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请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要登基称帝,那么各种准备工作自然都会尽快进行。
首先便是长安那边的祥瑞很快得到朝廷证实。
据官方的说法,那只背上刻了字的神龟被送到洛阳来后,以内阁几位大学士领头,朝野内外数十位有名的学者、大儒先后确认,那只神龟的确活了上千年,而它背上的八个古篆字,也是先秦时期的文字。
这样经过官方的证实后,祥瑞的消息很快就传遍各地,引发民众热议。
这种祥瑞对于杨渥等人来说,自然明白其中的道道,但对于不明真相的普通民众来说就不同了。
很多百姓在得知神龟出世的消息后,顿时言道:“怪不得大唐会灭亡,而吴国却会如此兴盛,原来早在一千年前就上天就已经注定了。”
还有一些脑子灵活的人更是将此事与前段时间吴军大败晋军的消息联系在一起,认为吴军不愧是天命所在的一方,而晋军违逆天意,失败在所难免。
更有一些人想得更为深入,他们不仅认为晋国此次大败与谶语有关,更是认为昔日兴盛一时的岐王李茂贞,最后之所以会衰落,肯定也是因为他们没有天命。
光是一个谶语就一下子打倒了这一大片,连早就臣服于吴国的岐王李茂贞也无辜躺枪,若是杨渥知道的话,肯定会大笑三声。
相比于看热闹居多的普通百姓,百官的反应就强烈多了。
很多人都意识到,这次的谶语就是杨渥即将称帝的征兆。
所以杨渥回洛阳后没几天,朝中百官以及地方各官员便纷纷上书,请求吴王杨渥登基称帝,以顺天应命,继华夏正统,安天下民心。
更是有部分地区的官员还组织百姓上万言书,直言杨渥称帝乃是天命所在,众望所归,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各方藩镇,包括定难、朔方等藩镇,以及凤翔的岐王李茂贞,都各自上表,一时间朝野上下到处都是请杨渥称帝的呼声。
面对这些呼声,杨渥先是站出来表示对于众人的拥戴表示感谢,但与此同时又表明自己德望尚浅,不敢妄自窥视至尊之位云云,直接拒绝了百官所请。
不久后,杨渥发出诏令,将要亲自前往唐高祖、太宗以及昭宗三人陵寝进行祭拜,届时朝中百官和王后、太子等都将随行。
这么多重要人物出行,几乎相当于整个朝廷都会出动,一路上的安全就显得极为重要。
所以杨渥下令,到时将会召集十五万大军一路护送。
若是此时吴国的都城还在金陵的话,那么吴军的主力就必须留在江南,在北方的军队数量南面会有些不足。
而如今,只要将驻守洛阳的大军调动起来,再从周围地区适当调集一些兵力,就能轻易出动十五万大军,这一点或许就是迁都洛阳的优势所在。
除了调集大军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杨渥还特意下达诏令给定难节度使李仁福、朔方节度使韩洙,以及这时候已经正式上表归顺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要求他们亲自到长安来觐见。
消息传出后,天下震动。
这些藩镇里面,定难节度使李仁福和朔方节度使韩洙还好说,毕竟他们在天下的名望并不算大,所领的爵位也不算高,所以即便亲自来朝见杨渥也不算什么。
但岐王李茂贞就不同了,论起辈分来,他原本乃是与杨渥的父亲杨行密同辈之人,甚至当初他名震天下时,杨行密还在江淮与孙儒鏖战,并无多大名气。
论爵位,李茂贞的岐王封号也不是自封的,而是当年唐昭宗给他封的,与杨渥的吴王爵位同等级。
论势力,如今的李茂贞虽然远远比不上吴国,但在当年,他也是天下强藩,是少数几个敢于正面与朱温扳手腕的存在。
至于影响力,李茂贞曾经一度挟天子以令诸侯,影响力同样很强,不比吴国差多少。
换言之,除了实力不如吴国外,在其他方面李茂贞都不比杨渥差。
如今要让李茂贞亲自来朝见杨渥这个后辈,不少人都觉得这事很难,很可能会有波折出现。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凤翔那边就有消息传出,岐王李茂贞已经确定将会亲自前往长安觐见杨渥。
消息传出,世人再度震惊。
其实对李茂贞来说,他现在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
当初吴军在平阴大败晋军的消息传到凤翔后,李茂贞便在其子李从儼的劝说下,上表吴国表示顺服。
如今杨渥亲自率领十五万大军前往长安,点名要求他亲自来觐见,李茂贞若是敢说个不字,谁敢保证杨渥到时候不顺势发兵攻岐?以岐国如今的实力,连蜀国都打不过,想要抵抗吴国的进攻实在没有希望。
既然如此,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前往长安,虽说会落下面子,但总比惹恼杨渥导致岐、吴两家开战的好。
当然,考虑到李茂贞的爵位毕竟是岐王,且杨渥目前还没有称帝,所以在给李茂贞的诏令中,杨渥还是说得比较客气的,只是说邀请他一同来长安祭拜唐高祖、太宗,这也算给他保留了一些面子。
而对韩洙、李仁福等人,自然没有这么客气,直接便说让他们前来觐见。
二月初,杨渥先率领百官在洛阳城郊外的和陵举行盛大典礼,祭拜唐昭宗。
唐昭宗在唐朝的历史功绩虽然远远比不上高祖、太宗,但他身为唐朝最后一个正统皇帝,且自身在没有失德的情况下遭到朱温弑杀,天下间同情和怀念他的人还是很多的。
如今杨渥公开祭拜唐昭宗,宣布自己已经剿灭伪梁,为大唐复仇的消息,也算给天下人一个正式的交代。
之后不久,在五千羽林军,五千骁骑军,十余万禁军组成的大军护卫下,杨渥偕同王后、太子、宗室百官等,一路浩浩荡荡向长安进发,于二月底正式抵达长安。
长安经过唐末战乱之后早已残破,尤其是朱温征讨李茂贞后,直接一把火将隋唐长安城给焚毁了,所以此时的长安城其实是后梁时期重新建造的,不管是城池的规模还是气度,都远远无法与之前那座气象恢弘的长安城相比。
当杨渥抵达长安时,先行一步的岐王李茂贞在三千步骑军的护卫下已经提前抵达了,得知杨渥到达的消息后,他亲自与吴军驻守关中的统领柴再用一起出城迎接。
虽说李茂贞如今已经臣服于吴国,但考虑到他的巨大影响力,以及他的爵位、辈分等,杨渥还是给了他极大的尊重。
所以在与李茂贞会面时,杨渥对他执晚辈之礼,口称叔父,算是给足了面子。
而李茂贞也知道自己的实力与吴国相比实在差的太远,所以在杨渥面前也不敢倚老卖老,而是恭恭敬敬的执臣下之礼。
见李茂贞如此识趣,杨渥自然乐得加以安抚,当即便表示凤翔节度使之位乃是昭宗所册立,如今归属于岐王李茂贞,将来也必然会由其长子李从儼继承,不会收归朝廷管辖。
他又不是傻子,对于李茂贞这种主动臣服的藩镇,能用一个承诺就将其安抚住,自然比动刀兵来得轻松。
如今天下依旧不臣服吴国的势力还很多,当然应该先对付那些势力再说。
至于将来,若真是天下一统了,想要对付剩下的这些藩镇,难道还找不到借口不成?
更何况李从儼心向吴国,即便让其接位,只要将来操作得当,还是有机会在不动刀兵的情况下将其彻底收复的。
接下来不久,朔方节度使韩洙和定难节度使李仁福等人也都先后抵达,亲自觐见杨渥。
这几个节度使论起威望地位来,显然远不能与岐王李茂贞相比,而且他们也没有多大野心,只求保住自己现有的地盘就行,对于中原王朝,则向来采取事大的原则。
当初后梁势大,他们便臣服后梁;等吴国灭掉后梁,他们便立即遣使臣服吴国。
对于这些藩镇,杨渥目前同样没有太多精力去对付他们,所以只要他们乖乖臣服,他也对他们做出了承诺,许诺他们将来可以将节度使之位传诸子孙。
得到这样的承诺后,不管心里面信还是不信,这些节帅们总算放心不少,一个个都表示愿意为吴国朝廷镇守边疆,抵御外敌等。
李仁福更是主动站出来说,自己愿意出兵助朝廷大军攻打晋国,为吴王分忧。
这样的提议,若是一般人肯定会欣然答应,但杨渥对李仁福却是极为警惕。
毕竟后世人都知道,定难节度使最后将会发展壮大,成为后来让宋朝头痛不已的西夏国。
如今李仁福虽然臣服自己,又主动提出来愿意派兵相助,但谁能保证他不是想趁机扩大地盘呢?到时候若是他在战场上立了功劳,若是不赏或者赏赐不足的话,又难免让人诟病;而若是多加赏赐的话,又会让李仁福坐大。
所以杨渥思考之后,只说对他的忠心表示赞赏,自己会慎重考虑他的提议,却没有当即答应下来。
接着,杨渥亲自前往高祖、太宗的陵前进行祭拜,王后、太子、宗室百官,以及李茂贞、李仁福、韩洙等人也都随同前往。
在祭拜之时,杨渥自然少不得要追述一番昔日高祖、太宗开国的功德,还有后来大唐的盛世以及唐末的衰亡,对朱温弑君篡位一事进行了一番痛骂。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表明自己父子两代人如何受昭宗重托,励志复兴,数十年来夙兴夜寐,终于剿灭伪梁,为大唐报了血仇。
等到祭祀大典结束后,朝中百官与李茂贞、李仁福、韩洙等人,再一次恭请杨渥登基称帝,以顺应天下民心。
这一次百官造出来的声势比上一次更大。
上一次劝进时,虽然上书的官员很多,但真正有资格面见杨渥的却不多;而这一次因为祭典的缘故,汇聚起来的官员更多,而且还有岐王李茂贞等威望卓著的藩镇参与进来,声势自然远超上次。
数百名官员将领齐聚在杨渥的行宫外面,请求杨渥登基称帝;场面浩大,以至于宫中侍卫们一个个如临大敌,还以为百官这是要逼宫了。
面对百官所请,杨渥声言,自己征战四方,所为的都不过是复兴大唐;如今伪梁已灭,正应该寻得李唐宗室来继承大统,以真正实现大唐复兴,所以再次拒绝了百官所请。
若是加上上一次的拒绝,那杨渥就已经两次拒绝了。
按照惯例,像这种登基称帝的大事都要经过三请,所以对于现在的情形百官都心中有数,开始筹备着第三次劝进。
与此同时,在祭陵之后,李茂贞、李仁福等人都没有急着返回,他们知道杨渥登基在即,自然不好在此时离开。
而杨渥也没有立即返回洛阳,而是在长安下达诏令,将要率领大军讨伐盘踞在河中府的前伪梁冀王朱友谦,并且令兵部、户部等开始为大战准备粮草辎重。
朱友谦原本与梁国闹翻后,主动投靠晋国,不过他一直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位,与晋国并非完全一心。
去年柴再用统领吴军进攻河中府,最终却被晋军援军击败;这一次杨渥声称要为去年兵败报仇,消息传开,朱友谦当即便慌了神。
此时晋军在平阴大败的消息早就传遍天下,连晋王本人率领的大军都不是吴王的对手,如今吴王准备亲自率领近二十万大军前来讨伐,朱友谦哪里还敢抵抗?
所以在吴军还未出发之前,他就派人送来了降表,并将自己的长子、次子都送来作为人质,又将晋国派驻在河中府的几个小官砍了脑袋送过来,以示与晋国彻底决裂之意。
杨渥原本就没有出兵进攻河中府的打算,现在他正忙着称帝,哪有功夫亲自领兵出征?之所以这么宣称,也不过是为了营造声势,吓唬吓唬朱友谦罢了;毕竟十五万大军调动到关中来,总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做就回去吧?
如今朱友谦果然乖乖上表请降,杨渥自然见好就收,同意了朱友谦的请降,并决意率军返回洛阳。
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要登基称帝,那么各种准备工作自然都会尽快进行。
首先便是长安那边的祥瑞很快得到朝廷证实。
据官方的说法,那只背上刻了字的神龟被送到洛阳来后,以内阁几位大学士领头,朝野内外数十位有名的学者、大儒先后确认,那只神龟的确活了上千年,而它背上的八个古篆字,也是先秦时期的文字。
这样经过官方的证实后,祥瑞的消息很快就传遍各地,引发民众热议。
这种祥瑞对于杨渥等人来说,自然明白其中的道道,但对于不明真相的普通民众来说就不同了。
很多百姓在得知神龟出世的消息后,顿时言道:“怪不得大唐会灭亡,而吴国却会如此兴盛,原来早在一千年前就上天就已经注定了。”
还有一些脑子灵活的人更是将此事与前段时间吴军大败晋军的消息联系在一起,认为吴军不愧是天命所在的一方,而晋军违逆天意,失败在所难免。
更有一些人想得更为深入,他们不仅认为晋国此次大败与谶语有关,更是认为昔日兴盛一时的岐王李茂贞,最后之所以会衰落,肯定也是因为他们没有天命。
光是一个谶语就一下子打倒了这一大片,连早就臣服于吴国的岐王李茂贞也无辜躺枪,若是杨渥知道的话,肯定会大笑三声。
相比于看热闹居多的普通百姓,百官的反应就强烈多了。
很多人都意识到,这次的谶语就是杨渥即将称帝的征兆。
所以杨渥回洛阳后没几天,朝中百官以及地方各官员便纷纷上书,请求吴王杨渥登基称帝,以顺天应命,继华夏正统,安天下民心。
更是有部分地区的官员还组织百姓上万言书,直言杨渥称帝乃是天命所在,众望所归,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各方藩镇,包括定难、朔方等藩镇,以及凤翔的岐王李茂贞,都各自上表,一时间朝野上下到处都是请杨渥称帝的呼声。
面对这些呼声,杨渥先是站出来表示对于众人的拥戴表示感谢,但与此同时又表明自己德望尚浅,不敢妄自窥视至尊之位云云,直接拒绝了百官所请。
不久后,杨渥发出诏令,将要亲自前往唐高祖、太宗以及昭宗三人陵寝进行祭拜,届时朝中百官和王后、太子等都将随行。
这么多重要人物出行,几乎相当于整个朝廷都会出动,一路上的安全就显得极为重要。
所以杨渥下令,到时将会召集十五万大军一路护送。
若是此时吴国的都城还在金陵的话,那么吴军的主力就必须留在江南,在北方的军队数量南面会有些不足。
而如今,只要将驻守洛阳的大军调动起来,再从周围地区适当调集一些兵力,就能轻易出动十五万大军,这一点或许就是迁都洛阳的优势所在。
除了调集大军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杨渥还特意下达诏令给定难节度使李仁福、朔方节度使韩洙,以及这时候已经正式上表归顺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要求他们亲自到长安来觐见。
消息传出后,天下震动。
这些藩镇里面,定难节度使李仁福和朔方节度使韩洙还好说,毕竟他们在天下的名望并不算大,所领的爵位也不算高,所以即便亲自来朝见杨渥也不算什么。
但岐王李茂贞就不同了,论起辈分来,他原本乃是与杨渥的父亲杨行密同辈之人,甚至当初他名震天下时,杨行密还在江淮与孙儒鏖战,并无多大名气。
论爵位,李茂贞的岐王封号也不是自封的,而是当年唐昭宗给他封的,与杨渥的吴王爵位同等级。
论势力,如今的李茂贞虽然远远比不上吴国,但在当年,他也是天下强藩,是少数几个敢于正面与朱温扳手腕的存在。
至于影响力,李茂贞曾经一度挟天子以令诸侯,影响力同样很强,不比吴国差多少。
换言之,除了实力不如吴国外,在其他方面李茂贞都不比杨渥差。
如今要让李茂贞亲自来朝见杨渥这个后辈,不少人都觉得这事很难,很可能会有波折出现。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凤翔那边就有消息传出,岐王李茂贞已经确定将会亲自前往长安觐见杨渥。
消息传出,世人再度震惊。
其实对李茂贞来说,他现在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
当初吴军在平阴大败晋军的消息传到凤翔后,李茂贞便在其子李从儼的劝说下,上表吴国表示顺服。
如今杨渥亲自率领十五万大军前往长安,点名要求他亲自来觐见,李茂贞若是敢说个不字,谁敢保证杨渥到时候不顺势发兵攻岐?以岐国如今的实力,连蜀国都打不过,想要抵抗吴国的进攻实在没有希望。
既然如此,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前往长安,虽说会落下面子,但总比惹恼杨渥导致岐、吴两家开战的好。
当然,考虑到李茂贞的爵位毕竟是岐王,且杨渥目前还没有称帝,所以在给李茂贞的诏令中,杨渥还是说得比较客气的,只是说邀请他一同来长安祭拜唐高祖、太宗,这也算给他保留了一些面子。
而对韩洙、李仁福等人,自然没有这么客气,直接便说让他们前来觐见。
二月初,杨渥先率领百官在洛阳城郊外的和陵举行盛大典礼,祭拜唐昭宗。
唐昭宗在唐朝的历史功绩虽然远远比不上高祖、太宗,但他身为唐朝最后一个正统皇帝,且自身在没有失德的情况下遭到朱温弑杀,天下间同情和怀念他的人还是很多的。
如今杨渥公开祭拜唐昭宗,宣布自己已经剿灭伪梁,为大唐复仇的消息,也算给天下人一个正式的交代。
之后不久,在五千羽林军,五千骁骑军,十余万禁军组成的大军护卫下,杨渥偕同王后、太子、宗室百官等,一路浩浩荡荡向长安进发,于二月底正式抵达长安。
长安经过唐末战乱之后早已残破,尤其是朱温征讨李茂贞后,直接一把火将隋唐长安城给焚毁了,所以此时的长安城其实是后梁时期重新建造的,不管是城池的规模还是气度,都远远无法与之前那座气象恢弘的长安城相比。
当杨渥抵达长安时,先行一步的岐王李茂贞在三千步骑军的护卫下已经提前抵达了,得知杨渥到达的消息后,他亲自与吴军驻守关中的统领柴再用一起出城迎接。
虽说李茂贞如今已经臣服于吴国,但考虑到他的巨大影响力,以及他的爵位、辈分等,杨渥还是给了他极大的尊重。
所以在与李茂贞会面时,杨渥对他执晚辈之礼,口称叔父,算是给足了面子。
而李茂贞也知道自己的实力与吴国相比实在差的太远,所以在杨渥面前也不敢倚老卖老,而是恭恭敬敬的执臣下之礼。
见李茂贞如此识趣,杨渥自然乐得加以安抚,当即便表示凤翔节度使之位乃是昭宗所册立,如今归属于岐王李茂贞,将来也必然会由其长子李从儼继承,不会收归朝廷管辖。
他又不是傻子,对于李茂贞这种主动臣服的藩镇,能用一个承诺就将其安抚住,自然比动刀兵来得轻松。
如今天下依旧不臣服吴国的势力还很多,当然应该先对付那些势力再说。
至于将来,若真是天下一统了,想要对付剩下的这些藩镇,难道还找不到借口不成?
更何况李从儼心向吴国,即便让其接位,只要将来操作得当,还是有机会在不动刀兵的情况下将其彻底收复的。
接下来不久,朔方节度使韩洙和定难节度使李仁福等人也都先后抵达,亲自觐见杨渥。
这几个节度使论起威望地位来,显然远不能与岐王李茂贞相比,而且他们也没有多大野心,只求保住自己现有的地盘就行,对于中原王朝,则向来采取事大的原则。
当初后梁势大,他们便臣服后梁;等吴国灭掉后梁,他们便立即遣使臣服吴国。
对于这些藩镇,杨渥目前同样没有太多精力去对付他们,所以只要他们乖乖臣服,他也对他们做出了承诺,许诺他们将来可以将节度使之位传诸子孙。
得到这样的承诺后,不管心里面信还是不信,这些节帅们总算放心不少,一个个都表示愿意为吴国朝廷镇守边疆,抵御外敌等。
李仁福更是主动站出来说,自己愿意出兵助朝廷大军攻打晋国,为吴王分忧。
这样的提议,若是一般人肯定会欣然答应,但杨渥对李仁福却是极为警惕。
毕竟后世人都知道,定难节度使最后将会发展壮大,成为后来让宋朝头痛不已的西夏国。
如今李仁福虽然臣服自己,又主动提出来愿意派兵相助,但谁能保证他不是想趁机扩大地盘呢?到时候若是他在战场上立了功劳,若是不赏或者赏赐不足的话,又难免让人诟病;而若是多加赏赐的话,又会让李仁福坐大。
所以杨渥思考之后,只说对他的忠心表示赞赏,自己会慎重考虑他的提议,却没有当即答应下来。
接着,杨渥亲自前往高祖、太宗的陵前进行祭拜,王后、太子、宗室百官,以及李茂贞、李仁福、韩洙等人也都随同前往。
在祭拜之时,杨渥自然少不得要追述一番昔日高祖、太宗开国的功德,还有后来大唐的盛世以及唐末的衰亡,对朱温弑君篡位一事进行了一番痛骂。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表明自己父子两代人如何受昭宗重托,励志复兴,数十年来夙兴夜寐,终于剿灭伪梁,为大唐报了血仇。
等到祭祀大典结束后,朝中百官与李茂贞、李仁福、韩洙等人,再一次恭请杨渥登基称帝,以顺应天下民心。
这一次百官造出来的声势比上一次更大。
上一次劝进时,虽然上书的官员很多,但真正有资格面见杨渥的却不多;而这一次因为祭典的缘故,汇聚起来的官员更多,而且还有岐王李茂贞等威望卓著的藩镇参与进来,声势自然远超上次。
数百名官员将领齐聚在杨渥的行宫外面,请求杨渥登基称帝;场面浩大,以至于宫中侍卫们一个个如临大敌,还以为百官这是要逼宫了。
面对百官所请,杨渥声言,自己征战四方,所为的都不过是复兴大唐;如今伪梁已灭,正应该寻得李唐宗室来继承大统,以真正实现大唐复兴,所以再次拒绝了百官所请。
若是加上上一次的拒绝,那杨渥就已经两次拒绝了。
按照惯例,像这种登基称帝的大事都要经过三请,所以对于现在的情形百官都心中有数,开始筹备着第三次劝进。
与此同时,在祭陵之后,李茂贞、李仁福等人都没有急着返回,他们知道杨渥登基在即,自然不好在此时离开。
而杨渥也没有立即返回洛阳,而是在长安下达诏令,将要率领大军讨伐盘踞在河中府的前伪梁冀王朱友谦,并且令兵部、户部等开始为大战准备粮草辎重。
朱友谦原本与梁国闹翻后,主动投靠晋国,不过他一直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位,与晋国并非完全一心。
去年柴再用统领吴军进攻河中府,最终却被晋军援军击败;这一次杨渥声称要为去年兵败报仇,消息传开,朱友谦当即便慌了神。
此时晋军在平阴大败的消息早就传遍天下,连晋王本人率领的大军都不是吴王的对手,如今吴王准备亲自率领近二十万大军前来讨伐,朱友谦哪里还敢抵抗?
所以在吴军还未出发之前,他就派人送来了降表,并将自己的长子、次子都送来作为人质,又将晋国派驻在河中府的几个小官砍了脑袋送过来,以示与晋国彻底决裂之意。
杨渥原本就没有出兵进攻河中府的打算,现在他正忙着称帝,哪有功夫亲自领兵出征?之所以这么宣称,也不过是为了营造声势,吓唬吓唬朱友谦罢了;毕竟十五万大军调动到关中来,总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做就回去吧?
如今朱友谦果然乖乖上表请降,杨渥自然见好就收,同意了朱友谦的请降,并决意率军返回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