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第351章 离间(三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武安县县城,县衙后院的一间厢房。
李云天坐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太师椅前后摇晃着,发出轻微的咯吱吱的声响。
进城后,武安县的张知县就殷勤地把县衙后院腾出来给李云天,自从汉王占了武安县,张知县因为拒不承认汉王而被关进了牢里,汉王的人派了一个新知县来代替他。
由于守城的叛军逃了,那个新知县自然也跟着溜之大吉,张知县于是被狱卒们给放了出来,迎接李云天进城。
李云天是朝廷堂堂的御史,宣德帝眼前的红人,现在又担任了山东巡抚,张知县自然要好生伺候了。
“大人,情况已经打探清楚了,叛军在德安县有四万人,守城的依然是匪首吕平。”不久后,厢房的门开了,一名讲武堂的教官走进来,沉声说道。
“四万人!”李云天闻言不由得睁开了双目,眼中闪过一道意外的神色,在他看来汉王在德安县放的叛军也太多了一点儿。
德安县县城的城防远不及德州城,此次张昊率领着平叛大军气势汹汹而来,如果换做李云天的话会将叛军从德安县撤到德州城,依托德州城的城防来消耗明军。
只要撑过十一月份,等大雪一至,明军将不得不撤退,否则他们就要在冰天雪地里宿营。
可汉王这次却反其道而行,竟然在德安县县城布下了四万叛军,摆出了一副与明军决战的姿态,这可着实有些奇怪,摆明了就是将那四万叛军置于了死地。
至于说汉王是想要趁着明军攻城之际与吕平内外夹击明军,李云天觉得张昊绝对不会给汉王这个机会,一定是严阵以待,只要汉王敢前来救援德安县叛军,那么一定会陷入一场血战中,这可正符合了张昊的心意。
不过,汉王善于用兵,究竟他为何要将吕平放在德安县城,李云天一时间也无法猜透他的意图,难道汉王太过狂妄,没有将张昊放在眼里?
李云天的心中隐隐约约感到一丝莫名的不安,以他对汉王的了解,汉王是绝对不会白白地让吕平等叛军去送死,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
“禀大人,汉王差来了使者。”就在李云天暗自琢磨着汉王在德安县列下重兵的用意时,有亲卫进门禀告。
“通知王都督和各千户,让他们速来大堂!”李云天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随后嘴角流露出了一丝冷笑,从躺椅上起身,沉声嘱咐了亲卫一句。
此时正值两军交战的非常时期,汉王派人前来绝对不会是和他叙旧,十有八九是来“劝降”的,目的肯定是为了施展离间计,离间他和宣德帝之间的关系。
故而,李云天准备在府衙大堂来“接待”汉王的使者,并且召集齐属下,摆出了一副公事公办的派头,不给汉王丝毫的空子可钻。
王都督名叫王简,是京畿都督府的都督佥事,周征的老部下,原本在济南城的薛禄的帐下任职,上个月和那五千名济南城援军一起被李云天调来。
值得一提的是,能称之为都督的将领,并不单单指各都督府的左右都督,还包括各都督府的都督同知和都督佥事,以及各都司的都指挥使。
李云天调王简前来自然是加强青州城的守备力量,如相对于城防牢固的济南城而言,青州城更容易受到汉王的攻击。
随着李云天的命令,无数手握兵器、顶盔贯甲的军士涌进了武安县县衙大院,在院内列阵而立,鸦雀无声,气氛萧杀。
王简领着城内的千户从院外鱼贯而入,分别在大堂两侧的座位上落座,王简坐在大堂右侧首位,对面左侧首位上坐着的则是武安县的张知县。
“大人!”李云天领着李大牛走进大堂时,堂内众人连忙起身,冲着他躬身拱手行礼,态度恭敬。
自从李云天攻取了青州城,并在黑虎沟全歼叛军陈朗部,以及击溃东林县叛军杨勇部后,三场大仗使得他在军中的威望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尤其是李云天一手组建的骁武军,更是以李云天马首是瞻。
当李云天以巡抚的身份前往济南城时,没人能想到年纪轻轻的他会在青州接连打下三场胜仗,不仅将叛军赶出了青州,而且还顺势收复了登州和莱州,使得叛军丢失了一半的地盘,立下赫赫战功,进而一举扭转了明军在山东的不利局面。
李大牛是和王简同一天来的青州城,他本来在景州城护驾,李云天觉得留在那里没法立战功,故而特意将他调来。
与李满山一样,李大牛现在已经升为了京畿都督府府的一名副千户,是大明从五品的武官,张昊在接任京畿都督府大都督后特意提升了他的职务和品级。
李云天在大堂前方案桌后落座,李满山神情冷峻地立在他的身后,右手扶着腰刀的刀柄,两年多的行伍生涯已经使得他完成了从一名百姓到军人的蜕变。
“带叛军来使上堂!”沉吟了一下后,李云天面无表情地冲着大堂门口处立着的军士喝道。
那名军士闻言冲着李云天一拱手,快步向院门外走去。
不久,一名身穿正三品文官官袍的中年人随着那名军士走进了院门,见院中满是列阵而待、杀气腾腾的士兵,脸色不由得微微一变,感觉形势有些不妙。
“本官吏部左侍郎杨云,见过李御史。”在众人注视下,那名中年人走进了大堂,在堂前站定身形后冲着李云天一拱手说道。
“吏部左侍郎?”李云天的眉头微微一皱,不动声色地说道,“在本官的印象里,吏部的左侍郎好像不姓杨!”
“吏部尚书蹇义是大明逆贼,吏部官员多为其党羽,本官奉汉王之命暂代吏部左侍郎一职,等清除了朝中这些逆贼后由皇上任命新的吏部官员。”
杨云闻言不由得流露出一丝尴尬的神色,然后高声向李云天说道,“李御史,太宗皇帝和仁宗皇帝对你不薄,如今朝廷奸臣当道,李御史应该激浊扬清,将那些奸臣拿下,以佑我大明千秋万代。”
汉王造反以前,杨云不过是乐安州正七品的州经历而已,山东举人出身,由于汉王手下缺少文官故而被委以了重任,因此在李云天这个两榜进士出身的御史面前底气不足。
“奸臣与否自有皇上评断,毋须汉王操心。”李云天见杨云说的冠冕堂皇,于是冷笑了一声,冷冷地说道,“本官深受太宗皇帝和仁宗皇帝隆恩,自会忠君报国,铲除朝廷奸佞,护我大明长治久安!”
“李御史,皇上受奸臣蒙蔽,正需要李御史这样的耿直忠臣来力挽狂澜。”
杨云闻言脸色变了几变,很显然李云天这番话里的奸佞指的是汉王,随后冲着李云天一拱手说道,“汉王对李御史大为欣赏,我大明朝堂之上现在暮气沉沉,正需要李御史这样的年轻才俊来担纲大任。”
“李御史,待清除了朝堂上的那些奸臣后,汉王必定向皇上举荐李御史,以李御史的才干担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绰绰有余。”说着,杨云不动声色地向李云天抛出了一个诱饵。
都察院的左右副都御史是正三品的文官,与正二品的左右都御史一样,都是都察院的堂官,李云天倘若能担任左副都御史之职,无疑于一步登天,跻身于朝廷各大部院堂官的行列,成为不折不扣的朝廷重臣,手握监察文武百官的重责。
汉王的开价确实非常高,由此可见对李云天的重视,毕竟李云天不仅两次坏了他进京夺位的好事,而且还在山东战场上夺去了青州城,迫使他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其才华已经尽显无疑。
至于杨云口中所说的汉王向宣德帝举荐,纯属遮掩之词,要是汉王赢了这场战事,宣德帝的这个皇帝恐怕也就当到头了,保不准连命都不住。
“本官有自知之明,本官的监察御史还没有干好,岂敢妄想左副都御史之职?”面对汉王的诱惑李云天无动于衷,冷冷地望着杨云,“本官问你,你此次前来所谓何事,可是要向本官投诚?”
李云天之所以拒绝汉王,并不是怕汉王以后出尔反尔,算他的后账,如果他想飞黄腾达的话早就在永乐帝驾崩的时候投靠汉王,汉王定当对他委以重任。
在李云天看来,倘若在开国时期,能征善战的汉王绝对是大明最合适的君主,可大明已经存在了近半个世纪,经过洪武帝和永乐帝连年用兵后已经到了休养生息的时候,而能给大明带来繁华盛世唯有性格温和、思想开明的洪熙帝和宣德帝。
毫无疑问,汉王登基后肯定会重用勋贵,并且继续向外征讨,想要建立像洪武帝和永乐帝那样的丰功伟绩,届时百姓将更加困苦,民生凋敝,这绝对不是李云天想看见的局面。
因此,他这才不遗余力地两次坏了汉王进京的好事,使得汉王扼腕叹息,徒呼奈何。
“李御史,本官此次是奉汉王钧旨而来,汉王任命你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山东总兵,总掌济南府、济宁府、东昌府、青州府、登州府和莱州府六府军务,其所属官吏皆官升一级,待清除朝廷奸佞后论功行赏。”
杨云见李云天态度不善,知道他再说下去也是徒然,因此从袖子里取出一份公文,郑重其事地向李云天说道。
听闻此言,大堂里的众位官员不由得齐刷刷望向了李云天,想知道李云天会做出何种反应,毫无疑问,李云天的选择将会对山东战局产生重大的影响。
武安县县城,县衙后院的一间厢房。
李云天坐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太师椅前后摇晃着,发出轻微的咯吱吱的声响。
进城后,武安县的张知县就殷勤地把县衙后院腾出来给李云天,自从汉王占了武安县,张知县因为拒不承认汉王而被关进了牢里,汉王的人派了一个新知县来代替他。
由于守城的叛军逃了,那个新知县自然也跟着溜之大吉,张知县于是被狱卒们给放了出来,迎接李云天进城。
李云天是朝廷堂堂的御史,宣德帝眼前的红人,现在又担任了山东巡抚,张知县自然要好生伺候了。
“大人,情况已经打探清楚了,叛军在德安县有四万人,守城的依然是匪首吕平。”不久后,厢房的门开了,一名讲武堂的教官走进来,沉声说道。
“四万人!”李云天闻言不由得睁开了双目,眼中闪过一道意外的神色,在他看来汉王在德安县放的叛军也太多了一点儿。
德安县县城的城防远不及德州城,此次张昊率领着平叛大军气势汹汹而来,如果换做李云天的话会将叛军从德安县撤到德州城,依托德州城的城防来消耗明军。
只要撑过十一月份,等大雪一至,明军将不得不撤退,否则他们就要在冰天雪地里宿营。
可汉王这次却反其道而行,竟然在德安县县城布下了四万叛军,摆出了一副与明军决战的姿态,这可着实有些奇怪,摆明了就是将那四万叛军置于了死地。
至于说汉王是想要趁着明军攻城之际与吕平内外夹击明军,李云天觉得张昊绝对不会给汉王这个机会,一定是严阵以待,只要汉王敢前来救援德安县叛军,那么一定会陷入一场血战中,这可正符合了张昊的心意。
不过,汉王善于用兵,究竟他为何要将吕平放在德安县城,李云天一时间也无法猜透他的意图,难道汉王太过狂妄,没有将张昊放在眼里?
李云天的心中隐隐约约感到一丝莫名的不安,以他对汉王的了解,汉王是绝对不会白白地让吕平等叛军去送死,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
“禀大人,汉王差来了使者。”就在李云天暗自琢磨着汉王在德安县列下重兵的用意时,有亲卫进门禀告。
“通知王都督和各千户,让他们速来大堂!”李云天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随后嘴角流露出了一丝冷笑,从躺椅上起身,沉声嘱咐了亲卫一句。
此时正值两军交战的非常时期,汉王派人前来绝对不会是和他叙旧,十有八九是来“劝降”的,目的肯定是为了施展离间计,离间他和宣德帝之间的关系。
故而,李云天准备在府衙大堂来“接待”汉王的使者,并且召集齐属下,摆出了一副公事公办的派头,不给汉王丝毫的空子可钻。
王都督名叫王简,是京畿都督府的都督佥事,周征的老部下,原本在济南城的薛禄的帐下任职,上个月和那五千名济南城援军一起被李云天调来。
值得一提的是,能称之为都督的将领,并不单单指各都督府的左右都督,还包括各都督府的都督同知和都督佥事,以及各都司的都指挥使。
李云天调王简前来自然是加强青州城的守备力量,如相对于城防牢固的济南城而言,青州城更容易受到汉王的攻击。
随着李云天的命令,无数手握兵器、顶盔贯甲的军士涌进了武安县县衙大院,在院内列阵而立,鸦雀无声,气氛萧杀。
王简领着城内的千户从院外鱼贯而入,分别在大堂两侧的座位上落座,王简坐在大堂右侧首位,对面左侧首位上坐着的则是武安县的张知县。
“大人!”李云天领着李大牛走进大堂时,堂内众人连忙起身,冲着他躬身拱手行礼,态度恭敬。
自从李云天攻取了青州城,并在黑虎沟全歼叛军陈朗部,以及击溃东林县叛军杨勇部后,三场大仗使得他在军中的威望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尤其是李云天一手组建的骁武军,更是以李云天马首是瞻。
当李云天以巡抚的身份前往济南城时,没人能想到年纪轻轻的他会在青州接连打下三场胜仗,不仅将叛军赶出了青州,而且还顺势收复了登州和莱州,使得叛军丢失了一半的地盘,立下赫赫战功,进而一举扭转了明军在山东的不利局面。
李大牛是和王简同一天来的青州城,他本来在景州城护驾,李云天觉得留在那里没法立战功,故而特意将他调来。
与李满山一样,李大牛现在已经升为了京畿都督府府的一名副千户,是大明从五品的武官,张昊在接任京畿都督府大都督后特意提升了他的职务和品级。
李云天在大堂前方案桌后落座,李满山神情冷峻地立在他的身后,右手扶着腰刀的刀柄,两年多的行伍生涯已经使得他完成了从一名百姓到军人的蜕变。
“带叛军来使上堂!”沉吟了一下后,李云天面无表情地冲着大堂门口处立着的军士喝道。
那名军士闻言冲着李云天一拱手,快步向院门外走去。
不久,一名身穿正三品文官官袍的中年人随着那名军士走进了院门,见院中满是列阵而待、杀气腾腾的士兵,脸色不由得微微一变,感觉形势有些不妙。
“本官吏部左侍郎杨云,见过李御史。”在众人注视下,那名中年人走进了大堂,在堂前站定身形后冲着李云天一拱手说道。
“吏部左侍郎?”李云天的眉头微微一皱,不动声色地说道,“在本官的印象里,吏部的左侍郎好像不姓杨!”
“吏部尚书蹇义是大明逆贼,吏部官员多为其党羽,本官奉汉王之命暂代吏部左侍郎一职,等清除了朝中这些逆贼后由皇上任命新的吏部官员。”
杨云闻言不由得流露出一丝尴尬的神色,然后高声向李云天说道,“李御史,太宗皇帝和仁宗皇帝对你不薄,如今朝廷奸臣当道,李御史应该激浊扬清,将那些奸臣拿下,以佑我大明千秋万代。”
汉王造反以前,杨云不过是乐安州正七品的州经历而已,山东举人出身,由于汉王手下缺少文官故而被委以了重任,因此在李云天这个两榜进士出身的御史面前底气不足。
“奸臣与否自有皇上评断,毋须汉王操心。”李云天见杨云说的冠冕堂皇,于是冷笑了一声,冷冷地说道,“本官深受太宗皇帝和仁宗皇帝隆恩,自会忠君报国,铲除朝廷奸佞,护我大明长治久安!”
“李御史,皇上受奸臣蒙蔽,正需要李御史这样的耿直忠臣来力挽狂澜。”
杨云闻言脸色变了几变,很显然李云天这番话里的奸佞指的是汉王,随后冲着李云天一拱手说道,“汉王对李御史大为欣赏,我大明朝堂之上现在暮气沉沉,正需要李御史这样的年轻才俊来担纲大任。”
“李御史,待清除了朝堂上的那些奸臣后,汉王必定向皇上举荐李御史,以李御史的才干担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绰绰有余。”说着,杨云不动声色地向李云天抛出了一个诱饵。
都察院的左右副都御史是正三品的文官,与正二品的左右都御史一样,都是都察院的堂官,李云天倘若能担任左副都御史之职,无疑于一步登天,跻身于朝廷各大部院堂官的行列,成为不折不扣的朝廷重臣,手握监察文武百官的重责。
汉王的开价确实非常高,由此可见对李云天的重视,毕竟李云天不仅两次坏了他进京夺位的好事,而且还在山东战场上夺去了青州城,迫使他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其才华已经尽显无疑。
至于杨云口中所说的汉王向宣德帝举荐,纯属遮掩之词,要是汉王赢了这场战事,宣德帝的这个皇帝恐怕也就当到头了,保不准连命都不住。
“本官有自知之明,本官的监察御史还没有干好,岂敢妄想左副都御史之职?”面对汉王的诱惑李云天无动于衷,冷冷地望着杨云,“本官问你,你此次前来所谓何事,可是要向本官投诚?”
李云天之所以拒绝汉王,并不是怕汉王以后出尔反尔,算他的后账,如果他想飞黄腾达的话早就在永乐帝驾崩的时候投靠汉王,汉王定当对他委以重任。
在李云天看来,倘若在开国时期,能征善战的汉王绝对是大明最合适的君主,可大明已经存在了近半个世纪,经过洪武帝和永乐帝连年用兵后已经到了休养生息的时候,而能给大明带来繁华盛世唯有性格温和、思想开明的洪熙帝和宣德帝。
毫无疑问,汉王登基后肯定会重用勋贵,并且继续向外征讨,想要建立像洪武帝和永乐帝那样的丰功伟绩,届时百姓将更加困苦,民生凋敝,这绝对不是李云天想看见的局面。
因此,他这才不遗余力地两次坏了汉王进京的好事,使得汉王扼腕叹息,徒呼奈何。
“李御史,本官此次是奉汉王钧旨而来,汉王任命你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山东总兵,总掌济南府、济宁府、东昌府、青州府、登州府和莱州府六府军务,其所属官吏皆官升一级,待清除朝廷奸佞后论功行赏。”
杨云见李云天态度不善,知道他再说下去也是徒然,因此从袖子里取出一份公文,郑重其事地向李云天说道。
听闻此言,大堂里的众位官员不由得齐刷刷望向了李云天,想知道李云天会做出何种反应,毫无疑问,李云天的选择将会对山东战局产生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