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不学无术的后果(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十五章 不学无术的后果(上)(本章免费)
夜饮东坡醒复醉——也是这老头做的?
赵兴脚一软,滚落浠水里。程浊程夏见到老师突然坠水,慌忙跳下水去营救。霍小乙也顾不上管船,腾地跃入水中,等到把赵兴打捞上来,还听到他像招了魔怔一样自语:“天呢!没脸见人了——我竟然拍着苏东坡的肩膀,夸奖说‘好诗啊好诗’。”
是中国人能不知道苏东坡是谁——中国政坛倒霉蛋。亚洲千年不朽的偶像。
一千年后,日本、韩国、越南史学家用无比谦恭的态度记述说:十一世纪下半叶,整个亚洲处于苏东坡的时代。
这样一个人,赵兴居然拍着千年偶像的肩膀,夸奖对方的诗词不错……
这都什么事?!
也许,这一刻也会被人记述,成为一个千年笑话。而赵兴就是笑话里的主角。
岸上,两个倭人已经麻利的提起竹篓,木屐踏出清脆的声音,一溜小跑的追随苏东坡而去。
赵兴半带羞愧、半带震惊的穿过黄州码头,随着船向湖口而去。
进入湖口之后,江面豁然开朗,帆影点点,白鹤飞舞,完全是一副渔歌唱晚的景象。
这里就是大宋粮仓,这里出产的稻米,承担着大宋50%以上的粮产量。
唐宋以后,由于过度垦殖,北方地区已出现荒漠化迹象,比如山东,公元前2700年,境内森林覆盖率为46%。到北宋时,京东路有耕地近二十六万顷,这意味着整个山东地区连山区亦开垦殆尽。许多地方已出现光山裸岩——沈括说:“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太半皆童矣!”
据测算,公元1700年山东森林覆盖率仅为1.3%,为全国倒数第一。
与此同时,鄱阳湖地区的开发才方兴未艾。
鄱阳湖古称彭蠡湖。唐代其湖周已达二百余公里。至北宋时期,彭蠡湖迅速向东、向南括展,迫近鄱阳县城,从而有了“鄱阳湖”之称。元代鄱阳湖与唐宋时期的彭蠡湖相比,已扩展出一个“弥茫浩渺,与天无际”的鄱阳南湖。由鄱阳湖水系冲积而成的平原约二万平方公里。
元祐年间都颉著《鄱阳七谈》,“言滨湖蒲鱼之利,膏腴七万顷,柔桑蚕茧之盛”;“言林麓木植之饶,水草蔬果之衍,鱼鳖禽畜之富"。湖区的洪州、江州、饶州、南康军等都是产米重要地区,“其田宜秔徐,其赋粟输于京师,为天下最”。
宋代鄱阳湖区产粮基地的形成,主要是战争的授意,宋代与当时的越南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这场战争胜利后,战利品就是“占城稻”,这种一年三熟的稻谷进入中原后,极大的增加了粮食产量,使得宋代成为中国古代唯一不禁酒的朝代,而“占城稻”主要的种植区域,就是当时的彭蠡湖地区。
鄱阳湖的开发影响深远,随着该地成为天下粮仓,随后开始的稻谷种植遍及整个南方,到了明代,则有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宋代鄱阳湖是整个大宋最富足的区域,从湖面操舟人的道德水平上看,就可以看出他们衣食充足的满足感,迎面过来的船只,不管熟悉不熟悉,都彼此唱喝一声,歌咏悠长而富有意味,颇有点像现代的船工号子。
错了,应该说现代的船工号子便起源于这时代的“渔舟问答”。
赵兴听不懂渔民的方言哺语,但他很喜欢那种韵入,那悠悠的唱腔让他想起一个著名的广告——百年芝麻糊,老者沧桑的嗓门回荡在巷陌中,穿越了无数的时光,也穿越了整个民族的历史。
江舟顺风而行,走的很快,船舱里十名学生忙着绑扎木弓。宋代是个崇文抑武的时代,这时,如果一个文人佩戴刀剑走入街市,会引发大恐慌,甚至能引起社会动荡。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格外限制百姓身携武器行走,尤其是远程攻击武器——弓箭,更在限制之列。
程家坳的山民身带武器行走山林,已经成了习惯,这次长途跋涉,他们更是把家中最好的装备配带身上,然而由于要经过黄州检查站,所以他们携带的弓箭都松开了弓弦,伪装成木棍模样,瞒过检查站官吏的目光。现在进入广阔的湖面,为了应付可能的盗贼,他们偷偷的给弓箭挂上了弦,把自己武装起来。
这也是赵兴的主意,他以前压根不知道鄱阳湖的状况,以为这里就像武侠小说所描述的那样,历朝历代都是盗匪横行的匪窝,所以才如此小心谨慎。可是到了湖区他才知道,这完全没必要。
迎面一个渔翁驾着船与赵兴的江舟擦肩而过,渔翁在舟上一边冲来船点个头,一边整理着渔网,嘴里还唱着渔歌,那渔歌歌词清晰,赵兴听懂了,那是一首诗:“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何必为迁客,无劳是病身。但来临此望,少有不愁人。”
这首诗是白居易《彭蠡湖晚归》,可赵兴浑身上下没有几根雅骨,他觉得那老汉唱歌的姿势风雅无比,但却不知道这不是渔翁的风雅,而是白居易的风雅。
“好诗呀好诗,如此佳作,一个乡翁居然能随口吟出,简直不可思议!”赵兴随口感慨。
程夏作为族长之子,有资格站在赵兴身后,他听到赵兴的感慨,也深有同感的说:“是呀,老师,我以前读这首诗的时候,只是觉得文词优美,今日处身其中,此情此景,只觉得自己仿佛神仙中人。”
程夏以前读过……赵兴马上把嘴闭上。
不学无术呀——他心里感慨。这首诗连十五岁的程夏都记得,他居然不知道是谁写的,太丢人了。看来,今后还要“慎言慎行”啊。
江舟快速的与那个老翁的渔船交错而过,舱里的孩子们拿着绑扎好的弓箭走上船舱,开始试弓,甲板上一片嘣蹦的弓弦声,篙师霍小乙见到满船的孩子如此无所顾忌,明目张胆的在甲板上寻找飞鸟与鱼进行射击,不禁转了个舵,把船驶入江心,以躲避盘查。
第十五章 不学无术的后果(上)(本章免费)
夜饮东坡醒复醉——也是这老头做的?
赵兴脚一软,滚落浠水里。程浊程夏见到老师突然坠水,慌忙跳下水去营救。霍小乙也顾不上管船,腾地跃入水中,等到把赵兴打捞上来,还听到他像招了魔怔一样自语:“天呢!没脸见人了——我竟然拍着苏东坡的肩膀,夸奖说‘好诗啊好诗’。”
是中国人能不知道苏东坡是谁——中国政坛倒霉蛋。亚洲千年不朽的偶像。
一千年后,日本、韩国、越南史学家用无比谦恭的态度记述说:十一世纪下半叶,整个亚洲处于苏东坡的时代。
这样一个人,赵兴居然拍着千年偶像的肩膀,夸奖对方的诗词不错……
这都什么事?!
也许,这一刻也会被人记述,成为一个千年笑话。而赵兴就是笑话里的主角。
岸上,两个倭人已经麻利的提起竹篓,木屐踏出清脆的声音,一溜小跑的追随苏东坡而去。
赵兴半带羞愧、半带震惊的穿过黄州码头,随着船向湖口而去。
进入湖口之后,江面豁然开朗,帆影点点,白鹤飞舞,完全是一副渔歌唱晚的景象。
这里就是大宋粮仓,这里出产的稻米,承担着大宋50%以上的粮产量。
唐宋以后,由于过度垦殖,北方地区已出现荒漠化迹象,比如山东,公元前2700年,境内森林覆盖率为46%。到北宋时,京东路有耕地近二十六万顷,这意味着整个山东地区连山区亦开垦殆尽。许多地方已出现光山裸岩——沈括说:“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太半皆童矣!”
据测算,公元1700年山东森林覆盖率仅为1.3%,为全国倒数第一。
与此同时,鄱阳湖地区的开发才方兴未艾。
鄱阳湖古称彭蠡湖。唐代其湖周已达二百余公里。至北宋时期,彭蠡湖迅速向东、向南括展,迫近鄱阳县城,从而有了“鄱阳湖”之称。元代鄱阳湖与唐宋时期的彭蠡湖相比,已扩展出一个“弥茫浩渺,与天无际”的鄱阳南湖。由鄱阳湖水系冲积而成的平原约二万平方公里。
元祐年间都颉著《鄱阳七谈》,“言滨湖蒲鱼之利,膏腴七万顷,柔桑蚕茧之盛”;“言林麓木植之饶,水草蔬果之衍,鱼鳖禽畜之富"。湖区的洪州、江州、饶州、南康军等都是产米重要地区,“其田宜秔徐,其赋粟输于京师,为天下最”。
宋代鄱阳湖区产粮基地的形成,主要是战争的授意,宋代与当时的越南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这场战争胜利后,战利品就是“占城稻”,这种一年三熟的稻谷进入中原后,极大的增加了粮食产量,使得宋代成为中国古代唯一不禁酒的朝代,而“占城稻”主要的种植区域,就是当时的彭蠡湖地区。
鄱阳湖的开发影响深远,随着该地成为天下粮仓,随后开始的稻谷种植遍及整个南方,到了明代,则有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宋代鄱阳湖是整个大宋最富足的区域,从湖面操舟人的道德水平上看,就可以看出他们衣食充足的满足感,迎面过来的船只,不管熟悉不熟悉,都彼此唱喝一声,歌咏悠长而富有意味,颇有点像现代的船工号子。
错了,应该说现代的船工号子便起源于这时代的“渔舟问答”。
赵兴听不懂渔民的方言哺语,但他很喜欢那种韵入,那悠悠的唱腔让他想起一个著名的广告——百年芝麻糊,老者沧桑的嗓门回荡在巷陌中,穿越了无数的时光,也穿越了整个民族的历史。
江舟顺风而行,走的很快,船舱里十名学生忙着绑扎木弓。宋代是个崇文抑武的时代,这时,如果一个文人佩戴刀剑走入街市,会引发大恐慌,甚至能引起社会动荡。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格外限制百姓身携武器行走,尤其是远程攻击武器——弓箭,更在限制之列。
程家坳的山民身带武器行走山林,已经成了习惯,这次长途跋涉,他们更是把家中最好的装备配带身上,然而由于要经过黄州检查站,所以他们携带的弓箭都松开了弓弦,伪装成木棍模样,瞒过检查站官吏的目光。现在进入广阔的湖面,为了应付可能的盗贼,他们偷偷的给弓箭挂上了弦,把自己武装起来。
这也是赵兴的主意,他以前压根不知道鄱阳湖的状况,以为这里就像武侠小说所描述的那样,历朝历代都是盗匪横行的匪窝,所以才如此小心谨慎。可是到了湖区他才知道,这完全没必要。
迎面一个渔翁驾着船与赵兴的江舟擦肩而过,渔翁在舟上一边冲来船点个头,一边整理着渔网,嘴里还唱着渔歌,那渔歌歌词清晰,赵兴听懂了,那是一首诗:“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何必为迁客,无劳是病身。但来临此望,少有不愁人。”
这首诗是白居易《彭蠡湖晚归》,可赵兴浑身上下没有几根雅骨,他觉得那老汉唱歌的姿势风雅无比,但却不知道这不是渔翁的风雅,而是白居易的风雅。
“好诗呀好诗,如此佳作,一个乡翁居然能随口吟出,简直不可思议!”赵兴随口感慨。
程夏作为族长之子,有资格站在赵兴身后,他听到赵兴的感慨,也深有同感的说:“是呀,老师,我以前读这首诗的时候,只是觉得文词优美,今日处身其中,此情此景,只觉得自己仿佛神仙中人。”
程夏以前读过……赵兴马上把嘴闭上。
不学无术呀——他心里感慨。这首诗连十五岁的程夏都记得,他居然不知道是谁写的,太丢人了。看来,今后还要“慎言慎行”啊。
江舟快速的与那个老翁的渔船交错而过,舱里的孩子们拿着绑扎好的弓箭走上船舱,开始试弓,甲板上一片嘣蹦的弓弦声,篙师霍小乙见到满船的孩子如此无所顾忌,明目张胆的在甲板上寻找飞鸟与鱼进行射击,不禁转了个舵,把船驶入江心,以躲避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