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围困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杨渥沉吟片刻,觉得没有问题后,向众人问道:“诸位将军对郭枢密的建议还有什么问题吗?有的话不妨都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众将沉吟,过了半晌,严可求突然开口道:“大王,郭枢密的建议固然极好,但臣以为光是各军轮换还不够,敌军不可能放弃河南的几万军队,所以将来他们必定会渡河解围。”
众将包括杨渥在内,纷纷向他望去,只听严可求接着道:“大王,我军虽然能封锁杨刘渡口附近的河道,但河道漫长,不可能全部封锁起来,敌军随时都可能在上游或者下游搜集船只渡河,打咱们个措手不及。所以最关键之处就在于,我军如何才能尽快的发现敌军的渡河企图。”
杨渥皱眉,问道:“那你的意思是,咱们要沿着河道派人巡视?”
“正是,不过若是派朝廷的人去巡视几百里河道,则咱们的人手显然不够。所以臣建议,可以发动下面各县的力量,从沿河各县的百姓中临时雇人来监视河道,一旦发现敌军有搜集船只渡河的迹象,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消息传来;到时候我军的水军就能迅速赶过去,打乱敌军渡河的计划;甚至有可能在敌军半渡时一举重创敌军!”严可求道。
“好,这个办法很不错。晋国和梁国乃是世仇,相信那些百姓对晋军也没有好感;更何况,只要咱们贴出告示,每个雇佣的人每月给个几百文钱,相信会有大批百姓愿意为我军做事;而咱们需要付出的不过一点小钱而已。”杨渥当即便点头应允。
晋军要渡河显然不可能一下子就将几万人渡过来,他们需要足够的时间;而吴军的水军从发现敌军渡河,到赶到渡河点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吴军的主力从收到消息,到集结完毕,这同样需要较长时间:这就会给晋军足够的渡河时间,将更多军队运送过河。
但如今吴国雇佣百姓来监视整个河道,只要发现晋军有渡河企图,就能以最快速度将消息传过来,让水军做好准备前去拦截;而吴军的主力也能以最快速度集结起来,准备应对敌军的进攻。
可以说严可求的这个计划将为吴军赢得大量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很可能会改变整个战局的成败,而吴国所需要付出的仅仅是几万贯钱而已,这对如今的吴国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只要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这点花费完全值得。
接着,众人又讨论了许多细节上的问题,最终确定按照郭崇韬的意见,以长期围困为主,大军主力每次投入四万人负责围城,各军轮流进行休整。
为了保证围困计划能够顺利实行,杨渥下令任命周本为主将,直接负责杨刘前线指挥。
而其余军队中六万人被留在东阿、平阴一线,以随时支援前方战事,防止晋军主力渡河解围;剩余的近两万军队则转移至濮阳,做出渡河进攻澶州的姿态。
当然,此时进攻澶州的时机尚未成熟,在这里布置军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吸引晋军注意,减轻卫州的压力,同时为进攻孟州、怀州、河中府等地做准备。
命令下达后,吴军立即做出调整。
而在杨刘这边,周本上任之后,他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广建营寨:在城南、城西、城东十里处分别修筑一座大型营寨,各驻守五千军队,剩下的军队则在城南二十里处再修筑一座营寨,以随时支援其他各营寨。
不仅如此,周本还下令征调周边四县民力近两万人,在三座营寨的周围又修筑起众多的小型营垒,每个营垒里面都只投入几百士兵,用来保护三座主营寨。
这些小营垒虽然面积不大,驻军也不多,但却能极大的压缩城中守军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无法出城活动。
面对吴军的行动,城中守军顿时就坐不住了:若是真让周本的计划得逞的话,杨刘城将被彻底封锁起来,守军与外界的联系将被彻底切断。
不仅如此,原本按照晋军的计划,在晋军主力前来解围时,守军应当里应外合夹击城外吴军。
不过要想成功解围,晋军的行动就必须要快,要赶在吴军主力反应过来之前就将城外的吴军击败。
而现在吴军修筑这么多的营垒,将来等到李存勖率领大军前来解围时,很难在短时间内攻破这么多的营寨,这就会给吴军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
一旦不能迅速取得胜利,局势将对晋军极为不利。
所以在得知吴军大规模修筑营垒的消息后,李周、石敬瑭等杨刘将领不得不率军出城来破坏吴军的行动。
结果在十天的时间内,晋军就出城三十多次,每次都出动近万人的大军与吴军展开激战,以迫使吴军放弃修筑营垒的计划。
面对晋军的主动出战,吴军一方当然不会客气。
他们之所以不主动攻城而选择以围困为主,无非就是担心攻城的伤亡太大;但若是在城外野地上正面交战,双方都没有地利优势的情况下,吴军当然不会退后。
这样的大规模正面交战是极为惨烈的,吴军一方虽然在兵力上和阵型组织等方面有优势,但晋军士气高昂,且士兵骁勇善战,冲杀起来往往势不可挡,可以说两军都有占优势的地方,总体上来说应该是势均力敌的。
而交战的结果也的确如此:三十多次大战,双方都损失惨重,任何一方都没有占到上风,只能算是两败俱伤。
但问题是这样两败俱伤的消耗战吴军打得起,晋军却打不起。
之前浮桥尚在的时候,晋军可以从河北源源不断的得到援军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援。
但现在浮桥被毁,河道被彻底封锁,没有了河北的支援后,晋军守军损失一个就少一个,箭矢、兵器等方面的损失也无法得到补充;而吴军却能不断获得补充,这样的消耗战显然对晋军不利。
所以在十天之后,晋军很快就支撑不下去,只好退回城中,放任吴军修筑营垒。
平阴城外,刚刚率领主力退守此地的杨渥在得知周本下的命令后,顿时笑了起来:“这一招看上去与郭威攻打李守贞的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啊,以大规模修筑营垒的手段来围困敌军,迫使敌军出城来战,以消耗敌军的实力。”
想到郭威,杨渥心中一动:“按照时间来算,郭威现在或许也加入晋军了,只是不知他现在又在何人麾下呢?”
……
这天,潞州城中的军营外面突然排起了长队。
自从天佑三年潞州被晋国夺取之后,这里一直便是晋国重镇,由昭义节度使李嗣昭受命镇守,至今已有十五年。
李嗣昭此人虽然喜好敛财,但他的能力却是没得说的,尤其在治军方面更是极为擅长,昭义军的实力同样是晋军中的翘楚,为晋国这些年的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过李嗣昭这人的带兵风格更偏好于精兵路线,也就是说军队数量虽不多,但各个都是精锐,不说每个兵都能以一敌十,但至少在全军中都能算精兵。
这样一来就使得昭义军很少有募兵的举动,即便有,其规模也不大,一般只招募少量精壮来补充作战中的损耗。
但眼下的情况却明显不同,昭义军不仅在募兵,而且募兵的规模还很大,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招募了上千军队!
这样大规模的扩军行动很快就引来各方的关注。
杨渥沉吟片刻,觉得没有问题后,向众人问道:“诸位将军对郭枢密的建议还有什么问题吗?有的话不妨都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众将沉吟,过了半晌,严可求突然开口道:“大王,郭枢密的建议固然极好,但臣以为光是各军轮换还不够,敌军不可能放弃河南的几万军队,所以将来他们必定会渡河解围。”
众将包括杨渥在内,纷纷向他望去,只听严可求接着道:“大王,我军虽然能封锁杨刘渡口附近的河道,但河道漫长,不可能全部封锁起来,敌军随时都可能在上游或者下游搜集船只渡河,打咱们个措手不及。所以最关键之处就在于,我军如何才能尽快的发现敌军的渡河企图。”
杨渥皱眉,问道:“那你的意思是,咱们要沿着河道派人巡视?”
“正是,不过若是派朝廷的人去巡视几百里河道,则咱们的人手显然不够。所以臣建议,可以发动下面各县的力量,从沿河各县的百姓中临时雇人来监视河道,一旦发现敌军有搜集船只渡河的迹象,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消息传来;到时候我军的水军就能迅速赶过去,打乱敌军渡河的计划;甚至有可能在敌军半渡时一举重创敌军!”严可求道。
“好,这个办法很不错。晋国和梁国乃是世仇,相信那些百姓对晋军也没有好感;更何况,只要咱们贴出告示,每个雇佣的人每月给个几百文钱,相信会有大批百姓愿意为我军做事;而咱们需要付出的不过一点小钱而已。”杨渥当即便点头应允。
晋军要渡河显然不可能一下子就将几万人渡过来,他们需要足够的时间;而吴军的水军从发现敌军渡河,到赶到渡河点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吴军的主力从收到消息,到集结完毕,这同样需要较长时间:这就会给晋军足够的渡河时间,将更多军队运送过河。
但如今吴国雇佣百姓来监视整个河道,只要发现晋军有渡河企图,就能以最快速度将消息传过来,让水军做好准备前去拦截;而吴军的主力也能以最快速度集结起来,准备应对敌军的进攻。
可以说严可求的这个计划将为吴军赢得大量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很可能会改变整个战局的成败,而吴国所需要付出的仅仅是几万贯钱而已,这对如今的吴国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只要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这点花费完全值得。
接着,众人又讨论了许多细节上的问题,最终确定按照郭崇韬的意见,以长期围困为主,大军主力每次投入四万人负责围城,各军轮流进行休整。
为了保证围困计划能够顺利实行,杨渥下令任命周本为主将,直接负责杨刘前线指挥。
而其余军队中六万人被留在东阿、平阴一线,以随时支援前方战事,防止晋军主力渡河解围;剩余的近两万军队则转移至濮阳,做出渡河进攻澶州的姿态。
当然,此时进攻澶州的时机尚未成熟,在这里布置军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吸引晋军注意,减轻卫州的压力,同时为进攻孟州、怀州、河中府等地做准备。
命令下达后,吴军立即做出调整。
而在杨刘这边,周本上任之后,他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广建营寨:在城南、城西、城东十里处分别修筑一座大型营寨,各驻守五千军队,剩下的军队则在城南二十里处再修筑一座营寨,以随时支援其他各营寨。
不仅如此,周本还下令征调周边四县民力近两万人,在三座营寨的周围又修筑起众多的小型营垒,每个营垒里面都只投入几百士兵,用来保护三座主营寨。
这些小营垒虽然面积不大,驻军也不多,但却能极大的压缩城中守军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无法出城活动。
面对吴军的行动,城中守军顿时就坐不住了:若是真让周本的计划得逞的话,杨刘城将被彻底封锁起来,守军与外界的联系将被彻底切断。
不仅如此,原本按照晋军的计划,在晋军主力前来解围时,守军应当里应外合夹击城外吴军。
不过要想成功解围,晋军的行动就必须要快,要赶在吴军主力反应过来之前就将城外的吴军击败。
而现在吴军修筑这么多的营垒,将来等到李存勖率领大军前来解围时,很难在短时间内攻破这么多的营寨,这就会给吴军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
一旦不能迅速取得胜利,局势将对晋军极为不利。
所以在得知吴军大规模修筑营垒的消息后,李周、石敬瑭等杨刘将领不得不率军出城来破坏吴军的行动。
结果在十天的时间内,晋军就出城三十多次,每次都出动近万人的大军与吴军展开激战,以迫使吴军放弃修筑营垒的计划。
面对晋军的主动出战,吴军一方当然不会客气。
他们之所以不主动攻城而选择以围困为主,无非就是担心攻城的伤亡太大;但若是在城外野地上正面交战,双方都没有地利优势的情况下,吴军当然不会退后。
这样的大规模正面交战是极为惨烈的,吴军一方虽然在兵力上和阵型组织等方面有优势,但晋军士气高昂,且士兵骁勇善战,冲杀起来往往势不可挡,可以说两军都有占优势的地方,总体上来说应该是势均力敌的。
而交战的结果也的确如此:三十多次大战,双方都损失惨重,任何一方都没有占到上风,只能算是两败俱伤。
但问题是这样两败俱伤的消耗战吴军打得起,晋军却打不起。
之前浮桥尚在的时候,晋军可以从河北源源不断的得到援军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援。
但现在浮桥被毁,河道被彻底封锁,没有了河北的支援后,晋军守军损失一个就少一个,箭矢、兵器等方面的损失也无法得到补充;而吴军却能不断获得补充,这样的消耗战显然对晋军不利。
所以在十天之后,晋军很快就支撑不下去,只好退回城中,放任吴军修筑营垒。
平阴城外,刚刚率领主力退守此地的杨渥在得知周本下的命令后,顿时笑了起来:“这一招看上去与郭威攻打李守贞的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啊,以大规模修筑营垒的手段来围困敌军,迫使敌军出城来战,以消耗敌军的实力。”
想到郭威,杨渥心中一动:“按照时间来算,郭威现在或许也加入晋军了,只是不知他现在又在何人麾下呢?”
……
这天,潞州城中的军营外面突然排起了长队。
自从天佑三年潞州被晋国夺取之后,这里一直便是晋国重镇,由昭义节度使李嗣昭受命镇守,至今已有十五年。
李嗣昭此人虽然喜好敛财,但他的能力却是没得说的,尤其在治军方面更是极为擅长,昭义军的实力同样是晋军中的翘楚,为晋国这些年的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过李嗣昭这人的带兵风格更偏好于精兵路线,也就是说军队数量虽不多,但各个都是精锐,不说每个兵都能以一敌十,但至少在全军中都能算精兵。
这样一来就使得昭义军很少有募兵的举动,即便有,其规模也不大,一般只招募少量精壮来补充作战中的损耗。
但眼下的情况却明显不同,昭义军不仅在募兵,而且募兵的规模还很大,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招募了上千军队!
这样大规模的扩军行动很快就引来各方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