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惠惠十载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凡人界南山城中,攸宁兜兜转转来到了东巷第三户人家门口。
轻轻叩门三声,里面传来男人应门声。
不过一会儿,一个儒士打扮的青年男子前来开门。
儒士微微怔怔,问道:“你是...”
攸宁道:“我就是个送信的,请问府上可有以为闺名惠惠之女?”
男子又是一怔,道:“我家人丁稀薄,我膝下唯有二子无女,内人闺名也并非惠惠。姑娘是否找错了地方?”
攸宁微微蹙眉,问道:“请问你是一直住在此处吗?”
“哦,那倒不是。”儒士道:“这房子是我七八年前买下来的,原先这里住在这里的是位寡母,我也只知其夫家姓陈。”
“那,你可知陈氏搬去何处了?”攸宁追问道。
儒士脸上微微有些凝滞,似乎有些难以启齿。
攸宁心里急,嘴上却柔声道:“我受人之托,有封信一定要送到她手上,否则我将失信于人,先生若是知晓,定要告知。”
儒士脸上为难,左右看了看,道:“我劝姑娘找别人去送这信。”
“为什么?”
“那陈氏所在之地,姑娘去不得啊。”
攸宁心里隐隐的有些不好的预感,道:“我自会看着办,你先告诉我,她人去了何处吧。”
儒士侧身出了门,指着巷子外道:“除了巷子往左边去,有一家姓刘的,她就在那儿。姑娘若是去,千万找人陪同,若是不行,我便陪你走一遭。”
“多谢,这倒是不必了。”攸宁道过谢,顺着儒士手指的方向走了过去。
走了数百步,果然看见一户刘姓人家,这户人家似乎很富贵,门口两盏红灯笼早早的就点燃了。
正在此时,一驾素净的马车从巷外缓缓行了进来。自马车上下来一个面色焦黄的中年人,见他穿衣不俗,只是这面色,一看便是酒色亏空之人。
他侧目看看攸宁,轻佻的笑着问:“姑娘也是来找出路的?我看姑娘孤身一人无依无靠,不如直接跟我回府,五百两银子,你愿意吗?”
攸宁道:“我找惠惠,你认识她吗?”
“惠惠?我记得,原先着实红了一阵子,现在不过是个下等的妓女,常来的都知道她啊。”
这话一出攸宁才真的确定了,惠惠竟入了暗娼的门。
她没有问下去,回道:“你的银子留着嫖吧,我就不掺和了。”说着手臂一挥,将门打开,大摇大摆的走了进去。
那人见攸宁甩袖之间门就开了,以为是遇上了什么走江湖的侠女,先是一怔,紧接着兴致大发,紧跟着走了进去。
攸宁闯进门去,一个佝偻背的老翁迎上前来呵斥道:“谁家不懂事的小姑娘到这儿来,你可知这是什么地方!”
攸宁心念一动,从储物袋中拿出一锭金子,递给老翁道:“我要见惠惠,这些金子可够?”
“够够够,够了!”老翁双手接过金子,一边冲里面喊道:“请这位贵客到香苑去!”
里面迎出来数名妙龄女子,环肥燕瘦应接不暇。
与攸宁同进来的男人低声笑了笑,对老翁道:“哎呀呀,多漂亮的小姑娘,却是好这一口的,可惜了,可惜了。”
老翁笑了笑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宋大爷今儿来还是点妙语吗?”
“恩,叫她来陪我吧。”言语之间瞥向攸宁的背影,低声道:“什么样的姑娘都好找,唯有这样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冷艳,啧啧,真是世间难寻啊。”
老翁眼睛瞟了瞟,计上心头。
攸宁随着几个人到了一处幽静的花厅,静静了坐了一会儿,耳边传来脚步声。影影绰绰隔着珠帘,两个小丫鬟搀着一个姑娘坐在了琴案前。
“你就是惠惠?陈氏惠惠?”
帘内的女子身子颤了颤,道:“奴家正是。”
攸宁抬眼看向一边的丫鬟道:“我要和她说话,你们下去吧。”
“是。”二女默默的退了出去。
房门再次合上,攸宁站起身来,挑开珠帘看向微垂头的女人,道:“为什么做这一行?”
惠惠循声,侧着耳朵,却是抬起了头,道:“这附近的人都知道,姑娘想必是外乡来的才没听说。”
“我是第一次来南山城。”
惠惠笑笑,直到这时攸宁才发现,她的眼睛似乎是看不见的,不由得伸手在她眼前晃了晃。
惠惠微笑着道:“我的确是个瞎子,姑娘不必狐疑。”说着脸上的表情却很是开怀道:“我年纪大了,又瞎眼,所以是刘家最低级的妓女,往常什么样低贱的客人都接,倒是头一回遇到姑娘点我的名字。姑娘是江湖异士,还是真的好这一口儿呢?”说着话,她开始解自己的衣衫。
攸宁微微蹙眉,心里涌上厌恶,道:“你的丈夫把半条命给了我,托我为他给你传封信。”
惠惠脸上的表情渐渐凝固了,她看的出,那双没有光彩的眼睛好像霎时间闪过愤恨的情绪,她的声音有些颤抖,缓缓的道:“那年,景玉出门经商去,到现在已经快十年了,若是小宝还活着,也有十五岁了。”
景玉,难道就是桃都山那棵桃树上的金鸡的名字?
小宝,大概就是他们的孩子吧?
攸宁坐在她身边的秀榻上,道:“十年,发生了什么?”
惠惠微笑着,容颜散发着温暖的气息,缓缓的讲述着。
陈景玉留下妻儿出门经商去。
过了半年的时间,家中便陆续有商人拿着货单上门讨债,她眼睛看不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县官升堂比对,这签名的确出自丈夫之手。
虽然丈夫了无音讯,但所有人都说,他在半路上遇上了强盗,肯定早就死了。这边一笔一笔的赔偿,家里的家底几乎掏空了。
又半年后,家境每况愈下衣食不继。
这日正是陈景玉离开家的第二年冬天,家中最后一个仆人离开了。
小宝半夜里发烧,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但是一个母亲的本能,她抱着小宝,带上仅有的几个铜板跑出家门求救。
凡人界南山城中,攸宁兜兜转转来到了东巷第三户人家门口。
轻轻叩门三声,里面传来男人应门声。
不过一会儿,一个儒士打扮的青年男子前来开门。
儒士微微怔怔,问道:“你是...”
攸宁道:“我就是个送信的,请问府上可有以为闺名惠惠之女?”
男子又是一怔,道:“我家人丁稀薄,我膝下唯有二子无女,内人闺名也并非惠惠。姑娘是否找错了地方?”
攸宁微微蹙眉,问道:“请问你是一直住在此处吗?”
“哦,那倒不是。”儒士道:“这房子是我七八年前买下来的,原先这里住在这里的是位寡母,我也只知其夫家姓陈。”
“那,你可知陈氏搬去何处了?”攸宁追问道。
儒士脸上微微有些凝滞,似乎有些难以启齿。
攸宁心里急,嘴上却柔声道:“我受人之托,有封信一定要送到她手上,否则我将失信于人,先生若是知晓,定要告知。”
儒士脸上为难,左右看了看,道:“我劝姑娘找别人去送这信。”
“为什么?”
“那陈氏所在之地,姑娘去不得啊。”
攸宁心里隐隐的有些不好的预感,道:“我自会看着办,你先告诉我,她人去了何处吧。”
儒士侧身出了门,指着巷子外道:“除了巷子往左边去,有一家姓刘的,她就在那儿。姑娘若是去,千万找人陪同,若是不行,我便陪你走一遭。”
“多谢,这倒是不必了。”攸宁道过谢,顺着儒士手指的方向走了过去。
走了数百步,果然看见一户刘姓人家,这户人家似乎很富贵,门口两盏红灯笼早早的就点燃了。
正在此时,一驾素净的马车从巷外缓缓行了进来。自马车上下来一个面色焦黄的中年人,见他穿衣不俗,只是这面色,一看便是酒色亏空之人。
他侧目看看攸宁,轻佻的笑着问:“姑娘也是来找出路的?我看姑娘孤身一人无依无靠,不如直接跟我回府,五百两银子,你愿意吗?”
攸宁道:“我找惠惠,你认识她吗?”
“惠惠?我记得,原先着实红了一阵子,现在不过是个下等的妓女,常来的都知道她啊。”
这话一出攸宁才真的确定了,惠惠竟入了暗娼的门。
她没有问下去,回道:“你的银子留着嫖吧,我就不掺和了。”说着手臂一挥,将门打开,大摇大摆的走了进去。
那人见攸宁甩袖之间门就开了,以为是遇上了什么走江湖的侠女,先是一怔,紧接着兴致大发,紧跟着走了进去。
攸宁闯进门去,一个佝偻背的老翁迎上前来呵斥道:“谁家不懂事的小姑娘到这儿来,你可知这是什么地方!”
攸宁心念一动,从储物袋中拿出一锭金子,递给老翁道:“我要见惠惠,这些金子可够?”
“够够够,够了!”老翁双手接过金子,一边冲里面喊道:“请这位贵客到香苑去!”
里面迎出来数名妙龄女子,环肥燕瘦应接不暇。
与攸宁同进来的男人低声笑了笑,对老翁道:“哎呀呀,多漂亮的小姑娘,却是好这一口的,可惜了,可惜了。”
老翁笑了笑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宋大爷今儿来还是点妙语吗?”
“恩,叫她来陪我吧。”言语之间瞥向攸宁的背影,低声道:“什么样的姑娘都好找,唯有这样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冷艳,啧啧,真是世间难寻啊。”
老翁眼睛瞟了瞟,计上心头。
攸宁随着几个人到了一处幽静的花厅,静静了坐了一会儿,耳边传来脚步声。影影绰绰隔着珠帘,两个小丫鬟搀着一个姑娘坐在了琴案前。
“你就是惠惠?陈氏惠惠?”
帘内的女子身子颤了颤,道:“奴家正是。”
攸宁抬眼看向一边的丫鬟道:“我要和她说话,你们下去吧。”
“是。”二女默默的退了出去。
房门再次合上,攸宁站起身来,挑开珠帘看向微垂头的女人,道:“为什么做这一行?”
惠惠循声,侧着耳朵,却是抬起了头,道:“这附近的人都知道,姑娘想必是外乡来的才没听说。”
“我是第一次来南山城。”
惠惠笑笑,直到这时攸宁才发现,她的眼睛似乎是看不见的,不由得伸手在她眼前晃了晃。
惠惠微笑着道:“我的确是个瞎子,姑娘不必狐疑。”说着脸上的表情却很是开怀道:“我年纪大了,又瞎眼,所以是刘家最低级的妓女,往常什么样低贱的客人都接,倒是头一回遇到姑娘点我的名字。姑娘是江湖异士,还是真的好这一口儿呢?”说着话,她开始解自己的衣衫。
攸宁微微蹙眉,心里涌上厌恶,道:“你的丈夫把半条命给了我,托我为他给你传封信。”
惠惠脸上的表情渐渐凝固了,她看的出,那双没有光彩的眼睛好像霎时间闪过愤恨的情绪,她的声音有些颤抖,缓缓的道:“那年,景玉出门经商去,到现在已经快十年了,若是小宝还活着,也有十五岁了。”
景玉,难道就是桃都山那棵桃树上的金鸡的名字?
小宝,大概就是他们的孩子吧?
攸宁坐在她身边的秀榻上,道:“十年,发生了什么?”
惠惠微笑着,容颜散发着温暖的气息,缓缓的讲述着。
陈景玉留下妻儿出门经商去。
过了半年的时间,家中便陆续有商人拿着货单上门讨债,她眼睛看不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县官升堂比对,这签名的确出自丈夫之手。
虽然丈夫了无音讯,但所有人都说,他在半路上遇上了强盗,肯定早就死了。这边一笔一笔的赔偿,家里的家底几乎掏空了。
又半年后,家境每况愈下衣食不继。
这日正是陈景玉离开家的第二年冬天,家中最后一个仆人离开了。
小宝半夜里发烧,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但是一个母亲的本能,她抱着小宝,带上仅有的几个铜板跑出家门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