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继统之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然,若论打仗陈越自然不会惧怕高杰刘泽清之辈,不过毕竟手下只有一千余骑兵,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接了崇祯往南京,不能耽搁时间。
因为按照陈越记忆中的历史,北京陷落之后,史可法和马士英等人拥戴福王朱由菘登基,建立了弘光朝廷。
陈越不知道现在朱由菘登基没有,他能做的就是尽快接到崇祯,最好是在朱由菘即位之前赶到南京,否者一旦朱由菘当了皇帝,崇祯将无可奈何,自己这一番辛苦也将彻底失败。
黄河滔滔,流向东南,在淮安汇入淮河,往东流入大海。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历史上多次改道,眼下的河道并非是后世的由河南经山东流入渤海,而是从曹县往东南经徐州直至淮阴,万历年间,潘季驯治黄河,修筑了从曹县徐州至淮阴的大堤,在淮阴黄河水大部分流入洪泽湖中,少部分往东流入大海。
不过常年泥沙淤塞严重往大海的河道几乎废弃,黄河水全部汇入洪泽湖,形成了浩荡数百里的湖泊。陈越派人沿着废黄河往东探查,发现河床远远高于两岸,河流狭窄之极,顶多行走小船,海船绝对无法通行。海船到了之后也必须下船沿着陆路前往淮安才行。
至于徐州一带的明军,据查,徐州确实驻有高杰军,不过眼下高杰军的主力却不在徐州,徐州城内只有少部分兵力驻守。
陈越知道弘光朝廷是高杰黄得功刘泽清四镇所立,高杰肯定是带兵南下,保着福王朱由菘登基去了。陈越顿觉时间的紧迫,匆忙带兵沿着黄河北岸前进,他要迅速赶到海边,去接从海路而来的崇祯。四月八日自天津出发,今日已经是四月二十日,不知道一切来不来得及。
......
陈越不知道的是,早在他带兵刚从天津出发时,北京陷落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南京。
三月上旬,南京接到了崇祯的勤王圣旨,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立刻调集南京的军队出兵勤王。四月初,史可法带兵渡过长江到达浦口,北京陷落的消息已经传来。四月八日,淮安巡抚路振飞通过塘报宣布了北京陷落之事。
既然北京沦陷,勤王已经没有意义,史可法遂驻扎在浦口,焦急的等着北方的消息,他要确认崇祯是否还活着。然而各种消息纷纷而来,有的说崇祯殉国,也有的说崇祯已经沿着海路南下,众说纷纭、莫一是从。
几日后,原大学士魏炤秉从北京南下,逃到了浦口,证实了崇祯自焚殉国的消息,史可法彻底死心。
既然崇祯身死,国不可一日无君,必须从藩王中挑选一人登基称帝。史可法身为南京兵部尚书,南京文臣之首,挑选藩王登基的事情当然着落在他的身上。
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南京方面的情况。南京作为大明两京之一,和北京一样设有六部都察院御史台等各个衙门,政府机构完全和北京一样,甚至各部官员的品级也和北京完全相同。只要新帝登基,南京政府机构立马可以运转。当然,此时的南京没有内阁,所以掌握兵权的兵部尚书就是文臣之首。当然另外还有两个管事的,一个是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另一个是南京守备忻城伯赵之龙,和兵部尚书史可法一起是南京三巨头。
当然史可法文官的身份,使得他的地位远在韩赞周和赵之龙之上,可以说由哪个藩王即位可以由史可法一言而决。
按照血统的远近来算,崇祯殉国,理应由他的儿子继位。可是崇祯的三个儿子都沦陷在北京无一逃出,而崇祯也没有兄弟在,不过崇祯祖父神宗朱翊钧倒是有其他子孙在。比如福王朱由菘,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灜。另外潞王朱常淓是神宗的侄子,血脉也不算太远。
从伦序来说,应该先考虑福王惠王和桂王,而三王之中,福王则最为合适,因为福王的父亲老福王朱常洵是神宗的第三子,惠王是第六子,桂王则是神宗第七子。而且福王朱由菘和崇祯同辈,由他登基可以援引兄终弟及继统,而惠王桂王都是崇祯的叔叔,则不是太合适。
所以一开始,史可法的心里是偏向福王朱由菘做皇帝的。而当时一些有识之士也都主张有朱由菘继统,比如淮安巡抚路振分,给史可法的信里就赞成福王继统。给事中李清、章正宸,进士郑元勋等也持同样的态度。
可是南京的大部分官员却反对福王登基,因为历史的原因,南京六部的官员大部分是从北京贬谪而来,大部分都是在崇祯朝失势的东林党人。比如兵部侍郎吕大器、户部尚书高鸿图、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府詹事姜曰广等,而在籍的原礼部侍郎钱谦益则是东林党的党魁。
钱谦益两次从老家常熟赶往南京,面见史可法,强烈反对福王登基。原因是朱由菘的祖母是备受神宗宠爱的郑贵妃,神宗喜欢郑贵妃的儿子老福王朱常洵,多次打算废掉崇祯父亲光宗朱常洛的太子之位,改立老福王朱常洵为太子。
围绕着储君之争,东林党人和万历以及郑贵妃进行了多达几十年的争斗,“妖书”、“梃击”、“移宫”一系列的事件发生。经历了东林党人坚持不懈的斗争,神宗和郑贵妃希望立福王朱常洵为太子的图谋才化为泡影。
所以,东林党和福王一系是有深仇大恨的,钱谦益等人害怕福王朱由菘登基之后,会对东林党进行报复。
而史可法本身也是东林党一员,他是东林党重要成员左光斗的弟子,和东林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心理上也对拥立福王有所顾忌。
钱谦益以“立贤”为名,到处游说,提议迎立潞王朱常淓。但是史可法心里,却还是认为应该按伦序立神宗的儿子。朱常淓是神宗的侄子,在血统上偏远,史可法担心舍亲立疏会引起更大的风波。
然而南京群臣大都支持钱谦益,群起而立潞王。无奈之下,史可法暗自决定前往浦口同凤阳总督马士英商量在桂王和福王之中选立一个。因为马士英是凤阳总督,江北的军队如高杰黄得功刘良佐等部都受他的节制,权势颇大。
而对马士英来说,这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参与了拥立,立有拥立之功,以后他将是史可法之下第二人,入阁拜相不在话下。
史可法和马士英密商的结果是,以亲以贤,惟桂乃可。福王和桂王都是神宗的子孙,而福王人品能力比不上桂王,所以立桂王最为合适。至于神宗的另一个儿子惠王朱常润迷信佛教,不懂世事,不再考虑之列。
二人商议之后,由史可法给南京群臣写信,邀请他们到浦口议事,共同做出迎立桂王登基的决定。按说,这个折中方案,既迎合了东林党人不愿立福王的心思,又保证了由神宗的儿子登基,可以说照顾到了方方面面的需求。但是南京的东林党人非常的傲娇,他们认为马士英不过是一个地方督抚,无权召开朝议,拒绝来浦口议事。事实上东林党人是想把马士英排挤出拥立皇帝的阵列,为的是将来权力之争。
被南京群臣鄙视之后,马士英无可奈何,只能灰溜溜返回凤阳。
然而让马士英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他往浦口见史可法的时候,他的老窝凤阳发生了大变。事情的起因是凤阳镇守太监卢九德,镇守太监是总督之下第二号人物,位高权重。关键是卢九德曾经侍候过老福王朱常洵,和福王朱由菘关系密切。
眼看着帝位即将旁落,福王朱由菘自然不会甘心,秘密联系了卢九德,然后由卢九德出面,说服高杰刘良佐黄得功等将。
在江北四镇中,刘泽清早早的表态,支持东林党人。高杰刘良佐和黄得功则无所谓,按照大明文贵武贱的传统,谁当皇帝根本轮不到他们做主。可是卢九德代表福王而来,轻易的就说服他们,同意一起拥立福王。对高杰等人来说,立有拥立之功将会使他们地位剧增,福王登基之后必然会犒赏他们,封赏爵位不在话下,从此他们将从普通的总兵上升到一镇军阀。
马士英回到凤阳之后,震惊的发现卢九德已经说服了高杰等人,高杰和刘良佐甚至带着军队到了凤阳。眼看着手下大将全部自行投向福王,马士英知道若是自己再坚持和史可法的协议的话,就会被手下架空、被淘汰,权力的欲望使得他顾不得什么信义,立刻向福王表态宣誓效忠。
而对于福王来说,支持他的势力有武将(高杰、刘良佐、黄得功),有太监(卢九德),恰好缺一个文官重臣,于是非常高兴的接纳了马士英。
而此刻,史可法却还蒙在鼓里,他还给马士英写信,说福王“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七不可立的理由。
和优柔寡断的史可法相比,马士英随机应变的能力要强得多,他立刻意识到现在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使得自己走到人臣的巅峰。史可法的来信把福王骂的一钱不值,等于把权力的剑柄叫到马士英手中。有这封信在,史可法就已经失去了福王的信任,在未来的朝廷中将再也没人能和自己抗衡!
马士英立即以凤阳总督和三镇的名义正式给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去信,宣布拥立福王朱由菘。当南京众大臣被韩赞周邀请到家里传阅马士英的书信时,众人大惊,复又大怒,可是惊怒之后却无可奈何。因为他们手中根本没有兵权,当然他们也可以联合刘泽清左良玉以及江浙的军队拥立其他藩王,可那样势必造成大明的分裂,这是所有大臣都不愿看到的。
当然,这时心里最郁闷的当属史可法了,从北京陷落到消息传来现在将近一月,他的优柔寡断,使得他失去了拥立皇帝之功,造成了皇帝由军阀拥立,若按照原本历史的发展,而史可法这个南京朝廷文臣之首,因为拥立的失策后来被排挤出了南京朝廷,被马士英赶到了扬州督师。
而江北四镇军阀因为拥立之功,一个个变得飞扬跋扈,从此再也不肯听从朝廷的旨意。而南明朝廷也失去了节制地方军阀的权威。这也造成了南明覆亡的直接原因。
当然,在这一世,有了陈越,于是便有了变数。
当马士英在凤阳宣誓拥立福王之后,伙同高杰刘良佐黄得功刘泽清,带着五万军队护送着福王从凤阳出发之时,陈越带着一千二百骑兵来到淮安城北,隔着一道黄河看向淮安府城。
而此刻的淮安城中兵力空虚,驻守淮安的山东总兵刘泽清刚刚转换了阵营,宣誓效忠福王朱由菘,并带着军队去凤阳去了。
陈越遂派人收集船只架设浮桥,欲渡过废黄河。
此刻淮安城内,以巡抚路振飞为首,得知一支军队到达河对岸之后,路振飞立刻派人和陈越联系,知道是平南伯天津巡抚陈越带着军队从北方而来。
对路振飞来说,当然是愿意看到大明的实力越强越好,对缺乏骑兵的南方军队来说,陈越的这支骑兵会极大增强大明的实力。
于是路振飞积极派人搭建浮桥,接引陈越部过河。
过河之后,军队驻扎在淮安城外,陈越立刻向路振飞询问南京方面的局势,他要确定现在福王是否登基。
当路振飞说道福王已经去了凤阳,在四镇军阀的拥立下即将往南京即位的消息。陈越大惊,崇祯还没有接到,若是让福王当了皇帝,一切都将晚了!
“崇祯皇帝没有驾崩,正从海路而来,你必须立刻派人前往南京,告诉他们这个消息!”陈越抓住路振飞的肩膀,恶狠狠的说道。
ps:花费了一些笔墨,把福王即位的缘由解释了一遍,查阅了很多资料写的有点慢,更新的晚了些,好在还是赶到了十二点之前。
当然,若论打仗陈越自然不会惧怕高杰刘泽清之辈,不过毕竟手下只有一千余骑兵,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接了崇祯往南京,不能耽搁时间。
因为按照陈越记忆中的历史,北京陷落之后,史可法和马士英等人拥戴福王朱由菘登基,建立了弘光朝廷。
陈越不知道现在朱由菘登基没有,他能做的就是尽快接到崇祯,最好是在朱由菘即位之前赶到南京,否者一旦朱由菘当了皇帝,崇祯将无可奈何,自己这一番辛苦也将彻底失败。
黄河滔滔,流向东南,在淮安汇入淮河,往东流入大海。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历史上多次改道,眼下的河道并非是后世的由河南经山东流入渤海,而是从曹县往东南经徐州直至淮阴,万历年间,潘季驯治黄河,修筑了从曹县徐州至淮阴的大堤,在淮阴黄河水大部分流入洪泽湖中,少部分往东流入大海。
不过常年泥沙淤塞严重往大海的河道几乎废弃,黄河水全部汇入洪泽湖,形成了浩荡数百里的湖泊。陈越派人沿着废黄河往东探查,发现河床远远高于两岸,河流狭窄之极,顶多行走小船,海船绝对无法通行。海船到了之后也必须下船沿着陆路前往淮安才行。
至于徐州一带的明军,据查,徐州确实驻有高杰军,不过眼下高杰军的主力却不在徐州,徐州城内只有少部分兵力驻守。
陈越知道弘光朝廷是高杰黄得功刘泽清四镇所立,高杰肯定是带兵南下,保着福王朱由菘登基去了。陈越顿觉时间的紧迫,匆忙带兵沿着黄河北岸前进,他要迅速赶到海边,去接从海路而来的崇祯。四月八日自天津出发,今日已经是四月二十日,不知道一切来不来得及。
......
陈越不知道的是,早在他带兵刚从天津出发时,北京陷落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南京。
三月上旬,南京接到了崇祯的勤王圣旨,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立刻调集南京的军队出兵勤王。四月初,史可法带兵渡过长江到达浦口,北京陷落的消息已经传来。四月八日,淮安巡抚路振飞通过塘报宣布了北京陷落之事。
既然北京沦陷,勤王已经没有意义,史可法遂驻扎在浦口,焦急的等着北方的消息,他要确认崇祯是否还活着。然而各种消息纷纷而来,有的说崇祯殉国,也有的说崇祯已经沿着海路南下,众说纷纭、莫一是从。
几日后,原大学士魏炤秉从北京南下,逃到了浦口,证实了崇祯自焚殉国的消息,史可法彻底死心。
既然崇祯身死,国不可一日无君,必须从藩王中挑选一人登基称帝。史可法身为南京兵部尚书,南京文臣之首,挑选藩王登基的事情当然着落在他的身上。
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南京方面的情况。南京作为大明两京之一,和北京一样设有六部都察院御史台等各个衙门,政府机构完全和北京一样,甚至各部官员的品级也和北京完全相同。只要新帝登基,南京政府机构立马可以运转。当然,此时的南京没有内阁,所以掌握兵权的兵部尚书就是文臣之首。当然另外还有两个管事的,一个是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另一个是南京守备忻城伯赵之龙,和兵部尚书史可法一起是南京三巨头。
当然史可法文官的身份,使得他的地位远在韩赞周和赵之龙之上,可以说由哪个藩王即位可以由史可法一言而决。
按照血统的远近来算,崇祯殉国,理应由他的儿子继位。可是崇祯的三个儿子都沦陷在北京无一逃出,而崇祯也没有兄弟在,不过崇祯祖父神宗朱翊钧倒是有其他子孙在。比如福王朱由菘,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灜。另外潞王朱常淓是神宗的侄子,血脉也不算太远。
从伦序来说,应该先考虑福王惠王和桂王,而三王之中,福王则最为合适,因为福王的父亲老福王朱常洵是神宗的第三子,惠王是第六子,桂王则是神宗第七子。而且福王朱由菘和崇祯同辈,由他登基可以援引兄终弟及继统,而惠王桂王都是崇祯的叔叔,则不是太合适。
所以一开始,史可法的心里是偏向福王朱由菘做皇帝的。而当时一些有识之士也都主张有朱由菘继统,比如淮安巡抚路振分,给史可法的信里就赞成福王继统。给事中李清、章正宸,进士郑元勋等也持同样的态度。
可是南京的大部分官员却反对福王登基,因为历史的原因,南京六部的官员大部分是从北京贬谪而来,大部分都是在崇祯朝失势的东林党人。比如兵部侍郎吕大器、户部尚书高鸿图、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府詹事姜曰广等,而在籍的原礼部侍郎钱谦益则是东林党的党魁。
钱谦益两次从老家常熟赶往南京,面见史可法,强烈反对福王登基。原因是朱由菘的祖母是备受神宗宠爱的郑贵妃,神宗喜欢郑贵妃的儿子老福王朱常洵,多次打算废掉崇祯父亲光宗朱常洛的太子之位,改立老福王朱常洵为太子。
围绕着储君之争,东林党人和万历以及郑贵妃进行了多达几十年的争斗,“妖书”、“梃击”、“移宫”一系列的事件发生。经历了东林党人坚持不懈的斗争,神宗和郑贵妃希望立福王朱常洵为太子的图谋才化为泡影。
所以,东林党和福王一系是有深仇大恨的,钱谦益等人害怕福王朱由菘登基之后,会对东林党进行报复。
而史可法本身也是东林党一员,他是东林党重要成员左光斗的弟子,和东林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心理上也对拥立福王有所顾忌。
钱谦益以“立贤”为名,到处游说,提议迎立潞王朱常淓。但是史可法心里,却还是认为应该按伦序立神宗的儿子。朱常淓是神宗的侄子,在血统上偏远,史可法担心舍亲立疏会引起更大的风波。
然而南京群臣大都支持钱谦益,群起而立潞王。无奈之下,史可法暗自决定前往浦口同凤阳总督马士英商量在桂王和福王之中选立一个。因为马士英是凤阳总督,江北的军队如高杰黄得功刘良佐等部都受他的节制,权势颇大。
而对马士英来说,这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参与了拥立,立有拥立之功,以后他将是史可法之下第二人,入阁拜相不在话下。
史可法和马士英密商的结果是,以亲以贤,惟桂乃可。福王和桂王都是神宗的子孙,而福王人品能力比不上桂王,所以立桂王最为合适。至于神宗的另一个儿子惠王朱常润迷信佛教,不懂世事,不再考虑之列。
二人商议之后,由史可法给南京群臣写信,邀请他们到浦口议事,共同做出迎立桂王登基的决定。按说,这个折中方案,既迎合了东林党人不愿立福王的心思,又保证了由神宗的儿子登基,可以说照顾到了方方面面的需求。但是南京的东林党人非常的傲娇,他们认为马士英不过是一个地方督抚,无权召开朝议,拒绝来浦口议事。事实上东林党人是想把马士英排挤出拥立皇帝的阵列,为的是将来权力之争。
被南京群臣鄙视之后,马士英无可奈何,只能灰溜溜返回凤阳。
然而让马士英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他往浦口见史可法的时候,他的老窝凤阳发生了大变。事情的起因是凤阳镇守太监卢九德,镇守太监是总督之下第二号人物,位高权重。关键是卢九德曾经侍候过老福王朱常洵,和福王朱由菘关系密切。
眼看着帝位即将旁落,福王朱由菘自然不会甘心,秘密联系了卢九德,然后由卢九德出面,说服高杰刘良佐黄得功等将。
在江北四镇中,刘泽清早早的表态,支持东林党人。高杰刘良佐和黄得功则无所谓,按照大明文贵武贱的传统,谁当皇帝根本轮不到他们做主。可是卢九德代表福王而来,轻易的就说服他们,同意一起拥立福王。对高杰等人来说,立有拥立之功将会使他们地位剧增,福王登基之后必然会犒赏他们,封赏爵位不在话下,从此他们将从普通的总兵上升到一镇军阀。
马士英回到凤阳之后,震惊的发现卢九德已经说服了高杰等人,高杰和刘良佐甚至带着军队到了凤阳。眼看着手下大将全部自行投向福王,马士英知道若是自己再坚持和史可法的协议的话,就会被手下架空、被淘汰,权力的欲望使得他顾不得什么信义,立刻向福王表态宣誓效忠。
而对于福王来说,支持他的势力有武将(高杰、刘良佐、黄得功),有太监(卢九德),恰好缺一个文官重臣,于是非常高兴的接纳了马士英。
而此刻,史可法却还蒙在鼓里,他还给马士英写信,说福王“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七不可立的理由。
和优柔寡断的史可法相比,马士英随机应变的能力要强得多,他立刻意识到现在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使得自己走到人臣的巅峰。史可法的来信把福王骂的一钱不值,等于把权力的剑柄叫到马士英手中。有这封信在,史可法就已经失去了福王的信任,在未来的朝廷中将再也没人能和自己抗衡!
马士英立即以凤阳总督和三镇的名义正式给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去信,宣布拥立福王朱由菘。当南京众大臣被韩赞周邀请到家里传阅马士英的书信时,众人大惊,复又大怒,可是惊怒之后却无可奈何。因为他们手中根本没有兵权,当然他们也可以联合刘泽清左良玉以及江浙的军队拥立其他藩王,可那样势必造成大明的分裂,这是所有大臣都不愿看到的。
当然,这时心里最郁闷的当属史可法了,从北京陷落到消息传来现在将近一月,他的优柔寡断,使得他失去了拥立皇帝之功,造成了皇帝由军阀拥立,若按照原本历史的发展,而史可法这个南京朝廷文臣之首,因为拥立的失策后来被排挤出了南京朝廷,被马士英赶到了扬州督师。
而江北四镇军阀因为拥立之功,一个个变得飞扬跋扈,从此再也不肯听从朝廷的旨意。而南明朝廷也失去了节制地方军阀的权威。这也造成了南明覆亡的直接原因。
当然,在这一世,有了陈越,于是便有了变数。
当马士英在凤阳宣誓拥立福王之后,伙同高杰刘良佐黄得功刘泽清,带着五万军队护送着福王从凤阳出发之时,陈越带着一千二百骑兵来到淮安城北,隔着一道黄河看向淮安府城。
而此刻的淮安城中兵力空虚,驻守淮安的山东总兵刘泽清刚刚转换了阵营,宣誓效忠福王朱由菘,并带着军队去凤阳去了。
陈越遂派人收集船只架设浮桥,欲渡过废黄河。
此刻淮安城内,以巡抚路振飞为首,得知一支军队到达河对岸之后,路振飞立刻派人和陈越联系,知道是平南伯天津巡抚陈越带着军队从北方而来。
对路振飞来说,当然是愿意看到大明的实力越强越好,对缺乏骑兵的南方军队来说,陈越的这支骑兵会极大增强大明的实力。
于是路振飞积极派人搭建浮桥,接引陈越部过河。
过河之后,军队驻扎在淮安城外,陈越立刻向路振飞询问南京方面的局势,他要确定现在福王是否登基。
当路振飞说道福王已经去了凤阳,在四镇军阀的拥立下即将往南京即位的消息。陈越大惊,崇祯还没有接到,若是让福王当了皇帝,一切都将晚了!
“崇祯皇帝没有驾崩,正从海路而来,你必须立刻派人前往南京,告诉他们这个消息!”陈越抓住路振飞的肩膀,恶狠狠的说道。
ps:花费了一些笔墨,把福王即位的缘由解释了一遍,查阅了很多资料写的有点慢,更新的晚了些,好在还是赶到了十二点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