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三字经(7)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昔仲尼[1],师项橐[2],古圣贤,尚勤学。
【注释】
[1]仲尼:孔子,姓孔名丘,春秋时代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2]项橐(tuó):春秋时期鲁国神童,七岁时教过孔子,十一岁死亡。
【译文】
从前的孔子是好学之人,当时鲁国有个神童,名叫项橐,孔子曾向他求教。像孔子这样的圣贤尚且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
【解读】
项橐,自幼无师自通,聪明过人。从小爱观察事物,遇事好打破砂锅问到底。见夏天电闪雷鸣,就问父亲:“为什么夏天闪电打雷?”父亲说:“老天爷打闪照明,打雷劈坏人和妖怪。”项橐反问:“那坏人和妖怪只夏天有,冬天没有吗?”问得父亲张口结舌。孔子周游列国时就听说过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孩子,打算会会这位神童。孔子坐着子路赶的马车,项橐站在路中不让路,地上还用小石头围了圈。孔子下车问他为什么不让路。项橐说:“是城躲马?还是马躲城?”孔子和弟子们也哑口无言,只好绕“城”而过。孔子的袍子在路上被棘子刮破了,一个弟子说:“此地棘子甚多,自幼长刺,大了更恶,实乃无用之材。”项橐也在其中,就问:“先生,什么是‘有用之材’?”孔子说:“诸木之中,唯四季长青之松柏最好。”项橐接着问:“松柏的确是有用之材,为什么松柏四季长青呢?”孔子说:“因为松柏木质硬,心红无孔。”项橐接着又问:“那为什么竹子心白有孔,也四季长青呢?”孔子无言以对。孔子一生曾经拜项橐学乐曲、拜郯子学礼仪,拜老子学人生哲学,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把学习放在崇高地位的人,定是虚心向人求教而不在乎自己的年龄、地位和身份的。
赵中令[1],读鲁论[2],彼既仕,学且勤。
【注释】
[1]赵中令:赵普,北宋初年宰相,官至中书令。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言论闻天下。[2]鲁论:书名,《论语》有三种版本,《鲁论》《齐论》《古论》,我们通常读的论语是《鲁论》。
【译文】
宋朝时赵中令赵普,官至中书令,长年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虽然他已当高官,但依旧勤奋好学。
【解读】
赵普当宰相的时候从《论语》中学习很多为臣之道,他能引经据典,处理政事也井井有条。但也有人攻击他只会读《论语》,赵普回答说:“我以半部《论语》辅助宋太祖得天下,以半部《论语》帮助宋太宗治天下。”留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
披[1]蒲[2]编,削竹简[3],彼无书,且知勉。
【注释】
[1]披:披开。[2]蒲:又叫草蒲,蒲编,指用草蒲编成书。西汉路温舒,家贫无钱买书。他把蒲草编成书,借书抄读。[3]竹简:把竹削成竹片,在竹简上写字。西汉公孙弘,在竹林中放猪时把青竹削成竹片,借书抄读。
【译文】
西汉时路温舒用蒲草抄《尚书》阅读,公孙弘把《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俩无钱买书,但还不忘勤奋,如此苦学。
【解读】
古人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创造环境也要读书,没有钱买就借书,借完了还要还给人家呢。所以就把草蒲编成书,用竹简刻成书,抄书、刻书以阅读。如今,书本、笔记本、电子书等已习以为常,学习的环境条件样样不缺,不好好读书真是没理由啊。
头悬梁[1],锥[2]刺股[3],彼不教[4],自勤苦。
【注释】
[1]梁:架于柱上端的屋梁。[2]锥:钻孔用的锐器。[3]股:大腿。[4]教:督促。
【译文】
汉朝孙敬常常刻苦读书,唯恐晚上打瞌睡,就用绳子把头发系在屋梁上。战国时苏秦用功读书,要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大腿来痛醒自己。
【解读】
汉朝孙敬就是太喜欢读书,不让一寸光阴虚度,苦学后成为当世的大儒。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谋士,曾与鬼谷子学纵横捭阖之术多年。这个故事是告诉我们要想成为有学识的人,需要刻苦读书,当然不是提倡以伤害身体的方式来激发勤奋,而是提倡这种刻苦好学的精神,因为求知这事只有自己努力才能学到,任何人替代不了。
如囊[1]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2]。
【注释】
[1]囊:装在袋子里,此处名词作动词用。[2]辍:中止、停止。
【译文】
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照亮读书,孙康冬夜借助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家境贫苦,在艰苦条件下却能继续求学。
【解读】
《三字经》中选取了一夏一冬两个典型故事,意在告诉我们不论家境如何贫困,都不应当放弃学习,更不是放弃学习的理由和借口。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不停止追求知识的步伐,这种求学精神令人敬佩。现在我们有着舒适的环境,身在福中不知福,还不知珍惜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真是惭愧!
如负[1]薪,如挂角[2],身虽劳,犹苦卓。
【注释】
[1]负:背。[2]挂角:隋代李密替人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译文】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为生,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的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书。他们每天干活虽然辛苦,但仍坚持读书。
【解读】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计,还经常读书吟唱。他的妻子受不了他这样唱歌一样读书,熬了很久,终于要了一纸休书,另嫁他人。后来朱买臣得到皇帝赏识在当地做了太守,朱买臣请前妻和前妻的丈夫在太守府吃饭,不知他前妻是懊悔还是怨恨自杀身亡了。李密,隋末农民起义中瓦岗军首领,他也是年少时点滴学习、积累学问,在历史上做出了一番事业。
苏老泉[1],二十七,始发愤[2],读书籍。
【注释】
[1]苏老泉: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苏东坡的父亲。[2]始发愤:始,开始。才开始发愤学习。
【译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等到二十七岁时,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解读】
学习是需要从小循序渐进地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如没有很好的环境或错过了时机,还能不能学好并取得成就呢?答案是可以的,所谓大器晚成是也。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到27岁才开始发愤读书,他的妻子也理解并支持他。他起步晚,但进步快,与长子苏轼和次子苏辙一起,史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里苏氏一家就占了三位,这就很了不起!
彼既老[1],犹[2]悔迟,尔[3]小生[4],宜早思。
【注释】
[1]既老:已经大了。老,指年龄已大。[2]犹:尚且。[3]尔:而你们。[4]小生:青少年。
【译文】
苏老泉年老虽有成就,还是后悔当初年轻时没有早早学习,而你们年纪轻轻,更应当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以自立。
【解读】
苏洵到二十七岁才省悟读书的重要性,后来仍然功成名就。可见,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关键在于,是否意识到读书的意义所在,是否将意志付诸行动。
若梁灏[1],八十二,对大廷,魁[2]多士。
【注释】
[1]梁灏:宋朝人,一说他八十二岁才中状元,另说他二十三岁时登第。[2]魁:为首,第一。
【译文】
宋朝梁灏,八十二岁时才中状元,在朝廷大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解读】
梁灏,字太素,北宋郓州须城人,曾参加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初年的几次科举考试,都落了榜。后留居京城。曾进谏宋太宗选拔人才要注重治国治民的才能,不能单凭作诗赋词,未被采纳。雍熙二年,时年八十二岁的他考取状元,上朝进谏对答如流,受宋真宗的赏识。群臣参奏,也愿意请教梁灏作参议。
彼既成[1],众称异[2],尔小生,宜立志[3]。
【注释】
[1]既成:已获成功。[2]异:惊讶,惊奇。[3]宜立志:应该早立大志,用功读书。
【译文】
梁灏年纪这么大了尚且获得成功,大家都啧啧称奇,敬佩他好学不倦。我们现在还年轻,当早立定志向,用功努力,定能前途无量。
【解读】
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强者,首先应立定目标,然后努力朝着目标前进。努力学习,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没有什么力量比知识更强大而有力。
昔仲尼[1],师项橐[2],古圣贤,尚勤学。
【注释】
[1]仲尼:孔子,姓孔名丘,春秋时代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2]项橐(tuó):春秋时期鲁国神童,七岁时教过孔子,十一岁死亡。
【译文】
从前的孔子是好学之人,当时鲁国有个神童,名叫项橐,孔子曾向他求教。像孔子这样的圣贤尚且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
【解读】
项橐,自幼无师自通,聪明过人。从小爱观察事物,遇事好打破砂锅问到底。见夏天电闪雷鸣,就问父亲:“为什么夏天闪电打雷?”父亲说:“老天爷打闪照明,打雷劈坏人和妖怪。”项橐反问:“那坏人和妖怪只夏天有,冬天没有吗?”问得父亲张口结舌。孔子周游列国时就听说过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孩子,打算会会这位神童。孔子坐着子路赶的马车,项橐站在路中不让路,地上还用小石头围了圈。孔子下车问他为什么不让路。项橐说:“是城躲马?还是马躲城?”孔子和弟子们也哑口无言,只好绕“城”而过。孔子的袍子在路上被棘子刮破了,一个弟子说:“此地棘子甚多,自幼长刺,大了更恶,实乃无用之材。”项橐也在其中,就问:“先生,什么是‘有用之材’?”孔子说:“诸木之中,唯四季长青之松柏最好。”项橐接着问:“松柏的确是有用之材,为什么松柏四季长青呢?”孔子说:“因为松柏木质硬,心红无孔。”项橐接着又问:“那为什么竹子心白有孔,也四季长青呢?”孔子无言以对。孔子一生曾经拜项橐学乐曲、拜郯子学礼仪,拜老子学人生哲学,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把学习放在崇高地位的人,定是虚心向人求教而不在乎自己的年龄、地位和身份的。
赵中令[1],读鲁论[2],彼既仕,学且勤。
【注释】
[1]赵中令:赵普,北宋初年宰相,官至中书令。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言论闻天下。[2]鲁论:书名,《论语》有三种版本,《鲁论》《齐论》《古论》,我们通常读的论语是《鲁论》。
【译文】
宋朝时赵中令赵普,官至中书令,长年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虽然他已当高官,但依旧勤奋好学。
【解读】
赵普当宰相的时候从《论语》中学习很多为臣之道,他能引经据典,处理政事也井井有条。但也有人攻击他只会读《论语》,赵普回答说:“我以半部《论语》辅助宋太祖得天下,以半部《论语》帮助宋太宗治天下。”留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
披[1]蒲[2]编,削竹简[3],彼无书,且知勉。
【注释】
[1]披:披开。[2]蒲:又叫草蒲,蒲编,指用草蒲编成书。西汉路温舒,家贫无钱买书。他把蒲草编成书,借书抄读。[3]竹简:把竹削成竹片,在竹简上写字。西汉公孙弘,在竹林中放猪时把青竹削成竹片,借书抄读。
【译文】
西汉时路温舒用蒲草抄《尚书》阅读,公孙弘把《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俩无钱买书,但还不忘勤奋,如此苦学。
【解读】
古人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创造环境也要读书,没有钱买就借书,借完了还要还给人家呢。所以就把草蒲编成书,用竹简刻成书,抄书、刻书以阅读。如今,书本、笔记本、电子书等已习以为常,学习的环境条件样样不缺,不好好读书真是没理由啊。
头悬梁[1],锥[2]刺股[3],彼不教[4],自勤苦。
【注释】
[1]梁:架于柱上端的屋梁。[2]锥:钻孔用的锐器。[3]股:大腿。[4]教:督促。
【译文】
汉朝孙敬常常刻苦读书,唯恐晚上打瞌睡,就用绳子把头发系在屋梁上。战国时苏秦用功读书,要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大腿来痛醒自己。
【解读】
汉朝孙敬就是太喜欢读书,不让一寸光阴虚度,苦学后成为当世的大儒。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谋士,曾与鬼谷子学纵横捭阖之术多年。这个故事是告诉我们要想成为有学识的人,需要刻苦读书,当然不是提倡以伤害身体的方式来激发勤奋,而是提倡这种刻苦好学的精神,因为求知这事只有自己努力才能学到,任何人替代不了。
如囊[1]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2]。
【注释】
[1]囊:装在袋子里,此处名词作动词用。[2]辍:中止、停止。
【译文】
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照亮读书,孙康冬夜借助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家境贫苦,在艰苦条件下却能继续求学。
【解读】
《三字经》中选取了一夏一冬两个典型故事,意在告诉我们不论家境如何贫困,都不应当放弃学习,更不是放弃学习的理由和借口。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不停止追求知识的步伐,这种求学精神令人敬佩。现在我们有着舒适的环境,身在福中不知福,还不知珍惜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真是惭愧!
如负[1]薪,如挂角[2],身虽劳,犹苦卓。
【注释】
[1]负:背。[2]挂角:隋代李密替人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译文】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为生,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的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书。他们每天干活虽然辛苦,但仍坚持读书。
【解读】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计,还经常读书吟唱。他的妻子受不了他这样唱歌一样读书,熬了很久,终于要了一纸休书,另嫁他人。后来朱买臣得到皇帝赏识在当地做了太守,朱买臣请前妻和前妻的丈夫在太守府吃饭,不知他前妻是懊悔还是怨恨自杀身亡了。李密,隋末农民起义中瓦岗军首领,他也是年少时点滴学习、积累学问,在历史上做出了一番事业。
苏老泉[1],二十七,始发愤[2],读书籍。
【注释】
[1]苏老泉: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苏东坡的父亲。[2]始发愤:始,开始。才开始发愤学习。
【译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等到二十七岁时,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解读】
学习是需要从小循序渐进地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如没有很好的环境或错过了时机,还能不能学好并取得成就呢?答案是可以的,所谓大器晚成是也。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到27岁才开始发愤读书,他的妻子也理解并支持他。他起步晚,但进步快,与长子苏轼和次子苏辙一起,史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里苏氏一家就占了三位,这就很了不起!
彼既老[1],犹[2]悔迟,尔[3]小生[4],宜早思。
【注释】
[1]既老:已经大了。老,指年龄已大。[2]犹:尚且。[3]尔:而你们。[4]小生:青少年。
【译文】
苏老泉年老虽有成就,还是后悔当初年轻时没有早早学习,而你们年纪轻轻,更应当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以自立。
【解读】
苏洵到二十七岁才省悟读书的重要性,后来仍然功成名就。可见,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关键在于,是否意识到读书的意义所在,是否将意志付诸行动。
若梁灏[1],八十二,对大廷,魁[2]多士。
【注释】
[1]梁灏:宋朝人,一说他八十二岁才中状元,另说他二十三岁时登第。[2]魁:为首,第一。
【译文】
宋朝梁灏,八十二岁时才中状元,在朝廷大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解读】
梁灏,字太素,北宋郓州须城人,曾参加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初年的几次科举考试,都落了榜。后留居京城。曾进谏宋太宗选拔人才要注重治国治民的才能,不能单凭作诗赋词,未被采纳。雍熙二年,时年八十二岁的他考取状元,上朝进谏对答如流,受宋真宗的赏识。群臣参奏,也愿意请教梁灏作参议。
彼既成[1],众称异[2],尔小生,宜立志[3]。
【注释】
[1]既成:已获成功。[2]异:惊讶,惊奇。[3]宜立志:应该早立大志,用功读书。
【译文】
梁灏年纪这么大了尚且获得成功,大家都啧啧称奇,敬佩他好学不倦。我们现在还年轻,当早立定志向,用功努力,定能前途无量。
【解读】
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强者,首先应立定目标,然后努力朝着目标前进。努力学习,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没有什么力量比知识更强大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