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文学 > 宋时明月 > 第五十五章 冒很大的风险(下)

第五十五章 冒很大的风险(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五十五章 冒很大的风险(下)

    词曲悠悠,她们发音完全采用的是宋语,这种毫无语言障碍的歌谣,让赵兴听得如痴如醉。

    乐声暂停,朴寅光一挥折扇,唱起了《大同江诗》:

    “雨歇长堤草色多,

    送君南浦动悲歌,

    大同江水何时尽,

    别泪年年添绿波。”

    单弦邦邦的声响充满了沧桑古朴,歌声中,赵兴看朴寅光的行为似乎是在看一部日本战国时代的电影,他的一举一动活像是一名日本武士在唱俳句。

    然而,他为什么感到灵魂跳动?

    朴寅光那悠长的拖腔,一声声,仿佛敲打在赵兴的基因烙印上,让他的灵魂阵阵颤抖……

    这就是渤海歌乐,就是赵兴在日本看到的、日本人称为“唐乐”的东西。这确实是一种汉唐时代的习俗,朴寅光伴随着渤海乐唱诗,是邀赵兴对舞的一种礼节。他现在的动作很接近日本现在的“能乐”。

    汉唐时代的史书中,多次记载了这种礼俗,比如让徐州与刘备的徐州牧陶潜起舞,邀请别人与之共舞……这种礼节经过随后的五胡乱华时代,被摧残的只能在中国幽冀一带能够见到,而这片地区正是后来的渤海国,这种乐曲流传到高丽、日本,则被叫做“渤海乐”。

    赵兴在古代礼节上纯粹是一片白纸,他看着朴寅光在堂下不停的做出邀请姿态,只是呆呆发愣,幸好闯入一个形似疯狂的人,让他转移了视线。

    这是一个疯子。

    “他在哪里,学士的门生在哪里?”一个光着头,一只脚穿鞋,一只脚只套了一件足衣(古代袜子)的人闯进来,一见赵兴,这个场中的唯一外人,他立刻拉起赵兴的手,熟络的说:“你可来了,打算看看金刚山吗……学士那年本来会出使我高丽,可惜天朝上下不放心。

    有什么不放心的,难道我高丽小邦能囚禁学士吗,我厚待还唯恐不及呢……学士没来成,托我高丽使节送来一首诗,诗中有‘愿生高丽国,一见金刚山’——你可愿住我高丽国,天天看见金刚山?”

    苏轼出使的消息传出后,孙觉曾做诗《闻朝议以子瞻使高丽》,诗曰:“文章异域有知音,鸭绿参差一醉吟。颖士声名动中国,乐天辞笔过鸡林……”

    秦观随即附诗曰:“学士风流异域传,几航云海使南天。不因名动五千里,岂见文高二百年。贡外别题求妙札,锦中翻样织新篇。淹留却恨鵷行旧,不得飞觞驻跸前。”

    然而,苏轼最终未能成行。

    闯进来的这疯子是谁?怎么如此热情?

    朴寅光却不觉得这个闯进来的人疯癫,他用叩头的姿势趴在地上,俯首面朝地板,用窃窃私语的调门提醒:“此乃我朝太子……贤侄来的消息,我刚通知他……”

    此时,酒宴过半,暮色苍茫。大堂明烛高照,丝管悠扬。群姬见到这人,也纷纷跪下,俯首行礼。

    苏轼是高丽的坚定支持者吗?

    不是,苏轼是个清醒的外交家。多年后,是他首先发现了高丽与大宋的贸易逆差问题,并上书要求限制与高丽贸易规模,这才使大宋注注意到了贸易平衡——所以,所谓“愿生高丽国,一见金刚山”,只不过是外交家的客气话而已。

    可就是这句话,感动了整个高丽。

    进来的“疯子”没理会朴寅光的介绍,他扯住赵兴的手,一叠声的说:“学士还好吗?听说他已经谪居四年了……可惜我不能离开,恨不能陪在学士的身边,终日聆听学士新词……你带来了学士新作么,快拿出来。”

    赵兴赶紧招呼从人递上的包裹,从里面拿出《超然》、《黄楼》两本诗集递上。包裹打开时,露出压在书下的几件白袍,上面似乎有些字迹,高丽太子一见,眼睛一亮,他没接赵兴递上来的诗册,盯着那件白绸袍,若有所思的说:“‘今我来黄州’……这字,似乎是学士手迹,我见过这个字体,呈上来!”

    白色的丝绸袍服展开了。

    这是一件宋代常见的文士袍,因为它是素白色,所以无论什么身份都可以穿上它。

    衣服造的很简单,上面颜色不多,除了白色,唯有丹青。

    袍子的正面用水墨画手法画了一个侧脸人像,人像头戴斗笠,手拄藤杖,身上衣服的皱褶用干净利落的水墨画手法勾勒出飘逸的感觉,整个人像给人以“我欲乘风归去”的感觉,它的体积只占衣服的三分之一左右,剩下的是大片的留白。

    袍服的背后就是《黄州寒食贴》——四句一行,字句从上到下,铺满整个后背。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与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品其诗,苍劲沉郁,饱含着生活凄苦,心境悲凉的感伤,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论其书,笔酣墨饱,神充气足,恣肆跌宕,飞扬飘洒,巧妙地将诗情、画意、书境三者融为一体……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吟诵着这句诗,满堂全是呜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