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谈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什么?朱全忠派遣使者来请求和谈?这不会是有诈吧?”
宿州城中,杨渥满脸惊讶的问道。
朱全忠是什么人?那可是出了名的狡诈,所谓诚实信义,那对他来说都是随时能抛弃的东西。
过去二十多年里,他做过的背信弃义的事情可不在少数,一切都只为了如何扩大他的势力。
但是此时,朱全忠竟然派出了使者前来向淮南求和。
不过随即他又反应过来,如今北方大乱,魏博五州一夜之间全部背叛,连潞州都遭到李克用的进攻,再加上南边淮南军的主力此时还住屯在宿州,随时有可能再次北上进攻宋州等地。
朱全忠为了避免两面作战而选择先与其中一方和谈,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对于淮南来说,撤兵早已经是既定的选择了,此时消灭朱全忠对淮南其实并不利。
杨渥知道,按照历史的发展,即便没有淮南这次北上给梁军带来的损失,将来梁军也会在与李存勖的争霸中逐渐落入下风,直至最后灭亡。
所以从长远来看,淮南最大的敌人其实并不是朱全忠,而是如今还与他保持联盟的李存勖!
若是现在拼尽全力北上,或许与李克用联手能够消灭朱全忠,但那样一来,淮南就不得不面临更加强大的李存勖势力。
而李存勖失去了朱全忠的牵制后,将给淮南带来更大的压力,那时候淮南先行统一南方的策略就难以实现了。
反过来,现在淮南如果停止北上,有李存勖的牵制,朱全忠却很难干涉到淮南统一南方的步伐。
等到南方一统后,淮南再积蓄力量,等到时机成熟后全力北伐,那才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此时的淮南不仅不应该继续削弱梁军,反而在适当的时候应该给予一定的帮助,以让梁军有足够的力量对抗李存勖,让北方的混乱和分裂保持更长的时间。
这种帮助并不一定需要直接出兵帮助,而是提供间接帮助,比如说现在就撤兵回去,以减轻对朱全忠的压力,让朱全忠能腾出手来对付北面的挑战,而不至于现在就崩溃了。
当然,这种帮助必须把握一定的度,既不能太轻了,不然会牵制太多的梁军,使得朱全忠无力对抗北方的挑战;同时也不能太重了,不然朱全忠抽出足够的兵力一举解决北方的挑战,然后回过头来又准备向淮南报仇,那时候杨渥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然而,撤兵回去,先统一南方,坐看北方大乱,这虽然是淮南众将如今的共识,但到底在何时撤兵却在众将中存在分歧。
杨渥主张的是现在就撤兵回去,让朱全忠能够腾出手来稳定北方局势,但他将自己的观点一说出来后,便遭到了众将的反对,即便是郭崇韬也不赞同他的决断。
这也难怪,李存勖的突然崛起,这是谁都无法预料到的事情。
在这个时候,朱全忠依旧是天下最强的藩镇,而晋军的势力与之相比就弱小了许多。
无论是义昌节度使刘守文还是晋王李克用,再或者魏博五州的叛军,若是没有淮南牵制住梁军的主力的话,众将觉得这些势力依旧不是梁军的对手。
所以众将都觉得,此时应该趁着北方大乱的机会再次北上,继续削弱朱全忠,如此才能保证北方局势的平衡,不至于出现朱全忠迅速击败李克用、平定魏博的情况。
郭崇韬虽然不主张继续北上,不过他却认为应该继续留在宿州,以给梁军保持压力,让朱全忠无法集中全部兵力去对付李克用、魏博叛军等反对他的势力。
听了众人的意见,杨渥不禁苦笑。
不管是李存勖的强势崛起,还是潞州的昭义节度使丁会将要投降晋军的变数,亦或者在这之后朱全忠自身出现一系列失误,导致后梁内部出现许多问题,这些事情都是尚未发生的。
所以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才会觉得梁军依旧很强大,需要尽可能的将其削弱;但杨渥知道后面发生的这些事情后,自然不认为梁军还有什么强大的,如何避免因为他这次北伐给朱全忠造成的巨大损失,而导致后梁比历史上更早被李存勖击败才是他现在要做的。
此时,面对争论不休的部将们,杨渥苦笑连连,不知道该如何劝说他们。
好在,不久之后一个新的消息却让他找到了合适的撤兵理由:他的父亲杨行密在不久前偶感风寒,再次病倒了。
杨渥自从去年十月份率领大军北上,到现在已经有五个多月时间过去,虽然军政大事大部分都是交给已经返回广陵的高勖在处理,不过杨行密不可避免的还是需要操劳不少事物。
这一次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风寒,但他本来身体就不好,又因为操劳过多,结果就病倒了。
一年多以前,杨行密突然中风昏迷,虽然之后蜀中名医李珣将其救醒,但同时又留下了两到三年内必然会复发的诊断。
所以从那时起杨渥便正式执掌淮南大权,希望让杨行密得到休养;但这一次北伐,杨渥必须亲自领兵,镇守后方的任务就不可避免的落到了杨行密的身上。
此时杨行密再次病倒,杨渥以此为理由撤兵,众人自然没有什么理由反驳,至此,撤兵回去就成了定局。
不久。朱全忠的使者正式到达宿州,却是让张训等淮南老将吓了一跳。
“唐令回?怎么是你?你怎么还活着?”张训满脸惊讶的问道。
眼前这位使者,竟然是一位多年前的淮南将领,并且与张训等人都相互认识!
原来,杨行密与朱全忠之间,早年还因为共同对付孙儒而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双方经常有贸易上的往来。
不过之后因为孙儒被杨行密消灭,使得双方失去了共同的敌人,再加上朱全忠想要阻止杨行密统一江淮,所以双方的矛盾日益激烈。
而直接导致双方关系破裂的,却是十一年前,杨行密派遣当时担任押牙的唐令回运输上万斤茶叶前去贸易,结果被朱全忠所扣押。
在那个时代,上万斤茶叶还是值不少钱的,尤其是对于刚刚平定淮南不久的杨行密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
自那以后双方关系完全破裂,开始了此后十多年相互攻伐的战争。
而这个唐令回被朱全忠扣押后,大家都以为他已经被朱全忠杀了,毕竟他是杨行密的人,而两家的关系又如此紧张,以朱全忠的性格,大家都不觉得唐令回还有活命的机会。
不过随即,张训等人却是眉头一皱,脸色有些不好,显然想到了些什么。
见此,唐令回不由苦笑,却是转身向杨渥行礼道:“在下前淮南节度使吴王麾下都押牙唐令回拜见吴王世子殿下!”
杨渥一愣,唐令回的身份和事情,他虽然没有见过,但之前也听说过,听张训一提,他便明白过来。
不过听此人的意思,难道说他被朱全忠扣留十一年都没有投降?而且朱全忠也并没有就此将他杀掉?这是在有些难以令人相信。
不过唐令回接着又解释了他过去在汴州的生活,原来当初他虽然被朱全忠扣留,不过他那时候还只是个小人物,再加上他毕竟是代表杨行密的贸易使者,所以朱全忠并没有将他杀掉,只是将他扣押在汴州。
久而久之,梁军对他也不闻不问起来,只是限制他离开汴州。所以他干脆在汴州住下来了,并且娶妻生子。
等到时间久了,他习惯了当地的生活,也不愿再返回广陵,直到这一次又突然被人找到,要他来宿州当使者。
听了这个过程,杨渥等人这才了然。
唐令回的行为相当于脱离了淮南,但也没有加入朱全忠一方,这也算是大家能够接受的一种做法。
只是他如今既然是作为朱全忠的使者前来,张训等人自然不会跟他再谈什么交情。
“说吧,朱全忠到底给出了什么条件?想要和平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且他弑杀先帝,屠戮百官,如此倒行逆施,实在是十恶不赦,孤是不可能和他和谈的!不过如果他给的条件合适的话,孤倒是能暂时撤兵回去!”杨渥沉声道。
虽然说已经决定了要撤兵,但趁机敲诈朱全忠一番却是必不可少的,至少要让部将们都感到满意才行。
“梁王说,当初与吴王交恶,扣押淮南的贸易使者,这是两家交兵的直接原因。如今既然决定两家和好,当年之事就需要给出一个交代。所以梁王愿意以十倍于当初的价格将那批茶叶购买下来!”说到正事,唐令回同样严肃起来。
“十倍的价格?”张训等人听了脸上喜色一闪而过。
当初那批茶叶共有一万多斤,都是从常州产的最上好的茶叶,按照时价,至少值一万贯钱,如果按照十倍价格,那就是十万贯钱。
十万贯虽然不多,但这还只是朱全忠给出的第一个条件,而且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意义重大,算是朱全忠间接在为当初导致两家交恶的事情赔礼。
(今天同样两更,明天五更补上。)
“什么?朱全忠派遣使者来请求和谈?这不会是有诈吧?”
宿州城中,杨渥满脸惊讶的问道。
朱全忠是什么人?那可是出了名的狡诈,所谓诚实信义,那对他来说都是随时能抛弃的东西。
过去二十多年里,他做过的背信弃义的事情可不在少数,一切都只为了如何扩大他的势力。
但是此时,朱全忠竟然派出了使者前来向淮南求和。
不过随即他又反应过来,如今北方大乱,魏博五州一夜之间全部背叛,连潞州都遭到李克用的进攻,再加上南边淮南军的主力此时还住屯在宿州,随时有可能再次北上进攻宋州等地。
朱全忠为了避免两面作战而选择先与其中一方和谈,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对于淮南来说,撤兵早已经是既定的选择了,此时消灭朱全忠对淮南其实并不利。
杨渥知道,按照历史的发展,即便没有淮南这次北上给梁军带来的损失,将来梁军也会在与李存勖的争霸中逐渐落入下风,直至最后灭亡。
所以从长远来看,淮南最大的敌人其实并不是朱全忠,而是如今还与他保持联盟的李存勖!
若是现在拼尽全力北上,或许与李克用联手能够消灭朱全忠,但那样一来,淮南就不得不面临更加强大的李存勖势力。
而李存勖失去了朱全忠的牵制后,将给淮南带来更大的压力,那时候淮南先行统一南方的策略就难以实现了。
反过来,现在淮南如果停止北上,有李存勖的牵制,朱全忠却很难干涉到淮南统一南方的步伐。
等到南方一统后,淮南再积蓄力量,等到时机成熟后全力北伐,那才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此时的淮南不仅不应该继续削弱梁军,反而在适当的时候应该给予一定的帮助,以让梁军有足够的力量对抗李存勖,让北方的混乱和分裂保持更长的时间。
这种帮助并不一定需要直接出兵帮助,而是提供间接帮助,比如说现在就撤兵回去,以减轻对朱全忠的压力,让朱全忠能腾出手来对付北面的挑战,而不至于现在就崩溃了。
当然,这种帮助必须把握一定的度,既不能太轻了,不然会牵制太多的梁军,使得朱全忠无力对抗北方的挑战;同时也不能太重了,不然朱全忠抽出足够的兵力一举解决北方的挑战,然后回过头来又准备向淮南报仇,那时候杨渥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然而,撤兵回去,先统一南方,坐看北方大乱,这虽然是淮南众将如今的共识,但到底在何时撤兵却在众将中存在分歧。
杨渥主张的是现在就撤兵回去,让朱全忠能够腾出手来稳定北方局势,但他将自己的观点一说出来后,便遭到了众将的反对,即便是郭崇韬也不赞同他的决断。
这也难怪,李存勖的突然崛起,这是谁都无法预料到的事情。
在这个时候,朱全忠依旧是天下最强的藩镇,而晋军的势力与之相比就弱小了许多。
无论是义昌节度使刘守文还是晋王李克用,再或者魏博五州的叛军,若是没有淮南牵制住梁军的主力的话,众将觉得这些势力依旧不是梁军的对手。
所以众将都觉得,此时应该趁着北方大乱的机会再次北上,继续削弱朱全忠,如此才能保证北方局势的平衡,不至于出现朱全忠迅速击败李克用、平定魏博的情况。
郭崇韬虽然不主张继续北上,不过他却认为应该继续留在宿州,以给梁军保持压力,让朱全忠无法集中全部兵力去对付李克用、魏博叛军等反对他的势力。
听了众人的意见,杨渥不禁苦笑。
不管是李存勖的强势崛起,还是潞州的昭义节度使丁会将要投降晋军的变数,亦或者在这之后朱全忠自身出现一系列失误,导致后梁内部出现许多问题,这些事情都是尚未发生的。
所以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才会觉得梁军依旧很强大,需要尽可能的将其削弱;但杨渥知道后面发生的这些事情后,自然不认为梁军还有什么强大的,如何避免因为他这次北伐给朱全忠造成的巨大损失,而导致后梁比历史上更早被李存勖击败才是他现在要做的。
此时,面对争论不休的部将们,杨渥苦笑连连,不知道该如何劝说他们。
好在,不久之后一个新的消息却让他找到了合适的撤兵理由:他的父亲杨行密在不久前偶感风寒,再次病倒了。
杨渥自从去年十月份率领大军北上,到现在已经有五个多月时间过去,虽然军政大事大部分都是交给已经返回广陵的高勖在处理,不过杨行密不可避免的还是需要操劳不少事物。
这一次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风寒,但他本来身体就不好,又因为操劳过多,结果就病倒了。
一年多以前,杨行密突然中风昏迷,虽然之后蜀中名医李珣将其救醒,但同时又留下了两到三年内必然会复发的诊断。
所以从那时起杨渥便正式执掌淮南大权,希望让杨行密得到休养;但这一次北伐,杨渥必须亲自领兵,镇守后方的任务就不可避免的落到了杨行密的身上。
此时杨行密再次病倒,杨渥以此为理由撤兵,众人自然没有什么理由反驳,至此,撤兵回去就成了定局。
不久。朱全忠的使者正式到达宿州,却是让张训等淮南老将吓了一跳。
“唐令回?怎么是你?你怎么还活着?”张训满脸惊讶的问道。
眼前这位使者,竟然是一位多年前的淮南将领,并且与张训等人都相互认识!
原来,杨行密与朱全忠之间,早年还因为共同对付孙儒而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双方经常有贸易上的往来。
不过之后因为孙儒被杨行密消灭,使得双方失去了共同的敌人,再加上朱全忠想要阻止杨行密统一江淮,所以双方的矛盾日益激烈。
而直接导致双方关系破裂的,却是十一年前,杨行密派遣当时担任押牙的唐令回运输上万斤茶叶前去贸易,结果被朱全忠所扣押。
在那个时代,上万斤茶叶还是值不少钱的,尤其是对于刚刚平定淮南不久的杨行密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
自那以后双方关系完全破裂,开始了此后十多年相互攻伐的战争。
而这个唐令回被朱全忠扣押后,大家都以为他已经被朱全忠杀了,毕竟他是杨行密的人,而两家的关系又如此紧张,以朱全忠的性格,大家都不觉得唐令回还有活命的机会。
不过随即,张训等人却是眉头一皱,脸色有些不好,显然想到了些什么。
见此,唐令回不由苦笑,却是转身向杨渥行礼道:“在下前淮南节度使吴王麾下都押牙唐令回拜见吴王世子殿下!”
杨渥一愣,唐令回的身份和事情,他虽然没有见过,但之前也听说过,听张训一提,他便明白过来。
不过听此人的意思,难道说他被朱全忠扣留十一年都没有投降?而且朱全忠也并没有就此将他杀掉?这是在有些难以令人相信。
不过唐令回接着又解释了他过去在汴州的生活,原来当初他虽然被朱全忠扣留,不过他那时候还只是个小人物,再加上他毕竟是代表杨行密的贸易使者,所以朱全忠并没有将他杀掉,只是将他扣押在汴州。
久而久之,梁军对他也不闻不问起来,只是限制他离开汴州。所以他干脆在汴州住下来了,并且娶妻生子。
等到时间久了,他习惯了当地的生活,也不愿再返回广陵,直到这一次又突然被人找到,要他来宿州当使者。
听了这个过程,杨渥等人这才了然。
唐令回的行为相当于脱离了淮南,但也没有加入朱全忠一方,这也算是大家能够接受的一种做法。
只是他如今既然是作为朱全忠的使者前来,张训等人自然不会跟他再谈什么交情。
“说吧,朱全忠到底给出了什么条件?想要和平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且他弑杀先帝,屠戮百官,如此倒行逆施,实在是十恶不赦,孤是不可能和他和谈的!不过如果他给的条件合适的话,孤倒是能暂时撤兵回去!”杨渥沉声道。
虽然说已经决定了要撤兵,但趁机敲诈朱全忠一番却是必不可少的,至少要让部将们都感到满意才行。
“梁王说,当初与吴王交恶,扣押淮南的贸易使者,这是两家交兵的直接原因。如今既然决定两家和好,当年之事就需要给出一个交代。所以梁王愿意以十倍于当初的价格将那批茶叶购买下来!”说到正事,唐令回同样严肃起来。
“十倍的价格?”张训等人听了脸上喜色一闪而过。
当初那批茶叶共有一万多斤,都是从常州产的最上好的茶叶,按照时价,至少值一万贯钱,如果按照十倍价格,那就是十万贯钱。
十万贯虽然不多,但这还只是朱全忠给出的第一个条件,而且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意义重大,算是朱全忠间接在为当初导致两家交恶的事情赔礼。
(今天同样两更,明天五更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