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小案首真要孤身入关?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屋内的高淮显是正在与人怒骂什么,除他声音外别无人声,想来屋内其他人这会都被高公公给吓住了。
孔贞苦笑一声,硬着头皮进了屋。
“王邦才和李获阳是谁?”良臣问李永贞。
李永贞摇头不知,良臣也不见怪。
李永贞毕竟是宫里人,对边军这一块了解的未必就多。听高淮口气,那王邦才和李获阳对他喊打喊杀,想来多半是这次参与兵变的将领。李永贞对此不知,也是情理之中。
蓟辽总督王象乾这人,良臣是知道的。此人曾代李化龙总督四川、湖广、贵州军务,可以说,播州之役最终是在王象乾手中平定的。并且,也正是因为王象乾的力主,播州之地才开始改土归流,彻底成为明朝版图一部分,而不是之前的土司独立小王国。
蓟辽总督,是眼下明朝设立的最高地方督抚官职,全称为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节制顺天、保定、辽东三抚,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可以说,整个北直隶和辽东都归蓟辽总督管辖,辽东那位李帅明面上也不过是蓟辽总督下辖的一镇总兵。
这是个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但在高淮嘴里,总督大人却成了老不死的。仅从这句话来看,蓟辽总督和辽东矿监之间,必然是早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否则,高淮焉能如此谩骂王象乾。
这件事,看起来越来越复杂了,单是一个李成梁是否牵涉在内就够良臣头疼的,现在又冒出一位总督大人来,这趟“看看”的差事有太多不确定性了。
不过,相对于王象乾,良臣对他的前任蓟辽总督蹇达却更了解。这位前任的名声比现任更大,原因在于蹇达全程参与了万历三大征——宁夏戡乱之役、抗倭援朝之役、播州平叛之役。著名的民族英雄,抗倭、抗蒙名将戚继光,正是蹇达麾下的得力干将。
三大征后,蹇达主持辽东防备,使建州损失惨重,所以他还有一个史无前例的“殊荣”,便是被伪清政权从史书中公然删除的第一个明朝官员。其奏疏和诗文都被伪清列为禁书,全部予以销毁。伪清编写《明史》时,蹇达也被伪帝乾隆亲笔从《列传》中剔除。
换言之,蹇达享受了伪清政权的全方位套餐服务,他的一生都被伪清公然删除,在任何官方史料中都没有办法再看到他的身影。
此举,导致蹇达子孙不得不分为9支远出逃难,默默祭祀祖上这位曾威震八方、又名不见青史的儒帅文臣。直到若干年后武昌一声枪响,这位民族英雄的身影才重新从地下浮出。
………
中使到来的消息显然让高淮很重视,孔贞进去没多久,高淮就亲自出屋相迎。
有一点让良臣颇是意外,他以为这位高公公在辽东捞得油肥肚滚,定是养成一个胖子形象,至不济也是一个富家翁的形象,动不动就皮笑肉不笑,笑起来也是无比阴森,如此才符合大珰形象。
不想,高淮很瘦,乍一看,就跟个老农似的。
中等的个头,瘦削的身材,额头有皱纹,鬓角有白发,走路急风带火,这么一个人物形象摆在良臣面前,让他怎么也没法将高淮和大珰联系起来。
“高公公!”
李永贞知道高淮在皇爷那里很得信重,在宫里地位也很高,所以弯腰行礼。
良臣没有行礼,他没有身份不假,但他现在是替皇帝来看看,属于中使,可没有向当事人行礼的道理。
孔贞说了,陛下派来的人是个少年,但是高淮还是被魏良臣的年轻触动了一下。怔了几个呼吸后,尽管不情愿,但他还是向魏良臣略一作礼,然后沉声问道:“敢问使者,陛下可有旨意来?”
“陛下没有旨意。”良臣道。
高淮眉头一皱,又问:“可调兵?”
良臣仍是摇头:“陛下亦未调兵。”
高淮再次愣住,一没旨意,二不曾调兵,陛下派人来做什么?
他犹豫了一下,问道:“中使可是带咱家回宫的?”
“陛下没有这么吩咐过。”良臣如实相告。
屋内有几人走了出来,均是紧张的看着他们。从这些人的服饰来看,多半是高淮的私臣,或是在辽东的帮手。
“陛下对高淮可有话说?”高淮心里很紧张,山海关闹出这么大的事来,饶是他胆子够大,这会也不免担心会不会把自己给陷进去。
实在是这一次军变将士实在是太多,不止山海关,连松锦那里都参加了,事态之大,已然非高淮可以承担。饶是他胆子再大,现在都是异常惊恐的。
说起来,高淮胆子真的蛮大的。六年前,也就是万历三十一年,有御史奏称高淮在辽东蓄养死士、时时操练,凌轹职官、劫掠军民,甚至狂叫将“射柳禁中,走马殿上”。
闻讯之后,高淮怒不可遏,竟率税兵三百余人,打起飞虎旗,偷偷潜进京师广渠门外,声言要到皇宫谒见皇帝。
此举震动朝野,科道劾称:“高淮搜刮士民,攫取了数十万金,招纳亡命之徒和投降过来的人,居心何在?”
吏部尚书李戴、刑部尚书萧大亨等重臣也都弹劾高淮擅自离开驻地,挟兵偷偷住到京师,这是几百年来从未有过的事。
但所有这些奏疏,万历都不作复。
辽东巡抚赵楫弹劾高淮罪恶万端,而且无故打死了指挥张汝立,亦不作复。
高淮因此上疏,自称镇守协同关务,兵部上奏指出他这是狂妄胡说,万历庇护高淮,竟对外朝撒谎,说他确实任命了高淮。
于是,这么桩大事就这么不了了之。此事过后,高淮胆子也越发大起来,将税兵从三百人扩到千余人,自成一军。
只是,这一次军变可比上次科道弹劾严重多了,严重到高淮自己都只敢躲在永平,而不敢如上次一样进京扬言找皇帝伸冤了。
他很怕宫里来人是奉皇帝旨意押自己回去的,可对方却没有旨意,陛下那里对他也没有话说,这让高淮很是困惑。
“那使者前来永平是?”
高淮必须弄清楚这个少年到底是来干什么的,至于这少年究竟什么身份,和皇帝以及贵妃娘娘有什么关系,却不是他关心的。因为,这些和他无关。
“看看。”
良臣很简单的说了两个字,很是平静的看着高淮。李永贞负手站在他的边上,亦是一脸平静。
高淮自诩聪明绝顶一人,事实也是极度聪明一人,否则也不会从一农家子弟摇身一变为当朝大珰,在辽东威风赫赫了。
但他真的看不出眼前这少年藏着什么心思,仅从对方神情来看,十分十分的单纯,如同一涉世未深少年般。
陛下派这么一个人来,到底是何意?
越是猜不透的事,就越是让人惊慌,高淮定了定心神,对魏良臣道:“请使者回禀陛下,山海关参政王邦才和前屯卫参将李获阳欲夺陛下钱粮,事泄,咱家派人抓他们,他二人为脱身,竟然鼓动乱兵带甲哗变,欲投女真。请陛下速调兵予以镇压,绝不使乱兵阴谋得逞!”
“高公公所说,我记下了,自当如实回禀陛下。”良臣点了点头。
这回不但是高淮愣了下,李永贞也有些发愣,陛下让他过来看看,可不是高淮说什么就是什么啊。
良臣看了眼发怔的高淮,说道:“高公公这里若无它事,我便去山海关了。”
“去山海关做什么,那里已被乱兵占据。”高淮愕然,他好不容易从山海关那里跑出来,要不然被那帮丘八捉住,弄不好真能把他煮了。现在想起当时乱起时,他这心都跳的厉害。可这少年竟然还要去山海关,他这是不怕死还是真不知道那里的危性?
“去看看。”
良臣好像染上了李永贞的性格,话不多说,说也就捡重点。几个字能说明白的,他绝不多吐一个字。
“若使者真要去,不若叫永平卫派兵护送。”
高淮还算厚道,不管这少年是为什么而来,总是皇爷派来的,就这么孤身去山海关实在太危险,于是便想让永平卫派兵护送。
“不必了,我现在就出发。”
良臣没有同意高淮的建议,因为那样的话,对他才是真的危险。现在山海关驻军正乱着,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酿成不可收拾的大祸。
他就这么孤身前去,反而才是最安全的,毕竟,哗变军士不可能真是为了造反。
高淮无法阻止负有圣命的魏良臣如何做,只得将他送出驿站。
从驿站出来后,良臣果然没有往永平卫指挥使司那里去,而是直接带人出城去了山海关。
“小案首真要孤身入关?”半道歇马时,李永贞迟疑了一下,终是忍不住问道。
田刚和李维也有些不安的盯着魏良臣,李维胆小怕死自是不用说,田刚固然胆大,但就这么孤身前往乱军之中,说心里不慌也是不可能的。
“嗯。”
良臣只顾从马鞍里抓出豆饼塞到马嘴,不理会三人的紧张。
屋内的高淮显是正在与人怒骂什么,除他声音外别无人声,想来屋内其他人这会都被高公公给吓住了。
孔贞苦笑一声,硬着头皮进了屋。
“王邦才和李获阳是谁?”良臣问李永贞。
李永贞摇头不知,良臣也不见怪。
李永贞毕竟是宫里人,对边军这一块了解的未必就多。听高淮口气,那王邦才和李获阳对他喊打喊杀,想来多半是这次参与兵变的将领。李永贞对此不知,也是情理之中。
蓟辽总督王象乾这人,良臣是知道的。此人曾代李化龙总督四川、湖广、贵州军务,可以说,播州之役最终是在王象乾手中平定的。并且,也正是因为王象乾的力主,播州之地才开始改土归流,彻底成为明朝版图一部分,而不是之前的土司独立小王国。
蓟辽总督,是眼下明朝设立的最高地方督抚官职,全称为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节制顺天、保定、辽东三抚,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可以说,整个北直隶和辽东都归蓟辽总督管辖,辽东那位李帅明面上也不过是蓟辽总督下辖的一镇总兵。
这是个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但在高淮嘴里,总督大人却成了老不死的。仅从这句话来看,蓟辽总督和辽东矿监之间,必然是早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否则,高淮焉能如此谩骂王象乾。
这件事,看起来越来越复杂了,单是一个李成梁是否牵涉在内就够良臣头疼的,现在又冒出一位总督大人来,这趟“看看”的差事有太多不确定性了。
不过,相对于王象乾,良臣对他的前任蓟辽总督蹇达却更了解。这位前任的名声比现任更大,原因在于蹇达全程参与了万历三大征——宁夏戡乱之役、抗倭援朝之役、播州平叛之役。著名的民族英雄,抗倭、抗蒙名将戚继光,正是蹇达麾下的得力干将。
三大征后,蹇达主持辽东防备,使建州损失惨重,所以他还有一个史无前例的“殊荣”,便是被伪清政权从史书中公然删除的第一个明朝官员。其奏疏和诗文都被伪清列为禁书,全部予以销毁。伪清编写《明史》时,蹇达也被伪帝乾隆亲笔从《列传》中剔除。
换言之,蹇达享受了伪清政权的全方位套餐服务,他的一生都被伪清公然删除,在任何官方史料中都没有办法再看到他的身影。
此举,导致蹇达子孙不得不分为9支远出逃难,默默祭祀祖上这位曾威震八方、又名不见青史的儒帅文臣。直到若干年后武昌一声枪响,这位民族英雄的身影才重新从地下浮出。
………
中使到来的消息显然让高淮很重视,孔贞进去没多久,高淮就亲自出屋相迎。
有一点让良臣颇是意外,他以为这位高公公在辽东捞得油肥肚滚,定是养成一个胖子形象,至不济也是一个富家翁的形象,动不动就皮笑肉不笑,笑起来也是无比阴森,如此才符合大珰形象。
不想,高淮很瘦,乍一看,就跟个老农似的。
中等的个头,瘦削的身材,额头有皱纹,鬓角有白发,走路急风带火,这么一个人物形象摆在良臣面前,让他怎么也没法将高淮和大珰联系起来。
“高公公!”
李永贞知道高淮在皇爷那里很得信重,在宫里地位也很高,所以弯腰行礼。
良臣没有行礼,他没有身份不假,但他现在是替皇帝来看看,属于中使,可没有向当事人行礼的道理。
孔贞说了,陛下派来的人是个少年,但是高淮还是被魏良臣的年轻触动了一下。怔了几个呼吸后,尽管不情愿,但他还是向魏良臣略一作礼,然后沉声问道:“敢问使者,陛下可有旨意来?”
“陛下没有旨意。”良臣道。
高淮眉头一皱,又问:“可调兵?”
良臣仍是摇头:“陛下亦未调兵。”
高淮再次愣住,一没旨意,二不曾调兵,陛下派人来做什么?
他犹豫了一下,问道:“中使可是带咱家回宫的?”
“陛下没有这么吩咐过。”良臣如实相告。
屋内有几人走了出来,均是紧张的看着他们。从这些人的服饰来看,多半是高淮的私臣,或是在辽东的帮手。
“陛下对高淮可有话说?”高淮心里很紧张,山海关闹出这么大的事来,饶是他胆子够大,这会也不免担心会不会把自己给陷进去。
实在是这一次军变将士实在是太多,不止山海关,连松锦那里都参加了,事态之大,已然非高淮可以承担。饶是他胆子再大,现在都是异常惊恐的。
说起来,高淮胆子真的蛮大的。六年前,也就是万历三十一年,有御史奏称高淮在辽东蓄养死士、时时操练,凌轹职官、劫掠军民,甚至狂叫将“射柳禁中,走马殿上”。
闻讯之后,高淮怒不可遏,竟率税兵三百余人,打起飞虎旗,偷偷潜进京师广渠门外,声言要到皇宫谒见皇帝。
此举震动朝野,科道劾称:“高淮搜刮士民,攫取了数十万金,招纳亡命之徒和投降过来的人,居心何在?”
吏部尚书李戴、刑部尚书萧大亨等重臣也都弹劾高淮擅自离开驻地,挟兵偷偷住到京师,这是几百年来从未有过的事。
但所有这些奏疏,万历都不作复。
辽东巡抚赵楫弹劾高淮罪恶万端,而且无故打死了指挥张汝立,亦不作复。
高淮因此上疏,自称镇守协同关务,兵部上奏指出他这是狂妄胡说,万历庇护高淮,竟对外朝撒谎,说他确实任命了高淮。
于是,这么桩大事就这么不了了之。此事过后,高淮胆子也越发大起来,将税兵从三百人扩到千余人,自成一军。
只是,这一次军变可比上次科道弹劾严重多了,严重到高淮自己都只敢躲在永平,而不敢如上次一样进京扬言找皇帝伸冤了。
他很怕宫里来人是奉皇帝旨意押自己回去的,可对方却没有旨意,陛下那里对他也没有话说,这让高淮很是困惑。
“那使者前来永平是?”
高淮必须弄清楚这个少年到底是来干什么的,至于这少年究竟什么身份,和皇帝以及贵妃娘娘有什么关系,却不是他关心的。因为,这些和他无关。
“看看。”
良臣很简单的说了两个字,很是平静的看着高淮。李永贞负手站在他的边上,亦是一脸平静。
高淮自诩聪明绝顶一人,事实也是极度聪明一人,否则也不会从一农家子弟摇身一变为当朝大珰,在辽东威风赫赫了。
但他真的看不出眼前这少年藏着什么心思,仅从对方神情来看,十分十分的单纯,如同一涉世未深少年般。
陛下派这么一个人来,到底是何意?
越是猜不透的事,就越是让人惊慌,高淮定了定心神,对魏良臣道:“请使者回禀陛下,山海关参政王邦才和前屯卫参将李获阳欲夺陛下钱粮,事泄,咱家派人抓他们,他二人为脱身,竟然鼓动乱兵带甲哗变,欲投女真。请陛下速调兵予以镇压,绝不使乱兵阴谋得逞!”
“高公公所说,我记下了,自当如实回禀陛下。”良臣点了点头。
这回不但是高淮愣了下,李永贞也有些发愣,陛下让他过来看看,可不是高淮说什么就是什么啊。
良臣看了眼发怔的高淮,说道:“高公公这里若无它事,我便去山海关了。”
“去山海关做什么,那里已被乱兵占据。”高淮愕然,他好不容易从山海关那里跑出来,要不然被那帮丘八捉住,弄不好真能把他煮了。现在想起当时乱起时,他这心都跳的厉害。可这少年竟然还要去山海关,他这是不怕死还是真不知道那里的危性?
“去看看。”
良臣好像染上了李永贞的性格,话不多说,说也就捡重点。几个字能说明白的,他绝不多吐一个字。
“若使者真要去,不若叫永平卫派兵护送。”
高淮还算厚道,不管这少年是为什么而来,总是皇爷派来的,就这么孤身去山海关实在太危险,于是便想让永平卫派兵护送。
“不必了,我现在就出发。”
良臣没有同意高淮的建议,因为那样的话,对他才是真的危险。现在山海关驻军正乱着,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酿成不可收拾的大祸。
他就这么孤身前去,反而才是最安全的,毕竟,哗变军士不可能真是为了造反。
高淮无法阻止负有圣命的魏良臣如何做,只得将他送出驿站。
从驿站出来后,良臣果然没有往永平卫指挥使司那里去,而是直接带人出城去了山海关。
“小案首真要孤身入关?”半道歇马时,李永贞迟疑了一下,终是忍不住问道。
田刚和李维也有些不安的盯着魏良臣,李维胆小怕死自是不用说,田刚固然胆大,但就这么孤身前往乱军之中,说心里不慌也是不可能的。
“嗯。”
良臣只顾从马鞍里抓出豆饼塞到马嘴,不理会三人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