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赐斗牛,赏五钱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说话不敢大声,弱弱滴求点订阅以为帝国官兵讨外所需。
.......
东南无论警讯还是捷报,首当送呈南京兵部知晓,之后再快马急递北京。
这道程序一方面是保证南京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则是起一个“选重去轻”的作用。即事小,南京兵部可定。事大,方报北京知晓。不然,大事小事一股脑往北京送,南都兵部就如同虚设,无形之中也增添北京兵部的“工作量”。
说来南京六部也就是礼部真是个清水衙门,没什么油水和权力,其余各部权力还是很重的。
如那南京刑部便负责南京诸司、公侯伯府、京卫所的刑名,司法权力极大;南京吏部负责南京地区官员六年一度的京察考功,北京吏部不得干涉;南京户部负责征收南直隶以及浙江、江西、湖广诸省的税粮(此四地所交税粮几乎占了帝国的一半),同时还负责漕运、全国盐引勘合,因而南京户部尚书多兼任总理粮储一职。
而南京兵部身为六部之首,兵部尚书与内守备、守备勋臣合称南都三架马车,职权之重并不亚于阁臣。
只是,南京兵部尚书并不实际处理本部事项,诸如各省塘讯之类的事务多半是由左侍郎负责。
南京兵部左侍郎正是崔志佳大人,他老人家在看到福建巡抚呈递上来的捷报后,这才晓得自家为什么这几日左眼老是跳个不停。
原来是要发财啊!
崔侍郎何等人也?
乃是敢虎口夺食,硬生生从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南京城内人见人让的提督魏公公手中夺走一万两白银的狠角色!
这等厉害人物,如何会让上天赐予的机会白白从手中溜走呢。
于是,崔侍郎将福建方面的捷报随手丢在桌上,与左右主事、书办说起其它事项来,只字不提福建方面的这份捷报。
不提不问不报,这份捷报无疑就是卡在了南京兵部。
按理来说,这是完全不合规矩的。可能在部里当官的哪个不是人精,主事也好,郎中也好,一个个好像集体失忆般,竟把福建的这场大捷给“遗忘”了。
只是,他们能遗忘,有的人则不能忘。
在南京礼部坐了两年多冷板凳的侍郎魏广微在值房坐到太阳下山后,就匆匆赶到兵部外的大街上拦住了正要上马车回家的崔侍郎。
“这是哪阵风把魏大人给吹过来了?”
魏广微的出现让崔侍郎真是有些诧异,二人虽同在南京为官,但彼此之间却是没什么交情的。
“无事不登三宝殿,崔大人这会可是有空?不若寻处清静地方喝上一壶?”魏广微笑着说道。
“魏大人这是有事?”崔侍郎不解,他兵部和礼部可是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块去的,魏广微找他能有什么事?
魏广微笑道:“我倒是无事,只是受人之托请崔大人帮个小忙...却不知大人可否给广微点薄面?”
对方这么说,崔侍郎无论如何也是要给面子的。他知道这魏广微是因为得罪了东林党元老赵南星给贬到南京礼部来的,但其是庶吉士出身,三十出头就已是南京礼部侍郎,一旦朝中政争有变东林党失了势,这魏广微必前途光明,所以与其交好也不是没有好处。当下便半推半就和魏广微去了秦淮河上一家有名的酒楼。
酒过三巡,魏广微示意歌女退出,随后摸出了一张三千两的银票递到了崔侍郎面前,道:“这是有人托我赠予大人的薪炭钱。”
“薪炭钱?”
崔侍郎的表情先是诧异,紧接着变成了理解,不动声色的将银票收下,随口问道:“可是那位大闹南都的?”
魏广微笑道:“果然什么事都瞒不住崔大人...东沙之战,魏公公不顾凶险亲自上阵杀敌,我在南都听说之后都感佩服,倘若此大捷不能使朝堂知,魏公公不免委屈了。”
“只为使朝堂知,便舍了这三千两,魏公公未免不划算啊。”崔侍郎眯眯带笑。
“魏公公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奋勇杀敌的官兵啊。若是朝廷不赏,将士难免寒心。”
魏广微嘴上如此说道,心里对此事还是不以为然的。历来报功都是为了请赏捞钱,可你小魏公公却往里垫钱,怎么看都有点没头脑。不过这事他管不了,小魏请他出面就把事办好便是。
当初自家马夫给小魏戴帽子的事,魏广微可是心中有愧的。
“是啊,再苦不能苦了将士们,东沙大捷当早叫京中知晓才好。”
崔侍郎也是一脸郑重,他这人有个优点就是收钱就绝对办事,效率也高,这不第二天福建的捷报便被快马送往北京通政司了。
通政司一见是报捷文书,不敢怠慢,赶紧送进宫城。很快,捷报就被司礼监文书房当值的太监李永贞给带到了乾清宫。
只是皇爷这会尚在贵妃娘娘那里,李永贞本想直接去贵妃殿报捷,但想娘娘最近胎气大,火气大,怕扰了娘娘清静便耐心侯着。
约摸半个时辰后,皇爷方回到乾清宫。瞧见李永贞侯在那,手中还拿着一份题本,便问何事。
“回皇爷,福建报捷,东沙大捷,毙倭千余!”李永贞大声且兴奋的说道。
“噢?!”
皇爷一听是捷报,也是高兴,忙叫李永贞将捷报呈上来,打开一看,脸上先是满满兴奋,之后那笑容却渐渐凝固了起来。
李永贞一直在偷偷瞧着,见状,一颗心也是瞬间提了起来:莫非皇爷看出什么不对来了?正担心时,却听皇爷说道:“拟旨。”
李永贞忙躬身凝听,只听皇爷道:“东沙大捷,毙倭千余,乃朕登基以来海事难得胜利,朕心甚慰,着兵部按功叙优。”
言毕,又道:“福建巡抚黄承玄指挥有方,着加太子少保衔,赐银五十两。提督海事太监魏某治军有方,阵前亲做表率,难得武勇,特准破例着斗牛服,晋四品中官,赐银十两。”
说完,万历挥手命李永贞退下拟旨,自顾自拿着那份福建的捷报走到御桌,想了想提笔在捷报的底部写了一语,尔后命内侍将此捷报密封和圣旨一同送至福建。
这份捷报“转手”回到福建时,魏公公已然在台湾的诸罗山登陆。
诸罗山乃是当地番语,公公印象中此地当属后世的嘉义,所以便准备将诸罗山改名为嘉义。正和左右商量更名事项时,皇爷的圣旨就由中左所快船送了过来。
前来传旨的内侍并没有立即宣旨,而是请魏公公秉退左右之后将皇爷御批的捷报先交给了魏公公。
见内侍对自己一脸谄媚的样子,公公心想肯定有惊喜,说不定就是皇爷同意自己征日了,于是高兴的打开来看,结果那张老脸当场就绿了。
皇爷没说别的,就只是在捷报的底部写了一行斗大的字——你当朕和你一样蠢么!
说话不敢大声,弱弱滴求点订阅以为帝国官兵讨外所需。
.......
东南无论警讯还是捷报,首当送呈南京兵部知晓,之后再快马急递北京。
这道程序一方面是保证南京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则是起一个“选重去轻”的作用。即事小,南京兵部可定。事大,方报北京知晓。不然,大事小事一股脑往北京送,南都兵部就如同虚设,无形之中也增添北京兵部的“工作量”。
说来南京六部也就是礼部真是个清水衙门,没什么油水和权力,其余各部权力还是很重的。
如那南京刑部便负责南京诸司、公侯伯府、京卫所的刑名,司法权力极大;南京吏部负责南京地区官员六年一度的京察考功,北京吏部不得干涉;南京户部负责征收南直隶以及浙江、江西、湖广诸省的税粮(此四地所交税粮几乎占了帝国的一半),同时还负责漕运、全国盐引勘合,因而南京户部尚书多兼任总理粮储一职。
而南京兵部身为六部之首,兵部尚书与内守备、守备勋臣合称南都三架马车,职权之重并不亚于阁臣。
只是,南京兵部尚书并不实际处理本部事项,诸如各省塘讯之类的事务多半是由左侍郎负责。
南京兵部左侍郎正是崔志佳大人,他老人家在看到福建巡抚呈递上来的捷报后,这才晓得自家为什么这几日左眼老是跳个不停。
原来是要发财啊!
崔侍郎何等人也?
乃是敢虎口夺食,硬生生从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南京城内人见人让的提督魏公公手中夺走一万两白银的狠角色!
这等厉害人物,如何会让上天赐予的机会白白从手中溜走呢。
于是,崔侍郎将福建方面的捷报随手丢在桌上,与左右主事、书办说起其它事项来,只字不提福建方面的这份捷报。
不提不问不报,这份捷报无疑就是卡在了南京兵部。
按理来说,这是完全不合规矩的。可能在部里当官的哪个不是人精,主事也好,郎中也好,一个个好像集体失忆般,竟把福建的这场大捷给“遗忘”了。
只是,他们能遗忘,有的人则不能忘。
在南京礼部坐了两年多冷板凳的侍郎魏广微在值房坐到太阳下山后,就匆匆赶到兵部外的大街上拦住了正要上马车回家的崔侍郎。
“这是哪阵风把魏大人给吹过来了?”
魏广微的出现让崔侍郎真是有些诧异,二人虽同在南京为官,但彼此之间却是没什么交情的。
“无事不登三宝殿,崔大人这会可是有空?不若寻处清静地方喝上一壶?”魏广微笑着说道。
“魏大人这是有事?”崔侍郎不解,他兵部和礼部可是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块去的,魏广微找他能有什么事?
魏广微笑道:“我倒是无事,只是受人之托请崔大人帮个小忙...却不知大人可否给广微点薄面?”
对方这么说,崔侍郎无论如何也是要给面子的。他知道这魏广微是因为得罪了东林党元老赵南星给贬到南京礼部来的,但其是庶吉士出身,三十出头就已是南京礼部侍郎,一旦朝中政争有变东林党失了势,这魏广微必前途光明,所以与其交好也不是没有好处。当下便半推半就和魏广微去了秦淮河上一家有名的酒楼。
酒过三巡,魏广微示意歌女退出,随后摸出了一张三千两的银票递到了崔侍郎面前,道:“这是有人托我赠予大人的薪炭钱。”
“薪炭钱?”
崔侍郎的表情先是诧异,紧接着变成了理解,不动声色的将银票收下,随口问道:“可是那位大闹南都的?”
魏广微笑道:“果然什么事都瞒不住崔大人...东沙之战,魏公公不顾凶险亲自上阵杀敌,我在南都听说之后都感佩服,倘若此大捷不能使朝堂知,魏公公不免委屈了。”
“只为使朝堂知,便舍了这三千两,魏公公未免不划算啊。”崔侍郎眯眯带笑。
“魏公公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奋勇杀敌的官兵啊。若是朝廷不赏,将士难免寒心。”
魏广微嘴上如此说道,心里对此事还是不以为然的。历来报功都是为了请赏捞钱,可你小魏公公却往里垫钱,怎么看都有点没头脑。不过这事他管不了,小魏请他出面就把事办好便是。
当初自家马夫给小魏戴帽子的事,魏广微可是心中有愧的。
“是啊,再苦不能苦了将士们,东沙大捷当早叫京中知晓才好。”
崔侍郎也是一脸郑重,他这人有个优点就是收钱就绝对办事,效率也高,这不第二天福建的捷报便被快马送往北京通政司了。
通政司一见是报捷文书,不敢怠慢,赶紧送进宫城。很快,捷报就被司礼监文书房当值的太监李永贞给带到了乾清宫。
只是皇爷这会尚在贵妃娘娘那里,李永贞本想直接去贵妃殿报捷,但想娘娘最近胎气大,火气大,怕扰了娘娘清静便耐心侯着。
约摸半个时辰后,皇爷方回到乾清宫。瞧见李永贞侯在那,手中还拿着一份题本,便问何事。
“回皇爷,福建报捷,东沙大捷,毙倭千余!”李永贞大声且兴奋的说道。
“噢?!”
皇爷一听是捷报,也是高兴,忙叫李永贞将捷报呈上来,打开一看,脸上先是满满兴奋,之后那笑容却渐渐凝固了起来。
李永贞一直在偷偷瞧着,见状,一颗心也是瞬间提了起来:莫非皇爷看出什么不对来了?正担心时,却听皇爷说道:“拟旨。”
李永贞忙躬身凝听,只听皇爷道:“东沙大捷,毙倭千余,乃朕登基以来海事难得胜利,朕心甚慰,着兵部按功叙优。”
言毕,又道:“福建巡抚黄承玄指挥有方,着加太子少保衔,赐银五十两。提督海事太监魏某治军有方,阵前亲做表率,难得武勇,特准破例着斗牛服,晋四品中官,赐银十两。”
说完,万历挥手命李永贞退下拟旨,自顾自拿着那份福建的捷报走到御桌,想了想提笔在捷报的底部写了一语,尔后命内侍将此捷报密封和圣旨一同送至福建。
这份捷报“转手”回到福建时,魏公公已然在台湾的诸罗山登陆。
诸罗山乃是当地番语,公公印象中此地当属后世的嘉义,所以便准备将诸罗山改名为嘉义。正和左右商量更名事项时,皇爷的圣旨就由中左所快船送了过来。
前来传旨的内侍并没有立即宣旨,而是请魏公公秉退左右之后将皇爷御批的捷报先交给了魏公公。
见内侍对自己一脸谄媚的样子,公公心想肯定有惊喜,说不定就是皇爷同意自己征日了,于是高兴的打开来看,结果那张老脸当场就绿了。
皇爷没说别的,就只是在捷报的底部写了一行斗大的字——你当朕和你一样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