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懒人易青(2)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看书文学 www.kan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很多不懂行的人,或者不懂装懂的那种人,分不清影片分析和观后感的分别。市面上许多人在报纸或者媒体上发表了几篇观后感,骂骂导演和演员,然后就影片的故事内容大发一通感慨或者是从什么边边角角的发表一通议论,就自以为很有深度的自称影评人或者影评家了。
拿《卧虎藏龙》来说,最典型的就是整个社会铺天盖地的所谓影评出炉,居然没有几个人能看懂这部电影的。
最可笑的是集中的意见都反映在大家认为杨子琼她们吊威亚的那些场面拍得太“假”——这种意见传到国外去,易青身为一个中国人都觉得替同胞害臊,怎么楞把一部以人文思想为主的艺术片当成商业动作片来评论了?
如果是普通观众去注意这些无关痛痒的边边角角也就罢了,那些所谓影评人做出一副专家的模样在那里指手画脚,实在让人喷饭——这些人的水平比考电影学院的这些十八岁考生还不如。
要说易青也确实在导演方面有点天分。他很快就从一个旁观者、普通观众的角度中跳了出来,通过自己一段时间的自学。所以他在导演系一试的那片影片分析中刻意的使自己写的东西完全跟市面上那种垃圾影评区分开来,尽可能以专业的笔触尽自己所能的去分析。
易青知道一部电影的构成需要六个基本部门的合作:编、导、演、摄、录(音)、美(工)。电影学院的导演系也是根据六个方向设置课程的。他就朝着这六个方向做一一评述,然后集中笔墨详细的分析了一下这部片子的导演语汇。
《卧虎藏龙》这个片子其实拿来当考题是很合适的。无论是固定机位摄影和电脑制作交替的摄影手法还是以中国传统水墨画式理念的美术设计;无论是发哥和张子怡的本色化表演还是以天才作曲家潭盾的民族传统器乐结合交响乐理念为主打的声音设计,都是可圈可点,非常有的写。
但是易青还是决定挑战难度!后来他的导师谢仁卫教授告诉他,整个参加一试的考生一千多人,胆敢从导演语汇这个角度去写这篇影评并且没有写错写偏的只有两个人,所以才点了他一试专业分第二名!
说来也是天助易青。他之所以能看懂黎安的这个片子完全是因为他好吃懒做的毛病。
易青一直非常关注黎安这个导演,是因为他当年拍了两个片子,一个叫《喜宴》、一个叫《饮食男女》——这两部电影都是跟吃有关的。
普通观众当然不会有什么心思去分析这两部片子后面的人文意义。
易青当时也是如此,他感兴趣的就是片子里的美食。特别是《饮食男女》里面的老艺术家郎雄先生饰演的那位老厨师做得那些菜,什么蟹黄灌汤包、翡翠排翅、腊汁黄鱼、珍珠鲜鲍……看的易青一个星期不想吃家里的饭。
易青把这黎安的这两部电影翻来覆去看了几遍,除了看出好吃的菜之外也看出了点门道。
原来黎安是个华裔美国人。作为一个好来坞的二三线导演,他可谓多年郁郁不得志,不被美国上流社会认可。因为黎安本人是个国学非常深湛的中国人,他古文能力很好,写得一手好书法,又懂金石古董。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作品里当然有浓郁的东方气息,所以西方人很难接受。
所以他的电影往往都带有一种强烈的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人文意味。比如《饮食男女》就是典型的以饮食为媒介,讲述一个东西方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冲突和包容的故事。
易青无意中看懂了这两部电影,于是也无意中为他以后读解黎安这个导演的其他作品打下了一个基础。他第一次看《卧虎藏龙》,就本能的想,黎安在这部请来发哥加盟的大制作里是不是又想传达东西方的矛盾冲突这种命题。
无论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最基本标准就是导演语汇。在电影里,导演想要从正面或者侧面告诉给观众的那句话,是整个电影的灵魂。
在《卧虎藏龙》这部戏里,黎安用一条剧情明线和一条剧情暗线交替发展的手法来完成自己的导演语汇,提出自己对东西方文化乃至整个人类的未来的看法。
在这部电影里,张子怡饰演的玉娇龙是明线,是西方文化的代表符号,象征着yu望的无限扩张,象征着人要开放自由无限制的实现自己的yu望追求这个思想。
另一方面,邹润发饰演的李慕白和杨子琼饰演的俞秀莲是暗线,是东方文化的代表符号,象征着人对yu望的隐忍,象征着东方人含蓄内敛的生活思考。
在影片中,性格鲜明的玉娇龙从不掩饰自己的yu望,为了追逐自己的yu望,她从对青冥剑这一“物”的zhan有yu望发展到对李慕白这个“人”的zhan有和征服的yu望,进而扩大到对自己所在生活的彻底颠覆。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自己高兴——盗剑、帮助碧眼狐狸、跟马贼头子私奔zuo爱、出走逃婚、大闹江湖、打伤关心自己的俞秀莲……她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对亲人和家族以及关心自己的李慕白、俞秀莲等人带来多少伤害,只图他自己痛快就行。用我们中国人的眼光来看,这小娘们儿太他妈操蛋了,狼心狗肺自私自利;但是西方人特别美国人看她就非常顺眼,脱了张子怡东方人的外壳,这个角色整个就是一个美国牛仔的内核。
而发哥演得李慕白,典型的就是一个东方老学究。他的拜把子兄弟为他挡刀死了,他后来爱上了自己兄弟的未婚妻俞秀莲。这要是换了现代人或者西方人,还不好解决,人都死了,何况还是未婚妻,又不是义嫂,直接弄上chuang搞上手得了呗。可是李慕白偏偏扭扭捏捏了十几年,一大堆中国传统道义礼教挡着他,生生把人家从小萝莉等成了老女人。我们中国人很容易理解这种含蓄的东方式表达感情的方式,可是西方人美国人就怎么也看不懂,不知道李慕白到底为什么不敢上了那个女的。
黎安导演真是大手笔。这样两条代表着东西方文化的明暗线反复交替,提出了他作为导演的思考——就是到底人类应该怎么着才行,是东方思想好,还是西方思想好?
他在影片的结尾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单纯的哪一种思想都不好。
无论是东方思想还是西方思想,最终都要走向灭亡——玉娇龙最后从武当山上跳了下去,灭亡了;李慕白更倒霉,被毒死在一个黑漆贼拉臭的小水坑山洞里,俞秀莲看着自己的男人死在自己怀里,孤独终老。
但是玉娇龙死前终于领悟到了,人还是不能无限制的扩张自己的yu望,还是要讲一点东方式的忍让与含蓄——也就是说,西方思想应当接纳东方思想的思维方式。
同时,李慕白在临死前在自己喜欢的女人怀里,终于说出了自己压抑许久的心声,宁愿在自己爱人身边做七日七夜的孤魂野鬼,也不愿修什么狗屁的大道——也就是说,东方思想走到极至也是不行的,也该学点西方人的开放和主动,该出手时就出手。
黎安借助这样一个故事,把自己的导演思想表达的非常到位和完整——他提出人类文明的未来的道路应当是一条东西方文化相融合的道路,两种思想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融合后产生的新的思想力量,能带领人类走向未来的辉煌。
奥斯卡历来对华语影片百般打压非常苛刻,但是还是不得不给了黎安这部作品四五个小金人——这片子当之无愧,可不是像那些垃圾影评人说的那样,啥也没看懂,就看出演员吊没吊威亚了。
易青把这些自己看出来的观点写了出来,详详细细七八千字,洋洋洒洒,流畅自如。他自己非常满意的检查浏览了几遍,起身交卷。
大功告成!就等放榜了,他喜滋滋的想——后来在电影学院的导演课上,他听老教授在分析这部影片的时候,才惊奇的发现教授教的简直跟他那篇文章里写的如出一辙,使他越来越相信自己真他妈是个天才。
很多不懂行的人,或者不懂装懂的那种人,分不清影片分析和观后感的分别。市面上许多人在报纸或者媒体上发表了几篇观后感,骂骂导演和演员,然后就影片的故事内容大发一通感慨或者是从什么边边角角的发表一通议论,就自以为很有深度的自称影评人或者影评家了。
拿《卧虎藏龙》来说,最典型的就是整个社会铺天盖地的所谓影评出炉,居然没有几个人能看懂这部电影的。
最可笑的是集中的意见都反映在大家认为杨子琼她们吊威亚的那些场面拍得太“假”——这种意见传到国外去,易青身为一个中国人都觉得替同胞害臊,怎么楞把一部以人文思想为主的艺术片当成商业动作片来评论了?
如果是普通观众去注意这些无关痛痒的边边角角也就罢了,那些所谓影评人做出一副专家的模样在那里指手画脚,实在让人喷饭——这些人的水平比考电影学院的这些十八岁考生还不如。
要说易青也确实在导演方面有点天分。他很快就从一个旁观者、普通观众的角度中跳了出来,通过自己一段时间的自学。所以他在导演系一试的那片影片分析中刻意的使自己写的东西完全跟市面上那种垃圾影评区分开来,尽可能以专业的笔触尽自己所能的去分析。
易青知道一部电影的构成需要六个基本部门的合作:编、导、演、摄、录(音)、美(工)。电影学院的导演系也是根据六个方向设置课程的。他就朝着这六个方向做一一评述,然后集中笔墨详细的分析了一下这部片子的导演语汇。
《卧虎藏龙》这个片子其实拿来当考题是很合适的。无论是固定机位摄影和电脑制作交替的摄影手法还是以中国传统水墨画式理念的美术设计;无论是发哥和张子怡的本色化表演还是以天才作曲家潭盾的民族传统器乐结合交响乐理念为主打的声音设计,都是可圈可点,非常有的写。
但是易青还是决定挑战难度!后来他的导师谢仁卫教授告诉他,整个参加一试的考生一千多人,胆敢从导演语汇这个角度去写这篇影评并且没有写错写偏的只有两个人,所以才点了他一试专业分第二名!
说来也是天助易青。他之所以能看懂黎安的这个片子完全是因为他好吃懒做的毛病。
易青一直非常关注黎安这个导演,是因为他当年拍了两个片子,一个叫《喜宴》、一个叫《饮食男女》——这两部电影都是跟吃有关的。
普通观众当然不会有什么心思去分析这两部片子后面的人文意义。
易青当时也是如此,他感兴趣的就是片子里的美食。特别是《饮食男女》里面的老艺术家郎雄先生饰演的那位老厨师做得那些菜,什么蟹黄灌汤包、翡翠排翅、腊汁黄鱼、珍珠鲜鲍……看的易青一个星期不想吃家里的饭。
易青把这黎安的这两部电影翻来覆去看了几遍,除了看出好吃的菜之外也看出了点门道。
原来黎安是个华裔美国人。作为一个好来坞的二三线导演,他可谓多年郁郁不得志,不被美国上流社会认可。因为黎安本人是个国学非常深湛的中国人,他古文能力很好,写得一手好书法,又懂金石古董。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作品里当然有浓郁的东方气息,所以西方人很难接受。
所以他的电影往往都带有一种强烈的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人文意味。比如《饮食男女》就是典型的以饮食为媒介,讲述一个东西方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冲突和包容的故事。
易青无意中看懂了这两部电影,于是也无意中为他以后读解黎安这个导演的其他作品打下了一个基础。他第一次看《卧虎藏龙》,就本能的想,黎安在这部请来发哥加盟的大制作里是不是又想传达东西方的矛盾冲突这种命题。
无论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最基本标准就是导演语汇。在电影里,导演想要从正面或者侧面告诉给观众的那句话,是整个电影的灵魂。
在《卧虎藏龙》这部戏里,黎安用一条剧情明线和一条剧情暗线交替发展的手法来完成自己的导演语汇,提出自己对东西方文化乃至整个人类的未来的看法。
在这部电影里,张子怡饰演的玉娇龙是明线,是西方文化的代表符号,象征着yu望的无限扩张,象征着人要开放自由无限制的实现自己的yu望追求这个思想。
另一方面,邹润发饰演的李慕白和杨子琼饰演的俞秀莲是暗线,是东方文化的代表符号,象征着人对yu望的隐忍,象征着东方人含蓄内敛的生活思考。
在影片中,性格鲜明的玉娇龙从不掩饰自己的yu望,为了追逐自己的yu望,她从对青冥剑这一“物”的zhan有yu望发展到对李慕白这个“人”的zhan有和征服的yu望,进而扩大到对自己所在生活的彻底颠覆。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自己高兴——盗剑、帮助碧眼狐狸、跟马贼头子私奔zuo爱、出走逃婚、大闹江湖、打伤关心自己的俞秀莲……她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对亲人和家族以及关心自己的李慕白、俞秀莲等人带来多少伤害,只图他自己痛快就行。用我们中国人的眼光来看,这小娘们儿太他妈操蛋了,狼心狗肺自私自利;但是西方人特别美国人看她就非常顺眼,脱了张子怡东方人的外壳,这个角色整个就是一个美国牛仔的内核。
而发哥演得李慕白,典型的就是一个东方老学究。他的拜把子兄弟为他挡刀死了,他后来爱上了自己兄弟的未婚妻俞秀莲。这要是换了现代人或者西方人,还不好解决,人都死了,何况还是未婚妻,又不是义嫂,直接弄上chuang搞上手得了呗。可是李慕白偏偏扭扭捏捏了十几年,一大堆中国传统道义礼教挡着他,生生把人家从小萝莉等成了老女人。我们中国人很容易理解这种含蓄的东方式表达感情的方式,可是西方人美国人就怎么也看不懂,不知道李慕白到底为什么不敢上了那个女的。
黎安导演真是大手笔。这样两条代表着东西方文化的明暗线反复交替,提出了他作为导演的思考——就是到底人类应该怎么着才行,是东方思想好,还是西方思想好?
他在影片的结尾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单纯的哪一种思想都不好。
无论是东方思想还是西方思想,最终都要走向灭亡——玉娇龙最后从武当山上跳了下去,灭亡了;李慕白更倒霉,被毒死在一个黑漆贼拉臭的小水坑山洞里,俞秀莲看着自己的男人死在自己怀里,孤独终老。
但是玉娇龙死前终于领悟到了,人还是不能无限制的扩张自己的yu望,还是要讲一点东方式的忍让与含蓄——也就是说,西方思想应当接纳东方思想的思维方式。
同时,李慕白在临死前在自己喜欢的女人怀里,终于说出了自己压抑许久的心声,宁愿在自己爱人身边做七日七夜的孤魂野鬼,也不愿修什么狗屁的大道——也就是说,东方思想走到极至也是不行的,也该学点西方人的开放和主动,该出手时就出手。
黎安借助这样一个故事,把自己的导演思想表达的非常到位和完整——他提出人类文明的未来的道路应当是一条东西方文化相融合的道路,两种思想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融合后产生的新的思想力量,能带领人类走向未来的辉煌。
奥斯卡历来对华语影片百般打压非常苛刻,但是还是不得不给了黎安这部作品四五个小金人——这片子当之无愧,可不是像那些垃圾影评人说的那样,啥也没看懂,就看出演员吊没吊威亚了。
易青把这些自己看出来的观点写了出来,详详细细七八千字,洋洋洒洒,流畅自如。他自己非常满意的检查浏览了几遍,起身交卷。
大功告成!就等放榜了,他喜滋滋的想——后来在电影学院的导演课上,他听老教授在分析这部影片的时候,才惊奇的发现教授教的简直跟他那篇文章里写的如出一辙,使他越来越相信自己真他妈是个天才。