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安顿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990年9月8号,晴,风三级。
一辆满身尘土的警用212前面,二大二小四个山沟土豹子站在那里,抬头仰视着东北工学院,这所六十多年历史的学校。
越过欧式石柱,透过密密的树林,能看到学校最中心主楼那高高的欧式尖顶,上面五星红旗飘扬。
东北工学院的前身是建于1922年的东北大学,由东北王下令兴建,成为旧中国创学之第一,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学科最全面的现代大学,始创即设理工科,文法科。文法科设中国文学系、英文学系、俄文学系、法律学系、政治学系;理工科设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土木工学系,机械学系,建筑系,共建6个学院24个系8个专修科,吸引了大批欧美法学者来东北讲学交流。
章士钊、梁漱溟、罗文干、冯祖荀、刘仙洲、黄侃、刘半农、梁思成、林徽因等等历史名人,都曾是这所学校的老师。
第一个倡导男女同校,第一个建设体育学院,1929年东大学生组建足球队蓝球队,远赴RB获得胜利。
第一个派员参加奥运会,第一个外语学院,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中国第一本大学期刊《科学研究资料》,中国第一次科学报告会,中国大学历史上第一个学生科学技术协会,第一部疲劳设计专著《疲劳强度设计》,学校多个教授的学术研究成为国内大学的普及教材。
这是一所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极其浓重一笔的学校。1993年,东北工学院恢复原名称东北大学,并聘学校的奠基者,创建者,原校长张六子将军为终生名誉校长。
“学校真大呀。鬼子哥,你说这学校大院是不是都比咱县城大了?”小红看着神秘的学校大门里面感慨着。
小伟点了点头说:“应该差不临了,以前我还觉得县城好大呢。”
李中国在一边说:“这学校大院可比咱县城大多了,得有三四个那么大。小红你认道不?别在学校里边找不道了,出来找不着上课的地方,回去找不着住的地方,哈哈,那可就有意思了。没弄熟之前别一个人瞎跑,听着没?这学校里树林子多,有时候一天到晚也没个人,要真迷糊了就完蛋了。”
小红吐了吐舌头,扭着对李中国说:“李叔,你进去过呀?”
李中国点点头说:“在这学习过二次,拢共三四个月时间,现在我进去还有好些地方找不着呢。看右边,那就是南湖公园,没事可以去那里转转,那里也大,也有好几个县城那么大,里面有不少玩的,没事了到是个散心的地方。”
小伟和小红顺着李中国说的看过去,看到一圈刷着蓝漆的铁栏杆围着,远远的一个铁大门,门头上四个大字:南湖公园。顺着栏杆缝隙看进去,郁郁葱葱的树木延伸出去,里面是一眼看不头的湖面,湖水像镜子一样闪映着蓝天白云,几条小船在水面着晃动着,不时有认不出的鸟在水面林间飞过,传来几声悦耳的鸣叫声。
小红双手握拳举在胸前,情不自禁的说:“进去得要钱吧?肯定挺贵。”
小伟目不转睛的盯着那边说:“嗯,得给钱。城里啥都要钱,进一次可能一顿饭钱就没了。”
小红说:“那咱们不进去,就在外边看吧,也挺好。”
小伟说:“没事,我去挣钱,你想进了就进。”
李中国:##@……%&&()%……%¥……&
“你好,同学,你们是来报道的新生吗?”一个声音在几个人面前响起。
小伟和小红被话声惊回了神,扭头看过去,一个头上带着汗迹的短发女生站在几个人面前,正看着他们。
小红说:“嗯,是的呢,我是来报道的,同学你好。”
那女同学脸上笑容绽开,说:“第一次来奉天吧?来,过来到这边报名办手续,以后有的是时间看呢。从哪来的?”
小红说:“我是杯溪小市的,第一次来奉天呢,好大啊,同学你是哪的呀?”
女同学引导着几个人往学校大门里面走,说:“我家是普兰店的,比你大一届,这边来,通知书带了吧?”
一进学校大门,在道路两边摆着一些桌椅,上面挂着红布:新生报名处。
几个人跟着那女同学走过去,女同学边走边说:“我叫陈淑兰,你叫啥呀?”
小红抬手拢了拢头发,说:“我叫王小红,淑兰姐,这边吃饭贵不?”
陈淑兰摇了摇头说:“不贵,挺好吃的,就在这里,小红你把通知书拿出来,要登记。”
王小红从随身的兜子里拿通知书。
中国的大学教育收费分几个阶段,80年代初期大学是全免费的,国家还按月给补助,有些学生甚至每个月能往家里汇钱,要知道那个时候一个月十几二十块钱,足以算巨款了。
到85年,国家提出可以计划外招生,大学生就分成了二部分,一部分是不交学费还拿补助的,一部分要交学费,生活费,不过也不多,一般一、二百块钱。
89年,国家开始实行大学收费制,二百块学费,不过国家补贴还是有的。
一直持续到96年,全国大学的学费撑杆跳,一下子达到三四千五六千,国家补贴也取消了,上大学成为中国家庭最大的负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5年,上大学变成了第二负担,第一负担是买房,这个比上大学更狠,上大学要的是十几二十年的收入,而房子要的是一辈子。
之所以这个时期上大学的少,一个是因为招生少,竞争大,二一个就是钱的问题,大学多少是要花钱的,别看只有几百块钱,但这对普通家庭来说已经是巨款了。念中专技校啥的是一分钱不花的,国家全额补贴,月月能往家拿钱,和发工资一样。
王小红把通知书递给陈淑兰,陈淑兰拿着去花名册上找,翻了一会儿找到了,说:“小红,你被分到管理工程系了,学管理的,呵呵,我给你登记。”
填了几张表,让王小红签了字,收了二百块钱学费加三十块钱宿费,陈淑兰又查宿舍,找到名单拿钥匙,说:“走吧,我带你去宿舍,你刚来自己估计找不着。带行李没?”
小红点头说:“带了的,在车上。”转头看向小伟,小伟说:“我去拿,你在这等会儿。”
这会儿的大学招生不多,都是精益求精,少量的计划外招生也只是一点点,所以这会儿的新生接待工作非常轻松,校园里也一片安静,小伟小红他们到了这么长时间,也只看到了三五个来报道的学生。
1990年9月8号,晴,风三级。
一辆满身尘土的警用212前面,二大二小四个山沟土豹子站在那里,抬头仰视着东北工学院,这所六十多年历史的学校。
越过欧式石柱,透过密密的树林,能看到学校最中心主楼那高高的欧式尖顶,上面五星红旗飘扬。
东北工学院的前身是建于1922年的东北大学,由东北王下令兴建,成为旧中国创学之第一,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学科最全面的现代大学,始创即设理工科,文法科。文法科设中国文学系、英文学系、俄文学系、法律学系、政治学系;理工科设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土木工学系,机械学系,建筑系,共建6个学院24个系8个专修科,吸引了大批欧美法学者来东北讲学交流。
章士钊、梁漱溟、罗文干、冯祖荀、刘仙洲、黄侃、刘半农、梁思成、林徽因等等历史名人,都曾是这所学校的老师。
第一个倡导男女同校,第一个建设体育学院,1929年东大学生组建足球队蓝球队,远赴RB获得胜利。
第一个派员参加奥运会,第一个外语学院,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中国第一本大学期刊《科学研究资料》,中国第一次科学报告会,中国大学历史上第一个学生科学技术协会,第一部疲劳设计专著《疲劳强度设计》,学校多个教授的学术研究成为国内大学的普及教材。
这是一所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极其浓重一笔的学校。1993年,东北工学院恢复原名称东北大学,并聘学校的奠基者,创建者,原校长张六子将军为终生名誉校长。
“学校真大呀。鬼子哥,你说这学校大院是不是都比咱县城大了?”小红看着神秘的学校大门里面感慨着。
小伟点了点头说:“应该差不临了,以前我还觉得县城好大呢。”
李中国在一边说:“这学校大院可比咱县城大多了,得有三四个那么大。小红你认道不?别在学校里边找不道了,出来找不着上课的地方,回去找不着住的地方,哈哈,那可就有意思了。没弄熟之前别一个人瞎跑,听着没?这学校里树林子多,有时候一天到晚也没个人,要真迷糊了就完蛋了。”
小红吐了吐舌头,扭着对李中国说:“李叔,你进去过呀?”
李中国点点头说:“在这学习过二次,拢共三四个月时间,现在我进去还有好些地方找不着呢。看右边,那就是南湖公园,没事可以去那里转转,那里也大,也有好几个县城那么大,里面有不少玩的,没事了到是个散心的地方。”
小伟和小红顺着李中国说的看过去,看到一圈刷着蓝漆的铁栏杆围着,远远的一个铁大门,门头上四个大字:南湖公园。顺着栏杆缝隙看进去,郁郁葱葱的树木延伸出去,里面是一眼看不头的湖面,湖水像镜子一样闪映着蓝天白云,几条小船在水面着晃动着,不时有认不出的鸟在水面林间飞过,传来几声悦耳的鸣叫声。
小红双手握拳举在胸前,情不自禁的说:“进去得要钱吧?肯定挺贵。”
小伟目不转睛的盯着那边说:“嗯,得给钱。城里啥都要钱,进一次可能一顿饭钱就没了。”
小红说:“那咱们不进去,就在外边看吧,也挺好。”
小伟说:“没事,我去挣钱,你想进了就进。”
李中国:##@……%&&()%……%¥……&
“你好,同学,你们是来报道的新生吗?”一个声音在几个人面前响起。
小伟和小红被话声惊回了神,扭头看过去,一个头上带着汗迹的短发女生站在几个人面前,正看着他们。
小红说:“嗯,是的呢,我是来报道的,同学你好。”
那女同学脸上笑容绽开,说:“第一次来奉天吧?来,过来到这边报名办手续,以后有的是时间看呢。从哪来的?”
小红说:“我是杯溪小市的,第一次来奉天呢,好大啊,同学你是哪的呀?”
女同学引导着几个人往学校大门里面走,说:“我家是普兰店的,比你大一届,这边来,通知书带了吧?”
一进学校大门,在道路两边摆着一些桌椅,上面挂着红布:新生报名处。
几个人跟着那女同学走过去,女同学边走边说:“我叫陈淑兰,你叫啥呀?”
小红抬手拢了拢头发,说:“我叫王小红,淑兰姐,这边吃饭贵不?”
陈淑兰摇了摇头说:“不贵,挺好吃的,就在这里,小红你把通知书拿出来,要登记。”
王小红从随身的兜子里拿通知书。
中国的大学教育收费分几个阶段,80年代初期大学是全免费的,国家还按月给补助,有些学生甚至每个月能往家里汇钱,要知道那个时候一个月十几二十块钱,足以算巨款了。
到85年,国家提出可以计划外招生,大学生就分成了二部分,一部分是不交学费还拿补助的,一部分要交学费,生活费,不过也不多,一般一、二百块钱。
89年,国家开始实行大学收费制,二百块学费,不过国家补贴还是有的。
一直持续到96年,全国大学的学费撑杆跳,一下子达到三四千五六千,国家补贴也取消了,上大学成为中国家庭最大的负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5年,上大学变成了第二负担,第一负担是买房,这个比上大学更狠,上大学要的是十几二十年的收入,而房子要的是一辈子。
之所以这个时期上大学的少,一个是因为招生少,竞争大,二一个就是钱的问题,大学多少是要花钱的,别看只有几百块钱,但这对普通家庭来说已经是巨款了。念中专技校啥的是一分钱不花的,国家全额补贴,月月能往家拿钱,和发工资一样。
王小红把通知书递给陈淑兰,陈淑兰拿着去花名册上找,翻了一会儿找到了,说:“小红,你被分到管理工程系了,学管理的,呵呵,我给你登记。”
填了几张表,让王小红签了字,收了二百块钱学费加三十块钱宿费,陈淑兰又查宿舍,找到名单拿钥匙,说:“走吧,我带你去宿舍,你刚来自己估计找不着。带行李没?”
小红点头说:“带了的,在车上。”转头看向小伟,小伟说:“我去拿,你在这等会儿。”
这会儿的大学招生不多,都是精益求精,少量的计划外招生也只是一点点,所以这会儿的新生接待工作非常轻松,校园里也一片安静,小伟小红他们到了这么长时间,也只看到了三五个来报道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