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杂志的收藏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价值
杂志,由于时效性较强,看后绝大多数都被丢弃了,留心收藏它的人并不多。其实,一些过时的旧杂志仍有价值,有的价格还不菲呢。在中国嘉德1996年春季古籍善本拍卖会上,解放前的一本《美术生活》杂志以1.32万元成交。由此可见价值和投资潜力之大。那么,哪些旧杂志才具有收藏价值呢
一、特殊刊号的杂志。创刊号一般阐明了刊物的办刊宗旨、内容、风格以及版面、栏目的设置情况。还有许多社会名人的题词,极具收藏价值。另外,一些改刊、复刊、终刊号上有其改刊、复刊及终刊的背景和理由,同样具有收藏价值。
二、年代久远的杂志。收藏品是时间越久越珍贵,旧杂志同样具备这一特性。清末、民国以及解放初期的杂志,别说是特殊刊号,即便是普通版本也难寻觅到了。所以,这一类的杂志在市场上并不多见,一般都是昙花一现就被有心人高价收购去了。就是如同《猛回头》《警世钟》一类的小册子,现在都是一本难求。收藏价值相当大。
三、“文革”时期的杂志。“文革”时期发行的杂志同这一时期的邮票、像章、红宝书等一样,已成为不可多得的现代文物。文革时期公开发行的杂志种类较少,再加上拨乱反正后,大批“文革”遗留物品包括当时的报刊杂志多被清理销毁。因此,现存的“文革”杂志十分少见。目前,一本“文革”时期的旧杂志,如《红小兵》、《红卫兵》、《**歌曲》等,价格大都在30元至200元之间,少数发行量少、“文革”味浓的地方性杂志,市价已高达上千元一册,而且是有价无货。
四、收藏艺术类杂志。这类杂志因其指导性、资料性、鉴赏性和趣味性较强,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如《文物》、《考古》等艺术类收藏杂志十分抢手。如:1980年的《集邮》杂志收购价每册50元左右;1983年的《中国钱币》杂志,收购价每本上百元。
五、其他一些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特殊内容的专刊、特刊等。这类杂志大多具有很强的纪念性、学术性、资料性和专题性,内容丰富,文章档次高,而且设计庄重、独特、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以下是部分著名杂志的信息
《东方杂志》旧中国历史最久的大型综合性杂志,商务印书馆出版。1904年3月在上海创刊,1948年12月停刊。共44卷,初为月刊,第17卷起改为半月刊。第44卷又改为月刊。郭沫若、竺可桢等著名学者曾在此杂志上发表过学术论文,是颇有影响的综合性杂志。
《小说月报》1910年创刊于上海。1921年该刊第12卷第一期起由沈雁冰,郑振铎主编,大加改革,成为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也是第一个大型新文学刊物。经常发表具有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的创作和论文,积极介绍外国文学名著,成为主要的新文学期刊之一。1932年2月因淞沪抗战停刊。共出22卷,258期。
《新青年》五四运动时期著名的**刊物。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早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俄国十月**后,介绍马克斯主义。陈独秀任主编,主要写稿人有李大钊、鲁迅等。1926年7月停刊。
《创造季刊》1922年5月在上海创刊。郭沫若、郁达夫、成彷吾任主编。以发表创造为主,并刊理论和翻译。1924年出至2卷2期停刊。共六期。1926年2月《创造》复刊,改为月刊。郁达夫、成彷吾任主编。理论与创作并重。1929年停刊。共出18期。
《新民丛报》梁启超主编。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派的批判。但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的影响。梁启超探讨中国学术变化趋势的著名文章,在此刊物上发表。
《国闻周报》天津出版。刊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体育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性周刊,具有很好的资料价值。何时出刊,何时停刊不详。
比如清代、民国早期的报纸《京报》、《申报》等报纸的价格也是已经大幅上升。
《部队文艺》创刊于1941年冬,于12月印行创刊号;第二、三期为合刊,1942年4月出版。其用土纸印刷,铅字排印,刊头由兼任政治部主任的胡耀邦同志题写。公木为主编,编辑的分工是:晋驼负责小说,朱子奇负责诗歌,方杰负责散文、杂文。
鲜为人知的《上海电影》杂志创刊于1960年11月,16开,月刊。创刊号封面为《枯木逢春》中饰演苦妹子的尤嘉、饰演李根香的蒋天流;封底为《林海雪原》中“杨子荣智斗小炉匠”的剧照。值得关注的是,《上海电影》因1962年10月与由京迁回沪上出版的《大众电影》合并而终刊,存世不到两年,大约出版了23期。笔者观察,目前这套在我国电影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影刊在收藏市场上已极难得一见,后期市场价格飙升当在情理之中。
《电通画报》(半月刊,37×26cm),电通画报社编,上海电通电影公司出品,1935年5月至11月共出版13期,编辑人员有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袁牧之、摄影艺术家吴印咸等。该刊以“影写版”印刷技术印制,比同时代普通杂志的图片清晰许多。《电通画报》内容涉及广泛,文字和图片相当丰富,如经典影片《桃李劫》、《风云儿女》、《自由神》、《都市风光》……等,编、导、演、摄、录、美、评、脚本等应有尽有,尤以刊登电影插曲《义勇军进行曲》而著名,无疑是我国上世纪30年代电影期刊的佼佼者,是中国电影史料精品中的精品。
《电通画报》因前后刊有江青(当时艺名蓝萍)出演影片的剧照、生活照、漫画和文字二十多则,与“文艺旗手”江青“形象”大相径庭,导致《电通画报》在“文革”初期引来一系列的杀身之祸!
价值
杂志,由于时效性较强,看后绝大多数都被丢弃了,留心收藏它的人并不多。其实,一些过时的旧杂志仍有价值,有的价格还不菲呢。在中国嘉德1996年春季古籍善本拍卖会上,解放前的一本《美术生活》杂志以1.32万元成交。由此可见价值和投资潜力之大。那么,哪些旧杂志才具有收藏价值呢
一、特殊刊号的杂志。创刊号一般阐明了刊物的办刊宗旨、内容、风格以及版面、栏目的设置情况。还有许多社会名人的题词,极具收藏价值。另外,一些改刊、复刊、终刊号上有其改刊、复刊及终刊的背景和理由,同样具有收藏价值。
二、年代久远的杂志。收藏品是时间越久越珍贵,旧杂志同样具备这一特性。清末、民国以及解放初期的杂志,别说是特殊刊号,即便是普通版本也难寻觅到了。所以,这一类的杂志在市场上并不多见,一般都是昙花一现就被有心人高价收购去了。就是如同《猛回头》《警世钟》一类的小册子,现在都是一本难求。收藏价值相当大。
三、“文革”时期的杂志。“文革”时期发行的杂志同这一时期的邮票、像章、红宝书等一样,已成为不可多得的现代文物。文革时期公开发行的杂志种类较少,再加上拨乱反正后,大批“文革”遗留物品包括当时的报刊杂志多被清理销毁。因此,现存的“文革”杂志十分少见。目前,一本“文革”时期的旧杂志,如《红小兵》、《红卫兵》、《**歌曲》等,价格大都在30元至200元之间,少数发行量少、“文革”味浓的地方性杂志,市价已高达上千元一册,而且是有价无货。
四、收藏艺术类杂志。这类杂志因其指导性、资料性、鉴赏性和趣味性较强,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如《文物》、《考古》等艺术类收藏杂志十分抢手。如:1980年的《集邮》杂志收购价每册50元左右;1983年的《中国钱币》杂志,收购价每本上百元。
五、其他一些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特殊内容的专刊、特刊等。这类杂志大多具有很强的纪念性、学术性、资料性和专题性,内容丰富,文章档次高,而且设计庄重、独特、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以下是部分著名杂志的信息
《东方杂志》旧中国历史最久的大型综合性杂志,商务印书馆出版。1904年3月在上海创刊,1948年12月停刊。共44卷,初为月刊,第17卷起改为半月刊。第44卷又改为月刊。郭沫若、竺可桢等著名学者曾在此杂志上发表过学术论文,是颇有影响的综合性杂志。
《小说月报》1910年创刊于上海。1921年该刊第12卷第一期起由沈雁冰,郑振铎主编,大加改革,成为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也是第一个大型新文学刊物。经常发表具有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的创作和论文,积极介绍外国文学名著,成为主要的新文学期刊之一。1932年2月因淞沪抗战停刊。共出22卷,258期。
《新青年》五四运动时期著名的**刊物。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早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俄国十月**后,介绍马克斯主义。陈独秀任主编,主要写稿人有李大钊、鲁迅等。1926年7月停刊。
《创造季刊》1922年5月在上海创刊。郭沫若、郁达夫、成彷吾任主编。以发表创造为主,并刊理论和翻译。1924年出至2卷2期停刊。共六期。1926年2月《创造》复刊,改为月刊。郁达夫、成彷吾任主编。理论与创作并重。1929年停刊。共出18期。
《新民丛报》梁启超主编。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派的批判。但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的影响。梁启超探讨中国学术变化趋势的著名文章,在此刊物上发表。
《国闻周报》天津出版。刊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体育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性周刊,具有很好的资料价值。何时出刊,何时停刊不详。
比如清代、民国早期的报纸《京报》、《申报》等报纸的价格也是已经大幅上升。
《部队文艺》创刊于1941年冬,于12月印行创刊号;第二、三期为合刊,1942年4月出版。其用土纸印刷,铅字排印,刊头由兼任政治部主任的胡耀邦同志题写。公木为主编,编辑的分工是:晋驼负责小说,朱子奇负责诗歌,方杰负责散文、杂文。
鲜为人知的《上海电影》杂志创刊于1960年11月,16开,月刊。创刊号封面为《枯木逢春》中饰演苦妹子的尤嘉、饰演李根香的蒋天流;封底为《林海雪原》中“杨子荣智斗小炉匠”的剧照。值得关注的是,《上海电影》因1962年10月与由京迁回沪上出版的《大众电影》合并而终刊,存世不到两年,大约出版了23期。笔者观察,目前这套在我国电影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影刊在收藏市场上已极难得一见,后期市场价格飙升当在情理之中。
《电通画报》(半月刊,37×26cm),电通画报社编,上海电通电影公司出品,1935年5月至11月共出版13期,编辑人员有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袁牧之、摄影艺术家吴印咸等。该刊以“影写版”印刷技术印制,比同时代普通杂志的图片清晰许多。《电通画报》内容涉及广泛,文字和图片相当丰富,如经典影片《桃李劫》、《风云儿女》、《自由神》、《都市风光》……等,编、导、演、摄、录、美、评、脚本等应有尽有,尤以刊登电影插曲《义勇军进行曲》而著名,无疑是我国上世纪30年代电影期刊的佼佼者,是中国电影史料精品中的精品。
《电通画报》因前后刊有江青(当时艺名蓝萍)出演影片的剧照、生活照、漫画和文字二十多则,与“文艺旗手”江青“形象”大相径庭,导致《电通画报》在“文革”初期引来一系列的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