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真约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方外图志》中记载的“琴高台”,在当地原住民眼中就是整个世界,他们将这里称之为“天国”,这个称呼显然带着当年太平天国的影子。但外界太平天国的历史早已模糊,甚至只是已久远难以考证的神话传说,他们在这里已生息繁衍了上万年。
丁齐对三名弟子讲的那个“无忧乡”的故事,竟然得到了某种巧合式的印证。琴高台与外面的世界时间流逝速度确实不同,外面只过去了一百五十多年而已。
丁齐等师徒四人被当地原住民称为天兄,他们来到的地方叫东大营,总共包含四个村庄,居民有七百余人,可见每个村庄的规模都不大。整个天国内共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大营,分布在五片适合聚居的平原上,每个大营的人口都差不多,这个世界的总人口有四千三百人左右。
如果从生物学角度,这也是一个勉强能维持基因多样性、使种群不退化的数量。
整个世界的地域是有限的,假如以太阳升起的方向为东,从东到西约有一百二十里,从南到北约有一百里,大致呈椭圆形,粗略估算一下,琴高台或者说天国的面积有两千多平方公里。丁齐他们很不走运,首先到达的地方已接近于这个世界的最东端。
假如他们当初朝东走,翻山越岭后,几公里之外就可以到达世界的边缘,那里的景象就像未知的迷雾。天国的东部很大一片区域都是崇山峻岭,他们所走过的绝大部分地方,已有三千年人迹罕至。
由于黑夜的原因,原住民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的活动范围,都限制在白天能够往返或到达之地,这已经是在历史传统中形成的习惯。整个天国中,像那样远离村寨、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地方还有好几片,丁齐他们所到达的地域是其中最大的一片。
这种地方甚至在天国地图中特意被画了出来,被当地律法规定为“保留地”。有意思的是,保留地这个称呼撞车了。想当年的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大陆,将好地方都占据了、印第安人杀得都快绝种了,最后在荒山野岭划了几块地方给还剩下的印第安土著部落。这种地方翻译成汉语,恰好也是保留地。
但两者的含义和形成的原因是不一样的,而且在天国的书籍中,保留地的“保”字还写错了。汉字中的保是单人旁加个呆,呆是上口下木,而这里使用的汉字保,右边是上口下十,少了一撇一捺那两笔。
几名弟生分析这个“错字”是怎么形成的?当初避入此地的太平军中肯定有识字的,所以这里才有文字流传下来,假如当初留下文字的人就把保字给写错了,那么以讹传讹,后代人就会一直使用这个字。
但丁齐告诉弟子,在最早的甲骨文中,保字就是这么写的,左边是一个人,右边就是一个口加个十字,看上去也像一个张长手臂的人。所以这个保字可能是汉字在此地流传中经历了再简化,当然了,也有可能是最早的人写错了。
在当地的书籍中使用的很多还是繁体汉字,但也有不少字经过了简化,而且大部分跟如今外界使用的简化字几乎一样。太平天国时代可没有经历过简化字运动,大陆推行简化字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伴随着扫盲运动展开的。
有不少人可能有误解,认为简化字就是在那个年代强行生造汉字,其实不然。汉字的简写古已有之,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汉代,而其后的两千多年间伴随着书法的发展不断有简化字体出现,新中国成立后的简化字运动是在历史基础上一次大规模的全面总结。
比如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简化字,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古人的草书。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早已登峰造极,草书绝不是信手涂鸦,它有内在的艺术表达范式,也形成了很多约定俗成的字体,然后又成为民间所使用简化字体的来源。
汉字在这个世界中已经流传了上万年,必然经过了一定的演化,有趣的是,大部分简化的就是外界所使用的简化字。
还有少数已改变的字体,虽然和现在的简化字或原先的繁体字不太一样,但对于熟悉汉字的人而言很容易就能认出来,通过其字形以及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不难判断出它原先对应的是哪个汉字。
它们有可能经过了简化,或者就是当初写错了,但只要整个语言文字体系传承了下来,它们在这里就是正确的汉字,而且一眼就能看懂,这也许就是汉字的独特之处吧。
这里有书籍,当然就有纸张,而且也有印刷技术。只有少数几本经典使用了雕板印刷,其他大部分书籍都是手写的,因为人口少,不需要发行那么多,刻板主要是为了保存内容。这里的纸张有两种,一种是竹纸,比较厚,另一种是桑皮纸,质地类似于生宣。
泾阳县就是古时重要的产纸地,当地应该也有造纸匠人加入了太平军,后来跟随残部来到了这里,把造纸工艺也带进来了。上等的宣纸是用青檀树的皮制作的,而下等的宣纸也可以用桑树皮制作。
这里显然没有足够的青檀皮,但工匠仍能以桑皮造纸。纸张在这里的产量当然不高,是很珍贵的物资,而桑皮纸比竹纸更是珍贵得多,连同书籍一起保存在专门的地方,原住民家中只有竹纸。
丁齐等人是坐着轿子被迎进东大营的,途中还经过了一个村庄,直接到达了最中央的那个大村庄,住进了村中修得最漂亮、最舒适的一栋三层楼中。这里是东大营最高的建筑,也是原住民的神祠,是供神与藏书所在。
神祠有前后两个跨院,跨院两边有厢房,后面的阁楼有三层。后阁与主殿的一层大厅也是东大营所有孩子的学堂。东大营的所有适龄孩童都得定期在这里接受教育,教育分两个阶段,被称为小学和大学。
三名弟子被安排到了后跨院的厢房居住,而丁齐则住在了后阁的二楼,这里原先是不能住人的,是收藏书籍以及笔墨纸砚的地方,是神圣之所,也只有“天兄”才有这个资格。
天兄就是这里的原住民对丁齐等人的称呼,在庄梦周和尚妮到来之时就定下了。最早庄梦周是不喜欢这个称呼的,但是后来中大营的元帅大人冯国新说:“天兄之称,上古神话便有之。贵客来自天外,而天下皆兄弟,称呼天兄亦无不可,也是对皇天上帝之敬。”
他说的好像也有道理,庄梦周也就勉强认可了这个称呼,而且将它定为对所有天外来客的统称。庄天兄带着尚天兄到达中大营后,所发布的一条“上谕”是个预言,还有七位天兄将陆续到达,并让中大营通知东、西、南、北各大营做好迎候的准备。
庄梦周和尚妮是最先“降临”的,他们当天就进入了中大营,被好吃好喝的当天兄供着。谭涵川是在两天后到达北大营的,当时北大营已经接到了上谕,所以谭天兄也被恭恭敬敬地迎进了村寨。三天后,朱天兄与冼天兄分别达到南大营与西大营。
这可把东大营给急坏了,难道他们被皇天上帝给忘记了,为何没有天兄降临呢?足足等了快一个月,天兄终于降临了,而且一来就是四位,比中大营的两位都要多啊。这又把东大营民众给高兴坏了,四个村寨当天一起欢庆。
这也可以解释,那些村民看见丁齐等人为何会那么激动?丁齐当时也有点懵逼,因为对方说话太快,口音又有些特殊,所以他没听懂,后来慢慢细问之下才搞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才坐上了轿子被抬进东大营。
东大营等待的时间最长,为了迎候天兄所做的准备也最充分,当得知尚未降临的天兄还有四位时,又特地新做了一顶轿子,因为原先只有三顶轿子。原先三顶轿子的座椅扶手上,分别以黄金打造了龙形、凤形、虎形装饰,最后这顶轿子装饰的是云形,总算赶在丁齐他们来之前做好了。
丁齐等人被安顿好住处之后,东大营的元帅肖博知就取出了一批书籍请丁齐观看。这也是尚天兄所颁布的上谕,指定了每个大营都有收藏的几部典籍,要求各大营要在第一时间提供给降临的天兄阅览。
第一部典籍是《圣经》。这是个世界的《圣经》而不是外面的《圣经》,在当地也被称为《真约》,它包含前后两个部分,《真约旧书》与《真约新书》。这与天国的信仰以及历史有关,需要对照史料阅读才能搞清楚是怎么回事。
第二部典籍就是《天国史》,它是当地官定的最简单的版本,记载的都是最重要的历史事件。长达万年的历史中必然发生过很多事,有些不太重要的细节可能记载在别的普通书籍中,而这一部《天国史》则是传承经典。
这两部典籍都是用桑皮纸印刷的,整个天国各个大营都使用统一的标准版本,据说其雕板是以黄金制成,保存在中大营的神祠中。
第三部典籍是一套,共有九册,以手绘于竹纸上,记录了整个天国中几乎所有的物产以及它们的生产、加工方式。它也是了解这个世界最好的技术资料,名称就叫《天国物志》。
第四部典籍就是很薄的一本小册子,是印刷体,印在竹纸上,就是当地的历书。
这四部典籍选择得非常好,可以让外来者在最快时间里了解这个世界。这条“上谕”是尚妮发布的,可能是出自庄梦周的指点吧,也让她过一把发布上谕的瘾。
东大营的元帅肖博知将四部典籍和三道上谕恭恭敬敬地呈给丁齐,并告诉他东大营所有藏书就在隔壁,天兄可随时取阅,如有需要也可以随时传召众人。东大营派了一批人住在神祠的前跨院厢房,就是为了随时听候诸位天兄使唤的。
除了四部典籍怎么还有三道上谕?都是别的大营送来的。第一道上谕是庄天兄发布的,不仅通知各大营准备好迎候陆续降临的天兄,还制定了一套复杂的礼仪——
一,不得碰触天兄之躯体发肤。
二,未得天兄允准,不得触动其所携天外之物。
三,与天兄面谈,须远隔四尺之外,不得接其气息。
四,天兄居所,当高轩宽敞,有阔窗向阳,明透通风。
五,天兄降临,当备汤浴。
六,天兄所食所用,他人不得再食再用。
第二道上谕是尚天兄颁布的,就是规定在天兄降临抵达村寨的第一时间,各大营要把她指定的四部典籍呈上。
第三道上谕更奇怪,是谭天兄颁布的,居然是开了一张药方供汤浴所用,并指定各大营备好,最好在天兄到达的第一时间就奉上汤浴。假如第一时间没有备好,那么接到上谕后也要尽快准备好药方,以供天兄汤浴。
在谭天兄颁布这道上谕时,其实朱天兄与冼天兄已经到达了南大营与西大营,这张药方汤浴只能事后补上,能在第一时间享受到的,也只有丁齐等四人。看谭涵川开的这张药方,上面很多药材丁齐等人都不认识,可能外界没有或者称呼不一样吧,对照那部《天国物志》或许就能了解个大概。
师徒四人都在丁齐房里看这些东西呢,叶言行皱眉道:“庄师伯利用人家的宗教信仰,到这里冒充天兄也就罢了,可是制定的这套礼仪也太复杂了,架子是不是端得太大了?”
丁齐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天兄自然得有天兄的威仪,庄先生表面上是定了一套礼仪,实际上却是在保护当地人,怕我们给这里带来瘟疫。这里已经与外界隔绝万年,微生物环境恐怕不同,我们身上也许会携带一些细菌和病毒,是这里原先没有的。
孟蕙语:“难怪这里的人说话时都离得好远,想靠近一点,他们就会往后退。进村的时候我还看见旁边的小孩,想拿几块樱膏糖给他们,结果小孩子马上就被大人拉远了……师父,这样做就能避免我们带来的危险吗?”
丁齐:“完全避免不太可能,但也要尽量避免,你们谭师伯开的这张药浴方子应该也是这个用意。”
话刚说到这里,就听门外有人恭恭敬敬地说道:“几位天兄,汤药浴已经准备好了。”
众人烧好了四个大木桶的热水,还准备好了擦身体的瓜瓤与大布巾,孟蕙语单独洗浴,自有女子侍候。看见这种瓜瓤,就知道这里产丝瓜,看见这种布巾,就知道这里不产棉花,至于布料究竟是什么质地众人并不认识,反正不是最适合吸水的棉布毛巾。
舒舒服服洗了个热水澡,木桶中的热水散发着很好闻的药香味,事先就煮过了谭涵川开的药方。洗完澡之后,饭菜就已经在前厅中摆好了。
来之前丁齐就在想,这里的人平时都吃什么,有没有外面的主食和蔬菜?结果主食就是大米饭,口感非常好,好像比外面的米饭香多了,也许是很多天没有吃着米饭的原故吧。菜也很丰盛,鸡鱼肉蛋都有。
鸡肉的口感就类似他们在山中猎到的野生竹鸡,但感觉更肥嫩一些。这里是产盐的,甚至还有桂皮、花椒以及野蒜,还有一种不知名的根须是辣味的,因为在菜中都吃到了。鱼非常新鲜,蛋应该就是那种竹鸡蛋,至于另一个肉菜嘛,居然是一盘青蛙。
青菜有两盘,一盘应该是南瓜藤上掐下的嫩尖,另一盘则不认识,但是清脆爽口。原本以为这里可能缺乏外界那么丰富的调味品,不会做出什么美味来,结果却出乎意料,几人都感觉有生以来几乎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一顿饭菜。
丁齐吃饭前还特意叮嘱道:“根据你们庄师伯发布的上谕,我们食用过的东西别人不得再用,这些饭菜如果吃不完就浪费了,所以尽量别留。”等到真的吃了起来,才发现根不用吩咐也留不下,连汤都喝光了,多少天没像这样正经吃过饭了?
吃完饭都回到丁齐的房间阅览典籍,几人各取一部观看,然后再做交换,要尽快了解这个世界的情况。丁齐先拿的是《圣经》,打开之后才发现跟自己想象的大不一样,这部典籍的核心就是“旧十款天条”与“新十款天条”,其他大部分内容是历代人做的注解。
旧十款天条明显能看出当年太平天国的痕迹,可能有若干字句跟历史上不一样,分别是——
第一,敬拜皇天上帝。
第二,不好拜xie神。
第三,不好妄题皇天上帝之名。
第四,逢一礼拜。
第五,孝顺父母。
第六,不好杀人害人。
第七,不好奸邪yin乱。
第八,不好偷窃劫抢。
第九,不好讲谎话。
第十,不好起贪心。
如果说有什么变化,主要在第四条。七日一礼拜,传统源于基督教,后来发展成世俗中的星期制度,所以星期天又称礼拜天。但在这里,变成了每月一号、十一号、二十一号礼拜,而且礼拜天同样也成了公共休息日。
对照《历书》可知,这里使用的历法是太阳历,与外界的公历或者说格高历是一样的,却同时使用干支纪年。这里的春夏秋冬变化与外界也一样,却有大年和小年之分。一个小年就是平常的一年,而一个大年是指六十年一个天地轮回。
这里的气候有其独特的规律,一年之内虽有春夏秋冬,但变化不是很明显。在大部分情况下,最冷的时候河水也不会结冰,最热的时候也不会太热。可是天地间六十年一轮回,每六十年总有那么十几年最冷,冬天河水会结冰;也总有那么十几年最热,夏天温度比较高。
丁齐他们进入这里时间是五月中午,到达东大营时已是六月中旬,小年的初夏时节。而今年是乙酉年,对应大年也相当于初夏,正是天国中气候最好之时。
而《圣经》后面的新十款天条,却看得丁齐目瞪口呆,竟然是——
第一、不得烧制红砖,所有桥梁房屋凡需用砖者,皆用青砖。惜护陶器,失手碎陶者当罚,故意碎陶者当刑。
第二、天国地域天分,有东、西、南、北、中五大营。每大营人口过六百,户可生三子;每大营人口过八百,户可生两子;若人口不足六百,户所生不限。
第三、天国年产铜不得超百斤,产锡不得超五十斤。
第四、凡耕原之田,单种连作不得超三年,同种轮作不得超五年。凡散播坡田,作物不得少五种,不得尽除荒植。凡作物种子,各营库须留足,饥荒亦不可食。
第五、炊煮燃火之物,先用稻草、秸秆、蔓藤等田收余料。此诸物及灰烬由各大营公管,不得随意弃置。入山伐薪,不得斩株。取材之地,十年轮休。
第六、凡七、八、九月,不得以网捕鱼。
第七、惜护科斗,蛙可食不可贩。
第八、初一大市,于中大营。十一、廿一小市,于各大营。
第九、各营平等,男女平等,世人皆兄弟。元帅主教,军师主库,司马主作,是为三公。三公由各营公推,若不才当换。
第十、天使降临自上界,而非天国所生。凡生于天国者,若宣言天兄附体,乃不敬皇天,皆叵测妖邪,斩。
《方外图志》中记载的“琴高台”,在当地原住民眼中就是整个世界,他们将这里称之为“天国”,这个称呼显然带着当年太平天国的影子。但外界太平天国的历史早已模糊,甚至只是已久远难以考证的神话传说,他们在这里已生息繁衍了上万年。
丁齐对三名弟子讲的那个“无忧乡”的故事,竟然得到了某种巧合式的印证。琴高台与外面的世界时间流逝速度确实不同,外面只过去了一百五十多年而已。
丁齐等师徒四人被当地原住民称为天兄,他们来到的地方叫东大营,总共包含四个村庄,居民有七百余人,可见每个村庄的规模都不大。整个天国内共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大营,分布在五片适合聚居的平原上,每个大营的人口都差不多,这个世界的总人口有四千三百人左右。
如果从生物学角度,这也是一个勉强能维持基因多样性、使种群不退化的数量。
整个世界的地域是有限的,假如以太阳升起的方向为东,从东到西约有一百二十里,从南到北约有一百里,大致呈椭圆形,粗略估算一下,琴高台或者说天国的面积有两千多平方公里。丁齐他们很不走运,首先到达的地方已接近于这个世界的最东端。
假如他们当初朝东走,翻山越岭后,几公里之外就可以到达世界的边缘,那里的景象就像未知的迷雾。天国的东部很大一片区域都是崇山峻岭,他们所走过的绝大部分地方,已有三千年人迹罕至。
由于黑夜的原因,原住民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的活动范围,都限制在白天能够往返或到达之地,这已经是在历史传统中形成的习惯。整个天国中,像那样远离村寨、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地方还有好几片,丁齐他们所到达的地域是其中最大的一片。
这种地方甚至在天国地图中特意被画了出来,被当地律法规定为“保留地”。有意思的是,保留地这个称呼撞车了。想当年的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大陆,将好地方都占据了、印第安人杀得都快绝种了,最后在荒山野岭划了几块地方给还剩下的印第安土著部落。这种地方翻译成汉语,恰好也是保留地。
但两者的含义和形成的原因是不一样的,而且在天国的书籍中,保留地的“保”字还写错了。汉字中的保是单人旁加个呆,呆是上口下木,而这里使用的汉字保,右边是上口下十,少了一撇一捺那两笔。
几名弟生分析这个“错字”是怎么形成的?当初避入此地的太平军中肯定有识字的,所以这里才有文字流传下来,假如当初留下文字的人就把保字给写错了,那么以讹传讹,后代人就会一直使用这个字。
但丁齐告诉弟子,在最早的甲骨文中,保字就是这么写的,左边是一个人,右边就是一个口加个十字,看上去也像一个张长手臂的人。所以这个保字可能是汉字在此地流传中经历了再简化,当然了,也有可能是最早的人写错了。
在当地的书籍中使用的很多还是繁体汉字,但也有不少字经过了简化,而且大部分跟如今外界使用的简化字几乎一样。太平天国时代可没有经历过简化字运动,大陆推行简化字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伴随着扫盲运动展开的。
有不少人可能有误解,认为简化字就是在那个年代强行生造汉字,其实不然。汉字的简写古已有之,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汉代,而其后的两千多年间伴随着书法的发展不断有简化字体出现,新中国成立后的简化字运动是在历史基础上一次大规模的全面总结。
比如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简化字,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古人的草书。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早已登峰造极,草书绝不是信手涂鸦,它有内在的艺术表达范式,也形成了很多约定俗成的字体,然后又成为民间所使用简化字体的来源。
汉字在这个世界中已经流传了上万年,必然经过了一定的演化,有趣的是,大部分简化的就是外界所使用的简化字。
还有少数已改变的字体,虽然和现在的简化字或原先的繁体字不太一样,但对于熟悉汉字的人而言很容易就能认出来,通过其字形以及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不难判断出它原先对应的是哪个汉字。
它们有可能经过了简化,或者就是当初写错了,但只要整个语言文字体系传承了下来,它们在这里就是正确的汉字,而且一眼就能看懂,这也许就是汉字的独特之处吧。
这里有书籍,当然就有纸张,而且也有印刷技术。只有少数几本经典使用了雕板印刷,其他大部分书籍都是手写的,因为人口少,不需要发行那么多,刻板主要是为了保存内容。这里的纸张有两种,一种是竹纸,比较厚,另一种是桑皮纸,质地类似于生宣。
泾阳县就是古时重要的产纸地,当地应该也有造纸匠人加入了太平军,后来跟随残部来到了这里,把造纸工艺也带进来了。上等的宣纸是用青檀树的皮制作的,而下等的宣纸也可以用桑树皮制作。
这里显然没有足够的青檀皮,但工匠仍能以桑皮造纸。纸张在这里的产量当然不高,是很珍贵的物资,而桑皮纸比竹纸更是珍贵得多,连同书籍一起保存在专门的地方,原住民家中只有竹纸。
丁齐等人是坐着轿子被迎进东大营的,途中还经过了一个村庄,直接到达了最中央的那个大村庄,住进了村中修得最漂亮、最舒适的一栋三层楼中。这里是东大营最高的建筑,也是原住民的神祠,是供神与藏书所在。
神祠有前后两个跨院,跨院两边有厢房,后面的阁楼有三层。后阁与主殿的一层大厅也是东大营所有孩子的学堂。东大营的所有适龄孩童都得定期在这里接受教育,教育分两个阶段,被称为小学和大学。
三名弟子被安排到了后跨院的厢房居住,而丁齐则住在了后阁的二楼,这里原先是不能住人的,是收藏书籍以及笔墨纸砚的地方,是神圣之所,也只有“天兄”才有这个资格。
天兄就是这里的原住民对丁齐等人的称呼,在庄梦周和尚妮到来之时就定下了。最早庄梦周是不喜欢这个称呼的,但是后来中大营的元帅大人冯国新说:“天兄之称,上古神话便有之。贵客来自天外,而天下皆兄弟,称呼天兄亦无不可,也是对皇天上帝之敬。”
他说的好像也有道理,庄梦周也就勉强认可了这个称呼,而且将它定为对所有天外来客的统称。庄天兄带着尚天兄到达中大营后,所发布的一条“上谕”是个预言,还有七位天兄将陆续到达,并让中大营通知东、西、南、北各大营做好迎候的准备。
庄梦周和尚妮是最先“降临”的,他们当天就进入了中大营,被好吃好喝的当天兄供着。谭涵川是在两天后到达北大营的,当时北大营已经接到了上谕,所以谭天兄也被恭恭敬敬地迎进了村寨。三天后,朱天兄与冼天兄分别达到南大营与西大营。
这可把东大营给急坏了,难道他们被皇天上帝给忘记了,为何没有天兄降临呢?足足等了快一个月,天兄终于降临了,而且一来就是四位,比中大营的两位都要多啊。这又把东大营民众给高兴坏了,四个村寨当天一起欢庆。
这也可以解释,那些村民看见丁齐等人为何会那么激动?丁齐当时也有点懵逼,因为对方说话太快,口音又有些特殊,所以他没听懂,后来慢慢细问之下才搞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才坐上了轿子被抬进东大营。
东大营等待的时间最长,为了迎候天兄所做的准备也最充分,当得知尚未降临的天兄还有四位时,又特地新做了一顶轿子,因为原先只有三顶轿子。原先三顶轿子的座椅扶手上,分别以黄金打造了龙形、凤形、虎形装饰,最后这顶轿子装饰的是云形,总算赶在丁齐他们来之前做好了。
丁齐等人被安顿好住处之后,东大营的元帅肖博知就取出了一批书籍请丁齐观看。这也是尚天兄所颁布的上谕,指定了每个大营都有收藏的几部典籍,要求各大营要在第一时间提供给降临的天兄阅览。
第一部典籍是《圣经》。这是个世界的《圣经》而不是外面的《圣经》,在当地也被称为《真约》,它包含前后两个部分,《真约旧书》与《真约新书》。这与天国的信仰以及历史有关,需要对照史料阅读才能搞清楚是怎么回事。
第二部典籍就是《天国史》,它是当地官定的最简单的版本,记载的都是最重要的历史事件。长达万年的历史中必然发生过很多事,有些不太重要的细节可能记载在别的普通书籍中,而这一部《天国史》则是传承经典。
这两部典籍都是用桑皮纸印刷的,整个天国各个大营都使用统一的标准版本,据说其雕板是以黄金制成,保存在中大营的神祠中。
第三部典籍是一套,共有九册,以手绘于竹纸上,记录了整个天国中几乎所有的物产以及它们的生产、加工方式。它也是了解这个世界最好的技术资料,名称就叫《天国物志》。
第四部典籍就是很薄的一本小册子,是印刷体,印在竹纸上,就是当地的历书。
这四部典籍选择得非常好,可以让外来者在最快时间里了解这个世界。这条“上谕”是尚妮发布的,可能是出自庄梦周的指点吧,也让她过一把发布上谕的瘾。
东大营的元帅肖博知将四部典籍和三道上谕恭恭敬敬地呈给丁齐,并告诉他东大营所有藏书就在隔壁,天兄可随时取阅,如有需要也可以随时传召众人。东大营派了一批人住在神祠的前跨院厢房,就是为了随时听候诸位天兄使唤的。
除了四部典籍怎么还有三道上谕?都是别的大营送来的。第一道上谕是庄天兄发布的,不仅通知各大营准备好迎候陆续降临的天兄,还制定了一套复杂的礼仪——
一,不得碰触天兄之躯体发肤。
二,未得天兄允准,不得触动其所携天外之物。
三,与天兄面谈,须远隔四尺之外,不得接其气息。
四,天兄居所,当高轩宽敞,有阔窗向阳,明透通风。
五,天兄降临,当备汤浴。
六,天兄所食所用,他人不得再食再用。
第二道上谕是尚天兄颁布的,就是规定在天兄降临抵达村寨的第一时间,各大营要把她指定的四部典籍呈上。
第三道上谕更奇怪,是谭天兄颁布的,居然是开了一张药方供汤浴所用,并指定各大营备好,最好在天兄到达的第一时间就奉上汤浴。假如第一时间没有备好,那么接到上谕后也要尽快准备好药方,以供天兄汤浴。
在谭天兄颁布这道上谕时,其实朱天兄与冼天兄已经到达了南大营与西大营,这张药方汤浴只能事后补上,能在第一时间享受到的,也只有丁齐等四人。看谭涵川开的这张药方,上面很多药材丁齐等人都不认识,可能外界没有或者称呼不一样吧,对照那部《天国物志》或许就能了解个大概。
师徒四人都在丁齐房里看这些东西呢,叶言行皱眉道:“庄师伯利用人家的宗教信仰,到这里冒充天兄也就罢了,可是制定的这套礼仪也太复杂了,架子是不是端得太大了?”
丁齐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天兄自然得有天兄的威仪,庄先生表面上是定了一套礼仪,实际上却是在保护当地人,怕我们给这里带来瘟疫。这里已经与外界隔绝万年,微生物环境恐怕不同,我们身上也许会携带一些细菌和病毒,是这里原先没有的。
孟蕙语:“难怪这里的人说话时都离得好远,想靠近一点,他们就会往后退。进村的时候我还看见旁边的小孩,想拿几块樱膏糖给他们,结果小孩子马上就被大人拉远了……师父,这样做就能避免我们带来的危险吗?”
丁齐:“完全避免不太可能,但也要尽量避免,你们谭师伯开的这张药浴方子应该也是这个用意。”
话刚说到这里,就听门外有人恭恭敬敬地说道:“几位天兄,汤药浴已经准备好了。”
众人烧好了四个大木桶的热水,还准备好了擦身体的瓜瓤与大布巾,孟蕙语单独洗浴,自有女子侍候。看见这种瓜瓤,就知道这里产丝瓜,看见这种布巾,就知道这里不产棉花,至于布料究竟是什么质地众人并不认识,反正不是最适合吸水的棉布毛巾。
舒舒服服洗了个热水澡,木桶中的热水散发着很好闻的药香味,事先就煮过了谭涵川开的药方。洗完澡之后,饭菜就已经在前厅中摆好了。
来之前丁齐就在想,这里的人平时都吃什么,有没有外面的主食和蔬菜?结果主食就是大米饭,口感非常好,好像比外面的米饭香多了,也许是很多天没有吃着米饭的原故吧。菜也很丰盛,鸡鱼肉蛋都有。
鸡肉的口感就类似他们在山中猎到的野生竹鸡,但感觉更肥嫩一些。这里是产盐的,甚至还有桂皮、花椒以及野蒜,还有一种不知名的根须是辣味的,因为在菜中都吃到了。鱼非常新鲜,蛋应该就是那种竹鸡蛋,至于另一个肉菜嘛,居然是一盘青蛙。
青菜有两盘,一盘应该是南瓜藤上掐下的嫩尖,另一盘则不认识,但是清脆爽口。原本以为这里可能缺乏外界那么丰富的调味品,不会做出什么美味来,结果却出乎意料,几人都感觉有生以来几乎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一顿饭菜。
丁齐吃饭前还特意叮嘱道:“根据你们庄师伯发布的上谕,我们食用过的东西别人不得再用,这些饭菜如果吃不完就浪费了,所以尽量别留。”等到真的吃了起来,才发现根不用吩咐也留不下,连汤都喝光了,多少天没像这样正经吃过饭了?
吃完饭都回到丁齐的房间阅览典籍,几人各取一部观看,然后再做交换,要尽快了解这个世界的情况。丁齐先拿的是《圣经》,打开之后才发现跟自己想象的大不一样,这部典籍的核心就是“旧十款天条”与“新十款天条”,其他大部分内容是历代人做的注解。
旧十款天条明显能看出当年太平天国的痕迹,可能有若干字句跟历史上不一样,分别是——
第一,敬拜皇天上帝。
第二,不好拜xie神。
第三,不好妄题皇天上帝之名。
第四,逢一礼拜。
第五,孝顺父母。
第六,不好杀人害人。
第七,不好奸邪yin乱。
第八,不好偷窃劫抢。
第九,不好讲谎话。
第十,不好起贪心。
如果说有什么变化,主要在第四条。七日一礼拜,传统源于基督教,后来发展成世俗中的星期制度,所以星期天又称礼拜天。但在这里,变成了每月一号、十一号、二十一号礼拜,而且礼拜天同样也成了公共休息日。
对照《历书》可知,这里使用的历法是太阳历,与外界的公历或者说格高历是一样的,却同时使用干支纪年。这里的春夏秋冬变化与外界也一样,却有大年和小年之分。一个小年就是平常的一年,而一个大年是指六十年一个天地轮回。
这里的气候有其独特的规律,一年之内虽有春夏秋冬,但变化不是很明显。在大部分情况下,最冷的时候河水也不会结冰,最热的时候也不会太热。可是天地间六十年一轮回,每六十年总有那么十几年最冷,冬天河水会结冰;也总有那么十几年最热,夏天温度比较高。
丁齐他们进入这里时间是五月中午,到达东大营时已是六月中旬,小年的初夏时节。而今年是乙酉年,对应大年也相当于初夏,正是天国中气候最好之时。
而《圣经》后面的新十款天条,却看得丁齐目瞪口呆,竟然是——
第一、不得烧制红砖,所有桥梁房屋凡需用砖者,皆用青砖。惜护陶器,失手碎陶者当罚,故意碎陶者当刑。
第二、天国地域天分,有东、西、南、北、中五大营。每大营人口过六百,户可生三子;每大营人口过八百,户可生两子;若人口不足六百,户所生不限。
第三、天国年产铜不得超百斤,产锡不得超五十斤。
第四、凡耕原之田,单种连作不得超三年,同种轮作不得超五年。凡散播坡田,作物不得少五种,不得尽除荒植。凡作物种子,各营库须留足,饥荒亦不可食。
第五、炊煮燃火之物,先用稻草、秸秆、蔓藤等田收余料。此诸物及灰烬由各大营公管,不得随意弃置。入山伐薪,不得斩株。取材之地,十年轮休。
第六、凡七、八、九月,不得以网捕鱼。
第七、惜护科斗,蛙可食不可贩。
第八、初一大市,于中大营。十一、廿一小市,于各大营。
第九、各营平等,男女平等,世人皆兄弟。元帅主教,军师主库,司马主作,是为三公。三公由各营公推,若不才当换。
第十、天使降临自上界,而非天国所生。凡生于天国者,若宣言天兄附体,乃不敬皇天,皆叵测妖邪,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