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一波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青绷着脸,目光左右游移,心虚的问道:“您想听哪方面的?”
赵宁一瞪眼,一拍桌子吼道:“全部!从头给我说起!”
赵青就耷拉下脑袋,垂头丧气了一会儿才道:“你去年没回去过年……”
赵宁和燕元娘幼时就定亲了,两家关系很好。
燕元娘的祖父和赵太爷是同窗,俩人兴趣差不多,家境差不多,关键是两家还住得进,中间就隔了一个村子。
因为燕太爷比赵太爷年长两岁,长得又壮,所以在私塾时常护着矮小且身体不好的赵太爷,俩人的友谊就此建立。
赵太爷读了一辈子的书都无所得,但燕太爷却在三十二岁时考上了秀才,虽然到现在他也没能更进一步,但他却比赵太爷优秀多了。
妙的是,赵太爷和燕太爷都爱读书,但他们生的儿子都不爱读书,一门心思都在种地上,觉得父亲读书纯粹是浪费家里的粮食,连妻儿都养不活。
所以两家的友谊之花同样在赵老爷和燕老爷之间绽放,燕太爷年过四十,又考了三次乡试后发现还是不能中举便有些心灰意冷,也不想再考了,就在家里办了个学堂,教附近几个村子的孩子读书认字,也给家里增添一份收入。
毕竟,燕老爷没有赵老爷能干,他只会种地,燕家为了供燕太爷读书,一百多亩的地已经减到了二十亩,而且燕老爷只有一个闺女,生的两个儿子都没站住。
不管是为了儿子还是为了孙女,燕太爷都开始下意识的存钱买地,想要多积累一些资本,并且要为他孙女物色未来女婿,
聪明伶俐还活泼开朗的小赵宁就入了他的眼,于是他就去找他老朋友去了。
赵太爷一看是老朋友,再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唇红齿白的小元娘,也不问过儿子儿媳,当即就拍板应下了。
当时燕家的家底虽比不上赵家,但燕太爷是秀才啊,是他们附近个村唯一的一个秀才,已经放任儿子去读书的赵老爷和赵太太同样对这门亲事满意得很,所以两家就正式交换信物,算是把亲事定下了。
后来小赵宁还被他祖父送到燕家读书,毕竟燕太爷在读书一途上要比赵太爷能干那么一点。
燕太爷对小赵宁也很是上心,毕竟是自己的未来孙婿,而赵宁跟元娘算是两小无猜的青梅竹马。
本来他们俩家是决定元娘及笄候便成亲的,可惜燕家老太太在婚期刚定下时就西去了,元娘要守孝三年。
赵宁带着顾景云他们回惠州时正好是第二年,去年六月元娘就出孝了,但赵家一直没有消息,燕家不由有些慌。
附近几个村的村民都说赵家祖坟上冒青烟,要发达了,儿子年纪轻轻就考中了举人,现在还进京赶考了。
虽然去年消息传回来时他们知道赵宁春闱时没中,但那有什么要紧,他还年轻,才及冠就中了举人,他将有二三十年的时间去考进士,就算他倒霉,真的一辈子都考不中进士,举人也是能当官的呀。
所以知道赵宁没成亲的都有了三分意思,媒婆踏破了赵家的门槛。
但赵宁定亲了!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打退了一大帮人,但还有一部人不在乎。
娶妻尚能休妻,何况他还没娶。
于是,家境在燕家之上的都暗示赵家退亲另定,其中还有两家乃是在朝为官的官员,看重了赵宁的潜力,有一家则是大商人,列出的嫁妆单子能把赵家给埋了。
赵青小声道:“家里本想等你回家过年时商议这事,谁知道你没回家,那三家逼得紧,燕家也时不时的派人来打听,小曾祖焦心之下才过完年就病倒了。”
赵宁面沉如水,咬牙道:“家里有谁心动了?”
赵青懦懦着不敢说话。
赵宁就狠狠地一拍桌子,赵青立即蹦豆子一样的往外蹦道:“反正小曾祖和三叔祖肯定不答应,我曾祖父也说不能忘恩负义,其实家里没多少人有这意思,但那些人来得太勤,回绝了他们也一趟一趟的来拜访,闲言碎语不免就传了出去……”
西南地区的教育本来就落后,惠州乃贫困之地,尤甚。他们那一里十村在赵宁没考中前就只有两个秀才,一个便是燕太爷。
赵宁是惠州最年轻的举人,要不是他已经定亲,就是县太爷都想跟他结亲。
所以他本身就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从他中举以后各种猜测就未断过,大家都在猜他们家会不会跟燕家解除婚约,何时解除。
而在媒婆开始登赵家门后,这种议论达到顶峰,虽然大家嘴上不说,但大部分都觉得赵家肯定要悔婚了。
赵青瞄了一眼赵宁的脸色,小声的道:“议论一起,小曾祖就让叔祖母去燕家安抚,明言等燕家出孝就重议婚期。那会儿叔祖母应该是诚心喜欢三婶的,只是后来……”
赵青支吾着不说话。
“只是后来上门的人越来越显贵,所以母亲她就心动了?”赵宁面无表情的问。
“其实也不怪叔祖母,不仅叔祖母,就是二曾祖母和一些叔伯婶娘都心动……”赵家突然进入另一个阶层,就和乍富的人家一样,不免心思浮动,飘飘欲然,就算赵宁已经一再警告过他们,让他们低调,他们还是忍不住迫切的想要打入那个阶层内部,给家族,给赵宁争取更多的资源。
当时赵家内部分成了三派,一派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派主张给赵宁换个更有助力的亲事,一派则坚持信守承诺,和燕家结亲。
其中以第三派势力太大,因为其囊括了赵家有发言权的家长,三位太爷,跟赵老爷同辈的叔祖们大部分都坚持和燕家的婚事。
所以对立的两派压根没斗起来,因为实力相差悬殊。只是家里意见分歧不免让人心生浮躁,加上赵太爷年纪又大了,所以那段时间家里过得很艰难。
而赵家本打算等赵宁回家过年时提起他的婚事,尽快让他跟元娘完婚,谁知道赵宁又跟着他先生跑到雅州去了,那里距离惠州可太远了,连年都回不去。
没办法,婚事只能再拖。
赵太爷本想等过完年就写信让赵宁回来成亲,赵太太却不答应,她觉得儿子读书考科举就已经够难了,怎么能还让这些琐事去烦他?
一来一回得耽误赵宁多少时间?
赵太爷对科举已经入魔,闻言便有些犹豫,谁知趁着过年大家互相送礼,那三家又给赵家拉来了好几车的礼物。
当时赵太爷带着赵老爷去燕家谈两家的婚事,回来时才知道赵太太把礼给收了,当下就气得厥了过去。
虽然那三家经常给赵家送礼,但赵家都很硬气的推辞了,就算不得不收,事后也会补回去,绝对不让人有一丝闲言碎语。
而这次三家送来那么厚的礼,儿媳竟问也不问就全部收下,意思还不够明显吗?
赵太爷醒来后就病倒在床上,拉着赵老爷的手一个劲儿的哭,气得赵老爷第二天就带着媒婆上燕家把婚期给定了。
就定在了今年九月。
赵太太气得回娘家,连年都不在赵家过。
但赵太爷那一病就没起来,也不知是心情抑郁,还是受了寒,才过完年就重得下不了床,吓得所有人再不敢提赵宁的亲事。
赵太太也老老实实地的自个跑回来了,为了儿子的前程悔婚是一件事,可要是气死了公公就是另一回事了。
公公真要出事,不仅她丈夫,只怕她儿子都不会原谅她,所以赵太太低眉顺眼的回家侍疾。
赵太爷熬了两个月,病情断断续续,家里正犹豫着是不是写信让赵宁回来,赵太爷就下了死令,谁也不准给赵宁写信,要是写了信他就绝食不盖被子。
没人怀疑老人家的话,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瞒着赵宁。
然后赵太爷就提出他病好不了了,他想要看见孙媳进门,不然他死也不能瞑目。
赵太爷拉着他两个哥哥的手当着赵家所有人的面哭,让他儿子完成他的心愿。
众人默默无语,让赵宁回来,不同意的是你,让赵宁成亲的也是你,你到底要闹哪样?
知父莫若子,赵老爷闻言只是默默地看了他爹一眼,转天就请了村里德高望重的两个老人,又抬了他两个伯父去燕家,跪着求燕太爷提前把孙女嫁给他儿子。
赵太爷想要燕家这门亲,又舍不得赵宁浪费学习时间回家,那就只能让元娘一个人嫁进来了。
这对元娘来说自然很委屈,但赵老爷事情办得很漂亮,当着十里八乡众乡亲的面儿放低姿态。
燕家在这门婚事中落了下风,本来就害怕齐大非偶,而赵老爷放低姿态,拿出一副燕家对赵家有大恩,元娘一旦进门就是救了赵太爷,赵家会把她供起来的态度,燕家便高兴的答应了。
因为别人不知道,赵老爷和燕太爷却是知道的,赵太爷他的病压根不严重,他现在就是看着虚,内里已经好了!
赵青绷着脸,目光左右游移,心虚的问道:“您想听哪方面的?”
赵宁一瞪眼,一拍桌子吼道:“全部!从头给我说起!”
赵青就耷拉下脑袋,垂头丧气了一会儿才道:“你去年没回去过年……”
赵宁和燕元娘幼时就定亲了,两家关系很好。
燕元娘的祖父和赵太爷是同窗,俩人兴趣差不多,家境差不多,关键是两家还住得进,中间就隔了一个村子。
因为燕太爷比赵太爷年长两岁,长得又壮,所以在私塾时常护着矮小且身体不好的赵太爷,俩人的友谊就此建立。
赵太爷读了一辈子的书都无所得,但燕太爷却在三十二岁时考上了秀才,虽然到现在他也没能更进一步,但他却比赵太爷优秀多了。
妙的是,赵太爷和燕太爷都爱读书,但他们生的儿子都不爱读书,一门心思都在种地上,觉得父亲读书纯粹是浪费家里的粮食,连妻儿都养不活。
所以两家的友谊之花同样在赵老爷和燕老爷之间绽放,燕太爷年过四十,又考了三次乡试后发现还是不能中举便有些心灰意冷,也不想再考了,就在家里办了个学堂,教附近几个村子的孩子读书认字,也给家里增添一份收入。
毕竟,燕老爷没有赵老爷能干,他只会种地,燕家为了供燕太爷读书,一百多亩的地已经减到了二十亩,而且燕老爷只有一个闺女,生的两个儿子都没站住。
不管是为了儿子还是为了孙女,燕太爷都开始下意识的存钱买地,想要多积累一些资本,并且要为他孙女物色未来女婿,
聪明伶俐还活泼开朗的小赵宁就入了他的眼,于是他就去找他老朋友去了。
赵太爷一看是老朋友,再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唇红齿白的小元娘,也不问过儿子儿媳,当即就拍板应下了。
当时燕家的家底虽比不上赵家,但燕太爷是秀才啊,是他们附近个村唯一的一个秀才,已经放任儿子去读书的赵老爷和赵太太同样对这门亲事满意得很,所以两家就正式交换信物,算是把亲事定下了。
后来小赵宁还被他祖父送到燕家读书,毕竟燕太爷在读书一途上要比赵太爷能干那么一点。
燕太爷对小赵宁也很是上心,毕竟是自己的未来孙婿,而赵宁跟元娘算是两小无猜的青梅竹马。
本来他们俩家是决定元娘及笄候便成亲的,可惜燕家老太太在婚期刚定下时就西去了,元娘要守孝三年。
赵宁带着顾景云他们回惠州时正好是第二年,去年六月元娘就出孝了,但赵家一直没有消息,燕家不由有些慌。
附近几个村的村民都说赵家祖坟上冒青烟,要发达了,儿子年纪轻轻就考中了举人,现在还进京赶考了。
虽然去年消息传回来时他们知道赵宁春闱时没中,但那有什么要紧,他还年轻,才及冠就中了举人,他将有二三十年的时间去考进士,就算他倒霉,真的一辈子都考不中进士,举人也是能当官的呀。
所以知道赵宁没成亲的都有了三分意思,媒婆踏破了赵家的门槛。
但赵宁定亲了!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打退了一大帮人,但还有一部人不在乎。
娶妻尚能休妻,何况他还没娶。
于是,家境在燕家之上的都暗示赵家退亲另定,其中还有两家乃是在朝为官的官员,看重了赵宁的潜力,有一家则是大商人,列出的嫁妆单子能把赵家给埋了。
赵青小声道:“家里本想等你回家过年时商议这事,谁知道你没回家,那三家逼得紧,燕家也时不时的派人来打听,小曾祖焦心之下才过完年就病倒了。”
赵宁面沉如水,咬牙道:“家里有谁心动了?”
赵青懦懦着不敢说话。
赵宁就狠狠地一拍桌子,赵青立即蹦豆子一样的往外蹦道:“反正小曾祖和三叔祖肯定不答应,我曾祖父也说不能忘恩负义,其实家里没多少人有这意思,但那些人来得太勤,回绝了他们也一趟一趟的来拜访,闲言碎语不免就传了出去……”
西南地区的教育本来就落后,惠州乃贫困之地,尤甚。他们那一里十村在赵宁没考中前就只有两个秀才,一个便是燕太爷。
赵宁是惠州最年轻的举人,要不是他已经定亲,就是县太爷都想跟他结亲。
所以他本身就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从他中举以后各种猜测就未断过,大家都在猜他们家会不会跟燕家解除婚约,何时解除。
而在媒婆开始登赵家门后,这种议论达到顶峰,虽然大家嘴上不说,但大部分都觉得赵家肯定要悔婚了。
赵青瞄了一眼赵宁的脸色,小声的道:“议论一起,小曾祖就让叔祖母去燕家安抚,明言等燕家出孝就重议婚期。那会儿叔祖母应该是诚心喜欢三婶的,只是后来……”
赵青支吾着不说话。
“只是后来上门的人越来越显贵,所以母亲她就心动了?”赵宁面无表情的问。
“其实也不怪叔祖母,不仅叔祖母,就是二曾祖母和一些叔伯婶娘都心动……”赵家突然进入另一个阶层,就和乍富的人家一样,不免心思浮动,飘飘欲然,就算赵宁已经一再警告过他们,让他们低调,他们还是忍不住迫切的想要打入那个阶层内部,给家族,给赵宁争取更多的资源。
当时赵家内部分成了三派,一派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派主张给赵宁换个更有助力的亲事,一派则坚持信守承诺,和燕家结亲。
其中以第三派势力太大,因为其囊括了赵家有发言权的家长,三位太爷,跟赵老爷同辈的叔祖们大部分都坚持和燕家的婚事。
所以对立的两派压根没斗起来,因为实力相差悬殊。只是家里意见分歧不免让人心生浮躁,加上赵太爷年纪又大了,所以那段时间家里过得很艰难。
而赵家本打算等赵宁回家过年时提起他的婚事,尽快让他跟元娘完婚,谁知道赵宁又跟着他先生跑到雅州去了,那里距离惠州可太远了,连年都回不去。
没办法,婚事只能再拖。
赵太爷本想等过完年就写信让赵宁回来成亲,赵太太却不答应,她觉得儿子读书考科举就已经够难了,怎么能还让这些琐事去烦他?
一来一回得耽误赵宁多少时间?
赵太爷对科举已经入魔,闻言便有些犹豫,谁知趁着过年大家互相送礼,那三家又给赵家拉来了好几车的礼物。
当时赵太爷带着赵老爷去燕家谈两家的婚事,回来时才知道赵太太把礼给收了,当下就气得厥了过去。
虽然那三家经常给赵家送礼,但赵家都很硬气的推辞了,就算不得不收,事后也会补回去,绝对不让人有一丝闲言碎语。
而这次三家送来那么厚的礼,儿媳竟问也不问就全部收下,意思还不够明显吗?
赵太爷醒来后就病倒在床上,拉着赵老爷的手一个劲儿的哭,气得赵老爷第二天就带着媒婆上燕家把婚期给定了。
就定在了今年九月。
赵太太气得回娘家,连年都不在赵家过。
但赵太爷那一病就没起来,也不知是心情抑郁,还是受了寒,才过完年就重得下不了床,吓得所有人再不敢提赵宁的亲事。
赵太太也老老实实地的自个跑回来了,为了儿子的前程悔婚是一件事,可要是气死了公公就是另一回事了。
公公真要出事,不仅她丈夫,只怕她儿子都不会原谅她,所以赵太太低眉顺眼的回家侍疾。
赵太爷熬了两个月,病情断断续续,家里正犹豫着是不是写信让赵宁回来,赵太爷就下了死令,谁也不准给赵宁写信,要是写了信他就绝食不盖被子。
没人怀疑老人家的话,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瞒着赵宁。
然后赵太爷就提出他病好不了了,他想要看见孙媳进门,不然他死也不能瞑目。
赵太爷拉着他两个哥哥的手当着赵家所有人的面哭,让他儿子完成他的心愿。
众人默默无语,让赵宁回来,不同意的是你,让赵宁成亲的也是你,你到底要闹哪样?
知父莫若子,赵老爷闻言只是默默地看了他爹一眼,转天就请了村里德高望重的两个老人,又抬了他两个伯父去燕家,跪着求燕太爷提前把孙女嫁给他儿子。
赵太爷想要燕家这门亲,又舍不得赵宁浪费学习时间回家,那就只能让元娘一个人嫁进来了。
这对元娘来说自然很委屈,但赵老爷事情办得很漂亮,当着十里八乡众乡亲的面儿放低姿态。
燕家在这门婚事中落了下风,本来就害怕齐大非偶,而赵老爷放低姿态,拿出一副燕家对赵家有大恩,元娘一旦进门就是救了赵太爷,赵家会把她供起来的态度,燕家便高兴的答应了。
因为别人不知道,赵老爷和燕太爷却是知道的,赵太爷他的病压根不严重,他现在就是看着虚,内里已经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