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第473章 港区见闻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清扬的事情在执委会进行讨论的同时,安全部就已经来找贺强谈过话,表示希望能够在“福记药铺”里安排一个职位给某个“身份敏感”的人。贺强很知趣地并没有刨根问底地去打听这个人的具体身份,也没有拒绝安全部的要求,毕竟现在李家的命运跟海汉人已经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而且海汉也从未做过任何对李家利益有害的事。当然了,最重要的是贺强也算李家高层,他也知道海汉安全部是什么性质的机构,而这个机构可是李家万万得罪不起的。
随着双方的合作进入到第三个年头,李家与海汉之间的合作早就不仅仅只局限在生意领域,类似文化推广、金融、移民、军事乃至情报收集等等,李家也在逐步参与进来,成为海汉在大陆的一股重要助力。李家名下分布在广东各地的产业,几乎都不同程度地负担着收集当地军政信息,定期向广州方面汇总的任务。
当然了,李家名下的雇工所能做到的程度,也不过就是记录一下尽人皆知的官府动向,并非专业的情报人员所做的那类定向情报收集工作。这些信息在汇总到广州之后,由驻广办的安全部人员挑出其中有价值的情报,进行整理分类,再择要发回三亚供执委会决策时参考。只有极少数主要州城的机构当中,才有海汉派驻的情报人员常驻。贺强作为李家在生意领域的高层人员,自然对这方面的合作也是心知肚明。
如果按照大明律法,李家现在在做的事情其实已经可以够得上抄家灭门的标准了,但有海汉这个强力后盾,李家倒是并不太担心这种行为会招来官府的追查。现在海汉的生意规模越做越大,而地方上的代理分销商往往背后都有官府的利益牵扯其中,只要海汉人没有干出什么公然逾矩的事情,地方官府都并不会插手干涉,甚至连锦衣卫这种情报机构也难以幸免,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变成了傀儡。这也是南京镇抚司坚持从直属人员中派人南下调查海汉,而没有给广东方面的分机构下指令的原因之一。
林南当下给贺强和李清扬作了介绍,两人见礼之后,贺强便让店员带李清扬先去看看他的住处。李清扬谢过之后,便跟着店员穿过店堂,去往店铺后方的员工居住区。
说是居住区,其实也就是一个小小的院落,朝南的一边是店堂,其他三面都是两层小楼,其中靠东的是作为药材仓库在使用,另外两边的房间都是供铺子里的店员们居住。贺强本人倒不住在这里,李家在三亚采购了多套房产,就是用来提供给像贺强这样常驻管理者。
按照安全部的要求,“福记药铺”这边给李清扬安排了二楼的一个小单间,家具齐全,日常用品也都添置好了,连换洗衣物都准备了几套放在床上,这让李清扬看了之后也完全挑不出毛病来。床头有一扇小窗,李清扬走进了才发现这窗户并非没有糊纸,而是用了名贵的海汉玻璃,远远看过去就只能看到空荡荡的窗框。李清扬由此也对这家铺子的财力有了重新的估计,一般的药材铺子大概不会有这个闲钱花在给员工居住的房间安装玻璃窗上面。
待李清扬看完房间之后,店员又带着他下了楼,告知他茅厕和淋浴房的位置。这院里住的全是男子,因此茅厕和淋浴房都是公用的。当然了,李家名下的铺子,所用的卫浴设备自然也是全套的海汉出产,李清扬看过之后突然觉得自己很像是一个没见过市面的乡巴佬。这些陶瓷洁具看起来都非常高级,而且十分干净卫生,连用的厕纸都是白的,这足以让从南京来的李清扬对自己以前的生活水平感到羞愧。
李清扬在后院参观住处的时候,林南便抓紧时间向贺强说明了一下注意事项:“……此人出身公门,虽然已经投靠我方,但思想还仍是有些摇摆不定。贺管事平日里多想想办法,让他感受我海汉的强盛,慢慢磨掉他脑子里那些不好的想法。”
贺强应道:“林爷放心,这事老朽自会用心去做。看他也是初到三亚不久的样子,其实无需做什么特别的举措,只要让他在这里生活两三个月,自然就会感受到海汉的实力。想当初那些从广东下来的土财主一个个都看不起海汉,以为这地方穷乡僻壤没什么好东西,现在还不是争着在这里卖房置产,把儿女都接来这边入学念书。我看这姓李的小哥也是个聪明人的面相,大概用不了几天就能体会到这里的种种好处了。”
林南点点头道:“贺管事说得有理,不过我们给他限定了活动区域就在商务区之内,所以近期还尽量不要让他单独外出活动。另外对他所能接触到的人,也得有所控制,尽可能别让他接触刚从大陆过来的人员,特别是那些身份不明的陌生人。”
林南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就是要放着李清扬的心态再起反复。安全部当然不会傻到让李清扬签了几分文书之后就对他完全放心,必要的监控手段还是会持续下去。除了药铺内部的这种控制之外,林南当然也做了其他的布置,以防李清扬采取某些不理智的行为。
待李清扬参观完回到店铺,贺强便对他问道:“李先生对我们这店里的环境可还满意?”
李清扬连忙应道:“满意满意,在下十分满意。”
“若是有什么需要,尽管说出来,东家可是很大方的。”林南笑着说道。
“这也多亏海汉首长们照顾生意,不然哪大方得起来!”贺强很是知情识趣地应和道。
李清扬心道这间药铺与海汉人关系如此密切,看来也是同流合污之徒。自己今后在这药铺里落脚,倒是得小心不要露了什么把柄,不然随时都会被人告发。
便听贺强接着说道:“李先生在我们铺子里做事,这酬劳嘛,就暂定为每月十元,吃住另算,这样可好?”
李清扬第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然后才想起这里是海汉的地界,这地方的货币可不是银两或者铜钱,而是海汉人所发的纸钞,以元为单位。这一月十元还包吃住,待遇已经相当不错,要知道他作为一个正六品的武官,法定年收入也才一百多不到两百两银子,折算下来并不比在这里当个账房先生的收入高。而且他还没忘了自己同时还能拿到另外一份收入——安全部这边可是也要给他发一份饷的,这两边收入加起来,差不多已经比当锦衣卫的收入翻了一倍,想想也是让李清扬哭笑不得。
李清扬回过神之后,便连忙向贺强道谢。他也知道这份收入纯粹就是人家看在安全部的面子上给的,虽说还不足以收买他李清扬,但怎么想也是一笔不可忽视的钱财了。既然林南都没有出声反对,那么这笔收入就可以合理合法地收入囊中了。
见过贺强之后,林南便带着李清扬离开了“福记药铺”,继续在商务区里参观。李清扬边走边看,发现这地方被称作琼州第一港果然还是有些道理的,这里所出售的货物不仅仅产自两广福建,甚至连黄河以北的物产都有出售,可想而知这个港口带动了多大的商贸运作规模。而街面上却看不到繁华地段惯常所见的卖艺、乞讨之流,更没有见到几个无所事事的闲人,这让李清扬颇为不解,便主动向林南问起此事。
林南解释道:“在海汉执委会治下的地区,永远都只有劳动力不够的状况,不会有人好手好脚找不到生计需要靠乞讨卫生。即便是身体残疾无法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我们也会安排这类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会让他们吃闲饭。”
李清扬听到这里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便追问道:“那林兄倒是说说,如果是目不见物的瞎子,又能有什么事情可做?”
林南笑笑道:“不要看不起瞎子,看不到东西也可以学一些谋生的技能。比如演奏乐器、按摩等等。我曾经听首长们说过,瞎子因为没有视觉,因此味觉、触觉、嗅觉、听觉都比常人更为发达。这世上并没有生而无用的人,只是看有没有走对道路而已!”
李清扬觉得林南这话里似乎还有别的意思,但又好像并不是针对自己在说。
林南继续说道:“海汉治下,人人都必须参与劳动,我们这里不养任何一个闲人。首长们说过,海汉的财富是大家一起创造的,所以海汉的强盛是属于每一个为此作出过贡献的人,而参与这个过程的所有人也都会由自己的付出而得到相应的回报。”
李清扬虽然也觉得林南说得这套做法不错,但作为大明锦衣卫,他觉得自己不反驳点什么就实在有点说不过去,当下便应声道:“你们收容了如此多的大明百姓,但这些百姓却从此就不向大明官府纳税,林兄觉得这和执委会声称的不与大明敌对的说法相符吗?”
林南摇摇头道:“这些百姓绝大多数都是灾民,若是不投靠我们,那就得靠大明拿钱拿粮来救济他们才行,哪来的赋税可收?我们出钱出力帮大明朝廷省下了赈济灾民的这些开销,难道这还不够表现出善意吗?”
“这……”李清扬总觉得这话有哪里不对,但一时间又想不出该从何反驳。
林南没有给李清扬留下慢慢思考的时间,指着街上的人流说道:“李兄,请睁眼看看这里,看看百姓脸上的表情,请你告诉我,你从他们脸上能看到卑微、绝望、麻木、凄惨这些情绪吗?我想你大概在这里是找不到的,因为生活在这里的百姓都无需为衣食发愁,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劳作能够得到多少回报,不用指望老天爷,也不用担心官府派来的税吏下黑手。他们知道有无所不能的执委会,所有的问题都会有解决的办法,他们只要按照执委会下达的命令照做就行了。”
李清扬道:“这里一切都是执委会说了算,置大明朝廷于何种境地!”
林南笑了笑道:“如果执委会治理得不好,百姓们可以选择自行离开这里,回他们原来生活的地方。你可以随便在街上拉个人问问,看看是三亚好,还是大明别的地方好。”
李清扬心道这地方连药铺的帐房都能拿到十两银子水平的月饷,想必普通劳工的收入也远远胜过大明,单以富庶程度而论,这里的水平肯定远超大明,这些无知百姓哪里知道厉害,自然是看这里收入高就会说这里好了。
林南见李清扬没有继续辩驳下去,也就没有再主动追击下去,指向前方道:“前面就是首长们来此开辟的第一个港口胜利港,我们过去看看吧。”
胜利港自开埠以来,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已经经过了数次的改扩建工程,如今的胜利港早已经不是最初时候的模样了。由青石砌成的港口码头沿着海湾向西延伸出数里,每隔数十米便有伸入海面的宽大栈桥,停靠在港湾中的海船密密麻麻,足有两三百艘之多。不少栈桥上都是人声鼎沸,劳工们不停地装卸着货物,一副繁忙景象。
李清扬以前也曾在江浙一带见识过商港的繁忙,与这胜利港码头相比,繁荣的程度相似,但码头上的秩序却远远不及这里。李清扬看了片刻,便发现这里的每一处码头上都有划有专门的装卸货物线路,以确保在码头上劳作的这些装卸工人们不会造成混乱和拥堵。而码头和栈桥上大量的吊装机械也有效地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林南在旁边介绍道:“穿白色马甲就是普通装卸工,穿黄色马甲的是工头,穿蓝马甲的是负责清点货物的人,穿红马甲的是在巡察劳动纪律。”
李清扬的事情在执委会进行讨论的同时,安全部就已经来找贺强谈过话,表示希望能够在“福记药铺”里安排一个职位给某个“身份敏感”的人。贺强很知趣地并没有刨根问底地去打听这个人的具体身份,也没有拒绝安全部的要求,毕竟现在李家的命运跟海汉人已经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而且海汉也从未做过任何对李家利益有害的事。当然了,最重要的是贺强也算李家高层,他也知道海汉安全部是什么性质的机构,而这个机构可是李家万万得罪不起的。
随着双方的合作进入到第三个年头,李家与海汉之间的合作早就不仅仅只局限在生意领域,类似文化推广、金融、移民、军事乃至情报收集等等,李家也在逐步参与进来,成为海汉在大陆的一股重要助力。李家名下分布在广东各地的产业,几乎都不同程度地负担着收集当地军政信息,定期向广州方面汇总的任务。
当然了,李家名下的雇工所能做到的程度,也不过就是记录一下尽人皆知的官府动向,并非专业的情报人员所做的那类定向情报收集工作。这些信息在汇总到广州之后,由驻广办的安全部人员挑出其中有价值的情报,进行整理分类,再择要发回三亚供执委会决策时参考。只有极少数主要州城的机构当中,才有海汉派驻的情报人员常驻。贺强作为李家在生意领域的高层人员,自然对这方面的合作也是心知肚明。
如果按照大明律法,李家现在在做的事情其实已经可以够得上抄家灭门的标准了,但有海汉这个强力后盾,李家倒是并不太担心这种行为会招来官府的追查。现在海汉的生意规模越做越大,而地方上的代理分销商往往背后都有官府的利益牵扯其中,只要海汉人没有干出什么公然逾矩的事情,地方官府都并不会插手干涉,甚至连锦衣卫这种情报机构也难以幸免,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变成了傀儡。这也是南京镇抚司坚持从直属人员中派人南下调查海汉,而没有给广东方面的分机构下指令的原因之一。
林南当下给贺强和李清扬作了介绍,两人见礼之后,贺强便让店员带李清扬先去看看他的住处。李清扬谢过之后,便跟着店员穿过店堂,去往店铺后方的员工居住区。
说是居住区,其实也就是一个小小的院落,朝南的一边是店堂,其他三面都是两层小楼,其中靠东的是作为药材仓库在使用,另外两边的房间都是供铺子里的店员们居住。贺强本人倒不住在这里,李家在三亚采购了多套房产,就是用来提供给像贺强这样常驻管理者。
按照安全部的要求,“福记药铺”这边给李清扬安排了二楼的一个小单间,家具齐全,日常用品也都添置好了,连换洗衣物都准备了几套放在床上,这让李清扬看了之后也完全挑不出毛病来。床头有一扇小窗,李清扬走进了才发现这窗户并非没有糊纸,而是用了名贵的海汉玻璃,远远看过去就只能看到空荡荡的窗框。李清扬由此也对这家铺子的财力有了重新的估计,一般的药材铺子大概不会有这个闲钱花在给员工居住的房间安装玻璃窗上面。
待李清扬看完房间之后,店员又带着他下了楼,告知他茅厕和淋浴房的位置。这院里住的全是男子,因此茅厕和淋浴房都是公用的。当然了,李家名下的铺子,所用的卫浴设备自然也是全套的海汉出产,李清扬看过之后突然觉得自己很像是一个没见过市面的乡巴佬。这些陶瓷洁具看起来都非常高级,而且十分干净卫生,连用的厕纸都是白的,这足以让从南京来的李清扬对自己以前的生活水平感到羞愧。
李清扬在后院参观住处的时候,林南便抓紧时间向贺强说明了一下注意事项:“……此人出身公门,虽然已经投靠我方,但思想还仍是有些摇摆不定。贺管事平日里多想想办法,让他感受我海汉的强盛,慢慢磨掉他脑子里那些不好的想法。”
贺强应道:“林爷放心,这事老朽自会用心去做。看他也是初到三亚不久的样子,其实无需做什么特别的举措,只要让他在这里生活两三个月,自然就会感受到海汉的实力。想当初那些从广东下来的土财主一个个都看不起海汉,以为这地方穷乡僻壤没什么好东西,现在还不是争着在这里卖房置产,把儿女都接来这边入学念书。我看这姓李的小哥也是个聪明人的面相,大概用不了几天就能体会到这里的种种好处了。”
林南点点头道:“贺管事说得有理,不过我们给他限定了活动区域就在商务区之内,所以近期还尽量不要让他单独外出活动。另外对他所能接触到的人,也得有所控制,尽可能别让他接触刚从大陆过来的人员,特别是那些身份不明的陌生人。”
林南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就是要放着李清扬的心态再起反复。安全部当然不会傻到让李清扬签了几分文书之后就对他完全放心,必要的监控手段还是会持续下去。除了药铺内部的这种控制之外,林南当然也做了其他的布置,以防李清扬采取某些不理智的行为。
待李清扬参观完回到店铺,贺强便对他问道:“李先生对我们这店里的环境可还满意?”
李清扬连忙应道:“满意满意,在下十分满意。”
“若是有什么需要,尽管说出来,东家可是很大方的。”林南笑着说道。
“这也多亏海汉首长们照顾生意,不然哪大方得起来!”贺强很是知情识趣地应和道。
李清扬心道这间药铺与海汉人关系如此密切,看来也是同流合污之徒。自己今后在这药铺里落脚,倒是得小心不要露了什么把柄,不然随时都会被人告发。
便听贺强接着说道:“李先生在我们铺子里做事,这酬劳嘛,就暂定为每月十元,吃住另算,这样可好?”
李清扬第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然后才想起这里是海汉的地界,这地方的货币可不是银两或者铜钱,而是海汉人所发的纸钞,以元为单位。这一月十元还包吃住,待遇已经相当不错,要知道他作为一个正六品的武官,法定年收入也才一百多不到两百两银子,折算下来并不比在这里当个账房先生的收入高。而且他还没忘了自己同时还能拿到另外一份收入——安全部这边可是也要给他发一份饷的,这两边收入加起来,差不多已经比当锦衣卫的收入翻了一倍,想想也是让李清扬哭笑不得。
李清扬回过神之后,便连忙向贺强道谢。他也知道这份收入纯粹就是人家看在安全部的面子上给的,虽说还不足以收买他李清扬,但怎么想也是一笔不可忽视的钱财了。既然林南都没有出声反对,那么这笔收入就可以合理合法地收入囊中了。
见过贺强之后,林南便带着李清扬离开了“福记药铺”,继续在商务区里参观。李清扬边走边看,发现这地方被称作琼州第一港果然还是有些道理的,这里所出售的货物不仅仅产自两广福建,甚至连黄河以北的物产都有出售,可想而知这个港口带动了多大的商贸运作规模。而街面上却看不到繁华地段惯常所见的卖艺、乞讨之流,更没有见到几个无所事事的闲人,这让李清扬颇为不解,便主动向林南问起此事。
林南解释道:“在海汉执委会治下的地区,永远都只有劳动力不够的状况,不会有人好手好脚找不到生计需要靠乞讨卫生。即便是身体残疾无法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我们也会安排这类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会让他们吃闲饭。”
李清扬听到这里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便追问道:“那林兄倒是说说,如果是目不见物的瞎子,又能有什么事情可做?”
林南笑笑道:“不要看不起瞎子,看不到东西也可以学一些谋生的技能。比如演奏乐器、按摩等等。我曾经听首长们说过,瞎子因为没有视觉,因此味觉、触觉、嗅觉、听觉都比常人更为发达。这世上并没有生而无用的人,只是看有没有走对道路而已!”
李清扬觉得林南这话里似乎还有别的意思,但又好像并不是针对自己在说。
林南继续说道:“海汉治下,人人都必须参与劳动,我们这里不养任何一个闲人。首长们说过,海汉的财富是大家一起创造的,所以海汉的强盛是属于每一个为此作出过贡献的人,而参与这个过程的所有人也都会由自己的付出而得到相应的回报。”
李清扬虽然也觉得林南说得这套做法不错,但作为大明锦衣卫,他觉得自己不反驳点什么就实在有点说不过去,当下便应声道:“你们收容了如此多的大明百姓,但这些百姓却从此就不向大明官府纳税,林兄觉得这和执委会声称的不与大明敌对的说法相符吗?”
林南摇摇头道:“这些百姓绝大多数都是灾民,若是不投靠我们,那就得靠大明拿钱拿粮来救济他们才行,哪来的赋税可收?我们出钱出力帮大明朝廷省下了赈济灾民的这些开销,难道这还不够表现出善意吗?”
“这……”李清扬总觉得这话有哪里不对,但一时间又想不出该从何反驳。
林南没有给李清扬留下慢慢思考的时间,指着街上的人流说道:“李兄,请睁眼看看这里,看看百姓脸上的表情,请你告诉我,你从他们脸上能看到卑微、绝望、麻木、凄惨这些情绪吗?我想你大概在这里是找不到的,因为生活在这里的百姓都无需为衣食发愁,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劳作能够得到多少回报,不用指望老天爷,也不用担心官府派来的税吏下黑手。他们知道有无所不能的执委会,所有的问题都会有解决的办法,他们只要按照执委会下达的命令照做就行了。”
李清扬道:“这里一切都是执委会说了算,置大明朝廷于何种境地!”
林南笑了笑道:“如果执委会治理得不好,百姓们可以选择自行离开这里,回他们原来生活的地方。你可以随便在街上拉个人问问,看看是三亚好,还是大明别的地方好。”
李清扬心道这地方连药铺的帐房都能拿到十两银子水平的月饷,想必普通劳工的收入也远远胜过大明,单以富庶程度而论,这里的水平肯定远超大明,这些无知百姓哪里知道厉害,自然是看这里收入高就会说这里好了。
林南见李清扬没有继续辩驳下去,也就没有再主动追击下去,指向前方道:“前面就是首长们来此开辟的第一个港口胜利港,我们过去看看吧。”
胜利港自开埠以来,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已经经过了数次的改扩建工程,如今的胜利港早已经不是最初时候的模样了。由青石砌成的港口码头沿着海湾向西延伸出数里,每隔数十米便有伸入海面的宽大栈桥,停靠在港湾中的海船密密麻麻,足有两三百艘之多。不少栈桥上都是人声鼎沸,劳工们不停地装卸着货物,一副繁忙景象。
李清扬以前也曾在江浙一带见识过商港的繁忙,与这胜利港码头相比,繁荣的程度相似,但码头上的秩序却远远不及这里。李清扬看了片刻,便发现这里的每一处码头上都有划有专门的装卸货物线路,以确保在码头上劳作的这些装卸工人们不会造成混乱和拥堵。而码头和栈桥上大量的吊装机械也有效地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林南在旁边介绍道:“穿白色马甲就是普通装卸工,穿黄色马甲的是工头,穿蓝马甲的是负责清点货物的人,穿红马甲的是在巡察劳动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