。
城内原来由各族修起来的房子在这一晚都住得满当当的,马齐对各族自建房管理得很宽松,只要服从贸易城的规划,在居住区内建设就行了。但各族的少量货物只能随身带,只有大宗物资——如交换到的大量粮食,才通过与贸易城协商,放入贸易城专门的仓库,马齐要收他们一点代管费。
仓库是贸易城的专有建筑,不允许其他部族在城内私建,而且贸易城的骑兵也在仓库区外围了栅栏,派遣战士专门看守,尽管还没有出现“盗”需要防,但防火和防兽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匠作区和居住区里,许多长期来贸易的部族找得到原来寄宿朋友或熟人,付出一点礼品,或者仅靠交情就能住得下来,但入夜以后,我还是看到庙前的广场上和城周围,到处都是花样繁多的各式帐篷。
天边露出第一道曙光的时候,正式的贸易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