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三抢施琅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相比较之下,朱平安的军情处在福建方面的力量就薄弱了许多,关于郑家的了解很多还是来自于朱平安自己脑海中后世的那些历史知识。在他的印象中,郑芝龙彻头彻尾便是一个控制欲极强、极度自负的角色。包括郑森,也就是郑成功性格中的很多缺点便是来自于他的父亲。
当然这也源自于郑氏在东南沿海和东亚海贸生意中的一手遮天。从颜思齐手中接过了海上盗匪集团的首领位置,之后的“十八芝”便确立了郑氏,尤其是郑芝龙在海上的主导地位。崇祯元年,郑芝龙投靠朝廷。
这十余年来,陆续剿灭了李魁奇、杨禄、杨策、钟斌、刘香等大大小小的海盗势力集团,完成了海上势力的整合和一统。期间顺利的程度,令人发指。这也造就了郑氏父子目空一切、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
但现在看来,郑氏显然也不是铁板一块。据朱聿键所说,郑氏目前便有分裂的危险。
其实,福建郑氏支系甚多,其中实力最为雄厚的莫过于郑芝龙的石井郑氏和其族弟郑彩的高浦郑氏。郑彩其人,并不属于郑芝龙当年的“十八芝”小团体,却是郑氏一脉的后起之秀。他和其胞弟郑联都是海商出身,在郑芝龙统一海上的战争中投奔而来,却是很快便站稳了脚跟,同时又在郑氏内部不断扩大自身的实力。在郑芝龙被封为福建总兵的同时,郑彩也成为福建的都指挥佥事。仅次于郑芝龙之下。
高浦郑氏以九龙江出海口为大本营,掌控了与日本之间将近八成的贸易,凭借着这一点,也拥有了足以和郑芝龙家族相抗衡的资本。
郑彩兄弟雄踞厦门,实力日渐庞大。这也引起了郑芝龙的警惕。福建郑氏原本便是一个各个郑氏支系家族汇聚到一起的团体,郑芝龙因为资历和实力占据龙头的位置。但这并不能保证他的儿子郑森能继续抱有同样的权势。郑彩和郑联兄弟的崛起,便使得郑芝龙很是忌惮。
郑鸿逵在和朱聿键的交谈中,便隐晦的提出了对于郑氏内部目前情势的担忧。郑氏部将也分为两个阵营,平日里多有摩擦,看来郑芝龙和郑彩之间也迟早会有一场龙虎之争。
朱聿键还提起。郑鸿逵曾近说起福建泉州府晋江的施氏一门,便在郑芝龙和郑彩的争斗中受到影响,家主施福忠于郑芝龙,听命于郑森,但其族兄施大宣却是和郑彩往来密切,本来同为福建郑氏效力,不分彼此,但现在却是不得不要兄弟对立。
前些日子,福建还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情。郑军中左先锋师施琅的部下曾德因为触犯军法。但他曾经是郑森的亲卫,因此托庇于旧主之下,但施琅却是秉公执法,将其军法从事,斩首示众。
本来的一件小事,却是让郑森勃然大怒,误以为这是郑彩势力在向自己挑衅,也因此引发了郑芝龙和郑彩之间新的对抗和争斗。郑森在郑芝龙的默许之下。以擅杀大将为名,派兵拘捕了施琅以及他的父亲施大宣、兄弟施显。以此向郑彩反击。听说,现在已经闹得是不可收拾。就连郑鸿逵在其中斡旋,都是没有丝毫的效果。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朱平安却是对这件事情暗暗的上了心。原本,郑森和施琅的恩怨是发生在郑芝龙降清之后。却没想到现在却因为郑芝龙和郑彩的对郎提前爆发出来,显然,因为这次的事件,施琅就要与郑家彻底决裂。这岂不是朱平安趁机在此招募施琅这员水军大将的最后机会吗?
送走了朱聿键父子,朱平安当即便找来了阴世纲。命其马上派遣得力人员前往福建,想方设法,无论如何要将施琅父子营救出来。
……
八月二十二,就在南京城锣鼓喧天、普天同庆义兴皇帝朱慈烺的大婚之喜的时候,北京城的大顺军却也同时开始了调动,他们的目标便是六百里开外的山海关。
刘宗敏诛杀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以及满门,霸占了吴襄、吴三桂父子京师府邸的家产和女眷。李岩拦阻不及,只能据实禀报永昌皇帝李自成。
李自成虽然在后宫中的脂粉堆中流连忘返,但听到这样的消息也是吓了一跳。他不比刘宗敏那样的莽夫,深知山海关和吴三桂对对于新兴的大顺政权的重要性。在李自成的内心中,还未将关外的满清当做一等一的敌人来对待,他总以为,明清之战已经是前朝的事情了,大顺新立,与满清无冤无仇,总不至于一下子就到了开战的时刻。
可山海关毕竟是关内与关外之间的屏障,吴襄被杀,吴三桂已经不可能再投降大顺,要么是死守孤城,做前明的忠臣烈士,要么便是投靠满清,除此之外再无他路。但山海关一天在别人的手上,大顺朝的江山和基业总是坐得不安稳,李自成还是能深切的明白这一点的。
因此,在京师盘桓了一个多月之后,李自成终于振作起精神,决定御驾亲征,一举拔除吴三桂这颗前明留下来的最后钉子,完成一统江北河山的伟业,接下来便可以纵兵江南,鼎定天下。
表面上看来,盘踞于山海关宁远一线的吴三桂的实力对于现在的大顺朝来说,简直不能同日而语。宁锦之战结束后,辽镇兵马丧失了部分精锐,同时也失去了宣大兵马的支援,等于是孤军奋战。
而大顺朝刚刚夺取京师,士气正旺,兵马瞬间膨胀到百万之众,虽然大部分的部队驻守山陕、河南、河北,但在京师却依然有十余万之众。
因此,在李自成、刘宗敏等大顺将领看来,拿下山海关实在是易如反掌、再简单不过。
李自成一声令下,大顺军便立刻开始行动,但在京师一个月,从军官到普通士卒,却是都积攒下了不少的资财。军令以下,顿时便是怨声载道,大顺军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正规整编,各部将令混乱不已。因此,足足闹腾了五六天。这才开始整军出发。
贺人龙占据河北部分区域,李自成不敢等闲视之,加上贺人龙其人跋扈异常,手中又掌握着四万多前明降军,因此李自成是万万不敢将其单独留在京畿的。
在许以高官厚禄之后,贺人龙依然不为所动,李自成只得咬牙答应将山西作为贺人龙将来的封地分封于他,加封他为晋王,贺人龙这才勉强答应出兵。
贺人龙部下的明军多为边军。其中不少人都参与过关外的战事,因此,李自成请贺人龙派遣大将唐通为副先锋,配合他麾下的将领左光先一同率领先锋军先行,为大军指引道路。
直到八月二十七,大顺军才开始缓慢的从京师出发。李岩统率后营一万五千人马押后,看着臃肿不堪、却又混乱异常的大军行进速度就像是乌龟爬行一般,其中不少士卒还携带着大小不一的包裹。显然是在京师搜掠来的财货,放在京师也不安心。唯有携带在身上。
“吴三桂所部虽然不过五万之众,但却都是前明边军的精锐,久经战阵,更何况,其中还有关宁军坐镇,战力不可小觑。我军如此态势。恐怕一时之间难以完胜啊!”李岩身边的一个中年文士面带忧色,担心的说道。
此人名叫沈策,字德铭,南直隶商贾出身,早年杨翻混迹于马贼中时。曾经被其救过性命。张献忠纵横南直隶和江淮的时候,沈策的产业被付之一炬,得知杨翻效力于顺军后便来相投。李岩看其通晓经史,又粗通军务,便将其留在身边参赞军务。沈策倒也不负所望,平日里将军营的内外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
此时的李岩同样是眉头紧蹙。沈策的话一语中的,如今的顺军编制混乱、士气低落,一心只想留在京师过安稳日子的大有人在,和刚刚纵横山陕、直逼京师的那支大顺军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如今京师中人人自危,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对于大顺多有怨言,大顺军主力又在此时离开,难保不会出什么乱子。就凭牛金星和留下来的两万老弱病残,恐怕难以控制住局面。
“将军,莫不如奏请陛下,征调山陕、湖广大军前来增援。如今江南也不太平,第七营来报,前明太子朱慈烺和福王朱由崧争位,恐怕一时半会稳定不下来。倒不如将各部召集,共伐辽东,如此一来,胜算便可大大增加了!”
李岩苦笑不已。关于抽调各地兵马的事情,他早已经向李自成禀告过,京师目前的兵力实在是有些薄弱,大顺军的百万之众分散在各地,反倒是京师一线略显单薄,万一战事不利,京师一线便难以据守。但无奈李自成、刘宗敏之流却是信心满满,完全没有将李岩的提醒放在心上,这让李岩隐隐的而感觉到,宋献策所言非虚,李自成对待自己的态度真的是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沈策也叹口气,“将军,不是学生危言耸听。吴三桂出身来哦点那个豪族,如今原先的辽东豪族倒有大半都投靠了满清。祖家和吴三桂暗地中来往频频,这在辽东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皇太极在世的时候,便多次对吴三桂进行拉拢。现在,吴襄被杀,吴三桂万一狗急跳墙,引清兵南下,那可是大大的不妙啊!”
“皇太极暴卒,现在满清内部两王争位,他们未必会在这个时候铤而走险吧?”李岩还抱着一丝侥幸,虽然心中明明知道沈策说的极有可能。
“将军不可不防啊!”沈策不由得有些焦急,“一旦清军忽然入关,就凭现在的兵马是万万阻挡不了的。而山海关到京师之间又是一马平川,利于骑兵奔袭,万一战事遇到挫折,那京师也将危在旦夕啊!”
沈策见李岩不说话,索性提出自己的建议,“将军不妨早作些打算,一面请宋军师派遣第七营打探清军的动作,一面做好准备,万一清军突至,咱们也不至于乱了手脚,总能抵挡一二,打乱清军的节奏,为大军争取机会啊!”(未完待续。。)
相比较之下,朱平安的军情处在福建方面的力量就薄弱了许多,关于郑家的了解很多还是来自于朱平安自己脑海中后世的那些历史知识。在他的印象中,郑芝龙彻头彻尾便是一个控制欲极强、极度自负的角色。包括郑森,也就是郑成功性格中的很多缺点便是来自于他的父亲。
当然这也源自于郑氏在东南沿海和东亚海贸生意中的一手遮天。从颜思齐手中接过了海上盗匪集团的首领位置,之后的“十八芝”便确立了郑氏,尤其是郑芝龙在海上的主导地位。崇祯元年,郑芝龙投靠朝廷。
这十余年来,陆续剿灭了李魁奇、杨禄、杨策、钟斌、刘香等大大小小的海盗势力集团,完成了海上势力的整合和一统。期间顺利的程度,令人发指。这也造就了郑氏父子目空一切、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
但现在看来,郑氏显然也不是铁板一块。据朱聿键所说,郑氏目前便有分裂的危险。
其实,福建郑氏支系甚多,其中实力最为雄厚的莫过于郑芝龙的石井郑氏和其族弟郑彩的高浦郑氏。郑彩其人,并不属于郑芝龙当年的“十八芝”小团体,却是郑氏一脉的后起之秀。他和其胞弟郑联都是海商出身,在郑芝龙统一海上的战争中投奔而来,却是很快便站稳了脚跟,同时又在郑氏内部不断扩大自身的实力。在郑芝龙被封为福建总兵的同时,郑彩也成为福建的都指挥佥事。仅次于郑芝龙之下。
高浦郑氏以九龙江出海口为大本营,掌控了与日本之间将近八成的贸易,凭借着这一点,也拥有了足以和郑芝龙家族相抗衡的资本。
郑彩兄弟雄踞厦门,实力日渐庞大。这也引起了郑芝龙的警惕。福建郑氏原本便是一个各个郑氏支系家族汇聚到一起的团体,郑芝龙因为资历和实力占据龙头的位置。但这并不能保证他的儿子郑森能继续抱有同样的权势。郑彩和郑联兄弟的崛起,便使得郑芝龙很是忌惮。
郑鸿逵在和朱聿键的交谈中,便隐晦的提出了对于郑氏内部目前情势的担忧。郑氏部将也分为两个阵营,平日里多有摩擦,看来郑芝龙和郑彩之间也迟早会有一场龙虎之争。
朱聿键还提起。郑鸿逵曾近说起福建泉州府晋江的施氏一门,便在郑芝龙和郑彩的争斗中受到影响,家主施福忠于郑芝龙,听命于郑森,但其族兄施大宣却是和郑彩往来密切,本来同为福建郑氏效力,不分彼此,但现在却是不得不要兄弟对立。
前些日子,福建还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情。郑军中左先锋师施琅的部下曾德因为触犯军法。但他曾经是郑森的亲卫,因此托庇于旧主之下,但施琅却是秉公执法,将其军法从事,斩首示众。
本来的一件小事,却是让郑森勃然大怒,误以为这是郑彩势力在向自己挑衅,也因此引发了郑芝龙和郑彩之间新的对抗和争斗。郑森在郑芝龙的默许之下。以擅杀大将为名,派兵拘捕了施琅以及他的父亲施大宣、兄弟施显。以此向郑彩反击。听说,现在已经闹得是不可收拾。就连郑鸿逵在其中斡旋,都是没有丝毫的效果。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朱平安却是对这件事情暗暗的上了心。原本,郑森和施琅的恩怨是发生在郑芝龙降清之后。却没想到现在却因为郑芝龙和郑彩的对郎提前爆发出来,显然,因为这次的事件,施琅就要与郑家彻底决裂。这岂不是朱平安趁机在此招募施琅这员水军大将的最后机会吗?
送走了朱聿键父子,朱平安当即便找来了阴世纲。命其马上派遣得力人员前往福建,想方设法,无论如何要将施琅父子营救出来。
……
八月二十二,就在南京城锣鼓喧天、普天同庆义兴皇帝朱慈烺的大婚之喜的时候,北京城的大顺军却也同时开始了调动,他们的目标便是六百里开外的山海关。
刘宗敏诛杀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以及满门,霸占了吴襄、吴三桂父子京师府邸的家产和女眷。李岩拦阻不及,只能据实禀报永昌皇帝李自成。
李自成虽然在后宫中的脂粉堆中流连忘返,但听到这样的消息也是吓了一跳。他不比刘宗敏那样的莽夫,深知山海关和吴三桂对对于新兴的大顺政权的重要性。在李自成的内心中,还未将关外的满清当做一等一的敌人来对待,他总以为,明清之战已经是前朝的事情了,大顺新立,与满清无冤无仇,总不至于一下子就到了开战的时刻。
可山海关毕竟是关内与关外之间的屏障,吴襄被杀,吴三桂已经不可能再投降大顺,要么是死守孤城,做前明的忠臣烈士,要么便是投靠满清,除此之外再无他路。但山海关一天在别人的手上,大顺朝的江山和基业总是坐得不安稳,李自成还是能深切的明白这一点的。
因此,在京师盘桓了一个多月之后,李自成终于振作起精神,决定御驾亲征,一举拔除吴三桂这颗前明留下来的最后钉子,完成一统江北河山的伟业,接下来便可以纵兵江南,鼎定天下。
表面上看来,盘踞于山海关宁远一线的吴三桂的实力对于现在的大顺朝来说,简直不能同日而语。宁锦之战结束后,辽镇兵马丧失了部分精锐,同时也失去了宣大兵马的支援,等于是孤军奋战。
而大顺朝刚刚夺取京师,士气正旺,兵马瞬间膨胀到百万之众,虽然大部分的部队驻守山陕、河南、河北,但在京师却依然有十余万之众。
因此,在李自成、刘宗敏等大顺将领看来,拿下山海关实在是易如反掌、再简单不过。
李自成一声令下,大顺军便立刻开始行动,但在京师一个月,从军官到普通士卒,却是都积攒下了不少的资财。军令以下,顿时便是怨声载道,大顺军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正规整编,各部将令混乱不已。因此,足足闹腾了五六天。这才开始整军出发。
贺人龙占据河北部分区域,李自成不敢等闲视之,加上贺人龙其人跋扈异常,手中又掌握着四万多前明降军,因此李自成是万万不敢将其单独留在京畿的。
在许以高官厚禄之后,贺人龙依然不为所动,李自成只得咬牙答应将山西作为贺人龙将来的封地分封于他,加封他为晋王,贺人龙这才勉强答应出兵。
贺人龙部下的明军多为边军。其中不少人都参与过关外的战事,因此,李自成请贺人龙派遣大将唐通为副先锋,配合他麾下的将领左光先一同率领先锋军先行,为大军指引道路。
直到八月二十七,大顺军才开始缓慢的从京师出发。李岩统率后营一万五千人马押后,看着臃肿不堪、却又混乱异常的大军行进速度就像是乌龟爬行一般,其中不少士卒还携带着大小不一的包裹。显然是在京师搜掠来的财货,放在京师也不安心。唯有携带在身上。
“吴三桂所部虽然不过五万之众,但却都是前明边军的精锐,久经战阵,更何况,其中还有关宁军坐镇,战力不可小觑。我军如此态势。恐怕一时之间难以完胜啊!”李岩身边的一个中年文士面带忧色,担心的说道。
此人名叫沈策,字德铭,南直隶商贾出身,早年杨翻混迹于马贼中时。曾经被其救过性命。张献忠纵横南直隶和江淮的时候,沈策的产业被付之一炬,得知杨翻效力于顺军后便来相投。李岩看其通晓经史,又粗通军务,便将其留在身边参赞军务。沈策倒也不负所望,平日里将军营的内外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
此时的李岩同样是眉头紧蹙。沈策的话一语中的,如今的顺军编制混乱、士气低落,一心只想留在京师过安稳日子的大有人在,和刚刚纵横山陕、直逼京师的那支大顺军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如今京师中人人自危,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对于大顺多有怨言,大顺军主力又在此时离开,难保不会出什么乱子。就凭牛金星和留下来的两万老弱病残,恐怕难以控制住局面。
“将军,莫不如奏请陛下,征调山陕、湖广大军前来增援。如今江南也不太平,第七营来报,前明太子朱慈烺和福王朱由崧争位,恐怕一时半会稳定不下来。倒不如将各部召集,共伐辽东,如此一来,胜算便可大大增加了!”
李岩苦笑不已。关于抽调各地兵马的事情,他早已经向李自成禀告过,京师目前的兵力实在是有些薄弱,大顺军的百万之众分散在各地,反倒是京师一线略显单薄,万一战事不利,京师一线便难以据守。但无奈李自成、刘宗敏之流却是信心满满,完全没有将李岩的提醒放在心上,这让李岩隐隐的而感觉到,宋献策所言非虚,李自成对待自己的态度真的是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沈策也叹口气,“将军,不是学生危言耸听。吴三桂出身来哦点那个豪族,如今原先的辽东豪族倒有大半都投靠了满清。祖家和吴三桂暗地中来往频频,这在辽东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皇太极在世的时候,便多次对吴三桂进行拉拢。现在,吴襄被杀,吴三桂万一狗急跳墙,引清兵南下,那可是大大的不妙啊!”
“皇太极暴卒,现在满清内部两王争位,他们未必会在这个时候铤而走险吧?”李岩还抱着一丝侥幸,虽然心中明明知道沈策说的极有可能。
“将军不可不防啊!”沈策不由得有些焦急,“一旦清军忽然入关,就凭现在的兵马是万万阻挡不了的。而山海关到京师之间又是一马平川,利于骑兵奔袭,万一战事遇到挫折,那京师也将危在旦夕啊!”
沈策见李岩不说话,索性提出自己的建议,“将军不妨早作些打算,一面请宋军师派遣第七营打探清军的动作,一面做好准备,万一清军突至,咱们也不至于乱了手脚,总能抵挡一二,打乱清军的节奏,为大军争取机会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