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决断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敬翔、李振二人都对张汉杰不抱希望。
果然,当朱友贞问起时,他答道:“陛下,徐州此时已经非朝廷所有,即便陛下善加安抚,只怕王殷也要投靠吴国。毕竟这段时间……”
张汉杰没有明说,但他的意思大家却听明白了。
的确,这大半年时间里,朱友贞以各种手段清算朱友珪的亲信旧部,王殷作为朱友珪所任命的武宁节度使,不可能不知道这个情况。
这样一来,即便朱友贞派人去安抚,只怕王殷也不敢相信,反而可能觉得朱友贞准备使手段准备对付他。
所以想要安抚王殷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敬翔、李振等人闻言也不由得叹息,他们也知道张汉杰说的并没有错。
事实上,在朱友贞登基之后,随着韩勍等首恶被诛杀,敬翔等人觉得大局已经定下来了,没必要再对朱友珪任命的其他官员清算到底,那样只会让梁国的动荡局势延续下去。
而若是朱友贞愿意下诏安抚那些朱友珪旧部,那些人在大势已去之后,自然会为朱友贞效力,这样不仅可以得到他们的感激,同时也能展现自己的胸怀,这无疑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
可惜朱友贞虽然没有他父亲朱温那样的本事,心胸却与朱温一样的小,对于那些朱友珪的旧部早就做了清算到底的决定。
现在即便想要改过来,时间也来不及了,因为大家的印象已经形成了,难以改变。
敬翔二人默然不语,朱友贞却是皱眉问道:“你说的不错,王殷那逆贼与吴国勾结,出卖国家利益,朕决不能容忍。不过,诸位觉得朕应该立即发兵去攻,还是应该缓缓图之?”
赵岩道:“陛下,臣听闻吴国今年大旱,为了赈济百姓,府库中的储粮都已经消耗一空。所以若是陛下此时发兵攻徐州的话,即便吴军有心出兵救援,他们也动用不了多少兵力!”
朱友贞听了眼神一亮,是啊,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旱后,吴军又能出动多少兵力来攻呢?只怕最多也就是驻守在淮河一线的几万兵力。
而梁国一方,虽说总体局势不容乐观,但全国的兵力依旧众多,多了不说,出动个六七万人是没什么问题的。
有这么多的兵力,若是再派一位名将统领,王殷即便引吴兵来救援徐州,只怕也挡不住梁军。
想到这,朱友贞当即下定决心道:“朕意已决,命福王朱友璋接替武宁节度使之位,改封王殷为怀州刺史!”
“臣遵旨!”敬翔等人只好应下来,准备回去发诏令。
……
徐州城中,氛围有些紧张,街道上来往行人较少,看不出这里还是一座重城。
武宁节度使府的书房中,此时已有三人高坐其间。
中间一人身材高大,身披紫袍,脸上带着着凛然之威,正是王殷;下面两位,其中一人脸色白皙,领下有须,却是王殷麾下亲信幕僚韩术;至于剩下一人刚毅英武,却是王殷的侄子蒋权。
别的文官武将,就连一些老人,都因为商量的这件事重大,而没有被王殷召见。此时,外面有一队亲卫把守,无关人根本就不能靠近这里。
“如今的局势想必你们也清楚了,咱们和朝廷之间的关系原本就极为紧张,现在开封府城那边又有咱们与吴国相互勾结的传言,只怕咱们和朝廷的关系更加难以转圜了,接下来该何去何从,你们不妨都说说。”王殷率先开口问道。
关于王殷暗中和吴国勾结的流言,虽然只是在开封城中流传,但王殷等人依旧听说了相关的消息。
“这明显是吴人暗中放出的流言,想要逼节帅与朝廷决裂啊!”蒋权心中忧虑的道。
“本帅何尝不知道,不过即便知道又有什么用处?”王殷叹息道。
吴国人的这一招,看上去是个阴谋,但实际上又有些类似于阳谋。
也就是说,即便众人都意识到这里面肯定有吴国人在刻意的挑拨徐州与梁国朝廷的关系,但他们对此也只能乖乖的接受吴国人的挑拨。
或者说得更清楚一点,王殷和朱友贞等人相互之间一点信任都没有,一个一直都在担心对方对自己斩尽杀绝,这几个月之所以没有立即背叛,不过是心中还有一点侥幸心理而已。
另一个的确有对对方斩尽杀绝的想法,这几个月之所以没有采取行动,不过是因为还没轮到对王殷动手而已。
这样两个人,如何谈得上彼此信任?
所以在吴国人刻意放出流言之后,朱友贞很快就做出了用朱友璋来代替王殷的决定。
虽然此时王殷还不清楚朱友贞那边已经做出的决定,不过他还是本能的意识到大事不妙。
韩术捻着胡须道:“节帅,若是在下所料不错的话,要不了多久,陛下就会派人来取代节帅的位置。甚至此时陛下的传令信使已经在路上了。节帅还是早作打算的好。”
王殷犹豫了一下,随即问道:“韩先生,你说若是本帅向陛下服个软,陛下有没有可能放过我?”
韩术想也不想就答道:“这怎么可能?而且即便陛下放节帅一马,难道节帅还指望今后能富贵一生吗?”
王殷默然:“罢了,是本帅想差了。”
他也有投降吴国的想法,不过他同时也知道,吴国的规矩相对森严,尤其是在对地方势力的防范上做得极为严格,若是他投降吴国的话,今后最多也就是做个富家翁,想要继续担任节度使,那是不可能的。
甚至之前他暗中与吴国的密使接触时,对方就曾提出过条件,那就是王殷交出徐州,吴王杨渥会册封他为侯爵,并且任命他为一州刺史。
当然,这个刺史不可能是那些繁华地区的刺史,而是西南偏远地区某个州的刺史。
投降朝廷和投降吴国这两个选择,一个会要他的命,一个却只是削弱他的权力,但还能保证他的富贵。
这样的两个选项,便是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不过,即便心中有了投降吴国的决定,但对于吴国提出的条件他却不怎么满意,所以这段时间他一直都在拖延,想用手中的筹码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如今看来,吴国人显然是有些不耐烦了,所以暗中派人放出流言,想用朱友贞来逼迫王殷做出决定。
就在这时,外面侍卫进来禀报:“节帅,刚刚有信使从开封赶来,说是陛下已经下令用福王朱友璋来接替武宁节度使一职。”
“什么?这么快?”王殷大吃一惊,韩术和蒋权二人对视一眼,脸上同样;露出惊讶。
“可知道陛下对于节帅是怎么安排的吗?”蒋权连忙问道。
“听说陛下有意任命节帅为怀州刺史。”
“怀州刺史?这是把本帅当傻子吗?”王殷心中冷笑。
怀州距离洛阳极近,虽说梁国的都城现在已经迁移到开封去了,不过怀州依旧是靠近都城的重要城池。
在这里的势力基本上都是被朝廷把控,王殷若是去了那里,就彻底只能任人宰割。
韩术更是提醒道:“节帅,徐州乃是您的根基之地,若是离开了徐州,到时候陛下根本不用动用大军,只需派一个小吏,手里提着一根绳子就能轻易将节帅拿下。”
“你说得对,朝廷已经不足为信,本帅的出路只有投降吴国这一条路!”王殷当即做出决定。
“蒋权,你立即去将那杨三请来,就说本帅已经决定弃暗投明,向吴王效力。记住要客气一点,别让人家心中有什么不痛快。”王殷嘱咐道。
“是,小侄这就去。”蒋权连忙答应。
那杨三便是吴国派来的密使,这些天都是蒋权在暗中牵线搭桥,如今自然也要让他去联系。
过了不久,杨三到来,两人开始商议投降事宜。
不过到了此时,主动权已经落入了吴国手中,王殷并没有多少选择权;但此时的杨三却没有之前的那般咄咄逼人,反而在商议条件时主动做出了一些让步,比如将来安置王殷的地方从之前的偏远之地,改为了两浙的某个州等。
很快,双方达成最终协议,王殷正式决定投降吴国,并且公开对外宣布。
一时间,梁国朝野震动,这是继去年冀王朱友谦投靠晋国以来的第二个投靠外国势力的例子;去年的朱友谦之乱,到现在都没有彻底平息下去,不知道这一次的徐州能不能尽快平息。
十月底,朱友贞下令以牛存节为徐州招讨使,以刘鄩为招讨副使,统兵七万讨伐徐州;感化节度使王瓒,也就是王重盈的亲子,为了防止自己遭到牵连,公开站出来,将王殷赶出王氏,并且要求恢复其原名蒋殷。
与此同时,吴国这边也立即做出反应。
按照原本就定下的计划,吴国以大将周本为徐州应援使,以王绾为应援副使,统兵三万五千前往救援徐州。
不过这还只是先头部队,杨渥在得到蒋殷的降表后,立即做出反应,与上次征讨江陵一样,留长子杨炅和海陵王杨隆演监国,率领两万禁军,三千羽林军,以及三千骑兵于十一月初五离开金陵,沿水路北进徐州。
此外,在寿州的李简也得到命令,率领一万三千兵力东进宿州,威胁梁国中原的宋州等地。
这样一来,吴国方面动用的总兵力就多达七万四千人,若是再加上蒋殷的徐州降军,兵力将会更多。
一时间南北局势再度大变,一场大战即将到来。
吴军这么快就做出反应的消息传到开封后,立即引起了比之前蒋殷宣布投降吴国时更大的震动,尤其是听闻杨渥再次领兵亲征之后,不少人都对这次徐州之战深感悲观。
甚至有一些官员还在上书朱友贞,提出吴军兵多将广,军势强大,又兼杨渥善于用兵,光靠牛存节和刘鄩二人只怕难以敌过杨渥,更别谈收复徐州。
所以这些人建议调邺王杨师厚南下担任主帅,同时还能增加梁军的兵力,增加胜利的筹码。
这个建议很快就引起了朱友贞的高度重视,毕竟相比于杨渥这位名震天下的统帅,梁军之中也就杨师厚才能让人感到放心,其他人领兵的话,别说收复徐州,连带去的大军能否保证安然无恙带回来都难说。
“吴王杨渥再次亲自领兵,这对我军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对于用邺王来代替牛存节将军的提议,诸位觉得如何?”崇政殿内,朱友贞忧心忡忡的问道。
就他本人来说,对于牛存节领兵与杨渥对抗,他的确是有些不放心。
牛存节这人在梁军之中算是非常低调的一个将领,而且他对朱友贞极为忠诚,领兵能力同样很强,当初潞州之战后,晋军趁机南下进攻泽州等地,就是牛牛存节临机应变,采取果断措施,这才挡住了晋军的进攻。
这之后牛存节又多次领兵四处征讨,取得了多次胜利。
不过若说领兵能力的话,此人显然是比不上杨师厚的,最多也就与寇彦卿相当而已。
再加上这一次梁军总兵力还只有七万人,不仅少于吴军,而且他们还必须主动进攻,这难度比上次的江陵之战都要大得多。
上次江陵之战寇彦卿有那么多优势都不是杨渥的对手,这一次牛存节只怕也难以打得过杨渥。
朱友贞对牛存节不放心,不过若是换上杨师厚的话,他心中同样有些难以决定。
一来临阵换将这原本就是用兵大忌,不仅会影响到大军的士气,同时也会得罪了牛存节,让其心怀不满。
二来别看朱友贞现在对杨师厚毕恭毕敬,一些重要的事情都要先请示杨师厚然后再作出决定,但要说朱友贞心中没有疙瘩,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对于魏博节度使的强大实力,朱友贞心中早就存了心思想要将其分割,不过现在杨师厚实力太强,他自然不敢贸然动手,以免引起反弹。
在这种情况下,他原不愿杨师厚再立下大功。
除此之外,如今北方局势也不稳定,赵军常常入侵,没有杨师厚镇守的话,朱友贞心中同样难以放心。
种种情形,都让朱友贞难以做出决断。
敬翔、李振二人都对张汉杰不抱希望。
果然,当朱友贞问起时,他答道:“陛下,徐州此时已经非朝廷所有,即便陛下善加安抚,只怕王殷也要投靠吴国。毕竟这段时间……”
张汉杰没有明说,但他的意思大家却听明白了。
的确,这大半年时间里,朱友贞以各种手段清算朱友珪的亲信旧部,王殷作为朱友珪所任命的武宁节度使,不可能不知道这个情况。
这样一来,即便朱友贞派人去安抚,只怕王殷也不敢相信,反而可能觉得朱友贞准备使手段准备对付他。
所以想要安抚王殷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敬翔、李振等人闻言也不由得叹息,他们也知道张汉杰说的并没有错。
事实上,在朱友贞登基之后,随着韩勍等首恶被诛杀,敬翔等人觉得大局已经定下来了,没必要再对朱友珪任命的其他官员清算到底,那样只会让梁国的动荡局势延续下去。
而若是朱友贞愿意下诏安抚那些朱友珪旧部,那些人在大势已去之后,自然会为朱友贞效力,这样不仅可以得到他们的感激,同时也能展现自己的胸怀,这无疑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
可惜朱友贞虽然没有他父亲朱温那样的本事,心胸却与朱温一样的小,对于那些朱友珪的旧部早就做了清算到底的决定。
现在即便想要改过来,时间也来不及了,因为大家的印象已经形成了,难以改变。
敬翔二人默然不语,朱友贞却是皱眉问道:“你说的不错,王殷那逆贼与吴国勾结,出卖国家利益,朕决不能容忍。不过,诸位觉得朕应该立即发兵去攻,还是应该缓缓图之?”
赵岩道:“陛下,臣听闻吴国今年大旱,为了赈济百姓,府库中的储粮都已经消耗一空。所以若是陛下此时发兵攻徐州的话,即便吴军有心出兵救援,他们也动用不了多少兵力!”
朱友贞听了眼神一亮,是啊,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旱后,吴军又能出动多少兵力来攻呢?只怕最多也就是驻守在淮河一线的几万兵力。
而梁国一方,虽说总体局势不容乐观,但全国的兵力依旧众多,多了不说,出动个六七万人是没什么问题的。
有这么多的兵力,若是再派一位名将统领,王殷即便引吴兵来救援徐州,只怕也挡不住梁军。
想到这,朱友贞当即下定决心道:“朕意已决,命福王朱友璋接替武宁节度使之位,改封王殷为怀州刺史!”
“臣遵旨!”敬翔等人只好应下来,准备回去发诏令。
……
徐州城中,氛围有些紧张,街道上来往行人较少,看不出这里还是一座重城。
武宁节度使府的书房中,此时已有三人高坐其间。
中间一人身材高大,身披紫袍,脸上带着着凛然之威,正是王殷;下面两位,其中一人脸色白皙,领下有须,却是王殷麾下亲信幕僚韩术;至于剩下一人刚毅英武,却是王殷的侄子蒋权。
别的文官武将,就连一些老人,都因为商量的这件事重大,而没有被王殷召见。此时,外面有一队亲卫把守,无关人根本就不能靠近这里。
“如今的局势想必你们也清楚了,咱们和朝廷之间的关系原本就极为紧张,现在开封府城那边又有咱们与吴国相互勾结的传言,只怕咱们和朝廷的关系更加难以转圜了,接下来该何去何从,你们不妨都说说。”王殷率先开口问道。
关于王殷暗中和吴国勾结的流言,虽然只是在开封城中流传,但王殷等人依旧听说了相关的消息。
“这明显是吴人暗中放出的流言,想要逼节帅与朝廷决裂啊!”蒋权心中忧虑的道。
“本帅何尝不知道,不过即便知道又有什么用处?”王殷叹息道。
吴国人的这一招,看上去是个阴谋,但实际上又有些类似于阳谋。
也就是说,即便众人都意识到这里面肯定有吴国人在刻意的挑拨徐州与梁国朝廷的关系,但他们对此也只能乖乖的接受吴国人的挑拨。
或者说得更清楚一点,王殷和朱友贞等人相互之间一点信任都没有,一个一直都在担心对方对自己斩尽杀绝,这几个月之所以没有立即背叛,不过是心中还有一点侥幸心理而已。
另一个的确有对对方斩尽杀绝的想法,这几个月之所以没有采取行动,不过是因为还没轮到对王殷动手而已。
这样两个人,如何谈得上彼此信任?
所以在吴国人刻意放出流言之后,朱友贞很快就做出了用朱友璋来代替王殷的决定。
虽然此时王殷还不清楚朱友贞那边已经做出的决定,不过他还是本能的意识到大事不妙。
韩术捻着胡须道:“节帅,若是在下所料不错的话,要不了多久,陛下就会派人来取代节帅的位置。甚至此时陛下的传令信使已经在路上了。节帅还是早作打算的好。”
王殷犹豫了一下,随即问道:“韩先生,你说若是本帅向陛下服个软,陛下有没有可能放过我?”
韩术想也不想就答道:“这怎么可能?而且即便陛下放节帅一马,难道节帅还指望今后能富贵一生吗?”
王殷默然:“罢了,是本帅想差了。”
他也有投降吴国的想法,不过他同时也知道,吴国的规矩相对森严,尤其是在对地方势力的防范上做得极为严格,若是他投降吴国的话,今后最多也就是做个富家翁,想要继续担任节度使,那是不可能的。
甚至之前他暗中与吴国的密使接触时,对方就曾提出过条件,那就是王殷交出徐州,吴王杨渥会册封他为侯爵,并且任命他为一州刺史。
当然,这个刺史不可能是那些繁华地区的刺史,而是西南偏远地区某个州的刺史。
投降朝廷和投降吴国这两个选择,一个会要他的命,一个却只是削弱他的权力,但还能保证他的富贵。
这样的两个选项,便是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不过,即便心中有了投降吴国的决定,但对于吴国提出的条件他却不怎么满意,所以这段时间他一直都在拖延,想用手中的筹码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如今看来,吴国人显然是有些不耐烦了,所以暗中派人放出流言,想用朱友贞来逼迫王殷做出决定。
就在这时,外面侍卫进来禀报:“节帅,刚刚有信使从开封赶来,说是陛下已经下令用福王朱友璋来接替武宁节度使一职。”
“什么?这么快?”王殷大吃一惊,韩术和蒋权二人对视一眼,脸上同样;露出惊讶。
“可知道陛下对于节帅是怎么安排的吗?”蒋权连忙问道。
“听说陛下有意任命节帅为怀州刺史。”
“怀州刺史?这是把本帅当傻子吗?”王殷心中冷笑。
怀州距离洛阳极近,虽说梁国的都城现在已经迁移到开封去了,不过怀州依旧是靠近都城的重要城池。
在这里的势力基本上都是被朝廷把控,王殷若是去了那里,就彻底只能任人宰割。
韩术更是提醒道:“节帅,徐州乃是您的根基之地,若是离开了徐州,到时候陛下根本不用动用大军,只需派一个小吏,手里提着一根绳子就能轻易将节帅拿下。”
“你说得对,朝廷已经不足为信,本帅的出路只有投降吴国这一条路!”王殷当即做出决定。
“蒋权,你立即去将那杨三请来,就说本帅已经决定弃暗投明,向吴王效力。记住要客气一点,别让人家心中有什么不痛快。”王殷嘱咐道。
“是,小侄这就去。”蒋权连忙答应。
那杨三便是吴国派来的密使,这些天都是蒋权在暗中牵线搭桥,如今自然也要让他去联系。
过了不久,杨三到来,两人开始商议投降事宜。
不过到了此时,主动权已经落入了吴国手中,王殷并没有多少选择权;但此时的杨三却没有之前的那般咄咄逼人,反而在商议条件时主动做出了一些让步,比如将来安置王殷的地方从之前的偏远之地,改为了两浙的某个州等。
很快,双方达成最终协议,王殷正式决定投降吴国,并且公开对外宣布。
一时间,梁国朝野震动,这是继去年冀王朱友谦投靠晋国以来的第二个投靠外国势力的例子;去年的朱友谦之乱,到现在都没有彻底平息下去,不知道这一次的徐州能不能尽快平息。
十月底,朱友贞下令以牛存节为徐州招讨使,以刘鄩为招讨副使,统兵七万讨伐徐州;感化节度使王瓒,也就是王重盈的亲子,为了防止自己遭到牵连,公开站出来,将王殷赶出王氏,并且要求恢复其原名蒋殷。
与此同时,吴国这边也立即做出反应。
按照原本就定下的计划,吴国以大将周本为徐州应援使,以王绾为应援副使,统兵三万五千前往救援徐州。
不过这还只是先头部队,杨渥在得到蒋殷的降表后,立即做出反应,与上次征讨江陵一样,留长子杨炅和海陵王杨隆演监国,率领两万禁军,三千羽林军,以及三千骑兵于十一月初五离开金陵,沿水路北进徐州。
此外,在寿州的李简也得到命令,率领一万三千兵力东进宿州,威胁梁国中原的宋州等地。
这样一来,吴国方面动用的总兵力就多达七万四千人,若是再加上蒋殷的徐州降军,兵力将会更多。
一时间南北局势再度大变,一场大战即将到来。
吴军这么快就做出反应的消息传到开封后,立即引起了比之前蒋殷宣布投降吴国时更大的震动,尤其是听闻杨渥再次领兵亲征之后,不少人都对这次徐州之战深感悲观。
甚至有一些官员还在上书朱友贞,提出吴军兵多将广,军势强大,又兼杨渥善于用兵,光靠牛存节和刘鄩二人只怕难以敌过杨渥,更别谈收复徐州。
所以这些人建议调邺王杨师厚南下担任主帅,同时还能增加梁军的兵力,增加胜利的筹码。
这个建议很快就引起了朱友贞的高度重视,毕竟相比于杨渥这位名震天下的统帅,梁军之中也就杨师厚才能让人感到放心,其他人领兵的话,别说收复徐州,连带去的大军能否保证安然无恙带回来都难说。
“吴王杨渥再次亲自领兵,这对我军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对于用邺王来代替牛存节将军的提议,诸位觉得如何?”崇政殿内,朱友贞忧心忡忡的问道。
就他本人来说,对于牛存节领兵与杨渥对抗,他的确是有些不放心。
牛存节这人在梁军之中算是非常低调的一个将领,而且他对朱友贞极为忠诚,领兵能力同样很强,当初潞州之战后,晋军趁机南下进攻泽州等地,就是牛牛存节临机应变,采取果断措施,这才挡住了晋军的进攻。
这之后牛存节又多次领兵四处征讨,取得了多次胜利。
不过若说领兵能力的话,此人显然是比不上杨师厚的,最多也就与寇彦卿相当而已。
再加上这一次梁军总兵力还只有七万人,不仅少于吴军,而且他们还必须主动进攻,这难度比上次的江陵之战都要大得多。
上次江陵之战寇彦卿有那么多优势都不是杨渥的对手,这一次牛存节只怕也难以打得过杨渥。
朱友贞对牛存节不放心,不过若是换上杨师厚的话,他心中同样有些难以决定。
一来临阵换将这原本就是用兵大忌,不仅会影响到大军的士气,同时也会得罪了牛存节,让其心怀不满。
二来别看朱友贞现在对杨师厚毕恭毕敬,一些重要的事情都要先请示杨师厚然后再作出决定,但要说朱友贞心中没有疙瘩,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对于魏博节度使的强大实力,朱友贞心中早就存了心思想要将其分割,不过现在杨师厚实力太强,他自然不敢贸然动手,以免引起反弹。
在这种情况下,他原不愿杨师厚再立下大功。
除此之外,如今北方局势也不稳定,赵军常常入侵,没有杨师厚镇守的话,朱友贞心中同样难以放心。
种种情形,都让朱友贞难以做出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