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太昊船模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少昊大局已定城中建设可以交给赢济他们来完成我可以暂时转过头来,看看太昊的下一步发展了。
这时我想到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造船。
但是要大规模地制造木板船,靠码头边上那几名木匠是不够的,我得培养出大批的“专业”造船人才来,还得花费大量人力才能完成。
少昊距离码头有天然的距离优势,不利用可惜了。
所以我选择了用铜钟向少昊换人力。
回到码头边时,简单的“船筏”已经增长到了8个,太昊与大元诸城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但我要造的船却不仅是用于个用途。
大夏城那边,木驼的建设工作已经初见成效,眼下已经有近2000人住进了大夏城,公孙氏的城里更是具有不低于太昊的人口规模,牛神山下,姜氏新城据说已经住进了约7000人,而进一步的人口集中还在扩大中。
如此大规模的人口集中为原始文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却提出了对交流与交通的空前需求,从太昊的工业产品到盐湖的产出,到各部族间的人员来往,目前都还受限于大河的制约,没有船,就只能在大河浅处涉水,再绕山过谷,才能在太昊与诸部间建立密切的联系,时间和空间都消耗极大。
进一步讲,万一翟族来犯,要想增援北方诸部族,也需要大量时间才能将消息传来,并将援兵送过去。
有了船,文明才能真正地不再受到大河的制约,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族长要在码头住一段时间?”风舟搓着手确认。
“嗯!”我点头“给我准备一些纸和墨。”
这一次不打算用毛笔画图了,所以没有让风舟准备毛笔。而我计划,是用“鸡毛笔”来画图,这样线条可以更精细一些。
上次参加造“船筏”的几名匠人都进入了我的“太昊船开发办公室”
我要求他们按我画的图,准备小型的木板,先做出船模来,再按比例放大。
第一艘由我设计地船是平底船,在头、尾部分增加了用于破水和稳定船身的龙骨突起,从上往下看,总体上已经是枣核形。中间部分较平直,两头收小。总长度大约10米,宽约三米,中间有敞开的简单船仓。深度在1米左右。船仓每三米左右用板隔开,确保一仓进水时,其他仓还能正常工作,船不会快速下沉。
按后世的标准,这东西只能叫“舟”但我加上了一个在“船”上才有的东西——舵!
有了这东西,船在水里的稳定性将大为增加。
为了解决防渗水的问题。我采用了两个方案:一是在木板连接处设计了类似后世的木地板镶嵌结构地沟槽;二是在船内层钉了一层兽皮!
这只是造船工作的第一个阶段,设计出来的船还不如之前木匠们所造的“船筏”大,但在实际应用中,相信他们会发现,形体小了很多地船,载重和稳定性都不是“船筏”所能够比拟的。
画这图,加上剖开的结构,花了我近一个星期时间。这还是得益于我在后世所学过的机械图画法训练。否则要表达这样一个较为复杂的结构,真得花不少时间。
一系列图纸共5张,贴在了“太昊船开发办”的墙上。
所有匠人按我的要求,先将图纸看懂。尽管我在设计期间已经让他们参与了绘图过程,但基本上都是由我在执笔,他们只是旁观、提问和讨论而已,还需要一点时间消化吸收。
三天以后,每一名匠人都在我地提问考核下过了关,对船身上的每一个构件都了如指掌,对连接部分的处理和安装也能说得头头是道,才真正进入了“造模”阶段。
此时太昊城中已经按我的要求,在给少昊铸铜钟的同时,将我所需要的50把铜锯送了过来。
但这个时候还不能全部用了,匠人们只取用了其中8把。
“模型船”长度约2米,高30厘米左右,30多人花了大约10天时间才造出来,而这还是在我全力指导的情况下。
这下子码头上的匠人们才明白,造船是一项何等浩大地工程。
“族长,俺们这点人手根本不够啊!”风舟诉苦道。
“不用担心!”我拍拍他地肩“叫人到少昊去,告诉赢济——我要的人手得给我送过来了,这一次我先要100名!”
少昊族人在赢坷的带领下到了码头边此时“太昊船模”已经通过了下水测试,正在“开发办”里检验渗水的情况。
“这就是族长所说地‘船’?”赢坷对这个东西颇感举趣。
太昊族长无所不能,造出点特别的东西也在情理之中,但这个两米多长的东西究竟能做什么用呢?
“坐在这个‘船’里,就能轻易地渡过大河,以后少昊到太昊更方便了!”风舟在一边解说。
“这么小的东西能渡过大河?”赢坷瞪大了眼睛。
呵呵,不仅要渡过眼前的大河,过两年,我还指望它能渡过南方的大江呢!
“这么小的当然不行,可是我要做的更大得多!少昊族人会参加这个工作,将来的船是这个模型的5倍以上!”赢坷对这个说法没有概念,制造“模型”的方法在原始时代还太超前了一些,但后世的许多大型装备、建筑都是先做了模型才做实物的,像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还有几乎在奴隶社会后期以后所有的大型宫殿建筑群,都做了模型。
有了人手,造船工程得以迅速实施,新增的上百劳动力和原来的码头上的太昊族人一起,投入到紧张的伐木、锯板工作中去。
眼下太昊的铸锯工作已经得到很大改进,新铸出来的锯长度已经达到1米2左右,并且普遍采用了双人持锯的“对锯”方式,劳动效率大为提高。
但长锯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容易“脆断”!——锯着锯着,就从中间断开了,两截锯只能当成板锯用,或者就只能报废重铸。
十来天以后,搞得我也烦了,光送锯就让骑兵跑了好几趟,所有的锯几乎都换了一遍,有的锯已经换了两遍。
“叫土鲁过来——在码头铸锯!”
少昊大局已定城中建设可以交给赢济他们来完成我可以暂时转过头来,看看太昊的下一步发展了。
这时我想到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造船。
但是要大规模地制造木板船,靠码头边上那几名木匠是不够的,我得培养出大批的“专业”造船人才来,还得花费大量人力才能完成。
少昊距离码头有天然的距离优势,不利用可惜了。
所以我选择了用铜钟向少昊换人力。
回到码头边时,简单的“船筏”已经增长到了8个,太昊与大元诸城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但我要造的船却不仅是用于个用途。
大夏城那边,木驼的建设工作已经初见成效,眼下已经有近2000人住进了大夏城,公孙氏的城里更是具有不低于太昊的人口规模,牛神山下,姜氏新城据说已经住进了约7000人,而进一步的人口集中还在扩大中。
如此大规模的人口集中为原始文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却提出了对交流与交通的空前需求,从太昊的工业产品到盐湖的产出,到各部族间的人员来往,目前都还受限于大河的制约,没有船,就只能在大河浅处涉水,再绕山过谷,才能在太昊与诸部间建立密切的联系,时间和空间都消耗极大。
进一步讲,万一翟族来犯,要想增援北方诸部族,也需要大量时间才能将消息传来,并将援兵送过去。
有了船,文明才能真正地不再受到大河的制约,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族长要在码头住一段时间?”风舟搓着手确认。
“嗯!”我点头“给我准备一些纸和墨。”
这一次不打算用毛笔画图了,所以没有让风舟准备毛笔。而我计划,是用“鸡毛笔”来画图,这样线条可以更精细一些。
上次参加造“船筏”的几名匠人都进入了我的“太昊船开发办公室”
我要求他们按我画的图,准备小型的木板,先做出船模来,再按比例放大。
第一艘由我设计地船是平底船,在头、尾部分增加了用于破水和稳定船身的龙骨突起,从上往下看,总体上已经是枣核形。中间部分较平直,两头收小。总长度大约10米,宽约三米,中间有敞开的简单船仓。深度在1米左右。船仓每三米左右用板隔开,确保一仓进水时,其他仓还能正常工作,船不会快速下沉。
按后世的标准,这东西只能叫“舟”但我加上了一个在“船”上才有的东西——舵!
有了这东西,船在水里的稳定性将大为增加。
为了解决防渗水的问题。我采用了两个方案:一是在木板连接处设计了类似后世的木地板镶嵌结构地沟槽;二是在船内层钉了一层兽皮!
这只是造船工作的第一个阶段,设计出来的船还不如之前木匠们所造的“船筏”大,但在实际应用中,相信他们会发现,形体小了很多地船,载重和稳定性都不是“船筏”所能够比拟的。
画这图,加上剖开的结构,花了我近一个星期时间。这还是得益于我在后世所学过的机械图画法训练。否则要表达这样一个较为复杂的结构,真得花不少时间。
一系列图纸共5张,贴在了“太昊船开发办”的墙上。
所有匠人按我的要求,先将图纸看懂。尽管我在设计期间已经让他们参与了绘图过程,但基本上都是由我在执笔,他们只是旁观、提问和讨论而已,还需要一点时间消化吸收。
三天以后,每一名匠人都在我地提问考核下过了关,对船身上的每一个构件都了如指掌,对连接部分的处理和安装也能说得头头是道,才真正进入了“造模”阶段。
此时太昊城中已经按我的要求,在给少昊铸铜钟的同时,将我所需要的50把铜锯送了过来。
但这个时候还不能全部用了,匠人们只取用了其中8把。
“模型船”长度约2米,高30厘米左右,30多人花了大约10天时间才造出来,而这还是在我全力指导的情况下。
这下子码头上的匠人们才明白,造船是一项何等浩大地工程。
“族长,俺们这点人手根本不够啊!”风舟诉苦道。
“不用担心!”我拍拍他地肩“叫人到少昊去,告诉赢济——我要的人手得给我送过来了,这一次我先要100名!”
少昊族人在赢坷的带领下到了码头边此时“太昊船模”已经通过了下水测试,正在“开发办”里检验渗水的情况。
“这就是族长所说地‘船’?”赢坷对这个东西颇感举趣。
太昊族长无所不能,造出点特别的东西也在情理之中,但这个两米多长的东西究竟能做什么用呢?
“坐在这个‘船’里,就能轻易地渡过大河,以后少昊到太昊更方便了!”风舟在一边解说。
“这么小的东西能渡过大河?”赢坷瞪大了眼睛。
呵呵,不仅要渡过眼前的大河,过两年,我还指望它能渡过南方的大江呢!
“这么小的当然不行,可是我要做的更大得多!少昊族人会参加这个工作,将来的船是这个模型的5倍以上!”赢坷对这个说法没有概念,制造“模型”的方法在原始时代还太超前了一些,但后世的许多大型装备、建筑都是先做了模型才做实物的,像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还有几乎在奴隶社会后期以后所有的大型宫殿建筑群,都做了模型。
有了人手,造船工程得以迅速实施,新增的上百劳动力和原来的码头上的太昊族人一起,投入到紧张的伐木、锯板工作中去。
眼下太昊的铸锯工作已经得到很大改进,新铸出来的锯长度已经达到1米2左右,并且普遍采用了双人持锯的“对锯”方式,劳动效率大为提高。
但长锯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容易“脆断”!——锯着锯着,就从中间断开了,两截锯只能当成板锯用,或者就只能报废重铸。
十来天以后,搞得我也烦了,光送锯就让骑兵跑了好几趟,所有的锯几乎都换了一遍,有的锯已经换了两遍。
“叫土鲁过来——在码头铸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