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零九 成功的政策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士祯当然承认大秦的军队在训练上的独步天下,不过他还是有所疑惑。
“我们可以仿制欧罗巴人的火器,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改进,如果外藩也能做到呢?”
他对萧如薰提出了这样的疑惑。
萧如薰拍了拍他的肩膀。
“常吉,你要对咱们自己人有信心。”
如果仿制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所谓科技代差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且从仿制成功到列装成功再到上战场发挥战斗力这之间,相差太多太多的东西了。
首先是仿制成功到列装成功,仿制当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这个年代的某些技术只要刻苦钻研大量总结就能得到,科技的发展还没有到靠仿制无法追赶的地步,否则大秦也无法将红夷大炮和燧发铳仿制成功并且列装。
但是如果仿制成功就意味着列装成功,那么原先的历史上赵士祯成功仿制了鲁密铳,还总结出了经验,但是一直到数十年后明朝灭亡,明军也未能装备上鲁密铳这种燧发铳。
原因何在?
仿制只是一支,一支枪很容易,但是列装需要的起码是数千支,数千支燧发铳,放到现在的大秦,也需要全力赶工两年时间才能做到,还不能保证每一支都是良品。
仿制成功到列装成功之间,需要拥有强大执行力的中央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科研人员进行保障,将个人仿制环节的每一步骤简化成可以量产的程度,因为量产和个人精雕细琢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越是要大量生产,操作就要近乎于傻瓜式的操作,越简单越好,即使在军工产品这样的环节中,也要尽可能的简单简化,这其中就涉及到了人才问题总结问题一系列的支出问题。
需要人,需要钱。
萧如薰从缅甸时期开始,为了军工创新生产方面的发展,就往其中投入大量的资金,在缅甸的三年每年都要投入四十多万两银子,和欧罗巴人还有东南亚各国商人做生意赚来的钱相当一部分都投入了其中。
大秦立国以后,财政收入更加充沛,虽然支出也更大,但是萧如薰还是每年保证至少有六十万两银子可以投入到军工方面的革新和创造,至于其他的种种经费更是不用多说,林林总总算起来,一年一百万两并不算多。
在这样高规格的投入之下,大秦的军工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冶炼技术和锻造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炼出来的钢材已经越来越漂亮了,赵士祯也不是第一次向萧如薰夸赞他们的冶炼大匠们是如何努力的研究冶炼技术的。
萧如薰对待这些人的赏赐和福利从来不吝啬,每年那么多资金的投入,给主要技术人员的奖励也不少。
在大秦朝,萧如薰取消了贱民制度和匠户军户医户等等制度,允许他们自由流通,同时通过国家规章制度的方式给一些掌握重要技术的技术人员造册登记,给官员福利待遇。
按照技术高低和贡献大小,给三品官员到九品官员的相关待遇,有官员待遇的匠人在大秦的工部和军工部内有数百人,全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各方面的技术牛人都有。
就是这些人将一项技术从概念提出到成功应用在量产列装环节之间的过程给闯过去了。
萧如薰提出的目标,萧如薰提出的方向,他们将之牢牢记住,朝这个方向努力前进,并且得到了相当的成果。
甚至萧如薰随口讲起来的蒸汽机的概念,稍微形容了一下蒸汽机的原理,居然也有几个匠人记在了心上。
之前萧如薰去视察的时候,惊讶的发现几个匠人正在捣鼓蒸汽机,搞得有模有样的,随口说一些重要的零部件萧如薰都听不懂。
先人不比现代人笨,他们只是缺乏时间和条件。
这些人萧如薰是不允许陌生人接触他们的,因为他们掌握对大秦很重要的技术,尤其限制了他们的对外交流,他们也签订了保密条约,愿意守住秘密不和陌生人往来。
实话说起来,只要他们所掌握的一些核心技术不被得到,你尽管仿制,你尽管尝试,十年之内你能成功量产列装算我输。
十年以后,你确定那些匠人不会被大秦挖走?你确定你的国家还会安然无恙?
大秦改良的鸟铳生产技术,弗朗机铳和红衣大炮的生产技术,威远将军炮和开花弹的研究,哪一样不是无数匠人日夜不眠潜心研究实验换来的?
你说量产列装就量产列装?
小国和大国在体量上本就相差得老远,行政水平和政权强度也相差甚远,资金投入更是天壤之别,对匠人的重视程度也远远没有大秦这样的地步。
大秦的匠人在大秦建立之后得知他们将可以得到官员福利待遇的时候,一个个都跟着了魔一样的,又哭又叫的。
等他们拿到实实在在的银子,拿到实实在在的绸缎布匹和油米面肉,住进萧如薰给他们提供的新房子之后,更是如此了。
千百年来,匠人连做梦都梦不到自己可以住进这样敞亮的小院子,吃肉喝酒还有银子花,还有这样的待遇。
然后萧如薰宣布给他们的后代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他们立刻表示——要什么选择?老子世世代代都吃这碗饭,小崽子没得选!
赶他们走都不愿走,于是萧如薰知道自己的政策是成功的,留住了人才,不让他们散落到民间产生对大秦的危害。
与此同时,萧如薰还责成各地政府在民间广泛搜集有特殊技巧的手艺人,不管是什么技巧,都要推荐到中央来试一试。
以千金买马骨的决心搜罗全大秦的手艺人才,还真让他得到了一批千里马。
各式各样的技术,有的可以在军事方面提供支持,有的可以在农业方面提供支持,有的可以自工程方面提供支持,萧如薰的这一波行动让大秦的一些官员知道了什么叫做人才在民间。
毕竟基数大,产生人才的几率也大,不过民间人才不是无穷无尽的,自己培养的人才才是无穷无尽的。
怀抱着这样的想法,萧如薰也提出了开办技术专门学校的想法,自己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并且进行技术的总结和学习,培养能够为大秦走向近代工业化之路献出力量的人才。
赵士祯当然承认大秦的军队在训练上的独步天下,不过他还是有所疑惑。
“我们可以仿制欧罗巴人的火器,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改进,如果外藩也能做到呢?”
他对萧如薰提出了这样的疑惑。
萧如薰拍了拍他的肩膀。
“常吉,你要对咱们自己人有信心。”
如果仿制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所谓科技代差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且从仿制成功到列装成功再到上战场发挥战斗力这之间,相差太多太多的东西了。
首先是仿制成功到列装成功,仿制当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这个年代的某些技术只要刻苦钻研大量总结就能得到,科技的发展还没有到靠仿制无法追赶的地步,否则大秦也无法将红夷大炮和燧发铳仿制成功并且列装。
但是如果仿制成功就意味着列装成功,那么原先的历史上赵士祯成功仿制了鲁密铳,还总结出了经验,但是一直到数十年后明朝灭亡,明军也未能装备上鲁密铳这种燧发铳。
原因何在?
仿制只是一支,一支枪很容易,但是列装需要的起码是数千支,数千支燧发铳,放到现在的大秦,也需要全力赶工两年时间才能做到,还不能保证每一支都是良品。
仿制成功到列装成功之间,需要拥有强大执行力的中央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科研人员进行保障,将个人仿制环节的每一步骤简化成可以量产的程度,因为量产和个人精雕细琢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越是要大量生产,操作就要近乎于傻瓜式的操作,越简单越好,即使在军工产品这样的环节中,也要尽可能的简单简化,这其中就涉及到了人才问题总结问题一系列的支出问题。
需要人,需要钱。
萧如薰从缅甸时期开始,为了军工创新生产方面的发展,就往其中投入大量的资金,在缅甸的三年每年都要投入四十多万两银子,和欧罗巴人还有东南亚各国商人做生意赚来的钱相当一部分都投入了其中。
大秦立国以后,财政收入更加充沛,虽然支出也更大,但是萧如薰还是每年保证至少有六十万两银子可以投入到军工方面的革新和创造,至于其他的种种经费更是不用多说,林林总总算起来,一年一百万两并不算多。
在这样高规格的投入之下,大秦的军工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冶炼技术和锻造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炼出来的钢材已经越来越漂亮了,赵士祯也不是第一次向萧如薰夸赞他们的冶炼大匠们是如何努力的研究冶炼技术的。
萧如薰对待这些人的赏赐和福利从来不吝啬,每年那么多资金的投入,给主要技术人员的奖励也不少。
在大秦朝,萧如薰取消了贱民制度和匠户军户医户等等制度,允许他们自由流通,同时通过国家规章制度的方式给一些掌握重要技术的技术人员造册登记,给官员福利待遇。
按照技术高低和贡献大小,给三品官员到九品官员的相关待遇,有官员待遇的匠人在大秦的工部和军工部内有数百人,全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各方面的技术牛人都有。
就是这些人将一项技术从概念提出到成功应用在量产列装环节之间的过程给闯过去了。
萧如薰提出的目标,萧如薰提出的方向,他们将之牢牢记住,朝这个方向努力前进,并且得到了相当的成果。
甚至萧如薰随口讲起来的蒸汽机的概念,稍微形容了一下蒸汽机的原理,居然也有几个匠人记在了心上。
之前萧如薰去视察的时候,惊讶的发现几个匠人正在捣鼓蒸汽机,搞得有模有样的,随口说一些重要的零部件萧如薰都听不懂。
先人不比现代人笨,他们只是缺乏时间和条件。
这些人萧如薰是不允许陌生人接触他们的,因为他们掌握对大秦很重要的技术,尤其限制了他们的对外交流,他们也签订了保密条约,愿意守住秘密不和陌生人往来。
实话说起来,只要他们所掌握的一些核心技术不被得到,你尽管仿制,你尽管尝试,十年之内你能成功量产列装算我输。
十年以后,你确定那些匠人不会被大秦挖走?你确定你的国家还会安然无恙?
大秦改良的鸟铳生产技术,弗朗机铳和红衣大炮的生产技术,威远将军炮和开花弹的研究,哪一样不是无数匠人日夜不眠潜心研究实验换来的?
你说量产列装就量产列装?
小国和大国在体量上本就相差得老远,行政水平和政权强度也相差甚远,资金投入更是天壤之别,对匠人的重视程度也远远没有大秦这样的地步。
大秦的匠人在大秦建立之后得知他们将可以得到官员福利待遇的时候,一个个都跟着了魔一样的,又哭又叫的。
等他们拿到实实在在的银子,拿到实实在在的绸缎布匹和油米面肉,住进萧如薰给他们提供的新房子之后,更是如此了。
千百年来,匠人连做梦都梦不到自己可以住进这样敞亮的小院子,吃肉喝酒还有银子花,还有这样的待遇。
然后萧如薰宣布给他们的后代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他们立刻表示——要什么选择?老子世世代代都吃这碗饭,小崽子没得选!
赶他们走都不愿走,于是萧如薰知道自己的政策是成功的,留住了人才,不让他们散落到民间产生对大秦的危害。
与此同时,萧如薰还责成各地政府在民间广泛搜集有特殊技巧的手艺人,不管是什么技巧,都要推荐到中央来试一试。
以千金买马骨的决心搜罗全大秦的手艺人才,还真让他得到了一批千里马。
各式各样的技术,有的可以在军事方面提供支持,有的可以在农业方面提供支持,有的可以自工程方面提供支持,萧如薰的这一波行动让大秦的一些官员知道了什么叫做人才在民间。
毕竟基数大,产生人才的几率也大,不过民间人才不是无穷无尽的,自己培养的人才才是无穷无尽的。
怀抱着这样的想法,萧如薰也提出了开办技术专门学校的想法,自己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并且进行技术的总结和学习,培养能够为大秦走向近代工业化之路献出力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