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第396章 二圣震撼(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瞧见高宗这般模样,武后止不住对陆瑾所写的时务策起了几分兴趣,笑问道:“不知陆瑾所出何等据点。”
高宗皇帝苦笑了一下,言道:“媚娘,你可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出于何处?”
武后沉吟半响,言道:“若臣妾记得不错,应是出自《左传·成公四年》,全句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高宗皇帝点头道:“不错,正是这一句,春秋之时诸侯国林立中原,无不视大江以南的楚国为蛮夷,而那时的楚国起先也并非是周天子封赐的诸侯国,因此中原士大夫才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国必定不会与中原人士一条心。陆瑾在其后所言,数百年后,整个楚国融入华夏文化,经过始皇帝统一六国横扫八荒,南方楚国也正式成为了华夏国土,楚人亦为华人,何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说?”
一席话落点,高宗皇帝轻叹道:“陆瑾在文中提出,为何我们大唐不能如昔日春秋时诸侯国融合楚国那般,将边疆异族融合入大唐文化体系之内?使之与华夏共体同命?他认为只有在文化上产生认同,进行文化征服,异族才会真心归附。”
武后默默思忖半响,猛然轻轻拍案言道:“圣人,陆瑾此话可谓高屋建瓴,昔日太宗皇帝再世,不也采取吸纳异族,接受异族之法么?那时候诸多蛮夷不无仰慕大唐天子天威,纷纷前来长安叩拜,并称先帝为天可汗,诸夷更是景仰大唐文化,学习大唐文化,只可惜后来我朝多次兵败于吐蕃,天可汗名不其实,才使得周边蛮夷产生了异心,因而反叛不断。”
说完之后,武后叹息道:“陆瑾这样的想法虽则不错,然实现却是太过困难,要让四夷臣服景仰我朝,须得建立在绝对的兵威优势上,只有保持大唐铁骑纵横四海不败,才能威慑四方,否者一切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已。”
高宗皇帝认同地点点头,笑道:“他能想到这一点也算非常不错了,朕才看到一半,再看看他后面写的是些什么。”
说完之后,高宗皇帝镇重其事地将视线继续落在了陆瑾所写的答卷上,一声不吭地认真看了半响,猛然拍案叫绝道:“好,果然是好办法,陆瑾能有如此见解,实乃难得至极。”
听到父皇如此高度赞扬,太平公主止不住喜上眉梢,再看母后,却是首次露出了惊讶之色,好奇起身行来笑问道:“不知陆瑾有说出了何等好办法,竟让圣人你这般褒奖?”
高宗面泛激动红潮,哈哈大笑不止,将手中答卷递给武后言道:“媚娘你不妨看看,陆瑾所写的这几个方法当真大妙。”
武后含笑结果,犀利的目光朝着宣纸观看良久,再细细琢磨半响,一双美目陡然就亮了起来。
高宗皇帝也不待她出言,就这般捋须言道:“陆瑾所想对付突厥之策,主要可分为四点,第一点‘众建其势以分其力’是为核心关键,突厥人本牧马牧羊之族,逐草而居居无定所,每个部落均由其头人酋长管辖,头人酋长不仅是一个部落的民治官员,更是军事长官,而且多由世袭继承,即便是突厥可汗,也不能过多干涉部族内务,与咱们大唐如臂使指的中央集权有着霄壤之别,陆瑾认为该在突厥降部中分化较为强大部落,让其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逐渐分强为弱,减轻强大部落在其他部落中的影响号召能力。”
“至于第二点,在突厥降部中多设官职分化其权,册封降部显赫人物朝廷官职,借此消耗降部财力,更利用官职为诱饵,使得他们相互争夺,沉迷于内斗。”
“第三点,改变突厥降部逐草而居的习性,变游牧为定牧,每个部落固定划分居住范围,任何人等不得逾越,如此一来,可废突厥马背骑射之风,使其军队战斗力逐渐下降。”
“而第四点,这一点也非常关键,是为‘崇释以制其生’,在突厥地区大力提倡佛教,广建佛教寺庙,以宗教来麻醉突厥之民,一户突厥人如有三到五个男丁,就必须有一到二个出家当和尚,而和尚是不能娶妻,不用交纳赋税,长此以往,突厥人口必然下降。”
如数家珍地将陆瑾所出的计策说得一篇,高宗皇帝止不住又是一声笑叹,言道:“媚娘,假若朝廷能够实行陆瑾之计,再过百年,彪悍凶猛的突厥必定会沦为二流之族,再也无法对我大唐形成威胁。”
此刻,武后已经将陆瑾的答卷认真看完,听闻高宗之言,点头笑道:“圣人之言说得不错,不过陆瑾在文中还说过一个重要的关键,治夷之道,首在自强己身,只有以鼎盛国力和强悍军事作为支撑,才是威慑异族的根本之道,这一点虽然很多人提及,然却是空于口中而少于行动,该如何强国强军,选少有人能够想出一个妥当的主张,而在文中,对于此点陆瑾也是浅尝即止,并没有过多言及,却是有些可惜。”
太平公主凤目微微一转,故作随意地笑言道:“母后,父皇出的时务策乃是如何治理突厥降部,并非问及我朝国事军政,陆瑾没有回答也属常理。”
武后恍然笑道:“这话说得也是不错,看来朕也该找个时候询问陆瑾治国之道,听听他可有妙策。”
高宗皇帝轻轻颔首,长吁出声道:“从这片时务策看来,这陆瑾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人才,媚娘,你说说看,朕该将他列为几甲为妥?”
听到此话,太平公主心头止不住又是一阵狂跳,她死死地盯着母后,竖起耳朵生怕听漏了一个字。
闻言,武后微微一笑,落座案前将陆瑾所写的答卷放在案头,笑语道:“设立殿试的初衷,便是为了能够量才取士,以臣妾看来,圣人读罢陆瑾之文后心头早就已经有所定见,君心独断便可。”
高宗皇帝原本还稍微有些犹豫,一听武后此话,明白她也是支持自己心头所想,不禁颔首笑了。
瞧见高宗这般模样,武后止不住对陆瑾所写的时务策起了几分兴趣,笑问道:“不知陆瑾所出何等据点。”
高宗皇帝苦笑了一下,言道:“媚娘,你可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出于何处?”
武后沉吟半响,言道:“若臣妾记得不错,应是出自《左传·成公四年》,全句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高宗皇帝点头道:“不错,正是这一句,春秋之时诸侯国林立中原,无不视大江以南的楚国为蛮夷,而那时的楚国起先也并非是周天子封赐的诸侯国,因此中原士大夫才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国必定不会与中原人士一条心。陆瑾在其后所言,数百年后,整个楚国融入华夏文化,经过始皇帝统一六国横扫八荒,南方楚国也正式成为了华夏国土,楚人亦为华人,何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说?”
一席话落点,高宗皇帝轻叹道:“陆瑾在文中提出,为何我们大唐不能如昔日春秋时诸侯国融合楚国那般,将边疆异族融合入大唐文化体系之内?使之与华夏共体同命?他认为只有在文化上产生认同,进行文化征服,异族才会真心归附。”
武后默默思忖半响,猛然轻轻拍案言道:“圣人,陆瑾此话可谓高屋建瓴,昔日太宗皇帝再世,不也采取吸纳异族,接受异族之法么?那时候诸多蛮夷不无仰慕大唐天子天威,纷纷前来长安叩拜,并称先帝为天可汗,诸夷更是景仰大唐文化,学习大唐文化,只可惜后来我朝多次兵败于吐蕃,天可汗名不其实,才使得周边蛮夷产生了异心,因而反叛不断。”
说完之后,武后叹息道:“陆瑾这样的想法虽则不错,然实现却是太过困难,要让四夷臣服景仰我朝,须得建立在绝对的兵威优势上,只有保持大唐铁骑纵横四海不败,才能威慑四方,否者一切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已。”
高宗皇帝认同地点点头,笑道:“他能想到这一点也算非常不错了,朕才看到一半,再看看他后面写的是些什么。”
说完之后,高宗皇帝镇重其事地将视线继续落在了陆瑾所写的答卷上,一声不吭地认真看了半响,猛然拍案叫绝道:“好,果然是好办法,陆瑾能有如此见解,实乃难得至极。”
听到父皇如此高度赞扬,太平公主止不住喜上眉梢,再看母后,却是首次露出了惊讶之色,好奇起身行来笑问道:“不知陆瑾有说出了何等好办法,竟让圣人你这般褒奖?”
高宗面泛激动红潮,哈哈大笑不止,将手中答卷递给武后言道:“媚娘你不妨看看,陆瑾所写的这几个方法当真大妙。”
武后含笑结果,犀利的目光朝着宣纸观看良久,再细细琢磨半响,一双美目陡然就亮了起来。
高宗皇帝也不待她出言,就这般捋须言道:“陆瑾所想对付突厥之策,主要可分为四点,第一点‘众建其势以分其力’是为核心关键,突厥人本牧马牧羊之族,逐草而居居无定所,每个部落均由其头人酋长管辖,头人酋长不仅是一个部落的民治官员,更是军事长官,而且多由世袭继承,即便是突厥可汗,也不能过多干涉部族内务,与咱们大唐如臂使指的中央集权有着霄壤之别,陆瑾认为该在突厥降部中分化较为强大部落,让其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逐渐分强为弱,减轻强大部落在其他部落中的影响号召能力。”
“至于第二点,在突厥降部中多设官职分化其权,册封降部显赫人物朝廷官职,借此消耗降部财力,更利用官职为诱饵,使得他们相互争夺,沉迷于内斗。”
“第三点,改变突厥降部逐草而居的习性,变游牧为定牧,每个部落固定划分居住范围,任何人等不得逾越,如此一来,可废突厥马背骑射之风,使其军队战斗力逐渐下降。”
“而第四点,这一点也非常关键,是为‘崇释以制其生’,在突厥地区大力提倡佛教,广建佛教寺庙,以宗教来麻醉突厥之民,一户突厥人如有三到五个男丁,就必须有一到二个出家当和尚,而和尚是不能娶妻,不用交纳赋税,长此以往,突厥人口必然下降。”
如数家珍地将陆瑾所出的计策说得一篇,高宗皇帝止不住又是一声笑叹,言道:“媚娘,假若朝廷能够实行陆瑾之计,再过百年,彪悍凶猛的突厥必定会沦为二流之族,再也无法对我大唐形成威胁。”
此刻,武后已经将陆瑾的答卷认真看完,听闻高宗之言,点头笑道:“圣人之言说得不错,不过陆瑾在文中还说过一个重要的关键,治夷之道,首在自强己身,只有以鼎盛国力和强悍军事作为支撑,才是威慑异族的根本之道,这一点虽然很多人提及,然却是空于口中而少于行动,该如何强国强军,选少有人能够想出一个妥当的主张,而在文中,对于此点陆瑾也是浅尝即止,并没有过多言及,却是有些可惜。”
太平公主凤目微微一转,故作随意地笑言道:“母后,父皇出的时务策乃是如何治理突厥降部,并非问及我朝国事军政,陆瑾没有回答也属常理。”
武后恍然笑道:“这话说得也是不错,看来朕也该找个时候询问陆瑾治国之道,听听他可有妙策。”
高宗皇帝轻轻颔首,长吁出声道:“从这片时务策看来,这陆瑾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人才,媚娘,你说说看,朕该将他列为几甲为妥?”
听到此话,太平公主心头止不住又是一阵狂跳,她死死地盯着母后,竖起耳朵生怕听漏了一个字。
闻言,武后微微一笑,落座案前将陆瑾所写的答卷放在案头,笑语道:“设立殿试的初衷,便是为了能够量才取士,以臣妾看来,圣人读罢陆瑾之文后心头早就已经有所定见,君心独断便可。”
高宗皇帝原本还稍微有些犹豫,一听武后此话,明白她也是支持自己心头所想,不禁颔首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