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传承下来的的习俗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林琳一直静静地眨巴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并不说话,只有穆羽偶尔对着他有着高清摄像头的直播间说几句,剩下的时间也是在静静地聆听,很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穆羽又把阿什库送给他们的野生狍肉干和一些山特产品拿出来和众人分享,大家一边吃着喝着,感觉特别愉快。
刘大娘说,那时候,村里没有卫生院,女人们生孩子都是请村子里的接生婆来帮忙。自从依莲柯来了之后,村里就多了一个洋接生婆。谁家女人生孩子,只要找到她,她马上就会来到产妇身边,细心地帮助她们接生。
依莲柯性格温柔,待人亲切。她有高雅的气质,姣好的面容,一笑起来,眼睛里漾出来的亲切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遇到产妇待产时间长时,她都耐心地坐在产妇身旁,给她们讲故事,分散她们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带给她们的烦躁。刘大娘的大女儿出生时,由于待产时间长,疼痛把她折磨得一点精神都没有了,依莲柯坐在她的身边,用毛巾细心地为她拭去额头上渗出的汗水,并给她讲自己家乡的小故事,还为她哼唱家乡的歌曲,慢慢地,她暂时忘记了疼痛。就这样,依莲柯一直衣不解带地陪了她两天一夜,直到孩子安全降生,依莲柯又嘱咐了她一些护理孩子的常识,才放心地离去。
依莲柯的接生技术很好,无论是顺产还是难产,她都能应付自如。产妇什么时候生产,她只要用手一摸,就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慢慢地,村里的人都十分信任她,女人们更是把她当做了自己的亲姐妹,有什么话都愿意和她说。
时间长了,依莲柯也向她们说起自己的家乡,讲自己在苏联时的生活。有时,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得高兴了,依莲柯还会用俄语唱上一段苏联歌曲,让大家感受到来自异国的优美曲韵。夏天,村里的姐妹们相约着到江边去洗衣服,依莲柯就会向着对面家乡的方向望啊望啊,常常忘记了搓洗手中的衣服。每到这时,大家就说:“依莲柯又想家了。”
依莲柯十分聪明,不但会接生,还能说一口地道的中国话。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20多名从哈尔滨来的俄语系的大学生,听说桦树林子村居住着许多俄罗斯人,专门坐车来到这里,向他们学习俄语交际。依莲柯作为一名真正的俄罗斯人,非常热情地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大家在一起时,你一句我一句,谈得十分开心,遇到难解释的,依莲柯就用汉语告诉学生们其中的意思。说到兴头上,大家还一起唱起了苏联歌曲,跳起苏联的舞蹈。学生们都说:“这一趟没白来,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如今,依莲柯已经不在好多年了,但每当提起她,上了岁数的人对她还是赞不绝口。
俗话说,入乡随俗。经过几十年的历史变迁,当初由第一代俄罗斯人带来的一些风俗已经慢慢有了变化。例如,过去俄罗斯妇女们都爱穿裙子,把头发用花布包起来,现在在村里根本看不到这种装束了。虽然着装改变了,但一些饮食习惯却保留了下来。
据今年51岁的第三代俄罗斯后代任玉锁说,大家都知道俄罗斯民族饮食上有喜酸的爱好,吃什么都喜欢酸的,但你们却不知道他们对盐也情有独钟。别人吃柿子都蘸白糖,他们就愿意蘸精盐吃。把柿子切成很薄的小片,然后把精盐均匀地撒在上面拌着吃。或者把精盐盛放在碟子里,用切好的柿子片蘸着吃,味道非常鲜美。就连吃苞米时,也要在上面撒上精盐再吃。
另外,在制作酸黄瓜的时候,他们也有着跟当地人不同的方法。在腌渍过程中,放盐的同时,还放入茴香和柞树叶,茴香是提味的,而柞树叶则是防止长毛的。还有,喝生牛奶,吃自己制作的大列巴面包。这些,都是从祖辈上传下来的,非常适合他们的口味。
桦树林子村坐落在一个大山坳里,四面青山环抱,中间是平坦的田地,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村落。说它是自然形成,是因为当初JY县地广人稀,常胜乡的人口多半集中在常家村附近。就连当初第一代俄罗斯人偷渡到中国,也是在常家村居住。
1961年,常家村连着发了两场大水,村民的生活非常困难。为了改变生活,当年秋天,付长友的大爷就领着一些俄罗斯后代,大约有五六十人迁移到了现在的桦树林子村。那时,这里没有常住人口,只有为数不多的常家村的村民在这里种了点地,秋收过后,便回去了。所以,那里的大部分土地都未被开垦。
刚踏上这片土地时,大家发现这里有一大片长得高大挺拔的白桦树林,树叶在秋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向人们招手致意。大家被这景色迷住了,都说这片桦树林太美了,就叫桦树林子吧。
初来乍到的俄罗斯人及其后代,在这片黑土地上辛勤地劳作着,从春到秋,他们在汗水中收获着自己的希望。
在生活上,他们互相帮助,谁家有什么困难,都能伸出援助之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他们还学着当地人的样子在这里盖起了子墙房。就是打好地基后,在地面部分垒一层木,抹一层黄泥,这样层层叠加上去,最后再起一个木制房顶,上面铺上草,这样的房子住起来既经济又暖和。有了房子就有了家,俄罗斯的后代们在这里扎下了根。
后来,陆续又有当地人从附近的常家村等地迁过来,就有了现在的桦树林子村。
安居乐业生活富庶
据常胜乡党委书记陈岩介绍,桦树林子村的人均纯收入为4500元,是全县响当当的富裕村。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8087亩,在村党支部书记侯兆启、村委会主任付长友的带领下,他们结合本村实际,大力发展“双高”大豆种植、绒山羊养殖、民有林和北药种植产业。2005年,全村种植“双高”大豆5000亩,绒山羊存栏达到4700多只,发展民有林1200亩。
村里实现了自来水入户率100%,有线电视和程控电话入户率100%,居民住房砖瓦率88%。很多村民家还购买了电脑,可以足不出户就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有的村民更是实现了网上销售产品的梦想。
林琳默默地感叹着似乎也在用手机记录着什么?
林琳一直静静地眨巴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并不说话,只有穆羽偶尔对着他有着高清摄像头的直播间说几句,剩下的时间也是在静静地聆听,很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穆羽又把阿什库送给他们的野生狍肉干和一些山特产品拿出来和众人分享,大家一边吃着喝着,感觉特别愉快。
刘大娘说,那时候,村里没有卫生院,女人们生孩子都是请村子里的接生婆来帮忙。自从依莲柯来了之后,村里就多了一个洋接生婆。谁家女人生孩子,只要找到她,她马上就会来到产妇身边,细心地帮助她们接生。
依莲柯性格温柔,待人亲切。她有高雅的气质,姣好的面容,一笑起来,眼睛里漾出来的亲切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遇到产妇待产时间长时,她都耐心地坐在产妇身旁,给她们讲故事,分散她们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带给她们的烦躁。刘大娘的大女儿出生时,由于待产时间长,疼痛把她折磨得一点精神都没有了,依莲柯坐在她的身边,用毛巾细心地为她拭去额头上渗出的汗水,并给她讲自己家乡的小故事,还为她哼唱家乡的歌曲,慢慢地,她暂时忘记了疼痛。就这样,依莲柯一直衣不解带地陪了她两天一夜,直到孩子安全降生,依莲柯又嘱咐了她一些护理孩子的常识,才放心地离去。
依莲柯的接生技术很好,无论是顺产还是难产,她都能应付自如。产妇什么时候生产,她只要用手一摸,就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慢慢地,村里的人都十分信任她,女人们更是把她当做了自己的亲姐妹,有什么话都愿意和她说。
时间长了,依莲柯也向她们说起自己的家乡,讲自己在苏联时的生活。有时,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得高兴了,依莲柯还会用俄语唱上一段苏联歌曲,让大家感受到来自异国的优美曲韵。夏天,村里的姐妹们相约着到江边去洗衣服,依莲柯就会向着对面家乡的方向望啊望啊,常常忘记了搓洗手中的衣服。每到这时,大家就说:“依莲柯又想家了。”
依莲柯十分聪明,不但会接生,还能说一口地道的中国话。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20多名从哈尔滨来的俄语系的大学生,听说桦树林子村居住着许多俄罗斯人,专门坐车来到这里,向他们学习俄语交际。依莲柯作为一名真正的俄罗斯人,非常热情地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大家在一起时,你一句我一句,谈得十分开心,遇到难解释的,依莲柯就用汉语告诉学生们其中的意思。说到兴头上,大家还一起唱起了苏联歌曲,跳起苏联的舞蹈。学生们都说:“这一趟没白来,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如今,依莲柯已经不在好多年了,但每当提起她,上了岁数的人对她还是赞不绝口。
俗话说,入乡随俗。经过几十年的历史变迁,当初由第一代俄罗斯人带来的一些风俗已经慢慢有了变化。例如,过去俄罗斯妇女们都爱穿裙子,把头发用花布包起来,现在在村里根本看不到这种装束了。虽然着装改变了,但一些饮食习惯却保留了下来。
据今年51岁的第三代俄罗斯后代任玉锁说,大家都知道俄罗斯民族饮食上有喜酸的爱好,吃什么都喜欢酸的,但你们却不知道他们对盐也情有独钟。别人吃柿子都蘸白糖,他们就愿意蘸精盐吃。把柿子切成很薄的小片,然后把精盐均匀地撒在上面拌着吃。或者把精盐盛放在碟子里,用切好的柿子片蘸着吃,味道非常鲜美。就连吃苞米时,也要在上面撒上精盐再吃。
另外,在制作酸黄瓜的时候,他们也有着跟当地人不同的方法。在腌渍过程中,放盐的同时,还放入茴香和柞树叶,茴香是提味的,而柞树叶则是防止长毛的。还有,喝生牛奶,吃自己制作的大列巴面包。这些,都是从祖辈上传下来的,非常适合他们的口味。
桦树林子村坐落在一个大山坳里,四面青山环抱,中间是平坦的田地,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村落。说它是自然形成,是因为当初JY县地广人稀,常胜乡的人口多半集中在常家村附近。就连当初第一代俄罗斯人偷渡到中国,也是在常家村居住。
1961年,常家村连着发了两场大水,村民的生活非常困难。为了改变生活,当年秋天,付长友的大爷就领着一些俄罗斯后代,大约有五六十人迁移到了现在的桦树林子村。那时,这里没有常住人口,只有为数不多的常家村的村民在这里种了点地,秋收过后,便回去了。所以,那里的大部分土地都未被开垦。
刚踏上这片土地时,大家发现这里有一大片长得高大挺拔的白桦树林,树叶在秋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向人们招手致意。大家被这景色迷住了,都说这片桦树林太美了,就叫桦树林子吧。
初来乍到的俄罗斯人及其后代,在这片黑土地上辛勤地劳作着,从春到秋,他们在汗水中收获着自己的希望。
在生活上,他们互相帮助,谁家有什么困难,都能伸出援助之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他们还学着当地人的样子在这里盖起了子墙房。就是打好地基后,在地面部分垒一层木,抹一层黄泥,这样层层叠加上去,最后再起一个木制房顶,上面铺上草,这样的房子住起来既经济又暖和。有了房子就有了家,俄罗斯的后代们在这里扎下了根。
后来,陆续又有当地人从附近的常家村等地迁过来,就有了现在的桦树林子村。
安居乐业生活富庶
据常胜乡党委书记陈岩介绍,桦树林子村的人均纯收入为4500元,是全县响当当的富裕村。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8087亩,在村党支部书记侯兆启、村委会主任付长友的带领下,他们结合本村实际,大力发展“双高”大豆种植、绒山羊养殖、民有林和北药种植产业。2005年,全村种植“双高”大豆5000亩,绒山羊存栏达到4700多只,发展民有林1200亩。
村里实现了自来水入户率100%,有线电视和程控电话入户率100%,居民住房砖瓦率88%。很多村民家还购买了电脑,可以足不出户就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有的村民更是实现了网上销售产品的梦想。
林琳默默地感叹着似乎也在用手机记录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