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经历了这一场大败以后,人心惶惶的梁军别说是再次南下主动去找吴军的麻烦,能不能坚守住自身的防线恐怕都成问题。
若是吴军此时立即出兵北伐,再加上河北那边晋军即将南下,只怕梁国真的有灭国的危机。
即便是吴军不立即北伐,但只要吴军的威慑还在,那么梁国就不得不留下大量军队在这里驻守,这对于即将到来的晋梁大战显然不利。
“暂时与吴军议和,集中力量先抵挡晋军!”不知为何,这个当初就有的想法,此时浮现在牛存节心头,让他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上书给朱友贞。
当然,此时最先要处理的还是当前的局势,而不是战后的议和之事。
一提到目前的局势,众将一个个都忧心忡忡,却一点好办法都想不出来,一时间中军营帐里面气氛极为凝重。
见此情形,贺瑰勉强笑了笑,改变话题道:“说起来,不知诸位将军注意到没有,这一次吴军的骑兵突袭时极为迅猛,他们坐下的战马也很强健,看上去与当初那支骑兵的战马已经有了极大的不同。难道说吴军有别的办法搞到了大量的战马?”
被贺瑰这么一说,众将纷纷回忆起来。
“的确,之前本将就在奇怪,敌军进攻的速度未免太快了一些,按理说,吴军身处南方,难以获得优质的战马,最多就是用那些劣马凑合一下。所以他们的骑兵突击时应该不会这么迅猛才是。但被你这么一说,本将也觉得这里面还真有些奇怪之处。”牛存节出言附和道。
不管是统治了河北、河东的晋国势力,还是位于关中西北的李茂贞,他们都将战马视作最重要的资源,不仅极力限制战马的贸易,更是想方设法的阻止梁军获得战马。
这样一来,身处中原的梁国很难获得优质的战马,只能通过其他途径少量获得一些;但梁国的骑兵劣势却是难以改变。
连梁国都是如此情形,按理说偏居江南的吴国情况应该更加糟糕才对。
当初李承嗣、朱瑾、史俨三人南下投靠杨行密时,给淮南带去了一支强大的沙陀骑兵,并且在不久之后的清口一战中起了重大作用,极大的提高了淮南军的战斗力。
不过这么多年下来,当初那一批骑兵的战马肯定早就老弱得不堪征战了才对,吴军要想维持骑兵的规模,就只能通过其他途径重新获得足够的战马。
但问题是,在梁国都难以得到足够战马的情况下,吴军又是从哪里得到足够战马的呢?而且从今日的情况来看,敌军骑兵的战马还是用的极为优质的战马,马的力量和速度都属上乘,比梁军的骑兵战马都要强一些,都快赶得上晋军骑兵了。
这个情况足以说明吴国应该是有着其他途径大规模获取战马。
“必须想办法搞清楚这里面的原因!”牛存节很快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梁军与晋军交战,为什么总是落在下风?说到底就是因为骑兵的缺失,让晋军能够把握住战场的节奏,选择对他们更加有利的战场,并且随时都有机会突袭梁军。
正是有这个优势,晋军在这几年的一场场大战中接连取得胜利,将梁军打得溃不成军。
若是梁军也能解决战马的问题,像晋军一样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那么接下来的大战里,梁军就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被动。
众将心思闪动,都在猜测着吴军战马的来源。
有的认为吴国应该是从海上与契丹人“勾搭”上了,所以才能从契丹人那里得到足够战马。
有的则认为吴国的战马来源于海外,听说远在西方有一个大食国,那里同样盛产马匹,而且有海路与南方联通,或许吴国战马是从那里获得的。
当然,也有人说吴国是自己在南方开设牧场养马,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来保障战马的供应。
不管是哪种猜测,众将心中都是一片羡慕之色。
从海外获得战马,这一点梁国在先天上就处于劣势,毕竟北方人不擅长航海,到了海上只怕都会成为旱鸭子,更别说长期在海上跑。
而若是通过自己养马,这对梁国来说就更加难以实现了,毕竟中原各地的开发程度极高,各州的空地都被用作农田,除非毁掉大批农田来开设马场,否则这个办法就只能是一个设想。
此外,现在养马只怕也来不及,至少在短时间内难以奏效。
当然,刚才所讨论的这些还是给了牛存节极大的灵感,让他想到了几条需要立即去做得事情。
第一点自然是上书朝廷建议与吴国议和之事;目前的局势,与吴国议和这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第二点则是与契丹人加深联络。
契丹人身处北方,时常南下劫掠,当初刘守光统领幽州的时候,就要时不时的面对契丹人的攻击;如今晋国占领幽州,只怕契丹人的劫掠目标就要变成晋国了。
到时候两方之间的冲突势不可免。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牛存节可没有什么“与契丹人勾结有失民族大义”的想法,这个时代的人对于所谓胡人和汉人的分别看得并不是那么重,否则李克用、李存勖这对沙陀人父子也不会被看做大唐的继承者了。
与契丹联合对付晋国,这就是牛存节想到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此外,虽然北方人并不善于航海,但偶尔在海上航行也没有问题,或许通过海上途径与契丹人交易马匹,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
当梁军众将在商议着军情,为接下来的局势而忧心忡忡,并且时刻担心吴国会趁机北伐之时,杨渥却果断的放弃了立即北伐的打算,甚至连众将提出的趁机北上劫掠的提议都拒绝了。
之所以如此,却是因为杨渥的心态已经变了。
对他来说,北方与梁国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的主要任务一个是消灭岭南的割据势力,将南方彻底统一起来;另一个就是继续积蓄力量,为将来的北伐大战做准备。
而之所以拒绝了众将的提议,主要是因为他现在已经将中原的那些百姓当做了自己的百姓。
或许在九年前淮南第一次北伐时,那时候淮南虽然消灭了两浙的钱鏐,不过距离统一南方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至于北伐中原,那更是停留在口号之中,实际上难以实行。
所以那时候杨渥北伐,在攻取宿州的同时,也下令各部大肆掠夺人口等。
不过现在的吴国即将一统南方,出兵北伐的时间也就在几年之内,中原的那些百姓要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吴国的百姓。
在这种情况下,杨渥争取中原百姓的民心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同意各部将士去抢掠?
果断拒绝了众将的提议后,杨渥没有立即返回金陵,而是下令转道前往徐州。
徐州之地极为重要,在杨渥的规划里面,这里将是吴国北伐的重要前进基地;到时候北伐军不仅将从这里出兵,而且各种军械物资也会囤积在这里。
所以在返回金陵之前,他当然要亲自前往徐州,对留守徐州的事情做好安排。
不久之后,杨渥抵达徐州。
目前新任命的徐州刺史是以前的歙州刺史陈知新,此人不仅在治理地方上有着不错的表现,而且在军务上也有一定的了解,用他来掌管徐州最为合适。
至于驻守徐州的军队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自然是王绾统领的右镇武军;在夺取徐州之后,杨渥就下令将右镇武军的驻地迁移到这里来。
除了王绾外,驻守徐州的另一个部分就是康怀贞统领的效义军,包括从徐州降军中挑选出来的由蒋殷的侄儿蒋权统领的五千士兵,以及由王俨俦统领的另外五千人。
整个徐州的驻军多达两万人,以王绾为主,康怀贞为辅,负责保证徐州以及周边的宿州的安全。
此外还有少量的厢军负责城中的治安等。
到达徐州后,陈知新等人早已经在城外相迎。
杨渥命大军在城外扎营,他自己则在侍卫的护卫下入城。
“徐州果然是一座大城,即便过去南北分裂,使得徐州成为一座边城,但这里的繁盛程度依旧不比江南许多重要城池要差。”看着街道两旁如林的酒肆店铺,杨渥不由得心中感叹。
这样一座大城,又有京杭大运河从这里穿过,将来北伐的时候甚至可以直接将船只开到这里来,并且沿着运河一路北上,直接进入黄河。
当然,有部分地区的水道因为常年没有疏通,如今早就淤堵了;不过只要经过疏通,将来吴军北伐的物资调运就能方便许多。
甚至吴国的水军都能沿着运河北上,伴随吴军主力作战,这对吴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优势。
杨渥骑在马上,一边想着将来的安排,一边向街道两旁的人群看去。
那些百姓此时对于杨渥这个新的征服者还有些敬畏和疏远,所以当杨渥目光望过去时,他们纷纷低下头,不敢与杨渥对视。
就在这时,杨渥却在众人中看到了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
“居然是他?”
经历了这一场大败以后,人心惶惶的梁军别说是再次南下主动去找吴军的麻烦,能不能坚守住自身的防线恐怕都成问题。
若是吴军此时立即出兵北伐,再加上河北那边晋军即将南下,只怕梁国真的有灭国的危机。
即便是吴军不立即北伐,但只要吴军的威慑还在,那么梁国就不得不留下大量军队在这里驻守,这对于即将到来的晋梁大战显然不利。
“暂时与吴军议和,集中力量先抵挡晋军!”不知为何,这个当初就有的想法,此时浮现在牛存节心头,让他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上书给朱友贞。
当然,此时最先要处理的还是当前的局势,而不是战后的议和之事。
一提到目前的局势,众将一个个都忧心忡忡,却一点好办法都想不出来,一时间中军营帐里面气氛极为凝重。
见此情形,贺瑰勉强笑了笑,改变话题道:“说起来,不知诸位将军注意到没有,这一次吴军的骑兵突袭时极为迅猛,他们坐下的战马也很强健,看上去与当初那支骑兵的战马已经有了极大的不同。难道说吴军有别的办法搞到了大量的战马?”
被贺瑰这么一说,众将纷纷回忆起来。
“的确,之前本将就在奇怪,敌军进攻的速度未免太快了一些,按理说,吴军身处南方,难以获得优质的战马,最多就是用那些劣马凑合一下。所以他们的骑兵突击时应该不会这么迅猛才是。但被你这么一说,本将也觉得这里面还真有些奇怪之处。”牛存节出言附和道。
不管是统治了河北、河东的晋国势力,还是位于关中西北的李茂贞,他们都将战马视作最重要的资源,不仅极力限制战马的贸易,更是想方设法的阻止梁军获得战马。
这样一来,身处中原的梁国很难获得优质的战马,只能通过其他途径少量获得一些;但梁国的骑兵劣势却是难以改变。
连梁国都是如此情形,按理说偏居江南的吴国情况应该更加糟糕才对。
当初李承嗣、朱瑾、史俨三人南下投靠杨行密时,给淮南带去了一支强大的沙陀骑兵,并且在不久之后的清口一战中起了重大作用,极大的提高了淮南军的战斗力。
不过这么多年下来,当初那一批骑兵的战马肯定早就老弱得不堪征战了才对,吴军要想维持骑兵的规模,就只能通过其他途径重新获得足够的战马。
但问题是,在梁国都难以得到足够战马的情况下,吴军又是从哪里得到足够战马的呢?而且从今日的情况来看,敌军骑兵的战马还是用的极为优质的战马,马的力量和速度都属上乘,比梁军的骑兵战马都要强一些,都快赶得上晋军骑兵了。
这个情况足以说明吴国应该是有着其他途径大规模获取战马。
“必须想办法搞清楚这里面的原因!”牛存节很快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梁军与晋军交战,为什么总是落在下风?说到底就是因为骑兵的缺失,让晋军能够把握住战场的节奏,选择对他们更加有利的战场,并且随时都有机会突袭梁军。
正是有这个优势,晋军在这几年的一场场大战中接连取得胜利,将梁军打得溃不成军。
若是梁军也能解决战马的问题,像晋军一样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那么接下来的大战里,梁军就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被动。
众将心思闪动,都在猜测着吴军战马的来源。
有的认为吴国应该是从海上与契丹人“勾搭”上了,所以才能从契丹人那里得到足够战马。
有的则认为吴国的战马来源于海外,听说远在西方有一个大食国,那里同样盛产马匹,而且有海路与南方联通,或许吴国战马是从那里获得的。
当然,也有人说吴国是自己在南方开设牧场养马,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来保障战马的供应。
不管是哪种猜测,众将心中都是一片羡慕之色。
从海外获得战马,这一点梁国在先天上就处于劣势,毕竟北方人不擅长航海,到了海上只怕都会成为旱鸭子,更别说长期在海上跑。
而若是通过自己养马,这对梁国来说就更加难以实现了,毕竟中原各地的开发程度极高,各州的空地都被用作农田,除非毁掉大批农田来开设马场,否则这个办法就只能是一个设想。
此外,现在养马只怕也来不及,至少在短时间内难以奏效。
当然,刚才所讨论的这些还是给了牛存节极大的灵感,让他想到了几条需要立即去做得事情。
第一点自然是上书朝廷建议与吴国议和之事;目前的局势,与吴国议和这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第二点则是与契丹人加深联络。
契丹人身处北方,时常南下劫掠,当初刘守光统领幽州的时候,就要时不时的面对契丹人的攻击;如今晋国占领幽州,只怕契丹人的劫掠目标就要变成晋国了。
到时候两方之间的冲突势不可免。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牛存节可没有什么“与契丹人勾结有失民族大义”的想法,这个时代的人对于所谓胡人和汉人的分别看得并不是那么重,否则李克用、李存勖这对沙陀人父子也不会被看做大唐的继承者了。
与契丹联合对付晋国,这就是牛存节想到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此外,虽然北方人并不善于航海,但偶尔在海上航行也没有问题,或许通过海上途径与契丹人交易马匹,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
当梁军众将在商议着军情,为接下来的局势而忧心忡忡,并且时刻担心吴国会趁机北伐之时,杨渥却果断的放弃了立即北伐的打算,甚至连众将提出的趁机北上劫掠的提议都拒绝了。
之所以如此,却是因为杨渥的心态已经变了。
对他来说,北方与梁国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的主要任务一个是消灭岭南的割据势力,将南方彻底统一起来;另一个就是继续积蓄力量,为将来的北伐大战做准备。
而之所以拒绝了众将的提议,主要是因为他现在已经将中原的那些百姓当做了自己的百姓。
或许在九年前淮南第一次北伐时,那时候淮南虽然消灭了两浙的钱鏐,不过距离统一南方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至于北伐中原,那更是停留在口号之中,实际上难以实行。
所以那时候杨渥北伐,在攻取宿州的同时,也下令各部大肆掠夺人口等。
不过现在的吴国即将一统南方,出兵北伐的时间也就在几年之内,中原的那些百姓要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吴国的百姓。
在这种情况下,杨渥争取中原百姓的民心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同意各部将士去抢掠?
果断拒绝了众将的提议后,杨渥没有立即返回金陵,而是下令转道前往徐州。
徐州之地极为重要,在杨渥的规划里面,这里将是吴国北伐的重要前进基地;到时候北伐军不仅将从这里出兵,而且各种军械物资也会囤积在这里。
所以在返回金陵之前,他当然要亲自前往徐州,对留守徐州的事情做好安排。
不久之后,杨渥抵达徐州。
目前新任命的徐州刺史是以前的歙州刺史陈知新,此人不仅在治理地方上有着不错的表现,而且在军务上也有一定的了解,用他来掌管徐州最为合适。
至于驻守徐州的军队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自然是王绾统领的右镇武军;在夺取徐州之后,杨渥就下令将右镇武军的驻地迁移到这里来。
除了王绾外,驻守徐州的另一个部分就是康怀贞统领的效义军,包括从徐州降军中挑选出来的由蒋殷的侄儿蒋权统领的五千士兵,以及由王俨俦统领的另外五千人。
整个徐州的驻军多达两万人,以王绾为主,康怀贞为辅,负责保证徐州以及周边的宿州的安全。
此外还有少量的厢军负责城中的治安等。
到达徐州后,陈知新等人早已经在城外相迎。
杨渥命大军在城外扎营,他自己则在侍卫的护卫下入城。
“徐州果然是一座大城,即便过去南北分裂,使得徐州成为一座边城,但这里的繁盛程度依旧不比江南许多重要城池要差。”看着街道两旁如林的酒肆店铺,杨渥不由得心中感叹。
这样一座大城,又有京杭大运河从这里穿过,将来北伐的时候甚至可以直接将船只开到这里来,并且沿着运河一路北上,直接进入黄河。
当然,有部分地区的水道因为常年没有疏通,如今早就淤堵了;不过只要经过疏通,将来吴军北伐的物资调运就能方便许多。
甚至吴国的水军都能沿着运河北上,伴随吴军主力作战,这对吴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优势。
杨渥骑在马上,一边想着将来的安排,一边向街道两旁的人群看去。
那些百姓此时对于杨渥这个新的征服者还有些敬畏和疏远,所以当杨渥目光望过去时,他们纷纷低下头,不敢与杨渥对视。
就在这时,杨渥却在众人中看到了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
“居然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