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自家建个科学院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杨氏科学院”的成立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在这个时代,工匠的身份很低,所谓的科学也被多数人看作奇技淫巧。
沈括的《梦溪笔谈》在后世有很高的地位,但在这个时代,这本皇皇巨著作还不如一首闺怨词为人所津津乐道。
韩碧儿利用遍布全国的商业网络,很快网罗来了一百多名能工巧匠,这些人可算是这个时代的科学家了,但他们匠人的地位还不如普通的农户高。
杨逸来看望这些能工巧匠时,却给予了极高的礼遇,让这些人心怀惴惴,而又感激不已。
科学院建在葡萄园一角,四周有高墙围着,闲人不得入内。
杨逸和作男装打扮的十三娘,带着一个特制的壶子进入科学院,把里面的能工巧匠全都招集过来说道:“今天,我给大家做个简单的实验,大家先看完实验,咱们再说。”
杨逸亲自将水装到壶子里,这壶子没有盖,只有一个壶嘴,装水时只能从壶嘴慢慢来。
装好水后用木塞把壶嘴也堵上,然后把水壶架到炉子上。
“大家躲避一下,这个实验有些危险。”在杨逸吩咐下,工匠们纷纷躲开。
随着水壶里的水被烧开,不一会儿,就听到啪的一声,壶嘴的木塞瞬间飞出,击到墙壁后才掉落下来,蒸汽从壶嘴不断喷出。
杨逸带着工匠走过去,手上拿一块铁皮挡在壶嘴喷出的蒸气上面。
“大家注意看了,这蒸气遇到铁皮后有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点也很关键,一定要看清楚。”
实验完毕之后。杨逸接着说道:“从刚才这个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水在加热后。会化作水蒸气,这个转化过程中,它的体积是在不断膨胀的,当壶内空间不足以容纳这么多水蒸气时,水蒸气就会将木塞震飞,若是壶嘴也封死,当水蒸气膨胀到一定程度,巨大的压力就能让整个水壶炸开,这是必然的。”
下面的工匠不明白杨逸说这些是什么意思。一个个疑惑地听着,就连十三娘也不解地看着他。
“我要说的就是,水加热化作水蒸气这个膨胀的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现在我要你们做的,就是如何让这种力量为我所用。”
他说着拿出三角板和圆规,在黑板上画了起来,这三样东西是他为方便画图讲解,让人做出来的。
“假如这是一个密封的锅炉。我们对锅炉不断加热,就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再将这些蒸气通过铁管引到这里,这是一个气缸。气缸内装一个可往复运动的活塞,控制蒸气进入气缸的过程,理认上就可以推动活塞不停的往复运动;
而活塞后面连接一根曲柄连杆。连杆的另一边连接着曲轴,这样一来。活塞不断的往复运动,就能通过曲柄连杆带着曲轴不停的转动。”
十三娘欣然说道:“我明白了。只要能让你说的这根曲轴不停转动,就能象水车一样,不停地带动纺车或其它器械运转。”
“不错,这蒸汽机的原理大致就是如此,说来很容易,但如何让它变得切实可行,这就需要各位来研究了。在研究过程中,大家千万不要忘了一点,刚才壶嘴喷出的蒸气,在遇到比较冷的铁板之后,就会凝结成水,这一点在研制过程中肯定有利有弊,如果化弊为利,就看你们的了。”
在后世,大多数人都知道蒸汽机的作工原理,说起来不难,但真要制作出来,却是另外一回事,杨逸能提供的也只是一个理念,然后让这些能工巧匠朝这个方向去研究。
杨逸相信,只要不断投入人力物力研究,造出蒸汽机只是迟早的事,1765年瓦特改良蒸气机,当时的科技水平也不见得有多高,它能做到,大宋的工匠有了理论基础,应该也能做到。
很多东西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有杨逸这个先知先觉指引方向,将来的杨氏科学院的发展前景将难以限量。
杨逸站在黑板前,看着底下百多名能工巧匠,这些人便是杨氏科学院的种子了,除了优渥的待遇外,这些人的家人杨逸也一并安置了,帮他们解决掉一切后顾之忧,让这些人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中去。
“你们要记往,我们科学院的精神是,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在这里,无论你们有怎样的设想,都不会被斥为荒谬,你们可以随意提出各项研究项目,提交上来,一但通过审核,在人力物力上,将会得到全力支持。一但出了成果,还会得到高额奖金,在这里,你们不再是低贱的工匠,我将赋予你们另外的称呼:技师、或科学家。”
没有掌声,没有欢呼声,低下一百多人静悄悄的,但每个人眼眶都慢慢变红了。
杨逸说道:“还有一点,你们必须要做到,在今后的每一项研究中,每一个步骤都必须详细记录下来,不管实验结果成败如何,都必须把过程详细记录存档。切记,切记,咱们进行的是科学研究,不是史官写史书,来不得春秋笔法,你们做记录时涉及到的数据必须详实,叙述必须清楚,有些东西文字难以说明的,还要画出图样来说明,力求让人一看就能根据你们的图样和数据把原物仿制出来”
在中国古籍中,最突出的一个毛病就是语焉不详,史书是如此,其它学科的书籍也是如此,许多精巧的工艺因为没有详实的记录,后人根本没法复制出来,往往只闻其名,难解其理。
杨逸自然是不容许自家的科学院存在这种陋习。
他准备带着十三娘离开时,突然想起被称为工作母机的机床来,又连忙折回。将自己所知的关于机床的概念一股脑讲解出来,由他们一并去研制。
这通关于机床的讲解。又花去近半个时辰。
上车回城时,十三娘双眼眨也不眨地看着他问道:“官人。快说,你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这有什么想不到的,烧水时蒸气能把茶壶盖顶起来,这事谁没见过?只要稍加思索,你就不难推断出蒸汽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只是以前没人去思考怎么利用这种力量而已;
前些天娘子制出水力纺车来,让为夫颇有感触,水力固然好,但大多地方缺少江河,水力注定无法满足需求。为夫便想着有什么东西能代替水力,恰好看到清娘煮茶时,蒸气将茶壶盖顶起来,为夫便一直在思索如何利用蒸气肿胀后,所形成的这种力量。”
十三娘满心佩服,眼里直冒小星星,杨逸见了不禁莞尔,伸手一刮她的鼻尖笑道:“娘子可要记住了,你如今是科学院的第一任院长。今后凡事不必再亲力亲为了,管好科学院就行,自己有什么想法,提出来。让技师们去研究就是,你若是时常呆在院里,娘亲定是不答应的。”
“官人放心吧。妾身有分寸的,定不教婆婆生气就是。嘻嘻”十三娘的样子就象个刚偷吃了糖果的小孩。
杨逸搂着她的香肩笑道:“娘子记得多物色些聪明伶俐的孩子,让他们进科学院做学徒。让里面的能工巧匠边带边教,只有这样,将来科学院才能后继有人。”
“嗯,妾身记下了!”
“娘子只要管好这个科学院,将来就不怕没有珠钗头面钱了,别看碧儿现在赚得不少,但为夫相信,以后科学院才是咱们家最大的盈利机构,也是咱们家的核心所在。”
历朝历代,不管是朝廷还是私人,从来没谁在科研方面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杨逸这回是霍出去了,现在一百多个能工巧匠只是个开始,他还要不断搜集各方的人才,哪怕每年给科学院投入一两百万贯,他也在所不惜。
如此大的投入,加上他有意识的引导,在未来的几十年间,不难在大宋来一次科技大爆炸,
现在朝廷是允许私人办学的,象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等,都属于私学,采用山长负责制,学院的教学方式以及选用什么样的教材等,都由学院自己来决定。
杨逸想好了,自己也要办一所私学,专门招收那些对科学感兴趣的学生,让杨家科学院变成一所集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院校。
当然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科学院要发展起来还需要时间,先物色百十个孩子进去,算是第一批学生吧。
经过外城时,数以万计的劳力正在开挖护城河,远远就能听到阵阵喧嚣声,现在正值冬季,气候干燥,是最利于挖掘河道的季节,待到春来雨水多了,可就难作业了。
而且按杨逸的提议,先挖护城河,将来就可以联通汴河、蔡河、五丈河等几条河道,方便筑城物资输送。
杨逸从车上看到了一样新装备,那就将作监新制造出来的葫芦吊,河道中的劳力正用葫芦吊将河道挖出的大石块吊起,只需一个人拉动铁链,就能将一两千斤的大石吊起来,这些大石再经匠人粗略加工,就可作为将来筑城基的材料了。
越接近南薰门,路上的车马越多,运送大砖、石条等建筑物资进城的车马连成了长龙,以至于五城兵马司要派兵丁出门维持秩序才行。
十三娘见了这车水马龙的景象,俏然笑道:“官人,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一切与官人无关呢,你呀,就是整天不务正业,嘻嘻”
“谁说我不务正业?没看到大宋处处缺少劳力吗?为夫现在的正业就是与夫人你们多生孩子,咱们得努力为大宋做些贡献才行嘶!娘子饶命啊”
**********************************************
ps:感谢玩石、zzqzzzqz、胡不归0831、国宝熊猫、两只白鹤、如叶依旧飘零、秋之神光等朋友的鼎力支持,谢谢各位。
七月的最后一天,昊远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这几天带病坚持,十分辛苦,这几章自我感觉也没有写出自己想要的效果,章节有些零乱,对不起大家了,一直没敢向大家求月票。大家看在昊远带病坚持的份上,多赞几下吧!.
“杨氏科学院”的成立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在这个时代,工匠的身份很低,所谓的科学也被多数人看作奇技淫巧。
沈括的《梦溪笔谈》在后世有很高的地位,但在这个时代,这本皇皇巨著作还不如一首闺怨词为人所津津乐道。
韩碧儿利用遍布全国的商业网络,很快网罗来了一百多名能工巧匠,这些人可算是这个时代的科学家了,但他们匠人的地位还不如普通的农户高。
杨逸来看望这些能工巧匠时,却给予了极高的礼遇,让这些人心怀惴惴,而又感激不已。
科学院建在葡萄园一角,四周有高墙围着,闲人不得入内。
杨逸和作男装打扮的十三娘,带着一个特制的壶子进入科学院,把里面的能工巧匠全都招集过来说道:“今天,我给大家做个简单的实验,大家先看完实验,咱们再说。”
杨逸亲自将水装到壶子里,这壶子没有盖,只有一个壶嘴,装水时只能从壶嘴慢慢来。
装好水后用木塞把壶嘴也堵上,然后把水壶架到炉子上。
“大家躲避一下,这个实验有些危险。”在杨逸吩咐下,工匠们纷纷躲开。
随着水壶里的水被烧开,不一会儿,就听到啪的一声,壶嘴的木塞瞬间飞出,击到墙壁后才掉落下来,蒸汽从壶嘴不断喷出。
杨逸带着工匠走过去,手上拿一块铁皮挡在壶嘴喷出的蒸气上面。
“大家注意看了,这蒸气遇到铁皮后有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点也很关键,一定要看清楚。”
实验完毕之后。杨逸接着说道:“从刚才这个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水在加热后。会化作水蒸气,这个转化过程中,它的体积是在不断膨胀的,当壶内空间不足以容纳这么多水蒸气时,水蒸气就会将木塞震飞,若是壶嘴也封死,当水蒸气膨胀到一定程度,巨大的压力就能让整个水壶炸开,这是必然的。”
下面的工匠不明白杨逸说这些是什么意思。一个个疑惑地听着,就连十三娘也不解地看着他。
“我要说的就是,水加热化作水蒸气这个膨胀的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现在我要你们做的,就是如何让这种力量为我所用。”
他说着拿出三角板和圆规,在黑板上画了起来,这三样东西是他为方便画图讲解,让人做出来的。
“假如这是一个密封的锅炉。我们对锅炉不断加热,就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再将这些蒸气通过铁管引到这里,这是一个气缸。气缸内装一个可往复运动的活塞,控制蒸气进入气缸的过程,理认上就可以推动活塞不停的往复运动;
而活塞后面连接一根曲柄连杆。连杆的另一边连接着曲轴,这样一来。活塞不断的往复运动,就能通过曲柄连杆带着曲轴不停的转动。”
十三娘欣然说道:“我明白了。只要能让你说的这根曲轴不停转动,就能象水车一样,不停地带动纺车或其它器械运转。”
“不错,这蒸汽机的原理大致就是如此,说来很容易,但如何让它变得切实可行,这就需要各位来研究了。在研究过程中,大家千万不要忘了一点,刚才壶嘴喷出的蒸气,在遇到比较冷的铁板之后,就会凝结成水,这一点在研制过程中肯定有利有弊,如果化弊为利,就看你们的了。”
在后世,大多数人都知道蒸汽机的作工原理,说起来不难,但真要制作出来,却是另外一回事,杨逸能提供的也只是一个理念,然后让这些能工巧匠朝这个方向去研究。
杨逸相信,只要不断投入人力物力研究,造出蒸汽机只是迟早的事,1765年瓦特改良蒸气机,当时的科技水平也不见得有多高,它能做到,大宋的工匠有了理论基础,应该也能做到。
很多东西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有杨逸这个先知先觉指引方向,将来的杨氏科学院的发展前景将难以限量。
杨逸站在黑板前,看着底下百多名能工巧匠,这些人便是杨氏科学院的种子了,除了优渥的待遇外,这些人的家人杨逸也一并安置了,帮他们解决掉一切后顾之忧,让这些人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中去。
“你们要记往,我们科学院的精神是,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在这里,无论你们有怎样的设想,都不会被斥为荒谬,你们可以随意提出各项研究项目,提交上来,一但通过审核,在人力物力上,将会得到全力支持。一但出了成果,还会得到高额奖金,在这里,你们不再是低贱的工匠,我将赋予你们另外的称呼:技师、或科学家。”
没有掌声,没有欢呼声,低下一百多人静悄悄的,但每个人眼眶都慢慢变红了。
杨逸说道:“还有一点,你们必须要做到,在今后的每一项研究中,每一个步骤都必须详细记录下来,不管实验结果成败如何,都必须把过程详细记录存档。切记,切记,咱们进行的是科学研究,不是史官写史书,来不得春秋笔法,你们做记录时涉及到的数据必须详实,叙述必须清楚,有些东西文字难以说明的,还要画出图样来说明,力求让人一看就能根据你们的图样和数据把原物仿制出来”
在中国古籍中,最突出的一个毛病就是语焉不详,史书是如此,其它学科的书籍也是如此,许多精巧的工艺因为没有详实的记录,后人根本没法复制出来,往往只闻其名,难解其理。
杨逸自然是不容许自家的科学院存在这种陋习。
他准备带着十三娘离开时,突然想起被称为工作母机的机床来,又连忙折回。将自己所知的关于机床的概念一股脑讲解出来,由他们一并去研制。
这通关于机床的讲解。又花去近半个时辰。
上车回城时,十三娘双眼眨也不眨地看着他问道:“官人。快说,你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这有什么想不到的,烧水时蒸气能把茶壶盖顶起来,这事谁没见过?只要稍加思索,你就不难推断出蒸汽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只是以前没人去思考怎么利用这种力量而已;
前些天娘子制出水力纺车来,让为夫颇有感触,水力固然好,但大多地方缺少江河,水力注定无法满足需求。为夫便想着有什么东西能代替水力,恰好看到清娘煮茶时,蒸气将茶壶盖顶起来,为夫便一直在思索如何利用蒸气肿胀后,所形成的这种力量。”
十三娘满心佩服,眼里直冒小星星,杨逸见了不禁莞尔,伸手一刮她的鼻尖笑道:“娘子可要记住了,你如今是科学院的第一任院长。今后凡事不必再亲力亲为了,管好科学院就行,自己有什么想法,提出来。让技师们去研究就是,你若是时常呆在院里,娘亲定是不答应的。”
“官人放心吧。妾身有分寸的,定不教婆婆生气就是。嘻嘻”十三娘的样子就象个刚偷吃了糖果的小孩。
杨逸搂着她的香肩笑道:“娘子记得多物色些聪明伶俐的孩子,让他们进科学院做学徒。让里面的能工巧匠边带边教,只有这样,将来科学院才能后继有人。”
“嗯,妾身记下了!”
“娘子只要管好这个科学院,将来就不怕没有珠钗头面钱了,别看碧儿现在赚得不少,但为夫相信,以后科学院才是咱们家最大的盈利机构,也是咱们家的核心所在。”
历朝历代,不管是朝廷还是私人,从来没谁在科研方面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杨逸这回是霍出去了,现在一百多个能工巧匠只是个开始,他还要不断搜集各方的人才,哪怕每年给科学院投入一两百万贯,他也在所不惜。
如此大的投入,加上他有意识的引导,在未来的几十年间,不难在大宋来一次科技大爆炸,
现在朝廷是允许私人办学的,象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等,都属于私学,采用山长负责制,学院的教学方式以及选用什么样的教材等,都由学院自己来决定。
杨逸想好了,自己也要办一所私学,专门招收那些对科学感兴趣的学生,让杨家科学院变成一所集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院校。
当然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科学院要发展起来还需要时间,先物色百十个孩子进去,算是第一批学生吧。
经过外城时,数以万计的劳力正在开挖护城河,远远就能听到阵阵喧嚣声,现在正值冬季,气候干燥,是最利于挖掘河道的季节,待到春来雨水多了,可就难作业了。
而且按杨逸的提议,先挖护城河,将来就可以联通汴河、蔡河、五丈河等几条河道,方便筑城物资输送。
杨逸从车上看到了一样新装备,那就将作监新制造出来的葫芦吊,河道中的劳力正用葫芦吊将河道挖出的大石块吊起,只需一个人拉动铁链,就能将一两千斤的大石吊起来,这些大石再经匠人粗略加工,就可作为将来筑城基的材料了。
越接近南薰门,路上的车马越多,运送大砖、石条等建筑物资进城的车马连成了长龙,以至于五城兵马司要派兵丁出门维持秩序才行。
十三娘见了这车水马龙的景象,俏然笑道:“官人,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一切与官人无关呢,你呀,就是整天不务正业,嘻嘻”
“谁说我不务正业?没看到大宋处处缺少劳力吗?为夫现在的正业就是与夫人你们多生孩子,咱们得努力为大宋做些贡献才行嘶!娘子饶命啊”
**********************************************
ps:感谢玩石、zzqzzzqz、胡不归0831、国宝熊猫、两只白鹤、如叶依旧飘零、秋之神光等朋友的鼎力支持,谢谢各位。
七月的最后一天,昊远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这几天带病坚持,十分辛苦,这几章自我感觉也没有写出自己想要的效果,章节有些零乱,对不起大家了,一直没敢向大家求月票。大家看在昊远带病坚持的份上,多赞几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