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他们走到我桌边,迈克开始向我介绍他带来的那个女人,“约翰,这是我朋友安妮。安妮,这是约翰。今晚是他第一次来我的咖啡馆。”
安妮笑了笑,我们握了握手。
“很高兴认识你,”我说,“听迈克的介绍,你应该经常来这里吃饭吧?”
“隔三差五就来一次吧。”她回答,“这儿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你最需要它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身在其中了。”
“我也有这种感觉。”我说。
“安妮,我和约翰刚才在聊你最喜欢的一个话题,也许我们应该听听你这个专家的见解。”
她大笑起来:“好吧,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专家,不过我倒是不缺见解。你们在聊什么?”
“约翰问,明明大家能做想做的事,为什么不立刻就做,而要把那么多时间花在准备工作上。”
“啊,这确实是我最喜欢聊的一个话题。”她又哈哈大笑起来。
安妮的大笑很有感染力,我立刻对她产生了好感:“安妮,请坐。我想听听你的观点。迈克,如果你有时间,也坐下一起聊吧。”
他们在我对面落座,迈克说:“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先跟你简单说说安妮的情况。她有世界顶尖商学院的高等学位,多年来她都是广告圈里颇有名气的高管。”
“哇,”我说,“佩服佩服。”
“客气了。”她笑着回应,“不过要聊接下来这个话题,可能绕不开这段背景。约翰,你看电视、看杂志、上网或者听广播吗?”
“有时候会。”我说,“怎么了?”
“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准备我们想做的事,而不是直接去做,这个问题的一部分答案,就在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当中。”她说,“广告商早就明白,如果你的信息直接针对人们内心的恐惧和欲望,你就能刺激他们去行动。只要你找对了恐惧点或者欲望点,就能促成他们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
“能举个例子吗?”我问。
“好。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或听说过这样一种广告,它的内容重点在于让你开心或产生安全感,但其实其中蕴含的信息是,‘只有当你拥有这件产品时,你的生活才会更好。’”
“我不知道,”我说,“应该有吧。”
“这类广告通常把真实意图隐藏得很巧妙,”她说,“大多数时候,广告公司不会直接表达这层意思。但如果你意识到广告的意图,或者参与制作过许多广告,你就会发现,这些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相信,只要你拥有某个产品或服务,你的人生就能圆满。举个例子,开这种车会赋予你的人生特殊的意义,吃这种冰淇淋会给你带来幸福,拥有这颗钻石你就能心满意足。”
“还有,”她继续说,“我要告诉你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广告还会传达一种更隐晦、但更有影响力的信息——即拥有那些产品,你能获得满足感,但如果没能拥有那些产品,你的人生就是不圆满的。”
我有点儿疑惑地望着她:“安妮,照你这么说,谁都不该买任何东西。你的观点太极端了,一点儿也不现实。”
“哦,不是这个意思,”她答道,“你误会了。任何人都有权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并不是说不能买车、去商场或者吃冰淇淋。”
“为什么人们把那么多时间花在准备工作上,而不是直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部分原因就在于我们每天都暴露在大量营销信息中,如果不谨慎点儿,我们肯定会把自己的幸福和满足寄托在某样产品或服务上。最后,我们会陷入一种财务困境,必须不断去做事情去挣钱,尽管那些事情不是我们真正想做的。”
“我可能没太听懂。”我说。
“我举一个非常普遍的例子吧。”安妮说,“这个例子不适用于每一个人,但有助于解释清楚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
“从小时候开始,我们的生活就充斥着各种广告,这些广告传达的信息就是人生的圆满来源于物质。既然如此,我们会怎么做?当然是购物了。我们买广告里的商品,想看看广告里说的是不是真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她继续说,“购买商品需要钱。为了挣钱,我得找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可能不符合我们的理想,我花在工作上的时间也许不符合我理想的时间安排,但有了这份工作,我就买得起我想要的东西。我告诉自己,这种情况是暂时的。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就能开始做其他事情——更接近我本来意愿的事情。”
“还有一个问题,因为做了一份没有满足感的工作,并且花了很多时间在上面,我会感觉到越来越不满足。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整天盼着退休,他们总是说,等退休了就可以做想做的事了。要不了多久,我们自己也会去憧憬这种几乎被神化了的未来。等到退休那天,我们再也不用工作了,而是可以把时间花在想做的事情上。”
“我们每天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为了弥补心中因此产生的空虚,我们会买更多东西。我们希望广告是真的,哪怕只有一丝一毫是真的也好,希望那些商品能代替日常工作给我们带来满足感。但不幸的是,我们买的越多,要付的账就越多,就越需要花更多时间工作,这样才能为一切买单。我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并非发自内心,所以投入工作的时间越多,我们就会产生越多不满,因为我们留给真正想做的事的时间更少了。”
“于是我们就会买更多东西。”我说,“我明白这个逻辑了。这可不是一个良性循环啊。”
“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循环,”安妮说,“最后的结果都是长时间工作,忙着做并不能实现PFE的事情。他们不停地憧憬未来,希望有天他们不用再工作,可以过上随心所欲的日子。”
“哇,我从来没从这个角度思考过。”我说,“真的是这样吗?”
安妮和迈克大笑起来。“约翰,我不建议你把广告条条当真,希望你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同理,我也不希望你毫不怀疑地接受我的说法。”安妮回答,“凯茜刚才说,现在大家有机会接触更多新事物,可以了解世间万物。我分享的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你听完了,可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判断我说的话是部分属实、全部属实,还是没有一句实话。”
“嗯,你的话给我提供了一个看事物的新角度。”我说,“安妮,你刚才举的那个例子,你自己经历过吗?”
安妮大笑:“肯定经历过啊。现在说起来我可以拿它开玩笑,但当时我觉得一点儿都不好笑。那时我真的不开心,感觉无法控制自己的人生。每天我都工作很久,没多少闲暇时光;作为补偿,我用物质来奖励自己。我当时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合理的生活方式。”
“我周末也在工作,所以我对自己说,我应该奖励自己一套新衣服、最新的电子产品,或者某件新款时尚家具。可是,因为我总是在工作,我很少有时间享用我奖励自己的这些东西。来我家做客的朋友,都说他们好喜欢我家的风格,可我根本没什么时间在家享受这个环境。”
“一天晚上,我刚翻完一大堆账单,看它们像往常一样,吞掉我当月收入的大半部分。我平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只有这样才能不让自己哭出来。我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人生的大半,我把它浪费在一份我根本不在乎的工作上,用购物来安慰自己。说实话,就连我买的那些东西,我也根本不在乎。”
“我想弄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落到了这步田地。我原本的人生规划是,工作到六十岁,等到退休,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感觉自己很可怜。”
“可你现在的心态完全不一样。”我说,“你到底经历了什么?”
安妮笑着答道:“我现在的心态确实完全不同。那天晚上我想了一会儿,决定出去散心。我生活在一个大城市,街道上总是人来人往。我看着每一个从我身边经过的人,好奇他们中间有没有人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他们快乐吗?他们做的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吗?他们满足吗?最后,我停在了一家小小的咖啡店门前。我见过这家店好几次,但从没进去过。令人吃惊的是,店里坐着我的一个熟人。我在不同的场合见过他几次,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因为他每次都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
“他邀请我和他一起坐坐。我们喝了几杯咖啡,聊了三小时的人生。我跟他描述了我的状态,他微笑着指出,我可能看自己做的广告看多了。我不太明白他的意思。于是,他跟我讲了我刚才告诉你的那个循环,他还跟我说了些别的,那些话我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转变心态的重点在于,’他说,‘你要清楚,某样东西是否能让你的生活更圆满,由你自己说了算,和别人告诉你它圆不圆满无关。’”
“那天晚上我回到家,坐下开始想,什么样的生活对我来说是圆满的,理由是什么。我逼着自己思考,我想怎样度过自己的每一天。过了一会儿,我又问自己我为什么想那样度过每一天。最后,我的思绪引导我来到了这个问题上。”她说。
我低头一看,安妮正指着菜单。
你为什么来这里?
“然后呢?”我问。
安妮又大笑起来:“凯茜可能已经跟你说过,一旦你问自己为什么来这里,你的世界就会发生改变。我不唠叨那些无聊的细节了,不过我可以告诉你,自从那晚过后,我就不再是原来的我了。”
“我的生活从一些小事开始慢慢改变,我开始每周为自己多留出一点儿时间。我再也不用‘物质’奖励拼命工作的自己,而是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每天,我都花至少一个小时做我真正喜欢的事。有时候,我会读一本让我热血沸腾的小说;有时候,我会出门远足或者做做运动。”
“后来,一小时变成了两小时,两小时又发展到三小时。等我回过神来,我已经把精力全都放到我想做的事上,这些事情才能让‘我为什么来这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实现圆满。”
他们走到我桌边,迈克开始向我介绍他带来的那个女人,“约翰,这是我朋友安妮。安妮,这是约翰。今晚是他第一次来我的咖啡馆。”
安妮笑了笑,我们握了握手。
“很高兴认识你,”我说,“听迈克的介绍,你应该经常来这里吃饭吧?”
“隔三差五就来一次吧。”她回答,“这儿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你最需要它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身在其中了。”
“我也有这种感觉。”我说。
“安妮,我和约翰刚才在聊你最喜欢的一个话题,也许我们应该听听你这个专家的见解。”
她大笑起来:“好吧,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专家,不过我倒是不缺见解。你们在聊什么?”
“约翰问,明明大家能做想做的事,为什么不立刻就做,而要把那么多时间花在准备工作上。”
“啊,这确实是我最喜欢聊的一个话题。”她又哈哈大笑起来。
安妮的大笑很有感染力,我立刻对她产生了好感:“安妮,请坐。我想听听你的观点。迈克,如果你有时间,也坐下一起聊吧。”
他们在我对面落座,迈克说:“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先跟你简单说说安妮的情况。她有世界顶尖商学院的高等学位,多年来她都是广告圈里颇有名气的高管。”
“哇,”我说,“佩服佩服。”
“客气了。”她笑着回应,“不过要聊接下来这个话题,可能绕不开这段背景。约翰,你看电视、看杂志、上网或者听广播吗?”
“有时候会。”我说,“怎么了?”
“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准备我们想做的事,而不是直接去做,这个问题的一部分答案,就在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当中。”她说,“广告商早就明白,如果你的信息直接针对人们内心的恐惧和欲望,你就能刺激他们去行动。只要你找对了恐惧点或者欲望点,就能促成他们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
“能举个例子吗?”我问。
“好。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或听说过这样一种广告,它的内容重点在于让你开心或产生安全感,但其实其中蕴含的信息是,‘只有当你拥有这件产品时,你的生活才会更好。’”
“我不知道,”我说,“应该有吧。”
“这类广告通常把真实意图隐藏得很巧妙,”她说,“大多数时候,广告公司不会直接表达这层意思。但如果你意识到广告的意图,或者参与制作过许多广告,你就会发现,这些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相信,只要你拥有某个产品或服务,你的人生就能圆满。举个例子,开这种车会赋予你的人生特殊的意义,吃这种冰淇淋会给你带来幸福,拥有这颗钻石你就能心满意足。”
“还有,”她继续说,“我要告诉你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广告还会传达一种更隐晦、但更有影响力的信息——即拥有那些产品,你能获得满足感,但如果没能拥有那些产品,你的人生就是不圆满的。”
我有点儿疑惑地望着她:“安妮,照你这么说,谁都不该买任何东西。你的观点太极端了,一点儿也不现实。”
“哦,不是这个意思,”她答道,“你误会了。任何人都有权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并不是说不能买车、去商场或者吃冰淇淋。”
“为什么人们把那么多时间花在准备工作上,而不是直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部分原因就在于我们每天都暴露在大量营销信息中,如果不谨慎点儿,我们肯定会把自己的幸福和满足寄托在某样产品或服务上。最后,我们会陷入一种财务困境,必须不断去做事情去挣钱,尽管那些事情不是我们真正想做的。”
“我可能没太听懂。”我说。
“我举一个非常普遍的例子吧。”安妮说,“这个例子不适用于每一个人,但有助于解释清楚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
“从小时候开始,我们的生活就充斥着各种广告,这些广告传达的信息就是人生的圆满来源于物质。既然如此,我们会怎么做?当然是购物了。我们买广告里的商品,想看看广告里说的是不是真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她继续说,“购买商品需要钱。为了挣钱,我得找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可能不符合我们的理想,我花在工作上的时间也许不符合我理想的时间安排,但有了这份工作,我就买得起我想要的东西。我告诉自己,这种情况是暂时的。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就能开始做其他事情——更接近我本来意愿的事情。”
“还有一个问题,因为做了一份没有满足感的工作,并且花了很多时间在上面,我会感觉到越来越不满足。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整天盼着退休,他们总是说,等退休了就可以做想做的事了。要不了多久,我们自己也会去憧憬这种几乎被神化了的未来。等到退休那天,我们再也不用工作了,而是可以把时间花在想做的事情上。”
“我们每天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为了弥补心中因此产生的空虚,我们会买更多东西。我们希望广告是真的,哪怕只有一丝一毫是真的也好,希望那些商品能代替日常工作给我们带来满足感。但不幸的是,我们买的越多,要付的账就越多,就越需要花更多时间工作,这样才能为一切买单。我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并非发自内心,所以投入工作的时间越多,我们就会产生越多不满,因为我们留给真正想做的事的时间更少了。”
“于是我们就会买更多东西。”我说,“我明白这个逻辑了。这可不是一个良性循环啊。”
“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循环,”安妮说,“最后的结果都是长时间工作,忙着做并不能实现PFE的事情。他们不停地憧憬未来,希望有天他们不用再工作,可以过上随心所欲的日子。”
“哇,我从来没从这个角度思考过。”我说,“真的是这样吗?”
安妮和迈克大笑起来。“约翰,我不建议你把广告条条当真,希望你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同理,我也不希望你毫不怀疑地接受我的说法。”安妮回答,“凯茜刚才说,现在大家有机会接触更多新事物,可以了解世间万物。我分享的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你听完了,可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判断我说的话是部分属实、全部属实,还是没有一句实话。”
“嗯,你的话给我提供了一个看事物的新角度。”我说,“安妮,你刚才举的那个例子,你自己经历过吗?”
安妮大笑:“肯定经历过啊。现在说起来我可以拿它开玩笑,但当时我觉得一点儿都不好笑。那时我真的不开心,感觉无法控制自己的人生。每天我都工作很久,没多少闲暇时光;作为补偿,我用物质来奖励自己。我当时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合理的生活方式。”
“我周末也在工作,所以我对自己说,我应该奖励自己一套新衣服、最新的电子产品,或者某件新款时尚家具。可是,因为我总是在工作,我很少有时间享用我奖励自己的这些东西。来我家做客的朋友,都说他们好喜欢我家的风格,可我根本没什么时间在家享受这个环境。”
“一天晚上,我刚翻完一大堆账单,看它们像往常一样,吞掉我当月收入的大半部分。我平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只有这样才能不让自己哭出来。我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人生的大半,我把它浪费在一份我根本不在乎的工作上,用购物来安慰自己。说实话,就连我买的那些东西,我也根本不在乎。”
“我想弄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落到了这步田地。我原本的人生规划是,工作到六十岁,等到退休,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感觉自己很可怜。”
“可你现在的心态完全不一样。”我说,“你到底经历了什么?”
安妮笑着答道:“我现在的心态确实完全不同。那天晚上我想了一会儿,决定出去散心。我生活在一个大城市,街道上总是人来人往。我看着每一个从我身边经过的人,好奇他们中间有没有人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他们快乐吗?他们做的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吗?他们满足吗?最后,我停在了一家小小的咖啡店门前。我见过这家店好几次,但从没进去过。令人吃惊的是,店里坐着我的一个熟人。我在不同的场合见过他几次,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因为他每次都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
“他邀请我和他一起坐坐。我们喝了几杯咖啡,聊了三小时的人生。我跟他描述了我的状态,他微笑着指出,我可能看自己做的广告看多了。我不太明白他的意思。于是,他跟我讲了我刚才告诉你的那个循环,他还跟我说了些别的,那些话我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转变心态的重点在于,’他说,‘你要清楚,某样东西是否能让你的生活更圆满,由你自己说了算,和别人告诉你它圆不圆满无关。’”
“那天晚上我回到家,坐下开始想,什么样的生活对我来说是圆满的,理由是什么。我逼着自己思考,我想怎样度过自己的每一天。过了一会儿,我又问自己我为什么想那样度过每一天。最后,我的思绪引导我来到了这个问题上。”她说。
我低头一看,安妮正指着菜单。
你为什么来这里?
“然后呢?”我问。
安妮又大笑起来:“凯茜可能已经跟你说过,一旦你问自己为什么来这里,你的世界就会发生改变。我不唠叨那些无聊的细节了,不过我可以告诉你,自从那晚过后,我就不再是原来的我了。”
“我的生活从一些小事开始慢慢改变,我开始每周为自己多留出一点儿时间。我再也不用‘物质’奖励拼命工作的自己,而是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每天,我都花至少一个小时做我真正喜欢的事。有时候,我会读一本让我热血沸腾的小说;有时候,我会出门远足或者做做运动。”
“后来,一小时变成了两小时,两小时又发展到三小时。等我回过神来,我已经把精力全都放到我想做的事上,这些事情才能让‘我为什么来这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实现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