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1章 大丰收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赶在入冬下霜前,王铮家公司收购的所有生姜全部卖给了泉城搞生姜出口生意的肖成强。
头一年,总共一万一千八百亩地的生姜种植,总共为王家带来了三万吨的生姜,远远超出了王家的预计。
按照先前跟肖成强签订的收购合同,这三万吨生姜,肖成强支付给了王家的公司七千二百多万块钱。支出方面,王家公司从姜农手里收购生姜花了三千多万,以及姜种的二百多万,另外建冷库花了八百多万,买小货车的钱,买奥迪100的钱以及今年工人的工资等等杂七杂八的也有八百万多万,另外还要还掉今年年底到期的两千二百万的贷款以及需要缴纳的税款,这总数就是七千四百万左右。
王家今年的收入还包括苹果园那边的八十多万,以及银行贷款的两千万和一百多万的利息,总算下来,王家今年的收入接近一亿。
收入减去支出,王家今年的纯利润,在两千五百万左右!
而且,因为今年生姜丰收了,姜农们也都得到了实惠。按照一家三口六亩地计算,亩产接近六千斤,这六亩地的收获就是三万六千斤以上的生姜。按照事先跟王家签订的回收合同,光卖生姜,一家姜农的毛收入就在一万八千块钱左右。扣除掉一些农药化肥等的支出,一家姜农一年纯收入在一万五千块钱以上。
所有的姜农一下子都成了万元户,这让那些今年没有种生姜的户都眼馋了。
甚至有些人口多,家里地多的户,一下子种了十亩地的生姜,今年的家庭收入就是五万块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整个大寨乡种姜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
今年生姜大丰收,王家将生姜全部出口之后,公司里面趁热打铁,接着便开始安排公司员工到各村再去跟姜农签订生姜回收合同。
这一次,王家打了个小算盘。
王家公司跟姜农们签订的是五年期的生姜回收合同,也就是说,往后这五年,凡是跟王家签了这生姜回收合同,一家六亩地的姜农就每年都保证有一万五千块钱的收入了,这样的好事,老百姓会不愿意干?
而生姜的价格往后越来越高,对于王家来说,签订长期合同可以说是有赚不赔的买卖。
另外,王铮其实还有自己的打算,跟姜农们签订了长期合同,下一步大寨村那些钢材大户要是打大寨村北河大田的主意的时候,自己也有话可说了。毕竟,有合同在手,就是姜农们答应把地给吴友富他们开小铁炉,自己也可以利用合同制止。
老百姓很热情,甚至于不等王家的公司安排人到各村去签订这个生姜回收合同,那些尝到甜处的姜农便着急地打听这明年王家的公司还回收生姜不。等王家安排人在各村的村委开始正式签订五年期生姜回收合同的时候,有些着急的村民甚至早在凌晨一点就抱着铺盖等在了村委大门口。
一周的合同签订时间结束之后,公司一核算,发现整个大寨乡,这一次跟王家的公司签订五年生姜回收合同的农户,竟然有三万亩地之多,是去年的接近三倍。
也就是说,整个大寨乡适合种植生姜的田地,下一步便都成了王家公司的下游种植户了。甚至于说钢城县临近的乡镇也眼馋了,纷纷打听着想要跟王家签订合同,想要在本乡开展生姜种植。不过,王铮觉得盲目扩大规模并不是很明智的选择。肖成强虽然能够帮着自己出口生姜,但是一年从他手里拿到的生姜订单好像也就在十万吨左右。现在光大寨乡的生姜产量以后就能接近这个数了,到时候如果找不到新的生姜销售商,造成生姜积压的话,麻烦可就大了。再说,公司要想发展,也不能单一指着生姜出口这一块。这样如果一旦遇到国际生姜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对于公司的打击肯定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一方面王铮打算在生姜深加工上做文章,另一方面还打算开发另外的适合农户发展,又能给自家带来收入的项目。所以,走出去看看,考察考察,是很有必要的。毕竟自己在这个年代的记忆,只是小山村里面的印象,以及大形势的判断,但是对于具体说城市什么样,城镇什么样,自己的脑海里面还是一片空白。
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而身为大寨乡一乡之长的曹洪庆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了。
大寨乡原先是贫困村,可是今年却一下子成了整个鲁中市最富裕的乡镇。
老百姓的纯收入翻了好几番,乡里的财政收入翻了三倍还多,这样以来,乡里也更加坚定了扶持王向忠搞大规模生姜种植的项目。
王家上下,桃花岭村上下,甚至于说全乡,都对以后的日子充满了信心。
然而,王铮却并没有满足。
明年过完暑假自己可就要上五年级了,然后96年7月份小考完了,自己就打算辍学回家,好好地在这山村里面大干一番。
不过,自己现在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就怕到时候父母坚决不同意自己辍学。
哎,这也是一件麻烦事。
上学对于山村老百姓来说,确实是一条出路,但是对于王铮来说,这条出路已经显得根本没那么重要了。山村里面就可以走出一条康庄大道,为何还要去挤那独木桥呢?
当然,这件事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再去处理,眼前的事情,是要跟肖成强签订明年的生姜供货合同。王铮知道,肖成强赚的,可比自己家赚的还多,而且人家根本不用操心种姜这方面的麻烦,到时候直接把生姜拉到港口换外汇就行了。所以,跟肖成强签订生姜供货合同这件事,也不是什么麻烦事。
另外,肖成强赚了钱,便极力邀请王家到泉城去做客,同时也有意要在泉城跟王家签订明年的生姜供货合同。
本来王向忠夫妇两个还担心如果去泉城的话,不带着王铮怕王铮一个人在家里没人照顾,而带着王铮的话又怕耽误学习。后来王铮极力向自己的父母保证自己绝对不会耽误学习,这才打消了王向忠夫妇二人的顾虑。
跟农户签订完了生姜回收合同之后,公司这边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事情可忙活的了,就是平时维护维护设备,打扫打扫卫生等等的。
这些工作需要的人手很少,于是公司出钱安排员工到各地考察看看有没有适合在大寨乡发展的项目。
公司这边安排好了,王家四口便在冬至这天,开着车到泉城去了。(未完待续。)
赶在入冬下霜前,王铮家公司收购的所有生姜全部卖给了泉城搞生姜出口生意的肖成强。
头一年,总共一万一千八百亩地的生姜种植,总共为王家带来了三万吨的生姜,远远超出了王家的预计。
按照先前跟肖成强签订的收购合同,这三万吨生姜,肖成强支付给了王家的公司七千二百多万块钱。支出方面,王家公司从姜农手里收购生姜花了三千多万,以及姜种的二百多万,另外建冷库花了八百多万,买小货车的钱,买奥迪100的钱以及今年工人的工资等等杂七杂八的也有八百万多万,另外还要还掉今年年底到期的两千二百万的贷款以及需要缴纳的税款,这总数就是七千四百万左右。
王家今年的收入还包括苹果园那边的八十多万,以及银行贷款的两千万和一百多万的利息,总算下来,王家今年的收入接近一亿。
收入减去支出,王家今年的纯利润,在两千五百万左右!
而且,因为今年生姜丰收了,姜农们也都得到了实惠。按照一家三口六亩地计算,亩产接近六千斤,这六亩地的收获就是三万六千斤以上的生姜。按照事先跟王家签订的回收合同,光卖生姜,一家姜农的毛收入就在一万八千块钱左右。扣除掉一些农药化肥等的支出,一家姜农一年纯收入在一万五千块钱以上。
所有的姜农一下子都成了万元户,这让那些今年没有种生姜的户都眼馋了。
甚至有些人口多,家里地多的户,一下子种了十亩地的生姜,今年的家庭收入就是五万块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整个大寨乡种姜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
今年生姜大丰收,王家将生姜全部出口之后,公司里面趁热打铁,接着便开始安排公司员工到各村再去跟姜农签订生姜回收合同。
这一次,王家打了个小算盘。
王家公司跟姜农们签订的是五年期的生姜回收合同,也就是说,往后这五年,凡是跟王家签了这生姜回收合同,一家六亩地的姜农就每年都保证有一万五千块钱的收入了,这样的好事,老百姓会不愿意干?
而生姜的价格往后越来越高,对于王家来说,签订长期合同可以说是有赚不赔的买卖。
另外,王铮其实还有自己的打算,跟姜农们签订了长期合同,下一步大寨村那些钢材大户要是打大寨村北河大田的主意的时候,自己也有话可说了。毕竟,有合同在手,就是姜农们答应把地给吴友富他们开小铁炉,自己也可以利用合同制止。
老百姓很热情,甚至于不等王家的公司安排人到各村去签订这个生姜回收合同,那些尝到甜处的姜农便着急地打听这明年王家的公司还回收生姜不。等王家安排人在各村的村委开始正式签订五年期生姜回收合同的时候,有些着急的村民甚至早在凌晨一点就抱着铺盖等在了村委大门口。
一周的合同签订时间结束之后,公司一核算,发现整个大寨乡,这一次跟王家的公司签订五年生姜回收合同的农户,竟然有三万亩地之多,是去年的接近三倍。
也就是说,整个大寨乡适合种植生姜的田地,下一步便都成了王家公司的下游种植户了。甚至于说钢城县临近的乡镇也眼馋了,纷纷打听着想要跟王家签订合同,想要在本乡开展生姜种植。不过,王铮觉得盲目扩大规模并不是很明智的选择。肖成强虽然能够帮着自己出口生姜,但是一年从他手里拿到的生姜订单好像也就在十万吨左右。现在光大寨乡的生姜产量以后就能接近这个数了,到时候如果找不到新的生姜销售商,造成生姜积压的话,麻烦可就大了。再说,公司要想发展,也不能单一指着生姜出口这一块。这样如果一旦遇到国际生姜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对于公司的打击肯定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一方面王铮打算在生姜深加工上做文章,另一方面还打算开发另外的适合农户发展,又能给自家带来收入的项目。所以,走出去看看,考察考察,是很有必要的。毕竟自己在这个年代的记忆,只是小山村里面的印象,以及大形势的判断,但是对于具体说城市什么样,城镇什么样,自己的脑海里面还是一片空白。
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而身为大寨乡一乡之长的曹洪庆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了。
大寨乡原先是贫困村,可是今年却一下子成了整个鲁中市最富裕的乡镇。
老百姓的纯收入翻了好几番,乡里的财政收入翻了三倍还多,这样以来,乡里也更加坚定了扶持王向忠搞大规模生姜种植的项目。
王家上下,桃花岭村上下,甚至于说全乡,都对以后的日子充满了信心。
然而,王铮却并没有满足。
明年过完暑假自己可就要上五年级了,然后96年7月份小考完了,自己就打算辍学回家,好好地在这山村里面大干一番。
不过,自己现在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就怕到时候父母坚决不同意自己辍学。
哎,这也是一件麻烦事。
上学对于山村老百姓来说,确实是一条出路,但是对于王铮来说,这条出路已经显得根本没那么重要了。山村里面就可以走出一条康庄大道,为何还要去挤那独木桥呢?
当然,这件事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再去处理,眼前的事情,是要跟肖成强签订明年的生姜供货合同。王铮知道,肖成强赚的,可比自己家赚的还多,而且人家根本不用操心种姜这方面的麻烦,到时候直接把生姜拉到港口换外汇就行了。所以,跟肖成强签订生姜供货合同这件事,也不是什么麻烦事。
另外,肖成强赚了钱,便极力邀请王家到泉城去做客,同时也有意要在泉城跟王家签订明年的生姜供货合同。
本来王向忠夫妇两个还担心如果去泉城的话,不带着王铮怕王铮一个人在家里没人照顾,而带着王铮的话又怕耽误学习。后来王铮极力向自己的父母保证自己绝对不会耽误学习,这才打消了王向忠夫妇二人的顾虑。
跟农户签订完了生姜回收合同之后,公司这边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事情可忙活的了,就是平时维护维护设备,打扫打扫卫生等等的。
这些工作需要的人手很少,于是公司出钱安排员工到各地考察看看有没有适合在大寨乡发展的项目。
公司这边安排好了,王家四口便在冬至这天,开着车到泉城去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