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5章 杨六郎孤军守雁门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高车人!”城内匈奴惊叫。
没错,正是斛律光率的高车勇士冒充匈奴混进平城,而那些“猎物”汉人,则是高宠带领的汉军!
“杀!”
高宠抽出暗藏的錾金虎头枪,纵身敌群,瞬间横尸一片!
“啊!汉人!”
城墙上的百户长惊呼一声,连忙摘弓搭箭。
“咻!”
“嘭!”
斛律光已抢先出手,一支三尺长箭,贯透百户胸背,将其钉死在城墙上!
“杀!”
城门大开,刘芒傅友德率兵涌入平城!
屠杀!
仅半个时辰,守卫平城的匈奴全部被屠,仅存几十没有抵抗能力的老弱伤残。
俘虏全部被驱赶至城外,将那些被他们屠杀的汉人尸体,从木架上放下。
在汉军寒光闪烁的刀枪下,被俘匈奴赤手刨挖深坑,将无辜汉人百姓的尸体掩埋。
“少主,这些俘虏如何处置?”
刘芒的眼角痉挛般跳动着,良久,吐出一个冰冷的“杀”!
刀光飞舞,凄厉惨叫,嚣张的匈奴终于尝到残忍的滋味!
“去首!暴尸!”
匈奴首级被堆成小山,无头尸体横陈荒野。
秃鹫如乌云般聚集盘旋,只等地上人群散去,享受饕餮盛宴。
杀老弱俘虏不是目的,而是要警告匈奴,敢犯我大汉者,血债要加倍偿还!
队伍在平城短暂休整后,命刘基傅友德率五百步卒、伤残及百姓留守平城,刘芒率斛律光、高宠,带四百马步兵卒,救援阴馆。
……
平城之南,三百里外,阴馆,雁门郡现治所。
雁门,几百年来,始终是匈奴南掠的必经之地,也是汉人抵御匈奴的前哨。
阴馆,位于雁门南端,北门是累水(氵累水),南面是沿夏屋、句注两山所建的长城。(夏屋、句注也叫雁门山,属于北岳恒山山脉。)
阴馆之南,再无险峻可守,突破此地,匈奴铁骑便可沿忻定、太原、临汾、运城这四个连成一串的盆地,直扑大汉腹地。
半个月了,阴馆守军统领杨延昭没有下过城墙,没有解过盔甲。
凌乱的须发,残破的战袍,战火洗礼的脸上,挂着连日不眠的疲惫。年仅二十二岁的杨延昭,看上去仿佛老了十几岁。
可是,一双虎目依然炯炯,嘴角,挂着永不屈服的骄傲,还有骨子里流淌的,杨门忠义的热血!
“七郎该回来了……”
眺望着城外数不尽的火堆。那是匈奴宿营的篝火。
匈奴南侵,雁门郡守郡尉不顾黎民百姓死活,携带家眷钱财南逃。
杨延昭只是郡尉属下一步卒统领,骨子里流淌的忠烈杨氏的热血,毅然留守阴馆,抵御匈奴。
随他一同留下的,还有雁门八百热血男儿。
令杨延昭欣慰的是,除了八百勇士和不愿离开故土的阴馆百姓,还有运送货物路过此地的太原郡富商乔中,主动留在阴馆,抵御匈奴。
乔中乃太原郡富豪,并州近半数商业贸易,都直接或间接与乔家有关。
乔中将商队携带的货物全部捐给守边官兵,更将护送商队的两百名精干家兵交给杨延昭指挥。
军资、家兵,无疑是雪中送炭。而更重要的,乔中的义举,极大地激发了守边将士的热血激情。
凭借高耸的城墙,不屈的意志,承载着家乡父老的期望,虽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守城勇士硬是击退了匈奴十余次进攻。
可是,阴馆守军也付出近半伤亡的代价。
这次南侵的匈奴,没有大型攻城器械,十余次攻城未果,匈奴改变策略,改强行攻城为困守,凭借人数优势,将阴馆紧紧包围。每天,都会派出部分兵力攻城,目的是消耗守城汉军精力、给养,以及守城最重要的羽箭。
有乔家商队带来的物资,粮食暂时不成问题。
但是,羽箭几乎用光了,杨延昭已经下令禁止浪费羽箭,乔中组织人力,在城中拆卸砖瓦,运上城墙,供守城之用。
可是,越来越多的伤病减员,让杨延昭倍感焦虑。如果援兵再不赶到,即便匈奴不发起大规模攻城战,阴馆最多也只能坚持五日。
杨延昭谙熟兵法,对雁门各地官吏守军颇为了解。匈奴南侵之初,他就意识到,和阴馆成掎角之势的马邑守军,一定抵挡不住匈奴的攻击。而阴馆,最终将成为抵御匈奴的一座孤城。
孤立无援,兵家大忌,死路也!
决定坚守阴馆之初,杨延昭就派人赶赴州府所在的太原郡晋阳、西河郡治所离石,请求派兵支援。
可是,求援的人派出去几拨,西河郡那边毫无音讯,州府那边虽有回信,但却以各种借口拒绝发兵增援。
万般无奈,杨延昭只得寄希望于上党太守张杨。张杨所在的上党郡长子,居雁门足有千里之遥。杨延昭希望张杨能以民族大义为重,发兵驰援。
第一个派往上党的勇士赶回阴馆,带回来令人兴奋的消息——上党太守张杨同意救援阴馆!可是远水不解近渴。
上党治所长子距阴馆九百余里,即使以最快的速度行军,也要五六日才能赶到。
义助杨延昭守卫阴馆的并州富商乔中建议,不如派人突围出去,赶去幽州代郡搬兵。
乔家买卖做得大,生意甚至做到幽州上谷胡市,对幽州代郡尉刘芒自然有所耳闻。
刘芒虽刚刚崭露头角,貌似年少张狂,蛮狠霸道。
但是,刘芒在上谷郡利农兴商,尤其兴旺胡市,护送行商之举,这在重农轻商的时代,可谓开创之举。
乔中是并州大贾,乔家世代为商,自然对重视商业的刘芒颇有好感。
刘芒竟敢以弱抗强,而且还痛扁了白马将军公孙瓒,更显示了过人的胆识和勇气。
不仅如此,刘芒剿灭张举、平定北太行黄金余党,更是利国利民的大义之举。
刘芒在代郡班氏屯有兵马,距离阴馆只有不到三百里,如果刘芒发兵,当可解阴馆燃眉之急。
乔中是商人,走得多,见得多。但杨延昭只是并州军中微末统领,并不熟悉刘芒。
他只是觉得,连并州州府都不肯出兵相助,从代郡刘芒那里搬得救兵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
病急乱投医。
在乔中的极力建议下,杨延昭最终让胞弟七郎杨延嗣突围出去,赶赴代郡刘芒处搬兵。杨延昭特意嘱咐七郎,如果刘郡尉不肯出兵,便立刻赶去幽州上谷郡西北的宁县。那里是护乌桓校尉府,恳请护乌桓校尉出兵救援,是阴馆最后的希望了。
只是,杨延昭很清楚,即便护乌桓校尉肯出兵,是否来得及解阴馆之围,只有老天知道了……
“统领!”
一声兴奋呼喊,让一向沉稳的杨延昭不禁猛地哆嗦了一下。
“统领!搬兵的人回来了!”
“高车人!”城内匈奴惊叫。
没错,正是斛律光率的高车勇士冒充匈奴混进平城,而那些“猎物”汉人,则是高宠带领的汉军!
“杀!”
高宠抽出暗藏的錾金虎头枪,纵身敌群,瞬间横尸一片!
“啊!汉人!”
城墙上的百户长惊呼一声,连忙摘弓搭箭。
“咻!”
“嘭!”
斛律光已抢先出手,一支三尺长箭,贯透百户胸背,将其钉死在城墙上!
“杀!”
城门大开,刘芒傅友德率兵涌入平城!
屠杀!
仅半个时辰,守卫平城的匈奴全部被屠,仅存几十没有抵抗能力的老弱伤残。
俘虏全部被驱赶至城外,将那些被他们屠杀的汉人尸体,从木架上放下。
在汉军寒光闪烁的刀枪下,被俘匈奴赤手刨挖深坑,将无辜汉人百姓的尸体掩埋。
“少主,这些俘虏如何处置?”
刘芒的眼角痉挛般跳动着,良久,吐出一个冰冷的“杀”!
刀光飞舞,凄厉惨叫,嚣张的匈奴终于尝到残忍的滋味!
“去首!暴尸!”
匈奴首级被堆成小山,无头尸体横陈荒野。
秃鹫如乌云般聚集盘旋,只等地上人群散去,享受饕餮盛宴。
杀老弱俘虏不是目的,而是要警告匈奴,敢犯我大汉者,血债要加倍偿还!
队伍在平城短暂休整后,命刘基傅友德率五百步卒、伤残及百姓留守平城,刘芒率斛律光、高宠,带四百马步兵卒,救援阴馆。
……
平城之南,三百里外,阴馆,雁门郡现治所。
雁门,几百年来,始终是匈奴南掠的必经之地,也是汉人抵御匈奴的前哨。
阴馆,位于雁门南端,北门是累水(氵累水),南面是沿夏屋、句注两山所建的长城。(夏屋、句注也叫雁门山,属于北岳恒山山脉。)
阴馆之南,再无险峻可守,突破此地,匈奴铁骑便可沿忻定、太原、临汾、运城这四个连成一串的盆地,直扑大汉腹地。
半个月了,阴馆守军统领杨延昭没有下过城墙,没有解过盔甲。
凌乱的须发,残破的战袍,战火洗礼的脸上,挂着连日不眠的疲惫。年仅二十二岁的杨延昭,看上去仿佛老了十几岁。
可是,一双虎目依然炯炯,嘴角,挂着永不屈服的骄傲,还有骨子里流淌的,杨门忠义的热血!
“七郎该回来了……”
眺望着城外数不尽的火堆。那是匈奴宿营的篝火。
匈奴南侵,雁门郡守郡尉不顾黎民百姓死活,携带家眷钱财南逃。
杨延昭只是郡尉属下一步卒统领,骨子里流淌的忠烈杨氏的热血,毅然留守阴馆,抵御匈奴。
随他一同留下的,还有雁门八百热血男儿。
令杨延昭欣慰的是,除了八百勇士和不愿离开故土的阴馆百姓,还有运送货物路过此地的太原郡富商乔中,主动留在阴馆,抵御匈奴。
乔中乃太原郡富豪,并州近半数商业贸易,都直接或间接与乔家有关。
乔中将商队携带的货物全部捐给守边官兵,更将护送商队的两百名精干家兵交给杨延昭指挥。
军资、家兵,无疑是雪中送炭。而更重要的,乔中的义举,极大地激发了守边将士的热血激情。
凭借高耸的城墙,不屈的意志,承载着家乡父老的期望,虽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守城勇士硬是击退了匈奴十余次进攻。
可是,阴馆守军也付出近半伤亡的代价。
这次南侵的匈奴,没有大型攻城器械,十余次攻城未果,匈奴改变策略,改强行攻城为困守,凭借人数优势,将阴馆紧紧包围。每天,都会派出部分兵力攻城,目的是消耗守城汉军精力、给养,以及守城最重要的羽箭。
有乔家商队带来的物资,粮食暂时不成问题。
但是,羽箭几乎用光了,杨延昭已经下令禁止浪费羽箭,乔中组织人力,在城中拆卸砖瓦,运上城墙,供守城之用。
可是,越来越多的伤病减员,让杨延昭倍感焦虑。如果援兵再不赶到,即便匈奴不发起大规模攻城战,阴馆最多也只能坚持五日。
杨延昭谙熟兵法,对雁门各地官吏守军颇为了解。匈奴南侵之初,他就意识到,和阴馆成掎角之势的马邑守军,一定抵挡不住匈奴的攻击。而阴馆,最终将成为抵御匈奴的一座孤城。
孤立无援,兵家大忌,死路也!
决定坚守阴馆之初,杨延昭就派人赶赴州府所在的太原郡晋阳、西河郡治所离石,请求派兵支援。
可是,求援的人派出去几拨,西河郡那边毫无音讯,州府那边虽有回信,但却以各种借口拒绝发兵增援。
万般无奈,杨延昭只得寄希望于上党太守张杨。张杨所在的上党郡长子,居雁门足有千里之遥。杨延昭希望张杨能以民族大义为重,发兵驰援。
第一个派往上党的勇士赶回阴馆,带回来令人兴奋的消息——上党太守张杨同意救援阴馆!可是远水不解近渴。
上党治所长子距阴馆九百余里,即使以最快的速度行军,也要五六日才能赶到。
义助杨延昭守卫阴馆的并州富商乔中建议,不如派人突围出去,赶去幽州代郡搬兵。
乔家买卖做得大,生意甚至做到幽州上谷胡市,对幽州代郡尉刘芒自然有所耳闻。
刘芒虽刚刚崭露头角,貌似年少张狂,蛮狠霸道。
但是,刘芒在上谷郡利农兴商,尤其兴旺胡市,护送行商之举,这在重农轻商的时代,可谓开创之举。
乔中是并州大贾,乔家世代为商,自然对重视商业的刘芒颇有好感。
刘芒竟敢以弱抗强,而且还痛扁了白马将军公孙瓒,更显示了过人的胆识和勇气。
不仅如此,刘芒剿灭张举、平定北太行黄金余党,更是利国利民的大义之举。
刘芒在代郡班氏屯有兵马,距离阴馆只有不到三百里,如果刘芒发兵,当可解阴馆燃眉之急。
乔中是商人,走得多,见得多。但杨延昭只是并州军中微末统领,并不熟悉刘芒。
他只是觉得,连并州州府都不肯出兵相助,从代郡刘芒那里搬得救兵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
病急乱投医。
在乔中的极力建议下,杨延昭最终让胞弟七郎杨延嗣突围出去,赶赴代郡刘芒处搬兵。杨延昭特意嘱咐七郎,如果刘郡尉不肯出兵,便立刻赶去幽州上谷郡西北的宁县。那里是护乌桓校尉府,恳请护乌桓校尉出兵救援,是阴馆最后的希望了。
只是,杨延昭很清楚,即便护乌桓校尉肯出兵,是否来得及解阴馆之围,只有老天知道了……
“统领!”
一声兴奋呼喊,让一向沉稳的杨延昭不禁猛地哆嗦了一下。
“统领!搬兵的人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