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三章闪电战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两百三十三章闪电战
1919年,被废黜的朝鲜国王李熙突然死去,中华帝国驻朝鲜总督发出讣告,宣称高宗李熙是患脑溢血不治而亡,准备在三月三号为其举行国葬。但是,世上总有不透风的墙,李熙的死因还是被传了出去。
19第二届万国和平会议,朝鲜高宗李熙派使者去海牙参加,要求各国承认朝鲜独立,废除中华帝国的“保护”
不过此时正逢国际局势紧张之时,中华帝国的国力如日中天,当然就没有国家愿意为朝鲜出头。
虽然李熙的做法没有起到效果,但这无疑就触犯了以罗凯为首的中华帝国的底线,罗凯把朝鲜总督撤职后立刻就令人软禁起李熙,强迫其退位,到了1919年干脆一杯毒酒解决掉所有隐患。
不过,高宗皇帝在位数十年,他被毒死的消息传开后在朝鲜人民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一些朝鲜人决定在国葬的那一天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民族独立运动。
朝鲜民族党甚至起草了一份独立宣言书,向巴黎和会、美国总统威尔逊和中华帝国政fu发出呼吁,要求给予朝鲜独立,并且还准备在汉城举行大规模的和平示威。
朝鲜留中学生在北京发表宣言,号召人民“为自由而溅其热血”得到国内学生的响应,揭开了独立运动的序幕。以孙秉熙等人为代表的朝鲜民族主义者积极活动,希望依靠帝国主义的“民族自决论”来谋求独立。
孙秉熙等事先与学生商定,利用高宗国葬之机,于3月3日下午2时在汉城塔洞公园集会,发表独立宣言,举行游行请愿。但举事前,这些人却慑于人民高涨的革命气势,不敢参加群众集会。而躲到一家饭馆里,把事先拟好的独立宣言书宣读一遍后,向总督府警务总监部自首。
学生和市民等没有被他们的变节行为所动摇,纷纷涌上街头,当众宣读独立宣言书,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参加人数达30多万,并同前来镇压的中**警进行搏斗。当天,平壤、元山等地也同时举行示威和暴动。3月中旬,斗争浪潮迅速推向全国城乡,工农大众成为主力,暴动的人民到处袭击政fu大楼,破坏交通,处决官吏、走狗和恶霸地主,把运动推向高潮。全国有11个府、206郡,200多万人示威和暴动。海外侨民也举行示威游行,响应国内的斗争。
不过,人民群众与殖民当局的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因而在罗凯调派来的武装镇压下失败了。
另一边,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签订摩德洛斯停战协定后,面临着亡国的民族危机。英法意等国利用战胜国地位,开始实施大战期间缔结的瓜分奥斯曼帝国的密约。1919年5月15日希腊占领伊兹密尔,使民族灾难空前严重。
1919年5月19日凯末尔?阿塔图尔克来到安纳托利亚,着手组织全民族的抵抗运动。
1920年4月23日凯末尔在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组成了以他为首的政fu。同时确认“主权在民”的原则,宣布苏丹政fu3月16日以后与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法令无效。在1921年1月10日和3月31日~4月1日两次伊诺努战役中,新建的土耳其军队击退希腊军队进攻。同年8~9月,在萨卡里亚河战役中土军粉碎了希军占领安卡拉的企图。1922年8月26日,土军对希军发动全面反攻,9月9日收复伊兹密尔,9月18日在安纳托利亚的希腊军队完全被肃清。1923年7月24日协约国被迫与土耳其签订洛桑条约,承认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1922年11月1日大国民议会决定废除苏丹制,从此结束了奥斯曼皇室长达600年的封建统治。
凯末尔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君主**和神权统治,建立了土耳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主共和国。
凯末尔革命的胜利,使土耳其摆脱了民族危机,为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创造了前提条件。建立民族国家体系,是20世纪亚洲非洲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趋势。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开创了这一趋势的先声。
在印度,独立的声音同样愈演愈烈。加1899年g。n。寇松勋爵任英印总督。他采取一系列反动措施,企图扼杀民族运动。其重要措施是把孟加拉分割为东孟加拉和西孟加拉两个省
于是孟加拉人民掀起了反孟加拉分割斗争。1905年8月7日加尔各答万人大会决定以抵制英货和开展自产运动迫使英撤销分割孟加拉计划。10月16日分割法生效当天,加尔各答举行“国丧日”全城总罢业。以蒂拉克为首的极端派提出“斯瓦拉吉”、“斯瓦德希”、抵制英货和民族教育4点纲领,力争把运动引向革命道路。他们把抵制扩大到其他省,主张不仅抵制英货,还要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实行全面抵制。1905年末,蒂拉克进而提出消极抵抗策略,作为争取实现“斯瓦拉吉”的道路。
1906年运动扩展到全印。在孟加拉,提出反对种族歧视的政治要求,农民也踊跃参加各种集会。到处出现工会农会组织。1905~1906年,孟加拉、马哈拉施特拉出现秘密革命组织,参加者是一批不满国大党政策、主张以武装斗争谋求印度解放的ji进青年,1906年国大党年会首次通过争取印度自治决议,还通过争取“斯瓦德希”抵制英货和民族教育的决议。
1907年运动进一步发展。在旁遮普,为反对殖民当局提高土地税和增加水税,极端派领导人拉伊、a。辛格领导农民进行抗税斗争。第的群众同警察发生武装冲突。为抗议当局迫害运动领导人,加尔各答群众9月至10月接连举行集会示威,10月初的示威演变成街垒战。
殖民当局实行分化瓦解政策。1906年英国自由党政fu宣布准备实行立法会议改革,扩大印度人代表名额。温和派于是与当局妥协,在1907年国大党年会上制造分裂,把极端派排除出国大党,另行制定党章,规定印度自治的目标只能靠当局逐步的改革来实现。
1908年殖民当局逮捕南印度极端派领导人契?皮莱,封闭进步报刊,颁布刑法补充条例,取缔义务纠察队,最后,以“煽动叛乱”罪,逮捕蒂拉克,判处6年监禁。1908年7月23~28日孟买10万工人举行6天的政治总罢工,抗议对蒂拉克判刑。最终,由于双方力量的悬殊导致独立运动失败。
不仅是朝鲜、土耳其和印度,在世界各地,反抗帝国主义的声音此起彼伏。
北京。
罗凯站在一副巨大的世界地图前面,久久不语。非常时期行非常手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关系的社会化随之发展,垄断组织的统治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资本主义就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不过走帝国主义的道路并非长远之计,罗凯开始为中华帝国的未来谋出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出现极不平衡的繁荣。美国靠对德国贷款和国内信贷消费造就经济繁荣,法国靠巨额赔款和贸易保护取得经济增长,英国经济则在国际竞争中衰落,经济停滞,脆弱而缺乏竞争力的德国在接二连三的危机中震荡。中华帝国虽依靠外债更新了工业设备,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这种极不平衡的繁荣终于以一场大萧条告终。
美国的繁荣不仅建立在新兴工业的蓬勃发展上,也建立竞争对手的牺牲和信贷增长上。从1924年到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为35亿美元。1926年,70%的汽车是通过赊销实现的。更重要的是,美国工业品价廉物美,国际竞争力强劲,工业品出口越来越多,进出口相抵年年顺差,数值由三、四亿美元至十亿美元不等,积累起强大的资本赢余。
1929~1933年,风云突变,作为世界经济领头羊的美国需求和个人消费下降,生产过剩,投资锐减,进口能力严重萎缩,大幅度减少了初级产品,特别是从墨西哥、智利、玻利维亚等国的农产品和矿产品的进口。1929—1932年,由于贸易需求锐减和出口产品价格猛跌,拉美国家的出口额下降了65%。对外依存度越高的国家受贸易危机的影响越重,同l925—1929年相比,1930~1934年智利进出口分别下降了48%和33%,这两项比重均大大高于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当时拉丁美洲是不发达地区中与国际分工体系联系最紧密的地区,所有现代化部门都与外贸有关,经济危机通过贸易蔓延到各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
世界出口量减少了25%,出口价格总水平下降了30%,从而使世界贸易总额的下降幅度超过50%。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在致命一天到来前的18个月里,华尔街股票市场的牛市似乎是不可动摇的,随着投机者大量蜂拥进股市追求快速、大量的利润,一些主要工业股票的价格竟翻了一倍多。一段时间以内,每天的成交量多达500万股。随着投资者大把将钱撒进股市,一些基金也急忙从利润较低的投资领域撤出转向股市。欧洲的资金也洪水般涌进美国,银行总共贷款约80亿元供给证券商用以在纽约股票市场进行交易。赫伯特-胡佛当选总统之后不久,曾试图通过拒绝借款给那些资助投机的银行来控制股市,但股价仍不断猛涨,到1929年9月3日到达历史最高点。当天一天的成交量便超过800万股。
同月,股市价格首次开始出现下挫,但专家和政fu的声明却向公众保证,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可他们大错特错了。在10月24日,股市掉落到谷底。随着股市以平均每天18点的速度狂泻,惊慌失措笼罩了华尔街。由于投机者们蜂拥着争取在股价跌得更低之前卖出手中的股票,股票行情自动收录机已跟不上股市迅速下跌的行情。仅10月24日一天,便发生了1200万笔交易,一个由银行组成的联盟迅速采取行动以控制局势,但这仅仅是暂时的拖延。股价不久便又开始了无情的下跌,到10月29日甚至骤然下跌了平均40个百分点。随着一些主要股票的价格缩减超过2/3,在大崩溃的头一个月便有260亿美元在股市化为乌有。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眼睁睁看着他们一生的积蓄在几天内烟消云散。但这仅仅是大萧条的第一轮可怕打击。
过去,美国也曾经历过股市恐慌与金融萧条,但没有一次像这一次一样对美国普通市民的生活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因为紧接而来的大萧条将使大部分人身陷困难。
危机爆发后,美国政fu延续自由放任政策,胡佛总统反对由政fu采取大规模的救济措施,认为只要把失业、救济等问题交给各种非政fu的慈善组织去处理,危机很快会过去,结果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据当事人回忆,1只羊的售价是1美元,但送到市场上的费用需要1。1美元。大量的谷物烂在地里,没人收割,大批牲畜被活埋或被杀死,牛奶喝咖啡被倒进河里。
金融危机是20世纪一次空前的大灾难,也催生了日后的变革,由于经济危机,2万多家美国企业投资中华帝国,极大的帮助其从被孤立的世界里强大起来。并且经济危机还导致了希特勒的上台和被崇拜,殖民地纷纷独立,新格局渐渐显出雏形。
由于中华帝国政fu干预经济政策,经济蒸蒸日上。中华帝国在侵略亚洲国家的同时,美英等国禁止向中华帝国输送石油战略物资,导致中华帝国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于是中华帝国不得不对外扩张,中华帝国和列强的矛盾渐渐增加。
1932年夏天,德国举行国会选举,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功架政权。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取缔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
1934年,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集总统、总理、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加强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合约,放手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
1936年,德国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践踏凡尔赛合约。
1938年,在靠近德捷边境的捷克苏台德区,有300多万日耳曼人。一方面,希特勒利用这地区居民和德国人同一种族的关系,在那里搞了纳粹党组织,并指挥他们不断制造事端,要求“自治”实际上是脱离捷克斯洛伐克,归附德国。
另一方面,希特勒叫嚷着不能容忍有人“欺侮”德国境外的日耳曼人,要替他们“伸张正义”他扬言要发动战争,又大规模的向德捷边境调集军队,拟定了“绿色计划”准备10月1日为进攻捷克的日子。
眼看兵临城下,捷克政fu自然不愿任人宰割,也加强了边界的作战兵力。两军对峙,战争似乎就要一触即发了。在这危急时刻,最伤脑筋的是英法等国的领导人,英国首相张伯伦彻夜不眠。
1938年9月13日晚上,希特勒收到张伯伦一份十万火急的电报,电文是:“由于局势越来越严重,我有意前来看你,以寻求和平解决的办法。我想乘飞机前来,并准备明天动身。”堂堂的大英帝国首相,为何要如此迫不及待地求见希特勒呢?
原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捷克在英法保护下恢复了主权,同英法都订有互助同盟条约,如果德国和捷克交战,英法按照条约必然卷入战争,西欧的战火将蔓延开来。由于考虑自身的利益。张伯伦紧张万分,法国首相达拉第也胆战心惊,达拉第打电报给张伯伦,催他去见希特勒,要他“尽可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第一次坐了7个小时的飞机,在慕尼黑着陆。之后,又乘坐3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德国的斯加登拜见希特勒。
希特勒喜出望外,他正为侵略捷克的事大伤脑筋。因为当时德国实力有限,准备攻打捷克的只有12个师,而捷克却有35个装备精良的师;德国的国防军参谋部反对侵略捷克的军事冒险;如果英法坚决站在捷克一边,希特勒的如意算盘就落空了。如今张伯伦登门求和,这不是现成的敲诈机会吗?希特勒和张伯伦的谈判在一间密室秘密进行。据战后查获的当时翻译官的笔记透露,当时希特勒大谈他对德国人民、对国际和平、对德英亲善的“功劳”最后,他杀气腾腾地威胁道:
“无论用什么办法,这次都要解决捷克境内300万日耳曼人的问题,就是为此打一场世界大战,也在所不惜。”深怕战火烧身的张伯伦连忙反驳:“如果元首决定动武,那我们还有什么谈判的必要?”
希特勒猛然提问:“英国是否同意割让苏台德区?”这时的希特勒已不是谈苏台德日耳曼人自治的问题,而是赤luoluo地要求把这一地区割让给德国了。
这一问题并没使张伯伦大为吃惊,来谈判之前,他已同法国商定,两国绝不会帮助捷克作战,而且决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以求和希特勒妥协了。张伯伦慢条斯理得说:“苏台德区的日耳曼人,在德国之内还是之外,原则上对我来说是无所谓的。”这暗示他同意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了。
9月16日,张伯伦回到伦敦,当晚召开内阁会议,鼓吹只有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才能组织希特勒进犯整个捷克。第也愁眉苦脸地赶到伦敦。经过一番秘密的策划,英、法炮制了一项出卖捷克的计划:“凡是苏台德区日耳曼居民占50%以上的全部领土,都直接转让给德意志帝国”
第二天,英、法两国向捷政fu提出割让苏台德区给德国的“建议”在人民的压力下,捷克政fu起初拒绝这一“建议”英、法以解除盟约要挟,还警告如果因此发动战争,威胁到欧洲的利益,捷克要付全部责任。在百般无奈之下,捷克政fu只好屈从英、法两国的利益,同意割让领土。
1938年9月29日,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和达拉第等在慕尼黑的“元首宫”里进行会谈。其实这次会谈没有新的内容,只是对已达成的交易补办个手续。
第二天凌晨1时半,四国便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根据协定,捷克必须从10月1日开始的10天内,把苏台德区及其附属的一切设备无偿的交给德国。捷克的两名代表在会谈前已经到来,但不许参加会谈,只能在会议室外的隔壁房间里等待着四大国的判决。
希特勒在慕尼黑会议上说,占领苏台德区是他对西方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张伯伦对此毫不怀疑,回到伦敦下飞机的时,还兴高采烈地声称,他带回来“一代人的和平”他对英国人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的睡去吧!”
希特勒没有履行他的诺言,在占领了苏台德区后,他的眼光又转向了整个捷克和波兰。
另外一边,中华帝国也在默默扩张着他们在亚洲的势力。在北边,由于十月革命之后,俄国成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西方列强为了把其虐杀于摇篮当中,所以联合对其发动了进攻。苏联人民经过几年的艰苦抵抗之后终于赶跑了侵略者,在这期间,中华帝国以战争相威胁,几乎要回了1800年以后割让给俄国的全部土地。
在东边,日本帝国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国家,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受到中华帝国的干涉。朝鲜和菲律宾更是完全沦为了中华帝国的殖民地,中华帝国可以在其土地上予取予求。
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协定,加强对外侵略战争中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
柏林罗马轴心形成不久,德中签署了中德同盟条约形成了公开的军事联盟,以联合起来实现其重新瓜分世界、称霸全球的野心。
发动侵略战争,重新瓜分世界,这是德国早已确定好了的方针。1933年1月份,希特勒上台后就着手于侵略战争的准备,在“大炮代替黄油”的口号下,疯狂进行扩军备战,把经济迅速推上了军事化的轨道。
至于新兴的中华帝国忽然加入协约国一方就令列强极为不解了。不过接下来中德同盟内容的公开使得英法美等国豁然明白了中华帝国的目的。
中德同盟规定,在各自的利益在受到侵害时,将采取必要的措施。中德双方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和第三国开战的时候,另一国将保持中立。在上述情况下,如果交战中的第三国和其他一国或数国结成同盟进行参战的话,中德将协同作战,媾和也将根据同盟国相互间的协议进行。中德两国不缔结有害于两国利益的其他条约。在危及两国利益的时候,要相互通报。两国海军平时要加强协作,在入坞修船、补给煤炭等方面相互提供方便,并且明确表示,双方要努力保持优于第三国的陆军和海军力量。
随着德、意、中三国轴心形成,世界局势陡然紧张起来。各国开始重新恢复海军建设计划。原来,中华帝国并没有加入华盛顿海军条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海军强国都设计了规模和火力更强大的战列舰,主炮口径上升到405毫米至450毫米。由于战列舰的建造和维护费用极其高昂,这种耗费高昂的军备竞赛在战争结束后显然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
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四个海军强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也就是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主力舰的吨位为35,000吨和主炮口径不得超过405毫米,并规定美、英、、法、意五国海军的主力舰即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总吨位比例为10:10:6:3。5。此外还规定了缔约国航空母舰总吨位、标准排水量、火炮口径。
该条约的规定造成各国海军大量裁军,大量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建造计划被取消。但实际上,虽然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是为了防止军备竞赛,但在海军假日时期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暗涛汹涌。各国都在该时期酝酿扩建海军,尤其是提升海军舰船的技术含量和武器的威力。
中华帝国和苏联一样并没有加入到华盛顿海军条约中去。不过从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生效其,直到1930年,中华帝国并没有制造35000级别吨以上的战列舰。
实际上,中华帝国从1930年起,就开始大量的制造航空母舰和潜艇,把其当作海军作战的主要舰种。至于战列舰,二战时期的战列舰大多采用15或16英寸甚至18英寸口径主炮,航速达27节以上,甚至30节以上。
考虑到各海军强国重新开始超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英国建造了五艘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和一艘前卫号战列舰。美国海军建造了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四艘南达科它级战列舰、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德国海军建造了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日本海军建造了两艘大和级战列舰。法国、意大利也建造了新型的战列舰。罗凯决定也制造两艘超级战列舰,用来当作舰队的旗舰。
到了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到期,中华帝国的海军力量已经不比美国弱,位列世界第二,引得列强深感不安,不过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已经武力展开像一战前英、德两国那般规模的海军军备竞赛。
在陆军方面,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40年美国gdp达到2000多亿美圆,但美国这时依然享受着大西洋天然壁垒的优越,陆军只有可怜的10万人,遍为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和1个后备预师,坦克的数量只有300多量,排在波兰后面,勉强做个世界第八。
苏联是军事实力强盛的国家,1940年其gdp达300亿美圆,军队人数任何时期一直维持在500万人以上,二战末期达到了鼎盛的1200万人,这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了。不过由于轻工业不行,苏联一直被贫穷所困扰,所以在二战前期他们的陆军在装备上比美国好不了多少。
德国在希特勒的严抓下,1940经济总量达到561亿美圆,基本度过了经济危机,军火工业生产开始全面的运转,其军火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1940年生产坦克第二。
中华帝国厚积薄发,1940年中华帝国gdp达到1000多亿美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数量到第一。
无疑的,在列强当中,就战前准备而言,深知战争即将爆发的中华帝国是准备得最充分的。
十月革命及苏联建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以英国、法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ji化。到20世纪30年代末,英、法的主要战略对手是苏联,而在东欧地区的问题上又与纳粹德国发生冲突。而纳粹德国向来仇视**,要向苏联采取军事行动,也必须经过东欧。对苏联而言,英、法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冲突显而易见,而纳粹德国的崛起更是直接威胁到苏联的国防安全。故此,西方、德国与苏联三方之间的博奕与斗争便开始了。
阿道夫?希特勒一面声称要消灭社会主义苏联,一面又加紧准备向西方侵略扩张。面对德国咄咄逼人之势,英、法一味退让,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流”1938年9月29日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
而斯大林为了保护苏联的安全及利益,决定放弃与英、法共同对抗纳粹德国,反而与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以争取时间及空间应对纳粹德国在日后可能进行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希特勒为了执行1939年4月3日制定的闪击波兰的“白色方案”避免过早地与苏联发生冲突,陷入两线作战的困难境地,所以也愿意与苏联签订非战条约
苏联出于对英法等国的不信任和自己安全的考虑,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相当于给了德国一颗定心丸。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使得希特勒得以放手入侵波兰。在这份条约的秘密备忘录中,双方约定沿维斯瓦河、纳列夫河和桑河一线瓜分波兰。除此之外,芬兰、波罗的海沿岸的几个共和国以及罗马尼亚也进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
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德国控制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接着,德国就开始打起了波兰的主意。
德国和波兰政治上的交锋在1939年春天就开始了,德国要求波兰将分割东普鲁士与德国其余领土的丹齐克走廊拱手相让。
为了侵略波兰,为了保障自己东部战略地的安全,德国专门制定了名为“白色方案”的攻击战计划。这个计划制定周密,布局细致,从陆、海、空三方面对波兰实施进攻。
为制造借口挑起战端,德国特种部门组织特工乔装波兰军,对西里西亚地区戈列维茨市的电台发动了进攻,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这支化装了的军队很快的占领了电台,并用波兰语广播了向德国“挑战”的声明。
当天,希特勒向全德国发表广播演说,他声嘶力竭的叫嚷道:“无数的波兰人侵入德国境内,在这些人中,有许多波兰的正规军攻击戈列维茨市的电台。现在采取和平方式处理的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只能用武力来解决一切。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轰炸机群呼啸著向波兰境内飞去,目标是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约1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发起了全线进攻。同时,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荷尔斯泰因”号也突然向波军基地开炮。波军猝不及防,第一线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他辎重来不及撤退即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混乱。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波军防线。
德军突破波军防线后,以每天50-60公里的速度向波兰境腹地突进。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在这场大进军中,德国装甲兵创始人古德里安成功地实践了他的装甲兵理论,率领第19装甲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开战后,古德里安率部迅速突破波兰边境防线,9月1日晚渡过布拉希河,9月3日推进至维斯瓦河一线,完成了对“波兰走廊”地区波军“波莫瑞”集团军的合围。
由于英国和法国承诺保证维护波兰的主权完整,9月3两国对德宣战。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击战”的滋味。波军统率部原以为战争会像以往那样缓慢地展开,德军会先以轻骑兵进行前卫活动,然后以重骑兵进行冲击,对德军大量使用坦克和航空兵的“闪击战”毫无准备。
而波军统帅部又对自己的军事力量过于自信,并指望英法的援助,因此便把部队全部部署在德波边境,以为只要实施坚决的反击,就可以取得胜利。这种毫无进退伸缩弹性的部署,使波军在德军高速度大纵深的推进下不是被歼灭就是被分割包围,成为留在德军后面的孤军,抵抗迅速土崩瓦解。英法虽然在西线陈兵百万,却按兵不动,宣而不战。
9月6日,波军总司令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元帅下令所有部队撤至维斯瓦河以东,组成维斯瓦河——桑河线。波兰政fu当日仓惶撤离华沙迁往卢布林。大局已基本决定,从军事角度看,战争已经结束。
第两百三十三章闪电战
1919年,被废黜的朝鲜国王李熙突然死去,中华帝国驻朝鲜总督发出讣告,宣称高宗李熙是患脑溢血不治而亡,准备在三月三号为其举行国葬。但是,世上总有不透风的墙,李熙的死因还是被传了出去。
19第二届万国和平会议,朝鲜高宗李熙派使者去海牙参加,要求各国承认朝鲜独立,废除中华帝国的“保护”
不过此时正逢国际局势紧张之时,中华帝国的国力如日中天,当然就没有国家愿意为朝鲜出头。
虽然李熙的做法没有起到效果,但这无疑就触犯了以罗凯为首的中华帝国的底线,罗凯把朝鲜总督撤职后立刻就令人软禁起李熙,强迫其退位,到了1919年干脆一杯毒酒解决掉所有隐患。
不过,高宗皇帝在位数十年,他被毒死的消息传开后在朝鲜人民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一些朝鲜人决定在国葬的那一天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民族独立运动。
朝鲜民族党甚至起草了一份独立宣言书,向巴黎和会、美国总统威尔逊和中华帝国政fu发出呼吁,要求给予朝鲜独立,并且还准备在汉城举行大规模的和平示威。
朝鲜留中学生在北京发表宣言,号召人民“为自由而溅其热血”得到国内学生的响应,揭开了独立运动的序幕。以孙秉熙等人为代表的朝鲜民族主义者积极活动,希望依靠帝国主义的“民族自决论”来谋求独立。
孙秉熙等事先与学生商定,利用高宗国葬之机,于3月3日下午2时在汉城塔洞公园集会,发表独立宣言,举行游行请愿。但举事前,这些人却慑于人民高涨的革命气势,不敢参加群众集会。而躲到一家饭馆里,把事先拟好的独立宣言书宣读一遍后,向总督府警务总监部自首。
学生和市民等没有被他们的变节行为所动摇,纷纷涌上街头,当众宣读独立宣言书,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参加人数达30多万,并同前来镇压的中**警进行搏斗。当天,平壤、元山等地也同时举行示威和暴动。3月中旬,斗争浪潮迅速推向全国城乡,工农大众成为主力,暴动的人民到处袭击政fu大楼,破坏交通,处决官吏、走狗和恶霸地主,把运动推向高潮。全国有11个府、206郡,200多万人示威和暴动。海外侨民也举行示威游行,响应国内的斗争。
不过,人民群众与殖民当局的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因而在罗凯调派来的武装镇压下失败了。
另一边,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签订摩德洛斯停战协定后,面临着亡国的民族危机。英法意等国利用战胜国地位,开始实施大战期间缔结的瓜分奥斯曼帝国的密约。1919年5月15日希腊占领伊兹密尔,使民族灾难空前严重。
1919年5月19日凯末尔?阿塔图尔克来到安纳托利亚,着手组织全民族的抵抗运动。
1920年4月23日凯末尔在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组成了以他为首的政fu。同时确认“主权在民”的原则,宣布苏丹政fu3月16日以后与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法令无效。在1921年1月10日和3月31日~4月1日两次伊诺努战役中,新建的土耳其军队击退希腊军队进攻。同年8~9月,在萨卡里亚河战役中土军粉碎了希军占领安卡拉的企图。1922年8月26日,土军对希军发动全面反攻,9月9日收复伊兹密尔,9月18日在安纳托利亚的希腊军队完全被肃清。1923年7月24日协约国被迫与土耳其签订洛桑条约,承认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1922年11月1日大国民议会决定废除苏丹制,从此结束了奥斯曼皇室长达600年的封建统治。
凯末尔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君主**和神权统治,建立了土耳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主共和国。
凯末尔革命的胜利,使土耳其摆脱了民族危机,为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创造了前提条件。建立民族国家体系,是20世纪亚洲非洲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趋势。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开创了这一趋势的先声。
在印度,独立的声音同样愈演愈烈。加1899年g。n。寇松勋爵任英印总督。他采取一系列反动措施,企图扼杀民族运动。其重要措施是把孟加拉分割为东孟加拉和西孟加拉两个省
于是孟加拉人民掀起了反孟加拉分割斗争。1905年8月7日加尔各答万人大会决定以抵制英货和开展自产运动迫使英撤销分割孟加拉计划。10月16日分割法生效当天,加尔各答举行“国丧日”全城总罢业。以蒂拉克为首的极端派提出“斯瓦拉吉”、“斯瓦德希”、抵制英货和民族教育4点纲领,力争把运动引向革命道路。他们把抵制扩大到其他省,主张不仅抵制英货,还要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实行全面抵制。1905年末,蒂拉克进而提出消极抵抗策略,作为争取实现“斯瓦拉吉”的道路。
1906年运动扩展到全印。在孟加拉,提出反对种族歧视的政治要求,农民也踊跃参加各种集会。到处出现工会农会组织。1905~1906年,孟加拉、马哈拉施特拉出现秘密革命组织,参加者是一批不满国大党政策、主张以武装斗争谋求印度解放的ji进青年,1906年国大党年会首次通过争取印度自治决议,还通过争取“斯瓦德希”抵制英货和民族教育的决议。
1907年运动进一步发展。在旁遮普,为反对殖民当局提高土地税和增加水税,极端派领导人拉伊、a。辛格领导农民进行抗税斗争。第的群众同警察发生武装冲突。为抗议当局迫害运动领导人,加尔各答群众9月至10月接连举行集会示威,10月初的示威演变成街垒战。
殖民当局实行分化瓦解政策。1906年英国自由党政fu宣布准备实行立法会议改革,扩大印度人代表名额。温和派于是与当局妥协,在1907年国大党年会上制造分裂,把极端派排除出国大党,另行制定党章,规定印度自治的目标只能靠当局逐步的改革来实现。
1908年殖民当局逮捕南印度极端派领导人契?皮莱,封闭进步报刊,颁布刑法补充条例,取缔义务纠察队,最后,以“煽动叛乱”罪,逮捕蒂拉克,判处6年监禁。1908年7月23~28日孟买10万工人举行6天的政治总罢工,抗议对蒂拉克判刑。最终,由于双方力量的悬殊导致独立运动失败。
不仅是朝鲜、土耳其和印度,在世界各地,反抗帝国主义的声音此起彼伏。
北京。
罗凯站在一副巨大的世界地图前面,久久不语。非常时期行非常手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关系的社会化随之发展,垄断组织的统治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资本主义就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不过走帝国主义的道路并非长远之计,罗凯开始为中华帝国的未来谋出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出现极不平衡的繁荣。美国靠对德国贷款和国内信贷消费造就经济繁荣,法国靠巨额赔款和贸易保护取得经济增长,英国经济则在国际竞争中衰落,经济停滞,脆弱而缺乏竞争力的德国在接二连三的危机中震荡。中华帝国虽依靠外债更新了工业设备,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这种极不平衡的繁荣终于以一场大萧条告终。
美国的繁荣不仅建立在新兴工业的蓬勃发展上,也建立竞争对手的牺牲和信贷增长上。从1924年到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为35亿美元。1926年,70%的汽车是通过赊销实现的。更重要的是,美国工业品价廉物美,国际竞争力强劲,工业品出口越来越多,进出口相抵年年顺差,数值由三、四亿美元至十亿美元不等,积累起强大的资本赢余。
1929~1933年,风云突变,作为世界经济领头羊的美国需求和个人消费下降,生产过剩,投资锐减,进口能力严重萎缩,大幅度减少了初级产品,特别是从墨西哥、智利、玻利维亚等国的农产品和矿产品的进口。1929—1932年,由于贸易需求锐减和出口产品价格猛跌,拉美国家的出口额下降了65%。对外依存度越高的国家受贸易危机的影响越重,同l925—1929年相比,1930~1934年智利进出口分别下降了48%和33%,这两项比重均大大高于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当时拉丁美洲是不发达地区中与国际分工体系联系最紧密的地区,所有现代化部门都与外贸有关,经济危机通过贸易蔓延到各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
世界出口量减少了25%,出口价格总水平下降了30%,从而使世界贸易总额的下降幅度超过50%。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在致命一天到来前的18个月里,华尔街股票市场的牛市似乎是不可动摇的,随着投机者大量蜂拥进股市追求快速、大量的利润,一些主要工业股票的价格竟翻了一倍多。一段时间以内,每天的成交量多达500万股。随着投资者大把将钱撒进股市,一些基金也急忙从利润较低的投资领域撤出转向股市。欧洲的资金也洪水般涌进美国,银行总共贷款约80亿元供给证券商用以在纽约股票市场进行交易。赫伯特-胡佛当选总统之后不久,曾试图通过拒绝借款给那些资助投机的银行来控制股市,但股价仍不断猛涨,到1929年9月3日到达历史最高点。当天一天的成交量便超过800万股。
同月,股市价格首次开始出现下挫,但专家和政fu的声明却向公众保证,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可他们大错特错了。在10月24日,股市掉落到谷底。随着股市以平均每天18点的速度狂泻,惊慌失措笼罩了华尔街。由于投机者们蜂拥着争取在股价跌得更低之前卖出手中的股票,股票行情自动收录机已跟不上股市迅速下跌的行情。仅10月24日一天,便发生了1200万笔交易,一个由银行组成的联盟迅速采取行动以控制局势,但这仅仅是暂时的拖延。股价不久便又开始了无情的下跌,到10月29日甚至骤然下跌了平均40个百分点。随着一些主要股票的价格缩减超过2/3,在大崩溃的头一个月便有260亿美元在股市化为乌有。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眼睁睁看着他们一生的积蓄在几天内烟消云散。但这仅仅是大萧条的第一轮可怕打击。
过去,美国也曾经历过股市恐慌与金融萧条,但没有一次像这一次一样对美国普通市民的生活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因为紧接而来的大萧条将使大部分人身陷困难。
危机爆发后,美国政fu延续自由放任政策,胡佛总统反对由政fu采取大规模的救济措施,认为只要把失业、救济等问题交给各种非政fu的慈善组织去处理,危机很快会过去,结果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据当事人回忆,1只羊的售价是1美元,但送到市场上的费用需要1。1美元。大量的谷物烂在地里,没人收割,大批牲畜被活埋或被杀死,牛奶喝咖啡被倒进河里。
金融危机是20世纪一次空前的大灾难,也催生了日后的变革,由于经济危机,2万多家美国企业投资中华帝国,极大的帮助其从被孤立的世界里强大起来。并且经济危机还导致了希特勒的上台和被崇拜,殖民地纷纷独立,新格局渐渐显出雏形。
由于中华帝国政fu干预经济政策,经济蒸蒸日上。中华帝国在侵略亚洲国家的同时,美英等国禁止向中华帝国输送石油战略物资,导致中华帝国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于是中华帝国不得不对外扩张,中华帝国和列强的矛盾渐渐增加。
1932年夏天,德国举行国会选举,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功架政权。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取缔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
1934年,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集总统、总理、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加强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合约,放手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
1936年,德国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践踏凡尔赛合约。
1938年,在靠近德捷边境的捷克苏台德区,有300多万日耳曼人。一方面,希特勒利用这地区居民和德国人同一种族的关系,在那里搞了纳粹党组织,并指挥他们不断制造事端,要求“自治”实际上是脱离捷克斯洛伐克,归附德国。
另一方面,希特勒叫嚷着不能容忍有人“欺侮”德国境外的日耳曼人,要替他们“伸张正义”他扬言要发动战争,又大规模的向德捷边境调集军队,拟定了“绿色计划”准备10月1日为进攻捷克的日子。
眼看兵临城下,捷克政fu自然不愿任人宰割,也加强了边界的作战兵力。两军对峙,战争似乎就要一触即发了。在这危急时刻,最伤脑筋的是英法等国的领导人,英国首相张伯伦彻夜不眠。
1938年9月13日晚上,希特勒收到张伯伦一份十万火急的电报,电文是:“由于局势越来越严重,我有意前来看你,以寻求和平解决的办法。我想乘飞机前来,并准备明天动身。”堂堂的大英帝国首相,为何要如此迫不及待地求见希特勒呢?
原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捷克在英法保护下恢复了主权,同英法都订有互助同盟条约,如果德国和捷克交战,英法按照条约必然卷入战争,西欧的战火将蔓延开来。由于考虑自身的利益。张伯伦紧张万分,法国首相达拉第也胆战心惊,达拉第打电报给张伯伦,催他去见希特勒,要他“尽可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第一次坐了7个小时的飞机,在慕尼黑着陆。之后,又乘坐3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德国的斯加登拜见希特勒。
希特勒喜出望外,他正为侵略捷克的事大伤脑筋。因为当时德国实力有限,准备攻打捷克的只有12个师,而捷克却有35个装备精良的师;德国的国防军参谋部反对侵略捷克的军事冒险;如果英法坚决站在捷克一边,希特勒的如意算盘就落空了。如今张伯伦登门求和,这不是现成的敲诈机会吗?希特勒和张伯伦的谈判在一间密室秘密进行。据战后查获的当时翻译官的笔记透露,当时希特勒大谈他对德国人民、对国际和平、对德英亲善的“功劳”最后,他杀气腾腾地威胁道:
“无论用什么办法,这次都要解决捷克境内300万日耳曼人的问题,就是为此打一场世界大战,也在所不惜。”深怕战火烧身的张伯伦连忙反驳:“如果元首决定动武,那我们还有什么谈判的必要?”
希特勒猛然提问:“英国是否同意割让苏台德区?”这时的希特勒已不是谈苏台德日耳曼人自治的问题,而是赤luoluo地要求把这一地区割让给德国了。
这一问题并没使张伯伦大为吃惊,来谈判之前,他已同法国商定,两国绝不会帮助捷克作战,而且决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以求和希特勒妥协了。张伯伦慢条斯理得说:“苏台德区的日耳曼人,在德国之内还是之外,原则上对我来说是无所谓的。”这暗示他同意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了。
9月16日,张伯伦回到伦敦,当晚召开内阁会议,鼓吹只有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才能组织希特勒进犯整个捷克。第也愁眉苦脸地赶到伦敦。经过一番秘密的策划,英、法炮制了一项出卖捷克的计划:“凡是苏台德区日耳曼居民占50%以上的全部领土,都直接转让给德意志帝国”
第二天,英、法两国向捷政fu提出割让苏台德区给德国的“建议”在人民的压力下,捷克政fu起初拒绝这一“建议”英、法以解除盟约要挟,还警告如果因此发动战争,威胁到欧洲的利益,捷克要付全部责任。在百般无奈之下,捷克政fu只好屈从英、法两国的利益,同意割让领土。
1938年9月29日,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和达拉第等在慕尼黑的“元首宫”里进行会谈。其实这次会谈没有新的内容,只是对已达成的交易补办个手续。
第二天凌晨1时半,四国便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根据协定,捷克必须从10月1日开始的10天内,把苏台德区及其附属的一切设备无偿的交给德国。捷克的两名代表在会谈前已经到来,但不许参加会谈,只能在会议室外的隔壁房间里等待着四大国的判决。
希特勒在慕尼黑会议上说,占领苏台德区是他对西方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张伯伦对此毫不怀疑,回到伦敦下飞机的时,还兴高采烈地声称,他带回来“一代人的和平”他对英国人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的睡去吧!”
希特勒没有履行他的诺言,在占领了苏台德区后,他的眼光又转向了整个捷克和波兰。
另外一边,中华帝国也在默默扩张着他们在亚洲的势力。在北边,由于十月革命之后,俄国成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西方列强为了把其虐杀于摇篮当中,所以联合对其发动了进攻。苏联人民经过几年的艰苦抵抗之后终于赶跑了侵略者,在这期间,中华帝国以战争相威胁,几乎要回了1800年以后割让给俄国的全部土地。
在东边,日本帝国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国家,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受到中华帝国的干涉。朝鲜和菲律宾更是完全沦为了中华帝国的殖民地,中华帝国可以在其土地上予取予求。
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协定,加强对外侵略战争中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
柏林罗马轴心形成不久,德中签署了中德同盟条约形成了公开的军事联盟,以联合起来实现其重新瓜分世界、称霸全球的野心。
发动侵略战争,重新瓜分世界,这是德国早已确定好了的方针。1933年1月份,希特勒上台后就着手于侵略战争的准备,在“大炮代替黄油”的口号下,疯狂进行扩军备战,把经济迅速推上了军事化的轨道。
至于新兴的中华帝国忽然加入协约国一方就令列强极为不解了。不过接下来中德同盟内容的公开使得英法美等国豁然明白了中华帝国的目的。
中德同盟规定,在各自的利益在受到侵害时,将采取必要的措施。中德双方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和第三国开战的时候,另一国将保持中立。在上述情况下,如果交战中的第三国和其他一国或数国结成同盟进行参战的话,中德将协同作战,媾和也将根据同盟国相互间的协议进行。中德两国不缔结有害于两国利益的其他条约。在危及两国利益的时候,要相互通报。两国海军平时要加强协作,在入坞修船、补给煤炭等方面相互提供方便,并且明确表示,双方要努力保持优于第三国的陆军和海军力量。
随着德、意、中三国轴心形成,世界局势陡然紧张起来。各国开始重新恢复海军建设计划。原来,中华帝国并没有加入华盛顿海军条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海军强国都设计了规模和火力更强大的战列舰,主炮口径上升到405毫米至450毫米。由于战列舰的建造和维护费用极其高昂,这种耗费高昂的军备竞赛在战争结束后显然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
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四个海军强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也就是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主力舰的吨位为35,000吨和主炮口径不得超过405毫米,并规定美、英、、法、意五国海军的主力舰即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总吨位比例为10:10:6:3。5。此外还规定了缔约国航空母舰总吨位、标准排水量、火炮口径。
该条约的规定造成各国海军大量裁军,大量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建造计划被取消。但实际上,虽然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是为了防止军备竞赛,但在海军假日时期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暗涛汹涌。各国都在该时期酝酿扩建海军,尤其是提升海军舰船的技术含量和武器的威力。
中华帝国和苏联一样并没有加入到华盛顿海军条约中去。不过从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生效其,直到1930年,中华帝国并没有制造35000级别吨以上的战列舰。
实际上,中华帝国从1930年起,就开始大量的制造航空母舰和潜艇,把其当作海军作战的主要舰种。至于战列舰,二战时期的战列舰大多采用15或16英寸甚至18英寸口径主炮,航速达27节以上,甚至30节以上。
考虑到各海军强国重新开始超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英国建造了五艘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和一艘前卫号战列舰。美国海军建造了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四艘南达科它级战列舰、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德国海军建造了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日本海军建造了两艘大和级战列舰。法国、意大利也建造了新型的战列舰。罗凯决定也制造两艘超级战列舰,用来当作舰队的旗舰。
到了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到期,中华帝国的海军力量已经不比美国弱,位列世界第二,引得列强深感不安,不过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已经武力展开像一战前英、德两国那般规模的海军军备竞赛。
在陆军方面,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40年美国gdp达到2000多亿美圆,但美国这时依然享受着大西洋天然壁垒的优越,陆军只有可怜的10万人,遍为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和1个后备预师,坦克的数量只有300多量,排在波兰后面,勉强做个世界第八。
苏联是军事实力强盛的国家,1940年其gdp达300亿美圆,军队人数任何时期一直维持在500万人以上,二战末期达到了鼎盛的1200万人,这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了。不过由于轻工业不行,苏联一直被贫穷所困扰,所以在二战前期他们的陆军在装备上比美国好不了多少。
德国在希特勒的严抓下,1940经济总量达到561亿美圆,基本度过了经济危机,军火工业生产开始全面的运转,其军火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1940年生产坦克第二。
中华帝国厚积薄发,1940年中华帝国gdp达到1000多亿美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数量到第一。
无疑的,在列强当中,就战前准备而言,深知战争即将爆发的中华帝国是准备得最充分的。
十月革命及苏联建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以英国、法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ji化。到20世纪30年代末,英、法的主要战略对手是苏联,而在东欧地区的问题上又与纳粹德国发生冲突。而纳粹德国向来仇视**,要向苏联采取军事行动,也必须经过东欧。对苏联而言,英、法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冲突显而易见,而纳粹德国的崛起更是直接威胁到苏联的国防安全。故此,西方、德国与苏联三方之间的博奕与斗争便开始了。
阿道夫?希特勒一面声称要消灭社会主义苏联,一面又加紧准备向西方侵略扩张。面对德国咄咄逼人之势,英、法一味退让,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流”1938年9月29日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
而斯大林为了保护苏联的安全及利益,决定放弃与英、法共同对抗纳粹德国,反而与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以争取时间及空间应对纳粹德国在日后可能进行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希特勒为了执行1939年4月3日制定的闪击波兰的“白色方案”避免过早地与苏联发生冲突,陷入两线作战的困难境地,所以也愿意与苏联签订非战条约
苏联出于对英法等国的不信任和自己安全的考虑,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相当于给了德国一颗定心丸。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使得希特勒得以放手入侵波兰。在这份条约的秘密备忘录中,双方约定沿维斯瓦河、纳列夫河和桑河一线瓜分波兰。除此之外,芬兰、波罗的海沿岸的几个共和国以及罗马尼亚也进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
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德国控制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接着,德国就开始打起了波兰的主意。
德国和波兰政治上的交锋在1939年春天就开始了,德国要求波兰将分割东普鲁士与德国其余领土的丹齐克走廊拱手相让。
为了侵略波兰,为了保障自己东部战略地的安全,德国专门制定了名为“白色方案”的攻击战计划。这个计划制定周密,布局细致,从陆、海、空三方面对波兰实施进攻。
为制造借口挑起战端,德国特种部门组织特工乔装波兰军,对西里西亚地区戈列维茨市的电台发动了进攻,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这支化装了的军队很快的占领了电台,并用波兰语广播了向德国“挑战”的声明。
当天,希特勒向全德国发表广播演说,他声嘶力竭的叫嚷道:“无数的波兰人侵入德国境内,在这些人中,有许多波兰的正规军攻击戈列维茨市的电台。现在采取和平方式处理的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只能用武力来解决一切。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轰炸机群呼啸著向波兰境内飞去,目标是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约1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发起了全线进攻。同时,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荷尔斯泰因”号也突然向波军基地开炮。波军猝不及防,第一线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他辎重来不及撤退即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混乱。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波军防线。
德军突破波军防线后,以每天50-60公里的速度向波兰境腹地突进。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在这场大进军中,德国装甲兵创始人古德里安成功地实践了他的装甲兵理论,率领第19装甲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开战后,古德里安率部迅速突破波兰边境防线,9月1日晚渡过布拉希河,9月3日推进至维斯瓦河一线,完成了对“波兰走廊”地区波军“波莫瑞”集团军的合围。
由于英国和法国承诺保证维护波兰的主权完整,9月3两国对德宣战。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击战”的滋味。波军统率部原以为战争会像以往那样缓慢地展开,德军会先以轻骑兵进行前卫活动,然后以重骑兵进行冲击,对德军大量使用坦克和航空兵的“闪击战”毫无准备。
而波军统帅部又对自己的军事力量过于自信,并指望英法的援助,因此便把部队全部部署在德波边境,以为只要实施坚决的反击,就可以取得胜利。这种毫无进退伸缩弹性的部署,使波军在德军高速度大纵深的推进下不是被歼灭就是被分割包围,成为留在德军后面的孤军,抵抗迅速土崩瓦解。英法虽然在西线陈兵百万,却按兵不动,宣而不战。
9月6日,波军总司令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元帅下令所有部队撤至维斯瓦河以东,组成维斯瓦河——桑河线。波兰政fu当日仓惶撤离华沙迁往卢布林。大局已基本决定,从军事角度看,战争已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