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天子赐以国姓,对臣子而言,是莫大的荣耀。
有再多疑问,也要暂时压下,先领旨谢恩,叩谢圣上,再到有司办理相关手续。
被永乐帝赐姓的人不少,如郑和,白彦回。
被改名的也不缺,如杨荣。
但自永乐帝登基,被赐国姓的,满打满算,孟清和是第一个。
沈瑄的父亲沈良,同太-祖高皇帝诸多义子一样,都曾改姓朱。洪武帝定鼎天下,念及亲亲之情,令诸义子复宗祠,改祭祀,归本姓。但其本质上,已同一般的勋贵完全不同,仍能算入皇室成员。
孟清和得赐国姓,虽和沈瑄情况不同,实质上的好处也绝非普通的升官封爵可比。
没国姓,封爵也是合同工。
有了国姓,不犯大错,就相当于捧上了铁饭碗。
听完道衍的一番宣讲,孟清和的表情有片刻呆滞。
道衍捻着佛珠,笑得无比高深。
孟清和捧头,很是纠结。
因在沈瑄嘴里没问出答案,才趁着北归之前来见道衍,讨个主意。
结果来了还不如不来,问出的答案,当真让他压力山大。可以想见,这份荣耀背后会有多少人对他羡慕嫉妒恨,从身后飞来的小X飞刀绝不会少。
加上和汉王赵王的关系“莫逆”,如陈瑛一般挥舞着拳头-欲-将他打倒的正义人士,绝不会少。粗略估计,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他就是个靶子,明晃晃的,等着拿刀戳。
看来,和宦官锦衣卫结下深厚的友谊是必须的。甭管身后名声如何,保住脑袋护住脖子才是根本。
佞臣,奸臣。
四个大字早就刻在了他的脑门上。
孟清和撇嘴,既然都盖了戳,还用得着东想西想?只要永乐帝要用他,自己也谨慎些,不犯太大的错误,谁想揪他的小辫子,找他麻烦也不是那么容易。
大不了剃光头,没头发,还怎么揪!
参考一下道衍的形象,顿时打了个激灵。光头形象,委实太考验头型,还是不剃的好。
两人说话时,一个从三头身长到四头身的小沙弥提着水壶走了进来。
孟清和瞅瞅道衍,大和尚八风吹不动,眯眼看着小沙弥摇摇晃晃的走着,丝毫没有帮忙的意思。
压榨-童-工啊!
孟清和实在看不下去了,站起身,从小沙弥手里接过水壶,又从怀里取出个荷包,背着道衍,塞进小沙弥的手里。
眨眨眼,国公府的糕点,一般人吃不到,小师傅快去和好朋友分享一下。
小沙弥捧着糕点,笑着点头,圆脑门大眼睛,嘴里缺了两颗门牙,怎么看怎么好玩,无比的讨人喜欢。
用了十二分的力气,孟清和才勉强控制住爪子,没在白面团子上捏一下。
转头鄙视道衍,从上回见这个小沙弥,这么长时间,个头才长了这么点,一定是被大和尚压榨所致!
“了悟有慧根,需多加磨练教导。”道衍捻着佛珠,语气颇为惋惜,“徒儿也有慧根,若是能放下尘俗,同贫僧一起出家,他日必能有大成。”
打住!
孟清和立刻后退一步,表情无比严肃,坚定摇头。
他还有大好人生,有美人相伴,脑袋被门板夹了才出家当和尚。
再者说,永乐帝都下令大和尚还俗了,别看还剃着光头,烫着戒疤,穿着僧衣,度牒都没了,还慧根什么慧根?
“在下多谢大师解惑,就此别过,他日再见。”
见道衍很有长篇大论的架势,孟清和自知不能多留,立刻脚底抹油。
他没出家的兴趣,一点也没有!
“好徒儿,”道衍叫住了孟清和,“且记为师一句话,前路多艰,需保持本心不变,忠君恤民,必能跨越万难。”
孟清和停住脚步,真心诚意的向道衍行礼,“多谢大师。”
道衍微微一笑,小样儿,以为师几十年的道行,还降服不了一个徒弟?
孟清和自然不知道衍在想什么,如果知道……又不能对这和尚怎么样,该谢也要谢。
一则,道衍为他指点迷津,实是出于好意。
二则,和旁人辩论,他多少还有胜算,和道衍?基本只有被虐的份。
识时务者为俊杰,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政-治-考-验和朝-堂-斗争,孟清和十分清楚,有些时候,就该拉下脸皮俊杰一回。
离开道衍寄居的僧院,不出意外,见到了等在院门前的小沙弥。
四头身旁边还站着两个三头身,见到孟清和,都中规中矩的合掌,“谢过施主。”
一个三头身嘴边还沾着点心渣,孟十二郎反射性朝怀里摸,什么都没摸到,尴尬的笑笑,下次一定多带几包!
和尚吃素,小沙弥自然也尝不到肉味。
想想三头身像个圆兔子似的抱着白菜啃,捂脸,泪目,于心何忍!
孟清和咬牙,要不要给寺院捐赠个专做点心的膳房?以自己的家底,完全不成问题。
不过,寺庙接受这样的捐赠吗?
同三个小沙弥道别,孟清和怀着心事走出了山门。殊不知,在他离开后,永乐帝推开侧门,出现在了道衍的僧房中。
道衍仍是双目微合,捻着佛珠,念着心经。
朱棣却是表情严肃,眼中偶尔闪过一丝复杂。
瑄儿坦言时,他起过杀心。若非道衍进言,刀子已经落下去了。如今来看,成全了瑄儿,也未尝不可。
虽说是成全了,可想起某个熊孩子,朱棣又开始手痒,果然应该叫到宫-里-再抽一顿!
坐到蒲团上,看着一脸泰然的道衍,朱棣突然气不打一处来。
道衍睁开眼,“阿弥陀佛,时辰已到,贫僧该去翰林院了。监督解学士修书,乃陛下委以重任,贫僧定当竭尽所能,不负陛下所托。”
简言之,他要换衣服上工了,工作是陛下安排,绝不能有丝毫懈怠,实在没时间接待陛下您了,还请陛下恕罪。
朱棣:“……”
这和尚是故意的?
绝对是!
永乐二年六月,宁王世子朱盘烒,周王世子朱有炖来朝。
宫内设宴,尚未离京的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定国公沈瑄皆在席,出乎预料的是,宫宴中竟然还有孟清和的席位,就安排在沈瑄下首。
内侍引领孟清和就坐,一瞬间刺过来的目光,几乎把孟清和扎成筛子。
饶是抗压能力再强,也免不了手心冒汗。
内侍到伯爵府宣旨,孟清和以为是普通的宫宴,根本没有细想,不想却是皇室的家宴。
大殿中,除了皇帝皇后,就是皇子公主,藩王世子,驸马仪宾。
沈瑄是皇帝的义子,自然算永乐帝自己人,自己在这,算怎么回事?
想走走不了,留下又实在难受,这哪里是吃饭,分明是受罪!
幸好尴尬的情况没有持续多久,成国公朱能,魏国公徐辉祖,武阳侯徐增寿,信安伯张辅陆续出现,得知皇室家宴,也会宣亲厚的臣子出席,孟清和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擦擦汗,好歹不是他一个,虚惊一场。
永乐帝和徐皇后对两位藩王世子都十分亲切,尤其是朱盘烒,永乐帝拍着侄子的肩膀,大抒特抒对兄弟的想念。
“你父近来可好?”
“吃的可好?睡的可好?”
“闲暇之时可有什么业余爱好?”
“朕的旨意收到了?那就好,咱们是一家人,有需要都可以向朕开口。”
面对朱棣一连串的关怀问候,朱盘烒应对得十分得体,朱棣也不免感叹,弟弟有了个好儿子。
自从被老爹朱权抄起凳子狠揍一顿之后,朱盘烒很快成长了起来。若非如此,朱权绝不放心让他自己进京朝拜。毕竟,朱权目前只有这一个儿子,朱盘烒出了丁点意外,他哭都没地方哭去。
“回陛下,臣父一切都好。感念陛下隆恩,命臣进京朝拜,并以新编佾舞进贺皇后殿下千秋节。”
听到朱盘烒的一番话,朱棣扶须而笑,大声赞好。
朱高炽兄弟都没多大兴趣,朱高炽喜读书,朱高煦朱高燧喜兵法武艺,便是宫中乐舞,也极少见他们多看一眼。
周王世子朱有炖却眼睛亮了,不是碍于场合,怕会立刻上前询问。
儿子爱好文艺不爱武艺,喜欢和乐工混在一起,周王也没太好的办法,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到头来,只能任由他去。
宴会开始,乐工鱼贯而入,裹青罗包巾,着青红色罗销金胸背袄,混金铜袋,红罗褡愬,云头皁靴,进殿之后,跪拜天子,随后起身,在乐器前,或站或坐。
歌工,引舞随后入殿,均佩中华统一巾,红罗生色大袖衫,另有和声郎:戴皁罗阔带巾,着青罗大袖衫,涂金束带,脚蹬皁靴,位在歌工之后。
乐声起,乐舞生先拜天子,继而起舞。
孟清和端正的坐着,心中对后世的某些XX剧唾弃一万遍。
皇帝设宴,美女成群?
错,大错特错!
看到没,奏乐的是男的,伴乐的是男的,跳舞的,同样是男的!
作为殿内侑食乐,宫宴第一舞,《平定天下之舞》歌颂的是太--祖-高皇帝起兵,逐鹿天下,北征大漠的英勇事迹。
乐舞生着皮甲,手执兵戈,伴着乐声,舞中带着刚劲,面容俊朗,英武豪迈。
鼓乐声中,似能闻听朔北的狂风。
乐舞生的动作愈发刚劲,孟清和的思绪不由得飘远。
回想起往昔的边塞生活,最先涌入脑海的,竟然是阴阳生招魂的祭词。
开平城外,荒郊之地,白幡随风飘飞,悠长的调子,沙哑的哭声,那是孟清和第一次面对同袍的死亡,每次忆起,心都似被血淋淋的剖开。
初到开平卫时,将自己拉上城头的马总旗,是否魂已归乡?
乐声激昂,孟清和的心更加难以平静。
一将功成万骨枯。
从戍边到靖难,从北平走到南京,又从南京走到大宁。
恍然回首,已是经年。
这是真实,不是一场梦幻。
思及昔日同袍,如今还在的又有几人?
神情有些木然,眼圈却开始发红,还没举杯,就已经醉了?
心思浮动间,乐工已换了调子。
从激昂变得厚重,孟清和倏然回神,按了按额角,发现沈瑄正在看他。
“可是哪里不适?”
“没有。”孟清和不想在这样的场合过于引人注目,低声道,“不用担心,我一会就好。”
纵然如此说,沈瑄仍握了一下孟清和的手腕,“有事告诉我。”
“恩。”
两人的交谈只是瞬间,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在《天命有德之舞》之后,朱盘烒特献上新舞,伴随着身姿曼妙的引舞入殿,孟清和的神经也为之一松。
当真没想到,光着膀子上战场的宁王,竟然还有如此才能。
或许是为了让朱棣安心,凡是被另封的藩王,如宁王,代王,齐王,岷王,谷王等,都在不停发掘打仗以外的各项才能。
著书立说,诗词歌赋,种田养花,俗乐杂曲。
总之,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总要有个寄托。
丰富精神生活最安全,只要不像宁王父子玩魇-镇,皇帝压根不会管。
丰富物质生活风险比较大,如谷王买卖人口,岷王建造豪宅,代王收两茬税,都被皇帝严令斥责过。
作为朱老四的兄弟,经历过建文朝的风风雨雨,基本没有不识趣的。
因魇镇一事被天子斥责,宁王朱权特命世子进京,以徐皇后千秋节为名献舞。为的是向皇帝表明态度,当初共分天下一事,他早就忘了。如今对军事也不感兴趣,只一心从事文化艺术创作,所以,陛下大可放心。
朱棣相信与否,不是朱权能够左右的。但朱权的态度摆出来,的确为儿子的京城之行铺平了道路。
宫宴之后,永乐帝赏赐朱盘烒和朱有炖各纱二十匹,纻丝二十匹,彩绢二十匹,钞万锭,及罗帕金扇等物。
宁王世子和周王世子入宫拜谢,龙心大悦,命二人留京至八月,再行折返。
当月,天子下令南京工部营造平王府,北京工部造汉王府和赵王府,并令工部督改定国公府。
王府尚未动工,却有御史上疏弹劾,定国公府改建违制。朱棣直接一巴掌打回去,朕批准的,哪凉快哪歇着去!
弹劾奏疏被驳回之后,沈瑄上疏,府邸改建已成,请归北京。
意思很明白,反正公侯的府邸都是前后三堂,三门九架,差别不大,与其整日被御史盯着,不如干脆不动,只换一块门匾,万事大吉。
既然不在南京久住,大面上过得去就行。
“去岁今春,鞑靼数败瓦剌,鬼力赤有意北进,也孙台,阿鲁台,马儿哈咱妄图南下。入秋之时,即为鞑子寇边之机。为保边塞不失,请陛下准臣北归。”
朱高煦和朱高燧随后上表奏请归藩。
朱高煦放不下他的田,朱高燧放不下他的互市。
工部上言,王府没建好?
没关系,都司衙门挤一挤。
礼部表示,亲王仪仗要备好?
不必,几匹快马引路,红罗曲盖,王旗一打即可,其余的红纸灯笼,杖鼓面板,完全用不上,拖时间,费事。
不和礼仪?
礼仪也是人定的!孤又没违制,你管得着吗?
一番争论,永乐帝站在了儿子一边。
朱高煦和朱高燧得以轻车简从,赶在七月前出行。汉王妃和赵王妃没有随行,王府还没建好,总不能一起到都司衙门里挤一挤吧?
兄弟俩的家眷,至少要到年底才能北上。对此,朱高煦和朱高燧习以为常,汉王妃和赵王妃不舍,却也没其他办法。
朱高炽亲自出城送兄弟北上。
圣旨许平王不就藩,并在南京和山东分别建造平王府。
希望朱高炽能登上皇位的大臣,仍有所期待,朱高炽自己却沉寂下来,便是有人再想做些什么,他不配合,也是投鼠忌器。
孟清和在沈瑄之后启程。
原本,他该和沈瑄一同北归,但边塞传来急报,沈瑄奉皇命提前出发。
孟清和只能留下,一直等到皇帝亲书的定国公府匾额挂起,才收拾行李,动身返回大宁。
临行之前,宫中又有赏赐发下,连同给沈瑄的恩赏,一同送到了孟清和面前。
看着赐给沈瑄的一箱金银,再看看自己的成捆宝钞。
孟清和很是无语。
好吧,这就是差距。
送赏的郑和告知孟十二郎,天子已下令,八月中,他将同王景弘一起领船队到琉球等国进行友好访问。
孟清和恍然,这次下东洋,应是为下西洋试水。
不晓得能不能派人蹭个船,带上些茶叶瓷器,说不定就能大赚一笔。
孟清和幻想长着翅膀的金元宝不停朝自己飞来,险些笑出声。
郑和却苦着脸,也不知这次出海,咱家能不能囫囵个的回来。
孟十二郎这才想起,眼前这位后世赫赫有名的伟大航海家,晕船!
天子赐以国姓,对臣子而言,是莫大的荣耀。
有再多疑问,也要暂时压下,先领旨谢恩,叩谢圣上,再到有司办理相关手续。
被永乐帝赐姓的人不少,如郑和,白彦回。
被改名的也不缺,如杨荣。
但自永乐帝登基,被赐国姓的,满打满算,孟清和是第一个。
沈瑄的父亲沈良,同太-祖高皇帝诸多义子一样,都曾改姓朱。洪武帝定鼎天下,念及亲亲之情,令诸义子复宗祠,改祭祀,归本姓。但其本质上,已同一般的勋贵完全不同,仍能算入皇室成员。
孟清和得赐国姓,虽和沈瑄情况不同,实质上的好处也绝非普通的升官封爵可比。
没国姓,封爵也是合同工。
有了国姓,不犯大错,就相当于捧上了铁饭碗。
听完道衍的一番宣讲,孟清和的表情有片刻呆滞。
道衍捻着佛珠,笑得无比高深。
孟清和捧头,很是纠结。
因在沈瑄嘴里没问出答案,才趁着北归之前来见道衍,讨个主意。
结果来了还不如不来,问出的答案,当真让他压力山大。可以想见,这份荣耀背后会有多少人对他羡慕嫉妒恨,从身后飞来的小X飞刀绝不会少。
加上和汉王赵王的关系“莫逆”,如陈瑛一般挥舞着拳头-欲-将他打倒的正义人士,绝不会少。粗略估计,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他就是个靶子,明晃晃的,等着拿刀戳。
看来,和宦官锦衣卫结下深厚的友谊是必须的。甭管身后名声如何,保住脑袋护住脖子才是根本。
佞臣,奸臣。
四个大字早就刻在了他的脑门上。
孟清和撇嘴,既然都盖了戳,还用得着东想西想?只要永乐帝要用他,自己也谨慎些,不犯太大的错误,谁想揪他的小辫子,找他麻烦也不是那么容易。
大不了剃光头,没头发,还怎么揪!
参考一下道衍的形象,顿时打了个激灵。光头形象,委实太考验头型,还是不剃的好。
两人说话时,一个从三头身长到四头身的小沙弥提着水壶走了进来。
孟清和瞅瞅道衍,大和尚八风吹不动,眯眼看着小沙弥摇摇晃晃的走着,丝毫没有帮忙的意思。
压榨-童-工啊!
孟清和实在看不下去了,站起身,从小沙弥手里接过水壶,又从怀里取出个荷包,背着道衍,塞进小沙弥的手里。
眨眨眼,国公府的糕点,一般人吃不到,小师傅快去和好朋友分享一下。
小沙弥捧着糕点,笑着点头,圆脑门大眼睛,嘴里缺了两颗门牙,怎么看怎么好玩,无比的讨人喜欢。
用了十二分的力气,孟清和才勉强控制住爪子,没在白面团子上捏一下。
转头鄙视道衍,从上回见这个小沙弥,这么长时间,个头才长了这么点,一定是被大和尚压榨所致!
“了悟有慧根,需多加磨练教导。”道衍捻着佛珠,语气颇为惋惜,“徒儿也有慧根,若是能放下尘俗,同贫僧一起出家,他日必能有大成。”
打住!
孟清和立刻后退一步,表情无比严肃,坚定摇头。
他还有大好人生,有美人相伴,脑袋被门板夹了才出家当和尚。
再者说,永乐帝都下令大和尚还俗了,别看还剃着光头,烫着戒疤,穿着僧衣,度牒都没了,还慧根什么慧根?
“在下多谢大师解惑,就此别过,他日再见。”
见道衍很有长篇大论的架势,孟清和自知不能多留,立刻脚底抹油。
他没出家的兴趣,一点也没有!
“好徒儿,”道衍叫住了孟清和,“且记为师一句话,前路多艰,需保持本心不变,忠君恤民,必能跨越万难。”
孟清和停住脚步,真心诚意的向道衍行礼,“多谢大师。”
道衍微微一笑,小样儿,以为师几十年的道行,还降服不了一个徒弟?
孟清和自然不知道衍在想什么,如果知道……又不能对这和尚怎么样,该谢也要谢。
一则,道衍为他指点迷津,实是出于好意。
二则,和旁人辩论,他多少还有胜算,和道衍?基本只有被虐的份。
识时务者为俊杰,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政-治-考-验和朝-堂-斗争,孟清和十分清楚,有些时候,就该拉下脸皮俊杰一回。
离开道衍寄居的僧院,不出意外,见到了等在院门前的小沙弥。
四头身旁边还站着两个三头身,见到孟清和,都中规中矩的合掌,“谢过施主。”
一个三头身嘴边还沾着点心渣,孟十二郎反射性朝怀里摸,什么都没摸到,尴尬的笑笑,下次一定多带几包!
和尚吃素,小沙弥自然也尝不到肉味。
想想三头身像个圆兔子似的抱着白菜啃,捂脸,泪目,于心何忍!
孟清和咬牙,要不要给寺院捐赠个专做点心的膳房?以自己的家底,完全不成问题。
不过,寺庙接受这样的捐赠吗?
同三个小沙弥道别,孟清和怀着心事走出了山门。殊不知,在他离开后,永乐帝推开侧门,出现在了道衍的僧房中。
道衍仍是双目微合,捻着佛珠,念着心经。
朱棣却是表情严肃,眼中偶尔闪过一丝复杂。
瑄儿坦言时,他起过杀心。若非道衍进言,刀子已经落下去了。如今来看,成全了瑄儿,也未尝不可。
虽说是成全了,可想起某个熊孩子,朱棣又开始手痒,果然应该叫到宫-里-再抽一顿!
坐到蒲团上,看着一脸泰然的道衍,朱棣突然气不打一处来。
道衍睁开眼,“阿弥陀佛,时辰已到,贫僧该去翰林院了。监督解学士修书,乃陛下委以重任,贫僧定当竭尽所能,不负陛下所托。”
简言之,他要换衣服上工了,工作是陛下安排,绝不能有丝毫懈怠,实在没时间接待陛下您了,还请陛下恕罪。
朱棣:“……”
这和尚是故意的?
绝对是!
永乐二年六月,宁王世子朱盘烒,周王世子朱有炖来朝。
宫内设宴,尚未离京的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定国公沈瑄皆在席,出乎预料的是,宫宴中竟然还有孟清和的席位,就安排在沈瑄下首。
内侍引领孟清和就坐,一瞬间刺过来的目光,几乎把孟清和扎成筛子。
饶是抗压能力再强,也免不了手心冒汗。
内侍到伯爵府宣旨,孟清和以为是普通的宫宴,根本没有细想,不想却是皇室的家宴。
大殿中,除了皇帝皇后,就是皇子公主,藩王世子,驸马仪宾。
沈瑄是皇帝的义子,自然算永乐帝自己人,自己在这,算怎么回事?
想走走不了,留下又实在难受,这哪里是吃饭,分明是受罪!
幸好尴尬的情况没有持续多久,成国公朱能,魏国公徐辉祖,武阳侯徐增寿,信安伯张辅陆续出现,得知皇室家宴,也会宣亲厚的臣子出席,孟清和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擦擦汗,好歹不是他一个,虚惊一场。
永乐帝和徐皇后对两位藩王世子都十分亲切,尤其是朱盘烒,永乐帝拍着侄子的肩膀,大抒特抒对兄弟的想念。
“你父近来可好?”
“吃的可好?睡的可好?”
“闲暇之时可有什么业余爱好?”
“朕的旨意收到了?那就好,咱们是一家人,有需要都可以向朕开口。”
面对朱棣一连串的关怀问候,朱盘烒应对得十分得体,朱棣也不免感叹,弟弟有了个好儿子。
自从被老爹朱权抄起凳子狠揍一顿之后,朱盘烒很快成长了起来。若非如此,朱权绝不放心让他自己进京朝拜。毕竟,朱权目前只有这一个儿子,朱盘烒出了丁点意外,他哭都没地方哭去。
“回陛下,臣父一切都好。感念陛下隆恩,命臣进京朝拜,并以新编佾舞进贺皇后殿下千秋节。”
听到朱盘烒的一番话,朱棣扶须而笑,大声赞好。
朱高炽兄弟都没多大兴趣,朱高炽喜读书,朱高煦朱高燧喜兵法武艺,便是宫中乐舞,也极少见他们多看一眼。
周王世子朱有炖却眼睛亮了,不是碍于场合,怕会立刻上前询问。
儿子爱好文艺不爱武艺,喜欢和乐工混在一起,周王也没太好的办法,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到头来,只能任由他去。
宴会开始,乐工鱼贯而入,裹青罗包巾,着青红色罗销金胸背袄,混金铜袋,红罗褡愬,云头皁靴,进殿之后,跪拜天子,随后起身,在乐器前,或站或坐。
歌工,引舞随后入殿,均佩中华统一巾,红罗生色大袖衫,另有和声郎:戴皁罗阔带巾,着青罗大袖衫,涂金束带,脚蹬皁靴,位在歌工之后。
乐声起,乐舞生先拜天子,继而起舞。
孟清和端正的坐着,心中对后世的某些XX剧唾弃一万遍。
皇帝设宴,美女成群?
错,大错特错!
看到没,奏乐的是男的,伴乐的是男的,跳舞的,同样是男的!
作为殿内侑食乐,宫宴第一舞,《平定天下之舞》歌颂的是太--祖-高皇帝起兵,逐鹿天下,北征大漠的英勇事迹。
乐舞生着皮甲,手执兵戈,伴着乐声,舞中带着刚劲,面容俊朗,英武豪迈。
鼓乐声中,似能闻听朔北的狂风。
乐舞生的动作愈发刚劲,孟清和的思绪不由得飘远。
回想起往昔的边塞生活,最先涌入脑海的,竟然是阴阳生招魂的祭词。
开平城外,荒郊之地,白幡随风飘飞,悠长的调子,沙哑的哭声,那是孟清和第一次面对同袍的死亡,每次忆起,心都似被血淋淋的剖开。
初到开平卫时,将自己拉上城头的马总旗,是否魂已归乡?
乐声激昂,孟清和的心更加难以平静。
一将功成万骨枯。
从戍边到靖难,从北平走到南京,又从南京走到大宁。
恍然回首,已是经年。
这是真实,不是一场梦幻。
思及昔日同袍,如今还在的又有几人?
神情有些木然,眼圈却开始发红,还没举杯,就已经醉了?
心思浮动间,乐工已换了调子。
从激昂变得厚重,孟清和倏然回神,按了按额角,发现沈瑄正在看他。
“可是哪里不适?”
“没有。”孟清和不想在这样的场合过于引人注目,低声道,“不用担心,我一会就好。”
纵然如此说,沈瑄仍握了一下孟清和的手腕,“有事告诉我。”
“恩。”
两人的交谈只是瞬间,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在《天命有德之舞》之后,朱盘烒特献上新舞,伴随着身姿曼妙的引舞入殿,孟清和的神经也为之一松。
当真没想到,光着膀子上战场的宁王,竟然还有如此才能。
或许是为了让朱棣安心,凡是被另封的藩王,如宁王,代王,齐王,岷王,谷王等,都在不停发掘打仗以外的各项才能。
著书立说,诗词歌赋,种田养花,俗乐杂曲。
总之,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总要有个寄托。
丰富精神生活最安全,只要不像宁王父子玩魇-镇,皇帝压根不会管。
丰富物质生活风险比较大,如谷王买卖人口,岷王建造豪宅,代王收两茬税,都被皇帝严令斥责过。
作为朱老四的兄弟,经历过建文朝的风风雨雨,基本没有不识趣的。
因魇镇一事被天子斥责,宁王朱权特命世子进京,以徐皇后千秋节为名献舞。为的是向皇帝表明态度,当初共分天下一事,他早就忘了。如今对军事也不感兴趣,只一心从事文化艺术创作,所以,陛下大可放心。
朱棣相信与否,不是朱权能够左右的。但朱权的态度摆出来,的确为儿子的京城之行铺平了道路。
宫宴之后,永乐帝赏赐朱盘烒和朱有炖各纱二十匹,纻丝二十匹,彩绢二十匹,钞万锭,及罗帕金扇等物。
宁王世子和周王世子入宫拜谢,龙心大悦,命二人留京至八月,再行折返。
当月,天子下令南京工部营造平王府,北京工部造汉王府和赵王府,并令工部督改定国公府。
王府尚未动工,却有御史上疏弹劾,定国公府改建违制。朱棣直接一巴掌打回去,朕批准的,哪凉快哪歇着去!
弹劾奏疏被驳回之后,沈瑄上疏,府邸改建已成,请归北京。
意思很明白,反正公侯的府邸都是前后三堂,三门九架,差别不大,与其整日被御史盯着,不如干脆不动,只换一块门匾,万事大吉。
既然不在南京久住,大面上过得去就行。
“去岁今春,鞑靼数败瓦剌,鬼力赤有意北进,也孙台,阿鲁台,马儿哈咱妄图南下。入秋之时,即为鞑子寇边之机。为保边塞不失,请陛下准臣北归。”
朱高煦和朱高燧随后上表奏请归藩。
朱高煦放不下他的田,朱高燧放不下他的互市。
工部上言,王府没建好?
没关系,都司衙门挤一挤。
礼部表示,亲王仪仗要备好?
不必,几匹快马引路,红罗曲盖,王旗一打即可,其余的红纸灯笼,杖鼓面板,完全用不上,拖时间,费事。
不和礼仪?
礼仪也是人定的!孤又没违制,你管得着吗?
一番争论,永乐帝站在了儿子一边。
朱高煦和朱高燧得以轻车简从,赶在七月前出行。汉王妃和赵王妃没有随行,王府还没建好,总不能一起到都司衙门里挤一挤吧?
兄弟俩的家眷,至少要到年底才能北上。对此,朱高煦和朱高燧习以为常,汉王妃和赵王妃不舍,却也没其他办法。
朱高炽亲自出城送兄弟北上。
圣旨许平王不就藩,并在南京和山东分别建造平王府。
希望朱高炽能登上皇位的大臣,仍有所期待,朱高炽自己却沉寂下来,便是有人再想做些什么,他不配合,也是投鼠忌器。
孟清和在沈瑄之后启程。
原本,他该和沈瑄一同北归,但边塞传来急报,沈瑄奉皇命提前出发。
孟清和只能留下,一直等到皇帝亲书的定国公府匾额挂起,才收拾行李,动身返回大宁。
临行之前,宫中又有赏赐发下,连同给沈瑄的恩赏,一同送到了孟清和面前。
看着赐给沈瑄的一箱金银,再看看自己的成捆宝钞。
孟清和很是无语。
好吧,这就是差距。
送赏的郑和告知孟十二郎,天子已下令,八月中,他将同王景弘一起领船队到琉球等国进行友好访问。
孟清和恍然,这次下东洋,应是为下西洋试水。
不晓得能不能派人蹭个船,带上些茶叶瓷器,说不定就能大赚一笔。
孟清和幻想长着翅膀的金元宝不停朝自己飞来,险些笑出声。
郑和却苦着脸,也不知这次出海,咱家能不能囫囵个的回来。
孟十二郎这才想起,眼前这位后世赫赫有名的伟大航海家,晕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