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第53章 再进城1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大夫的意识已经开始模糊了,他年纪大了,中了这蛇毒这么久才草草地敷了点草药,又坚持喊人,体力早就严重透支了。要不是怕昏过去,野兽将他吃了,他恐怕早就晕过去了。就是现在,他还没脱离危险,身边又只有两个根本搬不动他地孩子,他也已经撑不住了。
冬至走了一段距离,走不动了,她只好放下李大夫,让他靠坐在一棵树上,她和二郎围坐在他旁边,好好歇息一番。
两个孩子背着李大夫,实在吃力,没办法,两人只能一人捡一根手腕粗的树枝,当拐杖,支撑着他们背着李大夫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咬着牙,两人竟是将李大夫背到了与三郎约定的地方。到了这里,他们再也撑不住,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再也不想起来了。三郎带着李小柱过来时,看到的就是李大夫靠在树上,闭着双眼,而他旁边,坐着的冬至和二郎,满脸疲惫。
李小柱询问了冬至和二郎李大夫的情况后,不多话,直接将李大夫背起来,顺手还拿起了李大夫的背篓,顺着山路往山下走。
冬至和二郎站起身,各自拿起自己的背篓,带着三郎,跟在李小柱身后,往山下走。
有了李小柱这个年轻力壮的男子,他们一口气都没歇息,就从山里出来,回到了家。到了家里,柳氏端了碗水,递给李大夫喝了,之后又背着他就将他送回家。
冬至和二郎回到屋子里,浑身已经脱力了。他们坐在凳子上,动都不动。三郎端了两碗水,递给两人。冬至接过水,恨不得拉着他狠狠亲一口,不过怕吓着三郎,她就在心里想想,没有采取行动。
柳氏早已经煮好了红薯,就等着几个孩子回来吃饭。结果过了饭点,他们三个还没回来。正当她要让李小柱上山看看时,三郎回来了。三郎一说情况,李小柱二话不说就跟着三郎上了山。
一家五口到现在都没吃饭,再看看三个孩子,满头大汗。特别是两个大的,都累到脱力了,她心疼得不行,就想让三个孩子先吃饭,结果几个孩子执意要等李小柱回来一起吃。见他们坚持,柳氏也就同意了。
李小柱回来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了午饭,冬至不想动弹,就坐在位子上,拿着竹篾慢慢编着竹盒子。二郎见状,也拿了竹篾,编了起来。
明日要去镇上,上次编的竹盒子已经用完了,今天又去摘了不少刺萢,所以要赶些竹盒子出来,将刺萢装好,明日拿去卖。
柳氏坐在他们身旁,拿了帕子绣着。而三郎,则负责将摘了的刺萢都整理好,再重新装盒。
李小柱吃完饭,就去给地里的庄稼挑粪去了。
整个下午,在一家五口的忙碌中度过了。
第二天一早,全家都起来了。
今日是要去赶集的,要趁早出发,去晚了就占不到好位置了。
柳氏起来后,煮好红薯,让他们吃完再出发,免得饿肚子。
父子四人,就着蒙蒙亮的天色,往镇上赶。到镇上时,天色才全亮。
这个时辰,学堂还没下学,过去也没人买他们的刺萢,冬至决定和自己爹先去绣庄,让二郎和三郎留下站着地方,卖竹篓和簸箕。
跟着李小柱走了好几条街,才在一个叫“绣春园”的店子前停住了脚步。李小柱在门口看了下,见里面没多少客人,他才带着冬至进去。
这是冬至第一次来绣庄,这里摆放着各种布匹,也有各种丝线和织好的衣服,那衣服,各种料子都有,但大部分还是绫罗的,上面绣着各种精美的图案。
“老板,我今日带了四张帕子,您给看看。”李小柱将放在背篓里的帕子拿出来,递到老板面前。
老板是一个三十多的中年男子,体态有些发福,慈眉善目,即使是面对李小柱这个“乡下人”,他也是满脸笑容。
拿起帕子,仔细看了番上面的刺绣,笑眯眯地对李小柱说道:“你这绣工不错,我一张十二文收,你看是不是满意?”
这样的帕子,柳氏一日啥事不做也就能绣两张。这十二文里,得包括七文的成本,。这么一算,柳氏一张帕子手工费才五文钱。
这帕子,柳氏得一针一针地绣完,这付出的劳动竟是这么廉价,冬至心里很不好受。
一张帕子十二文,四张就是四十八文。掌柜的数了四十八个铜板,递给李小柱。李小柱接过钱后,低下头,问站在他身旁的冬至:“冬至,你去挑两根头绳。”
冬至连连摇头,一文钱可以买两根头绳,不算贵。可一想到柳氏这么辛苦才赚这么点钱,她就对那红红绿绿的头绳一点兴趣都没了。这种东西对她来说,可有可无,如今家里这么困难,她怎么可能买这种东西?
李小柱想给她买两根头绳,冬至拉着他不让他买,他不顾冬至的极力反对,还是帮她买了两根,一根红的,一根绿的。
出了绣庄,李小柱再带着冬至回了他们占的买东西的地方。去了趟绣庄,时间已经不早了,这时候路上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
这次时间短,李小柱只编了一个背篓,两个簸箕,所以很快便被人买走了。
“不知道今日这刺萢能不能卖出去,咱们早点过去等着吧?”冬至提议。
他们进城,是将李小柱编的篓子和柳氏绣的帕子拿来卖,换了钱买盐巴。这几日,他们是一点盐都没吃,整日吃煮红薯。时间短还能撑过去,这要是时间长了,一家子可就不行了。该卖的东西已经卖了,盐巴回去时再买,这时候有空闲,去学堂守着,或许能卖出去。
“这次我们分开卖吧,我还去华岳书院,爹带着三郎去别的书院,哥也去个书院,这样看能不能快些卖出去。”冬至再次提议。大家分开卖,机会才大些。
虽说没指望着这次还能将这野果子换钱,李小柱心里还是有些期盼的,所以冬至一开口,他就答应了。
这次他们带来了十六盒,一人分五盒,剩下一盒大家分了,拿去给别人尝。
分好后,大家约定卖完了到卖篓子的地方集合,之后便分开了。
冬至背着背篓,来到了上次过来的地方。找了棵树,放下背篓,然后坐到树底下的石头上,静静地等着学堂下学。
李大夫的意识已经开始模糊了,他年纪大了,中了这蛇毒这么久才草草地敷了点草药,又坚持喊人,体力早就严重透支了。要不是怕昏过去,野兽将他吃了,他恐怕早就晕过去了。就是现在,他还没脱离危险,身边又只有两个根本搬不动他地孩子,他也已经撑不住了。
冬至走了一段距离,走不动了,她只好放下李大夫,让他靠坐在一棵树上,她和二郎围坐在他旁边,好好歇息一番。
两个孩子背着李大夫,实在吃力,没办法,两人只能一人捡一根手腕粗的树枝,当拐杖,支撑着他们背着李大夫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咬着牙,两人竟是将李大夫背到了与三郎约定的地方。到了这里,他们再也撑不住,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再也不想起来了。三郎带着李小柱过来时,看到的就是李大夫靠在树上,闭着双眼,而他旁边,坐着的冬至和二郎,满脸疲惫。
李小柱询问了冬至和二郎李大夫的情况后,不多话,直接将李大夫背起来,顺手还拿起了李大夫的背篓,顺着山路往山下走。
冬至和二郎站起身,各自拿起自己的背篓,带着三郎,跟在李小柱身后,往山下走。
有了李小柱这个年轻力壮的男子,他们一口气都没歇息,就从山里出来,回到了家。到了家里,柳氏端了碗水,递给李大夫喝了,之后又背着他就将他送回家。
冬至和二郎回到屋子里,浑身已经脱力了。他们坐在凳子上,动都不动。三郎端了两碗水,递给两人。冬至接过水,恨不得拉着他狠狠亲一口,不过怕吓着三郎,她就在心里想想,没有采取行动。
柳氏早已经煮好了红薯,就等着几个孩子回来吃饭。结果过了饭点,他们三个还没回来。正当她要让李小柱上山看看时,三郎回来了。三郎一说情况,李小柱二话不说就跟着三郎上了山。
一家五口到现在都没吃饭,再看看三个孩子,满头大汗。特别是两个大的,都累到脱力了,她心疼得不行,就想让三个孩子先吃饭,结果几个孩子执意要等李小柱回来一起吃。见他们坚持,柳氏也就同意了。
李小柱回来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了午饭,冬至不想动弹,就坐在位子上,拿着竹篾慢慢编着竹盒子。二郎见状,也拿了竹篾,编了起来。
明日要去镇上,上次编的竹盒子已经用完了,今天又去摘了不少刺萢,所以要赶些竹盒子出来,将刺萢装好,明日拿去卖。
柳氏坐在他们身旁,拿了帕子绣着。而三郎,则负责将摘了的刺萢都整理好,再重新装盒。
李小柱吃完饭,就去给地里的庄稼挑粪去了。
整个下午,在一家五口的忙碌中度过了。
第二天一早,全家都起来了。
今日是要去赶集的,要趁早出发,去晚了就占不到好位置了。
柳氏起来后,煮好红薯,让他们吃完再出发,免得饿肚子。
父子四人,就着蒙蒙亮的天色,往镇上赶。到镇上时,天色才全亮。
这个时辰,学堂还没下学,过去也没人买他们的刺萢,冬至决定和自己爹先去绣庄,让二郎和三郎留下站着地方,卖竹篓和簸箕。
跟着李小柱走了好几条街,才在一个叫“绣春园”的店子前停住了脚步。李小柱在门口看了下,见里面没多少客人,他才带着冬至进去。
这是冬至第一次来绣庄,这里摆放着各种布匹,也有各种丝线和织好的衣服,那衣服,各种料子都有,但大部分还是绫罗的,上面绣着各种精美的图案。
“老板,我今日带了四张帕子,您给看看。”李小柱将放在背篓里的帕子拿出来,递到老板面前。
老板是一个三十多的中年男子,体态有些发福,慈眉善目,即使是面对李小柱这个“乡下人”,他也是满脸笑容。
拿起帕子,仔细看了番上面的刺绣,笑眯眯地对李小柱说道:“你这绣工不错,我一张十二文收,你看是不是满意?”
这样的帕子,柳氏一日啥事不做也就能绣两张。这十二文里,得包括七文的成本,。这么一算,柳氏一张帕子手工费才五文钱。
这帕子,柳氏得一针一针地绣完,这付出的劳动竟是这么廉价,冬至心里很不好受。
一张帕子十二文,四张就是四十八文。掌柜的数了四十八个铜板,递给李小柱。李小柱接过钱后,低下头,问站在他身旁的冬至:“冬至,你去挑两根头绳。”
冬至连连摇头,一文钱可以买两根头绳,不算贵。可一想到柳氏这么辛苦才赚这么点钱,她就对那红红绿绿的头绳一点兴趣都没了。这种东西对她来说,可有可无,如今家里这么困难,她怎么可能买这种东西?
李小柱想给她买两根头绳,冬至拉着他不让他买,他不顾冬至的极力反对,还是帮她买了两根,一根红的,一根绿的。
出了绣庄,李小柱再带着冬至回了他们占的买东西的地方。去了趟绣庄,时间已经不早了,这时候路上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
这次时间短,李小柱只编了一个背篓,两个簸箕,所以很快便被人买走了。
“不知道今日这刺萢能不能卖出去,咱们早点过去等着吧?”冬至提议。
他们进城,是将李小柱编的篓子和柳氏绣的帕子拿来卖,换了钱买盐巴。这几日,他们是一点盐都没吃,整日吃煮红薯。时间短还能撑过去,这要是时间长了,一家子可就不行了。该卖的东西已经卖了,盐巴回去时再买,这时候有空闲,去学堂守着,或许能卖出去。
“这次我们分开卖吧,我还去华岳书院,爹带着三郎去别的书院,哥也去个书院,这样看能不能快些卖出去。”冬至再次提议。大家分开卖,机会才大些。
虽说没指望着这次还能将这野果子换钱,李小柱心里还是有些期盼的,所以冬至一开口,他就答应了。
这次他们带来了十六盒,一人分五盒,剩下一盒大家分了,拿去给别人尝。
分好后,大家约定卖完了到卖篓子的地方集合,之后便分开了。
冬至背着背篓,来到了上次过来的地方。找了棵树,放下背篓,然后坐到树底下的石头上,静静地等着学堂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